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以幹部的樑家河心得體會多篇

以幹部的樑家河心得體會多篇

以幹部的樑家河心得體會篇1

“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翻開《樑家河》,封印的這句話,讓我首先感受到的是習總書記對樑家河,對樑家河鄉親的一片深情。習近平總書記與樑家河村民一起拉家常的畫面,讓人倍感親切。《樑家河》是對一段歷史的記錄,是對總書記奮鬥、成長史的學習、體悟。

本書詳細記錄了總書記與樑家河鄉親的深情厚誼,樑家河,陝北延安的一個普通小山村,這個溝壑縱橫,生活貧瘠,但這裏的人熱情樸實,勤勞善良。總書記在這裏的七年,與樑家河村民們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總書記紮根在這裏,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盼,得到了廣大羣衆的擁護,也從羣衆中找到了奮鬥的方向和價值。

全書字裏行間無不傳遞着感人的溫暖,傳遞着在艱難困苦環境中,仍不忘進取奮鬥的堅毅信心。種地、讀書、拉煤、打壩、建沼氣池,一件件往事讓人近距離感受到總書記爲民造福的初心、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堅強意志。讓人感受到習總書記無論在哪種境遇下,都能始終保持前行的姿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樑家河的七年是總書記磨礪與感悟的七年。

我們學習《樑家河》,就是要時刻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時刻保持對廣大羣衆的赤子熱心。通過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提升,努力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信仰。在基層的崗位上,立足本職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幹事。

以幹部的樑家河心得體會篇2

細讀《樑家河》,我深切感受習近平青年時期成長的艱辛與不易,進一步堅定了我要深入基層、融入羣衆,把羣衆事辦好的信心文章。如此,纔不辜負黨的重託,羣衆的期望。通過閱讀學習,我感受最深的,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惡劣艱苦的環境中敢爲人先辦實事,艱苦奮鬥鑄才幹;

二是習總書記與羣衆之間源源不斷的淳樸深厚的感情。看了習總書記的故事,我明白了不是羣衆不願與你交朋友,而是你有沒有真心跟他交朋友;

不是羣衆不跟你講感情,而是你首先有沒有傾入真感情

實施脫貧攻堅以來,我縣派駐駐村工作隊下基層,紮實落實“五農”工作法,與村組幹部一起解民憂、辦民事,幹羣關係更和諧,魚水情更深,百姓得了實惠,黨的幹部得了民心,工作得到支持。“你的幹勁有多足,取得的成績就有多大”心得體會。在那艱苦的環境歲月裏,總書記始終心懷羣衆,一心爲民,從“一個什麼都不會做的十五六歲孩子”鍛鍊成爲羣衆眼裏“能吃苦、幹實事、好讀書的好後生”;

在這段艱苦的歲月裏,他養成了腳踏實地、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敢做敢爲的可貴品格。

作爲一名駐村第一書記,我將大力弘揚“樑家河精神”,認真學習習總書記在樑家河插隊時,身上閃耀的一心爲民、艱苦奮鬥、實幹擔當、敢爲人先、廉潔奉公的“樑家河精神”,學習他時刻將人民羣衆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踐行黨的羣衆路線;

學習他敢爲人先帶領羣衆致富,造福一方百姓;

學習他把羣衆當親人,吃苦耐勞、不知疲倦的奉獻精神。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務就是要打好脫貧攻堅戰,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進一步發揮駐村工作隊“領頭雁”和村“兩委”班子的戰鬥堡壘作用,把大家的思想統一起來,幹羣之間的心凝聚起來,兩河口村脫貧計劃必將如期實現!

以幹部的樑家河心得體會篇3

樑家河,這是一個見證艱苦奮鬥的地方。

“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八個紅色大字依然在知青窯洞的外牆上醒目所在,窯洞旁邊的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就是習近平當年帶領鄉親們所建的。

在樑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裏,總書記帶領羣衆開荒山,挖水窯,建沼氣,辦鐵鋪,築淤壩……這充分體現了青年習近平同羣衆苦幹實幹的革命精神,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人民情懷。

樑家河,這是一部中國農村發展建設進步的光輝史。細讀《樑家河》,讓我們這一代青年人真正理解到“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現實意義,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人民領袖的偉大風範。這就是習近平,堅定的信念,堅韌的品質,爲民的情懷在樑家河的山山峁茆歷練了他七年難忘的知青歲月。七年的農民生活,人生的大課堂,造就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堅強意志和優秀品格。

今天,我們在黨的核心、軍隊統帥、人民領袖習總書記的帶領下,正朝着新時代的新徵程而奮進!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任務光榮而艱鉅。

正如習總書記所說,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擼起袖子加油幹,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以幹部的樑家河心得體會篇4

閱讀紀實文學《樑家河》,總書記在樑家河的艱苦磨礪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青年習近平在窯洞裏讀書求知,在磨礪中脫胎換骨,在逆境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實幹中逐步樹立起“要爲人民做實事”的堅定理想信念。那麼,我們這一代青年基層黨員幹部該如何淬鍊自己,成爲新時代的優秀基層組工幹部呢?

我們要向總書記堅如磐石的人生信仰對標看齊,把牢思想之舵。我們要從總書記的成長曆程中汲取深厚養分,尋找力量源泉,多在艱苦複雜的環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難磨礪自己,在基層幹出一片天地。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我們要向總書記博讀天下的尚學精神對標看齊,鍛造過硬本領。在“上山下鄉”那個年代,整個社會文化生活匱乏,黃土高原閉塞而荒涼,青年習近平卻“癡迷”於讀書而廢寢忘食。“白天勞動、晚上看書”成爲總書記知青歲月的生活常態,留下了“30裏借書、30裏討書”的生動故事。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貫穿習近平總書記的人生。作爲新時代的基層組工幹部,我們要學習總書記孜孜以求的尚學精神,向書本學習,在實踐學習,加強工作能力的學習,補足精神之鈣。

我們要向總書記實幹攻堅的使命擔當對標看齊,堅定扛起責任。在物質和精神極度匱乏的環境中,青年習近平帶領村民打淤地壩,挖深水井,建沼氣池,辦鐵業社,“有決心、有毅力,輕易不說出口,只要說出口的話,只要認定了的事,他就堅持到底。”作爲基層一線的組工幹部,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教誨,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着力在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體制機制創新、全面加強各領域黨的建設等方面積極探索突破,體現責任擔當。

以幹部的樑家河心得體會篇5

“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插隊時,就堅定了紮根農村、改善村民生活狀況的信心,作爲農村黨員幹部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悟總書記的公僕情懷,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多爲羣衆謀福祉、辦實事、解難題。”總書記在樑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所樹立爲老百姓辦實事的初心,奠定了他治國理政思想的立足點,形成了他以人民爲中心發展思想的出發點。後來又事兩次回到樑家河,見到樑家河村民,關心的都是老百姓收入、養老和醫療等最基本的生活問題。正是這種源自內心深處的“人民立場”,使得 總書記把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作爲治國理政的目標。

“青年習近平帶領村民打淤地壩、挖深水井、建沼氣池、辦鐵業社,只要認定的事,他就堅持到底。作爲基層黨員幹部,要學習習總書記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從實際出發謀劃工作,體現責任擔當。”

?樑家河》語言質樸、事例生動,讀後感觸頗深,作爲駐村第一書記,要學習習總書記克服“思想觀”、“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不斷錘鍊自己的黨性,解放思想、苦幹實幹,爭取讓葛條村人民早日走上脫貧致富路。“窮則思變求致富,青年習近平爲農村幹部開了好頭。當好社區支書,就是要時刻關心羣衆的冷暖,要真抓實幹,紮根基層,真正做到爲民謀福祉,爲民謀福利,這纔是羣衆的好乾部。”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樑家河是一本大書,一個有大學問的地方。”近日,認真研讀了紀實文學《樑家河》,感觸頗深。《樑家河》用細膩的文筆、質樸的語言,全景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和樑家河發生的巨大變化,是一部能夠吸引人、打動人、啓迪人、感召人的心靈教科書,是我們學習和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活水。細細品讀之後,我深有感悟:

?樑家河》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樑家河七年的知青歲月。通讀全書,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爲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學習。

讓我最受啓迪的是,總書記在過去那個條件艱苦的年代,有苦不怕苦,有苦不叫苦,苦中建功業。帶領村民打壩造田、修沼氣池、建鐵業社、發展生產、改善生活。在窯洞裏讀書求知,在逆境中砥礪上進,在實幹中樹立了“要

爲人民做實事”的堅定信念。

“羣衆需要什麼,他就幹什麼!”樑家河村黨支部原書記石春陽說:“當年的知青習近平,從羣衆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樁樁實事做起,爲當地百姓謀幸福、謀發展,身體力行地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們在一個地方,不可能工作一輩子,可能是五年七年,超過十年的很少。在一個地方的服務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裏,爲人民做更多的實事好事。結合自身談感受,我於2011年6月來到西營,今年整整七年。在這七年的時間裏,我帶領幹部羣衆抓住機遇,共同努力,建成了一座美麗宜居的文化新鎮,兩個文化廣場,三個宜居社區,六家社區工廠,八個特困戶安置點,山鄉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集鎮社區變成了人民羣衆的幸福家園,越來越多的兄弟姐妹在家門口上班,生活得越來越豐富。

儘管也給羣衆做了一些實事,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每每下村入戶,看到還有少部分羣衆生活依舊困難,增收沒有支撐,極少數貧困羣衆還走的是泥土路,讀後感.住的是土坯房,爭等靠要攀比,缺乏脫貧動力,內心就很沉重!工作中,壓力太大,瑣事太多,難免遇到挫折、委屈,也有身累心累、堅持不住、心灰意冷的時候,但是讀了《樑家河》這本書後,讓我從中汲取了苦而彌堅、克難奮進的精神力量。

上世紀六十年代,總書記在陝北延安樑家河那樣一個艱苦的山溝溝裏,和村民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精神戰天鬥地,一干就是七年。

我們今天的工作環境條件,遠遠好於過去樑家河的那個條件。黨組織讓我擔任鎮黨委書記,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崗位,是一個爲民做實事的機會。我一定會堅持理想信念,在有限的服務時間裏,爲人民做更多的實事好事。

“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40多年前年僅15歲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陝北延川縣樑家河,開啓了七年知青歲月。作爲一名基層社區黨員,近期我認真研讀了樑家河,感觸頗深,在《樑家河》一書中,我看到了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曆程,真實體會到習總書記青年時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寶貴的政治品質、深切的爲民情懷、強烈的進取精神、優良的品德作風。這一切都讓我不斷加深對習總書記的崇敬之情。

一是始終堅持原則,樹立良好作風。習近平在樑家河處理事情時,既重情重義,又堅持原則,讓我深受教育。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時常會遇到羣衆訴求不一、意見分歧、利益分配、決策決斷等需要我們去裁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不講原則,葫蘆僧判葫蘆案,那麼什麼都會變成一鍋粥,良好工作作風更難以樹立。這樣,羣衆也看不起我們,我們在村裏做工作也站不住腳,工作起來站在人前矮三分,說起話來低三度,較起真來怯三分。今年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作風問題無小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因此,我們一定要向習總書記學習,堅持原則,依法依規辦事。行得端、做得正,始終樹立良好工作作風,不能辦的事情堅決不辦,不能開的口子堅決不開,始終堅持原則,該堅持的堅持,該關愛的關愛,爭取得到羣衆的信任和擁護。工作中以習重原則、重情義爲榜樣,做既當堅持原則的鐵面包公,又當羣衆知冷知熱的貼心人。

二是始終以身作則,堅定理想信念。俗語說:“上樑不正下樑歪”,關鍵是領頭人。在書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習近平當年在那片黃土地上帶領羣衆戰天鬥地、徵山治水的赤子情懷。習總書記在當時那麼艱苦的環境下都能如此嚴格要求自己,作爲一名來自基層的村官,我更應該學習習總書記嚴於律己,在自己心中立下投身到農村基層發展事業中去的志向和目標,做遵紀守法的帶頭人,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做一個親民愛民、有情有義的人。我們要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堅定信念、不怕艱苦、敢於拼搏、紮實工作。從實際出發謀劃工作,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等基本制度,開展好“主題黨日”活動,在實幹中錘鍊黨性、提升修養。

第一次接觸紀實文學《樑家河》是在公衆號推送的〔樑家河,我讀,你聽〕。但是由於自身的懶散並沒有堅持每天聽,昨天偶然在同事處看到了這本書,頓時被吸引了,遂借來一口氣讀完,也真正印證了那句“書非借不能讀也”。

讀完後,思緒萬千。青年習近平把七年的美好年華留在了陝北這片土地上、留在了樑家河,“陝西是根,延安是魂”。離開整整40年,樑家河依然是他魂牽夢繞的地方。七年裏,在“山頂洞人”的艱苦生活環境下,他卻一心只爲村裏人能過上好日子,帶領老百姓打水墜壩、建沼氣池,成立鐵業社、代銷店、縫紉社、磨坊、菜園,辦掃盲班......這樁樁件件造福百姓的大事都成功了。但青年習近平的學習從未止步,書一本接着一本的看,甚至上山放羊時手中還不忘拿着厚厚的《新華字典》積累點滴知識。八份入團申請書、十份入黨申請書、相同的三個大學聯考志願,那份執着與堅持觸動着我。

在《樑家河》裏,我汲取到了奮鬥的力量,習近平那不懈的學習、務實的作風、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去學習,他的那句“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人生處處留心皆學問”讓我銘記在心,作爲一名社區基層黨組織中的一員,我要始終牢記“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忘初心、虛心學習、勇於擔當,用實際行動服務羣衆、貢獻力量。

夜讀《樑家河》感受很深,習近平總書記15歲到樑家河大隊插隊落戶,憶起樑家河七年往事,他深情地說:“我的成長、進步應該說起始於陝北的七年。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羣衆。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現在我還受益於此。”“作爲一個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爲這裏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爲人民做實事!”

七年時間習總書記認識了樑家河,建設了樑家河,美好了樑家河,悟出了樑家河。“鄉親們教我生活、教我幹活,使我受益匪淺。”作爲一名知青的他謙虛向村民學習,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樑家河一干就是7年,把最美好的7年青春奉獻給了樑家河。幫助老百姓發展生產,帶領村民搞建設,率先建成陝西第一口沼氣池。總書記從“一個什麼都不會做的十五六歲孩子”,鍛鍊成爲羣衆眼裏“能吃苦、幹實事、好讀書的好後生”。“濟困扶貧揮雨露,走村串戶歷山川”這就是習總書記的初心!

同是七年,七年前因工作調動我認識了馬鎮村,那時的馬鎮還只是一個小村,後來因合鎮、合村,馬鎮村地域面積變大了、人口也變多了,但我和馬鎮卻始終在一起,也見證了馬鎮七年的山鄉鉅變!

夠格奔小康的城口過境二級路立項建設;全鎮最偏遠的村成功建設集中安置社區,實現住房安全100%;戶戶門前聯戶路通達,自來水、安全用電100%;新建馬鎮活動中心、教學點、村衛生室、活動廣場……

從在黃土地面打滾的小朋友到在滿鋪橡膠的操場撒歡,小朋友笑了;從人走豬坐轎、人累豬在笑的高山搬遷至設施齊全的安置小區、安全住房,羣衆笑了;從“天明就上坡,擦黑躺上牀”的作息時間到爭創最美馬鎮人、廣場舞蹈跳起來,年輕人笑了;從天天喊餓到頓頓吃肉,我們,也笑了!

同是七年,我們都曾經擁有青春年華里拼搏奮鬥的“恰同學少年”;同是七年,我們一樣有過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明惰寸功”的寒窗苦讀;同是七年,我們也走出了“濟困扶貧揮雨露,走村串戶歷山川”的辛勤腳步,而這都離不開我們的初心,這種初心就是“樑家河”的情懷,這種初心就是廣大人民羣衆對黨員幹部的情感與希冀。

以幹部的樑家河心得體會篇6

從《樑家河》中汲取捨我其誰的擔當力量。習近平總書記20歲出頭就擔任樑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帶領幹部羣衆打井抗旱、打壩淤地、修建公路,件件事辦到羣衆的心坎上,以鐵一般的擔當推動樑家河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作爲組工幹部,我們要從中汲取面對困難敢闖會幹,敢於擔當進取的力量,在選拔任用幹部時,爲敢於擔當的幹部擔當,爲敢於負責的幹部負責,真正把那些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候站得出來、危難時候豁得出來的幹部用在關鍵崗位上。

從《樑家河》中汲取攻堅克難的奮鬥力量。苦,是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的底色。面對艱難困苦,他沒有怨言,而是與羣衆一起開荒、種地、放羊、鍘草、挑糞、拉煤、打壩,闖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作爲組工幹部,我們要學習總書記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和自強不息、志存高遠的赤子情懷,把黨賦予的各項工作完成好,以苦幹實幹成就事業。同時,有意識地把年輕幹部選派到急難險重的實踐中去淬鍊、去昇華,讓他們在攻堅克難中完善自身、成就人生。

從《樑家河》中汲取向我看齊的表率力量。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就是一部以上率下的奮鬥史。在打壩淤地時,水溝旁剷土是誰都不願乾的苦差事,每次習近平同志總是主動去水溝旁剷土。修築梯田過程中,鄉親們都怕冷不想下水,每次習近平同志都是帶頭赤腳站在冰中鑿冰清理壩基,正是他的模範帶頭,樑家河村先後建成了14座淤地壩,成爲了鄉親們收入的聚寶盆。

以幹部的樑家河心得體會篇7

這個季度在學生黨支部的組織下,我們共讀了記述習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的紀實文學《樑家河》,感悟良多。

整本書是以紀實的形式向我闡述了在樑家河這個偏僻小村莊中的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城市與鄉村、平原與山區、繁華與貧困、開放與封閉……就是在這一個個的鮮明反差中講述了習近平同志在艱苦知青歲月中的自強不息和對當地羣衆們的深厚感情。從最開始的不適應到最後主動融入羣衆,他真正地做到了走進羣衆中去,“和羣衆心貼着心”。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但是通過網絡上的照片我能很輕易地感受到樑家河的今昔對比,這不正反映了我們的中國力量?正是國家的富強才造就了這份改變!

作爲時代新青年,作爲黨的接班人,作爲學生,我又怎麼不在自己的“樑家河”中呢?面對艱難險阻,我們該如何做?面對失敗和挑戰,我又該何去何從?知難而上,不忘初心,負重前行,爲國家建設添磚加瓦永不言棄,只有落實到行動上去才能不辜負主席對我們的教導。

首先,我們要有定力。在樑家河這樣曾經的偏遠山村一待便是七年,年輕的習總書記在這七年中到底遭受了多少挫折、面臨過多少困難、承受過多大壓力?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他在書中所表現出的那份百折不撓,那份自強不息令我動容。從城市中來的他親自帶領着鄉親們打壩造田、修沼氣池、建鐵業社、發展生產,這是何等堅定的理想信念。我們也應該在學校的帶領下做好學校基層的建設工作,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永不言棄。

其次,我們要不忘初心。習總書記說過:“陝西是我的根,延安是我的魂”。在習總書記最困苦的時候,是延安接納了他,也是延安培育了他的很多基本觀點和基本特點。而樑家河正是讓習近平總書記錘鍊昇華的那片熱土。上海商學院也是在我面對未來迷茫時接納了我,讓我在學校鍛鍊成長,汲取知識逐漸成長。我要懂得感恩。厚德載物,經世濟民!這便是我所要堅持的初心。

最後要加強學習。“精雕細琢方爲器,千錘百煉始成鋼”。習總書記哪怕在如此艱苦的插隊生活中也堅持學習,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學習呢?也正是習總書記的這份執着的精神才能鑄就他現在的高度。他的思想和品質,也在樑家河這個地方得到了錘鍊與昇華。我們新青年就更應該把握此刻人生的黃金時期,把握好在學校的每一份機會。不斷學習,不斷蛻變,不斷將自己改變成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將個人經驗和學校所傳授的知識完美結合,學無止境,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