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新基礎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新基礎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新基礎教育心得體會篇1

全面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重大變革。在這次變化中,我們不斷學習新的課程,努力準確掌握新科目的精神和理念,期待能更好地應用於教育實踐。爲了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儘自己的微薄之力。xx年11月,本人蔘加了區研修舉辦的簡訓學習,對基礎課程改革研究進行了專業訓練。現在將自己的體感、認識和收穫總結如下。

首先,新的課程標準引入後,教材也進行了很大的修訂。教材體系混亂,沒有熟悉的內容,很多適應不了。因此,教師們對課程改革感到牴觸。這次訓練中,他說:“你們是用教材教還是用教材教?”的話。是的,教材是課程的載體,但不是唯一的載體。教學過程中教材死了,但作爲教師的人還活着。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更新,才能把教材的有限知識擴展到無限的生活中。

其次,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師更多地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教育哲學。成功的教學,或者說成功的互動合作,離不開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效和諧的交流和溝通。根據新課程標準,教師成功地轉變了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導師和參與者。他們學會了蹲下來欣賞學生。他們學會了尊重學生的內在需要,理解學生的心理,順應學生的天性,保護學生的自尊,相信學生的能力,滿足學生的自我需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平等對待所有學生。尊重所有學生的想法。不管對錯,都不批評。表揚、默許、錯誤觀念使學生在探索和學習中得以糾正。(喬治伯納德肖,學)在新課程下,老師們充分意識到教材只是載體,所有教師都要發掘和創造。約翰肯尼迪教育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課程的不斷髮展和豐富的過程。教師不再是簡單的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活動,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調試和重組教材”。

沃德說:“平凡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教師說明知識。好老師示範知識偉大的老師鼓勵學生學習知識。單擊每次聽課的過程中,我都深刻地意識到新課程下的老師都在努力讓學生學習知識。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讓所有的學生更好地發展。他們的追求是走向全民教育。這就是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和發展的最終追求。正在訓練的老師講課值得我再一次有深刻的品位。

新基礎教育心得體會篇2

“新基礎教育”倡導追求真實、平實、紮實、樸實;其中真實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真實必須建立在教師能沉下心來,真心地蹲下來研究學生,研究他們的前在狀態、潛在狀態,以此爲教學的出發點,展開教學活動,這樣課堂上才能呈現學生個性化的基礎性資源。這些資源有可能是課前預設到的,也有可能課前沒有預設到的,甚至被教師看來是幼稚的想法,我們都必須以平和的、尊重的態度悅納學生。這樣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會在課堂上敢想、敢說,這樣的課堂纔是有生命活力的課堂。

“新基礎教育”的課堂需要開放。而一直以來,我們都懼怕學生脫離教學預設的軌道,或者潛意識中給予學生一些開放的空間和時間,但時不時又把學生牽引過來。到需要進行“新基礎”研究活動時,爲了表現有“新基礎”的味而爲開放的開放,很有可能學生和老師都適應不了。爲此,我認爲我們都必須思考,如何設計開放式的導入,如何設計有思維含量的大問題,如何梳理知識結構等等這些。這不是通過一、二節公開課的研究纔有感悟與體驗,真的需要時時考慮、處處留心、不斷積累,長此以往,纔可能對開放、結構、資源等有較清晰的理解。在聽完幾節數的計算課後,我發現教師不再是把會算作爲它的唯一標準,而是以培養學生判斷與選擇的自覺意識和靈活敏捷的思維品質爲價值取向。帶着這樣的認識,不斷刷新自己原有的認識與實踐,把數的計算教學內容定位於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放手讓學生嘗試、探究、歸納、總結,去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由“告訴後的接受”改爲“思考後的發現”,使學生對“數的加減法”豎式對位方式不再停留於形式的記憶,而是在嘗試、思考、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理解。對於計算教學有如此上法的思考正是得益於有新基礎理念的指導,它的高屋建瓴的價值觀能使教師的眼界更加開闊,站位更高。

這一點原來的感受沒有這樣深刻,通過學習與上課的實踐,感覺開放的課堂對教師的教學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以爲多年的教學經驗足以應對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但現實的情境卻是錯綜複雜的,七、八種甚至更多種資源一下子全部呈現在教師面前時,發現學生的資源不僅僅是普遍層面上的可能狀況,還有許多個別的或始料不到的累積出來的情況,也需要教者在短時間內很快地作出選擇、判斷、反應、回饋,就感覺措手不及了。“放”是放了,該怎麼“收”呢?“收”的層次又是怎樣的呢?所有的這些問題需要教者根據當時的情境作出調整,而非照着課前的預設行進。在這段過程中,教師的組織、引導、點撥得恰如其分的話,將使學生的各種資源發揮到最大的功效。從而順利達成除知識目標之外,同時又獲得思想方法上的提升。反之,會在混沌中越弄越亂,甚至無法收場。

通過聽研究課及課後的專家點評,我覺得要提升教學智慧,首先,對學情的分析要準確、深入,既要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狀況瞭解清楚,更要洞察學生的心理狀態,認知方式;既要對普遍層面的學生可能狀況瞭如指掌,也要對個性化學生給予特別關注,這樣纔可能面對不同學生時應對自如。其次,對教學內容的分析一定要放在整體知識結構裏來看待,透過教學內容更多地去發現它內涵的思想與方法,以此爲載體,培養學生優秀的思維品質與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新基礎教育”真的是直面真實的人的一種生活狀態,它讓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中以真實的狀態展現教與學之間的關係,追求和諧的師生、生生互動,使得師生獲得共同成長的幸福與快樂,這是每一個教師都想追求的境界。

新基礎教育心得體會篇3

新課程的改革、新課標的學習已經實施了幾個年頭了。最近按學校的要求大家都在學習新課標,這些天通過對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我進一步明確了《國中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教學與評價的要求,進一步理解了國中英語教材的特點和使用方法。通過我們教研組的學習,看到了新課改的所面臨的形勢,機遇和挑戰後,我真是受益匪淺,從中得到了很多的啓示和深深的思考。要求我們跳出傳統英語學習的舊框框,接受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重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爲他們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新形勢下教學時間的減少,我想這是在課改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會遇到的問題。在知識講解過程中,如果知識點講解過多,害怕時間不夠充分,學生不能夠很好的理解所講知識,相應的聽說能力也不會得到很好的鍛鍊;如果講解過少,又怕學生不會運用,一到考試,分數變低,所以很難處理這種矛盾。面對這種形勢,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我們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一定要改變這種狀況!改,不一定在短時間內有效果,但不改一定是沒有效果的。所以,我體會到新課標下我們教師團隊應該做到:

(1) 要轉變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戰

首先,新課標要求我們從以知識爲本的教育理念轉變爲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認識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與定位。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的評價長期存在的一大問題是過分強調薽別與選拔的功能,忽視改進與激勵的功能。“一考定終身”是許多學生喪失了學習與發展的機會。過分關注對結果的評價,忽視對過程的評價;過於注重學業成績。忽視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過於強調量化和書面測試。忽視學生對自身的評價。忽略了高中英語教學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語言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國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習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其次,作爲教師的我們要樹立新的學生觀。我們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係。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因此我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要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採用有利於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2) 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專業素質

要迎接好新課程的挑戰,我們還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實際上就是強化教師自我發展的終身化意識。

當今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較高,作爲教師的我們應不斷提高自己,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幫助我們的英語思維教學,用淺易的英語來表達,提高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發展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允許學生有錯誤,鼓勵學生開口。創造真實、有趣的環境讓學生樂於英語思維。老師應保持心境心態的年輕,活到老,學到老。要放得下架子,轉變思想,更新觀念。當今英語教學主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培養其交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要達到這些任務,首先,教師應儘快從舊教材舊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來,轉變思想,更新觀念。若繼續沿用傳統的重語言知識講授、重譯寫和語法教學、輕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不僅調動不起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也不能充分達到教學任務。

其次,應重視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時期英語教學要提倡“樂”的觀念,情緒越好,越樂觀,對所學內容便會發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也將越好。在新形勢下,轉變教學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更新觀念是用好新教材的保證。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自覺轉變過去以應試爲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特點,以突出教材的交際功能爲主線來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儘快解決教材新與方法舊的矛盾,變“不適應”爲“適應”,掌握教學的主動權。爲學生們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氣氛。

“解決情感問題有助於提高語言學習效果。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羞澀、緊張、憤怒、沮喪、懷疑、厭惡等,都會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如果學習者受消極情感影響太大,再好的教師,教材,教學方法也無濟於事。與此相反,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動機、愉快、驚喜等能創造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狀態。爲了瞭解學生的情感態度,幫助他們培養積極的感情,克服消極情感,教師首先必須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及時克服情感態度方面的困難,使語言學習上的成功體驗與情感態度的發展相互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往往與他們學習上的成功與失敗有密切關係。學習上的成功能夠促進情感態度的積極發展,而積極的情感態度又利於促進學習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因爲學生能獲得知識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他們的發展前途比我們老師大得多,我們關鍵要做的是如何調動學生,教學生怎麼做,指導他們,服務他們並管理他們。

新基礎教育心得體會篇4

利用假期閱讀了“新基礎教育"本教育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新基礎教育"理論提出的“三觀十性",以及“把課堂教學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老師,讓教育充滿智慧的挑戰"、“把發展的主動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的“四還"目標等爲教師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育活動是動態生成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學生看作“對象"、“主體",還要看作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精力放在研究學生、傾聽學生髮展學生上,而不是把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回答看作是一種對教師的配合,而是看作對教學過程的積極參與和教學過程創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葉瀾教授在闡述新教育觀念下的學生觀時,認爲新學生觀就是注重學生髮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的學生觀。這是教師在教育中努力探索的最大可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逐漸成爲自己發展的主人這一教育行爲產生的觀念性前提。作爲教師要運用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差異性和選擇性:在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中,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聆聽、練習、回答問題和記筆記,整個思路是跟着教師轉,活動比較整齊劃一且呈現集體化的特徵;而在主動發展的學習方式中,學生是在探究中學習,其個性特點表現較爲突出,教師對學生的關注變得更爲複雜和細微.關注不同智力類型的學生。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環境下,學校和教師更爲關注的是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一般來說是用學業成績這把尺子去衡量和評價學生;“新基礎教育"則更多的是使用發展性評價,關注學生狀態的變化。具有教育智慧,是未來教師專業教養達到成熟水平的況態。教師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即具有敏銳感受、準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根據對象實行和麪臨的情境,及時作出決策及選擇,並調節教育行爲的魄力,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和創造,願意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教師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進入到科學和藝術結合的境界,充分展現出其獨特的個性;教育對於他而言,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享受。“新基礎教育"爲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提供了條件和機會,教師的工作將變得更加豐富,教師自身將變得更加自主、自信、自尊和自豪。

新基礎教育心得體會篇5

教科研是學校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一個學校的教育要發展,教科研必須先行,教科研與學校的教改和發展,有着密切的關係。對於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做對。

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一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係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着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爲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爲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鑽研教材,爲“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第一,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爲“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第二,重課堂動態生成,着眼學生髮展

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面對信息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裏生成的各種各類信息,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第三、“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有效的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新課程下的練習應成爲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着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新基礎教育心得體會篇6

我認真閱讀了《國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讀了這本書之後我認識到: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於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爲參與實踐的動力,爲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中學生年齡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填鴨式地問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彙,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需要興趣。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因而教師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教學中要注重“以人爲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爲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爲新課標中大力推廣的.教學方法。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 “我們該教些什麼”,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 。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幹什麼”,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要建立新型師生關係,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師生關係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爲前提的。教師的工作是解決學生不同程度上的問題,其中除了教學上的,還有心靈上的。對待形形色色的問題,對待不計其數的學生,都要用一顆熱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差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和耐心都較差,聽課時的心情也常處於一種抑制狀態,覺得學習無聊。因此,在課堂上除了多給他們參與活動和發言的機會外,特別是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哪怕再淺顯也應耐心回答,並予以支持和表揚,這樣對消除他們心頭的恐懼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

教師要充分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於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於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爲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併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多媒體課件等,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

綜上所述,英語學習,應以興趣爲先。作爲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並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新基礎教育心得體會篇7

葉瀾教授有四句話: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把精神發展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這四句話是新基礎教育實驗的靈魂。

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專業學科知識,還要具有專業技能。因此,加快自身學習的速度,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思維、新理念,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在總結和反思中提升自己,使自己真正成爲知識與能力水平同步的研究型教師是目前所要努力的。

作爲一名新加入新基礎教育研究的教師,在學習“新基礎教育”教學理念同時,要學會摸索應用於所帶班級,在教學中對教材要認真分析,認真設計每一節課,嘗試課堂創新改革,將“生活化、情境化”的課堂教學理念體現在課堂上,充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重視學生認知過程中的情感培養。同時要注重及時對每節課進行反思,認真分析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做一個有心人,隨時記錄教學感想、教學體會,學習捕捉教學中的靈感,歸納教學中的閃光點,以利於解決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論文的撰寫。

此外,要學會用教育理論武裝自己。堅持讀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從中汲取,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教育水平,做一個有思想的新形勢下的教師。

在聽一些課後反觀自身,開放性不夠是我的教學所存在的較大的問題。在教的過程中,無法從“教結構”放開到“用結構”,少有以開放性的問題,來激活課堂,讓學生有多個答案,多位思考,在生成的資源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水平。尤其是在綜合練習中,開放性的操練尤爲必要。

在教學中,有時我也會出現對課堂目標的理解不夠準確,以至教師的核心目標不明晰,在下面的過程中也不能達到準確分解的問題,尤其是在教學內容較難,較散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全堂缺少主話題的串聯,有了老師的給予,卻少了學生的體悟,沒有達到在同一主題下滲透句型的目的。學生少了可談的內容,僅僅爲了句型的結構操練而操練,課堂乏味而沉悶,效率明顯低下。

再有就是在教學的設計時,沒有從整體的大塊結構來考慮全課。要分爲基本的幾塊?塊與塊之間應該如何遞進,怎樣思考在不同的塊中提升學生,都是在備課中所要充分考慮的。教師忙要忙在課前,忙於思考這些問題,並且作出充足的預設和準備;教師要“閒”在課堂,讓學生多講,多練,多思考。

多次的新基礎活動,讓我在他人的課堂中看到了自己不足的影子,也讓我能在專家精準的分析中分析了自己。具有教育智慧,是未來教師專業教養達到成熟水平的要求。教師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即具有敏銳感受、準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根據對象實行和麪臨的情境,及時作出決策及選擇,並調節教育行爲的魄力;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和創造,願意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教師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進入到科學和藝術結合的境界,充分展現出其獨特的個性;教育對於他而言,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享受。真的希望作爲太陽底下最燦爛的職業,人民教師中的一員,我的一言一行不會辱沒教師的角色,不會辜負人民賦予我的神聖使命,別無選擇,我惟有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全新的思想和行動用心去餞行葉瀾教授的教育思想,在時間按中去驗證其理論。

新基礎教育心得體會篇8

這學期我們進行了期待已久的商品學學習。商品學是研究商品及其價值以及交換價值、使用價值和如何實現的規律的學科。商品學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國外,首次開設商品學課程的年代是18世紀。商品學的創始人是德國人約翰·貝克曼。我國商品學的發展經歷了萌芽階段、創立和發展階段、全面質量觀階段。19世紀,商品學由德國傳入我國,使我國商品學得到迅速發展。1902年,我國商業教育中把商品學作爲一門必修課。

這一個商品具有二個因素:價值和使用價值。商品的價值範疇,如商品價值的形成和實現等問題,是由政治經濟學、經濟學及有關經濟門類學科來研究的。關於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學研究的範疇。商品學是研究商品使用價值及變化規律的科學。商品的使用價值是指商品對其消費(使用)者的有用性或效用,是商品本身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的屬性所形成的(如糧食可充飢,衣服可禦寒,鋼鐵可製造器械等)。它取決於商品本身的外形、結構、成分、性質、包裝等。它構成了使用價值的物質基礎,同時又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喪失使用價值的商品,其交換價值亦必隨之消失,商品亦失去進入流通領域的資格。商品的使用價值具有雙重功能,即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物質性和社會性)。星期是本學期開學以來我過的最充實最忙碌的日子。一個小時過後,我出現了頭暈,頭疼,噁心,胃酸的現象。我知道那是酒精刺激的作用。不盛酒力的我,在這十九種酒面前,原來也會暈!碳酸飲料爽口而且清涼,乳製品飲

料顏色比較可愛而且很香甜,如口滑膩有奶香。茶飲料有淡淡的茶的味道,很清香,還有運動型飲料我喝了不知道是什麼感覺,也許是所有的體細胞在我身體裏面跳dj。果汁飲料顏色好看而且很好喝。如果我選我會選擇純淨水,我喜歡那種寧靜而且透明的感覺,那是一種安靜,一種真實。我的體質決定了我天生就是一個病孩子,晚上我開始拉肚,而且嘔吐,是我貪杯喝了太多的飲料!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以後會好好學習,爭取做到最好。也希望以後能夠有多一點的實訓機會,讓我們學習更多更豐富的知識。過了以上的分析,我們瞭解商品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也樹立環境保護和資源意識。在商品的生產、消費過程中將更關注資源環境,更好地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商品的生產和消費,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和資源問題。保護大自然,維持生態平衡是當今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的重大課題。隨着全球性環境問題的出現,生態危機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這種關注從某個角度上講已遠遠超過了國家之間、地區之間、民族種族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人類越來越關注自身共有的生態環境和生存家園——地球。全球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的出現,人們開始考慮到了自身環境,爲了防止環境的惡化,開始了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的保護措施。環境是指環繞着人類的空間及其中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因素的總和,其中包括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都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爲了生存和發展,必然要向環境索取資源。20世紀以來,人類利用和改造環境的能力空前提高,創造了巨大的物質

財富,但是由於全球性的商品生產、貿易和消費的快速發展,是自然生態系統受到強度干擾和嚴重破壞,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等一系列嚴峻問題擺在了人們面前,大氣污染嚴重,水資源空前缺乏,森林慘遭毀滅,可耕地面積不斷減少,大批物種瀕臨滅絕,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正處在危機當中。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正在向人類警示: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是當今人類面臨的全球性重大問題。商品的生產和流通活動更是離不開人類所處的各種環境。由於商品與環境之間存在的相互關係存在着兩面性,所以,在商品生產流通過程中,我們應密切關注商品與環境的關係,使商品既不僅能滿足人類的物質需要,又能切實關注商品與環境的相互影響作用,降低商品生產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好地保護人類社會所依存的各種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