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多篇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多篇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篇1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我從書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東西,給我今後的工作會帶來很大的幫助。我希望教育工作者們都來看看這本好書。儘量給孩子們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有時間和自由去探索一個豐富多彩、安全可靠的環境。要知道玩耍對於小孩子來說並不是什麼分散精力的壞事,相反,那是他們瞭解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要理解並尊重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與能力發展水平。只要我們明察秋毫,他們就會給我們指明方向。

蘇格拉底說:“沒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成功的教育細節中的每一個都發人深思,第一遍看完這本書後我又細細研讀了第二遍。在重讀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這樣幾個問題:我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應該如何利用這些案例呢?我可以試着做哪些工作?我應該在哪些方面有所改進?我應該怎樣靈活地應用這些道理來處理自己特殊的情況呢?反思自己的教師職業生涯,雖然已經是有近20年的老教齡了,但也容易生成一些慣性,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對幼兒的關注、對家長工作等反思的深入還是不夠的,通過學習和自省也希望自己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能不斷反思、不斷創新,形成對教學工作的新動力。

教育如果有大事,那就是孩子們在乎的事。孩子們在乎的事是什麼呢?是這堂課好不好玩、有沒有趣,是新發下的語文書裏有沒有好看的故事,是課間能不能到操場上追跑打鬧,是學校讓不讓去郊遊,是體育課會不會被主科佔用,是老師的一個微笑,是校園裏的一片紅葉……這些事都能讓孩子們或歡呼雀躍或“黯然神傷”,大人眼裏的這些小事恰恰是孩子們的大事,恰恰是教育的大事,又是教育的細節。可惜我們的教育者常常忽略這些細節,卻喜歡去做大事——給學校一個大大的理念,在牆上寫上大大的標語,讓孩子喊出大大的口號。

其實永通寫的所有的小事、細節,無非是呼喚教育、呼喚學校、呼喚老師給孩子以平等、尊重和愛。

把小事做到一個個小孩子的心坎上,用細節體貼每個學生細密的心思——這或許就是我們教育的大事。《教育的細節》裏班主任堅持“睡眠第一”而非“作業第一”感動了我;宋校長說“開慢點,寧可遲到也不要急”感動了我;清林國小校長楊勇爲了讓學生享受一地落紅之美而特地交代校工不要把紫荊花的落花掃光感動了我;龍崗外國語學校和晉江實驗國小用心爲孩子們設計方便放書包的課桌感動了我——他們在乎孩子的感受,他們拿孩子們的小事當大事,他們把關乎孩子們的細節做成了精品,洋溢着濃濃的人情味兒。

?教育的細節》好像是我在內心深處一直呼喚的一本書,好像是我很想對老師、家長們說的一些話,好像是我天天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一個個故事,所以很親切很柔軟。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我從書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東西,給我今後的工作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篇2

我最近讀了一部經典——《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德·亞米契斯的代表作。

?愛的教育》風靡世界,歷久彌新……

一個國小生的世界活潑潑地呈此刻我面前。作者透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地記敘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展現出人們的善良與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

此書並不刻意講究修辭與結構,語言也異常樸實、流暢,但它飽含了對社會中下層艱辛度日人民的關愛,對普通人純真心靈的熱忱讚頌,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溫馨的人性之美,使此書於細微處見真情,平凡中寓崇高;我閱畢全書,激盪於胸懷的感情與波瀾久久難以平靜。不妨說,作者用愛的鑰匙,打開了我的心扉。

我讀完全書,覺得《感恩》這篇文章最感人;讀完全文,我學到了許多。

全文語言巧妙,值得我去體會學習;更爲我的語言積累下了豐富的底蘊——爲我今後的語言道路鋪了一塊臺階。

本文教會了我感恩父母,感恩老師。老師其實是恨鐵不成鋼。老師是神聖的,因爲他把自我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孩子,他是啓發你的心靈,培養你的智慧的人,他在你的一生中差不多和你的父母一樣重要。老師是億萬兒童心靈的智慧之父,他們得到極其微薄的報酬,卻在培養未來一代的優秀國民而辛勤勞動着。永遠要愛自我的老師,永遠要以尊敬的口吻來稱呼“老師”這兩個字,因爲世界上除了父母親之外,“老師”就是人與人之間最崇高、最親切的稱呼了。

全文閱畢,我像剛吃飽飯一樣;此文沐浴了我的心靈,進化了我的靈魂。愛是陽光和雨露使我的人格更完整。

讀完全書,我獲得了精神食糧的滿足。我體會到了人生哲學,收穫了感恩的心,關愛他人,無私爲他人奉獻……

?愛的教育》交給了我做人的基本人倫常識與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質

?愛的教育》整個文學創作的人道主義、博愛精神,流光溢彩,意蘊深遠,使此書超越了時空,獲得了普遍的、永恆的價值。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篇3

暑假裏,我有幸拜讀了朱永通先生的《教育的細節》一書。拿到書本,一行小字躍入眼簾——警惕細節中的魔鬼,讓天使常駐。何爲魔鬼?何爲天使?當我一頁一頁翻看着的時候,我想我似乎明白了……

?教育的細節》這一書其實是一個個案例,一個個故事片段,有他女兒教育成長的真實經歷,有他到各地學校的所見所聞,以小見大,娓娓道來,他不似教育類書本中的大段大段的道理哲學,更像是話家常般的闡述,讀之讓人耳目一新。

如《單獨的座位》、《課堂中的道具》、《怎麼和孩子說話》,這些細節常在我們的教學生涯中遇見,可也常常被我們忽略。當我讀完這些文字的時候,我不禁在想,如果換做是我,我會怎麼做?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朱永通先生提到的《一釐米之變》,看到這個標題,我就想到了我們班的一個小朋友哲哲。哲哲小朋友,長得非常帥氣,很聰明,上課回答問題都能回答到點子上,數學操作也做的又快又好。可就是這樣一個本來應該很討人喜歡的小傢伙,在班級的一日活動中,你會聽到很多的告狀聲,哲哲搶積木了,哲哲把小朋友弄哭了……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都會想怎麼讓他變好呢?其實改變他人何其不易,不如試着改變自己。也許你會覺得你改了他怎麼還是這樣?那麼不如想我改的是不是不夠,再多一釐米如何?抱着這樣的心態,我們兩位老師、阿姨、孩子的媽媽甚至孩子的整個家庭都在悄悄的變化,在這樣的變化中你再去觀察孩子,你會發現孩子也在悄然的發生着變化,從原來的迫不及待到現在的學會等待,從原來的不敢放手到現在的其樂融融……也許有時候還是很調皮,但是隻要我們繼續堅持每天一釐米,相信孩子也會越來越好。

俗話說: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教育的細節關係着教育的成敗。而“一釐米之變”所變化的就是種種細節,包括觀念的“一釐米之變”、教育重心的“一釐米之變”、對教育中習以爲常的事情的“一釐米之變”……堅持一釐米之變,從能改變的地方開始,一釐米一釐米地努力去改變,積少成多,量變產生質變。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篇4

?愛的教育》一書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角度,寫下他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裏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書中用不華麗的辭藻描繪出的父母對兒女的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期盼,師生、朋友、同伴之間的愛和友誼,對祖國神聖的愛動人心絃。

父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他們賦予了你生命,傾盡一生呵護你,《愛的教育》讓我感悟生活中的親情。處於青春叛逆期的我有時會與父母頂嘴,甚至爭吵,我總會認爲他們對我的關心,對我的愛不夠。事實上,他們的愛都分散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中,一句叮囑,一個擁抱,一份關懷,他們或許不善言辭,所以一切愛的心聲都隱匿在了行動中。設想一下如果沒有父母,生活會是多麼孤苦,淒涼,無論怎樣都不要傷害他們的心,即使現在你不懂,時間久了閱歷深了你就會慢慢明白。

老師是一個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人,《愛的教育》讓我重新感悟生活中的師愛。年輕氣盛的小小少年討厭被人約束,討厭教導,討厭老師佈置的任務。然而,老師的閱歷與文化素養遠比我們高深,他們看得更遠,作爲教育工作者,他們更能指引我們。當你在人生路上越走越多時,不妨回過頭看看,想想當時老師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是否在未來得以印證效果。古人云:一日爲師,終生爲父,他們如同路燈,照亮你迷茫的前程;如同北斗星,指引你走向正確的道路。

同伴是伴隨着你,與你共同經歷成長的人,《愛的教育》讓我重新感悟生活中的友誼。朋友,一個在你難過時安慰你,在你成功時祝賀你,在你落寞時陪伴你的角色,這樣的人每個人都值得擁有。我們需要朋友來交流溝通,說說一些只有在朋友間纔會說得出口的話。如伯牙子期,有一人能讀懂你,生活也變得更絢爛,有良友共進,生命也變得更精彩,人生有一知己足矣。

愛是必不可少的,難以想象沒有愛的世界會存活幾天。不僅應向《愛的教育》裏的人物那樣學會發現愛,更要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守護身邊的每一份愛。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篇5

書本中的這麼一段文字:“孩子是由一百種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隻手,一百種思考、遊戲、說話的方式,還有一百種聆聽問題的方式,驚訝和愛慕的方式。一百種歡樂,去探索,去發現;一百個世界,去發明;一百個世界,去夢想。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走了九十九。學校和文明,將孩子和身心分離。他們告訴孩子,不需用手操作,無須用腦行事,只要聽,不必說,理想世界不必伴隨快樂,他們要求孩子,去發現只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個世界中,他們偷去了九十九。”說的真好,作爲一名教師,我應該去尋找孩子喜歡的語言,只做引路人,不做指路者。

翻閱了朱永通《教育的細節》一書,共五輯——“活在觀念裏”“守住教育的重心”“一釐米之變”“教育中的習以爲常”“過有思考的較教書生活”,文字雖很樸實,卻正如網絡評論的那樣“能穿透靈魂、體現育人智慧”,感觸最深的是書中《平等觀念在哪兒》一文,學生向老師問好,老師一臉漠然或最多居高臨下地點點頭,是不是小事?卻可能給問好的學生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因爲這是讓學生忘不掉的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教育的細節則首先是體現在課堂上。我們面對的國小生,對於他們講大道理不能說沒有作用,只是要從根本上觸動孩子思想的神經,還要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情、小細節抓起。在課堂教學中也注意細節,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而課堂互動往往是通過教學細節來實現的。教學細節推動師生課堂有效互動。當我把問題呈現給學生時,我的語調、眼神都很重要,面對我的問題,學生的回答、對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判……這些細節的注重,都會使我的課堂變的有生命力。

教育真美,孩子更美,希望我能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找回孩子心中的好老師。通過看《教育的細節》這本書,我看到“一釐米之變”,對這些事例真的很震驚,句句說到了我們的生活中,難道我們不是這樣做得嗎?這讓我深思,不是不知道,而是我們沒有注意細節。最大的收穫也許並不是我要去注意細節什麼的,而是讓我知道換位思考是多麼的重要,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贏得信任的最好方法,好好去做好換位思考,就可以注意到每個教育上的細節了。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篇6

?愛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著,他通過一件平凡細緻的事情,細緻的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展示人性的善良、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這本小說沒有任何豪情壯語,也沒有任何虛僞的說教,只是通過對生活的素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它包含了作家對普通人的純真靈的熱情讚頌。作者用愛的鑰匙打開了人的心扉。

這本書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的學習。寫了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的感人肺腑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上寫的勸誡啓發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精髓深入。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親人、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絃。

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洋溢着並散發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它在感動我的同時,也已發了我對愛的一些思考。愛究竟是什麼?它像空氣一樣,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爲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所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命。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正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記得有一次,在做廣播體操的時候,有一位同學的肚子痛,陳老師連忙跑過去問他:是不是很痛?”那位同學點了點頭。陳老師從包裏拿出一瓶風油精,輕輕的塗在他的肚臍上。又帶他去打電話,還陪他在校門口等着家長來。這件事雖然不是驚天動地,但老師的每一個動作,都把愛表現了出來。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作很多東西。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沒有限制。大到捐骨髓、捐助希望工程……小到同學之間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這本書中樸實的語言和深厚的愛。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篇7

?教育的細節》這本書是朱永通先生的新作。本書共五輯“活在觀念裏”“守住教育的重心”“一釐米之變”“教育中的習以爲常”“過有思考的教書生活”

每輯又分出相關的章節。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認知學習”中注意力這點,自認爲這個內容最貼近實際,滲透在日常教學中。書中提到“孩子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注意力的集中水平不同。不同的孩子一天中在記憶裏最集中的時間不同。”

在平時的教學中,總是發現學生在課上的精力不夠集中,個別學生來時走神,聽課質量很低。對此我一直很疑惑,不知道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麼?讀完這本書使我有那麼一點點開竅。“不同的孩子一天中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不同,即有不同的注意力日週期類型。通過研究發現一天中孩子注意力集中情況可以分爲三類,分別是晝間型、夜間型和混合型。其中聽課質量最好的應是混合型,其他則差強人意。那麼如何來應對學生的這種注意力日週期呢?文中提到”有趣程度能延長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疲勞會加速注意力的衰退。有研究顯示,孩子在高度集中注意力20~35分鐘後,就開始出現注意力衰退的現象,而最初的15分鐘注意力衰退的速度最快。“

因此我結合一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注意力情況,以及對於本班學生注意力日週期的分析,對我今後的課堂有了嶄新的認識。首先一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佔主導,控制注意力的能力有所增強。因此在日常授課時,增強知識結構的內在邏輯性。我班學生絕大多數屬於注意力混合型學生,因此在上午進行新課的教授,知識點的深化,下午的整理課期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安排時間,回顧和複習一天所學的知識。爲了能夠是學生在新授課上調動最大的興趣,瞭解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認知度和興趣點,旨在用最有效的方法提升學生興趣,延長注意力的集中時間。學生是在不斷髮展的,每個人在不同時間段發展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我想要在學校這有限的時間裏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獲取更多的知識,那麼注意力的訓練必不可少。我應與家長共同觀察孩子日常的表現,來判斷孩子到底哪個時間段的注意力集中水平較高,尋找自己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從而提高孩子學習效率。進行時間表的安排,按時行事。塑造孩子日週期節律。

另外一點,對我啓發較深的是——自信。自信是孩子對自己和自己能力有信心,是對自己整體價值的肯定。它對孩子的行爲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的影響。

孩子主要從重要感、自我勝任感和外表感三方面來評價自己,獲得對自己的自信。一年級的學生對自我評價呈上升趨勢,孩子對自己的認識相對客觀,也能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和價值,自信心有所上升。孩子的自信心來源於三個方面:父母、老師、同學的態度和評價。

下學期我將採取以下措施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促進每位學生健康成長。

一、爲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引導學生超越自我。

學生往往由於自己表現的機會少,而產生膽小的心理,認爲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從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現自己,針對這種心理,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表現自我,發現自我,樹立自信心,培養學生大膽健康向上的心理。

二、讓學生學會善於競爭,增強自信心。

自信心對於良好的競爭心理素質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有信心,就會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到各種活動中,就更容易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滿足學生這種心理需求的最好辦法是激勵。老師可以開展”找優點“等活動,讓學生找自己的優點,找別人的優點,瞭解自己也有閃光點,從而增強自信心,樹立”我能行“的積極進取精神。

三、讓學生學會賞識自我。

幫助孩子獲得自我認識和自我認同是孩子產生自信心的基礎。只有當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知道自己也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自信纔會產生。因此,老師或家長要經常用賞識的目光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通過有原則的、藝術的表揚調動他們內在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星期五無批評日“和”說說我的優點“或”說說他的優點“,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使他們始終感到”我能行“。

四、協調家庭教育的影響,強化學生的自信心。

老師可通過家訪、電話聯繫、等多種途徑與家長密切聯繫,使家長配合學校的教育,共同培養學生健康的自信心。

一個稱職的老師,不僅要有較好的能力和技能,還要有健全的心智、良好的品德和行爲。要讓孩子學會做人、做事,老師與家長就必須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有規律的,因此只有掌握了規律,按規律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篇8

新教育是什麼?

80多年前,陳獨秀曾說:“舊教育的主義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的理想,做成偉大的個人,爲聖賢,爲仙佛,爲豪傑,爲大學者,新教育不是這樣,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會,不專在造成個人的偉大。”

我對新教育的理解是:新教育其實就是教育的本真,是應該被還原的教育夢想。

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爲起點,以六大行動爲途徑,以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爲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認爲,教育生活應該是幸福的。我們強調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僅僅有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與追求,當然還有地當下某些教育問題的擔憂與不滿。我們遺憾地看到,許多地方和有一些教育,使孩子已經沒有了童年,他們的學習充滿了失敗。很多孩子已經失去了凝望世界的眼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與衝動,失去了嘗試成功的勇氣與感恩的情懷。我們不禁要問,如果我們的孩子和老師們沒有幸福和快樂可言,這樣的教育還有必要嗎?

我們在幸福後面加上完整兩個字,是因爲在當下的教育中,我們的教育是單向度的,是畸形的,是片面的,是唯分數的教育,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做人的教育,缺乏德行的教育。其實,教育的使命在於塑造美好的人性,進而建設美好的社會。人的完整性首先是建立在善的基礎之上的。人應該是完整的,包括他自己個性的完整。讓人成爲他自己,一個完整的自己,這纔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贊成把新教育命名爲“心靈的教育”

從本體論上來說,新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這就是所謂的教育生活。從價值論上來說,我們認爲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生活,應該是完整的,可持續發展的。從方法論上來說,我們主張通過營造書香校園的行動,以及通過新公民新生命的項目,來實現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