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心得體會及感悟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感想【精品多篇】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心得體會及感悟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感想【精品多篇】

關於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一

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來,隨着我國政治、經濟飛速猛進的發展,社會各方面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層婦聯工作也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基層婦聯工作日趨社會化、多樣化和複雜化,這對基層婦聯一貫的工作模式和運行機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基層婦聯工作該如何在實踐中求突破,在創新中求發展逐步成爲婦聯組織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而嚴峻的課題。在xx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可以說,創新同樣是基層婦聯工作開展的靈魂和動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新的形勢和任務下,依據基層婦聯工作的基本規律,不斷地突破和創新,尋求一種與社會形勢相適應,與婦女發展相貼近的更爲科學、有效的運行機制,充分調動一切可能的力量和手段爲婦女兒童事業的發展服務。

一、新形勢下基層婦聯工作現狀綜述

基層婦聯是與婦女聯繫最直接、最密切的婦聯組織,是婦聯全部工作的基礎和增強活力的源泉,其職能作用的發揮程度關係到婦女工作的成效,更關係到基層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隨着社會的發展,基層婦聯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爲:

一是整體素質的變化。在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基層婦聯組織不斷充實,整體素質普遍提高,改變了以往婦聯幹部年齡偏大、知識層次偏低的現狀。

二是工作水平的變化。基層婦聯組織以調動婦女參與社會建設的積極性爲重點,改變了以往婦聯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功夫、無法深層次開展工作的現狀。

三是工作能力的變化。隨着基層婦聯組織的不斷調整、充實和提高,婦聯幹部積極進行參政議政,改變了以往婦聯工作有形式無內容、有理論沒實踐的現狀。

四是工作方式的變化。基層婦聯工作的開展能夠根據實際採取多種方式、方法進行,基本有了多樣化的雛形,改變了以往婦聯工作單一、“一刀切”工作模式的現狀。

總的來說,新形勢下的基層婦聯能夠積極創新工作模式,組織開展貼近羣衆生活、倡導社會文明新風的羣衆性活動;也能夠充分調動廣大婦女參與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得到婦女羣衆的擁護和支持。

就目前情況來看,基層婦聯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從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角度來看,其工作模式和工作運行機制依舊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亟待解決。主要表現爲:

一是基層組織建設發展不平衡。婦聯基層組織是婦聯工作開展的基礎,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與當地黨委重視程度、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關。經濟基礎好,黨委、政府較爲重視,婦聯幹部的配備、任用等政治待遇就落實得較好,相應的婦聯工作就較有成效。反之,婦聯工作就不能有效開展,甚至沒有開展。

二是婦聯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婦聯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婦聯工作水平高低的決定性因素。雖然基層婦聯幹部的學歷層次有了明顯提高、年齡結構也在逐步年輕化,但思想觀念仍較落後,工作的前瞻性和創新意識不適應新形勢、新要求。

三是基層婦聯工作環境和條件有待改善。婦聯工作環境和條件是影響工作開展的重要因素。村(居)婦代會主任報酬一般偏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積極性;基層婦女幹部交流提拔相對較慢,影響婦聯隊伍的活力。

四是基層婦聯工作經費普遍不足。婦聯工作經費是其開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基層婦聯要在提高女性素質及女性維權等方面提供服務,創造條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經費作保障。目前基層普遍缺少基本工作經費,導致基層婦聯無法順利開展提高女性素質、家庭文明建設、女性維權等工作,各種活動和培訓開展得不夠,使婦女工作缺乏生機和活力,有組織無活動的現象比較普遍。

五是基層婦聯組織職能有待加強。從整體上看,基層婦聯幹部普遍存在兼職現象。由於工作時間、精力有限,婦聯工作開展顯得力不從心,導致開展工作力度不夠,工作水準大打折扣。甚至有的基層婦聯工作成爲“副業”,出現“專職不專用,兼職不得用”的怪現象,這些均導致婦聯工作職能弱化,凝聚力下降。

二、新形勢下基層婦聯工作的基本經驗

基層婦聯工作能否取得突破性進展,關鍵在於各級婦聯能否圍繞黨建帶婦建工作,以充分發揮婦聯基層組織整體功能、提高基層婦聯幹部整體素質爲主旨。寧夏、福建、甘肅等許多地方抓關鍵、促發展、因地制宜探索出了符合基層特點的新做法、新經驗。這些新做法和新經驗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鑑,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黨建帶婦建”,建立工作機制

一是黨委高度重視。各級黨委和婦聯把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納入基層黨組織建設和基層政權建設總體佈局,統一規劃,同步實施,統一考覈,大大推動了基層婦聯組織的發展。各級黨委的重視和支持爲婦聯基層組織的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二是明確帶建內容。各級黨委和婦聯因地制宜,不斷創新“黨建帶婦建”工作內容。一帶思想建設。把婦聯組織作爲婦女思想政治工作的強大陣地。二帶組織建設。把婦聯基層組織建設作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帶班子建設。提高基層婦聯領導班子的戰鬥力。四帶隊伍建設。把婦聯幹部隊伍建設作爲黨的幹部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帶陣地建設。把爲婦女兒童服務的場所和設施建設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

三是規範化、制度化。各級黨委和婦聯把“黨建帶婦建”的成功經驗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來,總結推廣。

2、藉助黨政資源,提高工作水平

抓住鄉鎮、街道、社區和村“兩委”換屆的有利時機,選拔高素質幹部充實婦聯基層幹部隊伍。有的地方,基層黨政一把手兼任婦聯主席。這種幹部配置有利於把婦聯工作列入黨政工作議事日程。這樣有利於把婦聯工作融入滲透到黨政各項工作中去。婦聯的工作做到哪裏,黨組織的溫暖就送到哪裏,社區的服務就覆蓋到哪裏。婦聯工作和社區黨政工作、婦聯工作和農村黨政工作有機地融爲一體,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婦聯基層組織服務大局、服務婦女的能力大大增強。

3、依託項目運作,激發工作活力

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維權的工作方針,充分發揮項目的帶動作用,在服務大局、服務婦女、服務基層的實踐中煥發出新的活力。例如實施小額信貸扶貧、“母親健康快車”、“春蕾計劃”捐資助學工程、“三八綠色工程”等項目;深入開展“巾幗示範村”創建、“企村互動”、“崗村互動”、“春風送崗位”等活動。通過婦女項目、主體活動、品牌活動、傳統活動、特色活動,充分發揮了婦聯組織的獨特作用,激發婦聯工作的活力,提高了婦聯基層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規範載體建設,增強工作後勁

堅持立足實際,創新載體,強化服務,激發婦聯基層組織的生機和活力。例如在全轄區範圍內開展以“爭當優秀婦聯幹部,創建先進婦聯組織”爲主要內容的創先爭優活動。這能夠有效地激發基層婦聯組織和婦女幹部愛崗敬業、勇於開拓的精神,大大增強基層組織的活力和婦聯工作的後勁。

5、加強制度建設,保障工作標準

規範健全的制度,對婦聯工作有序開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強組織制度建設,努力提高基層組織規範化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按照《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章程》和基層婦聯組織有關工作條例規定,按時召開婦女代表大會進行換屆,並建立健全執委會。另一方面要普遍建立和完善學習培訓制度、會議制度、信訪制度、目標考覈制度、代表聯繫制度和執委工作制度。規範的制度使婦聯基層組織運轉有秩序,行動有規章,管理上水平。

關於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二

1978年,我們黨召開具有歷史重大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切向前看”的指導方針,從而開啓了改革開放“航船”的新徵程,使社會主義中國進入了新時期、新發展。從那時起,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邁向了自強不息的“復興之路”,抒寫了生機盎然的“春天故事”,譜寫了蓬勃發展的“壯麗史詩”。

通過學習改革開放時期歷史,使我在感悟輝煌成就、發展鉅變中,進一步堅定了信念信心。下面,結合學習思考,談幾點認識和感悟。

回首40多年前,經濟凋敝、科技落後、人民貧困,我們黨決然拋棄了“以階級鬥爭爲綱”的錯誤方針,“摸着石頭過河“,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啓了決定中國命運的改革開放新時期。當年,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生產隊長嚴俊昌、副隊長嚴宏昌帶領其他16位農民在契約書上按下了“紅手印”,約定“定田到戶”,搞起了“大包乾”,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大幕。從建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砸碎“鐵飯碗”、取消“大鍋飯”,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民經濟穩步發展,國際地位逐步提升。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從而爲我國發展創造了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由此帶來了中國近百年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繁榮。40多年的輝煌成就表明,改革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功之路。

回首過去,改革開放40年的風雨歷程,路途雖艱辛,但是成果豐碩,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改革開放的建設是波瀾壯闊、激情澎湃、日新月異的,改革開放經濟的發展解決了40多萬人民的溫飽和發展,向着整體小康邁進。40年的實踐證明,改革是中國的時代精神,更是改革開放發展的重要抓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時代,改革開放也進入了新時代,我們將緊扣新時代已經發生歷史性變化的社會主要矛盾,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市場化改革,健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制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

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完善現代產權制度,保證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

發展完善各類市場。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規範和減少行政審批事項;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機制。深化財稅、價格等改革。堅持開放發展,積極融入國家和省市對外開放戰略;

優化對外開放環境,強化對外開放平臺建設,加強與節點城市的產業對接,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創新招商理念,突出招商重點,改進招商方式,完善承接產業轉移的體制機制,全方位、多領域擴大開放。多元融資強化基礎支撐,全面提升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支撐保障體系;

綜合施治優化發展環境,積極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紮實開展懶政怠政爲官不爲專項治理,進一步加大黨風政風監督檢查力度,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嚴厲打擊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人和事,爲改革開放開放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人民將持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承前啓後、繼往開來,馳而不息、鍥而不捨,在新時代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的路上,只要我們居安思危、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懈怠,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奮力譜寫出改革開放發展建設新篇章,讓xx在x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黨員幹部“改革開放新時期”歷史專題學習研討發言2時光如白駒過隙。改革開放40年,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未來,我們心中也充滿了無限的信心和期盼。改革開放既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旗幟。組織部門作爲黨委的重要職能部門,擔負着從嚴治黨的重要職責,將改革進行到底既是政治使命,更是責任擔當。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組織部門必須堅定不移深化黨建組織工作改革,始終緊盯、準確把握、不折不扣落實好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要“破”有魄力、“立”有辦法,把黨建組織工作改革創新推進得實實在在,一個環節一環節抓,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推,通過紮實的過程推動目標實現,不斷提高黨建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組織保證。

改革開放40年來,從開啓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引領人民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讚歌。我們的新時代比任何時候都接近中國夢想,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偉大成就,足以讓我們每個人由衷感到自豪。回憶往事、對比今昔,作爲一名基層公務員,我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肩負起自己身上的歷史責任,做優秀的新時代國家公務員。

改革開放40年,我們國家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歲月,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國際地位不斷提高。40年的改革與開放、探索與創新、繁榮與發展以及一代代兒女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偉大的中國!回首過去,40年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數不清的第一次,雕刻出嶄新的社會肌理,彰顯了大國榮耀與勇氣。恢復大學聯考、下海創業、南下打工、留學海外、取消農業稅、教育醫療改革,每一次改革都影響和改善着數以億計普通百姓的生活,甚至是命運,這一切都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每一輪大發展都會爲國家面貌、人民生活帶來大的飛躍。展望未來,全國各族人民必將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用勤勞的雙手,智慧的頭腦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前赴後繼,一往無前。

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證明,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它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作爲一名基層年輕黨員幹部,我一定要做到講政治、敢擔當、改作風,堅定不移地踏上前輩爲我們趟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解放思想,立足本職崗位,拼搏創新,敢於擔當,苦幹實幹,砥礪前行,爲羣衆排憂解難,在新時代建功立業。05古語有云:“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改革開放40年來翻天覆地的浪潮,開放與創新並舉,“共享”與“全覆蓋”成爲我們改革開放的勝利果實。“實踐”這把標尺檢驗着每一名共產黨員,讓“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成爲一個個照進夢想的現實。作爲基層一線的一名大學生村官,踏上了工作崗位後,我要做的就是踐行自己入黨時的宣言:幫助並服務好每一名有需要的羣衆,就是我的初心與堅持!黨員幹部“改革開放新時期”歷史專題學習研討發言3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28年裏,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爲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羣衆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中華民族迎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進行社會革命的同時,我們黨不斷進行自我革命。黨能夠從根本宗旨和使命出發,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檢視自己、克服缺點、解決問題、糾正錯誤,實現自我揚棄、自我超越。這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最顯著的標誌,也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關鍵所在。這一時期,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並在此基礎上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我們深刻認識這一歷史時期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學習黨史、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自覺。

學好黨史國史,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歷史記憶是自我理解與自我認知的基礎。一個國家、民族、政黨,一旦忘卻了自己的歷史,便會因失去自我理解與自我認同的基礎,而失去自我維繫的共同體紐帶。國史是維繫國家成其所是的根源與血脈。因此,學好黨史國史,堅定正確的歷史觀,維護好我們的共同記憶,築牢國家和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件具有重大政治意義且關乎全局的大事。我們的黨史,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爲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是“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而不懈奮鬥的歷史;我們的國史,是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共同記憶史,是五千多年來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休慼與共、血脈相連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記憶。儘管中華民族的自覺意識到近代纔開始覺醒,但作爲自在的中華民族已形成並綿延了數千年。在這數千年不絕如縷的繁衍中,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內化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形成了共同記憶,融入我們血脈之中,鑄就了我們的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爲維繫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偉大力量。學習黨史國史,就是要堅定這樣的歷史觀,維繫這樣的共同記憶,築牢這樣的共同體意識。

學好黨史國史,增強愛黨愛國意識。歷史發展自有其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到今天絕不是偶然的,自有其歷史的必然性。近代中國遭遇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救亡圖存成爲了一時之急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強國富民成爲了中華民族必須面對的歷史任務。爲了完成這兩大任務,中華兒女苦苦探索,先後提出了各種發展方案,結果都在實踐中一一失敗了。只有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肩負起這一歷史任務,經過艱難曲折的探索和艱苦卓絕的奮鬥,才最終帶領中華民族走上了正確的道路,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紀元,這一艱難曲折的探索歷程充分彰顯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的歷史真理。當然,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到今天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她在艱難曲折的探索中也經歷了諸多挫折和失敗,但她“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始終不渝,並能在不斷自我革命中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不愧爲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學習黨史國史就是要通過把握歷史規律,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道路,以及改革開放的必然性,從歷史與現實的比較中深切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體會到今天的輝煌成就多麼來之不易,進而對黨情國情有更加清醒的認識,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信心,增強知黨愛黨、知國愛國的意識。

關於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三

你們好!

今天能夠站在這裏講一堂改革開放史黨課,我感到很榮幸。我們知道,改革開放是我們黨歷經千難成就的一番偉業。在此期間我們涉過無數險灘、啃下無數硬骨頭,這其中無不閃現着“敢想、敢做、敢爲天下先”的改革創新精神和特殊時代意義。藉此授課機會,懇請該領域領導、專家、學者提出寶貴意見,以對我黨改革開放史進行再探討、再研究、再闡釋。那麼,接下來我將圍繞三個方面來講授我們黨領導下的改革開放史。如有不當之處,希望各位多多批評指正。

一、改革開放的業績與成就

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依舊是一個農業人口大國。當時,農村人口占國家總人口的比重高達83%,並且這些人口可以說是屬於絕對貧困人口。再加上社會主義經歷了艱難的曲折探索階段,中國當時的社會經濟情勢不容樂觀。正是在這樣一種極端困難的狀況下,中國領導和人民開始冷靜地反思國家的命運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發展模式應運而生。由此,中國走上了一條不同於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開放之路。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風雨兼程,砥礪前行。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在此前提下,依據國情新變化不斷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進行調整與完善,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縱深發展。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躍居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憑藉經濟總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變了世界對我國古老的看法和態度。

——經濟質量顯著提升。通過創新驅動發展,我國經濟以創新、創造、創業聯動模式,實現了再升級。在技術創新引擎推動下,已經擁有更多自主知識產權,併成爲全球互聯網應用業態的領先國家。創新經濟的高速發展,使我國經歷了從“觸電”“觸網”到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變化。

——人民生活水平極大提高。在改革開放後的四十年砥礪奮進中,我們黨充分調動全國各族人民幹事創業的熱情和積極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決了億萬人民羣衆的溫飽問題。可以說,國民生活水平由貧窮到溫飽再到整體小康,實現了質的飛躍。

——社會生產力高速發展。如今,社會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而是轉變成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表明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已改變社會矛盾的層次,基礎性社會矛盾得以破解。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鄧小平同志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此後,我國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行動計劃,統籌謀劃、加強組織,優化科技事業發展總體佈局,不斷打造出具有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高科技產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發達國家現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學、計算機、通信、製造業等方面,已經領先於世界先進水平。通過成功研製航母、無人機、隱形戰機等,我國已在世界上成爲不可忽視的科技大國。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改革開放助力推動思想文化的開放,中國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得到極大繁榮和發展。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人民精神層面和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充實,社會思想文化包容性與日俱增,國家文化軟實力得以極大提升。中國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臺上傳遞出好聲音,綻放出華麗色彩。

——民生改革闊步前進。國家進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義務教育。不斷加大醫療投入,實施新醫療政策。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施行精準扶貧,徹底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四十年來的民生改革,實現了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同志們,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說,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偉大實踐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髮展,躋身世界發展圈層。不得不說,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進程中找到的適合社會主義中國發展的道路選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的偉大歷史性創造。同時,改革開放也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實踐一再證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是黨和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也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開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年來,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多項經濟指標躍居世界第一。總體上來說,中國已從一個農業國轉型爲世界上最大的製造大國,也基本完成了從農村社會向城市社會的轉型。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這些成績的取得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紮紮實實的基礎之上。下面,我就改革開放的成功,主要講四點原因。

(一)發展道路的正確選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適合我國國情的獨特發展道路,既堅持了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又同時兼備中國特色。

其一,在社會主義方向的指引下,中國走共同富裕的發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強起來,但最終的奮鬥目標依舊是實現共同富裕。由此,國家在扶貧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採取實施很多舉措。旨在通過精準脫貧措施,把中國建成一個沒有絕對貧困人口的國家。四十年來,扶貧工作取得巨大成績。新增就業崗位和受教育機會、改善社會保障、縮小城鄉差距等,都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利好結果。

其二,中國的發展道路顯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國有企業發展、政府管理經濟活動等方面,國家一方面以人民爲中心,另一方面堅持一定程度的調控力。同樣是採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於外國的是,中國從自身歷史、文化、傳統出發,並未照抄照搬三權分立,而是打造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三位一體民主政治模式。在經濟領域,中國始終堅持宏觀調控,卻也給與市場經濟極大寬鬆發展空間。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又能夠發揮市場獨特的魅力。另外,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源遠流長,流傳下來的治國學說在當前德治與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陣中起到了協調平衡的功效,對秩序與規則之間的關係、社會網絡與發展之間的關係等具有相當大的影響。這使得中國製度約束和道德規範呈現出地域特色、國家特徵。

(二)市場改革取向的堅持

在經濟發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決於中國對市場改革取向的堅持。這是全世界範圍內有目共睹的見證和決策。從1978年開始,中國就堅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條以市場爲主導的改革路線。

起初,中國積極發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努力搞活商品經濟。隨之,在意識到市場經濟的重要性後,逐步建立起市場經濟體制與制度。當然,中國並未徹底將計劃體制與制度的東西全盤否定。政府一方面推進市場經濟,另一方面也極力促使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新舊兩種經濟體制和制度共存,進一步發揮融合經濟模式的相互補充作用。如此,通過推行漸進式改革,既推進了改革,又得以在動態過程中使計劃與市場達到一種比較均衡的狀態,從而有力地維護了經濟社會穩定秩序。

當前,中國市場取向改革不斷進行深化,形成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發展格局。隨着中國總體的經濟自由度逐步提高,國家的經濟改革事業同步向好。而且,國人對市場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經沒有異議了。

(三)經濟重心工作的發展

改革開放的重要決策就是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從階級鬥爭轉到經濟發展工作上來,實現了國家工作重點的特大轉移。這明確了不論是中國共產黨的各級組織,還是中國的各級政府,都要狠抓經濟發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項工作都服從和服務於這一重心工作。

面對全國上下普遍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中國積極研判海外投資形勢,主動尋找投資機會。通過引入大量外資,中國當地稅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業機會不計其數。尤其是沿海地區城市,當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相應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費水平和檔次。當中國各地掀起爭相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的熱潮之後,各個區域的經濟增長都極爲明顯,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廣大城郊地區,基礎設施也很快建設起來。隨後,中國的製造業在城市和農村地區得到了快速發展。

(四)全球開放化進程的融入

在中國改革開放期間,全球的交融程度與日俱增。我國就此不斷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友好交往,積極融入全球開放化的進程之中。

第一融入階段,引進外國直接投資。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國積極引進外來投資,加強中國各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項目。其中,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條件,中國沿海的廣東、福建、上海等地發展最快。伴隨着工業開發區的大量建立,許多村莊很快就轉變爲全球的製造基地。較爲顯著的例子是,東莞成爲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國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資達到高峯,基本確定了“世界工廠”的地位。

第二融入階段,對接世界貿易規則與產業鏈。從2001年加入wto開始,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中國完成了世界貿易圈層的接納和就位過程。中國通過將自身貿易規則與世貿規則相接洽和融通,贏得了西方發達國家貿易規則的接納。這對於中國更好地融入全球貿易圈是極爲有利的。同時,中國同世界在價值鏈上實現了對接,成爲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讓世界貿易越來越離不開中國。在全球貿易圈中,中國製造業的真實價值得到了驗證和體現。製造業的增加值超過了美國,gdp總量也同時超過了日本。中國終而成爲全球最大的製造大國。

第三融入階段,藉助“一帶一路”戰略主動開放。從2013年開始,中國憑藉資金、實用技術和專業人才等方面的優勢,與世界其他國家共建“一帶一路”戰略體系和機制,促進全球在基礎設施、貿易投資、金融財經、人文社會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實現相互支持與相互促進的聯動發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的開放、創新、包容發展,加強文明對話,最終構建起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進程開局良好,效果不錯。

三、改革開放的未來思考

世界的發展形勢是波譎雲詭的。在座的很多人聽到課程這個進度的時候,不禁會想“中國的改革開放下一步如何發展?”當然,這個問題我也不止一次地捫心自問過自己。在我看來,中國的改革只能繼續深化,開放的大門也絕對不能關閉,而應越開越大。

第一,中國要向國人、世界表明改革開放的堅定意志決心。中國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諾諾、受人擺佈的“東亞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發展中大國。我們有理由自豪和驕傲,但也更要有相應的底氣和行動。中國要進一步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不斷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主動增加並擴大進口渠道與途徑。中國要以實際行動打開全新升級的對外開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動經濟全球化並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第二,中國要通過新一輪擴大開放來爲全球經濟化樹立“中國榜樣”。面臨世界保護主義“逆流”衝擊和封鎖,全球經濟化和自由貿易亟需國際社會共同堅守。對此,中國要採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創造更加開放的條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在實施擴大開放重大舉措時,要秉持“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儘快落實。須知,擴大開放的舉措都由中國自主決定,絕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響。那麼,中國務必要儘快使開放政策“落地開花”,爲世界各國升級開放“打樣兒”。

第三,中國要勇於打破國際固守保護主義和精緻利己主義的“零和思維”戰略桎梏。中國基於自身發展需要,自主作出這樣的戰略抉擇:“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不單單是中國針對自我發展的聲音,更是對全球經濟化的威脅元素髮出的吶喊和警告。針對某些將一國利益凌駕於世界利益之上的競爭對手,乃至敵人或破壞者,中國要敢於發聲,呼籲世界他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對話,增進相互瞭解,實現文明交流互鑑,千方百計地杜絕對抗與損害。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中國要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堅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造福各國人民。

同志們,新時代中國外交的總目標,就是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對我國的改革開放提出了更爲嚴格的要求,需要我們國人爲人類社會和平與發展重大課題提供“中國方案”;需要我們國人把握和平合作,變革創新的時代潮流;需要我們國人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復興、爲世界謀大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同志們,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我們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在新時期新時代,我們要推動對外開放再擴大、深化改革再出發。中國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全球影響力日益上升的新興國家,需要打開國門進入世界。同樣,龐大的世界市場也需要中國的加入與經營。我們要向世界宣示新時代中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堅定意志和重大舉措。

同志們,新時代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號角已經吹響,與世界交融發展的新畫卷已經展開。我們繼往開來、與時俱進;我們改革開放的發展永不止步;我們需要同世界各國一道努力,共同參與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開放成果,共同推動世界大家庭發展進步,共同譜寫新時期人類命運共同體新篇章。

這節課就講到這裏,謝謝大家!

關於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四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

爲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理順城市管理執法體制,解決城市管理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消除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短板,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切實遵循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將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與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規範行政權力運行等有機結合,構建權責明晰、服務爲先、管理優化、執法規範、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體制機制,促進城市運行高效有序,切實推進美好安徽建設。

(二)總體目標。到20xx年底,實現市、縣政府城市管理領域的機構綜合設置。到20xx年,城市管理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體系基本建立,標準體系基本完善,執法體制基本理順,機構和隊伍建設明顯加強,保障機制初步完善,服務便民高效,現代城市治理體系初步形成,城市管理效能大幅提高,人民羣衆滿意度顯著提升。

二、整合管理執法職能

(三)明確管理職責。城市管理的主要職責是市政管理、環境管理、交通管理、應急管理和城市規劃實施管理等。具體實施範圍包括:市政公用設施運行管理、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園林綠化管理等方面的全部工作;市、縣政府依法確定的,與城市管理密切相關、需要納入統一管理的公共空間秩序管理、違法建設治理、環境保護管理、交通管理、應急管理等方面的部分工作。城市管理執法即是在上述領域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履行行政執法權力的行爲。

(四)綜合設置機構。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是全省城市管理主管部門,負責全省城市管理工作的業務指導、組織協調、監督檢查和考覈評價等工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會同省編辦指導各市、縣整合歸併城市管理執法隊伍,推進市縣兩級政府城市管理領域大部門制改革,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環衛、園林綠化、城市管理執法等城市管理相關職能,實現管理執法機構綜合設置。統籌解決好機構性質問題,具備條件的應當納入政府機構序列。遵循城市運行規律,建立健全以城市良性運行爲核心,地上地下設施建設運行統籌協調的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有條件的市、縣應當建立規劃、建設、管理一體化的行政管理體制,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各地應科學劃分城市管理部門與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職責,有關管理和執法職責劃轉城市管理部門後,原主管部門不再行使。按照人隨事走的原則,兼顧部門實際,實行相關人員編制同步劃轉。

(五)推進綜合執法。重點在與羣衆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執法頻率高、多頭執法擾民問題突出、專業技術要求適宜、與城市管理密切相關且需要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的領域推行綜合執法。具體範圍是:住房城鄉建設領域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全部行政處罰權;環境保護管理方面社會生活噪聲污染、建築施工噪聲污染、建築施工揚塵污染、餐飲服務業油煙污染、露天燒烤污染、城市焚燒瀝青塑料垃圾等煙塵和惡臭污染、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等煙塵污染、燃放煙花爆竹污染等的行政處罰權;工商管理方面戶外公共場所無照經營、違規設置戶外廣告的行政處罰權;交通管理方面侵佔城市道路、違法停放車輛等的行政處罰權;水務管理方面向城市河道傾倒廢棄物和垃圾及違規取土、城市河道違法建築物拆除等的行政處罰權;食品藥品監管方面戶外公共場所食品銷售和餐飲攤點無證經營,以及違法回收販賣藥品等的行政處罰權。城市管理部門可以實施與上述範圍內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處罰權有關的行政強制措施。到20xx年底,實現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行政處罰權的集中行使。上述範圍以外需要集中行使的具體行政處罰權和相應的行政強制權,以及行政處罰權被集中行使後,行政處罰權之外的行政管理職責是否劃轉,由市、縣政府報省政府審批。

城市管理部門在查處違法行爲過程中需要進行技術鑑定或者協助調查的,應限時轉相關業務主管部門辦理。違法行爲確認後,由城市管理部門執行具體的行政處罰權及相應的行政強制權。建立規劃、建設、國土資源、環保、公安、水利、工商行政、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與城市管理部門之間的行政管理和執法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健全銜接配合、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加大違法停放車輛聯合治理力度,城市管理部門將違法停車信息限時移送交警部門,並錄入公安交管信息系統,依法實施處罰。

(六)下移執法重心。按照屬地管理、權責一致的原則,合理確定設區的市和市轄區城市管理部門的職責分工。市級城市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城市管理和執法工作的指導、監督、考覈,以及跨區域及重大複雜違法違規案件的查處。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在設區的市推行市或區一級執法,市轄區能夠承擔的可以實行區一級執法,區級城市管理部門可以向街道派駐執法機構,推動執法事項屬地化管理;市轄區不能承擔的,市級城市管理部門可以向市轄區和街道派駐執法機構,開展綜合執法工作。派駐機構業務工作接受市或市轄區城市管理部門的領導,日常管理以所在市轄區或街道爲主,負責人的調整應當徵求派駐地黨(工)委的意見。逐步實現城市管理執法工作全覆蓋,並向鄉鎮延伸,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三、切實優化執法力量

(七)強化隊伍建設。各地應當根據城市管理執法工作需要,科學確定執法人員配備比例標準。區域面積大、流動人口多、管理執法任務重的地區,可以適當提高配備比例。統籌解決好執法人員身份編制問題,在覈定的行政編制數額內,具備條件的應當使用行政編制。執法力量要向基層傾斜,適度提高一線人員的比例,通過調整結構優化執法力量,確保一線執法工作需要。加強業務指導和培訓,提高執法人員專業素養。嚴格實行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到20xx年底,完成所有執法人員輪訓,按要求完成持證上崗工作。探索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職務晉升和交流制度,切實解決基層執法隊伍基數大、職數少的問題,確保部門之間相對平衡、職業發展機會平等。完善基層執法人員工資政策及撫卹等政策,提高風險保障水平。

(八)嚴格隊伍管理。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城市管理執法人員管理制度,嚴格按照公務員法有關規定開展執法人員錄用等有關工作,加大接收安置軍轉幹部的力度,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根據執法工作需要,統一制式服裝和標誌標識,按規定標準配備執法執勤專用車輛和裝備,到20xx年底,實現執法制式服裝和標誌標識統一。嚴格控制城市管理協管人員數量,各地可以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採取招用或勞務派遣等形式配置城市管理執法協管人員,協管人員數量不得超過在編人員,並隨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逐步減少。健全協管人員招聘、管理、獎懲、退出等制度,協管人員只能配合執法人員從事宣傳教育、巡查、信息收集、違法行爲勸阻等輔助性事務,不得從事具體行政執法工作。協管人員從事執法輔助事務以及超越輔助事務所形成的後續責任,由本級城市管理部門依法依規承擔。

四、嚴格規範執法行爲

(九)推行權責清單。按照轉變政府職能、規範行政權力運行的要求,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爲、法定職責必須爲和權責一致、權責匹配的原則,進一步優化調整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權責清單,向社會公開職能職責、執法依據、處罰標準、運行流程、監督途徑和問責機制,並根據改革推進情況實行動態管理和調整。

(十)改進執法方式。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根據違法行爲的性質和危害後果,靈活運用不同執法方式,對情節較輕或危害後果能夠及時消除的,應當多做說服溝通工作,加強教育、告誡、引導。綜合運用行政指導、行政獎勵、行政扶助、行政調解等非強制行政手段,引導當事人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及時化解矛盾紛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十一)規範執法行爲。積極推行執法辦案評議考覈制度和執法公示制度。健全行政處罰適用規則和裁量基準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覈制度。城市管理執法人員應當嚴格履行執法程序,做到着裝整齊、用語規範、舉止文明,依法規範行使行政檢查權和行政強制權,嚴禁隨意採取強制執法措施,杜絕粗暴執法和選擇性執法。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暢通羣衆監督渠道、行政複議渠道,城市管理部門和執法人員要主動接受法律監督、行政監督、社會監督。

五、強化城市綜合管理

(十二)加強市政管理。市政公用設施、公共停車場、園林綠化等城市基礎設施建成後,應當及時將管理信息移交城市管理部門,建立完備的城建檔案,實現檔案信息共享並做好異地備份。加強市政公用設施管護工作,保障城市安全高效運行。加強城市道路、橋涵、隧道、地下綜合管廊、給排水等城市基礎設施運行管理,嚴格控制道路開挖、佔用行爲。

(十三)維護公共空間。加強城市公共空間規劃,提升城市設計水平。強化建築物立面管理和色調控制,規範報刊亭、公交候車亭等“城市傢俱”設置,加強戶外廣告、門店牌匾設置管理。加強城市街頭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嚴查食品無證攤販、散發張貼小廣告、街頭非法回收藥品、販賣非法出版物等行爲。及時制止、嚴肅查處擅自變更建設項目規劃設計和用途、違規佔用公共空間以及亂貼亂畫亂掛等行爲,嚴厲打擊違法用地、違法建設行爲。

(十四)優化交通環境。優化街區路網結構,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佈局理念,建設快速路、主次幹道和支路級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打通各類“斷頭路”,形成完整路網,提高道路通達性。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促進不同交通工具之間的順暢銜接、便捷換乘。加強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和智能化交通指揮設施管理維護。整頓機動車交通秩序。加強城市出租客運市場管理。倡導步行、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加快推進城市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加強靜態交通秩序管理,合理配置停車設施,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公共停車場建設,鼓勵單位停車場錯時對外開放,逐步緩解停車難問題。

(十五)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大氣、噪聲、固體廢物、河湖水系等環境管理,推進城市內澇、黑臭水體治理和“海綿城市”建設。規範建築施工現場管理,嚴控噪聲擾民、施工揚塵和渣土運輸拋灑。加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和醫療垃圾集中處理管理,促進垃圾清運體系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對接,推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管理。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快衛生城市創建工作,提高城市衛生水平。

(十六)提高應急能力。保持水、電、氣、熱、交通、通信、網絡等城市生命線系統暢通,保障城市運行安全。提高城市排澇系統建設標準,加快實施改造。完善城市管理領域安全監管責任制,強化重大危險源監控,消除重大事故隱患。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建立分級、分類、動態管理制度。建立城市應急報警系統,完善城市管理應急響應機制,健全應急指揮體系,完善應急指揮通信系統,提高突發事件處置能力。統籌推進城市防空陣地建設,加強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和管理,完善相關設施設備和各類應急物資儲備。建立應急預案動態調整管理制度,經常性開展疏散轉移、自救互救等綜合演練。

(十七)構建智慧城市。綜合利用各類監測監控手段,強化環境監測、交通運行、供水供氣供電、防洪防澇、生命線保障等城市運行數據的綜合採集和管理分析,形成綜合性城市管理數據庫。加快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平臺建設,促進數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級,實現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到20xx年底,市、縣全部建成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加強城市供水、供氣、供電、供熱等城市基礎設施運行智慧化管理和監控服務。發展智慧水務,構建覆蓋供水全過程、保障供水質量安全的智能供排水和污水處理系統。發展智慧管網,實現城市地下空間、地下綜合管廊、地下管網管理信息化和運行智能化。加強智能系統在城市排水防澇中的應用,提高城市防汛排澇應急能力。發展智能建築,實現建築設施設備節能、安全的智能化管控。發展智慧交通,提高交通設施利用率,實現交通控制及時、方便、高效、安全。整合城市管理相關電話服務平臺,形成統一的12319城市管理服務熱線,並實現與110報警電話、市長熱線等的對接。加快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檔案信息化建設。依託信息化技術,綜合利用視頻一體化技術,探索快速處置、非現場執法等新型執法模式,提升執法效能。

六、創新城市治理方式

(十八)引入市場機制。發揮市場作用,吸引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本參與城市管理。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公共交通、便民服務設施等建設運營市場化。通過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等方式,推進市政基礎設施維護、園林綠化管養、環衛保潔、垃圾清運處置等管理作業市場化。綜合運用規劃引導、市場運作、商戶自治等方式,合理設置、有序管理方便生活的自由市場、攤點羣、流動商販疏導點等經營場所和服務網點。推進市政公用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運行機制。

(十九)實施網格管理。建立健全市、區(縣)、街道(鄉鎮)、社區管理網絡,科學劃分網格單元,將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納入網格化管理。明確網格管理對象、管理標準和責任人,實施常態化、精細化、制度化管理。依託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全面加強對人口、房屋、車輛、場所、社會組織、環境監管等各類基礎信息的實時採集、動態錄入,準確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和快速處置問題,有效實現政府對社會單元的公共管理和服務。

(二十)推動多元共治。加強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政府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主導作用。依法建立社區公共事務准入制度,完善社區協商機制,推動制定社區居民公約。建設完善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通過建立社區綜合信息平臺、編制城市管理服務圖冊、設置流動服務站等方式,提供惠民便民公共服務。依法規範公衆參與城市治理的範圍、權利和途徑,暢通公衆有序參與城市治理的渠道。倡導城市管理志願服務,組織開展多形式、常態化的志願服務活動。採取公衆開放日、主題體驗活動等方式,引導社會組織、市場中介機構和公民法人蔘與城市治理。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爲城市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深化文明城市創建,積極開展新市民教育和培訓。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的作用,廣泛開展城市文明主題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堅持將公約引導、信用約束、法律規制相結合,以他律促自律。

七、建立健全保障機制

(二十一)加強法治建設。加強城市管理和執法方面的立法工作,設區的市應加快制定城市管理執法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明晰城市管理執法範圍、程序等內容,規範城市管理執法的權力和責任。全面清理現行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中與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不相適應的內容,定期開展規章和規範性文件清理工作,並向社會公佈清理結果。制訂完善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各項標準,形成完備的標準體系。

(二十二)保障經費投入。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原則,健全責任明確、分類負擔、收支脫鉤、財政保障的城市管理經費保障機制,實現政府資產與預算管理有機結合,防止政府資產流失。各地要將城市管理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並與城市發展速度和規模相適應。嚴格執行罰繳分離、收支兩條線制度,不得將城市管理經費與罰沒收入掛鉤。因地制宜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統籌使用有關資金,增加對城市管理執法人員、裝備、技術等方面的資金投入,保障執法工作需要。

(二十三)強化司法銜接。建立城市管理部門與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協調配合、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等制度,實現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無縫對接。公安機關要依法打擊妨礙城市管理執法和暴力抗法行爲。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要加強法律指導,及時受理、審理涉及城市管理執法的案件。檢察機關有權對城市管理部門在行政執法中發現涉嫌犯罪案件線索的移送情況進行監督,城市管理部門對於發現的涉嫌犯罪案件線索移送不暢的,可以向檢察機關反映。加大城市管理執法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和司法強制執行力度。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部門與公安機關協調聯動機制。探索設立城市管理巡回法庭。

(二十四)健全考覈制度。將城市管理執法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覈,推動地方黨委、政府履職盡責。推廣績效管理和服務承諾制度,加快建立城市管理行政問責制度,健全社會公衆滿意度評價及第三方考評機制,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工作考覈獎懲制度體系。加強城市管理效能考覈,將考覈結果作爲城市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覈評價的重要參考。

八、加強組織領導

(二十五)堅持高位推動。加強黨對城市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這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按照有利於服務羣衆的原則,切實履行領導責任,研究重大問題,把握改革方向,分類分層推進。上級政府要加強對下級政府的指導和督促檢查,重要事項及時向黨委報告。省政府建立省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省政府分管負責同志擔任召集人,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爲聯席會議成員,統籌協調解決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縣政府建立由主要負責同志牽頭的城市管理協調機制,加強對城市管理執法工作的組織協調、監督檢查和考覈獎懲。各市政府要制定具體方案,明確時間步驟,細化政策措施,穩妥有序推進改革。

(二十六)明確工作責任。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要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加強協調配合,支持和指導地方推進改革工作。省編辦要加強對市、縣城市管理執法領域大部門制改革的指導,調整優化權責清單。省政府法制辦要加強改革方案的合法性審查,加大執法監督,加強執法人員管理及制度建設等工作。省民政廳要加強城市社區網格化、信息化、扁平化建設與管理。省財政廳要督促市縣財政部門落實城市管理經費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保障城市管理和執法工作經費需要。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要加強對執法隊伍管理的監督指導,建立健全有關制度。省公安廳、省環保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工商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與城市管理部門的溝通與銜接,共同做好城市管理執法工作。

(二十七)抓好試點示範。按照試點示範、逐步推開的思路,統籌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工作。 20xx年下半年爲試點示範階段,在亳州、宿州、淮南、滁州、蕪湖、黃山市和廣德縣先行開展改革試點工作,探索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的路徑、方法以及職能界定、改革措施、時間步驟、政策制度等,爲全省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試點市、縣應抓緊制訂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經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編辦、省政府法制辦和省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審覈,報省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工作聯席會議批准後組織實施。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20xx年在全省全面推進。

(二十八)嚴肅工作紀律。嚴格執行有關編制、人事、財經紀律,嚴禁在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工作中超編進人、超職數配備領導幹部、突擊提拔幹部。對違反規定的,要按規定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職責整合應當與機構設置、編制劃轉同步實施。在職責劃轉、機構和人員編制整合調整過程中,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銜接好人財物等要素,做好工作交接,保持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涉及國有資產劃轉的,應做好資產清查工作,嚴格執行國有資產管理有關規定,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完整。

(二十九)營造輿論環境。高度重視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將改革實施與宣傳工作協同推進,及時解讀改革政策,正確引導社會預期。加強對城市管理執法先進典型、改革實效的正面宣傳,營造理性、積極的輿論氛圍,及時迴應社會關切,凝聚社會共識。推進城市管理執法信息公開,保障市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編辦、省政府法制辦要及時總結各地經驗,切實強化對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相關工作的協調指導和監督檢查。重大問題要及時報告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政府將就貫徹落實情況適時組織開展專項監督檢查。

關於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五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變與不變

時光荏苒,見證芳華。轉眼之間,改革開放已滿40年,步入不惑之年。飛逝的光陰裏,歷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40年裏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心中也充滿了無限的期盼,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爲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今天我們從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變與不變兩個方面與大家共同交流。

<>

一變化中的偉大中國

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曆史;中國曆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繫更爲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

1976年底,持續了整整十年的運動結束。那一年,中國的gdp總量爲1539.4億美元,佔當年世界gdp總量的2.2%;人均gdp僅165.4美元,排在世界第120多位;國家總的外匯儲備只有1255億美元,比海地、尼泊爾、巴布亞新幾內亞、塞浦路斯、馬耳他、摩洛哥等發展中的極小國家的外匯儲備還少;當年的貨物進出口總額爲134.3億美元,僅僅只有美國同年貨物貿易總量的5%多一點;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也就只有150美元左右和60美元左右。當時的中國基本上就是一個農業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高達82.6%,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屬於絕對貧困人口。可以毫不誇張地講,當時的中國經濟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開啓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中國人民開始冷靜地思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中國領導人開始設計新的發展戰略與政策,制定新的發展規劃與措施;同時,中國基層的人民爲了生存的需要也開始了符合現實的種種實踐探索。到1978年底,一套全新的發展戰略方案正式公佈並得以實施,中國開始走上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到了2018年又是標誌性的一年,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45億元迅速躍升至2017年的82.7萬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46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3462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27032億元。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排名已經穩居世界第二。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不僅在經濟總量上得到極大提升而且在經濟質量上有了顯著提升。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偉大工程,一直延伸到宇宙星空,40年的年輪上鐫刻着中國每一步前進的光榮與夢想。1978年,老百姓賺100元錢有60元錢是拿來買食品。2018年中國老百姓每月39%的可支配收入用於購買食品,61%用於購買提高美好生活的商品。1978年,中國高樓沒有超過200米,今天全世界10幢最高的大樓中有8幢在中國。1988年,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建成通車,2018年,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已經突破13萬公里。更值得自豪的是,高鐵總里程突破2.2萬公里,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正奔馳在祖國的大地上,港珠澳大橋的貫通、通車彰顯了中國的強大國力。2003年我國第一次將自己的航天員送上了太空,隨後幾年,有7批航天員先後進入太空。2013年,“玉兔號”月球車展開月面勘測任務,中國探月工程揭開歷史新篇章,之後的天宮空間實驗室、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北斗定位系統等一個個工程正在圓中國人的飛天夢。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創新驅動發展,以創新、創造、創業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再升級。我國經濟發展中已經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我國已經成爲全球互聯網應用業態的領先國家,這幾年,我國經歷了從“觸電”“觸網”到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巨大變化。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動着經濟和社會的向前發展。當今世界,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3d打印技術等爲代表的新科技、新能源和新業態正在逐漸成長,世界各國在科技創新方面都在競相加速。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更是把科技創新擺在了至關重要的位置。我國的基礎科學研究已經與世界前沿的水平接近或持平,有的甚至領先。在材料學、計算機、通信、製造業等方面,已經領先於世界水平。我國自行製造的航母、無人機、隱形戰機等,使中國成爲世界上再也不能被忽視的發展中國家。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得到了極大繁榮和發展,人民精神生活日益豐富和充實,國家軟實力得到極大提升,中國的聲音逐漸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光彩。同時,國家不斷加大對教育、醫療的投入,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新的醫療政策開始實施,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等則徹底改變了農村落後的面貌。四十年來,我國在教育、醫療、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數不勝數,實現了改革開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指數在不斷攀升。

二變化中的可愛家鄉

改革開放四十年,木壘與祖國一同成長、改變,經濟社會有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在新形勢下,在歷屆縣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族羣衆的不懈努力下,曾今制約木壘發展的劣勢正逐漸變成促進木壘後發趕超的“助推器”。

木壘作爲全國三個哈薩克自治縣之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舒適宜人的生態環境,通過打造“文化+旅遊+體育”融合發展格局,形成了姑娘追、阿肯阿依特斯、賽馬、刺繡等獨具特色民族風情的草原文化,7個傳統村落原始耕作與鄉村生活的農耕文化(國家級中國傳統古村落新疆共有15個,其中木壘一個縣就獨佔7個。而木壘月亮地村被評爲新疆最美鄉村十佳的第一名,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百年曆史的拔廊房建築風格的漢民居,既有歷史文化沉澱,又有古民居建築特色,更有純樸的民風民俗傳承保留),這裏有着中國鷹嘴豆之鄉、中國有機羊生產基地、中國長眉駝之鄉、中國哈薩克族刺繡之鄉等美譽。這裏文化璀璨,是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重要交匯處。由本土作家撰寫、反映木壘縣晚清民國故事的小說《木壘河》《西部邊魂》倍受讀者青睞,木壘書院、藝術家村落代表了鄉村文化旅遊發展的新亮點。“何處解鄉愁,木壘菜籽溝”享譽天山南北。這裏風景獨特,有被譽爲地球第一響的鳴沙山國家沙漠公園,有大地調色板之稱的天山木壘中國農業公園,世界最古老的6500萬年原始胡楊林聞名遐邇,還有坎兒井(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三大人工工程之一地下萬里長城——坎兒井,在木壘得到很好的保護和開發,木壘77條坎兒井仍有17條可用,且已開發可參觀爲最長)、最美雲端草原馬圈灣馬圈灣、水磨溝、石仁子等景點。近年來,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自治區園林縣城等榮譽。

這裏區位優勢明顯,距離首府烏魯木齊市278公里,木鄯公路、奇木高速、s303線從縣內通過,g7京新高速即將貫通,正成爲環東天山千里旅遊黃金線和北疆地區通往內地的重要節點。在充分認識自身環境、文化、區位優勢後,近幾年木壘的經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長。2017年,木壘縣全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8億元,同比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2億元,同比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億元,同比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億元,同比增長0.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88元,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90元,增加810元。2018年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左右。

更進一步的是,木壘縣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變“落後”劣勢爲後發趕超“優勢”,在有機農產品、清潔能源、全域旅遊等領域走在全州前列。木壘縣獲國家認證有機農產品17個,有機畜產品11個,共28個有機認證產品,總數新疆第一,有機產品示範縣在新疆走前列;鷹嘴豆是具有三大功能的保健食品,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而木壘是中國鷹嘴豆的故鄉,鷹嘴豆產銷量佔全國83%;這裏風光電資源優勢明顯,正在全力打造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藉助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契機,以深入推進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突出旅遊產業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爲目標,積極實現旅遊參與全民化。

改革開放40年,木壘的百姓也充分享受了發展帶來的“紅利”:曾經的閉塞山城農牧民藉助牧民定居、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一個個好政策,正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和矇昧,與全國人民一起奔向小康;曾經被其他縣市調侃的“一個饢餅可滾遍”的縣城,如今正與阿吾勒風情小鎮一起,構成迎接八方來客的的精品“客廳”。

<>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改革開放40年,中國之所以取得諸多成就,社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正是由於帶領人民的共產黨人在天翻地覆的變革洪流中不變的堅持,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堅持共產黨領導不變

中國從自身歷史、文化、傳統出發,沒有搞三權分立,而是搞三位一體,即將堅持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實現有機統一;同時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等。中國共產黨非常注重學習、非常重視吸收全人類的優秀成果尤其是優秀思想並加以總結、消化、吸收、創新以武裝自己、指導實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的又一次重大理論創新。我相信,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國人民將取得更大成就,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二堅持基本原則不變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的新情況、新變化,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進行完善和調整,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回顧風雨兼程四十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勵我們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向縱深方向發展,使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在新時代的中國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持續發力。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躍居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中國所創造的經濟奇蹟令中國人民信心滿滿,更讓世界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和態度。

三堅持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不變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同樣也是黨的根本宗旨所在,是黨的一切工作所依,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改革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更多次強調,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羣衆帶來更多獲得感。作爲一名基層幹部我們更要全力踐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在各方面制度安排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同“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等十四條,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今天,站在歷史的新徵程上,繼續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開放的一系列堅定行動,是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從計劃走向市場,從貧困走向小康,從短缺走向充裕,然而這一切並不是終點。

四堅持抓社會穩定不變

中國的各級黨組織和各級政府都特別重視社會穩定工作。在中國,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說法,那就是“穩定壓倒一切”,因爲中國人堅信,沒有穩定的環境,什麼事都不可能做成功。因此,爲了保證社會穩定工作得以落實中國的各級黨組織和政府機構往往會從組織上加強對這一工作的領導,一直把社會管理組織延伸到農村地區的村莊和城市的街道。爲了防止和反擊破壞社會穩定的各種力量,中國各地都組織了強有力的公安、武警隊伍,以維護社會穩定與秩序。

回望來路,不改初心。從改革發端,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歷史和現實鮮明地昭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這是時代的呼喚,人民的期盼。

關於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六

一、官兵對軍隊體制改革的思想現狀調查

近日,我站組織36名官兵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官兵大致有四種反應:一種是樂觀型。參與問卷的人中“改革對部隊的影響”選擇“越來越好”的有27人,佔75%;“改革對自身發展”選擇“發展前途更加開闊”的有16人,佔44.4%;這部分人年齡集中在28歲以下的未婚官兵,他們普遍認爲軍隊體改對個人發展是難得機遇,特別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中央權威集中,改革預期良好。個人剛走上工作崗位,年齡有優勢、無掛礙,無論怎麼改對自己前途影響都不大,可以重新定位“啓航”。如果部隊體制性質保持不變,則按原規劃發展,如果體制性質發生變化,則沒有比部隊更爲嚴格紀律和限制的國家部門,個人發展受限少,反而會有更多選擇和更大發展機會;一種是悲觀型。參與問卷調查的營職幹部中,近70%的人認爲個人在部隊職務“不上不下”,離20xx年軍齡自主擇業條件不夠,正處於事業的黃金期和仕途的上升階段,擔心體改影響個人發展進程。此外,自感長期部隊生活,與激烈競爭的社會脫離太久,年齡沒有優勢,萬一轉地方無“一技之長”適應不了,畏難心理較爲嚴重,缺乏順應時勢,主動挑戰的精神和能力,加之這個年齡段贍養老人、償還貸款、養育子女等壓力大,擔心體改後待遇下降,生活質量下滑,社會地位降低,影響家庭關係和諧等等。這部分人多是科隊中層領導,也是顧慮最多的階層,崗位較爲特殊,影響面大,是做好思想穩定工作的難點和重點。此外,還有個別立志在部隊長期服役的義務兵和士官擔心改革後不能繼續保持軍人身份,自身發展受到限制。一種是混沌型。“改革對自身發展”選擇“沒有過多考慮”的有13人,佔36.1%;對體改的認識多來源於“戰友議論”的有16人,佔35.6%,源於“網絡媒體”有17人,佔37.8%;選擇對正面宣傳的僅有9人,佔2%;這些人對組織渠道宣傳不感興趣,熱衷打探小道消息,容易“聽風便是雨”,個人缺乏思考,情緒極易受流言的影響,個人想法飄忽,觀望猜測,持有“走一步看一步”的消極心態。多集中在性格內向,少言寡語,不善交流,視野狹窄,缺乏主見的官兵,表面較爲穩重,實則定力不足,是最需要被重點關注並注意發現的羣體,也是最需加強教育引導的羣體。一種是穩定型。“選擇服從組織安排”共22人,佔61.1%,是比重最大的一部分。這部分人對軍隊體制改革能理性思考,淡然處之,既不很關注也不顯敏感,堅信改革會越來越好,堅決“聽從黨中央和安排”,能做到順其自然,不猜測打聽,這部分人以團以上領導、士兵和幹部骨幹爲主,此外,還有家庭社會資源較好的幹部和有一技專長的專業技術人員。個人發展不擔心後路,對自身安排也有“預想”,心態較爲積極。

二、當前影響官兵思想穩定的主要因素

從問卷表現出來的情況看,官兵思想多元、想法多、顧慮多、變化大,影響官兵思想穩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正面教育不夠。關於軍隊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標誌,黨的xx屆三中全會作出部署,時隔3年來,邊防部隊體制改革始終處於知之甚少的階段,官方基本沒有發佈過改革“言論”。今年2月份公佈的《關於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改革方案中亦未涉及,整個部隊改不改?什麼時間改?分幾個階段?從那個方向改?全部隊不得而知。上級講得少,領導不願講,組織紀律要求不談、不議論,正面教育限於xx屆三中全會公報、重要講話及相關時評,對公安邊防部隊改革提及甚少,隨着時間推移及社會形勢變化,各類猜測和流言不脛而走,官兵思想受到較大沖擊。

(二)網傳信息雜亂。通過網絡、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介,涉及軍隊體制改革的話題在官兵中十分敏感活躍,“個人觀點”、“專家解讀”、“內部參考”、“改革方案”等信息傳播快、覆蓋廣、種類多、影響大、管理難,私底下討論“熱烈”,“共識廣泛”有的甚至變成“謠言”,對官兵工作熱情和思想穩定構成嚴重威脅,尤其是混沌型和悲觀型的官兵思想定力不足,不信組織信“謠傳”,“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受到影響更大。同時,對於網絡信息不加選擇辨別,只關注感興趣的和利害性消息,對發佈媒體、來源、時間等內容不關注、不留意的現象也十分突出,這也是導致官兵思想不穩定的重要因素。

(三)害怕制度影響。公安邊防部隊性質特殊、任務繁重,單位類型多樣,改革變動一直以來較爲頻繁,編制調整幅度也大。1998年1月1日,根據《國務院關於北京等九城市實行邊防檢查職業化改革試點方案的批覆》(國函〔1997〕76號),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珠海、廈門、海口、汕頭9個城市成立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由公安部垂直領導。20xx年全國海警、寧波海警學院又相繼從公安邊防部隊剝離,邊防部隊被不斷改革,邊防檢查職業化試點已20xx年之久,況且目前國內確實存在現役制與職業制邊防檢查站兩種體制,公安派出所和邊防派出所、公安檢查站和邊境檢查站兩種類型,雖類型不同但職能基本相同,給軍隊體制改革留下現實矛盾空間,官兵害怕制度調整,特別是邊檢站官兵顧慮重重,加之海警部隊改革推進緩慢,領導體制機制尚未理順,給官兵積極應對改革心理蒙上“陰影”。

(四)擔心現實利益。改革必然觸動利益,這也是官兵最爲敏感直接的擔心。中央反“四風”,加強作風紀律建設以來,部隊全面停發各類福利和補助,官兵個人收入已有降低。雖然如此,但部隊工資待遇遠遠高於地方同級別公務員工資,優勢仍較明顯。面對軍隊體制改革,官兵普遍有“三個擔心”,擔心軍隊體制改革後不再享受部隊工資,經濟待遇下滑;擔心現行部隊政策制度調整,無法享受現有政策待遇;擔心改革不順暢、體制接合不配套緊密,個人成長進步中途梗阻。具體表現在軍齡20xx年以上幹部擔心20xx年自主擇業政策作廢,年輕幹部擔心交流調動困難,北上廣等大城市及北方幹部擔心轉業難回家,就業安置不理想等,特別是擔心就地改爲地方公務員後退休年齡延長到60歲、個人成長進步嚴重受限、無法與父母團聚照顧家庭及親人等等。

三、化解干擾官兵思想穩定因素的對策與思考

軍隊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央審時度勢的戰略決策。“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只有積極宣講,主動迎戰,加強教育和引導工作,講明講透改革大局和形勢,把政策解讀與實踐感悟、正面引導與解疑釋惑結合起來,大講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有利條件與美好願景,不斷增強官兵投身改革的決心和信心,爲改革營造良好思想輿論環境,才能唱響改革主旋律,激發改革正能量,形成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強大合力。

(一)充分認識軍隊體制改革的歷史必然。當前,軍事技術和戰爭形態的革命性變化,對國際政治軍事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主席指出,“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展的趨勢,對我國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時也提出了嚴峻挑戰。機遇稍縱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勢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錯過整整一個時代”,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已經到了不改不行的時候,是迴避不了的一場大考。世界各主要國家,美國、俄羅斯、日本等紛紛加快軍事變革,搶佔軍事戰略制高點,爭奪國際軍事競爭新優勢,而我軍當前仍然“領導管理體制不夠科學、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不夠健全、力量結構不夠合理、政策制度改革相對滯後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我軍總的數量規模還有些偏大,軍兵種比例、官兵比例、部隊和機關比例、部隊和院校比例不夠合理,非戰鬥機構和人員偏多、作戰部隊不充實、老舊裝備數量多、新型作戰力量少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已經到了“不改不行、改慢了也不行”的歷史關口。百舸爭流、千帆競渡,只有儘快實現體制轉軌、體系轉型,才能佔領軍事變革制高點,防止陷於戰略被動,也才能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力量保證。

(二)正確把握軍隊體制改革的方向定位。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上指出,要牢牢把握堅持改革正確方向這個根本,要牢牢把握能打仗、打勝仗這個聚焦點,要牢牢把握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這個指向,要牢牢把握積極穩妥這個總要求。堅持改革“正確方向”就必須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人民軍隊的性質和宗旨,堅持我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切實做到改革不改向、變革不變色;“聚焦點”就是以提升戰鬥力爲核心,切實用戰鬥力標準衡量和檢驗改革成效,該改的就要抓緊改、大膽改、堅決改,做到“快刀斬亂麻”,不思前顧後、畏首畏尾;“指向”就是加快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進一步解放和增強軍隊活力,爲實現強軍目標提供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保障;“總要求”就是穩妥審慎,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掌握好改革節奏,控制好改革風險,有力有序推進改革,確保部隊高度穩定和集中統一,確保部隊隨時能夠完成各項任務”。

(三)以正面引導主動跟進官兵思想教育。要澄清官兵心中的疑慮困惑,消除改革的雜音噪音干擾,做到思想和行爲的統一。一是要解決好官兵對改革信心不足的問題。從指出國防和軍隊改革要做到“兩個確保”的要求中可以看出,軍體改革是有計劃有步驟的改革,有和的堅強領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舉措出臺之前,“必經反覆論證和科學評估,科學確定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掌握好改革節奏,控制好改革風險”。二是要解決好官兵擔心利益受損的問題。要堅信中國經濟發展爲改革提供了堅實基礎,目前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要堅信軍人利益保障機制會進一步完善,解決好廣大官兵切身利益問題;要堅信人民警察的改革預期良好,在《關於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中已有“高於地方、略低於軍隊”的明確要求;要堅信“後顧之憂”保障更加到位,解放軍新聞發言人楊宇軍也明確指出,裁減軍隊員額需要相應增加編餘人員退役安置等經費開支,軍費總量保持適度規模。三是要根除各類猜測流言的負面影響。要強化軍人和黨員意識,做到堅決“聽從黨中央、安排”;要加強政策闡釋解讀佔領思想陣地,充分利用各類平臺,豐富教育形式,鼓舞部隊,堅定官兵立場;要強調文件纔是真,敢於把問題談開講透,有主導輿論的意識和接納不同聲音的胸懷,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做好經常性思想工作和管理教育工作。四是要解決好消極懶散的問題。領導幹部和機關在體改面前要穩得住陣腳,保持良好工作作風和精神狀態,做到講大局、講政治,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爲基層和廣大官兵做出表率;要強化號令意識和紀律觀念,始終堅持依法從嚴治軍不動搖,抓好政治紀律“十不準”等規定要求的落實;要保持部隊正規秩序,嚴格落實各項日常制度,始終保持部隊“四個秩序”正規。

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說:“新軍事變革的時代就像一個高速轉動的圓盤,如果在圓盤的邊緣,一不小心就會被甩下去。要想跟上時代變革的步伐,不被甩下去,就要到變革浪潮的中心去。”當代各國軍隊和每一個軍人都處於這個高速轉動的圓盤之上,隨時面臨着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如何應對新軍事變革?唯有順應時勢、因勢利導,改革強軍。作爲一名軍人只有堅決擁護改革、積極支持改革、自覺投身改革,才能立於“圓盤”的中心,做到視野開闊、重心持穩,不爲流言左右、不至喪失定力。

關於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七

40年前,發端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如春風吹拂神州大地,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無數的中國奇蹟、中國精神、中國故事、中國答卷,都歸結到一點,就是始終不渝推進改革開放。因此,我們既要看成就,也要看到成就背後的成因,更要看到改革背後的道理,切實把自豪上升爲自信,把自信轉化爲自覺。作爲黨員幹部,身處這個偉大時代,既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也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更要做改革開放的支持者。我認爲,最核心的就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強化大局意識、使命意識、責任意識,立足本職崗位,積極投身改革實踐,用具體行動來擁護改革、推進改革。下面,結合個人思想和工作實際,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改革開放40年,不僅僅帶來生產力的巨大提升,並且培育和塑造了偉大的改革開放精神。向那段活力燃燒的歲月致敬,最好的致敬是繼承和弘揚改革開放精神,爲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供給精神動力。三十而立,四十不惑。40年改革實踐,我們更直觀、更深刻地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性、科學性。40年滄桑鉅變,改變的是貧窮的面貌,不變的是對夢想的追求,改變的是落後的生產力,不變的是對完美生活的嚮往。我國國防裝備的自主化水

平提升,看到了一個個大國重器的誕生、列裝,變化的是技術、本領,不變的是堅守國門、守護人民的意志與雄心。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我們能切實感受到,中國每一座城市、每一處鄉村、每一個家庭都發生着鉅變,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這次在黨員活動室觀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直播,看到的是一段段難忘的歷史,40年來黨中央推進改革開放的關鍵抉擇,40年前偉大的設計師鄧小平提出了震驚世界的改革開放,從此打開了中國與世界溝通的大門!從那一刻開始,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樣變化。

改革開放成爲中國發展新時期的最鮮明特點。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改革的進程勢不可擋的展開了;從沿海到內陸,從東部到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這場歷史上從來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進取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到今日,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所以,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

興的必經之路。作爲一名中共預備黨員,就應當努力,不斷地去努力。

關於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八

我黨和國家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的標誌在1978年底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一屆三中全會將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做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那以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始了歷史性的篇章,寫了中華民族自強、頑強奮進的新壯麗史詩。我們要珍惜,長期堅持改革開放的珍貴實踐經驗,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

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力,確保改革開放沿着正確的方向前進。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我們改革開放積累的第一根本經驗。要始終保持高度思想意識、政治意識、行動意識,加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實踐兩個維護,始終堅持黨管理黨,嚴格管理黨,更好地發揮黨委統一全局,協調各方領導的核心作用。

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們順應歷史潮流,抓住機,牢牢把握髮展主導權。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的首要任務。我們始終堅定不移地扭轉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堅持不懈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應該是科學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想,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踐兩山理論,努力走出生態優先、特色、富人高水平發展的新途徑。

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尊重基層的初心,激發隱藏在大衆中的無限潛力,創造偉大力量。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發展的主力軍。要始終堅持現、維護、發展大衆利益作爲一切工作的起點和立足點,爲大衆、一切相信大衆、一切依賴大衆,獲得大衆最廣泛的支持和支持,使人民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大衆幸福的同頻共振、同步提高。

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許多黨員幹部抱負、負責、領導,成爲改革開放事業的骨幹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參觀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時強調:如果我們繼續指導習近平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的配置,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定會迎來更好的明天。黨員幹部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養,成爲推進深化改革的骨幹力量。

堅定理想的信念。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無論何時,黨員幹部都要堅守初心,樹立遠大的理想,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爲人民謀取利益,增加福利。只有把人生的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才能最終實現事業。黨員幹部要珍惜韶華,努力成爲時代前進的奮鬥者、開拓者、獻身者,使自己成爲祖國建設的有用才能、支柱材料,爲實現中國夢想提供智慧和力量

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導向,深刻總結改革開放輝煌的歷程和寶貴經驗,充分認識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和偉大成果,加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不斷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

增強責任意識。責任是天生的,不可推卸。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揹負責任,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履行責任。如果你盡了很大的責任,你會很開心。總是盡責任,總是很開心。野蠻利益國家生死,難道不是因爲災難而避免的嗎?責任擔當是黨員幹部們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質。我們黨員幹部負責,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黨性要求和黨員幹部的政治品格。只有敢於承擔責任、有責任感的黨員幹部,才能不辜負組織的委託和基層大衆對我們黨員幹部的信賴。

責任是使命,也是無私的獻身。勤政務實,敢於負責是我們基層黨員幹部的基本要求。

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非學無廣才,非志無成學。黨員幹部要牢牢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勤奮學習,敏捷知識,把學到的知識內化,形成自己的見解。面對改革的形式,要做好工作,僅靠經驗和熱情是不夠的,不能深入開展工作。如果不及時糾正知識老化、知識面狹窄、知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很難應對改革帶來的各種挑戰。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和改革發展任務,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成爲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最迫切的政治任務。因此,作爲黨員幹部,不僅要注重思想上的學習,還要善於學習,把學習落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