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禁酒令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禁酒令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民警禁酒心得體會 篇一

一元后開始,萬象更新。今天是1月25日,歡迎大家參加新年的第一個政治學習。

根據中央要求,結合發展爭取他們優良的活動,第一次中央委員會決定,在所有的政治和法律警察“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爲民”主題教育實踐,努力解決在理想和信念,目的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意識、執法和司法,努力創建一個公司政治,精通業務,良好的風格,公平執法隊伍,讓人民政法機關,新的'變化和新的氣氛。

結合政治和法律的實踐,進行三個關鍵工作。廣大政法警察顯然認識到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器官政法的政治優勢,在任何時間在任何情況下,我們不能放棄黨的優良傳統,而且不要忘記大衆的觀點。做羣衆工作作爲一個王牌,努力深入基層,深入羣衆,與羣衆血肉聯繫的人。自覺接受羣衆監督,聽取各方,特別是一些不同的觀點,是心靈的寬容、勇氣、智慧、政治文化的綜合體現。有意識地使用羣衆監督,理論,社會監督發現問題和糾正錯誤,提高,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團隊風格的政治和法制建設,建立誠信執法的形象和大有益處。相信的人必須客觀、真實、合理評估警察政法,更具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促進執法工作。

最近收到一些來信,內容反映了一些警察在個人問題上的政治和法律必須加強“自律”的意識。問羣衆,做到第一,羣衆不做要求,自己堅決不做。堅決抵制第二天沒有精神,晚上精神文明。不允許以自己的人格爲交易,交易不允許把自己的制服,不允許把自己的政治生活和未來。

禁酒心得體會 篇二

中華酒文化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夏朝,傳說中酒的兩個始作傭者杜康和儀狄,大概都是這個時代的人物,距今約4000多年曆史。在那個物質生活不是十分豐富的時代,酒的發明究竟是緣於一種怎樣的靈感和機緣,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這種看似簡單的發明卻影響和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至皇親國戚王公貴族下至山野村夫販夫走卒對此都有所鍾愛,某種程度上,它的影響力要超過令國人驕傲的四大發明!如果你問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印刷術是怎麼回事,他不一定清楚,但如果你問他酒是什麼東西,他或許會反譏你:“ 你白癡啊!”

酒對人影響力之大之深,我們無法用語言來描述,也沒有能力穿越時光隧道,因此也無法真切地感受古人對酒的態度,不過查閱一下史志典籍,我們還是能夠窺視一二。

早在2500年前,佛教的創始人釋伽牟尼就在《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中,將“不飲酒”做爲在家優婆塞、優婆夷應持守的戒律,時至今日,廣大信衆仍信守奉行。

《戰國策》中說:“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欽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儀狄製作美酒去拍馬屁,沒想到大禹不僅不領情,還下了個“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的批語,這大概可以視爲最早的“禁酒令”。

儘管聖人大禹超前意識到了酒的危害性,但還是沒能有效阻止酒的發展與繁榮,它就像細菌一樣,依靠人類後天貪婪的土壤不斷的繁殖生長,利用它獨特的味道刺激着人類****的味蕾,讓人慾罷不能。千百年來,酒好像從來就沒有真正從國人的餐桌上消失過,並且逐漸形成一種文化,尤其爲文人墨客所鍾愛。如曹孟德:“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這位金戈鐵馬,於羣雄並起之時,揮鞭統一中國北方的魏武帝,常常豪飲,也常有憂情萬種。但是曹操也曾經爲了整飭官場作風,下過禁酒令,結果引來了“整日裏喝得醉醺醺,倒也****”的“建安七賢”之一的孔融的不滿。孔融去找曹操理論,問曹操:“也有以女人**的,爲什麼不禁婚姻?”曹操無以回答。亦如蘇東坡:“酒酣胸膽尚開張。”這位鐵板銅琶,開一代詞壇新風的大才子,雖然不諳世事,常常在官場上敗給那些齷齪小兒,一生並不得志,但是,仍然矢志不悔,於酒酣之時,依然鞭撻時弊,情繫人民。卻也常常於酒酣耳熱之時,給自己招災惹禍。亦如李清照:“沉醉不知歸路,金樽倒,拼了盡燭,不管黃昏。”這位生於亂世、空有一身豪情才氣的女詩人,也常常唱響“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不但飲酒,而且醉酒,甚至醉得昏天黑地……

古人倡導禁酒,對於文人卻好像不起什麼作用,該喝還喝,該醉還醉。但是,幾位嗜酒的文人是不能夠代言所有古人的,“李白斗酒詩百篇”,對於文人的醉酒國人在感情上一直持寬容的態度。然而醉酒畢竟不是一件什麼光彩的事,尤其是醉酒後亂說亂罵不知東南西北尿牀吐穢者,更是丟人顯眼。至於酒後亂性或借醉酒之名行違法之事,則更是害人害己、誤國誤民。這大概正是古聖先賢們對酒持以抵制態度的原因了。

古人飲酒倡導“溫克”教人不做“三爵不識”。所謂“溫克”,即是說雖然多飲,也要能自持,要保證不失言、不失態。所謂“三爵不識”,指不懂以三爵爲限的禮儀。《禮記玉藻》提及三爵之禮雲:“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灑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則坐。”就是說,正人君子飲酒,三爵而止,飲過三爵,就該自覺放下杯子,退出酒筵。所謂三爵,指的是適量,量足爲止,這也就是《論語鄉黨》所說的“惟酒無量不及亂”的意思。

大概從宋代纔開始,人們比較強調節飲和禮飲。至清代時,文人們著書將禮飲的規矩一條條陳述出來,約束自己,也勸誡世人,如:《酒箴》、《酒政》、《觴政》、《酒評》等。清人張晉壽《酒德》中有這樣的句子:“量小隨意,客各盡歡,寬嚴並濟。各適其意,勿強所難”。由此可以看到清代奉行的禮飲規範的具體內容。

由此看來,古人飲酒是以不違反禮制和不影響健康爲原則的,這一點從古代的酒具“爵”的型制上可見一斑。古代的“爵”即是我們現在的酒杯,不同的是,“爵”口處有兩根直立的小柱名曰“止酒”,喝酒時恰好擋在嘴的兩邊,防止一次性喝得過多,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古人爲了防止飲酒過量和倡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