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糧食安全思政課心得體會【多篇】

糧食安全思政課心得體會【多篇】

2022形勢政策下糧食安全現狀論文 篇一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今年全國_期間,_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再次對糧食安全問題作出重要闡述,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爲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當前,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性風險增加,保障國內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面臨新形勢,以_關於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精神爲指引,科學把握好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不斷增強學習貫徹_關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要論述精神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_以來,把解決好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作爲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_立足世情國情糧情,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確立了新糧食安全觀,明確了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就端牢“中國飯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展現了深邃的戰略思維、宏闊的歷史視野、深厚的人民情懷、寬廣的世界眼光;深刻揭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戰略重點、實現路徑和重大政策,引領推動了糧食安全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糧食安全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爲我們做好各項工作指明瞭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_指出:“經過艱苦努力,我國以佔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從當年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_以來,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6500億公斤以上,人均糧食佔有量達483公斤,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糧食收儲調控能力顯著增強,國家糧食儲備數量充足、質量良好、儲存安全;糧食流通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糧食供給結構不斷優化,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也爲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取得這些成績,根本在於_關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要論述精神的科學指引。

我們要充分認識_以來國家糧食安全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走好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自覺對標看齊,心懷“國之大者”,以釘釘子精神,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折不扣貫徹_關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精神,扛穩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要用心領會和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底線思維,樹立系統觀念,強化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深刻認識保障糧食安全的全局意義、戰略意義和歷史意義

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特別是_以來,黨中央確立了以我爲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堅持從全局看糧食問題,從戰略上把握國家糧食安全。_多次強調,“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戰術問題,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不能把糧食當成一般商品,光算經濟賬、不算政治賬,光算眼前賬、不算長遠賬”。現階段,我國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必須做好應對各種挑戰和複雜局面的充分準備;我國已開啓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新徵程,現代化建設正處在關鍵時期,比任何時候都要注意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係;經過多年豐收之後,我國糧食供求出現一些階段性變化,需要我們高度關注。

堅持底線思維,貫徹以我爲主、立足國內的糧食安全方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一是出於戰略考量,一個國家只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握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二是我國進口糧食具有“大國效應”,一旦大量從國際市場採購糧食,容易引起國際糧價大幅上漲。三是我國農業就業人口仍有接近1.8億人,過多進口糧食會衝擊國內農業生產和農民就業。

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持續提高糧食安全綜合保障能力。糧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要切實把着力點放在國內生產能力、必要的儲備能力以及國際資源掌控能力上來。一是藏糧於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近18年來,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只有兩個年度小幅減產,打破了以往“兩增一減一平”的怪圈,主要得益於耕地等基礎設施保障能力的不斷增強。二是藏糧於技。“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播種面積有所減少,但產量卻翻了一番多,主要靠提高單產。提高單產,主要靠良種、靠科技進步。三是增強糧食儲備能力。國家逐步建立起糧食儲備體系,管好用好“天下糧倉”,對於調節豐歉、平抑物價、保證市場供應具有重要作用。四是不斷深化糧農領域國際合作。在毫不放鬆國內生產的同時,積極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全球範圍內糧食資源合理高效配置。

在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穀物基本自給的基礎上,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我國每年消費2億多噸畜禽水產品、7億多噸蔬菜,與6億多噸糧食一樣,都是經濟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撐。“要樹立大食物觀,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掌握人民羣衆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長期以來,我們堅持向森林要食物,大力發展木本糧油、森林食品;向草原要食物,積極推動草原畜牧業集約化發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穩定水產養殖,積極發展遠洋漁業;向設施農業要食物,發展現代化設施種養業,探索智慧農業、植物工廠,有效緩解了我國農業自然資源約束。

堅持完善政策體系,保護和調動種糧抓糧積極性。一是保護農民積極性。關鍵是讓農民種糧有錢掙,逐步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堅持和完善最低收購價制度,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二是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聚焦良種良法,國家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激勵農業科研人員創新舉措,允許科研人員自主創業、持股兼職,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三是壓實地方責任。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即建立糧食省長負責制,目前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任何省區市,無論耕地多少,都要承擔糧食生產責任。與此同時,不斷加大對主產區的支持力度,調動主產區積極性。

全力以赴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

_強調,“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要未雨綢繆,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當前,資源環境約束加劇與糧食需求剛性增長的矛盾突出,糧食品種、區域等結構性矛盾突出,成本剛性上升與增加種糧收益的矛盾突出,個別品種外採率高與國際貿易風險的矛盾突出。要久久爲功,以釘釘子精神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健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覈,緊扣保障糧食安全的要害,加大糧食產量、播種面積、耕地保護和保供穩價等考覈權重,強化考覈結果運用,充分發揮導向作用。紮實開展中央儲備糧棉管理和中央事權糧食政策執行情況考覈,壓實各方責任。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推進糧食儲備安全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開展專項整治,從嚴懲治涉糧腐敗,深化糧食儲備購銷領域監管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動糧食安全保障法立法進程,進一步優化依法治理的制度環境。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繼續加大支持力度,使務農種糧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

切實加大耕地保護和農田建設力度。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劃足劃好永久基本農田並確保主要用於種糧。實施好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耕地地力等級。加快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在水土資源條件適宜地區建設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區,提高穩產增產能力。推進耕地宜機化改造,解決耕地碎片化問題。深入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挖掘潛力新增耕地,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鹽鹼地等後備資源適度有序開發爲耕地。

強化現代種業等科技支撐。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種源安全關係到國家安全,必須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支持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把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抓緊抓實,提高種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加快農機農藝、良種良法等科技突破,加強農機農藝融合和集成示範。始終立足抗災奪豐收,健全農作物病蟲害等防治體系,全面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

優化農業佈局和產品結構。將有限的資源優先用於口糧等必保品種,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着力提高單產。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在黃淮海、西北和西南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在東北地區開展糧豆輪作,充分挖掘大豆增產空間和潛力,開展鹽鹼地大豆種植示範。提高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推動用地與養地相結合,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貫徹大食物觀,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佈局。

提升糧食收儲調控能力。認真組織糧食收購,守住“種糧賣得出”底線;多措並舉組織好市場化收購,推動形成主體多元、渠道多樣、優糧優價的市場化收購新格局。強化儲備調節。優化政府糧食儲備規模結構佈局,完善儲備調控體系,增強政府調控能力。合理把握政策性糧食銷售節奏和力度,增加市場有效供應。加強市場預期引導,維護正常市場秩序。落實全球發展倡議。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爲重點,積極支持糧食企業“走出去”“引進來”,開展國際合作,拓展多元化糧食來源市場。推進全產業鏈節約減損。落實糧食節約行動方案,推進飼料減量替代,倡導節約消費。

糧食安全形勢與政策論文 篇二

黨的_報告深刻指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確保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可靠安全和防範金融風險還須解決許多重大問題”。

“從複雜的國際形勢看,糧食安全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強化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說。

從國內看,城鄉居民食物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農產品穩產保供,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保質量。“當前我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總體有保障,但糧食供求仍呈緊平衡,大豆油料自給率偏低,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不足,穩產保供的基礎還不牢固。要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加快構建以糧食安全爲基礎、以確保食物有效供給爲目標的糧食安全綜合保障體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程國強分析。

儘管面臨各種風險挑戰,但縱觀基本面,大國糧倉根基穩固。

——糧食產能基礎不斷夯實。

數據顯示,全國劃定10.58億畝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可保障我國95%的口糧消費量。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佔比超過54%,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超過45%。

——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

安徽省亳州市十八里鎮五得利麪粉廠生產車間裏,機器轟鳴,車間負責人高國剛介紹,“小麥在這裏被充分利用,麥皮用來生產雜糧餅乾,麥胚製作成化妝品和保健品,身價倍增。”

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越來越多的“大糧倉”變成“大廚房”,大食物、大流通、大市場,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從“吃飽”到“吃好”的消費升級。

“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說,下一步要盯緊抓實糧食安全乃至食物安全的全領域全過程全環節,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更好滿足人民羣衆豐富多樣的食物消費需求。

糧食安全形勢與政策論文 篇三

一、構建糧食安全調控體系

(一)工作目標:

以確保全市糧食安全爲中心,健全調控體系,掌握調控糧源,加快構建供給穩定、調控有力、應急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二)工作內容:

1.不斷完善糧食安全預警及應急保障機制。

2.最大限度掌握本地糧源,充實糧食庫存。

3.進一步完善糧食收購經紀人制度。

4.指導倉儲物流中心開展科學儲糧新技術應用。

(三)工作措施

1.認真開展全社會糧食平衡調查,落實市政府糧食必要庫存和最高、最低庫存制度,努力保持糧食供求總量和區域、品種結構的基本平衡,保持市場糧價基本穩定。進一步完善市縣兩級突發糧食事件應急保障方案,細化部門職責,明確責任分工,落實糧食市場價格測報、社會糧食統計等制度,準確把握市場走勢和價格變化態勢,全市落實糧食市場價格監測點8個,應急加工企業10個、供應網點66個,年內建立起應急糧源有保證、加工有能力、供應有網絡的安全保障體系。

2.嚴格執行國家糧食收購政策,充分發揮糧食流通主渠道作用,不斷完善購銷網絡,加強糧食生產、產量與市場糧源調查,整合和完善國有糧食購銷網點38個,加強對63家有收購資格企業的監督與管理,採取集中收購、常年常時上門收購和發展糧食訂單基地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掌握本地糧源。加強與糧食主產區合作,拓寬引糧入威渠道,確保全市糧食供需平衡。全年收購糧食10萬噸,其中,夏糧收購7萬噸,糧食經營總量110萬噸,完成當年地方儲備輪換計劃。

3.加強與工商部門協調溝通,不斷創新和完善糧食經紀人制度,強化管理措施,建立經紀人淘汰退出機制,規範經紀行爲;加快建立和完善經紀人協會和信息管理系統,健全協會組織和網絡,建立自我約束機制,提高組織化程度;最大限度爲經紀人提供優質服務,使其爲糧食業務常年化、常態化服務,促進糧食經紀人隊伍的健康發展,糧食經紀人隊伍穩定在1100名規模。

4.在市糧食倉儲物流中心總倉容9萬噸的倉房建設工程完工後,圍繞三項科學儲糧新技術的應用和倉儲實用等實際問題,積極參與和督導中心倉儲保管設施、設備的規劃和購進等建設,指導中心積極開展糧食入庫集並和安全保糧等工作,爭取年內達到省級規範化管理示範庫標準。對糧食交易、檢驗和物流等綜合服務設施建設中,涉及到科學保糧設施的設計、施工細節,加強調度,努力做到科學與實用相結合。

(四)時間安排:

上半年完成全社會糧食平衡調查;夏糧收購任務在7、8月份完成;力爭上半年完成國家糧食儲備庫糧食入庫集並工作,年內完成糧食倉儲物流中心二期項目設施建設。

二、完善儲備糧管理體系

(一)工作目標:加快現代化儲備倉房建設力度,鞏固和提高地方儲備糧管理水平,積極探索新時期加強儲備糧油管理的有效途徑,進一步完善儲備糧科學化、規範化和信息化管理體系,保證在需要時調的動、用得上。

(二)工作內容:1.完善地方糧食儲備制度,增強調控市場能力。2.實施綠色儲糧,提高科學保糧水平。3.不斷完善糧食信息化體系建設。4.確保全年糧食安全無事故。

(三)工作措施

1.加大現代化倉儲設施建設力度,確保年內全市達到國家糧食局規範化要求的儲糧倉房達到27萬噸;積極探索新時期加強儲備糧油管理的有效途徑,建立健全市級儲備糧油規模,推進地方儲備糧油管理科學化、規範化、信息化建設水平;督促現有4個省級“示範庫”,進一步完善各項管理措施,鞏固“示範庫”成果。指導榮成市糧食中心儲備庫,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紮實開展規範化管理工作,力爭年內達到省級“示範庫”水平。確保全市各類儲備糧油數量真實、質量可靠、儲存安全。

2.依託市科技儲糧指導組,積極開展和研究以推廣應用“環流燻蒸、機械通風、微機監測糧情”爲重點的科學儲糧新技術,不斷加大科研創新力度,圍繞“三低”儲糧、無藥儲糧、害蟲誘捕、智能通風等課題,加強綜合防治,減少燻蒸藥劑的`使用量,努力實現綠色儲糧、儲綠色糧。

3.大力實施儲備糧管理信息化工程,指導完成全市糧食信息化系統的改造與升級,不斷完善我市糧食信息網絡管理平臺,實現庫、縣及市局的三級計算機信息聯網;建立健全各信息化崗位責任制,加強信息化人員管理與培訓,確保信息化系統操作安全、信息保密、工作有序,提升信息化建設的效用性。時間安排:上半年。

4.切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嚴格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在防火防汛、儲糧藥劑和儲糧安全等重點領域,深入開展各項整治活動,確保全年無事故。

三、打造糧食行政執法工作體系

(一)工作目標:以健全制度、加強培訓、強化規範化執法爲重點,進一步完善糧食執法體系,積極開展省級監督檢查工作規範化管理示範縣爭創活動,維護糧食市場穩定,促進全市糧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工作內容:1.進一步健全監督檢查行政執法工作體系。2.認真履行監督檢查職能,保證執法工作正常開展。3.不斷加強糧食監督檢查隊伍建設。

(三)工作措施

1.繼續把體系建設放在突出位置,積極爭取建立獨立的行政執法工作機構,落實人員編制、工作經費和執法職能。進一步完善辦公場所硬件及軟件設施的配套工作,建立執法責任制,配備必要的執法工具,滿足執法工作開展的需要。

2.充分利用輿論工具,大力宣傳糧食行政執法內容。計劃在《條例》頒佈實施紀念日之際,集中組織全市執法車輛在全市主要產糧鄉鎮進行巡迴宣傳,營造糧食執法新形象。加強內部管理,完善糧食收購許可行政審批行爲,最大限度爲企業和羣衆提供優質服務。完善統計信息網絡,深入落實社會糧食統計制度,加強統計機構和統計隊伍建設,力爭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統計覆蓋面達到100%。根據省局要求,大力開展省級監督檢查工作規範化管理示範縣活動,力爭年內有一個縣達到省級示範縣標準;加強與政府、工商、物價等部門的溝通與協調,採取經常性檢查和重點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市場監管,年內集中開展2次專項聯合執法活動,營造穩定、開放、公平的市場環境。

3.適時組織監督檢查行政執法培訓班,努力提高行政執法人員政治、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加強對執法人員的考覈,加大執法證件管理力度,對考覈不合格的,必要時予以通報批評直至取消執法資格。要從語言、文字到行爲的各個環節入手,進一步規範監督檢查行爲和查辦案件工作程序,杜絕程序違法。年內適當時候可組織一次模擬辦案現場工作演練,提高實戰能力。加大對糧食經營企業和較大糧食經營商販的調查摸底,圍繞市場規範、隊伍建設、某項執法活動或重點案件,抓好監督檢查工作調研,形成1-2篇有深度的調研報告。

2022形勢政策下糧食安全現狀論文 篇四

保障糧食安全,不能只算經濟賬,更要算政治賬、算長遠賬。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各地都要提高政治站位,主產區、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要共同扛起糧食安全的重任,爲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更好的物質基礎。糧食調入地區需要顧全糧食安全大局,穩定糧食生產,保持應有的自給率。

保障糧食安全不能只盯着主產區,忽視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應該承擔的糧食安全責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各地區都有責任,糧食調入地區更要穩定糧食生產。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裝滿“米袋子”、充實“菜籃子”,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再次提醒各地,務必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糧食生產的關係,決不能把工業化、城市化變爲“無糧化”。

多年前,我國根據糧食生產與消費量的特徵,把全國劃分爲糧食主產區、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三大功能區。隨着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我國糧食生產佈局發生了從南糧北運到北糧南運的根本性變化,糧食生產區域越來越集中,主產區與主銷區之間的區域性供給不平衡問題日益凸顯。目前,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13個主產區的糧食產量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70%以上,能夠調出糧食的主產區僅有幾個,主銷區的糧食自給率不斷下降,有的自給率不足30%,“魚米之鄉”廣東、浙江、福建等地由糧食調出地變爲糧食調入地。

糧食生產區域過分集中,全國糧食安全高度依賴主產區,會給糧食安全帶來很多風險和挑戰。糧食生產受耕地、水資源、天氣等自然條件制約,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易發頻發的國家,一旦主產區遭遇大面積自然災害,導致糧食大面積減產,就會影響糧食供需平衡。同時,東北、華北等地乾旱少雨,主產區北移加劇了資源環境壓力,導致黑土地退化、地下水超採、土壤污染等問題嚴重,影響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北方主產區乾旱缺水嚴重,南方主銷區水資源豐富,雖然南水北調工程有助於緩解北方缺水之痛,但資源錯配造成的資源浪費問題不容忽視。

糧食生產佈局變化背後的深層邏輯是市場因素在起作用。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部分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爲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某種程度地忽視糧食生產,大量耕地用來建工廠、建高樓大廈,種植效益更高的經濟作物。雖然國家有耕地佔補平衡的法律規定,但基本都是佔多補少、佔優補劣、佔近補遠,主銷區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相對突出,糧食自給率呈現下降趨勢。主產區對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經濟發展水平明顯落後於主銷區。國家爲了調動主產區重農抓糧積極性,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加大對產糧大縣獎勵力度等辦法加大對主產區的利益補償,推動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但產糧大縣“高產窮縣”狀況沒有得到明顯改善。

保障糧食安全,不能只算經濟賬,更要算政治賬、算長遠賬。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各地都要提高政治站位,主產區、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要共同扛起糧食安全的重任,爲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更好的物質基礎。糧食生產效益低,如果完全依靠市場配置資源,實現糧食穩產增產目標的難度很大。糧食調入地區需要顧全糧食安全大局,穩定糧食生產,保持應有的自給率。這樣,不僅能增強區域糧食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範和抵禦各種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而且有助於減輕主產區糧食供給壓力,緩解主產區資源環境壓力,讓主產區水土資源得以休養生息,促進糧食生產可持續發展。

2022形勢政策下糧食安全現狀論文 篇五

國際經驗表明,一國對糧食安全的關注重點和政策目標會隨着本國經濟發展和國際環境的變化而不斷進行調整。

20_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實施以我爲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這是中央借鑑國際經驗,適應國內資源環境條件、糧食供求格局和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提出的方針。

我們看到,發達國家一般不存在突出的糧食數量或供給安全問題,對糧食安全的關注重點主要是糧食價格穩定和貧困人口的糧食安全。對他們來說,更強調糧食的營養和價格的穩定。人均農業生產資源稀缺的國家,除了對本國消費中關鍵的農產品(如大米和土豆等)實行高度保護以維持較高的自給率外,對其他農產品更注重通過國際貿易爲本國居民提供充足和多樣的食物供給。

兩個重要關係和四個重點工作

而中國要構建和實施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要處理好兩個重要關係:一是在重視糧食數量的同時,更加註重品質和質量安全;二是在保障當期供給的同時,更加註重農業可持續發展。

當然,還要着重抓好四個重點工作:

一是要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進一步完善耕地佔補平衡政策,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下降。

二是要調動和保護好主產區農民種糧積極性和主產區政府抓糧積極性。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產區抓糧可得實惠。

三是要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職責。

四是要高度重視節約糧食。浪費驚人的現實要求節約糧食,着重解決收儲、銷售、加工過程中的糧食浪費問題,形成節約糧食的良好風尚。

如何保障糧食安全

那麼如何保障糧食安全呢?

一是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中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挖掘潛力的主要途徑是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規模經營。推進土地規模經營,要注意適度和有序,實現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的同步增長。

政府的主要責任,一方面是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落戶,爲規模經營創造條件;另一方面是完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發育農村土地市場,引導耕地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集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要持續推進農業技術進步和改善糧食基本生產條件。

二是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應改變不計環境成本追求糧食增產的做法,切實保護農業生態環境。要制定科學嚴謹的重金屬污染土地的種植標準,對污染嚴重、確實需要退出糧食耕作的地區,要建立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保證農民的就業和收入不受影響。實施土地質量保護專項補貼制度,對自願休耕、調整結構或限制化肥農藥使用的農民,給予獎勵補助。

三是要提高耕地質量和水平。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試點等項目實施範圍。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合理輪作和間作套種,減少農業耕作對土壤層的破壞。鼓勵和引導農民採用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等土壤改良技術,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以糧食主產區爲重點,進行水、土、田、林、路綜合治理,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提高穩產高產農田比例。

四是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田水利建設管護機制。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落實灌排工程運行維護經費財政補助政策。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等方式,探索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機制。

五是加強農業科研攻關和技術推廣。以分子育種爲重點,加強基礎研究和生物技術開發;以農業物聯網和精準裝備爲重點,建設農業全程信息化和機械化技術體系。建立以企業爲主體的育種創新體系,推進種業人才、資源、技術向企業流動,培育推廣一批高產、優質、抗逆、適應機械化生產的突破性新品種。強化農村基層公益性服務體系建設,支持發展農民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經紀人、涉農企業等服務組織,發揮經營性服務組織作用,爲農民從事糧食生產經營活動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服務。

六是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和市場調控體系。國家啓動目標價格,讓市場供求來決定糧食價格。20_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啓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試點。綜合運用儲備吞吐、進出口調節等手段,保障國內糧食市場供應基本穩定。完善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糧食政策性收儲。

另外還要合理利用國際資源和糧食市場。研究制定國際貿易戰略,加強進口規劃指導,優化進口來源地佈局,建立穩定可靠的糧食貿易關係。加強進出境植物檢驗檢疫,打擊糧食走私行爲,保障進口糧食質量安全和國內產業安全。加快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糧油等大型企業。探索建立農產品國際貿易基金和海外農業發展基金。

七是強化糧食生產發展支持政策。繼續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按實際糧食播種面積或產量對生產者補貼試點,提高補貼精準性、指向性。建立利益補償機制。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支持地方開展耕地保護補償。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對商品糧生產大省和糧食生產大縣的獎勵補助,鼓勵主銷區通過多種方式到主產區投資建設糧食生產基地,承擔完成國家糧食儲備任務。加大保險支持力度。提高中央和省級財政對主要糧食作物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

糧食安全形勢與政策論文 篇六

_號文件省財政廳關於《_》的通知,沙市區領導高度重視,迅速在全區範圍內開展自查自糾,並按照“問題不解決不放過,整改不到位不通過”的要求,切實抓好整改爲了確保糧食直補工作和綜合直補政策在我區不折不扣地兌現落實到每一戶,不留死角,確保糧食直補和綜合直補工作經得起時間檢驗,按照省、市財政部門開展對糧食直補和綜合直補政策進行檢查的通知,使我們充分認識直補工作的重要性、艱鉅性,抱着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和作風,我們利用三天時間,對全區範圍內糧食直補和綜合直補工作進行了抽查。現將我區的自查自糾工作總結彙報如下:

一、我們自查基本情況。

我們共抽查四個鎮一個鄉二個場,18個行政村,走訪農戶54戶,抽查情況表明,我區落實糧食直補和綜合直補工作行動迅速,措施得力、成效顯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領導重視、措施得力。

在省財政廳佈置對“糧食補貼工作進行檢查”工作以後,我們積極的向單位領導彙報,得到領導的重視,及時召開專題會議,成立檢查組,安排佈置直補檢查工作。我們科室共3個工作人員,冒着酷暑,走村入戶檢查糧食直補工作。而且我們科室3名同志裏就有2名是女同志,她們是踏着泥濘,頂着烈日在鄉鎮走村訪戶。

2、直補資金存款折全部發放到戶,直補政策得到廣大農戶的熱烈擁護。

根據“四到戶、六不準”的原則,我區印製沙市區人民政府20__年關於糧食直補和綜合直補政策致農民朋友的一封公開信26000份,以鄉鎮爲單位全部發放到戶;“一折通”存摺已全部發放到戶;補貼資金已於20__年3月31日前足額兌付到農戶“一折通”,全區兌付直補資金1209萬多元;全鄉24270戶農戶已全部享受到糧食補貼和綜合補貼,農民切實得到了實惠。經過自查,無存在村組幹部代領代發,也未發現收取各種費用、抵扣債務的行爲。從這次自查結果來看,使廣大農民對直補政策有了更深的瞭解,對直補政策熱烈擁護,對直補工作滿意,直補政策深入人心。

3、操作規範,手續完善,檔案管理制度健全。

根據省糧食補貼精神,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了整改,全鄉區做到了《糧食直補存款折》發放到戶,直補資金兌現到戶;《補貼資金兌現底冊》上簽字齊全,手續完善,操作規範,並裝訂成冊,妥善存檔,專人管理,專櫃存放。

二、自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糧食實際種植面積覈實上報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問題,存在面積不實的現象。

2、宣傳不夠。在政策宣傳方面還存在死角,還有農民對政策瞭解不全面的情況存在。

針對這次專項檢查工作,我們認真對照檢查內容,逐項檢查落實情況,沒擠佔、挪用現象,以後我們也會對這項工作常抓不懈,不斷提高惠農資金的使用效果,以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羣衆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