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賣燈籠的心得體會多篇

賣燈籠的心得體會多篇

賣燈籠的心得體會篇1

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是曹文軒的代表作 ——《雪燈籠》。請跟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本書,希望你也能喜歡這本書。

每一份信仰與承諾的背後,都是經過激烈的掙扎而堅守得來的,沒有了希望,一個人就不能維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的內心純潔。有了信仰人生纔有意義,有了信仰生命纔有價值!信仰是什麼?它就是使你堅持下去的最後一道力量,它可以是一件信物、一個人、也可以是一件事情,它就是你心中執着的`念想!

?雪燈籠》裏的主人公樹魚在飢寒交迫、大雪紛飛,自己餓得只剩一把骨頭的時候,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將他發現的柿子樹告知了小夥伴們。爲了大家一起共享這一樹的柿子,他們之間還許下誰都不能私自摘取柿子的承諾。堅守承諾的過程總是煎熬的,樹魚的思想一直在變幻着,他一次次地後悔說出了這個祕密,在牀上輾轉反側。當他想一個人偷偷去瞧一眼柿子的時候,他發現了銅子比他更早一步到達了柿子樹的地方,甚至看到銅子正要爬上樹去,他搖着銅子讓他放棄想獨自摘下柿子的念頭,因爲他心中一直記着那個大家一起約定的承諾。就這樣,孩子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堅守着承諾,而這三十六個柿子就像是一個個雪燈籠,照亮孩子們高潔的精神品格。

雖然我沒有陷入像樹魚他們這般飢寒交迫的境地,但我也曾陷入堅守承諾和背棄承諾的兩難境地。記得,那時候的我也是恰好與朋友約定,要一起去書店買書,而且要兩個人一起看,不能獨自一個人先偷偷地看。有一天,我恰好跟着媽媽去了一趟書店,剛好我就看到那本我們一起約定要買的書,還是開封的,可閱讀的,我終於沒有控制住自己,我剛想伸出手拿起那本書,腦海中似乎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做人要信守承諾,不能背棄朋友。就在我正在做着思想鬥爭的時候,那本書眼睜睜被別人拿走了,我僵在那裏半天沒回過神來。與此同時,我忽然覺得鬆了一口氣,心想:還好沒有拿起那本書,不然我就是個不信守承諾的人了。此時,我才發現手心裏都是汗,這種兩難的感覺一點都不好。第二天一大早,朋友約我一起去買書,當我們捧起那本書,邊看邊分享彼此的讀書感悟的時候,心中再一次慶幸,慶幸昨天的我經受住了誘惑,信守了諾言。我的經歷與樹魚的經歷很相似,同樣都在那一刻做了內心的掙扎,但最終都選擇了遵守諾言。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人生應有兩盞燈,一盞是理想之燈,引導前行的方向,另一盞是信仰之燈,給予前進的動力。我們可以暫時無助,但不能永久絕望,今天的家是昨天的石頭砌成的,今天的信仰是昨天的努力換取的。

賣燈籠的心得體會篇2

統編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選編了吳伯簫的一篇散文《燈籠》,今天讀來倍感親切,讀它就像見到了一個老朋友,文中的語句一次次觸發了我的情思,一些塵封的往事也次第涌上我的心頭:

第一段,讀到“玩火黑夜溺炕”時,我彷彿也聽到了母親“玩火尿牀”的恐嚇,看到了她板着的嚴肅的面孔,火確實是孩子的禁忌——水火無情嘛!但如文中所言“除夕玩滴滴金,放焰火是少有例外的事”,瞧,男孩放鞭炮,遠遠蹲着,左手捂着耳朵,右胳膊儘量伸直,將點燃的火棍盡力向二踢腳(鞭炮的一種)探去,一見點着,飛也似的跑開了;女孩子膽小隻能玩滴滴金,點燃後拿在手裏轉圈圈,前後甩動着,舉着滴滴金在空中寫字玩……偶有濺到別人身上時,耳邊便傳來了一聲大叫、隨之是一陣嘻笑。多麼美好的童年往事啊!

第二段作者“如沸的繁星”使我想起在空曠的田野裏,仰望漆黑的天幕上綴着繁星的情景,起初各個星座上的星星還看得清,時間一久,星星就都閃爍起來,轉動起來,沸騰起來,有了“星河欲轉千帆舞”的景象了。文段中由燈籠想起的一切聲響真的就在我的耳畔迴響;麥收後到鄰村看戲時的情景頓時閃現在我的眼前,簡陋的戲臺,嘈雜的人羣,舉着物品招徠顧客的小商小販,嚼着零食,吹着琉璃樂器的小孩,女人們嗑着瓜子聊天,男人們蹲在地上抽着旱菸,趴在戲臺口的村中閒漢,和小主人躲在角落裏看演員化妝的小狗……《打金枝》、《狸貓換太子》、《穆桂英掛帥》這些熟悉的劇目跑入了我的腦海。多麼真實的生活寫照啊!

第三段挑燈籠迎祖父回家路上,聽祖父講故事的入迷的敘述,使我想起小時候節假日挎着籃子割草的情景,幾個夥伴相跟着割草,你講一個故事,我說一個笑話,講述者繪聲繪色,傾聽者津津有味,尤其是聽武打電影時,大家會忘了割草,席地而坐聽講述者唾沬飛濺的講述,那哪裏是去割草,分明是借割草的藉口,聚在一起自發地開一場場故事會呢。“醉翁之意不在酒”說的就應該是我們的這段快樂的生活吧?

第五段中寫到母親,“爲自己特別預備的那支小的紗燈”使我想起了父親給我們特製的白色的小巧的挑水鐵桶,想起他給弟弟做的小鐵環,掰的小鐵鉤,想起了媽媽縫製的小沙包,想起了我給女兒買的小書包,給她買的粉紅色小雨傘……被關愛與關愛的一件件小物件突然就都晃動在了我的面前。藏在細節裏的愛說的就是這些瑣碎卻又平凡的小事吧。

第六段,“村頭掛燈籠照亮孤行客”的文字令我想起了如今掛在家鄉公路上一盞盞太陽能電燈,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一束束燈光給夜行者帶去了多少安全,多少方便啊!

第七段,“跟龍燈在人海里跑半夜”的情景說的也是我們啊!毎年正月十四晚上,城裏的紅火鬧起來了,鼓樓底大街上人擠得水泄不通,樹上坐滿了調皮的孩子,樓房裏探出了一顆顆腦袋,那時的我真恨不得長一雙翅膀,飛向樹梢,飛到樓上,飛到空中呢。看,旱船、大頭、彩車、秧歌、鑼鼓隊表演到哪裏,喜好者們便涌到了哪裏,幾個小時的追隨不到半夜纔怪呢!正月十五體育場放煙花的節目終於在觀衆們的翹首期盼中開始了,聽—嘭,咚,煙花四起,升騰在空中的煙花,就如綻放在人們心中的花朵一樣,那麼精美,那麼絢爛,那麼奪目,這兒一朵,那兒一簇,令人目不暇接,歎爲觀止!

第十段宮燈的聯想,再次觸發了我對宮中女人的同情,想她們被圈在宮牆內,漫漫長夜孤燈作伴,白天百無聊賴逗鳥取樂,鞦韆上的“甄環”,冷宮裏的“年妃”……

第十一段的愛國將領更是令我浮想聯翩——秋風颯颯,馬鳴蕭蕭,戰鼓緊擂中,白起、衛青、霍去病、岳飛、穆桂英、李雲龍、十大元帥……一個個鮮活的面容從眼前掠過,個個瀟灑,英武、而又豪氣十足!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我從最後一段中聽出了作者這樣的心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從最後一句中看到了這樣的信心;“報效祖國,我的職責”我從最後一句中聽到了這樣的誓言……

讀《燈籠》一文,就像讀朋友一樣,這麼真實,這麼親切,《燈籠》如同他的巜記一輛紡車》一樣,讓我再一次體會到文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是藝術作品的道理。

賣燈籠的心得體會篇3

?燈籠》回憶了“我”關於燈籠的一些記憶,從文化層面及個人情感層面表達了燈籠對於“我”乃至對於民族的重要意義,表達了“我”對時局的擔憂和對未來的期望,希望有更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團結抗戰,打敗敵人,保衛好自己的家園。作者在回憶童年生活的篇章裏,流露着愛國主義的情感。愛國主義是對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是一個民族的一種神聖美好的心理情感,蘊藏於每個公民的感情世界之中。這種情感集中表現爲:對養育自己成長的祖國山河、文化、歷史的熱愛;關心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爲祖國的獨立富強而英勇獻身的精神等。我們每個人都要做一個愛國的人。擴展資料 《燈籠》是吳伯簫寫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其作品《吳伯簫散文集》,併入選部編版(人教新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材第4課。 寫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九一八”的炮火不僅震碎了壯麗的祖國河山,也擊破無數文士的美好幻想,這其中就包括吳伯簫。然而,國民黨政府竟然採取“不抵抗”政策,這讓他十分憤懣,憂心如焚,怒火中燒,骨鯁在喉,不吐不快。於是,他在從事教育工作的同時,堅持業餘寫作,舒解一腔積鬱。他在這一時期的散文,常常回蕩着愛國主義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憶童年生活的篇章裏,這一旋律也時常跳躍而出。《燈籠》正是這個時期回憶主題的文章。

本文回憶了“我”關於燈籠的一些記憶,從文化層面及個人情感層面表達了燈籠對於“我”乃至對於民族的重要意義,表達了“我”對時局的擔憂和對未來的期望,希望有更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團結抗戰,打敗敵人,保衛好自己的家園

賣燈籠的心得體會篇4

燈籠這篇課文,以燈籠爲線索貫穿全文。表達了作者很多方面的情感。

文章開頭寫“雖不像撲燈蛾,愛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歡火,喜歡亮光,卻彷彿是天性。”將“飛蛾撲火”與小孩子對火的喜愛進行類比,強調了小孩子對火、亮喜歡之強烈。使內容生動形象,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也爲下文對燈籠的情感作了鋪墊。

中間寫了幾件與燈籠有關的親情故事。作者的祖父給他講述進京趕考的掌故,那在院子裏亮着的燈籠讓作者記憶猶新。“不是夜飯吃完,燈籠還在院子裏亮着嗎?那種熙熙然的靜穆,是一輩子思慕着的”這兩句話讓我印象很深。“還亮着嗎”“一輩子思慕着的”這裏藉着燈籠表達了親情。或許也是下文所說的“遠離鄉井在外孤單掙扎”讓作者十分珍視那段時光。體現了作者對親人對當時的一切都有很深的情感。還有母親留着的消夜食品和那小紗燈,都體現了母子情深。“母親的頭髮也全白了”感慨時間的流逝,更珍視這份母愛。

後面寫“鄉俗還願,唱戲,掛神袍,掛紅燈”這些都是家鄉的習俗。也是這些紅燈讓孤行客感受到溫暖的吧。這段表達了對家鄉的深情。

最後幾段則表達了作者的家國情懷。開始回憶了歷史,那些燈火通明場景,象徵着作者所向往的和平盛世。“我願燈下的馬前卒”這句話也體現了作者的報國之志!“唉,壯,於今燈籠又不夠了。應該數火把,數探燈海,數燎原的一把烈火!”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但也充滿希望!希望國家和平團結真正實現和平盛世的願景!

燈籠貫穿全文,表達了作者的親情,鄉情,家國情!

賣燈籠的心得體會篇5

暑期我讀了一本書叫《雪燈籠》。

故事裏的村莊整個夏季和秋季沒有掉下一滴雨,所有的莊稼全部枯死,寒冷的冬天伴隨着饑荒讓人們倍感煎熬。這天,貪玩的樹魚艱難地在雪山上尋找着,突然他在一個偏僻的山溝裏發現了一棵救命樹——長滿了36顆柿子的柿子樹,簡直像夢境一樣。起初他想這隻屬於我一個人,但當他看到同伴們包括他的“敵人”丘石兒不顧自己的飢餓焦急地找尋他時,他被感動便願意與大家一起分享。最後,大夥商量着餓了就來柿子樹下坐一會兒,只看不吃。

讀到這,我想到了《望梅止渴》的故事,枝頭的柿子好比酸甜的梅子給孩子們帶來了希望。故事的最後,樹魚的“敵人”丘石兒因飢餓實在撐不下去要去西方乞討了,樹魚在徵得其他夥伴的同意下,摘下了一顆柿子在臨走時送給了他。而其他的35顆柿子依然留在樹上最終春天到來時全被鳥兒叼走了,這雖然很遺憾但孩子們並不後悔,因爲那棵樹就像雪中的希望之光,是雪中的一盞燈籠,照亮了他們一整個冬天。

令我印象深刻又感到無比開心的是樹魚夢境中的柿子居然是真的,因爲樹魚的不斷堅持尋找最終看到了希望,我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也不能輕易放棄,想方設法去解決最終也能成功。

這本書也讓我感受到小朋友間友誼的可貴,村莊裏的小朋友在最艱難的日子裏也互幫互助,因此大家都得到了快樂,以後我也要多多與大家分享。

賣燈籠的心得體會篇6

一棵生長在偏僻山溝裏的柿子樹,就像雪中的希望之光,一羣孩子們在樹下共同堅守承諾。

曹文軒的《雪燈籠》講的是一個關於信仰與承諾的故事:出去尋找食物的樹魚因爲暈倒,滑到了堆滿積雪的谷底。醒來後,他無意中發現在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竟然有一棵掛着許多果實的柿子樹。那滿樹的柿子,在他眼裏,就是一個個金光閃閃的救命果。儘管他餓,儘管家裏的爸爸媽媽也餓,儘管……但木魚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他的朋友,他把朋友們帶到了柿子樹下。

我趕緊閉上眼睛,猜想接下來應該是這樣的畫面:三十多個孩子哄搶滿樹的柿子,他們大口大口地搶着柿子吃……可我猜錯了,眼前的.文字和我腦海中的畫面嚴重不符。寒冷的冬季,這棵柿子樹讓受着飢餓煎熬的孩子們感到震撼,但他們卻提出了一個更實際的問題:等到家家戶戶都沒有一點吃的再來摘,於是,孩子們互相拉勾、發誓。這本《雪燈籠》就是這樣的一個唯美的意象。

故事中有一個鏡頭,樹魚實在太餓了,很想去摘一個柿子,但樹魚發現桐子早已經在樹下了,樹魚就讓桐子摘一隻吃,桐子卻說不餓,然後兩個人一起在樹下哭了。讓我感動的是,明明他們都餓極了,都特別想吃一個柿子。但是爲了大家,都忍受着飢餓,忍住了柿子的誘惑。但當丘石兒和父母爲了活下去要去乞討的時候,夥伴們卻摘了一個柿子交給了丘石兒……

如果是我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看見紅紅的大柿子,別提和朋友分享了,我可能吃獨食……樹魚和小夥伴們的生活條件,實在和現在的我們沒法相比:我們衣食無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還有高檔的學具,漂亮的玩具。這麼富有的我們,卻沒有很好地珍惜,學習懶惰又被動,真是除了慚愧,就是慚愧呀。

“那幾十隻柿子,曾像溫暖的小燈籠亮在寒冷的冬季,漫漫的長夜……”這是小說的結尾。孩子們在飢寒交迫的困境中堅守着自己的承諾,這一樹的雪柿子就像一個個雪燈籠,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賣燈籠的心得體會篇7

放假前,老師佈置給我們一個作業,就是去做一個燈籠。我真的是有“選擇性失憶”,在快要開學時纔想起要做。

我和媽媽先在網上找做燈籠的步法,看看有什麼適合我做的。突然,她靈機一動說:“我再網上買一種組裝的燈籠,把它拼好,不就行了?”“不行,不行,我要做純手工製造,要有心意嘛!”最後,我們選了一個用雪碧瓶和紅色彩紙。

我向別人要了個雪碧瓶,媽媽則去買紅色彩紙。

東西齊全準備做時,又有難題了,因爲我們先要把瓶子分爲二塊,要裁開它,可剪刀不行,所以我只能去超市買美工刀。我在超市裏轉了一圈又一圈,沒找到,之後我居然在一個小角落裏找到了。

回到家,我用美工刀裁開瓶子,然後再用美工刀把瓶子裁成一條一條的,可在裁的過程中,要不然裁歪了,要不然就是裁不動,我可是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瓶子裁完。

之後要把裁好的條子和它的主體粘起來,把條子弄成燈籠的形狀,我一看,那些條子坑坑窪窪的,一點兒也不平。

然後,把紅色彩紙剪成雪碧條那麼長,包在外面。燈籠的外形就定了,還要一點裝飾。

我想起勞技老師上學期教的康乃馨的步法,所以我做了幾個花瓣粘在上面。

最後,我們用紅色的彩紙捲成筒狀,在外面粘上單面膠,再用一根線把它們連接起來,燈籠就做好啦!

我在羣裏看到別的同學做的燈籠,都十分好看,這是因爲他們都是網上買來組裝的,純手工製做的很少,所以,會有不少的燈籠都“撞衫”了。

開學那天,我把燈籠帶到學校,雖然我的不是很好看,可是想到這是自己親手做的,還是很開心。之後,老師把我們做的燈籠掛在外面,這便成了校園最美的風景。

勞動換來的麪包,總是最甜的!

賣燈籠的心得體會篇8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對啊,沒有了書本,相當於沒有了靈魂,沒有了靈魂,只有一個皮肉之身,生存下去,還有什麼意義呢?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雪燈籠》。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作者曹文軒寫的,是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講述了一個關於信仰與承諾的故事。大旱過後的寒冬,飢餓侵蝕着整個山村,飢寒交迫的男孩樹魚偶然間在一個偏僻的山溝裏找到一棵柿子樹,樹上還殘留着不少柿子。經過一番激烈的心理鬥爭,他最終選擇與自己的小夥伴們共享這一樹柿子,小夥伴們也共同許下了諾言:誰也不可私自摘取這些柿子。就這樣,孩子們在飢寒交迫的困境中堅守着自己的承諾。這一樹的雪燈籠就像一個個雪燈籠,照亮着孩子們高潔的精神人格。

這本書的故事情節曲折。例如樹魚滾下了山坡,昏迷了好久,原本瘦弱的他,再加上寒冷,山坡的陡峭,他卻頑強的活了下來,並且發現了一顆柿子樹,原本可以自己全部吃掉,填飽肚子,不再飽受寒冷,飢餓,可他卻告訴了自己的朋友們,並和他們一起立下了諾言。

這本書的給我的啓示也很多,本篇的“雪燈籠”就是這樣的一個唯美的意象。你很難想象,這個意象居然生成與存活在那樣一個飢餓的年代裏,雪燈籠之剔透之美與飢餓之困境之猙獰形成了嚴重的不相協調的對照,但曹文軒硬是執拗地讓它們共存了。原因是,他相信人性之善,相信生命原初心靈之美好,相信精神之至高信仰可以戰勝一切物質上的貧困,相信孩子就是掌握這一切偉大財富的重要力量。他用“雪燈籠”一個意象,就把屬“人”的最高的精神價值層面的東西照亮了。

聽了我的介紹,你也快拿起這本書讀一讀吧,相信你也和我一樣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