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關於走長征的心得體會多篇

關於走長征的心得體會多篇

關於走長征的心得體會篇1

長征就像一幅幅慘烈的圖畫。包受飢寒的戰士們在草地上行軍,到處都是沼澤,一不留心就會陷入泥潭;別的戰士去救,就會一同陷下去,越陷越深,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戰士們失去生命;戰士們在爬雪山時,衣服單薄,寒風刺骨,有的戰士身體都凍僵了,呼吸也極其困難,一不小心就會滑入深谷;還有戰士們過鐵索橋時,冒着敵人的槍林彈雨,手一邊抓着鐵索一邊和敵人勇猛的戰鬥,不小心就會掉入滾滾長江。

紅軍長征過草地時,草地氣侯惡劣,變化無常。時而大霧茫茫,時而電閃雷鳴,時而烈日當空,時而寒風凜凜。茫茫草地上沼澤遍地,但水質惡劣,飲用後會生病,而且不小心就會陷入泥潭。就在這種惡劣的確環境下,很多同志生體生病,有的甚至失去生命。但是,紅軍戰士們以藐視一切困難的革命精神,頂風雪,冒嚴寒,吃草根,啃樹皮,經過艱苦地奮鬥,終於戰勝了不可想象的確困境,走出了茫茫草地。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事。記得暑假奧數班老師給我們佈置了幾道題。在做這些題時,有一道題很難,我左思右想,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答題思路。這時,惱怒的我把筆一扔,坐在沙發上大吼:“這是什麼破題材!”急躁之餘,我想到了紅軍過草地時的艱難,想到了翻雪山的磨練……漸漸地我平靜下來。紅軍長征中遇到了那麼多困難和挫折,還能勇往直前,我這點兒困難算什麼?怎麼能輕意放棄呢?想到這些,我重新理輕思路,用線段圖方式表達出題意,並認真思考,終於把這道題做出來了。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面對困難不要退縮,要勇往直前,知難而進,只要用心去做,什麼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挫折。每當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總會想起紅軍長征堅強不屈、捨己爲人、嚴於律己、知難而進的精神。這種精神使我克服重重困難,並會使我受益非淺。只要我們有這種長征精神,無論什麼困難也會被我們克服。這種精神將會永遠激勵我前進。

關於走長征的心得體會篇2

“行程萬里,不忘初心”,言猶在耳。2019年5月,於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革命理想高於天”,擲地有聲。

?時政新聞眼》發現,除了此次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時到訪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江西於都之外,習近平此前還在紅軍長征的三個重要紀念年份分別到訪長征的出發、轉折、會師標誌性紀念地。回望長征,緬懷長征,從長征精神中汲取力量,習近平一以貫之。“長征永遠在路上。”習近平的長征腳步,從未停歇。

長征是什麼?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雪山極寒擋不住理想的追求,瀘定鐵鎖攔不住無畏的先鋒,萬里泥濘纏不住草編的紅軍鞋。有了理想信念,漫長的征途,成了播撒革命種子的紅飄帶;罕見的苦難,化成光照寰宇的紅色史詩。無論是“一切爲了蘇維埃”,還是“爲勞苦大衆求解放”;無論是“打土豪,分田地”,還是“北上抗日,救民族於危亡”,都是紅軍所追求的理想,所堅守的信念。“這樣的理想,使這支紅色大軍區別於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支軍隊”。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全球性問題加劇等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奮發有爲,迎難而上,開拓進取,一心爲國爲民,開創了治國理政的嶄新局面,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走好了當代的長征路。廣大官兵要自覺當好紅軍傳人,汲取理論營養,營造精神家園,忠實履行使命,賡續紅色基因,立起理想信念的標杆,爲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我們面對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對深化改革的激流險灘,面對脫貧攻堅、轉型升級等硬任務,更加需要不忘初心,大力弘揚長征精神,高揚信仰旗幟、傳承紅色基因,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堅定“四個自信”,凝心聚力、團結奮鬥,久久爲功、行穩致遠,不斷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關於走長征的心得體會篇3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毛主席《憶秦娥·婁山關》中的詞句,描述了長征的艱難,抒發了決心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引導中國革命走向新勝利的豪情壯志。

80年前,在中國大地上發生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它是紅軍意志、勇氣和力量的偉大史詩,是人類戰爭史上的空前奇蹟。長征是舉世無雙的,正如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裏所言:這是一場激動人心的遠征,它過去是激動人心的,現在它仍然會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欽佩和激情。

它將成爲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不管你對長征的描述是悲壯的還是偉大的、是艱險的還是苦難的,也不管你從理論上對長征理解得多麼深刻、對長征路線有多麼的熟悉,如果你沒有實地走一走,親身去感受、去體驗,那你的理解總是不全面的,你的認識總是膚淺的,你永遠感受不到紅軍長征的艱險與苦難。

其間我也先後赴陝、渝、黔、贛等地區參觀學習,走了部分長征路,實地感受了紅軍長征所經歷的艱難困苦。透過長征路線上的遺址、標牌、陵墓、紀念館,我看到了革命先輩們留下的長征印痕。蒼莽險峻的婁山關、波濤洶涌的大渡河、瑟瑟蕭寒的瀘定橋、荒無人煙的沼澤地、白雪皚皚的大雪山……

每個難關,都是一座豐碑,銘刻着紅軍先輩們金戈鐵馬、氣壯山河的光輝業績。

在這些紅色“豐碑”中,更有令我留連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澤東駕馭戰爭、指揮作戰的神來之筆,他滿腹韜略,沉着鎮靜,指揮紅軍時而北渡,時而南涉,聲東擊西,神出鬼沒,在國民黨數十萬大軍重重包圍之中,穿插迂迴,猶入無人之境。令軍事專家歎爲觀止的四渡赤水之戰就神奇地發生在這裏。

當我來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灘和茅臺等渡口,站在岸邊,仰望羣山,我彷彿聽見了馬達聲、馬蹄聲、腳步聲、吼叫聲和隆隆的炮聲在山谷迴盪;俯視河面,又彷彿看到了波濤洶涌的江水衝擊着紅軍的竹筏、木船、浮橋,凜冽的寒風吹打着溼透衣衫的紅軍戰士。我彷彿看見紅軍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裏充滿着期待和勉勵,彷彿在告訴我們:打江山難,守江山難,建設江山更難。

戰爭年代的長征永遠地完結了,但建設現代化軍隊和建設偉大祖國的新的長征已展現在我們面前。在高科技條件下,面對着“信息化”、“太空戰”、“數字鏈”、“一體化”等深奧而又陌生的名詞,我深深地感悟到: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要走好新長征之路,打贏未來戰爭,必須像先輩們一樣付出更多的艱苦和努力。我們要很好地學習革命先輩不屈不撓的長征精神,在新長征路上記載下我們創業的足跡。

關於走長征的心得體會篇4

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坐飛機、乘火車、再換汽車,風塵僕僕來到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就建在江西省贛州市於都河當年紅軍橫渡的渡口旁邊。

河北西柏坡、山東沂蒙、福建古田、陝西延安、江西井岡山、江西於都,這些中國革命老區(簡稱老區)是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建的革命根據地。它分佈在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00多個縣、市、旗、區。老區人民爲革命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於都縣是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集結出發地,也是贛南第一塊紅色根據地、第一個紅色政權誕生地。於都全縣爲革命犧牲、有姓名可考的烈士就超過了1.6萬人。

1934年10月,紅軍在於都縣集結出發,開始了漫漫長征路。這裏正是當年毛澤東、周恩來等和中央直屬機關橫渡的第一渡口。爲了架設浮橋,於都縣老區百姓捐出了門板、牀板、店鋪板,甚至是維持生計的漁船、料理後事的壽材板。爲了避免飛機轟炸,隱蔽戰略意圖,晚上架橋,凌晨拆橋,反反覆覆15次。

總書記常說,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裏走來的。老區人民養育了我們,要飲水思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

此次總書記來到於都縣,向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敬獻花籃、看望紅軍後代和烈士家屬,是對老區人民深深的惦念,更是對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永恆不變的追尋和擔當。

紅軍何以能夠創造一個人間奇蹟?分析其原因,對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首先,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最根本的一條。中國共產黨是爲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奮鬥的黨,是凝聚紅軍隊伍的堅強力量。每個共產黨員起着模範帶頭作用,是衝鋒在前、吃苦在前的尖兵。其次,黨和紅軍具有共同的堅定的理想信念。有共同的堅定的理想信念,表現出一種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屈服的大無畏精神。再次,紅軍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軍隊,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長征中得到啓示,從長征精神中汲取營養,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關於走長征的心得體會篇5

在20_年6月11日,作爲一名今年剛被黨組織討論吸收的預備黨員的我,有幸參加了單位組織的重走長征路活動。我懷着激動的心情早早的來到單位院內,生穿紅t恤,佩戴共產黨員標誌,乘車到六盤山山頂,參觀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重走革命先烈走過的歷程,並進行了宣誓,我滿懷激情地參加了每一項活動,認真感受到了長征精神帶給我們的震撼,仔細品味着每一次心靈交流的感動,切身體會着團隊協作的力量。

這次活動組織嚴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寓教於樂,效果良好,既對全體參加活動的集團幹部進行了革命傳統教育,又增進了大家的團隊意識和進取精神。大家一致認爲這是一次“紅色之旅”、“教育之旅”、“快樂之旅”和“團結之旅”。

長征是歷史上第一次、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領導下的中國工農紅軍戰勝艱難險阻、戰勝敵人的英雄壯舉,是無數紅軍烈士的鮮血鑄成的歷史,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今年是我們黨成立__週年,是長征75週年的日子,但是長征精神永不落伍,依然散發着激盪人心的神奇魅力,它不僅激勵着中國幾代人,而且在全世界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長征已成爲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註腳和前仆後繼追求光明與理想的象徵,長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輩爲後人留下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艱苦奮鬥、勇往直前、團結協作的長征精神緊扣着時代脈搏一起律動,將永遠奏響出時代的最強音。

身爲一個新時代的青年預備黨員,我對長征的瞭解和認識大都來自於影像和文字。這是當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種歷史記憶的淡漠。“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毛澤東用如椽的大筆和包舉宇內的詩情,爲我們勾勒出當年的長征景象。然而詩歌畢竟是詩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點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長征到底是怎樣的?長征途中的人們的心靈感受如何?歷史是無法回溯的,記憶並不能復原歷史,但“重走長征路”爲我帶來了希望,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長征中的艱辛。

也許重走“長征路”,許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發出“沒意義”的感慨,但我認爲重走長征路的意義不在於複製,而在於以當代的心靈和文化去體驗當年的長征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親身實踐得出了“長征不可複製”的結論,並得以用現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歷史。

它能讓我們接近真實地感受到歷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紅軍有多少倍的辛苦,從而明白社會的進步來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爲個體在動盪年代把握自身命運的力量是多麼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貴和戰爭的殘酷。不能領會長征的精神,永遠無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懷着感恩的心去體會,永遠無法從那些日益荒蕪的古戰場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長征路,是我們當代中國人的心靈選擇,是我們黨優良傳統的精神追溯,更是我們彰顯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機。

關於走長征的心得體會篇6

1934年10月開始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縱橫十一個省份、攻佔七百多座縣城,進行了三百餘次戰鬥,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兩奪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穿越荒無人煙的地區,終於勝利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天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黃沙大漠,激浪長河,刻下長征者鏗鏘的足音;寒風砭骨,雪壓冰封,矗立起長征者不怕犧牲,勇往直前,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積極進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英勇的雕像。

84年後的今天,長征將士的夢想早已變爲現實,新中國已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改革開放已推進多年、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極大的豐富和改善,我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正在爲把祖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要實現這個宏偉目標,任重而道遠。這就是新的偉大長征。我們要爲取得新長征的勝利付出巨大而艱辛的努力。而我們不可否認,當代不少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卻出現了不容忽視的嚴重危機:道德滑坡、精神空虛、信仰缺失……隨之出現了貪、黃、賭、毒等醜惡現象。各種醜惡現象的沉渣泛起,毒化着社會風氣,吞噬着人們的心靈,也在危害着國家的未來——青少年一代的靈魂……這些就是沒有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的後果啊!

大家別忘記,如今, 中國正在進行着翻天覆地的社會主義建設,讓中華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的光榮任務就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肩上。古人說得好:“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請革命前輩和先烈放心,我們革命的下一代決不會辜負老一輩的希望!我們將與全國人民一起奮發圖強,開拓前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弘揚長征精神,使長征精神代代傳,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道路上不斷奪取新的勝利。

關於走長征的心得體會篇7

我懷着崇敬的心情讀完了t;t;紅色之旅>>這本書,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在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毛澤東爺爺就出生在這裏,他從小,熱愛勞動關心別人,他的同學因家中貧困,所以經常吃不上飯,毛澤東知道後,就經常送飯給他吃,那個人非常感謝毛澤東。

我讀到這裏,心裏不禁慚愧起來--有一次,我們發現一位老奶奶摔倒了,可是我們並沒有去扶起老奶奶來,而是在一旁幸災樂禍,現在想起來真有點後悔呀。

在長征路上,紅軍們忍飢挨餓,艱難跋涉,戰勝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而我呢,做事總是半途而廢,不堅持到底,前幾次到公園去玩,看見大哥哥,大姐姐們滑旱冰的那英姿颯爽的樣子,我佩服的五體投地,第二天就讓媽媽給我買了一雙旱冰鞋,可是滑旱冰哪有那麼好學,剛一滑就摔了好幾次骨碌。我沒有勇氣再學了,在爸爸的耐心勸說和指導下,我才堅持學了下來。和紅軍叔叔的堅強意志相比,我簡直太渺小了。

楊靖宇爲了活下去,經常吃一些棉絮,樹跟和樹皮,生活十分艱苦。敵人不讓家屬送吃的,想存心餓死他。可是過了好多天了,楊靖宇依然頑強的活着,敵人很奇怪,就剖開他的身體,發現有許多棉絮之類的東西。楊靖宇這種戰鬥到最後一刻的精神,使敵人地爲之敬畏。

我們現在的生活和革命年代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可我們的意志和英雄們相比,卻是一個矮子,一個巨人。他們在我們心目中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從這些先烈身上汲取精神養料,從小勵志發奮圖強,成爲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