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新課改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新課改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新課程改革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可見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先後召開了“課改的意義”、“課改中教師角色怎樣轉變”的交流會。使全體教師掌握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並依據這些理論進行課堂教學,實施課程改革的教師也實現了舊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二、課程改革中應注意的幾個客觀存在的問題

1、積極研究探索,實事求是,重實質,少花樣。

我國的高中新課程改革是在借鑑西方教育發達國家的課程改革理念、思想和做法的基礎上形成和建立起來的。西方取得的成功經驗我們應該拿來,但不應盲目照辦,引進不是目的,創新纔是最終目的,創新就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教育實際,另立新經。關於這一點,一線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要有足夠的認識,要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課改模式和方法。

2、加大宣傳力度,形成有利於課改的社會環境。

課改不單是教育系統內部的事情,也不是單靠教育系統內部的調整和自適應就能順利完成。課改涉及到政府、教育體制、教育觀念、教育文化傳統以及社會輿論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這些因素都能被很好的調動起來,形成促進課改“合力”,課改才能順利的推進。因此,必須加強對本次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宣傳,尋求各個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有利於改革的社會環境和政策環境。應借鑑山東課改中存在的問題。

3、結合升學實際進行設計,選擇課程內容。

課改使高中教師有了一定的自主權,也使學生有了一定的選擇權,比如新課標只給新課程提供了宏觀的指導,在學科內容等細節問題上並沒有十分嚴格的規定,這就給老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留下了不小的空間。比如新課程增加了選修模塊,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爲學生髮展豐富自己的個性提供許多可供選擇的學習材料和內容。因此,老師在課改實施中,在學科內容的選擇方面,除了要考慮學生個人的成長等因素外,還應儘可能的考慮與大學課程的對接,進而爲學生未來的學習做必要的準備。

4、要注意處理好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使用問題。

過程性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的評價,旨在確認學生的潛力,改進和發展學生的學習”。形成性評價的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 總結性評價“指向更一般的等級評定”。它的直接目的是作出教育效果的判斷,從而區別優劣、分出等級或鑑定合格。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二者結合,相互補充,共同承擔對學生髮展和成長的評價任務。一線教師,一定要根據評價內容和目標,選擇適當的評價方法,力求對學生的評價全面準確,真實的反映學生的發展動態和學習結果。

三、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問題——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語文采取了嘗試“三步”教學法,先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動手寫作要學習的課文內容,然後進入課文的學習(帶着自己碰到的問題),最後可模仿借鑑所學課文內容修改自己的習作。傳統的教師泛泛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已被生動活潑的討論式,合作學習的方式所代替,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爲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爲學生一生的發展做準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強調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一個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他纔有動力,有激情,而當他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那就激活他創新,所以在課改中我們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去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四、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認識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啓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教師意識到課改形勢逼人,教師自身知識水平,業務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師的自我學習提高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教師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在職進修,業務培訓或加強教師基本功的自我訓練。教師們能積極地開動腦筋,進行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課件,集體備課等,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熱情。

3、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掌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4、但強調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爲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下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隨着課改的深入,學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發展,在獲得知識、增加技能的同時,思維活躍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總之,從培訓中有很大收穫,也解決了不少困惑。教育教學任重而道遠,但只要目標明確,向着光明我們一定會達到目標的。

語文課改心得體會 篇二

實施新課改,我認爲是我們教學中必須走的路。這也是新形勢的需要,我們要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實踐新課改。

我在教學中採用“五步曲”的課堂模式,即追憶感悟、預習檢查、探究交流、反饋練習、探學導航。經過這段時間的探索,我看到了希望,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在此,結合新課改的大局,針對我校的教學實際,我說幾點啓發與思考:

一、上課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一堂課四十五分鐘,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不應當要求一節課讓學生接受所有的內容,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有所側重。好課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在語文教學中,我倡導探究性的學習。只要能積累知識,能提高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我們都可以實施。我始終堅信“一課一得”的教學理念。

二、課堂要講質量,不追求數量。

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爲學生的基礎不好,理解能力不強。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門檻不要設得太高,先從基礎的抓起,“萬丈高樓從地起”嘛!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過程,在引導他們說、讀、寫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爭取當堂理解、消化。問題要少而精,注重知識的昇華和對學生思維過程的訓練,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有所得才行。

三、課堂模式要在教學中貫穿始終。

在課堂上,要按照新課改教學模式一步步的來,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漫無邊際的講,要讓學生懂得老師的教學思路,好讓學生有的放矢。

四、課堂上角色的轉換。

一堂好課就猶如一部好的電影,要想電影精彩,必須要有好的演員。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老師是主演,學生是觀衆,其效果我們可想而知。現在我們要轉換角色,讓學生成爲主演,而我們老師是導演。讓學生動起來,多寫、多說、多練,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五、努力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

老師在教學中,要善於鼓勵和表揚學生,我們的課堂評價要與教學同步。給學生一點掌聲,一個微笑,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讓他們在積極的心態中學習。努力把每堂課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讓學生回味無窮,從心底裏喜歡上自己的課。

六、要善於反思和總結,積累教學經驗 。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雲,沒有積累下來,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於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這就要求我們及時寫課後反思,把自己課堂上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

總之,我們老師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去實行新課改,壓力大、負擔重使我們的老師放不開手腳,耐不下性子,這都會影響我們的新課改教學。在課改過程中, 要善於交流合作,借鑑別人長處,繼承傳統,大膽創新。我們應該不斷地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適應新課改的潮流。

語文課改心得體會 篇三

中學語文新課改在我校已進行了近一個月,在這期間的上課過程中,本人漸漸有了以下一些體會。

新課標是教學的依據。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尤其是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注意創設教學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對文本的閱讀體驗。

關於高中語文新課改來說,我最初的認識是主要有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的方式;二是轉變學的方式,即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往往我們的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也是有這樣的一些現象:例如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細講精練;一些具有綜合性系統性的知識,教師卻將之分化,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形成;一些學生自己的見解和體驗,往往因爲老師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扼殺。……帶着這些疑問,我認真研究新課標,並通過教學實踐,明白了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分析運用獨到的處理方法,把教學思考中的特點、優點、亮點通過情景表達出來。

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爲學生提供思考和發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所以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的去做:

第一、在平時備課中吃透教材,蒐集、整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並製作教具,研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第二、在教學中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並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

面對新課程,我們老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全面、深入地理解語文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體會並實踐課程理念的核心“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所以,我們個人的學習並沒有結束。

1、認真學習新課標,具體的去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各種弊病。

2、研究學生,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

3、研究實驗教科書和相應的教輔書,弄清它們與《課程標準》之間的聯繫點和着力點。

4、研究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和文化生活氛圍,爭取能夠創造性地選擇和運用各種民族傳統文化來改進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親切感中增添新的體驗。

當然了,這些都是爲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語文課改心得體會 篇四

暖陽當頭,冰雪能不融化? ——觀摩“三環節課堂教學”總結 20xx 年歲末,縣教研員孔老師在實驗中學爲我們上了一節經典的“三環節” 課堂教學,雖然天氣仍是寒冷,可是老師們熱情洋溢;雖然地上的冰雪還在, 可是老師們卻是提前到來。老師們迫不及待的等待着 “三環節”課堂教學的真 諦,等待着孔老師精彩的演繹。課上,我們爲老師動情的朗誦感動着,爲學生 真情的誦讀而激動着。

一、教學準備精心 到了會場,主辦學校實驗中學老師們已經把《我用殘損的手掌》 (孔老師執 教)的預習學案、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檢測擺放整齊;學校主辦的期刊、報紙 也是井然有序的擺放着。可見主辦學校的精心,用心。當我們拿到材料時,可 以看到:預習學案中有明確的學習任務,更有學習方法的指導——小到生字的 讀音、詞語的意思,大到對詩文內容的解讀,詩人情感的流露??每一項學習的任務是什麼,用什麼方法來達成預設的目標,學生看來清晰明瞭;教學設計 是一份近似教學實錄的詳案,是一份對學生充分預設的詳案,是一份充滿教學 智慧與充盈情感的詳案;堂測題的設計也不難看出老師思維的梯度與深度?? 可見,老師準備之充分、精心。

二、課堂環節精密 從推行“三環節教學”以來,作爲語文老師的我們都很迷茫,甚至有些不 知所措,總是感覺對於“詩一般”的語文課堂,好似不太適宜,不太和諧,特 別是“堂測”這一環節,在我們情感迸發之極戛然而止,有些說不上來的感覺。

可是孔老師的這節課上, “三環節”過渡自然融洽、環環相扣,各部分既相對獨 立、層次分明,又循序漸進、層層提升,尤其是“堂測”這一最後環節恰當的 引入,一改我們的唐突。我們心底裏稍稍鬆動一些,我們心裏的那塊冰在悄悄 的融化! 三、品味語言精美 評課時,老師們也說孔老師“有很深的文化底蘊” “感情豐富而真摯” “不 僅創設情感氛圍打動學生,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真的,孔老師的課堂很 深,很精,很美。尤其是對詩歌詞語的揣摩(運用“替換” “刪除”等方式,通 過多次多個同學的朗讀) ,那是字斟詞酌的:學生們不僅領悟到這一詞語的深刻 內涵,還感受到詩人那滿腔的愛國熱情,更能爲詩人深邃的文學功力所打動。

可見,孔老師課堂中的每一句,甚至是每一個詞語都是經典的,每一個點的設 計都要求精美。

課後“限時作業”環節,我想假如用“同學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節 課後,我們耕耘如何?” “同學們,請以最快的速度來檢測一下你的收成!“知 ” 己知彼百戰百勝,查缺補漏環節到了??”等這樣來銜接一下,可能稍美一些! 總之,這節語文“三環節”課堂教學爲我們的教學提供了一個範例,是我 們課堂教學的模板, “慢語文” 在 教學的今天, 或許就是一束陽光, 一把利刃?? 它在解讀着語文課程標準,也在解讀着語文教學的精髓。雖然地上積雪還在, 可已是陽光普照,我們的心也在澎湃激昂着!相信這冰雪也會如我們心底一樣 在融化,因爲課堂教學的春風已經和煦,暖陽已經高照!

新課程改革學習心得體會 篇五

有幸聆聽了駱秦俐老師的講座,難得的學習機遇,開拓了我的視野,提升了師德水平,讓我終身受益。有這樣的學習機會,要感謝進修的領導和老師。駱老師淵博的知識底蘊豐富的教學經驗先進的教學理念深深地。“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在這次培訓中,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了昇華,我的教學技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同時也逐漸體會到了爲人師者的真正價值所在。下面是我這次學習的一些心得與體會,希望能和大家交流,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通過學習交流,感覺到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那麼,怎樣做才能成爲一名優秀教師呢?

一、要有崇高的理想,以仰望星空的心境去化解職業的倦怠,看淡社會的種種不公,淡泊名利,樹立終身從教的信念。

二、要有好的師德,即爲人師表,關愛學生,用無私的奉獻去感召學生,用真誠的愛心去溫暖學生,有強烈的責任心。

三、要有好的技能,即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有高超的教學技能及一定的教育理論研究能力,用淵博的學識去培養學生,不斷的研究教學,總結教學經驗。

四、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時俱進,以學生爲主體,育人爲先,去發現學生閃光點,激勵學生,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爲學生未來發展服務,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培訓是短暫的,但學習和工作並沒有結束,我們的教育事業還任重道遠。我一貫堅守“低調做人,高效做事”的原則,爲學生未來發展奠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教育事業之中。

課改心得體會 篇六

教學是頭等大事,在校教育還是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方式,本學期,我積極參加了學校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課改活動。課改的實質是改人,改課只是形式和手段,通過改課來改人才是課改的意義和目的。回顧這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我對課改有一些膚淺的認識。下面我就針對自己的教學過程談一點心得體會。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向學生充分提供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思想與方法,獲得了廣泛的學習活動經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學習是學生的主體,教師必須轉變角色,充分發揮創造性,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發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去理解一個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個結論是怎樣探索和猜測的,以及這個結論是如何被應用的。通過這樣的形式,使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得到落實。

一、前置性作業——讓學生學會自學

前置性作業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內容層次分明(指學生個體層次、知識層次)、結構合理(指題型)、題量適中(指必做題選做題數量)的同步練習。我認爲還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按優、中、差三個學生層次來精心設計或選編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用適合自己難度的練習來鞏固和發展原有知識,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信心,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收穫,不斷提高知識水平。

教師熟悉並吃透教材,領悟相應的重難點,定準教學目標,是設計好前置性作業設計的保證。在設計上還要體現“合作與交流”的作業內容,教育專家指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並不全是從教師那裏學到的,有很多是從其他人,包括同齡人身上獲取的,因而要提倡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交流學習。”這一內容在課堂上處理前置性作業時,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幫助,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水平,也可以減輕教學負擔,使教師站在教學水平更高的層次上去組織教學。通過小組學習,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讓同學們體會合作學習的快樂。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小數乘法中的例8《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一課時,我設計的前置性預習以書中的閱讀與理解爲主,讓學生吃透例題,然後導學點一和導學點二的形式分析並解答問題,最後的“我的總結”就是這節課的知識點,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難點。同時我會把畫圖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班級討論併爲同學們講解。還有一系列的練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在前置性中學會知識,學會思考。

在“少講多學”的數學課改課堂中,我們可以看出佳餚要自己吃纔有味道,知識要自己感悟纔會受用。通過前置性學習任務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知識中那佳餚的美味。

二、精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前導入就像一把鑰匙一樣,是至關重要的,成功的導入,能創設情景,營造氣氛,激發興趣,引發學生思考。當然,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情境導入、故事導入、遊戲導入、操作導入、藉助媒體導入等等……

在教學比的認識一課時,我創設情境,出示了中國的國旗,並說,20xx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順利升空。在太空中,飛行員楊利偉向全世界人展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楊利偉展示的這面國旗的長是15cm,寬是10cm,怎樣用算式表示長和寬之間的關係呢?就這樣創設情境導入了新課,不但使學生學會了數學,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小組合作——高效課堂的金鑰匙

我認爲課堂上適度放手,做一名“閒”“懶”的教師是有必要的。理想中的國小數學課堂,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師給學生留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上教師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或“陷阱”,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嘗試、探究、猜想、思考。探索有時也會走彎路,但畢竟是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了學習過程,這就是他們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實現數學的“再創造”。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組的時間,就是教師的閒暇之時,此時,走進每一位學生,瞭解並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目標的達成,以及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學生反饋彙報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掌握程度,適當進行調整,讓學生思維外顯,交流互動,解決問題,教師適當講解。“懶”教師,會培養出一批會思考的學生,讓學生對數學形成樂學、好學、喜歡和好奇的源泉。

四、拓展延伸——發散學生的思維

適度的拓展和延伸能夠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添上重重的一筆,激起學生的。思維漣漪,讓學生產生一種“欲罷不能”的持續探索的態勢,讓數學課堂在拓展延伸中變得厚重、開闊、深邃和美麗。

例如在教學《園的周長》一課時,在教學講解圓的周長後,我拓展了中國古代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的故事,讓學生在理解“周三徑一”的說法的同時,對古代的歷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延伸到兩個相同的圓並列,四個並列的圓及九個並列的圓的外周長的求法。適度的拓展和延伸,使得課堂既有了廣度又有了深度。

教師要把握好教學過程中的少講與多學的關係,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的目標,進行教學活動,不能一味的從任務的完成情況看成敗,要着眼未來,要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上下功夫。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課改中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使學生從中受益。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 篇七

20xx年6月2日,隨着我市教育局常少明局長帶隊,市教育局、教研室、局屬學校校長、業務副校長一行25人去宜川中學考察學習的開始,我們學校就開始了對宜川中學教學經驗的學習和自主創新。

一、我校課改的現有模式

經過一年多的課堂教學改革,我校總結了宜川教學中“三環節導學式“教學模式,即以“自主學習,討論展示,檢測小結“爲基本結構框架,以學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爲載體,通過教師點撥、引導和幫助,使學生在使用學案的過程中質疑、選擇、分析、綜合和概括,採取討論、交流、展示等形式激發學習的動機與慾望,進而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並不斷優化自主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式的經驗,結合我校現有情況,提出了我校自己的教學改革模式。即“二、三、四”改革模式。其中,“二”爲兩個自主學習,自主管理;“三”爲三個十分鐘,早晨的瘋狂英語誦讀十分鐘,中午的雙語書寫十分鐘,下午的面壁思過十分鐘;“四”爲四個保證,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的全員參與;保證不讓一個學生掉隊;保證辦學質量的穩步提升“二、三、四”改革模式爲我們的教學、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模式與範例。

二、我的課改心路歷程

20xx年下半年我校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教學改革,以語文、數學、外語爲龍頭。因爲我帶的是國中化學,其課程開始時及面臨的是那些九年級馬上要面臨畢業的學生,學校爲了穩妥起見,推後了物理、化學科目的改革開始時間,讓我們對新的教學模式有了一個觀察、體會的過程。在此期間,在不影響學生學習進度的情況下,我也做了一定的嘗試,以製作學案開始,開始了我的課改路程。剛開始製作學案時,主要以課前預習與習題爲主,把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納入到了我的實時監督當中,學生在課程的開始階段,必須實時檢查,覈對學生課前預習的部分,發現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生難於理解的問題給出適當的強調。在課後,可根據我校學生自身的特點,隨時調節課後習題的難度,使學生合理的提高學業水平,給我的課堂教學做了一個很好的補充。在此期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課改的好處,這種嘗試給我今後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也給我的製作學案提供了一個熟悉的過程。

隨着學生對化學這門課的熟悉,在對化學專業術語、專業名詞的理解上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在一些難度簡單,與生活實際的聯繫比較緊密的章節加入了學生展示的環節,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開始參與到課堂“教”的過程中,優先培養一些理解能力好,表達能力強且對化學興趣高的學生,以點帶面,充分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習題課中,全面展開學生提前做,小組討論,課堂展示,學生點評,老師進行補充的課堂模式,爲正式的課程改革做一個堅實的基礎。

20xx年年初,學校全面鋪開教學改革,化學課程遂即也進入到了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中,在理論性較強,實驗較多的課程中,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學生畢竟對實驗實際操作較少,學生展示實驗時操作不規範,更爲讓人擔心的是一些實驗具有危險性,老師做都要非常的小心,何況是學生本身操作能力就不好。這個時候正好趕上學校的教室多媒體設備進入到了教室中,爲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向。在自主學習課時,我會佔用學生部分自主時間,提前對實驗進行操作,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因爲這個時候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描述實驗的能力,能夠進行觀察分析,使課前自主時對實驗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在第二天的課堂展示環節,在網上下載實驗視頻,然後由學生隨着視頻去講解,去感受實驗的魅力。某個環節甚至可以反覆的播,反覆的放,加深印象。這個時候,我仍然是課堂的組織者,並沒有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根據課程進度,在熟悉完課堂展示環節後,我的課程進入了複習階段,課堂已經完全交給了學生。我的課堂模式已經穩定在了課前討論做題,課時學生展示講題,課時補充的模式。

我的課改基本上還是處在一個探索的過程,並沒有一個完全成熟的模式,但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當在這節課出現問題時的那種糾結與無奈,確實困擾在我新課改的歷程當中。

三、課改反思

任何形式的課堂,其根本出發點都應是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但在具體的實踐中還要做到實事求是、精益求精。在學案的編制方面還要做得更細緻,把握更準確,結合我校學生實際,要融進老師自己的思想、教學思路、教學方法,體現問題化、情境化、層次化。自主學習課堂上要體現出教師的方法指導,不能放羊式,也不能圈養式,教師應分層次指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不應學案發下去之後,學生無目的的做或者乾脆就是抄。譬如化學自主課堂時,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初涉本課內容;瀏覽導學案,根據自研內容,再讀課文,解決淺顯問題;根據不會的問題,結合教師展示、解決難點;如果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生生解決或師生合作解決。對於展示課,教師也要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展示題目,這些題目不能只爲了所謂的課堂的“活”,而應在“活”的課堂形式下,學生真正能學到知識,培養能力。甚至教師也要寫展示課的預案。比如我在教《化學肥料》的展示課時,就寫出了比較詳細的展示課教案,甚至寫出了展示環節之間的過渡語言,目的就是教給學生展示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展示能力,課堂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在課改初期,教師這樣的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課程結束前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作簡單的梳理,有一個系統整體的回顧,再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學案課後題目,明確哪些內容自己真正掌握,哪些內容掌握的還不夠熟練,真正做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由於學案上的達標測評題目一般量都比較少,教師在課外也要精心篩選一些補充內容,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訓練需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化學綜合學習能力。

除此之外,要結合每次考試大作文章,做好文章,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鬥志。抓“考”,更要抓“評”、抓“獎”;“考”的目的是瞭解學生過去一階段學的情況,“評”、“獎”的目的是激發學生下一階段的鬥志,就像燒鍋做飯一樣,要不停地加柴火,火勢才能猛,飯才做的快、做的熟,因此,我認爲抓住“評”與“獎”比抓“考”更重要。課改任重道遠,需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完善,最終成就學生的成功。我們相信,在領導的重視和執着的追求與正確的引導下,課改的激情一定會匯成波濤洶涌的改革浪潮,共同推進啓明這隻大船搏浪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