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黨史競答心得體會及感悟 黨史競答感想(新版多篇)

黨史競答心得體會及感悟 黨史競答感想(新版多篇)

關於黨史競答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一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從那時起,志士仁人不斷探索救國救民的方案,但先後都失敗了。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自覺地承擔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復興的歷史重任,團結帶領人民經過28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新中國成立之時,毛澤東豪邁地向全世界宣佈:“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爲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爲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初步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工業體系,科學教育文化各項事業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爲後來的富起來強起來奠定了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們黨以巨大的自我革命勇氣,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果斷地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歷史充分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部中共黨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人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復興的奮鬥史。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爲有一個這樣偉大的黨而自豪。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尤其是領導幹部,應當瞭解黨的歷史並且珍惜黨的歷史。通過對黨史的學習,我們能夠認識到當年找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是多麼艱辛;同樣,通過新中國史的學習,可以讓我們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由來與發展,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013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週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指出,各級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要了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正確瞭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這對正確認識黨情、國情十分必要,對開創未來也十分必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更加重視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讓廣大黨員、幹部通過加深對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更加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更加自覺地爲黨和人民努力工作。

通過對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可以讓人們知道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如何走過來的,從而凝聚全黨共識,匯聚全黨力量,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

我們黨在黨內教育中歷來十分重視黨史的學習。早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就號召全黨“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是我們學習的另一任務”。1940年1月3日,中共中央書記處發出《關於幹部學習的指示》,要求“全黨幹部都應當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的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具體運用”,規定幹部的課程學習分爲高中九年級級,其中初級課程爲“中國近代革命史、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游擊戰爭、社會科學常識”。1941年12月1日,黨中央在《關於延安在職幹部學習的決定(同時亦適用於各地)》中,將延安在職幹部的學習分爲四大類,即第一類爲有工作經驗又有較高文化水準的高級及中級老幹部,第二類爲有相當工作經驗但文化水平很低的中級及下級工農幹部,第三類爲工作經驗不夠但有較高文化水平的中級及下級知識分子新干部,第四類爲在學術上、技術上有較高造就的專門人才,並且對這四類在職幹部學習的具體內容作了明確規定,要求除文化水平低的第二類幹部外,其餘的各類幹部都必須首先學習中共黨史。1941年12月17日,黨中央在《關於延安幹部學校的決定》中強調:“必須使學生學會善於應用這種實質於中國的具體環境;而拋開一切形式的空洞的學習。爲了這個目的,除正確地教授馬列主義的理論之外,同時必須增加中國歷史與中國情況及黨的歷史與黨的政策的教育,使學生既學得理論,又學得實際,並把二者生動的聯繫起來。”著名的延安整風就是從學習黨史、總結黨史上的路線是非爲開端的。在深入學習和認真研究黨史的基礎上,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黨的歷史經驗教訓作了科學總結和概括,從而統一了全黨的思想認識,爲黨的七大的勝利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要繼續加強對黨史、國史的學習,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不斷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歷史之所以是最好的教科書,是因爲歷史能給人們以深刻的警示、啓示與借鑑。如果我們對土地革命前期中期黨內發生過的“左”傾教條主義的危害有過了解,就能深刻認識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極端重要;如果對長征途中發生的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這段歷史有過接觸,就能對爲什麼一定要做到全黨服從中央有深刻的認知。同樣,通過我們黨大力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可以深切感受到政策與策略確實是黨的生命;通過抗日戰爭勝利後黨中央作出“向南防禦、向北發展”的戰略決策和東北根據地的建立,可以明白全黨一盤棋、樹立全局意識是多麼重要;從老一輩革命家人生經歷特別是他們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心路歷程中,我們不難感受到信仰的力量,進而理解什麼纔是真正的守初心、擔使命;反過來,黨史上某些歷史人物因理想信念動搖、不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等,最後走向革命的反面的教訓,亦能給我們以深刻的警醒。黨員領導幹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首先應做一個黨史、新中國史問題上的明白人,因此,應當努力把黨史、新中國史這門必修課修好。

與老一輩共產黨人往往是黨的歷史的親歷者不同,今天黨內廣大在職幹部都是新中國成立後出生,絕大多數是在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對於黨的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前的歷史不存在天然的熟悉,有一個學習與瞭解的過程。應當看到的是,雖然黨內不少幹部對黨史、新中國史有較系統掌握,但也有的幹部對黨史、新中國史缺少深入的學習,因而還存在某些似是而非的認知,甚至不自覺地充當了歷史虛無主義的俘虜。20xx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對幹部的培養“要突出政治訓練,重點是學習黨的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黨的革命歷史和優良傳統。這個事情不要怕花時間、花精力”。因此,不但在這次主題教育中應抓好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就是主題教育結束後也應將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教育常態化,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爲黨員幹部日常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持續抓下去,切實抓出成效。

關於黨史競答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二

近期,讀了一些關於黨史的書籍,如《毛澤東傳》、《劉少奇傳》、《鄧小平傳》、《周恩來傳》、《李立三傳》等,幾次革命低潮,我們黨都沒有喪失信心,在每一次失敗以後,我們黨都認真分析原因,糾正過去的錯誤,確立新的方向。

九十多年的光輝歷程,當再一次回顧,我們不禁想起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隨着歷史的變遷對於共產黨人這不是序幕的結束,而是輝煌的開始。反思我們黨的發展歷程,我覺得我們黨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經得起失敗,並在失敗中不斷學習。

一、要敢於衝鋒,敢於失敗,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是一種進步精神。要勇於向困難發起衝鋒,失敗並不可怕,失敗是一種光榮,一個經常失敗的人一定會比一個重不失敗的人強,因爲他勇於創新,勇於突破。

二、在失敗中學習。跌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同一個地方不停的跌倒。如何才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要學會在失敗中總結,總結失敗的原因,總結別人的優勢和我們的差距,重新改進我們的差距,然後再次向他們發起衝鋒。要向失敗的經驗學習,我們每失敗一次,就要提升我們自己一次。失敗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在失敗中學習是人最重要的學習技能之一,過去我們的學習主要是從書本上來的,書本上帶給我們的是基本的知識,但人最重要的學習技能是總結能力,這包括對成功經驗的總結,也包括對失敗教訓的總結。

三、在自我批評中進步。失敗了,要勇於承認錯誤,勇於自我批評。推託責任,出了事情捂蓋子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每個人都要學會自我批評,要敢於直面自己的錯誤,敢於血淋淋的解析自己,分析自己的錯誤,總結自己的錯誤。每個人都不是完人,都會犯錯誤,只有敢於自我批評、善於總結經驗的人才能進步。從泥坑裏爬起來的就是聖人,燒不死的鳥就是鳳凰。讓我們相互鼓勵,在失敗中學習,在失敗中進步。

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學習理論要同瞭解歷史實踐、總結歷史經驗結合起來。這也是學好黨的基本理論的一條重要經驗”:“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是一部蘊含和體現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活生生的教科書。我們要運用它們來提高自己,不斷增強大家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自覺性,提高大家駕馭全局和處理各種複雜事務的本領。”他還提出要“充分發揮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

通過這次學習,我加深了對中國共產黨的理解和認識,也深深明白了落後就要捱打這句警世真理。今天的繁榮富強爲祖國的昨日交上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銳意進去的浪潮爲祖國的明天奏響了進軍的樂章。通過這次活動,我深深懂得:鮮血鑄就了中華民族堅強的脊樑,汗水澆灌了神州大地繁茂的花蕊,拼搏托起了一個不羈的靈魂!我們會爲了祖國的明天更美好而努力奮鬥!

我認爲作爲一名黨員就要嚴格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應當認真學習黨史,從中吸取我黨91年來所經歷的經驗與教訓,以期爲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更好的貢獻。在立足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多關心國家大事,多關心周邊發生的事情,樹立參政意識。通過這次學習,我深有體會的感到自身存在的差距。我必須樹立學習意識,加強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加強黨章、史黨的學習,學習統一戰線工作內涵,學習時事政治等,培養自己的政治熱情,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堅定理想信念,爲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而努力工作。

關於黨史競答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三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九週年,再過1年,將迎來黨的百年xxx。回顧百年曆史,風風雨雨,不勝感慨。一句話,黨的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命運榮辱與共,息息相關,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前後,中華民族正處在深重的災難之中。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列強貪得無厭,你爭我奪,竟然在中國土地上大打出手。而中國政府竟宣稱嚴守“中立”。國將不國,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無數仁人志士憂心忡忡,爲民族的生存尋找出路。有人主張實業救國,有人主張教育救國,有人引進西方種種時髦思潮,包括法西斯主義。但是,艱苦奮鬥建立起來的幼小的民族工業,經不住洋貨、洋資本的衝擊。在畢業即失業的情況下,教育也難有所爲。至於西方思潮,更是不着邊際。

中國向何處去?正在中國人民感到迷茫的時候,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新生的蘇維埃國家穩住了陣腳,開始社會主義建設。這一事件給中國人民帶來很大的震撼和啓示,各地人士紛紛成立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下旬,各地代表集合在xxx一家不起眼的房子裏,召開了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佈中國共產黨成立。

這件事震動全國,它給災難和迷惑中的中國人民帶來新的希望。好比漫漫長夜,看到東方呈現出一線曙光。早期的共產黨人不一定明白共產主義究竟有什麼含義,但他們認識到當前最重要任務是把危難中的中華民族拯救過來,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大山。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把拯救民族危亡作爲己任。

還有一個人對十月革命抱有好感,那就是孫xxx。由於兩次革命失敗,他正尋找新的出路。他認爲,在民主革命的道路上中國共產黨可以成爲同盟者;而1923年中共三大也作出決定,與國民黨建立民主革命統一戰線。1924年1月,國民黨召開第一屆黨代會,通過了聯共、聯俄的方針,中共代表參加了會議,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會議通過了共產黨員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爲主要內容的宣言。看起來中國共產黨有一個不錯的開端。

但是好景不常。1925年孫xxx因病去世,留下一句帶有遺憾的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拋棄了孫xxx的主張,在列強和江南財閥的支持下,採取突然襲擊的手段,對共產黨人進行了血腥鎮壓。無數共產黨人倒在血泊之中。生存下來的共產黨人擦乾身上的血跡,從資產階級手中接過反帝、反封建,後來又加上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大旗,繼續前進。自稱是孫xxx忠實學生的蔣介石,至死也不敢放棄“革命”兩個字,但誰都清楚他要革誰的命。

歷史證明,復興中華民族的任務已經歷史地落在中國共產黨身上。

1931年,一心要侵吞中國的日本軍國主義,製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了第二次侵華戰爭。由於蔣介石不抵抗,日軍迅速奪取東北,向華北滲透。東北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奮起抗戰。1937年7月7日,侵華戰爭演變成以奪取全國爲目的的全面戰爭,日本軍國主義揚言要在三個月內取得勝利。但是日本打錯了算盤,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

戰爭的結局表明,自1840年以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第一次取得完全的勝利。戰爭的勝利使中國收回了或取消了列強奪取的大部分領土或特權,百年恥辱爲之一洗。這一勝利終止了民族的繼續衰落,走上了復興的道路。這是近代中國歷史的一個偉大轉折點。

抗戰勝利是如何取得的?xx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儀式時指出: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我是從以下三方面來理解這一作用。

第一,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抗戰的戰略方針,統一了全國思想,並且付諸了實施,取得了很好的結果。

1935年,在形勢日益緊迫的情況下,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報告中,提出了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策略,以後中共多次題注建立全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倡議,得到了廣泛響應。在發生xxx事變時,周恩來會見蔣介石,建議國共第二次合作。國共合作是抗日統一戰線的基礎,促進了全國的團結,各地方軍隊也停止了相互爭鬥,在抗戰中有良好表現。當時地方軍隊有100萬,超過中央軍的80萬,著名的臺兒莊大捷,就是在李宗仁指揮、桂軍、川軍、西北軍、魯軍等地方軍隊參加下取得的。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佔領了中國大片土地,國內人心浮動。軍隊中很多高級將領也意見分歧,有人說抗戰必敗,中國必亡;也有人說打幾個臺兒莊戰役就可以把日軍逐出國門。蔣介石高喊“保衛大xxx”的口號,集中尚存的百萬軍隊,要與日本做最後決戰。xxx地處平原,易攻難守,誰都知道難以取勝。在關鍵時刻毛澤東於1938年寫出《論持久戰》一文,在xxx出版,迅速傳遍全國。黨中央指示周恩來在xxx會見蔣介石,說明共產黨關於打持久戰的主張。蔣介石接受了這一主張,在xxx外圍進行一定的阻擊後,有序地把軍隊撤出,把大量戰略物資運往xxx,爲打持久戰做好準備。

全面抗戰開始後,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形成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兩個戰場。毛澤東爲八路軍、新四軍制定了人民戰爭的戰略方針,以游擊戰爲主要形式,放手發動羣衆,以各種方式參加抗戰。軍隊所到之處首先實行“二五減租”,解除了農民羣衆生存之憂,抗戰積極性高漲,形成了以八路軍、新四軍爲核心,民兵隊伍協同,廣大人民支援的抗戰隊伍,開始時八路軍新四軍只有三、四萬人,在民衆支持下迅速發展,民兵隊伍最多時達二百萬。日軍陷在人民戰爭的泥潭中難以自拔。xxx失守後蔣介石曾說今後要以游擊戰爲主,在xxx設立游擊戰訓練班,還聘請葉劍英爲教官。但國民黨軍隊得不到人民的支持,遭到失敗,蔣介石只好把軍隊撤回。

全國抗戰統一戰線、持久戰、人民戰爭,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抗戰的戰略方針,是克敵制勝的三件法寶。與中國不同,日本沒有從戰略高度對戰爭的全過程進行研究。它妄言三個月結束戰爭完全脫離實際。日本軍國主義過分相信主觀意志的作用,缺乏理性分析能力,具有非理性思維的傾向,這一特點現在還可以在日本右翼勢力中看到。很多人認爲,在二戰中日本不止一次發生嚴重的戰略錯誤。日本所以失敗,戰爭的非正義性是根本原因,而戰略上的失誤是直接原因之一。

第二,在全面抗戰的大部分時間裏,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是抗日戰爭的主戰場。

日軍佔領xxx後感到兵力嚴重不足,已經沒有力量繼續前進。已佔領的華北地區,是掠奪煤炭、鋼鐵等戰略物資的重要地方,卻受到八路軍、新四軍的騷擾。1938年10月,日軍在東京的大本營做出決定,日軍不再佔領更多的地方,對華戰爭以軍事手段爲主,改爲以政治誘降爲主。把主要兵力調到華北,清剿共產黨軍隊。日軍的調整,標誌着中國抗戰的戰略防禦階段結束,轉爲戰略相持階段。

爲了達到誘降的目的,日本近衛首相連續三次發表聲明,呼籲蔣介石和談,和平解決爭端。日本還邀請英美駐華大使爲說客,勸說蔣介石接受和談。日本保證,不會傷害英美的在華利益。所謂和談,實際上是要中國投降,遭到蔣介石拒絕。但日本還是爭取到國民黨第二號人物汪精衛投敵。在日本用“聯合反共”爲誘餌,對蔣介石進行誘降的同時,日軍把作戰兵力的60%左右調到華北,加上幾乎全部僞軍,對根據地軍民進行殘酷的掃蕩。這樣的兵力部署一直維持到戰爭結束。敵後戰場成爲抗日的主戰場,八路軍、新四軍擔負起抗戰的主要責任。八路軍、新四軍尋找機會主動出擊,消滅敵人。1940年8月,八路軍、新四軍發動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出動兵力40萬,歷時四個月,以破壞交通線爲主要目標,對敵人發起攻擊。這次戰役斃傷日軍xx0餘人,僞軍5000餘人;俘虜日軍281人,僞軍18400餘人;日軍投降47人,僞軍反正1845人。這是相持階段規模最大的一次戰鬥。在整個相持階段五年多的時間裏,正面戰場發生大小戰役約15次。這些戰役規模較小,時間較短,一般都是日軍首先進攻,中國軍隊回擊,日軍退回原地。除xxx等個別地方,日軍沒有佔領更多的土地,中國軍隊也沒有收回失去的領土,國民黨軍隊很少主動出擊。日軍進攻的目的,主要是爲了震懾蔣介石,迫使他投降。正面戰場戰線呈穩定狀態。蔣介石感到對日戰場壓力減輕,也調整軍事部署,從主要對付日軍,改爲主要對付共產黨,除停發軍餉武器外,指使軍隊在各地製造摩擦,使八路軍新四軍兩面受敵。

八路軍、新四軍頂住了敵人的殘酷掃蕩,不斷壯大自己,兵力已從抗戰初期的3至4萬人發展到1943年末的50萬。到1943年日僞軍龜縮在據點裏不敢出來。這時日本國內物資奇缺,沒有力量在中國戰場增加投入。1943年12月,日軍大本營決定停止對八路軍、新四軍進行大規模掃蕩,意味着戰爭已經從相持階段轉爲戰略反攻階段。從1944年1月開始共產黨軍委發出局部反攻的通知,到1945年戰爭結束解放中小城市約一百座。

爲了解決國內物資奇缺的問題,1944年春日本發動一次軍事行動,稱爲“一號戰役”,目的是打通平漢、粵漢鐵路線和越南進入廣西的公路線。日軍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裏連克xxx、xxx、xxx、廣西等省,日軍佔領xxx重鎮獨山,xxx震動。對於這次國民黨軍隊大潰敗國內同聲譴責,蔣介石也說是從未有過的恥辱。不過日軍已是強弩之末,1945年3月,國民黨軍隊開始反攻,進入8月,廣西全境收復,15日,日本投降。

國際上曾有人否定中國抗戰的意義,美國總統羅斯福說:如果沒有中國吸引着大量日軍,太平洋戰爭將是另一種情況。從上面簡單描述的過程看,不難看出共產黨及其軍隊在戰爭中的作用。

第三,在重要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沉着應對,力挽狂瀾,保證抗戰進行到底。

抗戰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充滿驚濤駭浪。在戰爭過程中,曾經發生一些嚴重事件,如果處理不當,有可能導致抗戰失敗。遇到這些事件,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爲重,沉着應對,有理、有利、有節,保證抗戰的航船沿着正確的方向前進。

1936年12月12日年末,正當日本侵華形勢十分緊張之際,發生“xxx事變”。xxx政府中的親日派組織大軍準備向xxx進攻,新的內戰一觸即發。如果發生內戰,就爲日本擴大侵略戰爭提供最好的時機。東北軍內部思想混亂,有人主張放蔣,有人主張殺蔣。15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以中共領導人名義致電xxx政府,建議和平解決事端。16日,周恩來葉劍英等中共談判代表團趕到xxx,向張學良、楊虎城表達中共中央的態度。爲了統一思想,周恩來在東北軍中做了大量工作。22日,宋子文、宋美齡到達xxx,作爲蔣介石一方的談判代表參加了三方談判。談判取得了聯合抗戰等多項共識。要做到停止內戰,一致對外,關鍵是要蔣介石同意國共合作。周恩來在張學良、宋美齡陪同下與蔣介石見面,提出國共第二次合作的主張。周恩來耐心說服,終於得到蔣介石首肯。事出突然的“xxx事變”得到了妥善解決。事後經過半年多的艱苦談判終於實現了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條件。

1939年初,汪精衛投敵。汪精衛是國民黨第二號人物,在國民黨內部有一定迷惑力。他投敵後,有20名國民黨中央委員;65名高級文官;58名旅長、參謀長以上高級將領投降日本。有些軍隊成建制投降,僞軍最多時達到一百萬。這些高級軍政人員大都成爲僞政府、僞軍的骨幹,使日軍控制區的政權得以大大加強。爲了遏制這股投降風,中國共產黨做了大量工作。在汪精衛投敵前中央就致信蔣介石提出警告,沒有得到蔣重視。汪等投降後毛澤東著文,批駁漢奸理論,一針見血指出,投降派理論是“和則存,戰則亡”,而我們的理論是“戰則存,和則亡”。毛澤東還指出:,所有投降派都打着反共旗號,反共的實質就是向日本投降。由於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的努力,這股投降逆流得以制止。

從1938年10月至1944年末,共五年多時間,是抗戰的相持階段,是最困難階段,也是最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得失決定了整個戰爭的成敗。在這階段,蔣介石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反共高潮,最嚴重一次是皖南事變。新四軍主力約9000人奉命向長江以北轉移,途中遭到蔣軍近十萬人伏擊。新四軍奮力抵抗,有xx餘人突圍,其餘全部犧牲或被俘,政委項英犧牲,軍長葉挺出面交涉被扣。蔣介石做了一件日本人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中共中央發出嚴正抗議,要求立即釋放葉挺,調查事件真相,嚴懲兇手,蔣介石不理,封鎖消息,禁止中共報紙《新華日報》發行。共產黨通過各種渠道揭露蔣介石破壞抗戰的行爲,爭取到廣大人民的同情。蔣介石召開參政會,共產黨代表拒絕參加。在中央努力下,蘇聯政府向蔣介石提出嚴正抗議;美國表示,如果參政會上沒有共產黨代表參加,美國將停止提供財政援助。無奈下蔣介石只得在參政會上保證今後再也不會發生像皖南事變這樣的事情。出於大局考慮,根據“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共產黨沒有過多糾纏,一場威脅到統一戰線存亡的嚴重危機得以妥善解決。當事變發生時,中央軍委迅速做出決定,任命陳毅爲新四軍代軍長,劉少奇爲政委,賴傳珠爲參謀長,重振新四軍。經過努力,新四軍重新活躍在大江南北抗戰第一線。

在共產黨努力下,抗戰得以克服一個個艱險與危機,順利到達勝利的彼岸。

以上簡要闡述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所發揮的作用,充分說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國民黨在抗戰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國民黨始終承擔並領導正面戰場的戰鬥,消滅的敵人數量比敵後戰場多,犧牲的人數也多。在相持階段,蔣介石拒絕了日本的誘降,堅持抗戰。在反攻階段,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戰場有出色表現,等等。同時,國民黨在戰爭中也有重大錯誤。“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蔣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內”錯誤方針指導下,對日軍侵略不抵抗,步步退讓,導致日本軍國主義野心不斷膨脹,錯誤估計形勢,於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相持階段蔣介石不顧民族大義,消極抗戰,積極反共,幾乎使抗日統一戰線破裂。他的軍隊抗戰意識下降,導致1944年在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總反攻的大好形勢下出現大潰退的怪事。蔣介石沒有采取必要措施阻止汪精衛叛國,也沒有阻止大批黨政高官投敵,對此蔣介石負有領導責任。總之,國民黨蔣介石在抗戰中有功也有過,既不能否定它的功績,也不能過分誇大其作用。

抗戰勝利標誌着中華民族由衰到興的偉大轉折,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事業由低潮轉向新的高潮的重要轉折。全面抗戰發生的時候,黨領導的軍隊只有四、五萬人,到抗戰結束,已經發展到百萬。儘管軍隊數量和裝備上與國民黨比仍有很大差距,但經過抗日戰爭血與火洗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不可能被蔣介石戰勝,中國革命必將走向高潮。抗日戰爭的歷史,無論在國史上還是黨史上,都是重重的一頁。雖然時間已經越過七十多年,但重溫這段歷史,吸取經驗教訓,仍有重要意義。

抗戰勝利,中華民族從此走上覆興道路,但並不意味着中國已經是強大的國家。儘管當時被稱爲四強之一,其實當時仍舊貧窮落後,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沒有過去。

在此以後發生了復興路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三件大事,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他們是:新中國的成立、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和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成功。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爲執政黨。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在不長的時間裏,解放了除xxx等少數地區外的全部國土,實現了國家的真正統一,實現了各民族的大團結,爲民族復興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解放後不久,中國開始了大規模經濟建設,古老的民族,日新月異。

沒有共產黨的領導,沒有新中國,而沒有新中國就不會有民族復興。爲什麼呢?這是所處的時代特徵和國際環境以及中國的實際情況所決定的。本來,一個發展中國家取得獨立,資產階級掌握政權,它的任務是清除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影響,發展經濟,趕上發達國家的步伐。但是中國原有的民族資本十分幼小,歷史證明,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因具軟弱性,無法實現民主革命的任務。孫xxx奮鬥終生,最後發現革命尚未成功,他所主張的三民主義沒有能夠實現。蔣介石掌握政權後,既沒有實現真正的民主,也沒有給人民帶來幸福,沒有改變國家貧窮落後的局面。中國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完成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爲發展經濟創造條件。

國際人士在評論中國的發展道路時,往往將它與印度相比。這兩個國家國情相近,中國在1949年10月建國,印度在1948年取得獨立,1950年1月建國。建國時兩國經濟總量相近,但按人均計算印度高於中國,印度工業化水平也高於中國。印度建立了英國式的政治體制,被學者們譽爲發展中國家中民主政治制度的典範;中國則在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人們把這兩個國家當做兩種發展道路的競賽,很多人不看好中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兩國都發生很大的變化。原先印度人均gdp高於中國,1980年兩國人均gdp基本相等,xx年中國人均gdp約超出印度近一倍,xx年以後差距繼續擴大。建國前兩國人均預期壽命都是35歲,現在印度是64歲,中國是73歲,每一箇中國人要比印度人多活九年。印度的工業化水平遠遠落後於中國,xx年印度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還沒有超過第一產業,基本上還是一個農業國家。

印度和中國都是人口大國,都承受着人口的巨大壓力。人口問題往往是制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兩國都推行人口控制政策,但是公認爲中國取得了成功,而印度則失敗了。爲什麼呢?國外有些人歸之於印度實行民主制度,如果印度官員實行中國這樣的剛性的人口政策,他就會落選。中國所以成功,是與共產黨對人口問題的理念有關。建國初期有人提出,中國的人口極限是8億,超過此數社會就不能發展。但是人口增長快,一是因爲生的多,二是因爲死的少。人們可以限制生育,卻不可以限制壽命提高。發展中國家在發展初期都有一個人口迅速增長的過程。中國建國後農民有了土地,嬰兒死亡率迅速下降,即使一個不生,8億的指標也不一定控制得住。共產黨對人口問題有自己的理念,不把人多看成是消極因素。毛澤東說,人是寶貴財富,人多好辦事;同時說人口也要計劃,不能增長過快。中國是最善於利用人口資源的國家,所以發展快,至今還是利用勞動力優勢。生產發展了,人民收入提高,人們自然會接受強硬的計劃生育政策。在中國,政策得不到多數羣衆擁護也是不行的。印度不發展工業,不利用人口優勢,貧困的問題解決不了,怎能對生育實行嚴格的控制呢!

此外,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正確制定了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維護了團結,爲民族復興創造了重要條件。這也是優於印度的因素。

另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是1953年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1950年6月,朝鮮爆發戰爭,美軍在仁川登陸,一直打到鴨綠江邊。對於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來說,要不要出兵,是個嚴重的挑戰。政治局擴大會議長時間討論,多數人不贊成出兵。毛澤東權衡利弊,最後還是做出了艱難的選擇――出兵!我不知道毛澤東當時有多少勝算,但戰爭的結果出於全世界很多人的意外。證明毛澤東的決策是正確的、英明的。

美國說,雙方打了個平局,但是很多人認爲,中國取得勝利。從現象上看,中國人把美國趕回三八線,從深層次的影響看,戰爭的結局對新中國的發展乃至世界政治格局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首先,中國的勝利,終結了百年多來不間斷的戰亂,保證了半個多世紀的國內和平。抗美援朝勝利後,除了少數邊界衝突以外,中國人民免受國際國內戰爭之苦。這就爲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實現民族復興創造了十分重要的條件。朝鮮戰爭的勝利成爲一種強大威懾,任何外部勢力都不敢輕易對我挑釁,也迫使美國改變策略,放棄用軍事手段推翻中國共產黨政權的目標,改爲用政治手段,依靠中國內部反對勢力促使和平演變。這就使中國創造了半個多世紀的和平環境。

抗美援朝的勝利,也給國內各種敵對勢力構成重大震懾,對穩定全國形勢十分有利。

其次,朝鮮戰爭的勝利,改變了世界政治趨向。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高漲,美國後院到處着火。戰爭的結局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的鬥爭,促使世界殖民體系迅速瓦解。戰爭的結局大大提高了中國在發展中國家中的威信,很多國家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使中國的國際環境得到改善。

第三,戰爭使解放軍向着現代化方向邁出重要的第一步。戰爭的第二年中國空軍就出現在戰場上。通常,訓練一個空軍駕駛員到參加戰鬥一般需要三年時間,戰爭中的中國飛行員只需要一年,而且取得不錯的戰果。中國使用的米格15型戰機是蘇聯最新型飛機,性能不比美國差,中國擊落的敵機不比美國少。美國人驚呼共產黨中國一夜之間變成空軍強國。用蘇制喀秋莎火箭武裝的火箭部隊在戰爭中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戰爭是軍隊成長最迅速的時期。

從更長遠的角度看,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意義不僅於此。朝鮮戰爭以及以後的越南戰爭的失敗,大大打擊了美國好戰分子的囂張氣焰,軍隊士氣低落,民衆反戰情緒強烈,加上財政困難,美國再也沒有力量同時與中蘇兩個國家對抗。美國做出了二戰後第一次戰略收縮的決策,主要目標是謀求與中國建立正常關係。1972年尼克松訪華,日本搶先與中國建交,西歐國家迅速跟進,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1979年中美建交,事態發展之快使人眼花繚亂。八十年代被人認爲是中美兩國的蜜月時期。正是由於寬鬆的國際環境,中國成功地實現了改革開放,大量壓縮軍費開支,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1990年蘇聯解體,美國認爲中國已經不重要,五角大樓、中央情報局、民間諮詢機構紛紛制定進攻中國的計劃,但是終因朝鮮戰爭的餘威還在,美國沒有敢動手。

抗美援朝的影響至少維持了四十年,至今美國要發動第二次朝鮮戰爭不得不考慮中國的因素。

第三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是八十年代初成功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改革的原因是原先的計劃經濟體制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當今世界潮流。當今世界經濟的最重要特徵是全球化,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關起門來發展經濟。經濟全球化就是全世界實行統一的市場經濟,各國經濟都要融入世界經濟,成爲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各國的目標不是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經濟體系,而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優勢,參與國際分工,在世界經濟中正確定位,建設有本國特色的經濟。經濟全球化也是給發展中國家重要的機遇,有些國家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建立以資源型產業爲重點的發展戰略;有些國家根據自身特點建立以信息產業、軟件業爲重點的發展戰略。中國是人口大國,人力資源豐富,選擇以製造業爲重點的發展戰略。製造業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很大,吸收勞動力很多,這一選擇符合國情。中國改革開放,正值發達國家加速將現代製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過程,中國由於已經建立起較爲完整的工業體系,培養了大量技術人才,發展製造業條件較好,自然成爲跨國公司產業轉移的主要對象國。中國成爲除美國外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國外資本和技術的進入又促進中國資本和技術的發展,因此中國很快成爲世界工廠。中國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在發展中國家中領先。有些發展中國家利用資源等優勢,經濟發展一度很快,但因忽略了工業化,因而後勁不足。

中國以製造業爲重點,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也有利於新興產業的發展。製造業本身規模巨大,是使用高新技術最多的產業。例如,大約95%的機器人在汽車製造中使用。製造業是發展其他產業的重要基礎,高鐵、核電、航天、軍事裝備等產業無不需要製造業的支持。製造業也促進了軟件業的發展。中國的登月工程已經顯示出很強的軟件能力。美國認爲軍事技術遠遠領先於中國,但承認軟件能力不及中國,對中國的導彈感到憂心忡忡。有人說笑話,說美國需要引進中國教師給學生上數學課。

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證了30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也爲今後最終實現民族復興大業奠定了可靠基礎、回顧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歷史,它與中華民族的發展史緊密相連,息息相關。民族復興需要黨的領導,而共產黨只有在民族發展中才能得到自身的發展和成長。在前進道路上中國共產黨也曾經遇到很多困難,也犯過很多錯誤,有些錯誤很嚴重。但共產黨有能力克服一切困難,也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糾正錯誤。這是因爲共產黨把自身的命運與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得到人民的支持。我們很高興看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經成爲全黨、全國人民,廣大海外華人共同目標,並且取得很多國家的理解和支持。

中國的復興,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復興。我們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任務還沒有完成。好比萬里長征,現在已經到了xxx,目標已經明確,道路已經清晰,看見了勝利的曙光。但是前方的道路仍很遙遠,存在很多艱難險阻。中國面臨着國外敵對勢力的戰爭威脅;國內經濟承受着下行的嚴重壓力;還面臨着政治體制改革的艱鉅任務。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任重而道遠,今後的重任將落在今天的青年們身上。

關於黨史競答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四

你好!大家好!

日前,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關於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爲主題教育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爲全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明確了旨向。認真學習貫徹這一通知精神,重溫黨的奮鬥歷程、新中國的發展歷史,有助於我們時刻保持不忘初心使命的高度自覺。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存史、學史、治史的傳統。中國共產黨堅定繼承了這一優秀的文化傳統,積極倡導學習歷史,研究歷史,尤其是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歷史是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必修課。這門課不僅要修,還要修。

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有助於我們深刻認識黨具有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質量

深刻理解中國從站起來、富裕到強烈的艱苦探索和歷史是必然的

深刻認識黨的執政使命和根本宗旨

發揚革命精神和鬥爭精神,承擔歷史責任

加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實現兩個維護,始終以思想政治行動爲習近平同志爲中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成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前所未有。無數仁人志士受苦。

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但都失敗了。在民族蒙受苦難、探求光明的逆境中應運而生的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爲黨的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成立xx年以來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也是一部矢志不渝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

我們黨在創建之初就把“爲公”“爲民”寫在了旗幟上,許下建設一個新社會、爲人民謀幸福的錚錚誓言。黨的一大通過的黨綱,明確提出“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黨的二大確立了黨的綱領和最低綱領,奮鬥目標更加清晰。中國共產黨浴血奮戰幹革命爲了什麼?毛澤東同志1925年在《政治週報》發刊詞中給予響亮回答:“爲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爲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爲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中國共產黨自創建以來,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鬥,團結帶領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徹底*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開啓了中華民族歷史的新紀元。

新中國成立xx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堅守初心使命,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開闢和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黨的十九大開啓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

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歷史和實踐清楚地表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更加深深地懂得,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更加深深地懂得,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政黨,要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黨員幹部必須自覺同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作鬥爭。更加深深地懂得,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黨的政治建設爲統領。更加深深地懂得,我們堅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更加深深地懂得,踐行好黨的羣衆路線這一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樹立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堅決反對“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黨史、新中國史是黨員幹部的寶貴精神滋養、強大精神動力,其重要作用和重要意義需要我們用一生學習體會。

重視學習歷史,重視借鑑和運用歷史經驗,從歷史高度分析把握問題,能幫助我們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我們要深化對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認清歷史趨勢,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不斷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做好現實工作,更好地走向未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艱鉅、艱苦的努力,前進道路上還有許多新的“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要求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紮紮實實開展主題教育,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性質宗旨,從黨史、新中國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勇於改革創新、迎難而上、擔當盡責、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