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課堂改革的心得體會多篇

課堂改革的心得體會多篇

課堂改革的心得體會篇1

此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對國小英語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一句話,順應教育改革發展潮流,當一名合格的國小英語教師。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反覆學習新課程標準理念,深刻領會英語課程的要求。我們要學習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國小英語教學屬於英語啓蒙教育,學生通過聽、說、動唱、玩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並獲得初步的聽說能力和一定的語感。基於國小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國小英語教學應該以提高興趣爲主。

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纔會願意學,要讓學生有興趣,我們首先得讓學生感到英語易學,其次讓學生樂學,最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教學方式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學必須根據國小生的學習特點,創建以活動課爲主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採用聽、說、唱、玩、演的方式對於零起點的農村的'學生來說,我認爲要儘可能讓他們多聽地道的英語,語言介紹宜採用先輸入後輸出的方式。

即儘可能讓學生多聽,運用聽覺記憶,使他們用第一語言做出反應,在課堂實際教學中如何進行操作呢?這一步學生仍然是聽,並用第一語言作出反應。

即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指一指,找一找,做出相應的動作,這一階段他們運用的是形體或運動記憶,

課堂改革的心得體會篇2

不知不覺,對博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已三月有餘。這三個月來,可以說是收穫滿滿。對博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助我成功實現了由一個什麼都不會的教學小白到能夠順順當當完成課堂教學的教師的蛻變,不得不說,博學課堂是一個對老師十分友好的課堂,特別是對“新手”教師,它不僅便於老師對教學的全方位學習,且把課堂交予學生,老師充分扮演好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僅可,這既避免了學生“滿堂聽”的倦怠感,也免除了老師“滿堂灌”的疲憊感。同時,博學課堂更是一個對學生十分友好的課堂。在全面倡導減壓減負的背景下,博學課堂提供了一個足夠保證教學質量的課堂容量。且博學課堂倡導學生通過自學,對學,羣學去獲得知識、解決困惑。真正使學生成爲了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從身體參與到身心俱在成爲可能。

博學課堂給師生帶來的“紅利”是巨大的,但由於目前對博學課堂的認識理解還比較淺顯片面,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首先,就小組討論環節,博學班學生自律性不足,小組討論時常進行着進行着就演變成了小組課外聊天,後面通過明確的任務分配進行驅動雖改善了很多,但明確的任務分配又導致學生只顧“自掃門前雪”,把不是自己小組任務的知識點扔在了一邊。且小組討論環節存在部分學生濫竽充數,單純成了答案的“複製機”,缺乏思考,沒有真正參與進去。後續就小組討論環節的把控,我還需進一步的學習摸索。

其次,堂堂清目標的完成在學風稍差的班級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些班級學生普遍存在專注度不高、做題拖拉的習慣,雖通過限定習題時間,到點展示答案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隨着課程內容難度的增加,他們在規定時間內能完成的題寥寥無幾,這樣即使進行習題講解,效果也很不理想,只能給他們延長習題時間,導致堂堂清目標無法完成。接下來我會通過進一步減輕習題難度,挑選更適合這些學生的習題,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對習題進行分層,希望能改善這一問題。

博學課堂的摸索道阻且長,但在今後教學中,我會堅定踐行博學課堂模式,不斷學習,努力成長,力求把自己的課堂塑造成一個高效高質高容量的趣味課堂。

課堂改革的心得體會篇3

近兩年來,全國各地課堂教學改革風起雲涌,許多先進經驗紛紛亮相,成爲了新課程教學的亮麗風景。在改革中,我採取了揚長避短、學爲我用、創新理念、穩步推進的課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體會:

一、教學理念的更新

1 學生是主體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把學生放在了被動學習的地位,教師不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味的採取壓制、強迫的手段,常常適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變了我錯誤的認識,學生被放在了課堂的主體地位上,教學時能夠首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自主學習值得提倡

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別,但完全依靠教師的課堂教學教會學生不利於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教學中根據學情、知識的難度適當教會學生預習、學習、複習的方法,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指出,21世紀的文盲是不會學習的人。

3.小組合作的優勢

傳統的課堂是少數尖子生的課堂,學困生成爲被遺忘的角落。小組合作,有利於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有利於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體驗到學習與成功的快感,從而整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中建立小組併發揮小組的作用不可忽視。

4.教學目標是課堂的指向標

課程標準要求落實三維目標,課堂教學要落實三維目標,都需要教師在教學前早將目標定位下來。一節課的任務完成與否,也需要對照目標。目標的展示,還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學習的方向更明確。

5.新課程教學的核心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永無止境,而教師教學不能僅傳授知識,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思考、創新,在學習生活中養成動腦、動手、探究的習慣。

二、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教學中總結了“三自”學習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預習、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預習課側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內容的初步感知;閱讀課側重於思維的訓練、表達能力的培養;複習課則側重於知識的落實。課堂設計上,以理念引領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教學手段的革新

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對實現目標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幾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傳統的學究式經驗教學已不受學生歡迎,學生內心的情感調動、自我碰撞纔是教學的最高境界。況且,學生的作題能力不是靠教師的講而培養出來的。爲此,我在教學中從課本內容,學生心理因素出發,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體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教學內容的添新

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突破是改變了過去教材天下一統的格局,社會、生活、實踐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都成爲教學內容。死抱住練習冊不放,必然導致視野狹隘。

五、實踐活動的出新

活動是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時娛樂,它對於解決當前困擾學校的教師厭教、學生厭學這一問題有着獨特的意義。我不喜歡板着臉孔教學生學習,願意用自己的熱情和陽光去感染每一個學生。

課堂改革的心得體會篇4

我校自20_年開始借鑑杜郎口、許市學校實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已近三年,期間經歷了“照貓畫虎”借鑑杜郎口教學模式,再到“問題式教學”,到如今依據導學案,許多參與課改的老師也都具有了自己的固定模式,雖然沒有取得多大的成功,但都初具自己的理念、思路。看到學生的變化,課堂的變化,讓我不由得再次慶幸有這個機會參與新課堂教育教學改革,現將些許體會寫下:

一、學生如風箏,老師應爲抓線者,課堂教學必須或者只突出重點、難點。

最初以爲新課堂便是老師講的越少越好,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恣意發揮。但在實踐中發現,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的確思維活躍,但卻天馬行空,抓不住重點,細枝末節成了學生討論的主要對象,一堂課下來,教學任務完不成,學習效果更是無從找尋。

後來和同事老師交流討論,馬上找到了癥結所在:我們的分組人多,一般都爲6個左右,優生和潛能生搭配。在課堂教學時,遇到難點,多半隻有優生思考回答,效率不高。遇到容易的,潛能生則又太活躍,課堂秩序難以維持。結果,一節課看起來很熱鬧,討論氣氛很濃,但是多半是繞着簡單問題在討論,但是重點難點仍沒解決。

所以我想也在盡力做的就是:新課堂改革仍是那句老話:“學生爲主體、老師爲主導”,老師必須做好主導工作,把課堂的主動性始終掌握在手上,要做到收放自如。同時,每節課要定好學習方向,把握重點難點,課堂上不能老是圍繞細枝末節討論,這些應該在課前預習中自己解決,課堂多解決或者只重點難點。所以我們必須抓好“課前預習”這塊,在上課前就把握學生的學習方向,讓學生清楚下節課該如何學習,在課堂研討時,教師就要深入小組,瞭解學生對課文的把握、對知識的理解,將學生偏差的理解引導回來,使他們在展示環節能夠直指教學重點,令課堂重點突出,展示流暢。另外,對每小組展示後的點評也很重要,只表揚不批評發現每個小組展示的優點,將這個優點放大予以表揚這樣就使得小組之間即形成競爭又相互學習優點的氛圍。

二、小組的建設非常重要,小組應該加強競爭合作意識。

自課改模式實行伊始,校領導及教研組長便強調小組建設的重要性,老師們都知道小組分組的重要性,特別是組長的選擇培訓方面更是關鍵,但是一般學生普遍的特點是“事事我退後”,“事不關己已高高掛起”,選這個組長真是難上加難,有能力的不願擔任,沒能力的不敢委以重任。而假如選定的是一些成績中等、熱誠奉獻的學生,由於他們不是學生當中的佼佼者,所以難以服衆。再者,組長將精力大部分卻放在管理組員上,自己的學習任務卻不能兼顧,繁重的小組任務漸漸令他們覺得喘不過氣來。所以現在的小組建設模式,還必須引入其他的方法:

1、改一名組長爲兩名組長,這樣,兩名組長管理三四個組員即減輕了組長任務,也使小組管理更嚴謹,並且又多培養出了一名“好”學生,激發學生熱情。細分組員職責,使每個組員都有職務,比如一組成績稍微差點的擔任計分、紀律登記。

2、制定一些獎懲制度,激發小組競爭意識,使班上形成和諧競爭的濃郁氣氛。比如說:按成績給小組成員編號,按編號爲講解學生加分,越是編號靠後的同學得分越多。每節課統計或一週統計一次各組積分排名,這樣激發學生爲組爭光,積極學習。

課堂改革的心得體會篇5

“表現”還是“思維”

課堂教學改革已經到了“嬗變期”是不爭的事實。

回顧“奠基期”的課改,一些薄弱學校向傳統課堂挑戰,以“小組合作”與“學生展示”爲特徵,創生了不少“方法模式”,學生的表達力與表現力有了質的變化,“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學生”,改變了傳統課堂死氣沉沉的局面。

然而,隨着課堂教學改革的發展,先期課改存在的諸多問題日益凸顯,許多學校看似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卻仍然沒有解決學生學習不投入的問題——參與討論展示的永遠是幾個優等生,大部分學生依然是課堂的旁觀者。此外,許多課堂過於追求“表現”,學生展示時載歌載舞、精彩紛呈,但展示的內容卻浮於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更缺乏思維層面的深度發掘。這樣的課堂,僅僅是表面繁榮,熱鬧過後學生收穫不多。

爲了讓課堂從淺層走向深層,我們迫切需要突破現有觀念,尋找新方法,創生深度課堂教學改革的策略。課堂爲什麼而改,課堂應該更加註重什麼?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曾說,“學會多聽別人意見,考慮各方看法,協力實現夢想”,“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獨立思考”;在世界各國教育目標中,最爲一致,也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由此可見,課堂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個性,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改革課堂教學,必須找準思維方式存在的問題,追根溯源,才能選擇正確的改革方向、選用科學的改革策略。如果只是把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歸結於教育體制、應試需要、教學方式,則不可能解決根本性問題。

誠然,表現是思維的外化,我們無須懷疑表現的價值,也不能排斥課堂活動的形式創新,但“表現源於思維,內容決定形式”,二者不可偏頗。因此,從聚焦學生“表現力”到關注學生“思維力”,實現“表現與思維有機結合,形式與內容和諧統一”,這是深度課改必須邁過的一道門檻。

課堂改革的心得體會篇6

越努力,越幸運!自開學以來在學校領導的引領,任課老師們支持,家長們的配合,學生們的積極參與下,1909班全體在課改環境下,受益頗豐。現將我在教學及班級管理等各方面的做法做簡單介紹。

這個學期在上期的博學課堂基礎上有所改進,但並不衝突。老師們必須領會課堂教學五環節:自主學習,互助學習,展示點撥,總結提升,檢測過關。在教學上,我嚴格按照博學課堂五環節設計好每堂課。並充分運用好小組積分制組織教學。

1。課前預習:學生提前在前一天晚自習完成預習,第二天課前由各小組長檢查,課代表落實彙報。完成者每生加2分,未完成者扣2分。

2。課堂討論:在小組合作環節,不再流於形式,討論前必須留有2-3分鐘時間獨立思考。當然不同的課型靈活運用不同的討論方式,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內成員互動,組間互動……其中,我發現最能檢查討論效果如何的是組間互動,在展示環節,採用挑戰的`方式進行,組間成員抽查,如果被抽查的組員沒有回答出剛纔大家討論的問題,說明在小組討論時是不認真的,就會被扣分,這樣長此以往,小組長在討論時就更有責任心,組員們也會更認真參與,而不是濫竽充數。(通常在挑戰環節,被抽人員會是小組裏基礎較弱的同學),課堂重點如果學困生都掌握了,那麼這堂課就更接近高效了。

3。課後鞏固:要想學生學得紮實,學以致用,把握課後鞏固是至關重要的。我要求學生每天上完課後,小組成員輪流出題(概括本堂課五個重點:可以是語法填空,選擇題,翻譯題等)給組員做,所有成員完成鞏固題後必須給出題人檢查,這中間既有合作,也有獨立思考,更能培養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更能促進小組合作的高效。課後鞏固題,必須每天晚讀前上交課代表檢查(按時上交的加組分2分,反之則扣分),課代表反饋具體情況給老師,老師不定期要求練習題互做。

抓好小組積分除了能明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外,還能明顯提升班級管理實效。上個月,我們班被評爲了“課改先進班集體”。有老師問,你們班的班長李欣怡怎麼那麼厲害,流動紅旗怎麼在你們班能成爲“不動”紅旗……確實流動紅旗基本上每週都花落在我們班。其實我想說,這也是課改推動我們班越來越團結,越來越優秀的關鍵所在。班級各項事務都與小組建設緊密相連。包括學生出勤,學生值日,寢室內務,活動參與,假期德育作業打卡等等,都是小組建設其中的一項考覈標準。我們班的特色是石頭畫,每週日下午第一節課是班級特色課,按時完成作品的加2分,被評優秀的加3分,因此所有同學都非常積極,認真完成。包括手抄報,徵文競賽,運動會,週週樂活動等等,只要主動參與者都是能爲小組爭光出力,都能獲取相應積分。對於每月的優秀小組,雅正達人,博學之星,都是大家的奮鬥目標。因此大家也都有一個信念:“同是寒窗苦讀,怎能甘拜下風”!當然這一切的競爭都朝着良性發展,大家團結一致,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也因此班裏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

總之,課改不僅讓我在教學上收益匪淺,在班級管理上也收穫頗多。當然,唯有做一個有思想的班主任,有智慧的教師!才能收穫滿滿!繼續加油!

課堂改革的心得體會篇7

陽春三月,萬物齊吟。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裏,我有幸參加了“烏蘭察布市中國小校長課堂教學改革培訓”活動。經過爲期四天緊張而充實的學習,專家們高屋建瓴的講座,學員們親自參與的體驗式培訓,使我們受益匪淺。

一、要做有教育信仰、有教育情懷的人。

這是培訓正式拉開帷幕時烏蘭察布市教育局局長李琮便發出的呼籲!集寧一中校長李一飛也用事實說話,例舉了我們國家現存在的一些問題:中國式過馬路,老人摔倒以後,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等等,問題直指我們的內心。這些問題說到底都與道德有關,是我們的文化出了問題。他說反思當今教育,出現了兩個問題,一是教育內容的問題,重知識技能,輕做人常識的品德教育;二是學習方法的問題,我們的傳統課堂僵化死板,以至於很多學生會在課堂上睡大覺。所以作爲一個教育者,我們應該反思我們教育的意義是什麼?學校的意義是什麼?李炳亭教授在談到這個問題時給我們講了一個達摩祖師與神光的故事,告知我們改革之路雖艱難,但也要由迷轉醒,開眼看世界,要做明校長、明教師。於是,我對“大”字的理解也有了新的認識——是指肩上有扁擔的人。我們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要常思、常覺,做一個有教育信仰、有教育情懷的人。

二、轉變觀念,尋找癥結,創建高效課堂。

1.明白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危害。

杜金山教授的一組科學數據有力地證明了傳統課堂上孩子們的狀態。通過對15000名學生進行了三率的調查,精力流失率爲38.5%,高效學習率爲49.5%,課堂擡頭率爲100%。(精力流失率指的是課堂上學生分心走神的時間與課堂時間的比例;高效學習率指的是高效學習的時間與課堂時間的比例;課堂擡頭率是指課堂外的風吹草動引學生翹首外望的機率)他對這三率做了認真的解讀。我們可以試想,如果給我們戴一幅有特異功能的眼鏡——它能幫我們看到孩子們的心靈,我們會看到一個詭異的現象:100個孩子裏有39個孩子就像孫悟空似的,真身已經紛紛飛出窗戶雲遊四方去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身在曹營心在漢”,學生身心異處。這就意味着我們的課堂上有四成孩子在蹲監獄,老師要使出四成的精力去當獄警,苦口婆心卻毫無作用。那麼傳統課堂便是這三率的定海神針。這樣的課堂學生只是一種被動的狀態,他們是聽者,是觀者,是客人。我們的出路在何方?那就是我們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改變孩子被動的狀態,讓他們反客爲主。

2.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作爲新課程改革的執行者,教師必須首先從思想上轉變自己的觀念,觀念變了,遇到的困難就不再是困難,觀念新了,我們的動力也就足了。用李炳亭教授的話說,老師要當“縱火犯”、“大忽悠”、“啞巴”、“懶人”,教師要將課堂和時間還給自主的學生,不要佔用和侵犯學生的認知構建。

3.選定模式,投身課改,形成特色。

培訓中,要求我們完成角色轉換,把自己當成學生。所以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所有學員進行了小組建設和高效課堂流程的體驗式培訓。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教學採取了獨學——對學、羣學——組內小展示——班內大展示——總結整理導學案、達標檢測五個步驟,又在獨學時查、小展示時查、達標檢測時查,所以也稱五步三查教學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烏蘭察布市教育局課改工作的引領下,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決心,真抓實幹,豐鎮市課改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