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閱讀一本書的心得體會多篇

閱讀一本書的心得體會多篇

閱讀一本書的心得體會篇1

10月21日—24日參加了崑山名師優課教師培訓中心舉辦的“全國中國小整本書閱讀專題研討會”,可謂受益匪淺。《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稿)》在教學建議部分,做了這樣的表述:“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可見,讀整本書的意義重大。整本書的閱讀超越狹隘的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在相對固定的時間段,讓以兒童爲本位的閱讀材料進入語文學習過程,滋養學生心靈,豐富學生精神生活,提升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課外閱讀就是最經常的、直接的語文實踐,是學生形成良好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是新課程改革致力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需要。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愛讀書的孩子們成績不一定最好,但愛讀書的孩子一定是最有發展的孩子。

高子陽老師上了一節《親愛的漢修先生》,他先讓學生自由闡述這本書的內容,然後從寫作的角度,讓學生模仿着詩的格式,把自己看到的內容填充進去,形成一首詩。接着他給孩子們示例了一篇讀後感,一位楊賽男同學看了《西遊記》後,給豬八戒寫了一封信,告訴孩子們我們還可以通過給書中的人物寫信,給作者寫信這樣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看書心得,這樣就讓讀後感變得多元化了。課後的講座中,高子陽老師從人的大腦結構強調了大量閱讀的重要性,比較了中國和美國、日本、韓國、臺灣孩子的閱讀量,認爲每個孩子應該每年閱讀50本書,一生閱讀一萬多本書。

高老師認爲讀了5000本書以上的孩子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孩子,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但我覺得反過來肯定成立,那就是一個優秀的孩子肯定讀了大量的書。高子陽老師還向我們介紹了美國人是怎麼教整本書的。美國中國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有很多辦法,美國非常注重閱讀和寫作,而閱讀和寫作是很能培養創造性的。讀書以後通常要寫讀後感,僅讀後感的寫作,美國老師就是讓孩子用很多種模式寫。

閱讀一本書的心得體會篇2

老舍—一個偉大的人民藝術家,一個讓後人永遠敬仰的文學巨匠,一座永恆的豐碑。他一生創作了許多經典的作品,比如:長篇小說《離婚》,《老張的哲學》;戲劇《龍鬚溝》,《茶館》,《春花秋實》;短篇小說集《火車集》,《櫻海集》等等。但其中最著名的要算《駱駝祥子》了。

?駱駝祥子》這部小說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爲背景,以人力車伕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爲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祥子是北京舊三十年代一位青年車伕,善良,正直,他的理想是車,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於是,他省吃儉用,起早摸黑。三年之後終於得償所願,但是那時是抗戰時期,北平亂成一團,祥子稀裏糊塗地被抓去打雜,更痛苦的是他的寄託—車,也被奪走了。千辛萬苦逃了出來,回到“仁和廠子”繼續拉車。但是痛苦還沒結束:廠主劉四爺的女兒虎妞看上了祥子,並誘惑他,祥子上了當,不得不娶了虎妞,不多久虎妞就死於難產。

從此以後祥子就墮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見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車也不去了,吃喝嫖賭的惡習也染上了,他可以爲金錢出賣朋友,徹底淪爲了行屍走肉。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小說,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醜惡面目,如果不是他們的迫害,祥子也不會從充滿希望走向墮落,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着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爲了社會垃圾----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嗎?也許這纔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

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爲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

雖然這只是一本小說,但是它折射出了人性的懦弱,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但我們可以在追求的過程中慢慢改變。明天會怎樣?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把握今天

閱讀一本書的心得體會篇3

10月25日至10月27日,我有幸參加了爲期三天的“名師之路”培訓。首先,非常感謝校領導爲我提供的學習機會,讓我面對面地領略了名師的風采。本次培訓,以《國小數學深度學習的反思性實踐研究》爲題,無論是名師的示範課還是專家的報告,充分展示了數學與人文素養、以及與其他學科的聯繫。通過這次學習,不僅僅讓我與名師、專家們有了零距離的接觸,更重要的是讓一個從教二十餘年的我,給自己的教學重新定位,在尋找缺點中轉變教學思想。細細品味,他們的課猶如好茶留有餘香,讓人回味無窮,它們的報告更是讓人受益匪淺。下面我談談自己初淺的認識:

1、從名師們的講座中收穫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曹培英老師給我們講述了:教者要跨越實踐與研究的斷層,走出誤區,創新實踐。張齊華老師的《我們和“學習”的零距離》,從質疑當前教育的現狀,到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存在的一些讓人焦慮“假學習現象”,再到兒童數學學習的七大維度的探究。徐斌老師的《無痕教育的內涵與發展》,從兒童的動作、形象、和邏輯思維的三個過程,闡述了教者要尋找一種與自己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學模式。要讓學生的學習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在潛移默化中理解知識,在循序漸進中掌握知識,在春風化雨裏提升。

2、每節課都讓人耳目一新。每位名師都創造性地使用和整合教材,不脫離教材,也不背離生活實際。老師的《體積和容積》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前錄製一些小視頻,以一連串問題串引導學生學習體積和容積的概念,以及分辨體積和容積,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能力、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每位名師都爲學生提供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是他們敢想、敢說、敢做、敢問。張齊華老師執教的《圖形中的祕密》一節課,整個課堂大部分都是學生在辯論,老師再推波助瀾。在這節課中,教者不僅教會學生學習知識,還教會學生認真聆聽、仔細思考的習慣,一節數學課變成了一場辯論賽。

走近名師,感受名師,使我明白:學習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想在三尺講臺上盡顯光彩,就必須得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素養,腳踏實地地上好每一節課。

閱讀一本書的心得體會篇4

讀書,歷來是我的最愛,有空時讀一點,沒空時擠時間也要讀一點。一開始讀着讀着,其實收穫不大,但是長期讀下去,也能發現一些竅門,帶來很多收穫。最近,也有很多小夥伴問我,該怎麼去讀一本書,我稍微總結了一下。大家普遍存在的閱讀問題是:

讀得慢,一天讀不了幾頁。

看不完,一本書來來去去就是看不完。

記不住,好不容易讀完了,卻發現啥都沒留在腦子裏。

今天這篇文章,主要就是解決大家讀得慢,看不完,記不住的問題。

如果這些問題無法解決,有以下幾點壞處 :

第一、以爲讀了書就會,可到用的時候發現,真的白讀了

第二、總是讀不完一本書,一翻書就想睡覺

第三、學習泛泛,進步龜速,前方迷途焦慮

解決好了閱讀問題,有以下好處:

第一、讀書飛快,三天進入一個領域,助力打造知識體系

第二、聚焦所讀,越讀越有獲得感,讀書是最大的享受

第三、輕輕鬆鬆清空藏書架,破除成長焦慮的魔障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些障礙。

第一,爲什麼你在閱讀的時候讀的慢,看不完,記不住

在這方面主要是大家陷入了關於閱讀的三個誤區。

1.認爲要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

大家想想作者是怎麼寫的書,是不是把框架先搭好,然後再往裏填充內容。所以整本書就像是稀釋的思想。

而且,對於絕大多數作者而言,特別是暢銷書,很多內容其實是有湊數之嫌的,我們完全不必從開頭讀到結尾,大部分內容只要略過就可以了,不會錯過什麼信息,從中挑出我們認爲有價值的部分,這本書的使命就完成了。

2.快速刷書本的數量,不注重實效。

有的夥伴覺得讀書就是看書的數量,覺得讀多少本多少本就是成就感。讀完以後效果怎麼樣壓根不去在乎和衡量,於是,讀完一本立馬刷下一本,導致越讀越多,卻沒有實際的作用。

讀書,要高效,一定是從最終的指導意義來看的。要麼通過寫作輸出作者的主旨觀點,自己收穫和生髮的思想;要麼通過實踐驗證,否則讀再多的書都是耍流氓。

3.只聽別人推薦,人云亦云讀經典。

以前,好多朋友向我尋求書單,要我推薦一些好書,我往往都是拒絕的。因爲我覺得他完全沒有自己的判斷力,哪怕讀書,也是要問別人纔有主意。這不應該是自己探索世界和未知的一種主動行爲嗎?

後來,我看到他們居然拿着《國富論》、《紅樓夢》等直接開讀,因爲有人推薦先從經典讀起。結果可想而知,沒讀幾天就放棄了。

總的說,閱讀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水平來,讀書是好事,但不管其艱難的程度以及自己的層次,盲目追求別人的推薦,盲目追求經典,會極大浪費時間,也會打消自己的閱讀動力。

第二,正確的閱讀姿勢

只要帶着三個問題去閱讀,基本不會跑偏。

1.這本書有什麼?

這是你在拿起一本書的時候,必須要首先了解的一件事。先看看這本書的前言目錄,翻一翻整本書,捋清楚大概的脈絡,弄懂本書講什麼事情,腦袋裏有一個整體印象?

2.我要什麼?

在讀書的過程中,要把你要什麼和這本書有的什麼結合起來。在第1個問題中,你大概瞭解了整本書的脈絡,那麼哪些是你所關注的,就應該重點去學習,這相當於把整本書精簡了,去獲取你最想要的部分,對你當前最有用的部分。

這種有針對性,有靶向性的尋找答案式閱讀,效率會高很多,你也不會昏昏欲睡了。畢竟,現在的信息真的太多了,浩如煙海,如果讀書沒有目標,就會陷入知識的海洋當中出不來了,久而久之就成了知識的俘虜。

3.我怎麼把它拿出來?

這一步就是你找到了那些感興趣的內容,那麼怎麼樣才能把他們高效的拿出來呢?是不是要對那些重點的內容進行案例、觀點的補充和輔助。在此基礎上對你感興趣的點,對你需要的內容進行統合分析,加入作者的觀點和自己的觀點。讀書,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學會用,實踐纔是檢驗讀書效果的唯一路徑,把關鍵信息拿出來以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運用纔是王道。

有的朋友聽到這裏,可能會覺得讀書很功利,我不反對。但有一點我始終相信,當你還有閱讀困難,一年都讀不了十本書的時候,別跟我說快樂閱讀,那樣讀書真的太少了。然而,在你一天就能讀幾本書的情況下,快樂閱讀會隨之而來。

第三,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想如何高效的閱讀一本書,大家已經有了總體的感受。這裏再進行簡要的敘述。

第1步解決有什麼的問題。自上而下構建體系,在10分鐘之內,進行三次這個動作:翻三遍目錄加一遍正文,一共就是翻了9遍目錄及三遍正文,通過多次的重複,你會對這本書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第2步解決要什麼的問題。在翻書的過程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點,把它拿出來,並且找到相應的觀點和案例來支撐起這個點。這樣你的感興趣的點是不是就成爲了一個知識的晶體?

第3步解決怎麼拿出來的問題。用自己的話把想要學習的內容論述出來,其中融合作者的觀點。這樣就是通過輸出來促進輸入質量,迫使你快速回憶,把所學到的知識通過自己的腦子消化出來,達到高效率吸收。

以上的方法都是有科學實踐證明的極其有效的辦法,當然其中還有當中還有非常多的小細節和一些原理和思維工具的運用,重在實操!

閱讀是一門技能,需要持續的練習,不要指望隨便翻開書本就有很大收穫,那是不現實的。

閱讀一本書的心得體會篇5

20_年4月22日,我認真觀看了曾老師關於“國小生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法和實操指南”的講座。老師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講解:第一,閱讀素養;第二,閱讀目標;第三,閱讀的樂趣,來自討論和分享。其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指導閱讀——細,是一個關鍵的角度。

一、關注文本的細節,引導學生去感受整本書閱讀。

通過書中的細節,可以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通過文章的事例,可以感知作者所要表達的細節;通過使用文本的核心細節,可以讓學生感受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因爲精彩的文學作品,是會隱藏細節的。引導學生品讀這些細節,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題。

二、關注閱讀目標的細分,促進學生去整本書閱讀的策略。

閱讀策略是爲學生達成閱讀目標服務的。閱讀的目標分爲學段閱讀目標、學期閱讀目標、單本閱讀目標、閱讀任務目標等。文本的閱讀細分要有目標,否則文章就會顯得無力。閱讀目標要細分,要結合每個年齡階段,進行具體安排,要想讓學生的閱讀技能呈現螺旋上升,就需要有一系列細分的目標。

三、慢慢地讀,從中去建立推理策略。

曾老師建議老師們一個文本至少要讀3遍,崔老師也提到講《草房子》的老師讀了20多遍。通過慢慢地讀文本,教師才能夠去關注到導語、情節、人物、主題、寫作等閱讀教學的策略。我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的欠缺,許多書是多少年前讀過的',僅憑記憶中的那個輪廓,是難以做到細讀的。

假期,我自己慢慢地讀《紅樓夢》,結合《蔣勳說紅樓夢》這個系列的書,幫助我對這本書纔有了新的認識。慢慢地讀,教師需要,孩子也是需要的。曾老師的講座中,提到了閱讀既是孩子靈光乍現,也是教師自身的感染成長。結合自己讀書過程,我很認可這個觀點,而且也陶醉在實踐的路上。

通過觀看這次講座,希望通過自己的學習,可以在復學之後,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假期,我佈置了學生閱讀四大名著,孩子們選擇《西遊記》的最多,男孩子也有很多選擇《三國演義》、《水滸傳》,但是女生極少選擇讀《紅樓夢》。

我希望孩子們在家的日子裏多讀名著,我希望通過我的“細”讀,可以讓學生在整本書的閱讀中,收穫滿滿......

閱讀一本書的心得體會篇6

?三國演義》這個名詞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書的大概內容是: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協昏庸無能。後被董卓奪權,曹操等地方諸侯組成聯盟,立袁紹爲盟主,征討董卓。董卓後被呂布謀反刺死。再經過一番羣雄割據,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國鼎立。劉備佔益州(今四川),曹操佔北方大部分地區,孫權佔江南地區。就這樣,又經過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權。建立晉朝,統一天下。其中有三個經典的故事是諸葛亮的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每次針對的敵人都是曹操,雖然曹操擁有百萬雄師,但對於才華橫溢的諸葛亮來說,幾把火就可以將這些兵士燒的片甲不留。下面來走進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們吧!

第一把火。火燒博望坡三國前期,曹操爲了統一全國,而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雲去誘敵深入,然後火攻。夏侯敦一時輕敵,大敗而歸。

第二把火,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不甘心,捲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兩名大將率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覺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東西。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裏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裏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再次大敗而歸。

最後一把火,火燒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爲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矗

三國給了我許多啓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後行!

閱讀一本書的心得體會篇7

勵志和成功方面的書現在社會上流傳很多,但當我的視線進入《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被重重地撼動了,一本不足百頁,僅四萬字的薄薄小冊子,竟有如此衝擊和震撼力,我想這就是這樣一本全球最暢銷書的魅力所在吧。

我們正經歷一個多變的社會,體制的變革把我們從一條風平浪靜的計劃經濟的小溪推向了充滿驚濤駭浪的汪洋。這種變化是徹底的、革命性的,又是客觀的,必然的。而《誰動了我的奶酪》用寓言式的故事討論了二個鮮明的主題;那就是變化。在變化來臨之前,怎樣預見變化,在變化到來之後,怎樣對待變化、適應變化。

要知道,事物的變化是客觀的、絕對的,而不變是主觀的、相對的。其實,我們周圍每天都在面對變化,只是因爲這種變化是細微的,不易感知的,容易忽略。我們很多的人都習慣於這樣一種情形,即漠視身邊細微的變化,而面對急劇的變化表現出頑強的抗爭,抑或是徒勞的抗爭。然而,問題是很多情況下,變化是在悄然間發生,卻未被感知和覺察,以至於鑄成悲劇,就像一隻扔進冷水裏慢慢被加熱煮熟了的青蛙。當我們守着眼前的一片天空,習慣於自己擁有的工作、財富、幸福時,我們總是躊躇滿志,怡然自得或誇誇然暢談美好的未來,而很少想到萬一,想到去聞一聞“奶酪是否有變質”或看看否否正在少去。

直到奶酪忽然沒有時,我們纔開始追問爲什麼,但爲時晚矣。當我們真正意識到危險來臨的時候,可能已經無能爲力,無法挽回了。我們中的一部分人平時象哼哼一樣,面對失去的那份安天天叫嚷着:“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後意志消沉,苦等所謂老天開眼的奇蹟,結局只可能是在空空蕩蕩的房間裏餓死。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書中的“嗅嗅”和“匆匆”恰是我們的榜樣。居安思危,對多邊的“奶酪”變化密切注意,把跑鞋掛在脖子上,隨時準備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尋找新的“奶酪”。只有敏銳地注視着局面的細微變化發展,未雨綢繆,主動做好知識積累、技能積累、身體和精神積累,我們才能應付自如的面對發生的變化。

一本好的書就是能讀自己。從《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中所能悟出指導工作、學習、生活的理念,正如劃出了一個人走向成功和新生活的航線。當然,真正啓動航程的還是靠你自己。

一本好書就象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給我們諸多啓示。《自動自發》就是這樣一部勵志佳作,它涵蓋了勤奮、忠誠、敬業、自信等內容,是指導我們正確對待工作和學習的一位良師益友。當讀完《自動自發》後感覺受益非淺,對工作有了更多的認識。

什麼是自動自發呢?自動自發就是沒有人要求你,強迫你自覺而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事情。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工作呢?是一味推脫拖延還是積極主動,是做工作的奴隸還是做自己工作的主人?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做出自己正確的選擇:認真工作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工作的主人首先要做到:對待工作勤奮認真。如果你永遠保持勤奮的工作態度,你就會得到他人的稱許和讚揚。同時我們也知道:每一份成績的取得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不付出艱苦的努力是永遠不會有成功的。

馬克思曾說過:“在科學的大道上,沒有坦途可走,只有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人才能最終到達成功的頂點。”勤奮工作是實現理想的基礎,貪圖安逸會使人墮落,無所事事而退化。勤奮工作還會給我們帶來真正的樂趣。同時還因爲工作給予我們的要比我們爲之付出的更多。如果將工作視爲學習經驗的機會,那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着許多個人成長的機會,比如發展自己的專業技能,增加自己的社會經驗,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很多傑出人物所具有的創造能力、決策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是他們在長期工作中積累和學習的。在工作中他們學會了瞭解自我,發現自我,是自己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有所施必有所得。當我們盡職盡責,堅持不懈的努力工作,終將有獲得回報的機會,每個人的努力都不會白費的。

其次,做自己工作的主人還要求我們要敬業。敬業就是尊敬自己的職業,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忠於職守,盡職盡責。當把敬業當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知識,得到更多經驗,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得到樂趣。做事善始善終,一絲不苟是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敬業會帶來雙贏。

再次,做自己工作的主人,對待工作要忠誠,要自信。忠誠就是工作時真誠負責,尊重學生。工作時對自己要自信。正如書中所言:這個世界爲那些具有真正使命感和自信心的人大開綠燈。無論出現什麼困難,無論前途多麼暗淡,他們總是相信能夠把心中的理想變成現實。自信使我們決心更堅定,自信使我們意志更堅強,它給我們思想以力量,給我們克服困難的勇氣,促使我們立刻採取行動把可能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