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聽數學講座心得多篇

聽數學講座心得多篇

數學講座心得篇1

數學概念就是現實世界中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及其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在國小數學中所涉及的概念比較多,如:數的概念、運算的概念、量與計量的概念、幾何形體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統計初步知識的有關概念等(隨着年級的升高會越來越多)。這些概念是“雙基”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基礎知識的起點,是邏輯推理的依據,是正確、合理、迅速運算的保證。因此,學生應該正確、清晰、完整地掌握數學概念。那麼如何進行概念教學呢?聽了楊明麗老師的講座後受益匪淺。

一、概念的引入

從實際引入(也可以說是從直觀引入)。國小生認識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和表像進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學中,教師從比較熟悉的實際事物中,提供足夠的直觀感性材料,讓學生通過看、聽、摸、做等,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從而引出概念,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二、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要採取一切手段幫助學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在概念引入的基礎上,以足夠數量的感性材料,組織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通過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邏輯思維活動,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以便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概念。

三、概念的運用

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概念,而且還要求學生能夠正確、靈活地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計算、作圖等,能運用概念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1)自舉實例。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所以從具體到抽象又回到具體,符合國小生的認識規律,使學生更準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老師們經常使用這種練習方法。如,在學習射線、線段和角後,讓學生在自己的身邊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這些圖形?

(2)運用於計算、作圖等。掌握概念對計算有指導作用,反之,通過計算對理解和鞏固概念也起促進作用。例如,在學習了乘法的運算定律後,就可以讓學生簡便計算一些習題。再如,在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後,就要求學生能熟練地進行通分、約分,並說明通分、約分的依據;學習了小數的性質後,就可以讓學生把小數按要求進行化簡或改寫;學習了線段、射線和角後,教師安排了按要求畫一畫:畫一條3釐米長的線段、畫一個30°的角等。

(3)運用於生活實踐。數學就是服務於生活的,只有讓學生把所學習到的數學概念,拿到生活實際中去運用,纔會使學到的概念鞏固下來,進而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的運用技能。

聽數學講座心得篇2

本人於20xx年月11月25日至30日參加了越城區國小數學教師專業發展(90學時)集中培訓,聽了許多教育專家和名優教師的講座,受益匪淺,特別是寧波市十九中黃偉建老師的講座,引發了我更深的思考。

黃老師與我們交流了

(1)國中生學習困難的原因

(2)對學生的評價

(3)幾個與國中相關的國小數學知識點

(4)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幾個問題

(5)國小數學競賽五個方面的內容

對國中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人格障礙能力喪失、習慣不良、基礎缺乏 )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使我受到了一定的啓發。

黃老師說,國中數學教師要了解國小數學,國小數學教師要了解國中數學,這樣才能促進中國小數學有效發展。希望國中數學與國小數學經常對話,彼此學習和交流。國中數學教師要學會國小解題方法,國小數學教師要了解國中數學的基本要求,會解國小奧數題。作爲經常教國小高段數學的我,非常贊同黃老師的觀點,並也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着。

如在教學“空間與圖形”這部分知識時,我就想:如果在國小能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並有一定解決簡單的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初步能力,那麼對今後在國中學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的學習將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在教學中爲了讓學生們能適應“空間與圖形”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我利用國小生已有的生活經歷如:玩過的各種玩具、形態各異的盒子、學習用具等來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再通過折、剪、疊、做等各種操作活動使學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通過自制物體模型來解決一些簡單的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實際問題,如通過自制長方形框架,使學生知道它的可變性以及它的'特性,自制三角形框架,知道它的穩定性等,自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模型,學生很容易理解並求出長方體、正方體的棱長和,表面積及體積,圓柱體的表面積和體積以及圓錐體物體的體積等,解決一些有關這方面知識的簡單的實際問題。(如浴池的四周與底面鋪瓷磚問題、魚缸的表面積及體積、求煙囪的表面積等。)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國小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解決有關空間與圖形知識方面的問題,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

學生們通過實踐——理論——實踐這樣的思維訓練後,既可減輕在中學學習相關知識的負擔,也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用多種思考方法幫助學生解決有關面積不變的數學問題。如:平移法、等底同高法、整體減部分法、割補法、重疊法、轉換等知識在不同的環節進行了一定的滲透,特別在趣味數學班中滲透更爲明顯。

義務教育階段作爲一個整體,必須有一個統一的、通盤考慮的育人目標,中國小老師都應當清楚,我們的教學是在爲學生的終身學習、發展奠基。因而,國小老師要克服短期行爲,本着對學生終身負責的態度,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觀,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國中老師要面對現實,不埋怨,不推卸責任,結合學生的差異,尋找一種既有利於分類推進,又不傷害基礎較差的學生的自尊心的教學方法,必要時可採用分層教學,給學生一個適當的“緩衝期”讓學生逐步適應中學的教學要求。

總之,國小與中學的數學界限不能劃得太清,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儘量挖掘與中學知識的銜接點,使學生們能順利進入中學的學習。今天的教與學都不能侷限於課本,要放眼於未來,把學習新理念融於教與學中,讓學生在學習今天知識的同時,爲明天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聽數學講座心得篇3

聽了郭老師的講座我受益匪淺。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教師要抓住知識的本質,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啓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技能的同時,感悟知識的本質,積累思維和實踐的經驗,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一堂數學的成功與否:無論教學中採取了什麼樣的教學方式或模式,應更加關注自已的教學是否真正促進了學生更爲積極地去進行思考,並能逐步學會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更合理,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設計時,不忘思維是數學學科素養的核心,思想是數學學科教學設計的靈魂,在教學設計中一定要體現讓學生經歷抽象數學思考的`過程;正確處理好階段性與連續性、整體性與個別性的關係。

數學學科是一個聯繫性非常強的學科,在教學設計時我們要抓住思維是數學學科素養的核心這一要點。教學設計中要體現讓學生經歷抽象數學思考的過程並處理好階段性與連續性的關係,循序漸進,及時過渡。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深入研究,挖掘數學思想程資並通過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把相應的數學思想方法外顯出。並且在教學的最後我們要逐步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讓學生在知識點完成後進行知識網絡的建構已達到知識的鞏固與理解。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在教學設計時我們要處理好“教”與“學”的設計。實施基於學科素養的教學設計,我們應當關注“教師和學生”兩個實施主體,既要設計好教師的“教”行爲,又要充分關注到學生的“學”的表現,實現“教與學互相融合”。

聽數學講座心得篇4

5月,有幸到深圳龍崗區科技高中聽課,親眼目睹了各位名師的教學風采,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新課程、新理念、新思路”帶來的新變化。感受了他們對學生、對教育那深情的愛;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

從名師們的授課中,深受啓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張齊華老師上的《圓的認識》一節課,充分體現了在課堂教學中,一個好的問題,是一節數學課的靈魂,在這堂課上,學生帶着對這一頂層問題不斷思考與開掘。張老師注重有效追問與深度學習。這讓我想到自己在教學中,常常因爲學生沒有問題,使課堂顯得沉悶。聽完張老師的課,讓我不得不反思自己:促進學生提出好的數學問題,應該成爲我們的重要教學任務,只有這樣,打能打開數學課堂通往無窮知識的大門,才能體現數學新課程的核心素養。

2、在華老師執教的課堂上,經常可以聽到師生朗朗的笑聲、自發的掌聲和華老師的“謝謝”之聲:從問題“想了解我什麼”到幽默的回答,這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往行爲充分體現了他們之間和諧的人際關係。這種和諧的人際交往氛圍,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耐心的傾聽每個學生的發言、細心地啓發、熱心的讚揚,也是值得我們思考與學習的一種教學行爲。其次是華老師對學生的寬容,尤其是當學生在課堂上答錯題時,華老師總是能找到值得肯定之處,既讓每個同學勇敢地站起來表達,又要讓他能體面地坐下去,以保護每個孩子的自尊心。

聽完這些專家的課和講座,我覺得自己的不足之處有很多,有待於努力的地方太多,今後,我將以他們爲學習的榜樣,不斷的學習新知,不滿足於墨守成規,提高自身的素質,優化課堂教學,做一個博學的、學生喜愛的老師。

聽數學講座心得篇5

今日上午參加了北海中心校20xx年數學專題講座,講座由市教研室苗東軍老師主講。從上午約八點四十開始,到十二點結束,大約用了三個多小時。苗老師所講的題目是:“從命題導向談國小數學教學”,苗老師利用去年暑假前期末試卷和寒假前期末試卷,有所側重的分析了部分試題的出題意圖以及測試內容,告誡老師們在教學中如何教學例題,如何處理練習題,如何對待涉及的數學知識。結合新的教學理念,如何制定出最高的教學目標。苗老師從個人對新教改的理念的感悟,到和與會的老師互動研究,確實起到了“反思研討,引領成長”的效果。下面就我感觸頗深的幾點記述於後。

一、“三維目標”再認識。

苗老師講的三維目標,強調了知識與技能兩個目標,只是素材,應注意最終的目標是:“培養思維”,最高目標是:“促進人的發展”,苗老師列舉了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現象:也就是老師們心目中的“差生”到社會上有不少人發展的很好,老師們心目中的“好生”即很聽話的小綿羊,卻到社會上沒什麼大的發展。說明我們教學中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那就是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教育教學的最高目標:“促進人的發展”。

二、複習的重要任務是知識框架的建立。

複習不是重複學習,不是大量做題,而是老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框架和知識結構。這裏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平面內兩條

直線的關係不是( )就是( )”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知識結構,板書平面內兩直線的關係成爲:

知識結構:

平行

相交——(分兩種情況:垂直與不垂直)

這樣,學生就不會出現“平行”和“垂直”並列的錯誤了。

三、“估算”運用

在平時教學中,關於應用題中什麼情況下用估算,什麼情況下用精確計算,我真的不怎麼清楚,在跟學生解說這方面問題時,也是告訴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不要一見到題中出現“大約”兩字,就使用,但是沒有跟學生列舉例子,說清楚。今天苗老師也談到這個問題了,什麼時候用估算呢?估算不是“大約”字的要求,而是實際需要。

四、“類推”能力的培養

苗老師通過二年級試卷中一道考題,講明瞭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類推能力。“讀數和寫數都從( )起。a、萬位 b、最高位 c、個位 d、千位”這樣一道選擇題,這時二年級學生只學過千以內的數,所以學生中有不少人填d,這就是老師在教學中,沒有注重學生的發展。至少沒有注意學生以後三年級、四年級的學習,更不要說注重學生終身發展了。學生只認識到數位中的千是最高位,哪以後還要認識萬、億哪,怎麼填這個空呢?這就要求老師要根據現有的知識,引導學生歸納出讀數的方法。讓學生在一系列的數字讀法中,得出結論,從而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

五、教學中,注重圖片拼圖,畫示意圖,讓學生體會感悟

苗老師通過四年級試卷上一題,說明了教學中,通過學生利用圖片,去拼圖,動手畫示意圖,促進學生養成自學運用操作研究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以上我僅從五個方面記述了自己的心得,其實還有幾個方面,如對“例題”的教學,對一些判斷題、選擇題的解答,如何引領學生去感知,感悟,我都有不少的收穫,限於篇幅,就不一一記述了。我相信,在新的學期裏,我會比以前更高一層次從事教學的。

聽數學講座心得篇6

參加了新教材培訓,雖然時間短暫,但我的收穫卻是不可估量的。它讓我更進一步地瞭解和感悟了人教版教材編寫的真諦,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課程的精彩。

首先,開闊了我的視野。平時在教學第一線,忙於應付上課,我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把具體的教學任務完成,而無暇顧及其他。因此,視野相對比較狹窄。

其次,進一步轉變了我的教學觀念。應該承認,對於目前仍然還在盛行的“應試教育”我們可以說是得心應手,對於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以及相應的處理辦法上我們可以說是行家裏手。但正因爲如此,我們的頭腦中已經不知不覺套上了舊觀念的枷鎖,而且這種“枷鎖”制約着我們的教改。

最後,豐富了我對全冊教材知識的認識。我已經有了二十幾年的教齡,平時繁忙的教學任務幾乎使我們不可能有上較集中的時間來更新知識,另一方面,我對新課程又有了新的體會。

一、轉變觀念仍是關鍵

新教材的出臺是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這要求廣大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注重體驗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系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教材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吃透教材,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教材爲學生提供了更爲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採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三、要善於總結和回顧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雲,沒有積累下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於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

走近新教材,我已經明顯的感受到了每一個孩子、每一個老師、乃至每一個家長身上所發生的可喜的變化。但我認爲還是不夠,真心的希望我們現在的教師能多一點創新,多一點務實,多一點奉獻,多一點眼光,多一點執着,多一點激情,讓教改之路更堅實、更寬闊、更精彩!

聽數學講座心得篇7

10月,參加這次活動,讓我走近了教育專家的精彩課堂,聆聽了她的學術理論報告。從中我吸取了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經驗,感受到了課堂上專家們從容不迫的教學風格和隨機應變課堂的能力。他們精彩的課堂教學,愉快的課堂氣氛,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絢麗多彩的教學情景和精湛的教學藝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語言的幽默、風趣

專家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和學生進行交流,創設了輕鬆愉快的課前氛圍,也使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十分強烈。如老師在課前和同學交流的時候,老師在課前交流時先讓學生說說喜歡自己上課嗎?爲什麼?有的學生說老師像媽媽,有的學生說漂亮……使學生的緊張情緒迅速放鬆了。然後讓學生猜一下自己有多高,比較會場和教室的區別,在溝通中檢驗了學生的數感。這樣不但考驗了同學們判斷推理能力,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同時又暗示了同學們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二、注重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新課程標準要孩子的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幾節課,這些專家特別注意創設教學情境,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作爲教學活動的切入點,學生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並身臨其境地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是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一個有效途徑。又爲學生探究新的數學知識激發了慾望。總之幾節課下來,孩子們在愉快中學習,在快樂中感悟知識的生成。在輕鬆的氛圍中讓我們領略了老師教學魅力!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管是在教學還是在作報告,總覺得他在和你聊天,雖然沒有豪言壯語。

三、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

這些專家們的課堂教學之所以精彩,深深吸引在場的每一個學生和老師,是因爲他們的課能夠放的開,收的住,老師所說的“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教學理念。在整個課堂上,普遍看到的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教師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興趣,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整堂課都是以討論和探究爲主,教師出示課件,讓學生根據信息展開討論和探究,然後彙報討論結果。最後根據幾個課件的討論情況進行小結,總結出解決倍數問題的方法。整堂課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開放課堂,讓學生體驗數學就在身邊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的內容要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探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理解數學。這些專家創設的學習內容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整個課堂教學體現出生活化、藝術化。我們生活實際的,學生感興趣的材料:生活氣息,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來源與生活。

總之,我這次去聆聽了著名教育專家公開課和專題報告,感覺收穫頗多,受益匪淺。我真正領略到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理論素養,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和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借鑑著名教育專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導教育教學工作,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標籤:多篇 講座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