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課改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課改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課改心得體會 篇一

新一輪課改爲學生創造了有價值的學習方式,強調全面評價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它滲透着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增強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這些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作爲一直跟隨課改腳步的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充分使用“體驗式四環節”學習模式,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我的體會是精心進行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使教師所編寫的學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此,結合當前國中數學學科的課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學實際,從新課程理念的角度談談自己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對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一、明確新課標要求,把握好教學尺度

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瞭解”的數學思想有: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化歸轉化、類比、函數、方程等。這裏需要說明的是,有些數學思想在新課標中並沒有明確提出來,比如:化歸轉化思想是滲透在學習新知識和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方程(組)的解法中,就貫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轉化的思想方法。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應該使學生能夠領悟到這些數學思想的應用,而且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分析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新課標中要求“瞭解”的方法有:分類法、反證法等。要求“理解”的或“應用”的方法有:待定係數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換元法、圖象法等。在教學中,要認真把握好“瞭解”“理解”“會應用”這幾個層次,不能隨意將“瞭解”的層次提高到“理解”的層次,把“理解”的層次提高到“應用”的層次,不然的話,學生初次接觸就會感到數學思想、方法抽象難懂,高深莫測,從而導致他們動搖了學數學信心。

二、採用多方位的課堂學習評價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與思考,採用多方位的數學學習評價新模式。多嘗試採用操作題、口試題、創意設計等靈活多樣、開放的評價手段與方法,來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狀況,具體直觀地描述學生髮展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減輕學生的壓力,突顯評價的激勵作用,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評價,力爭全面描 本站…述學生的發展狀況。新課程要求作業既要有鞏固和檢查功能,也要有深化和提高功能,還要有體驗和發展功能。所以我們佈置作業時,內容上宜注意突出開放性和探索性,形式上要體現新穎性和多樣性,容量上要考慮量力性和差異性。作業形式可以有解答題、探索題、想一想、動手做一做等。開展同學間作業相互糾錯。注意作業評判的過程性和激勵性,作業批改要重視學生在解題時的思維過程。同時要以學生的發展爲出發點,儘量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評語,既指出不足,又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

三、創建師生平等的課堂學習環境

刻學活動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關係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係。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態的開放,個性的彰顯;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一種分享理解。交往還意味着教師角色的轉換。如創設情境緊密聯繫生活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再比如安排好教學的層次、精心挑選訓練題進行小酷、注意氣氛反饋、重視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個體,而學生是主體,教學中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地學。如課本讓學生看,概念讓學生抽象得出,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錯誤讓學生析,小酷讓學生做。要讓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敢於提出質疑。決定學的結果如何,學生的作用是內因,教師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科學的思維和積極的創新,才能使知識內化和昇華爲個人特質。再者,尊重每一位學生,努力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尤其不能歧視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須知,由於每個人的先天和後天的成長條件不盡相同,自然會造成能力上的差異,但這並不是他們將來能否成功的唯一決定因素。況且人的智力和能力發展有先後快慢之分。我們不經意的偏見和冷眼也許會讓世界少了一個愛迪生。教師的鼓勵支持是學生找回自信、勇於努力進取的最佳方法。

課改心得體會 篇二

上個月中旬,我們學校英語組組織了一次爲期二天的英語新課改培訓,這次培訓主要是學習《英語課程標準》,通過聽課和學習,我的心得體會是在新課改中首先需要轉變的就是觀念,教學目的上要轉變觀念。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把系統的傳授知識作爲重點,目的在於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大量的知識,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條理性。教師在教學中把知識範疇、重點、難點反覆掂量估計,圍繞它來展開自己的教學過程,通常會忽略掉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的培養。

但是如今社會的知識更新很快,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而且使學生具備終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如何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達到這一目的。其次在教學策略和方法上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把“金子”變成“點金術”,也就是常說的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新課改理念要求學生的英語科學素養是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麼變成怎麼學,把被動地學轉爲主動地去學。新教材將探究性學習貫穿於全書的各個欄目中,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學策略上要確保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數量和質量,改變過去重結果輕過程的做法,重視探究過程,不拘泥於某一種形式,從而達到預期目的。

然而大學聯考這個指揮棒依然牽掛着每個人的心,所以老師們都認爲探究並不是每節課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課堂時間的影響,二是受到一些教學設備的制約,所以只能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地進行,在講課時一些注意點還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識點貫穿到自己的課堂中去,教給學生的知識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所以上課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願意去學、感興趣去學。第三在教學內容上要轉變觀念,打破學科之間的侷限,要重視知識之間的遷移。英語科學教學是整體教學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教學目的常常是跨學科的,各科教學目的都在於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

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打破學科侷限,立足於英語學科,通過生物學科的教學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書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這就是新課改精髓所在。通過這幾天的英語新課改培訓,我將心得體會總結成這篇文字,與各位老師共同討論,爲跟好的實施新課改而努力。

課改心得體會 篇三

我們學校的“五小”教學模式,在摸索中逐漸成熟,成爲一套適合我們學校校情的教學思路。以下是我在教學改革中的一點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數學教學“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需要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雙基”到“四基”的轉變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再是傳統的教和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也隨之發生着變化。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爲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

教師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課堂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在課改實施中,我常有一種感受,我和我的學生一起成長。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只是一個技術人員,或者說是一個工匠,僅是用他人設計好的方案去達到他人設計好的目標。在課程改革中,在新舊理念的不斷碰撞中,一個個的問題和需求,激發我們數學教師“我要學,我要改,我要做”的參與意識。新課程的實施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爲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爲研究者,設計者。

我們的課堂,力爭讓每一個不同程度的學生各得其所,各有奔頭。小自習,培養了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小交流,培養了孩子與人合作、溝通、交往的能力。小展示,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其敢於在公衆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有助於自我意識的建立。小練習,培養了孩子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總結,引導孩子發現規律,學會分析梳理,學會欣賞同伴。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

新的時代對我們數學教師有了新的要求,我們會與時俱進,不斷進取,跟上時代的腳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課改心得體會 篇四

昨天早上4點鐘起牀,學校領導和部分教師一行50多人,開始了爲期一天的三下永威學習之旅,晚上回來感覺很累,草草吃了飯簡單洗刷就睡下了,今天醒來已經是上午10點鐘,窗外傳來了大街上古會此起彼伏的叫賣聲,躺在牀上,看着鐘錶的時針分針有節奏地慢慢移動着,直到快要11點了,才慢吞吞地起牀梳洗。很久沒有這樣睡過懶覺了,很過癮。我盼古會,大概盼的就是這份沒有時間概念的輕鬆悠閒吧。

收拾好一切,開始整理這次永威之行的收穫,感受更加深刻的還是:首先,教學改革的成敗將決定於學校其它相關的制度改革是否能夠跟上來,尤其是學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師的福利待遇,僅僅從課堂模式上強化是不能足以激發教師的積極性的。這一點還是希望學校領導能深刻領悟。其次,教學改革應該是集百家之長,結合自己的實際,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決不是照抄照搬,更不是套用別人的課堂模式,不分學科和課節的實際,加大力度的強化課堂模式,結果不但達不到效仿的目的,反而把人家的經也給念歪了。如果能借鑑別人的長處,結合實際,靈活運用,我想,結果決不是我們現在的“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境。第三,凡事不能盲目崇拜。我們經過了整整一年的教學改革之後,這次再去永威看他們的課堂,不難發現,今天的永威和去年相比,在現代化教學設備方面纔剛剛進步到兩年前的我們的地步。我們不能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是什麼原因讓一個現代化教學設備落後於我們的學校,發展到全國知名?更值得令人深思的是,他們的教師隊伍平均年齡還不到30歲,所以從教學經驗上我們應該不比他們差的。還有第四方面,永威之所以成功,是和永威人的精神分不開的,走訪中發現,永威的老師們在提起他們的校長蔡林森時,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是充滿了自豪感的。蔡校長的敬業精神、吃苦耐勞精神、以身作則嚴於律己精神以及他對老師們的關心和體恤無不感動着每一個永威人!

還是那句話:別人的經驗是方向,機械地模仿只會使自己走入誤區。只有適合自己的纔有希望是成功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做爲一名一線教師,我將以永威人爲榜樣,發揚他們勇於面對錯誤的精神、大膽創新的精神,結合自己的實際,有效地借鑑他們教學中的精髓之所在,努力走出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道路。

課改心得體會 篇五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爲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爲,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爲“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成爲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爲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爲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如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的第一章P13,T·6,讓學生以給定圖形 、、、、” (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平行線段)爲構件,構思獨特且有意義圖形,並寫一 兩句詼諧的解說詞。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個人設計,發揮想象,然後同桌交流、小組交流,最後由教師彙總全班同學中的優秀作品展示評獎。如“ ”戰車、“ ”風箏、“ ”夕陽夾山、倒影入溪、“ ”一個人、一座山、一個太陽等等許多意義豐富的圖形,其構思之巧妙,想象之豐富,語言之詼諧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學們體會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

(2)教師應成爲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爲一種啓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爲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着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如在教學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線段的長短比較時,我一開始設計詢問學生平時如何比較身高,並請兩個同學演示。再讓學生仿照比身高方法來比較兩支筆的長短,由此引導學生找到比較兩條線段長短的方法。這樣學生很容易理解了這個問題。在學習角的大小比較時,不再需要我的引導,學生從線段的比較中又找到了角的比較方法。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爲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如在教學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4.3立體圖形時,我讓學生分組動手製作多面體的展開圖,在學生製作時我觀察各組製作過程,並參與到他們的製作過程中,在和他們的交流中我瞭解了他們在製作時的所思所想。個別存在的問題給予個別解決。在講如何判斷正方體的展開圖時,我先是傾聽學生們的方法,然後讓幾個有代表性、思維方法好的學生進行講解。這樣,我在教學中也學到了許多知識,同時縮短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學生把我當成了他們學習的夥伴,願意與我進行探討、互相交流。

二、教學中要“用活”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1)教材不等於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大於教材。教學內容的範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材料都可作爲學習內容。教師“教教科書”是傳統的“教書匠”的表現,“用教科書教”纔是現代教師應有的姿態。例如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6.3實踐與探索P14 ,T·2這是一個有關形狀體積變化的問題。教材中只是作爲一個練習題出現並沒有類似例題,我針對這類問題設計了一節課。課上我沒有急於讓學生馬上去做,而是找來兩隻一大一小的兩隻圓柱形的杯子,一隻杯子中盛滿水,開始做實驗。通過實驗引發了學生探索慾望,學生根據實驗情況找到了解決此題的幾種方法。再比如講解P15 ,問題2儲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稅問題。我在教材的基礎上設計了幾個實際生活中碰到的問題讓學生課前到銀行去詢問和調查,課上同學們展示了自己的調查成果,用實例引發了學生學習慾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充分利用教材開創自由空間。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爲主,教師很難創造性地理解、開發教材,現在則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編入了一些讓學生猜測和想像的內容,以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各種不同的思維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學生自由閱讀的欄目以及課題學習。如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P14 關於幻方的閱讀材料以及P122身份證號碼與學籍號的課題學習。對於這些知識我把它們改成學生課外學習研究材料,讓學生通過詢問、調查、閱讀有關書籍和上網查閱等多種渠道蒐集有關這些知識資料並通過書面形式打印出來供全班同學閱讀。這樣做既鍛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

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爲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就此進行教學。”這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掌握了這個標準以後,我在教學中始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瞭解他們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的,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

例如教學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4.1立體圖形,這一節接近於實際生活。我在瞭解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上,讓他們自己總結、交流他們對立體圖形的感受、自己動手製作熟悉的立體圖形,並根據自己的想像利用豐富圖形構造生活實景。這樣避免了我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記憶。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四、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科學的評價每一個學生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

(1)評價不是爲了證明,而是爲了發展。淡化考試的功能,淡化分數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話成爲歷史。

(2)評價學生應該多幾把尺子。尺子是什麼呢?就是評價的標準,評價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來量,肯定會把一部分有個性發展的學生評下去。

(3)評價中應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生在這種只有更好的評價激勵下,會不斷的追求,不斷的探索和攀登。這纔是評價的真正目的。

以上幾點是我在這一學期教學實踐和學習時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