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心理健康學講座心得體會多篇

心理健康學講座心得體會多篇

心理健康學講座心得體會篇1

今天學校組織了一場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講座,作爲一名剛升入大學的學生,我從中明白了心理健康對我們今後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大學是一個大的集體,我們每天生活在其中,每天總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接觸,而如果而我們沒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就無法與人正常的相處,無法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這將會導致我們覺得生活是孤單的,是無助的,從而產生一種迷茫的時生活狀態,這對我們的大學生活是致命的,畢竟大學生活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我們也將通過大學慢慢的融入社會,而不完整的大學生活將無法爲以後步入社會做好鋪墊,這就導致我們無法對每天的生活充滿激情。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爲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爲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爲現代社會組成部分,我們大學生更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心態,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爲了我們的心理健康,瞭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是必不可少的,這對於增強與維護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當我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以此爲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鍊,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大學生,要想擁有一個完滿的大學生活,心理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爲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去面對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而至於因爲一點小事就悶悶不樂好長時間,也不至於因爲一點挫折而自暴自棄,產生各種沮喪悲觀的想法。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瞭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通過這次的講座,我深刻的看到了健康的心理對我們的重要性,一個幸福的人生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作爲堅實的後盾,在以後的學習與生活中,健康的心理將會幫我們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所以,以後我們必須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努力的去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完滿。

心理健康學講座心得體會篇2

近日,參加了電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論》學習,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獲得了許多新知識,使我對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學習中獲得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心理健康的內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着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爲爲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爲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爲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爲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着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爲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爲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爲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三、正確區分不同的心理狀態

一般來說,人的心理狀態可以分爲三種:正常狀態、不平衡狀態與亞健康狀態,與這三種心態相應,其社會行爲方向也表現出十分重要的特點。

在沒有較大困擾的情況下,通常人的心理處於正常狀態之中。這種狀態之下,通常的行爲基本上預期價值觀體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徵相一致,是一種健康或者優秀的狀態。第二種狀態是不平衡狀態。一旦發生了擾亂正常生活、引起人們消極情緒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就會進入一種不平衡狀態,這裏指學生處於挫折、焦慮、壓抑、恐懼、擔憂、矛盾等狀態。一般來說,學生在生活過程中會不斷地經歷各種不平衡狀態,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的面對不平衡狀態纔會帶來發展或者成長的契機。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要不斷打破對象的平衡,促進其發展。對不平衡狀態的外在或內在的非建設性或傷害性處理,纔會導致所謂的“病態、變態、或偏差”。

異常行爲是學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況下發生的,是一種偶發性行爲,這種行爲在學生正常狀態下是不會發生的,它與常態行爲不同,可以稱爲“偏態行爲”。班主任如果能及時鑑別學生的`行爲,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擺脫心理的危機狀態,回覆到正常狀態,那麼,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違法行爲、不道德行爲以及意外事件就會大大減少。

心理健康學講座心得體會篇3

現代社會關於“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軀體、生理健康,還應該精神、心理健康。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爲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更甚者,由於家庭的殘缺,如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家家庭,隔代撫養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有關研究表明:心理髮生變化的高發區在青春期,中學生存在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學校裏學生各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各種失控越軌行爲時有發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素質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質較差有極大的關係。我聽了張教授的報告之後,再結合十幾年的教育經驗,對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總結如下:

一、“心理健康”認識不足

人的健康,應當是身體健康,加上心理健康。中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學習任務重,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既要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又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可是,有些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身體發育,而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教師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因此,許多中學生存在着各種心理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學習、生活,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考試壓力過重

大學聯考時,有的考生因過度緊張,開考時,手一直哆嗦而無法答題;有的頭暈眼花,大腦一片空白,嚴重影響了大學聯考成績。這都是過重的升學壓力造成的。當前升學、就業緊張,中學生心理壓力過重,主要壓力來自家庭和社會。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就粗暴地訓斥,嚴重傷害了子女的心理;學校抓升學率,考試排名次,給學生心理帶來緊張,不安。有的中學生整日擔心考不好,心理不得安寧,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影響了學習。

三、“優越感”太強

許多獨生子女在家裏是“阿哥”或“格格”,從小備受父母的愛護,特別是爺爺、奶奶的寵愛,物質條件優越,自我意識強,“優越感”太強。“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有些中學生生活上攀比,擺闊,穿名牌服裝,生活上浪費。過生日請客送禮,平日吃飯下飯店,過分追求物質享受,更有甚者,一味追求時髦,穿奇裝異服,追趕“新人類”,無心學習。

四、家庭的變化

社會情況複雜,許多家庭出現異常變化,給中學生的心理帶來不良影響。有的父母離異,家庭破裂,給學生的心理帶來打擊,使學生變得內向、自卑,對他人失去了情感,甚至痛恨社會;有的父母失去了工作,下崗待業,家庭經濟困難,生活的艱辛給學生心理帶來刺激,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有的父母關係不和出現家庭爭吵,甚至暴力,嚴重傷害了學生那顆純淨的心,內心痛苦不堪。

五、“早戀”

中學生內受青春期性萌動的刺激,外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特別是港臺電視、言情小說的誘異,禁不住對異性好奇、愛慕。有的中學生談情說愛,有的陷入單相思,備受感情的折磨,嚴重的影響了學習。

六、迷戀“網吧”

許多中學生迷戀“網吧”,網上聊天,網上交友,沉迷於虛擬的世界裏,自我“陶醉”而不能自拔。自我多情,弄虛作假,欺騙別人的感情,有的“通宵達旦”夜不歸宿,身心極度疲勞,荒廢學業。這種例子不少見,報紙已加以報道。更有甚者,有的獵奇不健康的內容,自甘墮落;有的零花錢不夠消費,就從家裏偷,甚至向國小生敲詐,走向犯罪的道路。

七、“意志力”差

溫室的花朵經受不住暴風雨的打擊。許多中學生從小一帆風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不知愁滋味,缺乏生活的磨鍊,心理脆弱,心理承受力差。在學校裏,教師一句善意的批評,就感到委屈,痛苦;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就感到失意,失去信心;沒有被評上先進,就恨教師、恨同學;在家做錯了事,父母責備幾句,就離家出走。更有甚者,遇到挫折,就尋短見。這都給家庭、學校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心理健康學講座心得體會篇4

3月26日,我有幸聆聽了王加綿教授做的關於"中國小生的心理問題及糾正對策"的講座。王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就中國小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爲在場的教師送上了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也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頒佈的《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要環節。因此,對中國小生及時有效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現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新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學生心理問題形成於家庭,表現在學校。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心理問題表現的較爲突出的是以下三個方面:

(一)厭學

國小生厭學的成因很複雜,後果也是可怕的。它是家庭、社會、學校,還有孩子自身的認知條件下綜合作用的產物。教師與家長要密切配合,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對症下藥,纔能有效的解決問題。要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進行教育和幫助,切實解決他們學習的心理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教育的要求,從而順利走完健康成長的歷程。

(二)說謊

孩子說謊是由於社會風氣、家庭壓力、虛榮心、心理因素、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他們認知能力的發展未臻成熟,說謊不但會嚴重影響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生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的實現。因此,在國小階段的學生需要正確的引導,教師要給孩子以心靈的安慰,給孩子提供改錯的機會,給孩子自我反思的空間,讓孩子能夠真誠地面對生活,面對他熟悉的每一個人。這樣每個孩子才能誠實、自信、健康,茁壯的成長。

(三)早戀

國小生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除了上述兩個問題之外,就是與異性的交往。隨着青少年的發育提前以及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早戀現象已經在國小的高年級出現萌芽。13、14歲的青少年正值情竇初開的時期,他們對異性充滿着好奇、愛慕,又有着虛榮的心理在作祟,所以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種令人擔憂的現象。作爲教師要細心觀察,實施溫情教育。在班級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班隊會活動,對友誼進行正確的引導。家長要給予積極的配合,未雨綢繆。早戀既是一個教育問題,又是一個社會問題,要讓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充滿陽光的童年,不要讓早戀的小雨灑到他們的青春花園。

教育家誇美紐斯說:教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的工作是一種艱鉅、複雜的培養新人和創造精神財富的腦力勞動。作爲教育戰線的一員,我會不斷地尋求現代教育的新路,切實以新理論、新方法、新理想來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心理健康學講座心得體會篇5

今天,我準時收看了湖南電視臺公共頻道播出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主講的《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教育專題節目這個講座的欣賞性和教育性很強,看完之後我體會很深,下面總結一些我的觀後感

?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講座主要講了三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正確引導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個主題中講到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孩喜歡在一棵大樹下玩,他每天都來,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滿面地對大樹說:你看別的孩子都上學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沒有。大樹說:你把我結的果子摘了去賣,你就有玩具了。以後,孩子只有秋天纔會來大樹下。過了幾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有房子了,都有家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的樹枝砍了做房子。又過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漂洋過海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我的樹幹砍了做獨木舟。他把獨木舟推進海里走了。漸漸的孩子長出了一根根白髮,他來到樹樁前,樹樁問他:我已經是一個沒有用的樹樁了,你也不會理我了吧?孩子說:不,我會一直陪你曬太陽,這是我的心願,一生的心願。

這正是父母完成了對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們的一生中無私而又不求回報的養育着我們。孝爲德之本,我們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擔愛與責任。

要想成就別樣的人生,就要點亮自信的明燈,對自身的力量懷抱堅定的信念。

看完講座,我對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怎樣做好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尊重,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平等的權利。理解,則要求教師以平等的態度,按學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爲、所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師生之間達到心靈溝通,從而產生一種遇到自己人的感覺。只有教師尊重學生時,學生纔會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績和進步,體驗到做人的尊嚴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徵,是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如果被教師尊重和理解,他就會信任教師,願意向老師傾吐內心的思慮、惶恐、苦悶。這種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心理健康教育獲得成效的基本條件。

貫徹這一原則注意以下三點:

c、運用同感的態度和技術加深對受輔學生的理解。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透過受教學生的眼睛看世界,要把對學生的理解和感受反饋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納,從而拋開心理上的防範,把自己內心世界的東西都說出來。

3、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教育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需要爲出發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唱主角。要鼓勵學生髮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應避免說你聽我說、我告訴你之類的命令式的口吻,應用鼓勵性、商量式的語氣說話。如我能體會、原來如此、請繼續講、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請聽聽我的意見、我想作一點補充、我同情你的處境等。

4、差異性原則。

承認學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異,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生要進行分類指導,以滿足其不同心理需要。尤其是對有心理問題或行爲問題的學生要進行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個別指導。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強調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個別差異的瞭解,不但要了解學生的共性,更要注重瞭解學生的個別性、差異性;通過一對一、面對面的接觸來真正瞭解一個學生,恰當處理學生的害羞、自卑、防衛心理帶來的溝通障礙。認真做好個案研究。積累個案資料,提高個別教育的實效。根據不同個體制訂個別化教育目標。

心理健康學講座心得體會篇6

20xx年10月,在學生活動中心舉辦了一個心理健康講座,由心理學碩士魯丹鳳老師演講,爲我們做了一次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現談談自己的體會。進入大學,標誌着人生開始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階段,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大學生成才的必備條件之一,大學生要科學認識自我發展,努力加強心理素質培養,逐步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不斷增進心理健康水平。

學習環境在改變,大學生要變積極適應新的環境,科學確定新的目標,逐步樹立新的自我。保持正常的心態,穩定的情緒。有健康的心理的人能正確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坦然地接受自我。擺正自己的位置。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最好的,也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差的。作爲大學生,應該對此有正確的認識,思想上要自立自強,以積極健康的態度對待客觀現實,尋求對策,贏得主動。

我不知道怎麼樣的心理纔是正常,怎麼樣的心理纔是健康,我想說每個人的心理想法都是不一樣的,內心裏想的東西要是不通過語言、行爲動作等表現出來,我們也是無法知道的,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惡魔與天使,有各種各樣好的或不好的想法,但是隻是想法,並不是行動,誰的內心深處沒有動過邪惡的念頭,但是我們是一個善良的人,即使不是每一件事都爲別人着想,捨己爲人,也不會想說要做傷害別人的事。所以,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我認爲這是正常現象,畢竟,人無完人。

但是,身爲一名在校大學生,基本的身心健康是要有的,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社會未來的接班人,我們要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大學生,我們要做一個心智正常的人。最起碼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正確。身心健康是成長成才的基礎,因此,每一位大學生都應該重視自己的健康,這當代不僅此於身體健康,也都應該對自身的心理架空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種理想尺度,它反映的是個體能很好地適應社會所必需的一種心理狀況,但不是最完美或完善的境界。這就要求大學生一方面要調整和修正自己的心境,以達到心理健康的標準,更好地維持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斷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追求心理髮展的更高層次,以完善自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我們大學生面對陌生環境,相互之間特別需要溝通,需要理解,渴望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氛圍,以擺脫寂寞感和孤獨感。爲此,大學生首先要樹立自信,大膽真誠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加深彼此間的瞭解;其次要主動參加集體活動,熱情幫助他人,擴大自己的交往際圈。交多一點朋友,在大學四年收穫真摯的友情或者甜美的愛情,這都是很美好的。

老師在說的時候,是圍繞我們的大學生活說的,從以前的學習模式,生活模式過渡到現在的大學生活,我們總有一種自由的感覺,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還是受約束的,我們還是要認真學習,學好專業知識,起碼要對得起自己,不要浪費我們的青春,尤其是我們學校的學費比其他學校要高几倍,我們更要努力,不能讓父母失望,讓父母和自己的付出付諸東流。同時,我們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成年人了,要以成年人思維方式思考做事,這是老師在會上強調的,在爲人處世方面,在情感問題方面,我想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學習,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這也是我們在大學所學習到的社會知識,因爲大學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

我對我的大學生活有着無限憧憬。我希望在大學裏可以真正學到對自己的將來有用的知識,雖然這樣說的很空泛,何爲有用的知識,除了專業知識,除了技術,除了實驗,除了理論,還有一系列的人文知識,還有爲人處世的社交知識,我希望四年後我有一身的本領和一堆的好朋友,希望我會變得更自信,更美好,這次心理講座與其說是講座,不如說是大學的導語,新的導航與啓迪。

心理健康學講座心得體會篇7

隨着社會高速發展,市場競爭加劇和生活節奏加快,在信息大爆炸的當下,受網絡等媒體影響,不少人因期盼與獲得的不平衡以及生活工作中累積的壓力,逐漸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如不能得到有效開導及化解將出現難以估量的後果。

xx年x月xx日,本着以人爲本的企業發展理念,爲關愛廣大職工心理健康,疏導員工在生活工作的心理癥結,從根本上員工找到心理存在的問題,xxxx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誠邀著名心理學專家xx教授,在公司會議室開展心理學健康講座。經過數小時的講解,全場在輕鬆歡愉的氣氛中度過。xx教授從“人的三個層次、力量來源、邊界思維、概率”等方面,通過生動講解和職工互動等方式向廣大員工闡述了從心理層面應以什麼樣的心態對待工作生活,如何處理與人交際溝通時出現的問題。

x教授的講解讓我受益匪淺,講座過後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現將對參加此次講座的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不妥之處請諒解。

一、從精神層次提高人生站位。

人類與其它動物的本質區別就是因爲我們有複雜的思考能力,豐富的精神世界。然而大部人對自己人生站位停留在物質獲取及社會關係上面,這樣就會形成期盼與獲得不平衡的心理問題,不可否認改善生活品質提高社會關係是人之本性。但我們更應該從精神層次來定位自己,對待工作。在熟知的偉人中,如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放棄美國給出的優越待遇,經歷艱難也要回國爲國家導彈事業獻身。這樣的人已經把個人在事業中獲得的名利拋之腦後,在精神上與更高層次的民族大義相關聯。作爲一線公路人,不應以單純的物質報酬感到快樂,還要以身爲國家公路人,社會主義發展貢獻的一份子感到自豪!

二、自律人生,掌控力量的來源。

我們總是因爲鬧鐘響起纔不情願的起牀,小時候如果不是父母催促便不會主動寫作業,長大了不到迫不得已就不會主動改變,不會自律的人生就是被外界所控制。自律是人與人之間產生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方法。西漢匡衡鑿壁偷光苦學,終成一代文學家。今年大學聯考才結束,一名昂子喻的盲人考生考了635分的好成績。他們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自律。關於自律不應該是嘴上說,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是很多人的通病,而是給自己定一個能完成的目標,工作上也是一點點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找藉口持之以恆的堅持。掌握了自律就是掌控人生,只有掌控人生纔不會因被外界驅使而痛苦。

三、不以主觀心態,對待他人。

在我們的平常工作中常會因爲某位司乘人員的態度影響一天的心情,列如一輛綠通車因貨物不能滿足政策不能免費,而產生不滿。我們看來我們是對的,司乘人員卻認爲我們在故意刁難,當雙方都認爲自己沒有錯時,矛盾就出現了。其實,拋開主觀心理看待問題,是否因爲我們解釋工作做得不好,宣傳工作不到位才產生這樣的問題。換位思考,學會從別人角度思考,找到自己的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四、加強學習,提升思維邊界。

看待問題應該從更寬廣的長遠角度出發,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心有多寬舞臺就有多寬,馬雲在創建阿里巴巴前期時說過,要將公司打造成世界級別的電商平臺,那時很多人認爲他癡人說夢,現在看來事實證明他長遠的目光是正確的。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樣的思維,當我們感到思維受到侷限時,就應加強學習,學習是提升思維邊界的唯一途徑,不學習猶如井底之蛙,永遠不知道天地的廣闊。

五、奮發努力,提升成功概率。

努力不一定成功,成功卻必須努力。我們生下來不會走路,是在一次次摔倒中從走到跑,那些百發百中的也是在無數次練習中才掌握命中技巧。就算在網絡上看到別人的光鮮亮麗,其背後的艱辛又有多少人看到。作家冰心《成功的花》一文這樣寫“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靠運氣獲得的成就也伴隨巨大的風險,只有努力纔是通往成功路上概率最大,風險最低的方法。

思想決定行爲,態度決定一切。內因對事物發展起到決定性,外因僅起到減緩或加速的作用。態度就像一面鏡子,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生活和工作就用相應的結果反饋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