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兵馬俑的心得體會多篇

兵馬俑的心得體會多篇

兵馬俑的心得體會篇1

十一雙節黃金週放假八天,我們一家三口自駕遊了十三朝古都——陝西西安。去西安當然少不了去西安臨潼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我們剛游完華清池,就去了臨潼,迫不及待的想看一看這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

買票後,走進大門。裏面有一些縱橫交錯的林間小路。走了二十分鐘,終於看到一座雄偉的建築,上面寫着“秦兵馬俑博物館”幾個大字。我們先到了資料館,這裏展出的是:青銅之冠。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側20米處發掘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前面一輛是四匹馬拉着一輛高車,後面一輛是四匹馬拉着一輛矮車。一輛是“硬座”,一輛是“軟座”。這兩輛馬車相當於古代的“奔馳”、“寶馬”,非常高級。做工非常精細,形象非常逼真。

走出這個資料館,跟着導遊來到了一號坑。一號坑裏的兵馬俑比較完整,整個場面透出莊嚴肅立、戒備森嚴的感覺,令人不寒而慄。每個兵馬俑都有真人般大小,動作各異,有的兩手向前握着,好像是駕車的馬伕;有的一手向前握成空狀,一手向上握住,好像一手拿盾,一手拿矛……它們的服裝也不一樣,不同的等級有不同的服飾。

我們又來到了二號坑。二號坑的`損壞程度較大,但這裏出土的卻是精品。四個方陣有機組合,由戰車、騎兵、駑兵混合編組,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嚴整有序,無懈可擊。憑欄俯視,依稀可以看到浮出的一個車輪,三十三條車輻也能看到。戰馬昂首嘶鳴,連馬鬃都能看清,雕刻非常細緻。

三號坑裏好像是高級將領的指揮所,士兵面對面站立,它們就是秦始皇的皇家衛隊。我站在坑旁,感覺自己也置身於古代的戰場:兩軍將士各執刀槍,嚴陣以待,戰爭一觸即發;高級將領們在軍營裏商討怎樣周密部署士兵……將軍身上的鎧甲,猶如一片片魚鱗,非常精緻。

那麼,兵馬俑是怎麼被發現的呢?原來,在1974年春天西安市臨潼區西楊村的村民爲了抗旱而打井,剛好打到了頭排的兵馬俑,挖出來一看,別的人以爲是天上的神明在作怪,都嚇跑了。一位姓楊的老先生不信神鬼之說,用板車拉了三車運到相關部門,兵馬俑就是這樣被發現的。

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也存有遺憾,因爲兵馬俑其實是有色彩的,但出土後很快就會氧化。一部分挖出來後,因爲缺乏保護的技術,又復埋了。坑的後部據說也有兵馬俑,但現在的技術還不能將它們完好的保存,所以至今尚未開挖。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掌握科學技術,讓兵馬俑以它本來的面目面向世人!

兵馬俑的心得體會篇2

正月初六的時候我們一家人來到西安的臨潼看兵馬俑,聽導遊說我們來的不是旅遊的旺季,但是我還是看到有那麼多人蔘觀,如果是旺季估計該是人山人海,擁擠不堪了,真幸運來的是時候。

我們首先參觀的是秦陵地宮,導遊說我們參觀的是現在的人們模擬出來的地宮,真正的秦陵地宮現在的人們還沒達到挖掘它的技術。進入地宮給我的第一感覺很神祕,隨後映入眼前的是秦始皇建造的整個地宮的模型,又氣派又奢華。導遊指向一個有很多兵馬俑的地方,告訴我們這只是現今人們發現的唯一遺址。隨後又跟着導遊下樓梯,來到地下看秦始皇墓宮,有秦始皇出遊的場景,排場很大。有歌舞表演的場景,很輝煌。真是讓我大開了眼界。

隨後我們來到了真正的兵馬俑出土的地方。人們爲兵馬俑建造了很壯觀的房子,分爲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進入一號坑,面積好大,感覺跟我們的學校那麼大。有個帶標誌的地方,是1974年一個農民挖井時發現的地方,進而發現了兵馬俑。這位農民現在是兵馬俑館的名譽館長了。看着這麼多的兵馬俑,還真是每一個人表情都不一樣。看着整個一號坑,將近一半都還在專家的挖掘當中,白天由於人們的參觀不能挖掘,所以晚上才能繼續。看着那些殘缺不全的兵馬俑,都是專家們一塊一塊粘接起來的,他們真是又敬業又辛苦。聽導遊說兵馬俑當時挖出來的時候是彩色的,由於我們科技的有限,顏色被氧化而退掉了。二號坑也是在挖掘當中,有些毀壞的太多不能再挖。一號和二號坑多數是士兵的形象。三號坑就不同了,是各種兵將埋的地方。

參觀完整個兵馬俑館,把我累得可夠嗆,還有爸爸媽媽也是,雖然很累但是我們發現了很多沒見過的歷史,長了很多見識。兵馬俑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秦始皇真了不起,三十九歲就統一了六國,兩千多年前的人們那麼厲害,中國估計在當時應該是最先進的國家了。

兵馬俑的心得體會篇3

暑假,我來到了西安。見識了舉世聞名的遠古秦兵馬俑,讓我大開眼界。

首先,我們跟隨導遊來到了一號坑。一號坑呈長方形,聽介紹有萬多平方米,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感覺一眼望不到頭的樣子。講解員說一號坑內的兵馬俑是秦朝的主力部隊,我們從高處鳥瞰,幾千個兵馬俑整整齊齊排列着,特別威武、壯觀。遠看,每個兵馬俑好似沒什麼區別,幾乎一個顏色、一樣高矮、一樣胖瘦;可一近看,區別可大呢!每個兵俑的表情、神態、髮髻、手勢、甚至連眼神都是不同的,怪不得說秦兵俑是千人千面。將軍俑身材特別高大、魁梧,他批着厚重的鎧甲,一手是握兵器狀,一手擡向胸前,目光炯炯有神,好像正指揮着千軍萬馬在奮勇殺敵;跪射俑跪在一個角落裏,後腦勺上編了幾根小辮子,兩隻眼睛注視着前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騎馬俑都帶着小圓帽子,一手提繩,一手持弓,像是奔騰在遼闊的戰場。再看看馬俑,一匹匹矮小精悍,膘肥體壯,感覺比我們常見到的真馬稍小點,聽導遊說那是秦軍自己飼養的作戰馬種。哇!真不愧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啊!

接着,我們去了二號坑和三號坑,這兩個坑都比一號坑小。三號坑呈凹字型,由南北廂房和車馬房組成。聽介紹三號坑是一、二號坑的指揮部呢!坑中的人俑夾道站列,個個神情莊重,彷彿在商議重要的軍情。

令人震撼的還有秦始皇乘坐的銅車馬。這輛車工藝十分複雜,結構十分精美,尤其是它的那些大小零件,都是一次性鑄造而成。銅馬車的窗戶含着很高的技術含量,它非常隱蔽,裏面的人看得見外面的人,外面的人卻看不見裏面的人。銅馬車還有一把功能強大的傘,這把傘既可以當指南針,又可以當武器。當秦始皇遇到險情時就可以當武器來保護他。這輛馬車一出土,即震驚了全世界。

講解員還說:“兵馬俑一出土是有色彩的,顏色還很豐富,可惜,一見陽光與氧氣,顏色就被氣化掉了,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一種灰黑色,或一小部分俑上留有的一點點硃砂紅。所以,坑裏還有許多兵馬俑未發掘出來,將來,等我們的科技發達了,能保留住俑上的顏色時再來慢慢發掘。”

秦兵馬俑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的恢弘氣勢。古人無盡的智慧與英雄氣概,使我驚訝,讓我讚歎!同時,我體會到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兵馬俑的心得體會篇4

暑假,媽媽爲了讓我去感受下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的文化氛圍,於8月10日帶我去遊覽了西安。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公里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秦始皇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修築時間長達38年。陵墓是1974年3月份被在陵東的西楊村村民抗旱打井時發現的。這次我去遊覽,還有幸看到了掘井的老人,他是那樣的精神矍鑠。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1500米處。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共有三個坑。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爲二號坑和三號坑。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坑內共有同真人、真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馬約8000件,實用兵器數以萬計。出土的各類陶俑,按照不同身份分爲將軍俑、軍吏俑、武士俑等幾個級別,其服飾、冠帶、神姿各不相同,千姿百態,幾千件俑沒有一張相同的臉。這些俑部分出土的時候已殘缺不堪,是由考古學家親自拼接而成,現在有些還缺失了頭部、胳膊等身體部位。爲什麼這些俑會雕刻的這麼神奇呢?講解員說:“當時就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工匠們在雕刻的時候都要刻上自己的名字,如果雕刻不好,就可能面臨很重的刑法”。

通過這次遊覽,我發現古人的智慧是多麼無窮無盡啊!它是中國古代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財富。

兵馬俑的心得體會篇5

被稱爲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是我們的驕傲。這個暑假,我去西安看了埋在地下兩千多年、規模宏大的秦俑寶藏。秦始皇兵馬俑真不愧爲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

走進一號博物館,只見坑邊裏三層外三層地圍了許多遊客,我們找了個空隙鑽了進去,頓時被眼前壯觀的景象震撼住了——兩百多米長的坑裏整齊地站立着十幾排士兵俑,似乎號角一響,他們就去出征打仗了。幾排士兵之間架起了三米多高的承重牆。這些士兵相貌不同,神態各異,有的神態自如,似乎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戰士;有的目視遠方,好像在思念自己的親人;有的緊皺眉頭,似乎在思考打仗的策略……連戰馬也活靈活現的,它們似乎也被士兵高揚的士氣感染了——耳朵高高豎起,嘴巴微微張開,鼻孔也撐得大大的,似乎已經憋足了勁,準備奔馳沙場。坑的後半部分向我們展現的是還沒有修復的兵馬俑,每個兵馬俑都有自己的身份證,以便保證修復之後放回原處。我想:兩千多年前的能工巧匠能塑造出如此逼真的兵馬俑真是不可以思議!兩千多年後的現在,人們能讓它重現輝煌,真是一個奇蹟!

後來我們又去了二號坑和三號坑,爲了不讓文物被氧化,二號坑幾乎沒有挖掘,而三號坑是個指揮部。最後,我也穿越到了兩千多年前,當了回兵馬俑。現在我看到那張照片,覺得兵馬俑真不愧爲世界第八大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