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幼兒園國學心得_幼兒園國學學習體會

幼兒園國學心得_幼兒園國學學習體會

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是首先應該具備的品質,幼兒園的孩子從國小習國學培養良好行爲。下面是本站爲大家帶來的幼兒園國學心得,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幼兒園國學心得篇1

國學的復興,從八十年代開始已有二十多年。時至今日,國學的復興或曰國學教育的振興已成國人的共識。因爲某些原因,真正的國學教育現在仍未能進入各級各類學校,但是許多幼兒園或多或少地開設了經典誦讀課,尤其是未來強者幼教集團爲近2000名幼兒開設了較爲正規的國學課,並且出版了建國以來第一套幼兒國學教材,這在幼教界可謂一件盛事,值得我們欣慰。作爲一個幼兒國學教育的從教者,我僅在這裏談幾點教學感受。

幼兒國學教育需要老師的高度熱情與熱愛,需要教育者有高度的教育熱忱。

國學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代名詞,是中華民族智慧與道德的源泉,是世界文明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繁榮與崛起的文化根基,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她是民族文化的源泉,我們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都源於此,所以我們對她的愛應超越物質,超越外來文明,——對國學的熱愛就是民族之愛,就是國家之愛。小孩子感興趣的是小動物、好吃的、屁股和哈喇子,他們的興趣與熱情需要引導。簡單的說,老師表現出極大興趣的東西,他們也感興趣。老師滿懷豪情,孩子也陶醉盎然;老師哈哈大笑,孩子也喜不自勝;老師言必國學,孩子也視若神明。一個孩子的情志的養成主要靠家長和老師。曾有人戲說,一個人一生要遇到五個關鍵人物:爸爸,媽媽,一個好老師,一個好媳婦(或好男人),一個好老闆。父母給了孩子先天的基因和家教,老師給了孩子看世界的眼睛和靈魂,一個好老師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在國學教育中斷了幾十年以後,幼兒國學教育者尤其要知道自己的擔子有多重,自己弘揚國學傳統的熱情對孩子們又多麼的重要。

幼兒國學教育需要百倍的耐心與細心。4歲以上的幼兒進入了一生記憶的黃金期,而這一時期的記憶特點是不需理解,只需重複。幼兒對已經背會的東西往往不厭其煩,而對尚未背會的東西重複幾次以後卻會厭煩,所以要靈活地找時間、抽空子、不遺餘力地去領讀,這就需要老師比平時有更多的耐心與細心,心裏總得惦記着。在這方面,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效果非常明顯。

幼兒國學教育,要解決好傳統教育與現行教育、現行世風的矛盾。衆所周知,我們國家的領導者已經錯誤地將教育事業搞成了教育產業,教育成了高收費低投入的牟利工具。教育改革的失敗導致民怨沸騰,導致大學畢業生學業“質量”下降,而國家發展的不平衡又導致畢業生供過於求與貶值。這一問題在2006年終於引起了全國性的媒體大討論,舉世譁然。國家教育事業的導向性錯誤必然會導致各級各類學校某些行爲的加倍扭曲與膨脹。所幸,幼兒園這一初級學段受影響較小。另外,傳統教育重視育人,以德爲主,而現今的社會是拜金社會,兩者格格不入。只有在幼兒階段纔有可能將傳統美德根植於孩子的心田,成爲他們長大以後的普世價值與道德標準。這種德育工作即便在國小進行,也爲時已晚。還有,現在的社會道德下滑、信仰缺失,每一個家長深受影響,使得家教有時會與幼教產生矛盾。幼教老師既要糾偏補弊,又不能與家長髮生摩擦,這裏邊有個度的把握和對家長進行教育的問題。

幼兒園之所以稱爲幼兒園而不與國小、中學一樣稱爲幼學,原因在於幼兒園教育是啓蒙教育,不能搞成象國小中學那樣滿天課程大滿貫,孩子得不到應有的休息玩耍時間,老師忙忙如帶兵打仗。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問題要通過科學的方法與持之以恆以提高效率去解決。要搞清楚幼兒在幼兒園真正應該得到什麼,對社會、對素質較差的家長的讓步應該有限。這是打造幼教品牌的重要因素。國學在教育上最講究“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而因材的“材”指的就是不同的學生和學生不同的生長階段。國學經典(如《學記》)中有關於教學的經典論述,起碼在幼兒國學教育中應該遵循。古代的私塾教育最重視背“熟”,要爛熟,更重視複習,而這正是我們的薄弱環節。古代的私塾教育最重視持之以恆,而這也是我們的薄弱環節。平時督促不利,一到逢年過節卻“加班加點”,使孩子苦不堪言。家長把孩子放到未來強者,難道是爲了看“年節過場”的嗎?

幼兒國學教育乃至幼教對於幼兒最重要的,是解決 “灑掃應對”和“是非禮儀”的問題,即美好習慣的養成問題。中國在世界上號稱“禮儀之邦”,那已經是輝煌的過去,現在的中國在禮儀上可謂“非禮之邦”。我們曾經的“禮儀之邦”的名號源於古代入格入矩的幼教、家教傳統。我國古代的幼教基本就是私塾教育,而私塾教育科學地不能再科學,一是確立是非觀,奠定“灑掃應對”的禮儀根基,二是很好地利用了小孩兒強大的記憶能力,把將來無有能力再背的和將來根本就沒有時間再背的國學經典儲藏在看小實大的腦袋裏,以備將來發酵昇華和應用。更重要的是,幼兒階段的大量背誦恰恰打開了一個人真正的記憶大門,使其記憶能力在這個階段也只有在這個階段大幅提升,從而造就了衆多的現代人無法理解的博學多才的學者與國學大師。其實很簡單,一個人不論學什麼,記憶力第一重要。現在年高德劭、鳳毛鱗角的國學大師無一沒有受過私塾教育,而建國後“剷除”私塾教育以後沒有誕生過一位國學大師。同理,現在的中國在禮儀和道德乃至信仰上也是跌到了華夏文明史的最低谷。一個矇昧無知的孩子走進開設國學課的幼兒園到畢業走出這所幼兒園,我認爲,這時的他改變最大的不應該是會拼音識字,不應該是會幾個英文單詞幾句簡單英文會話,不應該是宣紙顏料的幾下塗鴉,而應該是他熱愛學習了,他懂得“灑掃應對”了,有了一個基本的人樣了,——這樣纔能有一個完美的人生開頭,才能獲取抵禦不良校風、學風和社會風氣的基礎免疫力,纔能有一個用教育手段塑造美器大器的可能。幼教是着眼於孩子一生的,她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固本培基。

幼兒國學教育要有所迴避。國學的哲學基礎是《易經》,是《道德經》,是《論語》,是宗教,傳統文化與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一樣是神傳文化。那麼,在講授國學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諸如神鬼、祭祀、因果報應等內容。而這些內容對於小孩子來說是難以理喻的,所以要儘量迴避。

以上僅僅是個人的幾點體會,偏頗之處僅作保留。

幼兒園國學心得篇2

幼兒讀經運動一直在學術上有爭議,在社會上也很火熱,上次去北大參加一個教育推廣機構舉辦的國學推廣活動,整個活動雖然有專家參加,但是始終也沒能解決我腦中存在的問題:用什麼樣的方法解決兒童機械記憶深奧的古詩詞的問題?可是,我的質疑阻擋不住民衆和園所的熱情,一聽學《三字經》《弟子規》等古代的東西,家長、家長和園所的熱情高漲,覺得這是中國的精華,國外都在學,何況國外。他們銷售人員始終強調:中國的就是世界的。五四以來中國沒有出大家就是因爲大家忽略了國學。其實我一直也十分推崇中文的傳統文化,認爲一定得傳承下去,但我認爲他們忽略了一個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問題:國學應該學,但是什麼時候學,以什麼方式學?我的疑問是:幼兒學國學是如何學的?大家知道,幼兒階段,幼兒以機械記憶爲主,但是幼兒有意義的記憶優於機械記憶。是的,幼兒花費那麼多時間,是能夠記憶住,但是意義如何呢?除了能背誦出原文,還有什麼意義呢?大家都知道遺忘規律,這點幼兒階段記住的東西如果不加以不斷的鞏固,到了國小階段是都會遺忘的,尤其是孩子沒有理解的東西,有的孩子從此養成機械記憶不求理解的習慣,以爲記住的東西就行了,這也會促使孩子造成了不求甚解、不動腦筋的習慣。

我帶着這個疑問:如何解決孩子理解和記憶國學的問題看了他們的公開課,結果令我很失望,整個過程老師就簡單講了下意思,也就是理解,我想就這個過程孩子是遠遠不能理解古代詩詞的意思的更不用說裏面的意境、作者的感受了。剩下的做遊戲和原文一點關係都沒有,完全是提升孩子興趣的一個做法,我想如果沒有這些遊戲孩子根本坐不住,但是關鍵是他們不是真正的以遊戲的方式去學習國學,而是在學國學的過程中穿插遊戲,吸引住孩子。

現在的家長總想把好的一股腦給孩子,這個想法可以理解。可是他們忽略了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孩子的認知特點和學習方式。孩子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是孩子在原有經驗上不斷建構新的經驗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吸納知識的過程。孩子不是一個容器,我們灌輸什麼就能接受什麼的。在幼兒階段,孩子還是以形象思維爲主,只要到了5歲後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遊戲是最好的學習事物的方式,孩子在自己能夠理解的原有經驗吸納新的經驗的過程,對他們來說,經驗的積累遠比抽象的知識更重要,這是他們以後學習知識的基礎。例如一個農村的孩子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接觸了各種樹葉,到了生物課上老師講葉的種類,孩子的腦海裏就立刻出現他見過的這些植物的樣子,他心想:這個葉子不是什麼什麼嗎,那個葉子不是我見的什麼什麼嗎?他這種瞭解能力遠比城市孩子靠自己想象理解學習的深刻得多,有興趣的多,效果就不言而喻。另外,比如國小自然講磁鐵的特性。幼兒階段玩過磁鐵的小朋友都很容易理解磁鐵能吸什麼,不能吸什麼,不僅能對自己原有的經驗進行梳理,還能學會總結,但是沒有接觸的就只能機械接受書本上的知識了,這兩種學習效果的差別是顯然的。

蒙學在古代就有,但是並不代表現代的兒童也要從幼兒學起,對於他們來說那時候是古漢語,他們的日常用語和國學差別不大,但是到了現在很多語詞意義發生了很大轉換,這個只能靠兒童的機械記憶來解決了,而單純的機械記憶的效果是不好的。我覺得,國學應該學,但是應該國小後學,而且一定要在孩子瞭解的基礎上學。另外在我看來,童年只有一次,是很寶貴的,人的一輩子要學的東西很多,不是要活到老,學到老嗎,幼兒階段不可能掌握所有人類的精華,孩子學什麼都有用,比如幼兒學國學並不是一無是處,起碼可以讓孩子體會到語言的韻律感,增強語感,通過好的老師講其中的故事理解中國的一些傳統美德,比如孝敬父母、尊重長輩等等。但是孩子的時間很寶貴,學了這個就不能顧那個,所以我覺得應該挑選最適合孩子年齡特點和最重要的東西讓孩子學習,這些東西是爲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

幼兒園國學心得篇3

在學習第三模塊的過程中,我接觸到了《孔子與儒家思想》《老子與道德經》《唐宋詩詞》《紅樓夢與紅學》等七部國學經典,雖然學習時間不長、斷斷續續,但覺着收穫很多。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證明,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園長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現根據個人學習情況談兩點體會: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身素養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啓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作爲園長,我們除了在能力、知識方面外,還應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一個園長的權威,說到底就是"權力+人格"。儘管園長不是官,是教育家,是學者,但是園長要想管理好幼兒園,就要真正地爲教職工辦實事,善於聽取來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

二、學習國學可以提升幼兒園的管理水平

“入則孝,出則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是首先應該具備的品質。爲此,我鎮組織了對幼兒進行愛心、孝心教育的活動。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勞動,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造和諧快樂的生活。

首先制定了幼兒文明禮貌、愛心、孝心細則,併發放到家長手中,讓孩子在園在家對照執行。其次充分利用本土文化,營造“孝”的文化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供與教育相適應的,具有“孝”文化特色的、富有童趣的室內外環境,形成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氛圍。三是圍繞“孝心獻給父母”進行了一系列德育活動。

(1)利用重大節日、生日音樂會等舉行各種形式的親子活動,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

(2)要求幼兒在一週內聽一個“孝”的故事、“愛”的歌曲、“爲父母做一項洗刷家務”、“幫父母做一種農活”、“給父母做一回健康服務”等。使幼兒學有榜樣,愛有行動,真實的感受父母養育之恩,有效的培養孩子關愛家庭、孝敬父母的優良品質。

(3)做小小“孝子”。組織幼兒開展“我自己進教室”、“我是媽媽的小乖乖”等幼兒活動,讓幼兒通過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等形式,學會孝敬爸爸媽媽,養成良好的習慣。

(4)評“孝”星。通過一定階段的活動後,組織幼兒及家長召開家園聯誼會,由教師、家長、幼兒溝通參與爲每個幼兒以打星的方式評出最佳“孝”星,進行表彰獎勵。讓每個孩子都享受到成長的快樂。

學習了國學經典後,我認爲還可以在我們的活動中加入經典誦讀,如《弟子規》《唐宋詩詞》《三字經》等適合幼兒誦讀的經典;其次讓我們的環境與經典對話,收集有關宣傳資料、圖片、佈置幼兒園的環境、氛圍;三是利用傳統節日對幼兒進行滲透教育。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每個節日的由來、慶祝方式、各地風俗習慣等內容,讓幼兒在接受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及個性品質,促進幼兒園特色辦園。

古爲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們瞭解了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

幼兒園國學心得篇4

現代幼兒教育,幼兒園家長的顧慮就是幼兒園園所的顧慮,只有在吸取了家長們的意見才能更好得創建幼兒園,武漢至德國學幫幼兒園創建孩子家長溝通的橋樑。

有位家長曾這樣說:“不管怎麼樣,別的孩子都在學,總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吧。”這也是大多數家長的心聲,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孩子要從國小起,要了解家長的心聲,就必須從當前的社會實際情況考慮。家長們在體會過至德國學至德國學的國學教育後,自己的孩子變的比同齡孩子更懂事了,學習 能力和動手能力都提高了,對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

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在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我想說的是,孩子剛剛出生就像一張白紙,需要家長和教師後天的教育和培養。每個孩子出生都是在同一起跑線上。

至德國學通過調查問卷,瞭解到的一些問題,推出了一系列“孝親、尊師、感恩”文化節,一網打盡500位家長的心,至德國學爲園長定製了金牌家長課程,可以讓多數的家長認識到自己思維方面的客觀性,從而全面的瞭解自己孩子需要學習那些知識,而不是必須學習哪些知識。?幼兒園園長應該從家長的顧慮方面考慮,注重教育和家長溝通的結合,從而使家長認識到當前幼兒園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的侷限性,不能急功近利,要實事求是。

總之,培養孩子成爲社會有用之材是一個複雜而長期的過程,不能希望通過一天就立竿見影,家長要有心理準備,有、有步驟地進行。???至德國學從家長和園長的方面考慮,全面深入的做到教育和溝通的結合,讓孩子能健康、快樂、平穩的成長,至德國學歡迎您的加入。

幼兒園國學心得篇5

國學所講的禮、義、孝集中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同時也感到國學教育的重要性。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其目的不僅讓孩子記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尋根,尋民族精神的根,尋現代文明之根,尋學校育人思想之根…熟讀國學經典過程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蘊。所以把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作爲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讓經典真正植入孩子們生命,成爲影響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脈。

這個學期通過與孩子們大量整體誦讀經典,我也學到了不少的方法,有了許多體會。根據我學習的經驗總結:“不求理解,只求熟讀”,簡單的過程不要複雜化,只要反覆念反覆跟讀,兒童自然就能背誦;在反覆整體誦讀中,孩子們很輕鬆很愉快的就可以大量記憶其內容,並且對大量生字的認知。讓學生從經典中感受學習的樂趣。經典誦讀實現了育人,使教師的思想觀念得到轉變,師生的“精、氣、神”得到提升,使學生的行爲習慣進一步規範,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進一步得到提高。

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蘊深刻,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幼兒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幼兒的閱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後,是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最後,促進了幼兒表達能力的提高。俗語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孩子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且在誦讀中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在日常交流中,我可以看出孩子們每天的進步。

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到我作爲教師的國學功底還不夠深厚,急需提高。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積澱,歷經歲月河流的淘洗依舊光彩奪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我們教師都有必要的教學任務,我們教師必須利用有限的時間提高自己的的閱讀量,閱讀水平。通過培訓,通過相互學習,儘快提升教師的水平,是推進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質量的關鍵。

國學經典誦讀作爲課程,作爲幼兒學習的必要內容,相應的教學研究、教學探討應該伴隨國學經典誦讀的開展,加強國學經典誦讀的指導,方法的提煉,經驗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

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這是我們每一個教師肩負的歷史重任,也是我們教育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路行來,其中的甘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們堅信,今天的開啓必將迎來明天的收穫。

幼兒園國學心得篇6

1.感受

通過這次的培訓我懂得了很多,知道我國的傳統文化是那麼重要,我們作爲中國人就更應該好好地傳承中華文化。果雪兒的老師們很棒,說的每一句話都深深的印在我的心裏,這種經典文化更要從娃娃抓起。我的收穫有很多,知道了什麼是禮,什麼是感恩,什麼是做人。我作爲一名幼兒教師一定努力地把我所學的教授給我的學生們,希望把我們的國學文化發揚光大。

2.規劃

幼兒們對國學可能還有些陌生,作爲老師的我會漸漸地滲透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從內而外地喜歡,我會想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讓他們對此感興趣,在玩兒中學習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了。我非常期待祖國未來的花朵在中國傳統文化的道路上璀璨綻放。

3.建議

園長給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非常好,園長這種積極上進是值得我們作爲教師所學習借鑑的,如果以後能走出去看到外面的多樣教學生活也是一種不錯的經歷。

對果雪兒團隊我表示非常感謝,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給我們培訓,這種培訓是對我精神上的一種補充,我對本次培訓內容非常感興趣,聽到您的每一句話我感到很羞愧,作爲一箇中國人對本國的傳統文化,國學文化了解得不是很透徹,經過這次培訓我會努力做好準備工作,把最好的,新鮮的果實,補給孩子們。我堅信中國人是不會忘本的!

4.問題

(1)教師對國學還不是很深入的理解;

(2)如何提高教師對傳統文化,國學文化的教學質量?

猜你感興趣:

1.學國學心得體會

2.誦讀國學經典心得感想

3.國學經典培訓心得體會

4.國學讀書心得體會

5.學習國學心得體會範文

6.讀經典品國學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