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閱讀心得(精選23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23篇《閱讀心得》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閱讀心得》相關的範文。

閱讀心得(精選23篇)

篇一:閱讀心得

今年夏天我讀了美國作家斯蒂芬森寫的《金銀島》。《金銀島》在美國和《西遊記》在中國一樣受歡迎,是一部冒險小說。這本書的主人是吉姆,一個在他家經營酒店的十歲男孩。一天,脾氣暴躁的老船長比爾住在一家旅館裏,但不久之後比爾就被殺了。吉姆無意中從比爾那裏得到了藏寶圖,並與李普西博士和他的朋友們一起開始了尋寶之旅。到達目的地後,船上的水手造反了。原來他們是海盜,希望帶走財寶。最後,吉姆利用海盜登陸的機會,自己奪回了帆船。在吉姆的幫助下,李普西博士成功地打敗了海盜,得到了寶藏,最終順利回國。然而,在回來的路上,海盜頭目、大壞蛋和獨腿廚師狡猾地逃脫了。

看了《金銀島》,很喜歡我的師父吉姆。他既聰明又勇敢。雖然他和我一樣只有十歲,但做事的時候很淡定很淡定。但是,我做事很容易着急。我想向吉姆學習。

篇二:名著閱讀心得

偶然間,拜讀了《桃花源記》。從前對這篇文章略有耳聞,沒想到再一次讀下去,竟能悟到人生的哲理。

可以說,這篇文章是千古佳作。而我更是領教過了,仔細熟讀,慢慢沉思,竟有連自己都沒見過的東西。作者筆下的故事以漁人爲主線。圍繞發現桃花源,離開桃花源的故事。用筆記錄下人物的行爲。更耐人尋味。

研讀後不禁產生了重重疑問。如:漁人是一個以打漁爲生的人,一般打漁的人都有固定的航道,而這個漁人又爲什麼是第一次發現。這華麗的景象也是第一下見到。以至於沉迷於這仙境。又比如:生活在桃花源的人們自稱是祖先從秦朝避難來到這裏。之間經過五六百年。而他們身穿的服裝爲何與外面的人沒有兩樣。更讓我感覺撲朔迷離的是:爲什麼太守一行人根據漁人的標記會找不到桃花源?這重重疑問讓我腦子裏一下子沒有了線索。但是再一次讀桃花源的時候,每一句彷彿都是作者在暗示什麼。放下重重疑問。從頭讀起。漁人來到桃花源是主線。不然不會有後面的故事。到了桃花源,與世隔絕的人們都很熱情,款待這個漁人。這個漁人也停留了幾天。而人們的服裝又爲何與外面的晉朝人一樣呢?據我瞭解,服裝歷經幾百年。更換了幾個朝代,一樣的機率簡直沒有。那麼原因只有一個。我沒有妄然猜測。按照線索繼續推斷。有人答應也人們不說出桃花源的一切。可一回到城裏又報告太守。由此推斷,這個女人是個不講信用之人。而是不是有什麼目的呢。太守又有什麼意圖呢。而爲什麼後來又找不到這人間仙境呢?

多思,原來是作者虛構的。而他筆下的桃花源虛景實寫。表現出他對桃花源寧靜,和諧的生活無比嚮往。聯繫作者的生活環境,果不其然,那是個腐敗,黑暗的時代。這篇文章重在表現作者對和平的嚮往。揭露了對腐敗社會的不滿和悲憤。同時又從另一個角度呼籲人們珍愛和平。

聯繫現代,戰亂依舊不休。雖然我們生活的環境還很安定。但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現在的社會,腐敗、自私這些醜陋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侵蝕了人類的心靈。帶給人們的只有傷害。想到這,《桃花源記》的美好感覺頓時戛然而止,感覺醜陋的思想逐漸籠蓋了湛藍的天空,籠蓋了孩子的笑臉,籠蓋了人類純潔的心靈。

我覺得當今人們應該反思。尤其是決定戰爭爆發的野心家們,他們的力量不可能大過人民。法西斯。是個的例子。還有二戰時期日本的所作所爲白白使幾萬無辜日本百姓死於核彈。

作爲中學生的我們,應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糾正生活中不良習慣,要善於與人和平相處,讓世界多一份美好。

篇三:名著閱讀心得

寒假裏,拜讀了哈珀先生的《殺死一隻知更鳥》,起初只是被斯庫特與傑姆發生的種種故事所吸引,只注重於故事情節的發展。但越是後面越是吸引人,我漸漸地被阿蒂克斯的人性光輝所感動,他的善良與正義讓我感觸頗深。這部小說反映了美國民衆在經濟蕭條時期種族間的隔閡與歧視,白人始終看不起黑人,而那些黑人也遭到了“莫須有”招來的災難。書中那隻知更鳥指的就是被黑人所討厭的黑人湯姆,他也成爲了那個黑暗時期的犧牲品。

讓人感觸最深的是法庭審判的部分,在場的所有人都明白事情的真相後,大家都知道黑人湯姆是無罪的,我本以爲法庭上人人平等,可在兩個小時後,陪審團的判決卻讓我大吃一驚,由十二個白人組成的陪審團給出的判決卻是被告罪名成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儘管大家都知道湯姆是無罪的,但還是會帶有偏見的判處,然而,黑人們只能無奈地接受。看到最後,不知怎的,竟有一種莫名的心寒,才發現,正義竟如此難以伸張。

正如書中阿蒂克斯所說:“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衆原則,那就是自己的良心”。作者讚美了阿蒂克斯的善良與正義,因爲阿蒂克斯是一位“給黑人幫腔”的人,他始終在堅守正義與良知,這一點,讓我打心底裏佩服。在當時那個黑暗的社會裏,也就只有阿蒂克斯纔會去尊重、關懷黑人與社會邊緣的人,阿蒂克斯始終在推着正義艱難前行。

正義、公平是人們永恆的追求,我們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公平,然而大多數人卻選擇了沉默。在生活中,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城市裏的人看不起鄉下人,而有錢人看不起窮人,人們始終戴着有色眼鏡去看別人,他們炫耀着自己的優越,帶着偏見去對待他人,甚至有的人恃強凌弱,這些種種不公平不正義的事情都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應當用正直的人生觀價值觀公平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我們更應當像阿蒂克斯一樣,選擇抗爭,勇敢地捍衛公平與正義。文中還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勇敢就是,在你還未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註定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的去做,並且發生什麼都堅持到底。”阿蒂克斯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做人應有的品質。我們不能因爲別人的偏見就去放棄,去退縮,正義始終都會艱難前行!

篇四:名著閱讀心得

在寒假期間,藉着空閒,我讀閱了《明朝那些事》第六卷《日落西山》。雖談不上精讀,本書也不算是史書,但對我對這段歷史的瞭解已經有了很大的幫助。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是當年明月,這一系列書是圍繞明朝的歷史,從明朝創建者朱元璋談起,到末代皇帝崇禎自縊後滅亡,講述了明朝三百年的歷史。不同於一般的歷史方面的書籍,作者當年明月語言詼諧幽默,但又不失對歷史的嚴謹態度,使得這段歷史能真切地展示在人們面前,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瞭解歷史,拓寬我們的視野。而《明朝那些事兒》第六部《日落西山》從萬曆皇帝開始,到最後的袁崇煥和努爾哈赤,主要對萬曆,申時行,王錫爵,楊漣,魏忠賢,努爾哈赤和袁崇煥等人和東林黨有了很詳細的介紹,展示了明朝衰退和朝廷裏黑暗的鬥爭。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有兩個,而這兩個片段也讓我有了很多思考。

第一個片段就是書的前半部分申時行的朝廷經歷。申時行身世不詳,中了狀元后從張居正身旁慢慢向上爬,他隱忍過,苦熬過,和言官鬥爭過,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謹慎做到了首輔,期間他經歷了很多的大風大浪,他都一一化解,並且很好地輔佐了幸運的萬曆皇帝,處理好皇帝和大臣之間的關係,控制住了朝廷裏的亂勢,但卻最終栽倒了。他付出了艱辛,他的生活是很痛苦很疲勞的,在朝廷中一邊混,一邊替皇帝做事,但還是黯然離開,得到的與所付出的完全沒法比。而我們卻不用活得如此累,我們的生活比起那個年代已經是幸福的多了,不用那般操勞,擔憂那麼多,也沒有那樣的兵荒馬亂。所以,我們應當把握好現在,珍惜現在的生活。

不同於上面這個,袁崇煥守衛寧遠的片段則給了我更深的印象和巨大的震撼。僅僅一萬守軍,一座孤城,面對六萬精兵和戰無不勝的努爾哈赤,我無法想象能夠做到這般勇敢需要多大的勇氣。書中有一處令我印象深刻:袁崇煥叫來手下傳令時,並未是向逃跑的上級求援,而是說道:”請你轉告高大人,我不要他的援軍,只要他做一件事。如果發現任何自寧遠逃回的士兵或將領,格殺勿論!”我佩服袁崇煥,他有着驚人理智和勇氣,在面對努爾哈赤的後金兵時,炮轟、“萬人敵”、弓箭火槍,各種招數用來防禦,到最後甚至自己親自上陣,才保住城門不失,並讓最後後金軍嚇破了膽,再也不敢進攻。努爾哈赤的一句我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攻無不破,戰無不勝,小小的寧遠,竟然攻不下來,這是命啊!”可以讓我感受到袁崇煥堅守時的無比的決心和堅定的信念。它也激勵了我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能夠保持信心,勇敢前進!

歷史就是讓我們用來反思,從而更好地前進的。

篇五:孫子兵法閱讀心得

“軍人,國家大事,生死之地,生存之道,一定要重視。”這句話來自《孫子兵法》。《孫子兵法》爲春秋時期孫吳所作,被譽爲“軍事學經典”。唐王李世民說:“你看兵書,沒有孫吳。”松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說:“《孫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一定要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運用,公司才能發展。”兵法就是謀略,謀略不是詭計,謀略是大謀略,大智慧。《孫子兵法》在軍事、商業、經濟等方面有着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孫子兵法》共有13篇文章,分爲《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其中,我認爲“不戰而屈人之兵,向善也是最重要的主導思想,是《孫子兵法》的靈魂和核心。

不戰而屈人之兵,好人也是好人。這句話出現在《火攻篇》,意思是敵方軍隊在不使用武力的情況下,將失去作戰能力,使己方達到徹底勝利的目的。在孫子看來,“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戰鬥中最好的策略。俗話說:“三千個敵人受傷害,八百個敵人受傷害。”戰爭本身會傷害他人,訴諸武力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和損害。使用軍事威脅和經濟手段比使用武力更有利於我國。今天,大多數國家在遇到爭端時很少直接訴諸武力。歷史上很多戰役和戰鬥都是如此。

不使用武力,敵人的軍隊就會失去戰鬥能力,使己方達到徹底勝利的目的。這只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字面意思。這句話的本意是用最少的成本,最少的時間,最少的精力得到最好的結果,從而獲得最大的收益。

以上課爲例。如果我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即使下課放學玩,也能從容應對老師佈置的作業和考試,因爲我已經吸收了老師上課說的每一句話。我只花了一點點時間,卻得到了最大的學習效果,就是“好人有好報”。相反,我上課不聽,就算我翻書補課,多花點功夫,也不能算是“好人”,違背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原則。這也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好人也是好人”的表現。

“不戰而屈人之兵,以德報怨”這句話不僅在軍事上很有用,在商業、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很有用。正如皇家空軍元帥約翰斯勒所說,孫武的思想是驚人的。他稍微改了一些字。他的座右銘似乎是昨天才寫的。兵法不是詭計,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希望大家都能記住孫子的那句“不戰而屈人之兵,爲善也是善”,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成本,最少的精力,獲得最大的收益和最好的結果。

篇六:孫子兵法閱讀心得

以前提到《作戰》的時候,也可以背誦幾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戰而屈人之兵”之類的軍事格言,也讓人聯想到《孫子兵法》中“躲天、用刀殺人”、“以三十六計爲上策”、“美人計”之類的妙招,僅此而已。但是聽了蒲教授關於“《三十六計》與公共和諧管理”的講座,我發現我之前對《孫子兵法》的理解和認識一直是不全面和模糊的,《孫子兵法》的價值遠遠不止於此。

首先,《孫子兵法》作爲一部古代兵法書,是公認的現存最早的戰略著作。《孫子兵法十三篇》凝聚了孫子一生的智慧和心血,系統闡述了從備戰到實施戰爭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構建了中國古典軍事科學體系。書中所包含的軍事科學的理論觀點和文化觀念、思維方法,對未來的軍事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包括不戰而勝的戰略、以威壓敵的戰略、奇襲敵的戰略,對人沒有造成傷害。

其次,《孫子兵法》作爲一部古老的哲學著作,已經完全超出了藝術類書籍的範疇。因爲《孫子兵法》不同於其他藝術書籍的最根本的特點,就是從哲學層面觀察戰爭現象,探索和揭示戰爭的一般規律,提出一系列指導戰爭的具體方法。《孫子兵法》是歷史文明的積澱,蘊含着普遍的、樸素的、辯證的真理,讓它不斷引導我們思考,給我們啓示。這就是《孫子兵法》的真實價值。作爲一件有着2500多年曆史的“老古玩”,在信息時代的大門口受到現代人的歡迎,廣泛應用於政治、軍事、經濟、人民生活等諸多領域。

最後,學習《孫子兵法》的關鍵是用它來解釋和指導現代實踐。《孫子兵法》,以其深刻的軍事哲學和永恆的戰略,堪稱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然而,我們絕不能崇拜它,甚至把它當作教條或標籤。而是要把《孫子兵法》作爲一個古老的哲學原理來看待,拓展它的思維,弘揚它的核心,揚棄它的真理,延伸它的內涵,做到“不守法,用法”,靈活運用其深刻的戰略和戰略思想、思維方法和科學精神來指導具體的工作實踐,爲今天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這是學習《孫子兵法》,理解《孫子兵法》,應用《孫子兵法》的最高境界。

篇七:孫子兵法閱讀心得

一本好書會讓你感動,讓你覺得空靈飄逸,讓你讀了永遠不會厭倦,讓你笑着讀。作爲人類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從書籍和文字開始,人類在閱讀中繼承文化,開闊思維。一些經典的閱讀是人類思想文明的精髓,值得後人研究和發現。

剛看《孫子兵法》的時候,只覺得彆扭;再看《孫子兵法》的時候,腦袋會想一點,好像有這麼一回事;現在再拿《孫子兵法》這本書的時候,我有很多想法和感受。

“兵無所畏懼,兵強馬壯,兵有理,智在用兵。”這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軍事家孫子說的。他寫過中國最偉大的軍事書籍——《孫子兵法》。這本書的重點是如何在戰場上使用士兵,如何在部隊裏練習陪練,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認識自己。

疾病如風,徐如林,侵蝕如火,不動如山。現在《孫子兵法》已經成爲美軍的必修課。美國軍官每天都要讓隊員自學,在演習中靈活運用!這本書的魅力無窮!但是在一個和平的社會,這本書不就是浪費錢嗎?不是。因爲這本書告訴我一個道理:冷靜思考,多練習,對自己有信心。於是我就去練了。

有一次,我上了一節奧數課。何老師走進我家說:“帥浩君,我們先做一套卷子吧!”我說:“老師,我們在學奧數。爲什麼一定要做一套教材?”他說:“別小看課本,奧數其實是從課本上學來的!”我不以爲然,氣得做了一套卷子。結果何老師換的時候我才79分。我大吃一驚,大聲喊道。我回家把紙給何老師看。他說:“第一,你的心態不是一成不變的。沒有練習,沒有冷靜的思考,我沒有做好!”我立刻找到了方法,開始用這三種方法。第二單元考試我考了100分。太棒了!於是,我想起何老師對我說過的一句話:“當認真思考,保持良好的心態時,自信油然而生。

我記得這句話,生活中可以用《孫子兵法》。真的是一本好書!

篇八:論語閱讀心得

誠信是中國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它是做人的前提、人生的基礎。

如何讓自己擁有誠信呢,那便是培養恆定如常之心。孔子說:“無而爲有,虛而爲盈,約而爲泰,難乎有恆矣。”本來什麼都沒有,卻裝作有;本來很困頓,卻裝作飽滿富足,這樣的人很難保持始終如一,因爲他都沒有勇氣面對現實,真誠面對自己,更不用說對別人守信用,從一而終了。

怎樣判斷自己保持了恆常之心呢?這需要我們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保持平常心。孔子說:“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即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愛一個人希望和他長長久久,而若恨上這個人,又希望他馬上消失,這樣極端的感情用事,就會使自己陷入迷惑之中,失去內心判斷的標準。所以,對世界守信,對他人守信,要看看能否對自己的生命忠誠守信。

篇九:論語閱讀心得

在教育原則的問題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它蘊含了“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對象之外”的意義。在孔子之前的時代,平民很難進入官辦學校學習。爲打破這種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孔子積極推廣私學,認爲這樣可以使任何願意學習的人獲得受教育的機會。根據《論語述而篇》所記載,爲了貫徹“有教無類”的方針,孔子規定“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誨焉。”意思是:無論何人,只要是有心學習者,僅需主動奉送十條幹肉,就可以成爲其弟子。孔子招收學生不分貴賤、貧富、地域、種族的原則,把受教育的對象擴大到平民乃至寒門子弟,兼收幷蓄,因材施教,充分體現了孔子的教育觀與“仁”思想的融合。

篇十:論語閱讀心得

讀了《論語》一書,我感觸很深,不但學到了許多知識,並且還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昇華。

所謂《論語》,即孔子及其弟子編纂的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它是我國一部最早的語錄體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是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判家,還是我國第一個系統闡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對中國的教育產生了巨大的深遠影響。

《論語》一書是孔子學說的體現,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仁”,即“愛人”這是孔子認爲的最高的道德準則和品質。

其中幾則令我印象頗深。

第一則當然就是開篇第一章的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學習知識以後,在必須的時候溫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處而來,不也是歡樂的嘛!別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惱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養高的人嘛!

多麼勤奮的人,多麼樂觀的人,多麼大度的人,這樣的人不爲君子誰爲君子這值得我們學習。學後複習,不僅僅會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會從舊的知識中領悟到新的東西,就是“溫故而知新”,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而來,大家在一齊討論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喜好,一齊交流生活、交流學習,真的是很歡樂。別人不理解自我,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爲世界上有這麼多人,每個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們沒有必要去爲此惱恨、惱怒,應當用寬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別人,去原諒別人,這樣的人才能夠被稱得“君子”。

孔子不僅僅是勤奮、樂觀、大度的人,還是一個謙虛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則: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裏,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謙虛了,作爲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所說所做有很多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如此重要的偉人,還說出如此自謙的話,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孔子還認爲“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養仁德,就能夠消除惡。的確,品德在一個人的人生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它決定着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會使一個人醜陋、惡毒,甚至會讓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會讓一個人美麗、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可見,培養仁德是很重要的。

《論語》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書,不僅僅是此刻,甚至是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後,它都會激勵着人們不斷的積極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樣看“中庸”這兩個字的。或許在現代漢語中它含有一些貶義的成分。但《論語》中所說的中庸,或者說我這裏所說的中庸,卻不是那個意思。子曰:“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第六)。其中的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衷的態度”(金山詞霸?高級漢語大詞典)。個人覺得,還可以推而廣之,將中庸解釋爲:不走極端,尋找矛盾雙方之間的平衡點。應該說,這是貫穿整部《論語》的一個重要思想。我們不妨看幾個例子。

有人說我的這種言論是在抹殺中國古代優秀的文化。其實不然。我主張打倒的,是那個作爲思想枷鎖的《論語》,是那個用所謂的“仁義道德”(魯迅語)來禁錮人們的思想的《論語》。將其打倒,反而有助於我們從全新的角度認識《論語》。

所以,我主張這樣讀論語:僅僅把它當作一部書,不帶歷史偏見地來讀。

這樣讀一讀,我覺得,《論語》本身並不是框框條條道德規範。它是鮮活的生活。

首先,論語源自生活。和西方的很多道德倫理著作不一樣,他沒有對某一個問題的深入專門的論述,他只是一個個生活中的片斷,並且其中的角色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言語將被記錄下來。所以顯得十分自然。

孔子主張以禮治國。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所謂僭越的事情不斷髮生。孔子堅決維護周禮,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禮樂“八佾舞於庭”,孔子聞之大發脾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要求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圖通過正名分來匡正每個人的行爲,建立一個和諧而有秩序的社會。孔子要求“爲國以禮”,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種體現。他反對以高壓手段維護統治,主張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禮”來引導民衆,形成一種和諧的社會氛圍:“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對普通民衆施以禮,突破了奴隸社會“禮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進步的歷史意義。

篇十一:豐碑閱讀心得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於《豐碑》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近,我讀了《豐碑》一文,文中講述了軍需處長將棉衣都發給了戰士們,自己卻凍死了。當將軍要人去找軍需處長問爲什麼不給這個死去的同志發棉衣,同志們不說話,當將軍再次說這句話時,有人輕聲對將軍說,他就是軍需處長。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受感動。多麼關心同志,捨己爲人的軍需處長啊!他把棉衣全都發給了同志們,連一件也不給自己留。同時,軍需處長將生的希望也發給同志們,把死的可能留給了自己。他是多麼偉大啊!

軍需處長給了戰士們生命之愛,身邊的小人物也不乏奉獻無私之愛。記得最近的時候,茶葉異常茂盛,家裏人拼了命地去採摘,生意好不興隆!我回到家來隨手放下書包,挎上籃子直奔茶葉山而去。姑姑與表妹也緊隨其後。一到山頂,我們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採摘行動”。我們用盡全身力氣地摘,不久,在“夕陽無限好”的時刻,我與表妹那不爭氣的肚子便開始叫了,聲音愈來愈大,最後竟變成了響徹雲霄!我那摘茶的興奮心理立刻被拋到了九霄雲外。姑姑的速度也明顯慢了許多。於是,我提議去吃些東西再來採。表妹欣然同意了。可僅有的'食物只剩下一罐八寶粥了,這該怎麼辦呢?正當我一籌莫展的時候,姑姑開口打破了這片沉默:“你們分着吃了吧!我還沒很餓!”表妹與我極力反對,姑姑卻“固執”地不得了,還“狡猾”地使用了“上屋抽梯”之計逼使我們吃了下去,我們的眼睛都溼潤了,那罐八寶粥變得有千斤重一般。

啊!這件事雖小,但它反應了與軍需處長一樣的高尚品德。同學們,給予比索要更快樂,讓我們也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少先隊員吧!

篇十二:豐碑閱讀心得

我讀了《豐碑》這篇文章後,文中軍需處長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他的形象,猶如一座豐碑在我心中矗立起來了,豐碑讀後感。

文章講述了一支紅軍隊伍中的老軍需處長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毫不猶豫地將本該屬於自己的禦寒衣物發給了戰士們,自己卻穿着單薄的衣服凍死在漫漫雪原上,成了一座晶瑩而高大的豐碑的事。他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十分值得讚揚。尤其是他身爲軍需處長,本應該,也可以多拿幾件禦寒衣物,而這位軍需處長非但沒有多拿一件衣物,還把自己的衣物也發了下去,甘願自己凍死,卻讓戰士們穿着棉衣行軍。他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嗎?我想,他-這位真正偉大的軍需處長的光榮事蹟將被所有參加長征的戰士們銘記在心中。

當我讀到“雪更大了,風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蓋可軍需處長的身體,他變成了一座晶瑩而高大的豐碑”“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着一棵光禿禿的樹幹坐着,一動也不動,好像一尊塑像。他渾身落滿了雪,右手的手指還夾着半截紙卷的旱菸,神情自若,一時還無法辨認他的面目。”時,我發現,老戰士的神態那麼鎮定,十分安詳,由此使我們體會到,他看見戰士們沒有在雪地裏倒下,感到安慰,自己盡到了職責,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死而無怨。軍需處長就是發衣物的,而他卻因爲缺衣而被活活凍死,是因爲他把所有餓衣物留給了戰士。

老軍需處長身先士卒,而沒有想到他自己,他這種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令人敬佩。我將把這種精神化爲力量。這種力量將激勵着我去克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我頓時感到心中一陣酸楚。如此值得我們稱讚的一位軍需處長,卻爲了戰士們的安危,爲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勝利,與常年積雪的雲中山化爲了一體。

他化成的豐碑,不僅僅記載着他的光榮事蹟,更飽含着他對祖國的無限熱愛,讀後感《豐碑讀後感》。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感:我,還有大家,都不能再閒着了,應該好好學習,將來動手建設祖國,讓軍需處長和爲所有長征作過貢獻的人都不要帶着遺憾

可是要想將來建設祖國,首先當然要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小做起,如果連一般的事情都做不到,何談建設祖國。於是,我把自己和這位軍需處長相比了一下,我發現自己是那麼得渺小。因爲,平時在吃飯時,我總是將好菜和好肉往自己碗裏夾,從不讓別人多吃一丁點兒好吃的。

我從不輕易將自己的東西分給別人,卻經常接受別人給的東西。如果說我是那位軍需處長的話,就我這種心理在關鍵時刻還能把棉衣發給戰士們嗎?我想那是不可能的。

今後,我一定學習軍需處長那無私奉獻和熱愛集體的精神,做一名永遠爲集體着想、爲集體奮鬥、關心集體的學生。

五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在語文課本中我學了《豐碑》這篇課文,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天傍晚,我寫完作業預習課文。翻開《豐碑》默默的讀着。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一羣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裏艱難地前進。突然警衛員發現前面有人凍死了,將軍快步朝前走去,非常生氣。命警衛員把軍需處長叫過來。

這時有人對將軍說他就是軍需處長。將軍頓時呆住了,眼睛溼潤了,頓時好象滾燙的岩漿濺他身上,又像堅硬的利劍刺進他的身體裏,還像一塊石頭壓在他身上,讓他難受極了。讀到這兒我的眼睛溼潤。鼻子一 陣陣發酸,心情變得沉重起來。

軍需處長爲了別人捨棄了自己的生命,那手勢好像表示不要管我,繼續前進!軍需處長讓別人穿上了保暖的棉衣,而自己穿着一身單薄破舊的衣服。他的捨己爲人的精神永垂不朽,激勵着戰士們的前進。好象溫和的春風吹在戰士們的身上。

又像冬天的暖爐溫暖着戰士,還像海浪輕拍在戰士們的身上。給了戰士們巨大的力量,雪不斷地落在他身上,身體已變得冰涼的了。相信戰士們一定被軍需處的精神所感動,不負衆望,勇往直前。

篇十三:匆匆閱讀心得

我曾經抱怨過,時間過得太快,這個世界生離死別。

我很喜歡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匆匆》。

那精彩的文字讓我明白了作者,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清醒。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用一些優美的詞語來表達他內心的想法。他覺得時間過得飛快:當我們赤裸裸來到這個世界,一眨眼就要赤裸裸的回去嗎?他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貢獻和成就。他這次爲什麼白走了?……

“默默地數着,8000多天一直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淚流滿面。”看完這個,我感慨萬千。正如作者所說,時間過得飛快,沒有聲音,沒有影子。寫日記的時候,日子從筆尖流逝;玩的時候,日子經過陣陣笑聲;散步時,日子以你輕快的步伐流逝。葉子是黃色的,再變綠就不再是原來的了;天快黑了,再亮就不是同一天了。就像:今年是—年,會有—年,—年…,但是過了今年就沒有現在的一年了,再也回不到—年了…

我在這個世界上活了四千多天,但我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什麼痕跡?我反思。三四歲,學舞蹈;五六歲,學鋼琴;七歲,學小提琴;——歲,學畫畫;十歲時,我又開始學鋼琴。但是這些有什麼用呢?半途而廢,一無所獲。時間很匆忙。十一年兩年我學到了什麼?時間浪費了!

時間真的過得很快,開心玩的時候就會溜走;它會在你努力學習的時候溜走,但我們不能怪它,因爲它來的無影無蹤,去的無聲無息。如果你抱怨它,它會在你抱怨它的時候溜走……你對此無能爲力!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能怪,那就好好珍惜!

我曾經抱怨過,時間過得太快,這個世界生離死別。但是,時間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有一天24小時,這是無法改變的。既然改變不了時間,那就努力改變自己吧!雖然每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但是一天給勤勞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留給懶惰的人的只有遺憾!

所謂少年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容輕;男青年不努力,老闆傷心。因爲我們還年輕,還健壯,所以要努力學習一些新知識,追求自己永恆的夢想!

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難買!時間比金錢貴無數倍,而且是無價的!時間是有限的,人生也是有限的!人老了,老了,快死了。這些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每天都在重複。所以,趁大家還開心,請好好珍惜!珍惜時間等於珍惜生命。有句話說得好: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爲了錢殺人;浪費時間等於慢性自殺!

時間匆匆,生命有限,請珍惜!

篇十四:匆匆閱讀心得

時間匆匆,人的一生就像一片葉子,春天發芽,夏天茂盛,秋天變黃,冬天凋零。

太快了,讓人連享受的時間都沒有,就這麼悄無聲息的過去了。但是,死了之後,新的.生命又會重生。就像朱自清在文章裏寫的,‘去雖,來雖;來來往往中間,怎麼能急呢?

看着來去匆匆的時間,只能嘆息嗎?

看了《匆匆》,感覺朱自清寫《匆匆》的時候心情很憂鬱。的確,當看着時間悄悄流逝時,誰不會感到一絲悲傷

我抱怨時間的腳步太快,我抱怨自己浪費了太多的歲月。有時候晚上睡覺會後悔虛度的一天,但是後悔的藥是沒有的。漸漸的,在時間的侵蝕下忘記了,於是每天都做着同樣的事情。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只是空談。有多少人會珍惜時間如黃金?

還在一篇短文裏看到,小時候打玻璃球,中年打麻將,老了後悔。碰巧他遇到了老人,他求老人再給他一次機會。那麼老人呢

破例給他一次。他立即回到了他的國小時代,但他看到了

玻璃球又發癢了,他像以前一樣生活。當他終於見到老人時,老人不再答應他的要求,只好再次浪費生命。

時間很飄渺,我們看不見,聽不見,也守不住。這就是爲什麼朱自清在文章裏寫道,默默數着,8000多天從我身邊溜走了;就像大海里針尖上的一滴水,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溪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淚流滿面。

雖然不能讓每一天都過得精彩充實,但也不能浪費。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清晨淡粉色的日出,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感受一下這個世界的美好。迷迷糊糊的看喜歡的書;利用玩遊戲的時間查看網上的信息。這算不上偉大的科研,但也會讓我們的時間不被浪費。

篇十五:匆匆閱讀心得

看了正文《匆匆》,感觸很大。我用中文體會到:春天去了,春天又來了,時間一去不復返。文也感嘆時間的流逝,時間來來去去匆匆。

本文緊緊跟隨“匆匆”這個詞,刻畫了時間流逝的痕跡,表達了作者對時間流逝的無奈的遺憾,揭示了他一旦來到這個世界,就不能白走的主題。結尾句照顧到了文章的開頭,突出了作者對時間倉促的情感,發人深省。看完這篇文字,我感觸很深,意識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時間也是有限的。看電視的時候,日子在屏幕上流逝;玩的時候,日子笑死了;跑步的時候,日子在腳步中漂移。

我還發現了很多珍惜時間的名句和名詩:

1、年輕人容易老,難學,一寸光陰一寸金。

2、如果你沒有在你的全盛時期回來,早上很難回來。當你正處於人生中期的時候,是時候鼓勵自己了。時間流逝,不等人。

3、時間拋棄了放棄時間的人。

4、你熱愛生活嗎?不要浪費時間,因爲時間是生活的物質。我找到的詩是《今日歌》: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最近有點不對勁。什麼時候?可惜今天不是今天。你說你留在明朝,明朝就有事情了。《今日歌》爲了您的聊天,請從今天開始。在詩中,詩人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不要浪費時間,也不要浪費時間。今天的生意結束了。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時光飛逝。的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會毫不猶豫的留在今天,從而後悔明天。每個人都應該珍惜時間,爭取進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充滿信心,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篇十六:挪威的森林閱讀心得

可以說《挪威的森林》不過是一段青春期的戀情,裏面有甜蜜,有苦澀,有困惑也有沒有緣由的寂寞。其實都逃不過讓人心動的俗套氛圍,可是它還是感動我。情節是平平的,筆調是緩緩的,語氣是淡淡的,然而字裏行間卻涌動着不可名狀的波動,引起了我的震撼與共鳴。書中有兩個世界,渡邊徹整日裏遊離其中的,身邊走着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的世界,聽着嘈雜的聲音,做着不知所終的事情。真實的世界在作者的描述中荒誕可笑,光怪陸離,那些身邊的人或者慘然終老,或者匆匆離他而去,留給他的是不能癒合的傷口。於是他也會用一種畸形的方式尋找溫暖。

還有一個世界,一個精神病人的療養所,在作者的筆下被描述出來,這個叫“阿美寮”的地方更像一個世外桃源,沒有污濁,沒有喧囂,甚至不會爲人創造孤獨的滋生地,醫生和病人融爲一體,整個地方竟成了一塊兒淨土。悠閒、自在的生活方式,輕鬆、愜意的自給自足。最重要的是那裏還有一個女孩兒,渡邊君深愛着的女孩——直子。書裏渡邊和直子、玲子一起吃鮮葡萄,彈吉他的情景,美麗的月光下他們一起漫步,說出自己經歷的心靈的創傷,或者說是讓人生的砰然崩潰的故事,雪地裏他們盡情的遊戲。

可以說村上春樹不是一個擅長講故事的作家。綜觀他的小說,缺乏流行小說的緊湊情節,沒有大悲大喜的人物刻畫,也沒有大鐦大合的細節。所以有很多人不喜歡他的作品,覺得讀不下去。可反過來看,這樣一部缺乏流行因素的作品可以流行日本甚至中國,更體現出它的非一般性的閱讀價值。其實《挪威的森林》的內容很簡單,主人公渡邊的好友死於意外,他喜歡上了好友的女友——直子。直子因心理抑鬱住進醫院,在此期間,渡邊同時和直子以及照顧直子的鈴子還有一位叫綠子的姑娘保持曖昧關係。最後,直子死了,渡邊在衝破了好友之死的陰影后,與綠子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與其說是娓娓講述渡邊所經歷的青春,倒不如說是一場心靈的探索,因爲每個人的生活態度是不同的。

雖然是部描寫常人生活的小說,但《挪威的森林》所展現的許多問題都體現了作者哲學層面的思考,例如生與死或情感與性等等。最明顯的就是在他所討論的生死問題了。這樣兩句話先後在小說的開始和末尾出現過,“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爲生的一部分永存”,“死並非生的對立面,死潛伏在我們的生之中”。

全書的結構也如作者所說,並不以死爲終結,這裏有作者的無奈即每個人都會死,也有作者面對生活的勇氣即有死纔有生。如果對於死去的人的感情太過沉重,那麼於生者只會是身體的完好,精神的腐蝕,就像直子,她永遠活在對木月的愛下“不甘願被折離枝端失去了靈魂。不能做堅韌的行屍走肉。寧願自毀至形容猙獰,被人丟棄。如此,這短而無救的美才深如骨髓,令人懷戀。絕不苟延殘喘”。 木月的死看上去是個謎,但一直被提醒的似乎他的離去是個必然和遲早。但死者已死,所幸的是在直子走後,渡邊也終於發現了真正的人生價值。“人總是要死的”,這是小說中鈴子對渡邊說的話。當時,直子的死幾乎讓渡邊崩潰,在遇到綠子之後,渡邊的生活態度在潛移默化的改變。綠子就像是積極向上的生活化身,慢慢的讓渡邊看到陽光,看到希望,看到生活的美好。渡邊終於回到了生命的軌道,勇敢奔向綠子。最終,村上春樹也沒有逃脫俗套,希望戰勝了失望,活着戰勝了死亡,一個拋棄社會同時被社會拋棄的青年在愛情的力量下轉了一圈又回到了社會中,個體最終溶入整體!也許痛會讓人不能自己,當新的事物出現,你不該爲過去感傷,應該去面對新的生活。畢竟就像渡邊說的,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柔情,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並從中領悟到某種哲理。

村上在情感和性上的描寫佔據了大部分篇幅,誠然他的描寫是如此出色以至於如果不貫穿地讀往往會認爲是部情色小說。這部作品完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想想可真夠前衛的。不過通過這些內容讀者可以清楚地知道作者要說明的更是一種意識,開放的性意識和主人公至真的情感追求。

在《挪威的森林》中作者用簡單樸素的語言表現出了每一位角色的不同,其不同體現在靈魂之中。渡邊君大是一副天下無謂的態度。敢死隊會認認真真地過活,愛地圖,做體操,雖然成爲笑料,也改變不了他生活的原始軌道,力圖堅持自我的目標。再加上永澤。永澤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但他認爲“人生中無需所謂理想的東西,而是行爲規範”。

渡邊,本書的男主角,一個實在是很普通的人物,他對學校這個小社會內部虛假、骯髒很厭惡,但他卻沒有去改變這一切的想法,甚至有點逆來順受的意思,因爲很清楚這是無法改變的。不過最強捍的也就是這種逆來順受了態度,似乎任何人都不能影響他的生活軌跡,雖然他也並不知道自己想去哪裏。不過渡邊的心理也不成熟,他在尋找一種既不傷害直子,又不傷害綠子的方式,但這種方式是不存在的,在直子死後渡邊想通過旅行來找回自己但卻失敗了。直到渡邊見到玲子,玲子說“你選擇了綠子,而直子選擇了死”,此時應該說渡邊解到了相對於已經失去的更應該珍惜眼前存在的,應該停止對生者的傷害。

直子本書的女主角之一,很執着於完美。本書一開始直子就提到了一口井,一口在森林邊緣的井,一但墜入便只有孤獨陪伴直至死亡的井,但又是很吸引直子的井,因爲墜入井中便與現世隔絕她也明白這是危險的,但這纔是她真正想要的,這口井也是直子後來生活的寫照,所不同的是渡邊一度在井的附近守望着直子。在療養院的直子並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她需要靠井邊的渡邊才能確定自己還活着,需要靠玲子才能完成與外界的交流,以至到最後玲子幾乎成了直子的化身。

綠子本書的另一位女主角,應該說是森林裏一棵非常奇異的樹,綠子從心理上表現得相當的成熟,甚至很有策略,她很明確的向渡邊表白,因爲她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尊重渡邊的選擇。當渡邊因爲陷入對直子的思念而忽視了她時,她選擇告訴渡邊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並選擇暫時離開讓大家可以冷靜的思考。綠子的最特別的地方是,她直接從現世中尋找滋養她的自我的養分——這在《挪威的森林》中也是一個絕無僅有的例子。她是現世中唯一的亮色。

永澤註定會成爲這個社會“精英”的人物,他暗熟在這個社會成爲“精英”的規則,“紳士就是做他應該做的, 而不是做想做的”雖然他也看不慣這個社會。他也期待和初美獲得愛情,但他清楚這樣做就會被排除在“精英”這個圈子之外,在他的價值觀裏除了成爲“精英”其它都是通往“精英”這座城堡的鋪路石而已。社會的壓力,家族的壓力以及周圍人對他的看法都註定了他永遠都無法做一個隨心所欲真實的自己,他在爲這些看法活着,爲別人活着。

玲子,雖然作者賦予了她身世背景,但玲子更多的時候還是以直子的附助者,或者是替身的形式出現的,替直子寫信。玲子的信應是解讀《挪威的森林》之寓言的關鍵:“縱令聽其自然,世事的長河還是要流向其應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盡人力,該受傷害的人也無由倖免。所謂人生便是如此。??有時候你太急於將人生納入自己的軌道。假如你不想進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達地委身於生活的河流。”

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構造了一個現代寓言:一個個人如何在自我與現世間達成一個平衡。這種平衡在現實中極難掌握,人們往往迷失在現實與理想之中。在這片“森林”中是孤獨的是自我的,甚至有些荒誕的,可走出那片森林後,不希望看到的是俗世掙扎,守住自己心中的森林,哪怕森林已經荒漠。然後經過磨練尋找真正的自我,擁有一顆勇於面對磨難的堅強的心。這樣在經過青春的反叛、迷茫與孤獨彷徨後。在我們都市的森林中找到自己“挪威的森林”。

篇十七:挪威的森林閱讀心得

——讀書心得這是一部傷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小說主人公渡邊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後來木月自殺了。一年後渡邊同直子不期而遇並開始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嫺靜靦腆,美麗晶瑩的眸子裏不時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陰翳。兩人只是日復一日地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標地或前或後或並肩行走不止。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係,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裏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晚間兩人雖同處一室,但渡邊約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遠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於一次偶然相遇,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簡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後,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讀《挪威的森林》,我一直都在思考着一個問題是:作者爲什麼要爲這本書起一個這樣的名字?《挪威的森林》是六十年代,世界上曾盛極一時的樂隊beatles(甲殼蟲)的一首歌,作者生於1949年,六七十年代,正是村上十幾二十歲的時候,beatles的音樂,對那個時代的西方國家的年輕人,影響是很深的。而這種影響,也通過音樂,傳到了位於東方的日本,同樣影響着村上這一輩的人。beatles的音樂其實並不是純粹的音樂,更大意義上,它還代表着一種精神,一種對社會醜陋的陰暗的庸俗和虛僞的不滿和憤恨。在《挪威的森林》,如果你讀得比較仔細,你會發現,很多地方都表現着這樣的一種精神。

說到日本小說,有幾個要素似乎已經定格,悽清、陰鬱的氣氛、死亡、摻雜着情慾的愛情。初讀《挪威的森林》,只因爲他的名氣,然後被在其中的強調一種強烈的被搖撼的東西所共鳴。所有的美好的東西總能夠引起別人的共鳴,這種共鳴能夠輕易的穿越膚色、種族、文化、宗教等的障礙,直達內心,在腦際隆隆作響,乃至能夠讓你熱淚盈眶,《挪威的森林》的這種印記比比皆是,作者對直子的會議,對初美的感覺,對心靈沼澤的體驗等,能夠通過一種自以爲是相對完美的語言的,道出你心存已久的感動。

考慮更多的生和死,“死不是生的對立,而是生的一部分”,“死不過是普通的事情而已”,“那只是而已,不比在意”,或許這些語句的表達過於俗氣,當他們拋開言語的俗套,用心去描摹,那時一種凝澈的感動。在村上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孤獨 迷茫 徘徊在人羣邊緣的靈魂,人羣中的陌生人,周圍的人與事更多

的只是作爲一種景緻存在,主角永遠生活在自己的硬殼中,沉默 寧靜用心去體驗屬於自己的一切感動---聽起來似乎還是不錯的生活,只有身陷其中人才能瞭解那解不開的苦悶。

《挪威的森林》主角渡邊是一所普通私立大學的學生,作者對所謂的精英羣體不斷的冷嘲熱諷,入學不久即得出了“大學教育毫無意義可言”的結論,而那裏的人更是虛僞、傲慢、愚蠢、無知的人,“這班人拿了大學學位之後,便到社會上去拼命的製造更爲下流的社會”。

大學生的種類很多,“突擊隊”就是其中之一,作者把這個專心的做地圖的,固執又木訥的年輕人刻畫鮮明,雖然不斷成爲別人的笑料,他一直爲自己“不同的人生目標所努力”-----背地圖,看新聞,自習。

渡邊,爲人自省,生活目標不明確,心情迷茫,彷徨,有時甚至愛情和友情都不能阻止他們的消亡,爲人謙和,真誠,沉默寡言,朋友寥寥無幾,生活寧靜,思想普通,但他們真誠的道出自己的普通的想法,卻往往被視爲另類。

直子,憂鬱而又迷茫的女性,眼神清澈,“彷彿在清澈的泉底尋找一尾小魚”,“小小的冰冷的手”,“一頭觸感柔滑的長髮”,“軟而圓的耳垂,耳垂下方有顆小小的痣”,笑容甜美,溫柔細緻,(“喝了小小的一口水”,“小心翼翼的繫了鞋帶”“她紅着臉,略帶靦腆的說”),相信這樣的刻畫是許多男生心目中的完美女友,但她又那麼憂鬱---憂鬱的足以致命,正如她所說:我是個比你想象的還要不健全的多的人,儘管作者在前面情節展開作了層層鋪墊,但是讀到最後一章那一句“直子死了以後”,往往是飽受打擊,似乎在希望和絕望邊緣苦苦徘徊的不是渡邊,是我自己,那種感傷和失落讓人感同身受。

小林綠,綠子出場後的每次語言,每次裝扮直到最後的感情的抉擇,都印證了她給的第一印象:像是迎着春天到來的出生的牛犢一樣,從體內洋溢出一股鮮活的生命力。這個人物的刻畫已接近完美,連村上本人都坦言:以後再也寫不出綠子這樣的人物了。阿綠的生命力如此頑強,讓人感覺再灰暗的世界也難以對她形成半點阻礙,她與直子相反,她從不去思考生活的目的,只要直感好,而文中的人物的思考也不是一點點的偏離現實嗎?她深紮在現實中生活,以現實而有力的選擇來回應生活的種種不幸,可以說正是阿綠的出場才使漠然生活在現實邊沿的主角有了被拯救的可能,如果說整部書有一種難以避開的陰柔之氣,綠子的精神力量無疑是衝開迷霧的陽光。

初美是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她氣質高雅,內涵豐富,穩重理智,穿着不俗,臉上適合掛着微笑,“無論做什麼都那麼漂亮”,跟重要的是,她有一種“強烈震撼人心的氣質”,能以微小的力量來搖撼對方的心靈,直到十二三年後,作者在異國他鄉被自然美景強烈震撼,像是醍醐灌頂一樣的頓悟了,“初美搖撼我的,乃是沉睡在我體內的自己的一部分”,我自己也相信,每個人---尤其是男人的心目中都有這樣的女子,她或許是自己的親人,或許只是茫茫人海的驚鴻一瞥,留一個純美的形象在心中,當她離去---不管是死亡還是時間把她帶走,讓你覺得有一些東西永遠的消失了,讓你悲哀的想放聲大哭。

永澤是個極端堅強的人,他風度翩翩,口才好,學識好,家世好,有領導能力,是渡邊這種角色難以企及的,可謂是天之驕子,人中龍鳳,但他以一種“不夠地道的方式”考慮生活,他明白:“當官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垃圾”,他一味的奮勇向前,是想看看“在這個又大又蠢的政府機關裏面,自己究竟能爬多高”,他的人生規範是“做自己該做的,而不是想做的”,他想控制自己,又想控制別人,一切一切的都得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可以溫柔的令人落淚,也可狠霸的讓人心疼,儘管爲人親切,誰都明白“不能以真心對待這個男人”。

石田玲子,一個面目模糊和主角關係曖昧的人,儘管作者在最後對她和主角的關係作了交代,我始終都認爲作者對她的描述不夠盡心盡力,同樣是一個脆弱的被命運玩弄於股掌之上的女性,但卻“儼然雅閣看破紅塵,熱情爽快而又技藝嫺熟的女木匠”,我至今無法想像那時怎樣的一臉生動而富蘊魅力的皺紋,給人的印象是在經歷風雨後玩世不恭,熱情大度,認清了人心,如此而已吧!

儘管書的宣傳口號是“百分百的戀愛小說”,可能是每個人的看待眼光不同吧,我從不把它當成戀愛小說來看,愛情只是年輕人避不開的話題罷了,綠字的父親出場便是一例。這是一個普通的罹患腦瘤的垂死的男人,他的言語、行動凸現了人對生命的無能爲力,像被歲月的鈍器狠狠的擊中,只能像“負了重傷的小動物一樣橫臥着”,不可否認,他的出場和醫院的環境更凸現了綠子的堅韌和頑強,但他本身也代表着一種人羣---像中國的農民一樣,他們不思索生命的本質,順應命運而活,在官員的淫威下唯唯諾諾,他們沒有想過努力和勞動有什麼區別,沒有想過反駁什麼批評,他得勞動,養家餬口,得把離家出走的孩子接回家,最後在疾病裏面萎縮,在高溫爐裏面化爲一抔灰燼,永遠不會有人明白,他的腦子和眼睛是怎樣思考和看待人生的。

作者在描寫中,常常“不合時宜”地用一些形容詞,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玲子不無欣喜的在桌子上把雙手攥在了一起”。

許多元素被複制,咖啡館,酒吧,唱片,酒,書,這是村上小說中不可少的生活環境。音樂龐雜,搖滾,爵士,參雜一些室內樂、鋼琴和交響樂等。

歲月無情,而每個人的成長都必須付出代價---作者常常在不經意間把命運扯到檯面上來,沒有人可以像“在無人島上長大的光屁股的小孩,肚子餓了吃香蕉,寂寞了相抱而眠”,沒有人不爲命運和時間所威懾,沒有人可以逃避成長的苦痛,所以有人選擇了死亡,“木月照舊17,直子依然21,直到永遠,”滿二十歲的直子感覺就像別人從後面推了一把,青春易逝,最美好的青春。

人,從17歲開始老去。人們無望的探求未來,我們不能相信那些成書的愚蠢的經驗,有人漠然而行,有人彷徨踟躕,可我們到底該怎樣呢?不相信那些強加於人,指手畫腳的蠢貨。不能相信政治,不相信革命。相信愛,相信和平,相信自己,相信音樂。

通篇圍繞着死亡,木月,綠子的父親,直子的姐姐,初美,直至直子,有時甚至羨慕綠子的父親那樣的人---那種不自省的,混沌幼稚的人,所有的自省者:木月、初美、直子的姐姐都在最美好的青春裏面消散了。

篇十八:挪威的森林閱讀心得

來沒有一本書可以像《挪威的森林》這樣,一直在我的大學生涯裏存在着,不管是我信心滿滿時,還是我情緒低落時;不管是我激情奮鬥時,還是自我封閉時;也不管是我深陷異地戀時,還是因爲失戀而自我消沉時。。。在我反覆閱讀《挪威的森林》的過程中,心總是在顫抖。不知爲什麼,我似乎很能理解渡邊,我也很同情直子。甚至於直子和木月的愛,還有渡邊對直子的愛。很多的事,都連接着愛和責任,擔負和成長。也許我也該像書的結尾處渡邊那樣,真的長大成人,並擔當起自己的責任。

渡邊的大學是如此的不堪,最後他甚至把讀大學當做訓練自己對無聊的忍耐力。在他的大學生涯中,上課也好,與周圍人相處也好,一直都是抱着無所謂的態度。唯有對直子,讓直子恢復正常並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願望是異乎強烈的。但這不是在荒廢青春,也不是在追求着沒有結果的戀愛,而是他真正意識到了愛情和責任,並且準備以比木月更加堅強的心去追求和擔當。

渡邊去了兩次阿美寮之後,看到愈發美麗的直子後,本來預想來年春天便可和直子一起生活,但玲子的一封信便讓他徹底的絕望了,他厭惡起了美好的春天,無論是燦爛的春光,還是迷人芬芳。”但我絕不拋棄她,因爲我喜歡她,我比她頑強,並將變得愈發頑強,變得成熟,變成大人--此外我別無選擇。“當直子最後仍然選擇追隨木月選擇死亡之後,渡邊進行了最後一次揹包旅行,而從那開始,渡邊或許才真正的長大了。他從直子的死中悟出一個自己認爲的真理:無論諳熟怎樣的哲理,也無以消除所愛之人帶來的

悲哀。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堅韌,怎樣的柔情,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之中掙脫出來,並從中領悟某種哲理,而領悟後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怎樣的軟弱無力。“

關於渡邊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或許也是這本書能夠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自己想什麼,自己感受什麼,自己如何行動--除此之外對別的都沒有興趣,所以才能把自己和別人分開來考慮”,永澤是用這樣的話來評價渡邊的。很大程度上渡邊也是在說自己,但人們關注的並不是像永澤這樣的強者,而是渡邊這種普通人(按渡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生在普通家庭,長在普通家庭,一張普通的臉,普通的成績,想想普通的事情。)。

”哪裏會有人喜歡孤獨,只是不亂交朋友罷了,那樣只會落得失望。“正是懷着這樣的心情,渡邊的旁邊一直只有那麼兩三個人,他不願讓自己陷入那種仰人鼻息的境地,他只想守住自己的那盞燈光。而渡邊終於得出大學教育是毫無意義的結論,從此更是對大學之類的東西只當是某種訓練而已。因爲即使進入社會也無事可幹。我有時轉念一想,這和現在的中國某些大學的狀況是多麼的相似啊!

我更是喜愛綠子,從小到大都沒有可以自主決定的時候,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從小就被爸媽送進貴族學校,忍受着窮人在百萬千金面前的自慚形穢;喜歡做菜卻沒有錢買煎鍋,於是只能一個人默默的一個月只穿一個文胸來攢錢買,做出了美味的菜卻得不到父母的半句誇獎;最後父母相繼得了腦癌住院並去世,期間她只能一心在醫院照顧父母,不能正經的上學,滿腹委屈也無處釋放。所以她想找一個全心全意愛自己的戀人,真正毫無條件的全心全意。(其實這或許也不是正常的戀愛心態)

當渡邊爲直子的事難過的時候,她說可以把人生想象成一個餅乾罐。“餅乾罐不是裝有各種各樣的餅乾,喜歡的和不大喜歡的都在裏面嗎?如果一個勁兒挑你喜歡的吃,那麼剩下的就全是不大喜歡的。人生就是餅乾罐。”這種人生態度,樂觀而又積極向上。不愧是渡邊說的“全身迸發出無限活力和蓬勃生機,猶如剛剛迎着春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隻小動物。”的綠子。正是有了綠子在渡邊身邊的存在,渡邊才能忍受着痛苦和孤獨守護着直子,並一直努力地把直子拉回現實世界。

渡邊最後說:在直子身上,我感到的是嫺靜典雅而澄澈瑩潔的愛,而綠子則截然相反----她是站立的,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動,在搖撼着我的身心。我也分不清渡邊到底愛着誰,或許存在那種同時愛着兩個截然不同的女性的情況,但出於內心的期許和責任,渡邊的心真的無處安放吧。

當我再次看玲子的故事時,竟然會有一股想哭的衝動。人生只有鋼琴的她,也被鋼琴背叛了,最後有人從黑暗中拯救了她,又碰到長的有着天使一樣臉蛋的惡魔,那個小女孩的出現打破了她本該幸福的一生。而二十年後在阿美寮向渡邊回憶起那件事時,玲子還同情着那個同樣患着病的小女孩,雖然自己的家庭已然破碎,她也住進了療養院。因爲同情和悲哀時時在她心裏,所幸她最後選擇重新踏入社會,或許這正是直子送給她的一份禮物吧。

這樣一部作品,雖然有幾段在我們看來露骨的性事描寫,但全然不帶腥味,並無絲毫做作。渡邊對出外尋找女孩作樂的態度也有着明顯的變化,之前隨着永澤輾轉於東京的夜市,流連於酒吧旅館。但他這樣做了三四次之後,覺得甚是無聊,這與永澤的態度截然相反。而事實也證明永澤只是一個勁兒考慮自己人生的

篇十九:挪威的森林閱讀心得

每個人對青春都有不同的理解,那是因爲每個人的青春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那淡淡的愛與痛總會牽扯着擁有過往青春的我們。而村上春樹就是用那淡淡的筆調,緩緩的情節,慢慢的鋪敘手法向每個讀者展開了《挪威的森林》的述說。看完以後,我雖然說沒有一股酣暢淋漓之感,但那久久不能忘懷的清香確實是繞樑三日。留給我最大的感受還屬那些青春留在時光歲月裏的些許疼痛吧。

日本文學向來給人就是那種曖昧、清新的感覺,《挪威的森林》也絲毫不例外。作者村上春樹 寫這本書是據說是受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披頭士的一首叫《挪威的森林》音樂的影響,所以於一九八七年寫了一本同名小說。和歌曲一樣的是,字裏行間所表達的都是對青春的感想,都有那一點點的彷徨。可以說,整篇小說都是以傷感的筆調在進行的,但並不會讓人感到十分壓抑,反倒扣人心絃。小說主人公渡邊是以第一人稱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的。渡邊有過兩次戀愛。第一次戀愛是在高中,他同女孩睡覺後就把女孩甩了。第二次應該算他喜歡上了直子。而小說的女主人公直子卻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後來木月自殺死了。渡邊就前往東今唸書,讀書佔用了他大部分時間。直到一年後,直子意外地重新來到渡邊身邊,這讓渡邊驚訝不已。此時的直子已經變了一個人似的,美麗晶瑩的眸子裏不時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陰翳。他們兩人見面後總是重複地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標地散步。直子二十歲生日的晚上,渡邊爲她過生日,而直子情緒異常激動,於是渡邊與直子兩人第一次“坦誠相見”,發生了性關係。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這讓渡邊很是擔憂。幾個月後直子突然來信說她那晚之後回了家,後來就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裏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後來前去探望直子,越發的喜歡上她。晚間兩人雖同處一室,但直子卻不能像第一次那樣產生性反應,。分手前,面對病重的直子,渡邊仍舊錶示永遠等待她。返校不久,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渡邊與低年級的綠子相遇。綠子是個開朗外向的女孩,對渡邊而言“簡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他一方面念念不忘還在深山裏的直子,一方面又難以抗拒勇於大膽表白和擁有迷人的活力的綠子。其後,渡邊雖仍有去探望過直子。但突然某一天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卻讓渡邊不知所措。下定決心的渡邊於是暫時告別綠子,讓綠子等他回來,自己就孤身一人去了海邊,獨自揪心痛苦。回來之後,在與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互相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是渡邊從海邊痛苦的回來後,受到玲子的鼓勵,重新振作起來,在家樓下給綠子打了個電話。他告訴綠子說他十分想念她,希望見到她並和她說說話。此時綠子問渡邊,“你在哪裏?”。渡邊愣住了,使勁地想“是啊,我在哪裏?”。這處文章的筆墨很好的反映了主人公此時的內心世界。渡邊這時候是真的無比脆弱與彷徨,他甚至都忘記了自己的人生正在哪裏,也不知道今後的人生要往哪去。其實,我覺得這時的渡邊正是作者村上春樹想抒發的情感。青春,就是令人會有傷痛,就是會有不知所措的徜徉。在愛與痛的邊緣,我們每個人都在危險地行走。只是小說的木月,直子都不小心失足,掉了下去,好在渡邊還有希望,他還有很多美好的未來值得去面對。關鍵在於他今後對待生活的態度。

我想村上春樹也正是想告訴我們,青春的一路上有苦與累,很少有隻存在快樂和舒心的大道供我們前進,我們的人生也許都會出現像渡邊那樣的抉擇,我們所應採取的不能是消極,而是之後的豁然開朗與勇往直前。

可以說,在看《挪威的森林》的一路上都是帶着淡淡的隱痛的,但傷感之情卻像茉莉清茶的香氣般來的那樣芬芳。我在平淡的苦楚之中漸漸看到光明,看到前方美麗的景物。我知道,痛並不是我們最終的結果與歸宿,我們要學會的是一種擔當,是一種無言的堅強。在有愛與希望的路上,我懂得了要奮力揚帆,不畏巨浪。

篇二十:幸福是什麼閱讀心得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讀《幸福是什麼》有感範文精選,僅供寫作參考。

幸福,是一個多麼熟悉和簡單的兩個漢字,包含的內容卻很深奧。

灰姑娘說:幸福就是每天夜裏和心愛的王子一起跳舞;睡美人說:幸福就是在黑暗中沉睡時得到甜蜜的一吻;海的女兒說:幸福就是要讓自己愛的人幸福,即使自己失去生命;......幸福是夢想得以實現,童話裏面這麼說。

媽媽告訴我,做醫生的,幫病人把病治好就是幸福;舅舅曾經說過,做工人勤勤懇懇地工作,覺得自己對別人是有用的,就是幸福;姨奶奶做農民,認爲把農作物種植好,養活了人自己勞動沒白費,就是幸福。幸福是實現工作目標。

三個牧童發現樹林裏一口老泉已經不涌泉水了,他們主動帶來鋤頭、鐵鍬,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十年以後三個牧童又在小井旁邊相遇。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的好處:有了泉水,樹木茁壯成長,人畜可以隨時飲用。他們因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益處而感到幸福,爲此感到快樂。

幸福是冬天媽媽加在我身上的一件外套,一絲絲溫暖的熱氣傳遍我的.全身!是做數學難題時陳老師給我的一點思路提示,如一盞明亮的路燈,掃去黑暗的陰霾,照亮我前進的旅程!是作文課上劉老師一絲甜蜜的笑,把鼓勵藏進笑裏!是心情煩躁時爸爸一句溫馨鼓勵的話語,把關心和安慰融進話裏!

幸福是被關懷,也是給予。我會通過自己的勞動回報每一個關心我的人,以一杯熱茶還有我的成功!

篇二十一:幸福是什麼閱讀心得

如果這篇讀《幸福是什麼》有感範文能幫到你,請支持本站,我們會更加努力!

小時候,我幼稚無知,只覺得幸福就是父母祖父母寵愛我,有糖果、巧克力吃,有漂亮的新衣服穿,有和我一同玩耍的夥伴兒……

這,只是兒時的我。今日,一篇《幸福是什麼》讓我完全轉變了我的幸福觀。智慧的女兒告訴我們“要靠自己的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民有益的事情纔是幸福。”智慧的女兒的話是真理。

有人終日坐在門檻上,一事無成,盼望天上掉下大餡餅,可結果掉下來的卻是悲愴的嘆息和一頭銀髮的沉重代價。幸福呢?與此類人無緣。

有人一心想得到幸福,卻不盡力去追求,而是投機取巧。他可能會得到一疊鈔票、一陣歡喜。可那些都是暫時性的。幸福呢?也不肯與此類人長久相伴。

還有一種人,終日費盡心機,損人利己,幹着見不得人的勾當,幸福呢?絕不與他沾邊兒,他所獲得的報酬,除了那令人心悸的財務外,還有的就是的冰冷手銬和人民的憤恨。

記得我看過一本畫冊,畫冊上有首都的一位普通的掏糞工人,全國勞動模範時傳祥在人民大會堂裏,與黨和國家的領導人緊緊握手的照片。我從他的眼光裏看出了他是一個幸福的人!

我還從電視屏幕上,看到五星紅旗在奧運賽場上飄揚,一位爲奧運健兒,聆聽着莊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臉上佈滿晶瑩的淚珠,他們的淚,是幸福的淚……

我想,幸福不是靠嘴巴說出來的,而是當你做了某件事時,悄悄來到你身邊的一種觸動心靈的感覺……

當我在上學的路上扶起一個跌倒的小女孩兒,拍乾淨她身上的塵土的時候;當我幫一位迷路的小朋友找到媽媽,看到他破涕爲笑的時候,一個可愛的小天使便悄悄伏在我的耳邊告訴我:“你是幸福的!”還有當我爲集體出了一塊黑板報的時候,當我在市場上勇敢的挺身而出,直至一雙盜竊的黑手的時候,儘管我勞累,我面臨危險,但我仍然聽見小天使在說:“你是幸福的!”

是的,我是幸福的。我就是這樣追求着幸福,創造着幸福!

篇二十二:《原則》閱讀心得

Tough Love Is Love

《原則》(Principles),(美)Ray Dalio著,劉波、綦相譯,中信出版集團2018年1月版,550頁。

作者RayDalio是美國最大的對衝基金Bridgewater橋水公司的創始人,該公司現在管理着1600億美元的資產,是多年以來回報率最高的對衝基金之一。Ray的個人資產有180億美元,是意大利後裔,的確與意大利民族的馬基雅維利特性有些相似。這本書裏經常提到要把某某員工解僱。他今年68歲。這本人生和工作經驗總結是寫給自己的後代看的書,是給公司的繼承人看的書,是給公司CEO看的書。全書分爲三部分:人生經歷,生活原則,工作原則。

什麼是原則?原則就是宗旨,標準,行爲準則。大千社會形勢千變萬化,各種現象讓人應接不暇,如何應對和行動?判斷的準繩確定了,就有了方向或參照物。“活下去”或“自我保存”就是一個準則。

Ray作爲一個創始人,他公司管理方面的原則簡單來說,就是爲了出色的業績,要求組織重於個人、個人必須服從整體、分權(集體決策比個人拍腦袋強)。要求極度透明、求真(Truth,truth,onlytruth!),不信任任何人,所有人都必須得到制衡。

原則也是有例外的,當某條小原則(如極度透明)與公司的終極原則(利益最大化)相悖時,毋庸置疑該如何抉擇。

超覺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Ray在書中極度推崇這種冥想方法,稱自己練習這種冥想50年,從中獲益很多。之前我在多倫多時,也聽EasyFinancials公司的創始人說他的一切成功都是靠這種冥想得來的。上世紀70年代,這種冥想因爲Beatles樂隊練習而聲名大噪。

這種冥想方法與內觀略有不同。早晚各20分鐘,閉目,默唸某個詞語或句子(或者說,咒語)。咒語是不外傳的。有說法這咒語或頌詞是古印度宗教裏的一些詞語,發音比實際意義重要(這從某種意義上也能說明爲什麼Beatles樂隊會修煉)。學習這種方法要交960美元的費用,這種冥想方法的印度創始人因此成了鉅富。

書中提到的一些人生和管理智慧,我簡單總結如下:

獨立思考,面對現實頭腦必須極度開放。不要在學會用別人的視角看問題之前就對此人做判斷有智慧意味着具備同時看到兩面並做出適當評估的能力。“我怎麼知道我是對的?”所有的東西都是放在眼前看更大

回顧:從過去的經驗教訓中學習。學習,不斷進化,變得更好。不要被失敗打倒:丘吉爾:成功就是從失敗到失敗,但依然熱情不改。想要追求卓越就必須挑戰自己的極限。相信萬事總是有更好的解決辦法焦慮是好事。焦慮讓我們生存下來。生於憂患。痛苦+反思=進步。長期來看,現金是各種資產中最差的,因爲通貨膨脹和稅收會讓它飛速貶值。

篇二十三:《原則》閱讀心得

說起《原則》一書,其實,之前我對這本暢銷全球的大部頭是有所耳聞的,只是因爲這個書名讓人感覺硬邦邦的、離生活太遠,所以一直就沒有興趣買來看。或許是真的跟這書有緣,偶然間,我發現部門長的書架上就有它,嘿嘿,趁他不在隨手拿起來翻了兩頁,這一看不得了,毫不誇張地說這本書簡直是個藏寶圖,於是我立刻決定要仔細拜讀。

我讀書有個習慣,除了小說這種情節銜接性較強的書籍,我一般會根據目錄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章節先行閱讀,《原則》當然也不例外,略過第一章,直接第二章走起。

第二章開篇第一句: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理解現實如何運行,以及如何應對現實,簡直醍醐灌頂!是的,生活就像一場遊戲,遇到的每個問題都是一個需要破的謎題,要想揭開謎底,首先了解它是什麼,它怎麼運行的,找到其規律(這個過程作者稱爲”發現事情的真相“),然後通過學習、總結,找到解決它的路徑,才能破謎題。

而”發現事情的真相“,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達利歐說”不要固守你對事物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看法,這將是你無法瞭解真實的情況“.是的,我們經常會因爲個人的情緒化而對事物不能保持客觀。作者舉例說,多年前他在非洲看到一隻鬣狗撲倒了一隻幼小的角馬,他對角馬感到同情,並且認爲他看到的景象非常糟糕。無獨有偶,前兩天跟領導聊天也談到這個話題,他也認爲弱小動物應該受到保護。但問題是,這件事情是真的糟糕,還是因爲我們的偏見認爲它很糟糕?假如那個事實沒有發生,整個世界是會變好還是會變差?後續的影響、以及再後續的影響是什麼?這樣聯想下去你會發現,整個世界是會變差的。事實上,適者生存,弱肉強食,這是個自然進化的過程,個體要麼適應、改進變得更強大,要麼保持弱小而徹底消亡,這是大自然整體的最優化,是整體的進步,它能有效促進整個自然界的改善。但絕多數人只是根據事物對自身的影響判斷好壞。是的,包括我,包括部門長,也包括之前的作者。

現實中,多數人把對自己或者自己關心的人不利的事情叫作壞事情,而忽視了更大的”好“.這種根據事物對個人的影響來判定絕對的好或者絕對的壞的做法是不合理的。這麼做的假設條件是個人的願望比整體的”好“更重要。其實,客觀的做法應該把”好“定義爲對整體好的東西,並通過最優化進程來實現這種”好".

標籤:精選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