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百年逐夢,決勝高水平全面小康

習近平主席在2020年新賀詞中講到:“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小康社會的實現,既是中國共產黨向14億中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幾千年來孜孜以求的夢想。

百年逐夢,決勝高水平全面小康

回望三千年前,“小康”是詩經當中勞苦人民的生活之夢;100年前,“小康”是康有爲等仁人志士的革新之夢;40年前“小康”是以鄧小平同志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奮發之夢。今天,我們之所以說這個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是因爲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漫長求索中,我們將第一次見證“全面小康”真正的實現,換句話說,這也是中華民族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圓夢時代。

講到全面小康,那麼什麼是小康呢?從詞源來說,“小康”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當中,《詩經》的《大雅.民勞》篇中,有這樣一句: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說人民實在太過勞苦了,但求可以稍微舒服一些,此後在儒家思想當中,“小康”是指一種政教清明,人民幸福安樂的社會局面。到了宋代,洪邁在《夷堅志》中講到:“久困於窮,冀以小康”,意思是家庭稍有資財,但求可以安然度日,從這些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小康”作爲古代思想家們,對社會改造和國家治理的一種理想模式,用現在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種通俗的話來講,就是過一種相對富裕、吃穿不用發愁的好日子。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如何改變中國貧困落後的面貌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成爲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一個重大命題。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鄧小平同志作爲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首次提出了具有新的時代內涵的“小康社會”概念,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來華訪問,在會談當中,大平正芳提了一個問題,中國整個現代化的藍圖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鄧小平同志當時用了“小康之家”一詞來進行回答。在他看來,到20世紀末,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爭取達到1000美元,最低800美元,這就是小康狀態,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則有賴於“翻兩番”的奮鬥途徑。

此後隨着改革開放時代大幕的拉開,我國的經濟持續快速高速發展,到了1995年,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5.76萬億元,提前5年,比1980年實現了“翻兩番”的目標。繼總量翻番之後,黨中央又提出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新的更高要求,這一口號的提出極大了激發了全社會幹事創業、集體奔小康的熱情。到了1997年,我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6420元,提前三年實現了“翻兩番”的目標。

進入新世紀之後,在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國的經濟建設、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依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小康水平指標,在2000年,我國的小康實現程序爲96%,人民生活總體達到了“小康”水平。當然“總體小康”並不是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奮鬥的最終目標,事實上,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奔小康的步伐並沒有停留在這裏。在黨的十六大報告當中,黨中央提出了一個更加振奮人心的口號:要在新世紀的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那麼這個“更高水平”又何如去理解呢?在我看來,所謂的“更高水平”指的是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從“更高水平”這短短的4個字,我們不僅看到了中國共產黨根植於心的民本思想和小康價值追求,同時也讓全國人民看到了在新世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瑰麗曙光。

黨的十八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朝代、新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治國理政的新高度,系統論述了全面小康的奮鬥目標以及實現路徑。總書記曾講到,全面小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中國夢”這一重要論斷的提出,既與40年前鄧小平同志談到的小康社會思想內在一致,同時也對當下中國發展的歷史任務有了更清晰、更準確的認識。

要更爲準確地把握“中國夢”的內容。我們從三個時代之問來進行理解,第一個時代之問,“中國夢”是什麼?從內容上說,它指的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從層次上說,“中國夢”既是國家的夢,也是民族的夢,但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而要實現“中國夢”這一宏大的藍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顯然是關鍵而重要的一步,那麼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夢”這一重要的論斷,就把我們國家未來長期發展的遠期藍圖和當下全面建成小康之家社會的即期目標進行了有機融合。第二個時代之問,什麼樣的“小康”纔是“全面小康”,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全面小康”強調的不僅僅是“小康”,更重要而且更難做到的是“全面”。所謂“全面”,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覆蓋的領域要全面,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位一體”要協調推進,不能顧此失彼;二是覆蓋的人口要全面,“全面小康”最終要惠及全體中國人民,不能讓任何人掉隊,也就是“一個都不能少”;三是覆蓋的區域要全面,城鄉發展、區域發展,要做到均衡協調、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全面小康”絕不可能是城市繁榮而農村荒蕪,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都要實現小康。第三個時代之問,全面小康的建設成就究竟如何?以脫貧工作爲例,2012年我國的貧困人口數量爲9899萬人,而到2019年我國的貧困人口數量降到551萬人。與此同時我國的貧困發生率也從此前的10.2%迅速降至目前的0.6%。這一巨大的歷史性的脫貧攻堅成就,讓我國的區域性貧困基本得到了解決。同時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也都有了明顯的改變。在以往貧困地區的老百姓常說,出門難、上學難、看病難、通訊難,而如今,這些問題都普遍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到2020年底,我國的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至此,我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確定的減貧目標。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象中國一樣,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幫助如此多的人脫貧,中國全面脫貧的實現,不僅是做好了自己的事,同時對全世界而言,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回顧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奔小康的百年曆程,可謂過程艱辛,任務繁重。在2018年新年賀詞當中,習近平總書記講到“偉大的成就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幹出來的”、“幸福生活都是奮鬥出來的”。這些溫暖而樸實的話語讓我們明白,全面小康絕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而是要靠我們自己的雙手來實現。講到拼搏實幹,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浙江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幹,全面小康實現程度位居全國前列,從美麗鄉村到美麗城鎮,從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計劃到低收入農戶高水平全面小康計劃,惠民、富民、安民的高水平全面小康協奏曲響徹之江大地。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浙江省肩負着“重要窗口”的使命擔當,而高水平全面小康顯然是“重要窗口”關鍵的底色與成色。那麼高水平“全面小康”又“高”在哪裏?歸根到底它要體現在人民羣衆、百姓生活的生活品質高。一直以來浙江省堅持辦民生實事,幫羣衆解難題、爲羣衆增福祉、讓羣衆享公平。2020年,浙江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爲1.96,遠低於全國的2.56,最高最低地市居民收入倍差爲1.67,連續8年呈現縮小態勢,同時浙江省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連續19年和35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今天,浙江被人們譽爲全國治安最好、城鄉差距最小、最適宜居住的省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告誡我們,民生事業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特別是今年6月,中央發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支持鼓勵浙江先行探索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明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試驗區等戰略定位。《意見》的出臺,對浙江省而言,如何把浙江建設成共同富裕示範區,我認爲,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要注重提高發展質量效益,不斷‘做大蛋糕’,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分好蛋糕’,不養懶漢、不掉入福利主義陷阱,要通過鼓勵勤勞致富,充分挖掘低收入人羣內生髮展動力,在人人蔘與、人人盡力的基礎上實現人人享有。讓人民羣衆切切實實地擁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展望“十四五”,我們不僅要繼續紮紮實實地做好自己的事,同時也要爲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貢獻我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