靈感範文站

觀看楷模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楷模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楷模心得體會篇1

多年一線救援的“火裏來水裏去”,讓肖文儒患上了關節炎。從事應急救援指揮工作後,又因生活作息不規律、壓力大,造成了他心臟血管95%堵塞,因而進行了心臟支架手術。家人跟他說要注意身體,他卻比以前更拼了。

爲了不讓家人擔心,肖文儒總是將前往現場救援說成去地方出差、調研幾天。做完心臟手術不久,肖文儒又衝到一線。在電視上看到他憔悴疲憊的面孔,姐姐立馬撥通肖文儒的電話,近乎咆哮地問:“你不要命啦?!”

在肖文儒的辦公室裏,有一個行李箱,便於他接到救援任務後“說走就走”。他說:“能把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一切都值得。”輕描淡寫的一席話,卻讓人看到人民在他心裏的分量。

20xx年6月,x茂縣突發山體垮塌。肖文儒帶領工作組攜邊坡雷達趕赴現場,保障救援環境安全。他沉着冷靜、精準研判,帶領工作組和當地政府部門人員進入作業區。很多人並不知道,由於過度疲勞,加之烈日暴曬,他出現了血壓升高、頭暈等症狀,就着涼水服下藥片後,才撐了下去。

“這些年,我最難以忘記的是驚心動魄的事故現場的情形,最幸福的事是歷盡千辛萬苦把人救出來。救援很苦很累,但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來,一切都值了。”對於這份事業,他永遠保持着衝鋒的那股勁兒。

像肖文儒這樣連續從事應急救援一線工作近40年的人不多見。當年參加全國救護大隊長培訓的同期隊友大多已改行換業,但他還是捨不得自己的專業。他說:“其他行業有很多人幹,但礦山救援需要我,需要我這30多年的實戰經驗,我的工作有價值,我願意傾盡全力。”

觀看楷模心得體會篇2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爲了解決衆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爲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着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裏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牀”,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爲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裏,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08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觀看楷模心得體會篇3

假如今年的你39歲,丈夫病故、父母離世、無兒無女、身處異鄉,你是選擇庸庸碌碌虛度剩下的人生,還是在奮鬥之中書寫新的人生華章?39歲的張桂梅選擇了化悲痛爲力量,紮根小城華坪20餘載,把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通過愛心傾注到當地的教育事業之中,帶領1600多名貧困女學生走出大山,撒播下希望,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了新時代的“小城大愛”故事。

愛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爲孩子們多做點事。”樸實無華的語言下,蘊含着張桂梅對山區貧困學生最深沉的愛。她把家訪當常態,10餘萬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腳下,成爲1500多戶家庭走訪的“墊腳石”,爲的就是減輕“山裏人出趟門不容易”的負擔,瞭解到每一個學生最真實的情況,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作爲基層黨員幹部,我們就是要把一顆愛心融化在羣衆的心田,尤其是對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等弱勢羣體,要通過日常生活、交往,和他們建立友情,從心底打破隔閡,詳細瞭解掌握他們的真實意願,在千方百計解決實際困難中,不斷提升羣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堅定。“黨員在,女高就有辦下去的希望。”剛剛成立之初的華坪女高,師資緊缺、學生家底薄,被認爲是一所“絕對辦不下去的學校”。但張桂梅卻不信這個“邪”,帶着8名教師,其中6名黨員,佩戴黨徽上課,發揮黨員帶頭示範作用,把黨員教師們內心的澎湃激情轉化爲堅定信念,造就了獨特的麗江華坪“女高精神”,華坪女高也逐漸成爲當地學生、家長嚮往的學校,教育教學成績日漸顯著。張桂梅和學校的黨員教師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成功需要無比堅定的信念,我們要從她身上汲取精神養分,對於選準了的方向、認準了的事,要敢抓敢管、敢作敢爲,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奉獻。面對接踵而至的各項榮譽,張桂梅始終保持着入黨之初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資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和收養孤兒,把70多萬元的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一條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褲、一件很老氣的花襯衫、一雙舊舊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視眼鏡,是伴隨她多年的“行頭”,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獻給了自己最熱愛的教育事業。對她來說,“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讓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獻理所應當。面對“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爲中華民族謀幸福”的歷史使命,我們要以張桂梅這樣的榜樣爲標杆,對標對錶,學習她們身上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立足本職崗位,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一心一意幹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做出我們的貢獻。

觀看楷模心得體會篇4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爲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裏,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裏鋪了兩張牀,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爲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脫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說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牀,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裏很晚睡下,還要忍着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着張老師大哭起來,說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脣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牀,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說。

爲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着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髮現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捨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裏存着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說智能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後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十七大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爲學校買了臺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國小;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觀看楷模心得體會篇5

“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爲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裏,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裏鋪了兩張牀,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爲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脫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說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牀,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裏很晚睡下,還要忍着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着張老師大哭起來,說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脣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牀,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說。

爲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着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髮現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捨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裏存着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說智能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後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十七大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爲學校買了臺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國小;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觀看楷模心得體會篇6

肖文儒是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從業38年,他參與700多起事故救援,助力救出1000多名被困人員,用英勇無畏和專業細緻守護生命。

今年1月初,礦工被困600米深井下。肖文儒隨應急管理部工作組第一時間趕往現場。

救生孔提前兩天被打通,井下傳回了敲擊聲。

歷時14個晝夜,肖文儒超前預判,沉着指揮,11名礦工安全獲救。

井下救援險象環生,從業38年,每一次肖文儒都衝鋒在前。

王家嶺煤礦發生特大透水事故,肖文儒5次下井勘察,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礦工。

萬達煤礦發生透水事故,肖文儒駐守井下11個小時指揮救援,被困83人全部獲救。

肖文儒不斷總結實戰經驗,參與編寫了10萬多字的各項救援手冊,組織培訓了91支國家救援隊伍,推動中國礦山救援水平達到了世界一流。

歷經14天救援後,當天新發現的1名被困人員和此前有聯絡的10名倖存被困人員悉數升井,比預期大大提前。

對於這次營救,救援通道何以突然提前打通?如何新發現一名被困者?下一步計劃是什麼?在救援現場,記者採訪了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總工程師肖文儒。肖文儒作爲應急管理部工作組成員,全程參與了此次救援。在此之前,他已經參加過700多起礦山事故救援,累計營救一千多名被困人員。

生命救援通道何以突然提前打通?

迴風井是井下被困人員實現升井的最可行通道。應急救援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爆炸事故發生後,井筒被嚴重堵塞,雖然改進了清障方法,但打通需要至少15天。

那麼,發生了什麼,讓這條生命救援通道得以突然提前打通?

肖文儒說,此前預計堵塞物厚度約爲100米,主要依據是,在距離井口400多米處的“二中段”位置處有一個“井”字架,擔心堵塞物大量淤積在這個“井字架”之上。最近清障方法改進後,清障速度大大提升,幾天之內向下清理了18米至368米位置。在此位置發現,是附近幾根鋼管傾斜支撐着上面的堵塞物,而非預期中的“二中段”“井”字架,且在傾斜鋼管下方几乎沒有堵塞。如此,清理難度就大大降低,救援人員很快完成了清理,打通了這條生命救援通道。實際上,事故救援情況瞬息萬變,充滿了不確定性。

何以新發現一名被困者?

24日上午,救援人員在距井口546米的“四中段”發現一名被困工人,其身體極度虛弱。11時13分許,這名被困人員成功升井。這是此前已經取得聯繫的10名倖存被困工人之外,新發現的一名被困人員。他又是被如何發現的呢?

肖文儒說,在發現井筒堵塞實際情況後,我們要求救援人員一邊清理淤積物打通升井通路,一邊注意在沿途搜索失聯人員。在下至“四中段”時,就發現了這位被困工人。他被困這麼久依然能活下來,與以下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是“四中段”地面有積水可供飲用,二是雖然救援人員此前沒有聯絡上他,但貫通的多個鑽孔有助於爲井下帶來新鮮空氣。

下一步搜救計劃是什麼?

24日15時18分許,隨着最後一批2名被困人員升井,井下已發現的11名倖存人員全部升井。不過,這並不意味着救援結束。

肖文儒說,雖然11名已發現的倖存人員全部升井,但依然有被困人員處於失聯狀態。對此,礦山救護隊員已經下井展開搜救,在確保不發生次生災害的前提下在井下全力搜索。當前搜救面臨的困難是,一方面“六中段”已經有積水,井下救援人員需要蹚水作業;另一方面,井下空氣並不是很好,救援人員需要穿戴相關自救設備執行任務。

“只要有被困人員沒找到,我們就‘逢巷必入’;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盡百倍努力。”肖文儒說。

這次營救到底有多難?

對於這次救援,不少人評價是生命的奇蹟、救援的奇蹟。那麼,這次救援到底有多難?

肖文儒說,這是國內難度最大的礦山救援案例之一,可謂“前有圍堵後有追兵”。一方面,被困人員處於井下約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較爲罕見,同時現場地質情況頗爲複雜,鑽孔救援難度極高;另一方面,井下涌水也威脅着被困工人的生存環境。

他說,面對有限的救援窗口期,救援指揮部按照多種方案並行的思路開展救援,並且每一個方案都有備選方案,爲救援上了“雙保險”甚至是“三保險”。例如,爲了確保足夠的鑽機及時到達現場,在未確定調運前,就已安排車載鑽機在高速路口待命;爲了確保生命維護監測通道始終暢通,在打通三號鑽孔後立馬安排打通四號鑽孔;甚至,如果井下積水淹沒“五中段”後10位倖存人員如何轉移,對此也準備好了方案……

肖文儒說:“我們是做最壞的打算,爭取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