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有數學味的數學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有數學味的數學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數學味的數學心得體會篇1

20_年10月16日至10月31日,我參加“國培”計劃教師全員培訓的學習。

這次培訓主要從六個專題進行,分別是:

1、總論。

2、源於教材,高於教材。

3、數與代數。

4、空間與圖形。

5、統計與概率。

6、實踐與綜合應用。

另外還加上啓動儀式、專家講座和後續研修幾個內容。短短半月中,我認真聆聽了很多專家的精彩講座,積極做好學習筆記,努力用新知識來提高自己。專家們精湛的教藝,先進的理念,獨特的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淺,有了質的飛躍。現簡要總結如下。

一、培訓學習非常必要。

整個培訓活動安排合理,內容豐富,專家們的解惑都是我們農村教師所關注和急需的領域,是我們發自內心想在這次培訓中能得到提高的內容,可以說是“人心所向”。在培訓過程當中,我們每一位參訓的教師都流露出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我認爲,保持這種心態對每個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關重要的。作爲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於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爲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於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

二、知識更新非常必要。

“活到老,學到老,知識也有保質期”、“教師不光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流動的水”作爲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絆,骨幹教師都有熟練駕馭課堂的能力,那是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形成的,在實施新課程中會不自覺地走上老路。新課程標準出臺後,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體系打亂了,熟悉的內容不見了,造成許多的不適應,教師因此對課程改革產生了牴觸情緒,這種牴觸情緒我也有過,所幸沒有持續很久。在這次培訓中,我深刻體會到,教材是教學過程中的載體,但不是唯一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爲教師的人是活的。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深刻的感受到了學生知識的廣泛化,作爲新時代的傳道、授業、解惑者,名教師,應該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將教材中有限的知識拓展到無限的`生活當中去。“我是用教材教,還是教教材?”作爲一名教師,應當經常問問自己。而這次專家給了我明確的回答。今後,我們教師必須用全新、科學、與時代相吻合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來更新自己的頭腦,這次的培訓無疑給我們一次頭腦風暴。

三、注重方法非常必要。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只有多聯繫生活,多創設情境,多動手操作,注重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課堂纔有實效。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的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講座中專家也講到,教師要重視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從情境中引入要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踐,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同時還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重視實踐活動的應用。

培訓活動雖然是短暫的,但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專業上,對我而言,都是一個很大的提高。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努力學習,做好後續研修,在實踐、學習中不斷進步。

有數學味的數學心得體會篇2

一下午的培訓學習使我對國小數學教學規範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結合本次學習談點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習慣。

一年級知識講授內容不太多,關鍵是養成習慣的培養。課堂上應重點抓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爲習慣。磨刀不誤砍柴工,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課堂教學就會得心應手。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於分散。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如杜曉夏老師的《垂直和平衡》就創設一個學生非常直觀的情境引入教學內容,這一直觀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的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三、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小數除以整數》時,老師以自己逛商店買蛋糕入手,引導學生去找解決問題,這樣使學生對學習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四、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杜老師的《垂直和平衡》中安排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折一折、畫一畫、擺一擺中認識感知平行四邊形的形狀。

2、重視遊戲活動。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國小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爲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

3關心學生,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爲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有數學味的數學心得體會篇3

寬容是一縷陽光

今年春,我生了一場病,請假休息在家,起初,老師們說我出差了,後來孩子們知道我身體不好,到處打聽我家的住址,紛紛探望,一束鮮花,一隻千紙鶴,一句純真的問候,給病中的我帶來了特有的暖意。令我震撼的是一個男孩送來的明信片,明信片上寫真一行怯生生的字:劉老師,是我把您氣病的嗎?請您原諒,我以後再不粗心了,祝您早日康復!

我不能原諒的是自己,就是這個同學的一道數學題沒做對,那天我大光其火,並且幾天都糾住不放,看到這張明信片,我讀懂了一顆心靈的同時,也明白了一個道理,要善待孩子的過錯,學會寬容,因爲,寬容,是一種智慧的胸襟。學習的旅途風光無限,有清溪孱孱,有楓葉如丹,有天高雲淡,有九曲迴環……教師應以海納百川般的胸襟爲孩子打開一扇扇寬容的窗子。多一扇窗子,生命就多一份溫暖的陽光,多一點成長的空間;多一份寬容,師生之間就會少一些心靈的隔膜,多一份溫馨的理解。這樣,教育才會真正成爲師生詩意棲居的幸福家園。

寬容,還是一種成長的力量。學會寬容能使教師具備獨特的人格魅力。這種魅力讓我們每天把微笑帶進課堂,使課堂沐浴人性的光輝;把自信帶給孩子,讓他們天天在自信中成長;把尊重帶給孩子,讓他們時時刻刻感受到做人的尊嚴;把寬容的種子播種在孩子的心田,使他們也能夠學會用寬容來回報寬容,問人生的發展塗上亮麗的底色。

“玩”數學

五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倒過來想”的思維方法。單元后練習十六第10題,是道撲克牌遊戲題:把四張撲克牌排成一行,將第1張和第3張交換位置,再將第3張和第4張交換位置,翻開看到的結果,如圖所示,要求:(1)仔細觀察四張撲克牌位置的變化過程,說說這四張牌原來是怎樣放的;(2)拿出四張撲克牌,任意交換兩次位置,在翻開看結果,請同桌猜猜原來四張牌是怎樣放的,猜對的爲勝。

以往學這道題,要麼是教師帶一付撲克牌進課堂演示一下,要麼是用課件演示一下,從課堂上學生的表情看出,學生們似懂而非懂,有隔靴抓癢的感覺,這次,我再教這一教材,課前佈置學生帶撲克牌,課上按題目要求玩撲克遊戲,邊玩邊說說自己的體驗,接着,同桌互相出題,玩出花樣,從課堂上學習的氣氛,從學生的情趣,我知道我成了最大的贏家,那一刻,師生心意相同,投入熱情,投入個性,投入情感,一起分享快樂,形成一個真正的“快樂共同體”;那一刻,師生共同體驗玩的快樂,感覺生命成長的意義,享受自我實現的滿足,那一刻,孩子的笑臉無疑是世界上最明亮的星辰,孩子的笑聲無疑是世界上最動人的天籟。沒有什麼比這更讓我感動的!“快快樂樂地玩,輕輕鬆鬆地學”,難道這不正是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嗎?

黃全愈先生的著作《玩的教育在美國》,從中美教育的比較中,反思中國的教育現狀,把“玩”提高到“素質教育的搖籃”的高度來認識,在美國文化的字典裏,快樂——玩,同人生,同教育緊緊相連。斯賓塞《快樂教育》一書中也有一個精闢的觀點:教育的目的是爲了培養一個快樂的人。

玩,是兒童的天性,會玩的兒童是健康的,快樂的。願千千萬萬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把“童心”和“玩心”還給孩子。

感謝差生

本學期數學課隊師生最具挑戰性的課題就是探究“圓的面積計算”。

課上學生探索20多分鐘後,我請學生展示探索成果,甲學生按教材要求把圓平均分成16份,剪拼成近似的長方形,並找到長方形與原來圓的聯繫,推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乙學生邊演邊說:把圓對摺,一直對摺下去,把圓平均分成32份爲止,每份就是一個近似的三角形,根據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求出每一份的面積,再乘32就是圓的面積,聽完乙同學的回報我心中爲之一喜,轉化的思想在這個同學的實踐活動中又一次得到了合理運用,“同學們,還有不同的探索成果嗎?”當我再次拋出這句話時,課堂一片沉寂,這時我發現坐在邊排的一名差生丙,欲言又止,我欣然請他陳述,他慢吞吞的說:我在圓外畫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可以算出來,然後減去四個小塊面積,就是圓的面積了。我追問:“四個小塊怎樣求?”這個差生說:我把四個小塊當成三角形來求,學生丁立即站起來反駁:我有意見,這四個小塊不是三角形!差生丙出示他的圖,我可以再正方形四角分別畫一條線段,學生丁較起勁來:這樣計算出來的圓面積會比原來的圓面積大!差生丙臉紅了起來,不做聲,我及時爲丙救場:丁同學說得沒錯,這樣算出來的面積是變大了,但是丙同學想用畫圖的方法來研究圓面積的計算,值得大家學習!我爲學生的精彩表現欣然帶頭鼓起掌來,教室裏頓時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學期已經結束,但這節課差生丙的表現記憶猶新,讓我刮目相看,說實話,我自己對圓的面積的計算從來沒有這樣想過,這冊教材我教過好幾遍,唯有差生丙豐富了我的教學。

每每想起這節課,“感謝差生”四個字就會涌上我的心頭。

一學年一晃過去了,62名學生猶如62朵鮮花,每個孩子都帶給我不同的色彩,只要你用心,你就會從這一個個小花苞身上感受到更多:任性的黃也有聽話的時候,活潑的綠也有淘氣的時候,獨立的紫也有依賴的時候,調皮的青也有溫順的時候……

總有那一天,花苞會以不同的姿勢開放出自己的美,但只有等待過花開的人才知道——花開很美,但等待花開的過程更美!

有數學味的數學心得體會篇4

20xx年12月3—4日,德州學院西校區。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名師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通過聽專家講課和學術報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師課堂的風采和教學藝術。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劉鬆老師的《乘法分配律》一課和報告《運算律教學的若干思考》。

劉鬆老師現任杭州市文海教育集團副校長,身爲一個南方人,我明顯感覺到他的課和北方老師的課不同之處。他語言幽默風趣,行爲舉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學生零距離的溝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風一樣的課,細微之處盡顯名師駕馭課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於課前和學生互動費時較多,加之會場狀況不佳,劉鬆老師這節課有些超時(用時大約1小時),但是在下課後學生仍然捨不得離開,這就表明了學生樂學、願意學,而且不感到學習是種負累。劉老師營造的課堂氛圍輕鬆自由,學生在不緊張的狀態下不知不覺地參與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學中來。老師在這節課中是一個引領者而不是傳教者,其教學環節設計合理、環環相扣、水到渠成,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眼、手、口、腦、身體並用,課堂參與度很高(幾乎每個學生都有發言),老師對出錯的學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學生並不感到尷尬甚至害怕。劉老師能很好地利用教學中的生成,他的課和教學預案並不完全一致,正應了那句話“所有的好課都是生成的課”。

聽劉鬆老師做報告也是一種享受,他話語幽默風趣,舉止形象生動,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中向老師們呈現出“教什麼”與“怎麼教”的重要性。作爲一個年輕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要抓準“教什麼”有多困難。我任教的是一年級數學,由於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都經歷了一定的學前教育,對於一年級的知識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這就給教師出了不少難題:對於這些知識,有哪些同學已經完全理解並掌握了?有哪些同學還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學,又是哪裏知、哪裏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組織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課中讓未會的學生掌握理解,讓已會的學生有所提高?……正確處理這些問題,是使課堂有效、優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後教學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這短短的兩天時間裏,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期待自己有長足的進步。

有數學味的數學心得體會篇5

這節課我主要分爲三個階段,力爭做到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讓學生學生活中的數學,構建了從“問題情境——數學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教學方式,使枯燥的數學變得即有趣又有用。

一、導入環節:首先,由黑板上老師板書的一個“圓”字導入,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找到生活中和圓有關的物體,喚起了學生對生活中圓的感知,使學生體會到圓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意識,接着在此基礎上直接揭示了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圓的認識”

二、畫圓環節和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結合在一起。 第一次畫圓,先讓學生用準備的材料(圓形物體、圓規等)在紙上畫圓,通過自己的操作實踐來直觀感受圓的曲線特徵,爲探究圓的基本特徵及用圓規畫圓做了準備、做好鋪墊。接着讓學生把畫好的圓剪下來,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充足的、豐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敘述操作過程,把感知經過思維內化爲表象,再通過多媒體演示及在教師的指導下,抽象概括出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第二次畫圓,先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瞭解用圓規畫圓的方法,然後放手讓學生試着畫出半徑是2釐米的圓,並標出圓心、畫出半徑和直徑,最後總結出用圓規畫圓的步驟及注意事項。這次畫圓,既鞏固了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又檢查了學生對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第三次畫圓,讓學生按照上面畫圓的步驟,畫出直徑是6釐米的圓,加深了學生對半徑與直徑之間關係的理解和掌握。通過這三次畫的圓,讓學生觀察圓的位置和大小有什麼不一樣,很容易的得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三、鞏固練習階段: 概念形成後,完成了圖中哪條線段是圓的半徑、直徑及圓的半徑、直徑在等圓或同圓中才存在的特徵及關係的判斷等一系列的練習。即是概念形成後的應用,同時又檢查了學生對圓的各部分的特徵的掌握情況。最後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說明爲什麼車輪要做成圓的?車軸應裝在哪裏?這個問題,使學生懂得圓的知識來源於生活,又爲生活服務的道理,懂得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周圍所見的事物,提高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聽課反思

今天有幸聽了老師執教育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一課的教學。聽過之後進行了反思,現在將自己的反思彙報如下:

1、對教學目標達成做得比較到位。並能很好設計教學環節。

本節課在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識技能的目標的同時,更注重目標的整體性和全面性。在價值目標取向上不僅僅滿足於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會運用法則正確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算理算法的探索過程中,經歷一個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倡導算法的多樣化,同時考慮到後繼學習的需要,讓學生逐漸體會到用豎式計算的優越性。

2、重視了“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本堂課在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如何解答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勇於說說自己探索的過程和得出的結論,共同分析討論思維的正誤。同時鼓勵和尊重學生多樣性的獨立思維方式,提倡多樣化的數學學習方式。在計算時,。教師努力做到了尊重學生,民主教學,認真傾聽他們之間不同的意見,給他們發表自己想法的權利和機會,使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發展。

3、教學的設計較爲巧妙,各個環節的連接能夠井然有序。在對學生的喚起方面做的很到位。能夠讓學生在一個疲勞期,集中精神,並高效地學習的新知。

有數學味的數學心得體會篇6

xxxx年4月15日,我校組織教師到南聖中心校多媒體教室國小聽公開課。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爲教學服務。例如:黎林娟老師上三年級《千米的認識》,黎老師在課件裏呈現了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啓發性。特別之處,是黎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着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黎老師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

黎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啓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爲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總之,黎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爲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