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讀中國的歷史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讀中國的歷史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讀中國的歷史心得體會篇1

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大量出現時,一個名字出現在公衆的視野,他就是84歲的鐘南山。鍾南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他一出現,病人就有救了,他應該是呼吸疾病人的大救星。

其實,這並不是他第一次出現在大衆視野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人物,20__年鍾南山的研發組織在戰勝非典疫情時就立下了汗馬功勞。

鍾南山曾有一句名言“醫院就是戰場,作爲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而今,耄耋之年的他不顧生命危險毅然決然再徵武漢。早先在他分析研究病情消息之後曾立即傳達建議:“我總的看法就是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但1月18日傍晚,在勸別人不要去武漢的時候,他卻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作爲戰士他再次衝鋒在前!多麼可愛的老人啊,鍾南山的出現,彷彿一劑社會情緒的鎮定劑,在民衆眼裏,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學,代表權威。更有@人民日報微博這樣評價他: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滿腔責任爲國爲民,的的確確令人肅然起敬!

其實不只是他,醫護人員也一直衝鋒在前。當面對很多危險和特殊情況時,他們仍舊義無反顧——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在很多人都驚恐不安的時候,藍莓醫生的微博裏就發出了這樣一條消息“同濟醫院第2批志願者報名已滿員”,在其中一份志願申請書中,我們看到這樣的錚錚誓言“如有需要我自願報名加入醫院的各項治療病毒性肺炎的活動,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字字千鈞,字字難忘,難忘他們風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的身影。

醫生的勞動強度很大,工資並不很高,而且最近幾年來發生的醫鬧事件也不少,從醫是一項高危的工作。但是爲什麼學醫的人數並沒有減少呢?我找到了答案。

這些人心中有一個共同的夢想,一個拯救萬千人於疾病水火之中的夢!他們是偉大的!藥王孫思邈說過: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醫生的工作是神聖的,他們捨己爲人,默默奉獻,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白衣天使,這個名詞,指代醫生名副其實。醫生不正是把愛平分給世界上每一個人的天使嗎?把生命獻給事業的天使嗎?把健康還給病人的天使嗎?對於這個名稱,他們受之無愧。

古人云:“不爲良相,便爲良醫。”泱泱中華,歷史源遠流長,行業繁多,唯相醫並論。白衣天使,多麼高貴的稱號。吾嚮往之!行醫之道,需德才兼備,高明的醫生一生爲病人忙碌,從不計較自己的得失,以拯救生命爲己任,我想當醫生,我想做一個以拯救生命爲己任的高明的醫生。我會爲之奮鬥,爭取早日站到拯救生命的最前線。

在防控救援中,我們又再次見證了全國人民萬衆一心衆志成城的壯舉,作爲有擔當有理想的熱血青年,怎能不熱淚盈眶?怎能不勵志奮起?這也再次讓我堅信,中國一定會越來越好,畢竟14億人團結起來的力量是無限的!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希望病友快點好起來,希望病毒早一點得到遏制,這樣醫療人員就可以早點休息休息了……

我的夢想是成爲醫務工作者,像他們這樣替他人負重前行,替病人負重前行,還人類一份歲月靜好。

讀中國的歷史心得體會篇2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爲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習近平關於科技創新論述摘編》一書,集中收入了這方面的重要論述。認真學習這本書,對於我們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形成以創新爲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深刻認識推進科技創新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並把創新擺在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強調必須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核心。《摘編》第一、二、三部分,深刻闡述了樹立創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科技創新的重大意義。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是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個重大論斷,是對創新與發展關係的新認識。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論創新、體制創新、制度創新等,但科技創新地位和作用十分顯要。自古以來,科學技術就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着人類社會向前發展。十六世紀以來,世界發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響了世界力量格局。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在十八屆五中全會講話中,習近平同志突出強調要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指出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不足,我們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因此,必須把創新作爲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爲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要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爲核心的全面創新。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這是《摘編》開篇的第一句話,道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從國內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們更多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了經濟快速增長和規模擴張。今天,這些要素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再要像過去那樣以這些要素投入爲主來發展,既沒有當初那樣的條件,也是資源環境難以承受的。我們必須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爲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從國際看,走出2008年的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最終也要靠創新驅動。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總結歷史經驗,我們會發現,體制機制變革釋放出的活力和創造力,特別是科技進步造就的新產業和新產品,是歷次重大危機後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甦的根本。在2014年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習近平同志集中講了中央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考慮,要求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大勢,增強對創新驅動發展的認識,從實際出發,確定創新的突破口。他強調,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爲核心的全面創新,堅持需求導向和產業化方向,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民族強。當今世界,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機、贏得優勢。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創造歷史性機遇,催生互聯網+、分享經濟、3d打印、智能製造等新理念、新業態,其中蘊含着巨大商機,正在創造巨大需求,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潛力也是巨大的。習近平同志敏銳地看到了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的歷史性交匯,爲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他指出:我們正面對着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緊緊抓住。我們在國際上腰桿能不能更硬起來,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決於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創新這件事,等待觀望不得,亦步亦趨不行,要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勁頭,快馬加鞭予以推進。他特別強調: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着中華民族前途命運。沒有強大的科技,兩個翻番、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難以順利達成,中國夢這篇大文章難以順利寫下去,我們也難以從大國走向強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常抓不懈,邁出實實在在的步伐。

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摘編》第四部分集中收入了習近平同志關於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相關論述,回答了爲什麼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爲什麼能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及如何走好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等問題。

在日趨激烈的全球綜合國力競爭中,我們沒有更多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習近平同志明確講:我們是一個大國,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西。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正所謂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面亦步亦趨。他強調:我國與發達國家科技實力的差距,主要就體現在創新能力上。過去三十多年,我國發展主要靠引進上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國外技術,早期是二手技術,後期是同步技術。如果現在仍採用這種思路,不僅差距會越拉越大,還將被長期鎖定在產業分工格局的低端。我們必須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在涉及未來的重點科技領域超前部署、大膽探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我們是有優勢的,要有強烈的創新自信。長期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習近平同志一再講,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大法寶,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優勢。過去我們搞兩彈一星等靠的是這一法寶,今後我們推進創新跨越也要靠這一法寶。經過長期努力,我們在一些領域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大跨越。他特別強調:我們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這也源於我們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我們要引進和學習世界先進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努力在自主創新上大有作爲。如果總是跟蹤模仿,是沒有出路的。我們必須着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深入推進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不斷取得基礎性、戰略性、原創性的重大成果。

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一條必由之路,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關於如何走好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習近平同志的論述非常豐富。比如:他強調要做好頂層設計,以世界眼光搞頂層設計。要研究和找準世界科技發展的背景、發展的趨勢,以及中國的現狀、中國應走的路徑,把需要與現實能力統籌考慮,有所爲有所不爲,長遠目標與近期工作結合,提出切合實際的發展方向、目標、工作重點。比如:他強調要確定正確的跟進和突破策略。一方面,要跟蹤全球科技發展方向,努力趕超,力爭縮小關鍵領域差距,形成比較優勢;另一方面,要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創新突破我國發展的瓶頸制約。要採取非對稱戰略,更好發揮自己的優勢,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對看準的方向,要超前規劃佈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速趕超甚至引領步伐。比如:他強調要加強基礎研究,同時要在關鍵技術方面實現重大突破。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只有重視基礎研究,才能永遠保持自主創新能力。同時要準確把握重點領域科技發展的戰略機遇,選準關係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通過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關鍵技術供給體系,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比如:他強調不能關起門來搞創新。自主創新不是閉門造車,不是單打獨鬥,不是排斥學習先進,不是把自己封閉於世界之外。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創新資源在世界範圍內加快流動,各國經濟科技聯繫更加緊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決所有創新難題。我們要更加積極地開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並同國際科技界攜手努力,爲應對全球共同挑戰作出應有貢獻。

三、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爲緊迫的是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摘編》第五部分集中收入了習近平同志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相關論述,分析了我國科技創新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癥結所在,提出了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和工作着力點。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深化改革。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麼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只有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點火系,才能把創新驅動的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現行的經濟體制機制和經濟政策,很多是適應傳統發展方式的,有利於企業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但並不利於企業推進優化升級。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精心設計和大力推進改革,清除各種有形無形的柵欄,打破各種院內院外的圍牆,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要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形成新的利益軌道。一個是科技創新的輪子,一個是體制機制創新的輪子,兩個輪子共同轉動,纔有利於推動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

改革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進一步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科研成果封閉自我循環比較嚴重,其中一個重要癥結就在於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着諸多體制機制關卡,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這個問題解決不好,科研和經濟始終是兩張皮,科技創新效率就很難有一個大的提高。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習近平同志指出,促進科技和經濟結合是改革創新的着力點。要堅持科技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導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鍊,破除制約科技成果轉移擴散的障礙,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要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解決好由誰來創新、動力哪裏來、成果如何用這三個基本問題,培育產學研結合、上中下游銜接、大中小企業協同的良好創新格局,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實踐證明,產業變革具有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多變等特點,必須通過深化改革,讓市場真正成爲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爲技術創新的主體。習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圍繞使企業成爲創新主體、加快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來謀劃和推進。要進一步突出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人財物各種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爲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變要我創新爲我要創新。要健全創新服務支撐體系,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消除價格、利率、匯率等經濟槓桿的扭曲,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場評價技術創新成果的機制,培育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特別要發揮好中小微企業應對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變化的獨特優勢,通過市場篩選把新興產業培育起來。

推進政府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重點做好三個分工和一個加強。關於三個分工。一是政府和市場分工,能由市場做的,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從分錢分物的具體事項中解脫出來,提高戰略規劃水平,做好創造環境、引導方向、提供服務等工作。二是中央各部門功能性分工,有的重點抓基礎性研究,有的重點抓應用性研究,有的則要重點抓產業化推廣。三是中央和地方分工,中央政府側重抓基礎,地方要更多抓應用。關於一個加強。即: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把握方向,突出重點,形成拳頭,狠抓落實。習近平同志特別指出:科技部要會同相關部門加快研究提出創新驅動發展頂層設計方案,全面分析影響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因素,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爲目標,在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特別是保護知識產權、放寬市場準入、破除壟斷和市場分割、建設協同創新平臺、加大對創新型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完善風險投資機制、財稅金融、人才培養和流動、科研院所改革等方面提出管長遠的改革方案。

四、落實三個牢牢把握要求,加快推進科技創新

推進科技創新,必須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牢牢把握產業革命大趨勢、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舉措。這是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的要求。《摘編》第六、七、八部分分別收入了這方面的論述。

關於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創新,首先要把方向搞清楚,看清世界科技發展大勢。否則花了很多錢、投入了很多資源,最後也難以取得好的成效。習近平同志看了很多介紹世界科技發展的材料,對一些新突破新趨勢高度重視。比如對於大數據、雲計算、高端芯片,對於3d打印、先進製造、量子調控,對於物質結構、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識本質,對於機器人革命、軍用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等,習近平同志都有着濃厚的興趣,並保持密切關注。

綜合分析世界科技發展形勢,習近平同志提出要高度關注以下幾個趨勢:一是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大數據、雲計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將帶動衆多產業變革和創新;二是圍繞新能源、氣候變化、空間、海洋開發的技術創新更加密集;三是綠色經濟、低碳技術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四是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帶動形成龐大的健康、現代農業、生物能源、生物製造、環保等產業。他指出: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國爭相調整、適應,抓緊實施必要改革。我們要密切跟蹤、科學研判世界科技創新發展的趨勢,看到差距,找準問題,對看準的方面超前規劃佈局,將成熟的思路及時轉化爲政策舉措,切實加大投入,搶佔先機。我們不僅要趕上時代,而且要勇於引領時代潮流、走在時代前列。

關於牢牢把握產業革命大趨勢。科技革命必然引發產業革命。當今全球科技革命發展的主要特徵就是從科學到技術轉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習近平同志指出:科技創新及其成果決不能僅僅落在經費上、填在表格裏、發表在雜誌上,而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轉化爲經濟社會發展第一推動力,轉化爲人民福祉。要從實際出發,着眼於全球產業發展和變革大趨勢,瞄準世界產業發展制高點。要堅持產業化導向,加強行業共性基礎技術研究,努力突破制約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提供有力支撐。要以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爲主攻方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經濟效益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把科技創新真正落到產業發展上。要實施一批關係國家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科技項目,加快形成若干戰略性技術和戰略性產品,開闢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他強調,這是我們化解產能過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

習近平同志還結合世界產業發展新趨勢,對我國發展海洋科學,節水、治污、水生態修復,農業科技化工業化,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大型客機研發生產,發展新能源汽車,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能源技術開發利用等提出了具體要求。

關於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舉措。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推進自主創新,人才是關鍵。沒有強大人才隊伍作後盾,自主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習近平同志指出,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爲活躍、最爲積極的因素。要把科技創新搞上去,就必須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培養集聚人才,既要有識才的眼光、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更要有健全集聚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體制機制。

習近平同志從人才使用、培養、引進三個方面對改革和完善人才發展機制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爲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他強調,用好人才,首先要用好科學家。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用好人才,重點是科技人員。既要用事業激發其創新勇氣和毅力,也要重視必要的物質激勵,使他們名利雙收。用好人才,還要用好企業家。企業家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動力。要推動企業家積極投身創新事業,依法保護企業家的財產權和創新收益,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激發他們的創新激情。還要重視發揮技術工人隊伍作用,讓他們參與工藝改進和產品設計,使他們的創新才智充分涌流。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形成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吸取國際先進經驗,按照人才成長規律改進人才培養機制,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三是要積極引進海外優秀人才,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國家對外開放,必須首先推進人的對外開放,特別是人才的對外開放。要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讓有志於來華髮展的外國人才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動,爲他們施展才能、實現事業夢想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

習近平同志關於科技創新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以科技創新爲核心的全面創新,以創新引領發展,用科技贏得未來,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我們要把學習《習近平關於科技創新論述摘編》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全面系統地認真領會,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集中力量推進科技創新,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爲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不竭動力。

讀中國的歷史心得體會篇3

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開拓性地創造出“大歷史(maco-history)”的研究方法,以宏大敘事的方式,歸納總結現有史料,高度壓縮,構成簡明的綱領,以時間縱向與歐美歷史進行比較分析,是謂“大歷史”。

不可否認,黃仁宇先生所敘之歷史,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中國的歷史長河,創史家之先例。且自始自終圍繞着一個問題展開:爲何中國文明的發展中未能衍生出資本主義經濟?而其將關注點放在了“財稅制度”上。衆所周知,黃仁宇是明史專家,其中明朝的財稅制度更加是其研究重點,也許其遵循“大歷史”的研究角度,以小見大,從明朝的財稅制度看見了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頑疾所在。(事實是否如此,我並未深究,畢竟我不是歷史學家。)

縱觀《中國大歷史》,黃仁宇先生從夏商周開始,洋洋灑灑闡述了中國兩千年的文明史。其中涉及政治經濟體制、軍事戰役、藝術思想等等方面,而作者更爲重點着眼的則是——政治經濟體制的發展。其認爲,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體制是以中央集權爲特徵,繼而形成百年不變的官僚體系,而維繫上下級的管理規則,則是一種以儒家爲基礎、幾經修正的道德倫理的意識形態。此種統治形態,歷經千秋的朝代更迭(現代中國除外)未曾改變。需要說明的是,此種統治形態,產生於夏,基本形成於宋,而極致於明。用黃仁宇先生的一句形象而通俗的話來說則是“潛水艇夾心麪包”(他是否意欲說“熱狗”)。上面一塊長麪包稱爲官僚階級,下面一塊長麪包稱爲農民,兩者都混同一致,缺乏個別色彩,其當中的事物則爲“文化精華”(即道德倫理)作文。

這種體系的維持之久讓人驚訝,可以這麼說,統治階級的主要經濟來源,這兩千年以來都是以自耕農所繳納的稅收爲主。經濟形態決定上層建築體系,這就決定,統治龐大農民階級的官僚體系的形成是必然的結果。爲何這種政治經濟模式能長久地代代更迭而沒有本質地變化,或者說,在這樣的層層級別之下,爲何作爲最低層的農民,卻心甘情願地被“奴役”了幾千年(雖然當中的無數次農民起義,要不就是不成氣候,要不就是充當了朝代更迭的工具)?作者在此提出了“數目字管理”這一關鍵詞。所謂“數目字管理”,其實通俗來說,就是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即爲全國的資源以市場爲導向,而政府則是在市場中作爲秩序的維護者。用黃仁宇先生的話來說,即爲上層建築通過對市場價格及其貨幣流通的統計數字爲據,調節全國的經濟生產運行狀況,並以徵稅以及預決算財政來調控經濟運行,繼以制定法律法規來維護及規範市場秩序。作者認爲,由於層層官僚體系構成的嚴謹與祖先崇拜情結普遍存在,決策層主動改變體制的根本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施行“數目字管理”的方案也變得不可能。

作者提出的解決方法,無疑是要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們改變自身的政治體制,與統治方法,別說這有悖於常理。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以農耕作爲國家的基本經濟基礎,整個封建王朝實際上對龐大的農民階層的統治,夾於中間的商人其作用則是微乎其微了;再者,兩千年來的儒家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地凝結在整個國家精神當中,儒家思想的“重農抑商”觀點也是嚴重影響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的因素之一。

總之,中國歷史發展至今,偶然性不乏其中,但這裏面的必然性是昭然若揭的。

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自出版以來,引來不少專業或非專業史學家的評論,其中大家公認的硬傷在於微觀史料的考證上的不足,有許多論點未免過於主觀判斷,給人以話柄。

讀中國的歷史心得體會篇4

中國共青團自1922年誕生以來,中國共青團已經走過整整100年了,中國共青團是一個有着光榮歷史和革命傳統的青年組織,引領團員青年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增強了團員青年們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提升中國共青團的感召力和凝聚力。100年來,中國共青團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全國廣大青年,爲黨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022年是中國共青團成立的第一百週年,新徵程還在路上,中國青年需要扛起實現民族復興的大旗,推動社會發展,一百多年前,一羣學生走上街頭,高舉着科學的旗幟,吶喊着科學救國,是他們將奄奄一息的中華民族救活了,讓中華民族站起來了,身爲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了,我們聽到了時代的聲音和祖國的召喚,扛起時代賦予的大旗,牢記青年該有的使命,爲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道出了古代先賢們的遠大願景和政治抱負。當代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有早起、最富有創造力、最富有生命力的羣體。面對一個充滿希望和挑戰的21世紀,中國青年應當不退縮,不膽怯,用青春的熱情和活力寫出時代賦予的答卷,把自己的理想和“中國夢”緊密聯繫起來,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追求那崇高的而又神聖的理想。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副避趨之”我們要有生逢其時重任在肩的擔當意識,面對困難和難題時,迎難而上,不屈不撓,不辜負人民和祖國的時期望和重託,以青春之名,爲實習偉大的民族復興而奮鬥努力,做好五四精神的傳承者,讓五四精神的光芒更加的奪目閃耀,做好新時代的青年,敢於擔起時代的大旗,在時代滾滾浪潮中,攜夢前行,勇破浪遠航。

讀中國的歷史心得體會篇5

四點體會讓黨史學習學懂、學通、學透

今年要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開展黨史教育,可謂恰逢其時,意義重大。黨員幹部必須修好中共黨史這門必修課。通過初步學習,我有四點體會,它激勵我進一步將黨史學習學懂、學通、學透,走心、走深、走實。

學好黨史,感動百年曆程。1921年建黨以來,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後,黨又創造性地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闢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啓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新徵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取得了抗擊疫情、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在經濟領域、科技領域、民生領域等諸多領域都創造了舉世矚目的重大奇蹟。在黨的百年奮鬥歷程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艱苦奮鬥、實事求是、羣衆路線、統一戰線等都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學習黨史,把革命傳統、優良作風、偉大事業接力賡續,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現代化新徵程,是時代賦予黨員幹部的歷史使命。

學好黨史,汲取智慧力量。習總書記強調,要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學習黨史,就要從黨史中汲取信仰信念信心的智慧和力量,汲取勇於善於創新的智慧和力量,汲取尊重人民、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汲取推進黨的建設的智慧和力量。中國共產黨歷史蘊含着歷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在治國理政、治黨治軍、內政外交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將歷史智慧轉化爲前進力量,才能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中國共產黨百年曆程一路走來,累積了大量攻堅克難的辦法,有着豐富的成功典例。把黨的歷史上形成的大智慧傳承下去,要求全體黨員幹部學好黨史,從黨史中汲取滋養、豐富智慧、增強力量。

學好黨史,堅定理想信念。習總書記指出,只要我們深入瞭解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中國革命史,就不難發現,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回顧黨的歷史,我們黨在弱小中發展壯大,在困境中絕處逢生,在攻堅克難中從勝利走向勝利,根本原因就在於不管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始終堅守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義無反顧向着這個目標前進,從而贏得了人民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學習黨史,能夠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使中國號這艘巨輪繼續破浪前進、行穩致遠。

學好黨史,提高素質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春節前夕赴貴州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羣衆時強調,要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同時學習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黨員幹部學好黨史,有利於不斷增強業務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羣衆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更加自覺地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學好黨史,能夠進一步提升素質,涵養能力,提高我們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立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從而更好地掌握真實情況,把握客觀規律,發揚艱苦奮鬥、埋頭實幹的工作作風,踏踏實實把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貫徹落實好。

學習黨史,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增添力量、堅定信念、提升能力。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崗。四點體會激勵我進一步將黨史學習學懂、學通、學透,走心、走深、走實,將學習成果轉化爲工作業績,以優異成績向建黨100週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