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美術教師讀書心得(精選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7篇《美術教師讀書心得》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美術教師讀書心得》相關的範文。

美術教師讀書心得(精選7篇)

篇1:美術教師讀書心得

《美術,另一種學習的語言》讀書筆記

人大附中朝陽學校曹曉嬌最近看了一本是一個美國教育學家科漢蓋納着的《美術,另一種學習的語言》一書。雖然這本書我只讀了一半,但是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經讓我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有了新的認識。邊讀邊想,觸發了許多感想,並記錄了下來,限於我本人學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發,對於嚴密的邏輯關係也就不講究深入細緻的推敲了。

一、讓你的指尖對你說,你並非總是需要語言—本書主要觀點摘要。綜觀美術教育的發展歷史,裏德與羅恩非德的工具論與納艾斯與克里的本質論成爲了兩種主要派別。持本質論觀點者,強調科目中心,注重通過嚴謹的美術學科內容的設置來實現美術教育價值,工具論觀點者則更強調美術的教育功能,如創造力的培養,他們重視教育過程,但忽視創作效果。通覽全書,我個人以爲《美術,另一種學習語言》這一本書的觀點從屬於工具論,即主張通過美術實現教育價值。這種觀點我們很清楚地可以從書中探討的主要內容上看出。本人當然認同這種觀點,引用“讓你的指尖對你說,你並非總是需要語言”這句話也是再次強調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該書分三章,主要內容主要有:第一章美術與兒童,涉及課堂中的美術活動與兒童美術的本質兩個課題,主要探討美術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術爲什麼是學生在發展、個性、情緒、交流上的一種有效途徑。第二章美術與學習,主要探討美術能否有助於以及如何有助於學生了解自我,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學生學習觀察以及瞭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第三章美術與學校,主要探討美術與其他課程結合的可能性,有利於美術學習的學校環境如何佈置,美術教學評價的方法,與家長交流的方法以及美術在幫助少數民族、貧困兒童、非語言兒童、富裕兒童、天才兒童、障礙兒童發展上的作用。如果再作具體一些的闡述話,又可細化爲以下內容。

(一)通過美術教育能更好了解兒童,也能促使學生理解自己,發展自信“藝術提供了理解兒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種方法。它能使兒童自身與他們的思想更緊密地聯繫起來,而使兒童更好地理解自己。”“當兒童開始懂得他們有力量改變和重構他們創造的形狀時,他們就發展了自信和對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賞力。以上是來自書中的兩段話,足以印證作者的:“通過美術教育能更好了解兒童,也能促使學生理解自己,發展自信”的觀點

(二)兒童美術的特點是表達自己的內心思想,獲得自我肯定。“兒童的美術表達思想,探索美術媒體,並使自我得以肯定。”“他們更多地沉入創作過程中,而不顧他們的作品將被如何評價”分析兒童美術時,最基本的方法應是對兒童及其自發性的探尋。能夠說明的是,作者認爲兒童美術具有自發性與原生態性(這一點我國兒童美術研究者楊景芝持同等態度)

(三)美術教育不僅關心兒童的自我表現,也要通過技術指導和擴展參照礦框架來發展兒童這種觀點在證明了我們美術教學的必要性的同時也提出了教學的指向。以下是作者的原文片斷,大家可以品讀出一二。“美術教育關心早期兒童美術作品和他們更年長時的美術作品,前者通過提供合適的材料和自我表現的機會來推進,後者則通過技術指導和擴展參照框架,即瞭解人類經驗的範圍和個人擁有的可能性來發展”

美術能發展兒童形象思維、閱讀能力等一系列思維品質與能力對於美術能發展兒童形象思維能力這一點我們早已認同,在〈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也有詳細的闡述,現實中,兒童爲一張畫取名就是最好的表徵。提高閱讀能力則是一種我們以前較忽視的觀點,不過隨着“視覺文化時代(指文化脫離以語言爲主導的理性主義形態、日益轉向以形象、影像爲中心的感性主義的形態—王大根.2005)”的到來,閱讀圖像能力的培養成爲大家越來越關注的課題,美術能提高閱讀能力也就成了鐵板丁丁的事了。

(四)美術是一種交流,情緒宣泄的手段,是兒童個性品質的表徵,是兒童瞭解自我的手段,這一點我們不難理解,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兒童一邊畫畫一邊自言自語的樣子,多數繪畫時(除非強迫)他們都是在一種自發性的情感表達中,通過繪畫(美術)兒童也能進一步展示自我瞭解自我。

(五)美術教育幫助兒童瞭解自我的活動建議

作者認爲美術教育應幫助兒童瞭解自我非常重要,並建議設計以下一些活動,玩一種關於我的遊戲,裝扮望遠鏡,做畫夾子寫出興趣愛好,畫自己,全班相集,用粘泥表示對自我的想法,化妝戲劇遊戲。

美術提高學生的認識技巧的活動建議,美術能促進知識的積累和個人的解釋能力,訓練認識技巧的活動有:製作拼貼壁畫、根據模特畫畫、畫詩意、創造想象的動物和地方、作平面和立體圖、感覺訓練、印圖案、分類拼貼、動態雕塑、運動畫、班級滑稽專欄、比較。

美術促進觀察能力的活動建議。作者認爲每個人的觀察具有差異,學習觀察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色彩意識、形狀和形式、質地。促進觀察的活動有:在色彩方面,設計一個頂板投射器、玩彩色膠片、在形式方面,閉眼泥塑、塑造扭動動物、在家裏欣賞自然形式,在質地方面,做質地簿、碎布拼貼。

美術促進情感發展的活動建議。美術有效釋放兒童個人煩惱,能發展他們對自己的情感和周圍人的情感的理解力。有關活動:薄紙拼貼、情感泥塑、做面具、做木偶。

在閱讀的時候,我突然想到,這是作者的一種課程綜合的思想。作者認爲美術完全可以綜合社會學習、科學學習、語言藝術學習、數學學習一起進行教學。並提出了以下活動建議:從信號、符號到設計,做塊故事布,動物行爲的視覺記錄。

另外,作者還花了一些篇幅闡述了自己對智力、創造性和智商測驗看法,分析了美術與少數民族兒童(強調了民族自身文化教學)、貧困兒童(依靠美術彌補與社會分離的裂痕)、非語言兒童(美術是非常好的交流方法)、富裕兒童(發展健康的自我表現)、天才兒童(建立課後興趣小組)、障礙兒童(發展障礙以外的其它方面的敏感性)等各類特殊兒童的關係。誰正被造就,陶工還是陶壺?——本書對當前美術新課程改革的啓迪。誰正被造就,陶工還是陶壺?這句話來源於這本書的“目的說明”裏。原意是陶工在製作陶壺的時候不僅造就了陶壺也造就了自己的技能。運用在這裏,說明我閱讀了本書不僅瞭解了作者的觀點也對新課程美術教學實踐有了一些粗淺想法。以下擇要闡述一二。

(一)教學要注重審美

美術教育的核心是審美,審美作爲美術教學的重要理念是我們美術教師一直推崇的,在該書中也倡導這樣一種觀念。

(二)教師教學的責任在於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我個人一直贊同在美術學科(其它學科)開展探究學習,但是堅決反對將探究學習視爲唯一的教學方法。事實上,不論是從知識的快速有效傳承角度還是能力的培養角度,兩者的相互有機結合纔是最佳的選擇。從這一點看,作者的觀點存在一些片面的地方。

(三)確定有意義的目標,技術只是手段

作者認爲“在美術中,兒童必須在有意義的目標確定後,技術才能被決定.”關於這一點,作者在導言中一再強調“技術不應是一堂課的唯一目的,技術掌握應爲個人表現服務。”的確,美術是個人的、是生活的,作爲技能應該爲美化生活、轉達情感服務。

(四)評價要在集體與個人兩方面進行

從某種角度審視,集體評價注重羣體意識的培養,個體評價注重自我意識的培養。在評價時我們使用的有效方法是“只能以兒童自己的年齡、生活、思想和情感爲背景”。具體操作方法很多,比如:將學生代表作品保留在文件夾內。

(五)注重差異教學

(六)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重,教學途徑的多樣性,教學評價的差異性。這裏可以借用作者論述兒童繪畫發展階段規律所用的一句話“謹防使用公式給每位學生鐵上標籤和進行分類”(原意是,教師不要強行將學生按照羅恩菲德與皮亞傑的美術認知發展年齡分段進行分類,在這裏是指不要搞一刀切的評價方法。)我師範時的老師曾對我說,閱讀其實是一種休息。我現在尚不能達到這種境界。只是覺得閱讀能增長見識,俗語云“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自覺一日不讀書邊有落伍的感覺,因此,大多數時候也逼着自己學習。以上的讀書筆記思考的不能算很深入,只是一時興趣而已,如果同道中人閱讀後有所收益並引發探討,那便是我求之不得的了。

篇2:美術教師的讀書心得

人大附中朝陽學校曹曉嬌最近看了一本是一個美國教育學家科漢蓋納着的《美術,另一種學習的語言》一書。雖然這本書我只讀了一半,但是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經讓我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有了新的認識。邊讀邊想,觸發了許多感想,並記錄了下來,限於我本人學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發,對於嚴密的邏輯關係也就不講究深入細緻的推敲了。

讓你的指尖對你說,你並非總是需要語言―本書主要觀點摘要。綜觀美術教育的發展歷史,裏德與羅恩非德的工具論與納艾斯與克里的本質論成爲了兩種主要派別。持本質論觀點者,強調科目中心,注重通過嚴謹的美術學科內容的設置來實現美術教育價值,工具論觀點者則更強調美術的教育功能,如創造力的培養,他們重視教育過程,但忽視創作效果。通覽全書,我個人以爲《美術,另一種學習語言》這一本書的觀點從屬於工具論,即主張通過美術實現教育價值。這種觀點我們很清楚地可以從書中探討的主要內容上看出。本人當然認同這種觀點,引用“讓你的指尖對你說,你並非總是需要語言”這句話也是再次強調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該書分三章,主要內容主要有:第一章美術與兒童,涉及課堂中的美術活動與兒童美術的本質兩個課題,主要探討美術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術爲什麼是學生在發展、個性、情緒、交流上的一種有效途徑。第二章美術與學習,主要探討美術能否有助於以及如何有助於學生了解自我,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學生學習觀察以及瞭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第三章美術與學校,主要探討美術與其他課程結合的可能性,有利於美術學習的學校環境如何佈置,美術教學評價的方法,與家長交流的方法以及美術在幫助少數民族、貧困兒童、非語言兒童、富裕兒童、天才兒童、障礙兒童發展上的作用。如果再作具體一些的闡述話,又可細化爲以下內容。

(一)通過美術教育能更好了解兒童,也能促使學生理解自己,發展自信“藝術提供了理解兒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種方法。它能使兒童自身與他們的思想更緊密地聯繫起來,而使兒童更好地理解自己。”“當兒童開始懂得他們有力量改變和重構他們創造的形狀時,他們就發展了自信和對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賞力。以上是來自書中的兩段話,足以印證作者的:“通過美術教育能更好了解兒童,也能促使學生理解自己,發展自信”的觀點。

(二)兒童美術的特點是表達自己的內心思想,獲得自我肯定。“兒童的美術表達思想,探索美術媒體,並使自我得以肯定。”“他們更多地沉入創作過程中,而不顧他們的作品將被如何評價”分析兒童美術時,最基本的方法應是對兒童及其自發性的探尋。能夠說明的是,作者認爲兒童美術具有自發性與原生態性。(這一點我國兒童美術研究者楊景芝持同等態度)

(三)美術教育不僅關心兒童的自我表現,也要通過技術指導和擴展參照礦框架來發展兒童這種觀點在證明了我們美術教學的必要性的同時也提出了教學的指向。以下是作者的原文片斷,大家可以品讀出一二。“美術教育關心早期兒童美術作品和他們更年長時的美術作品,前者通過提供合適的材料和自我表現的機會來推進,後者則通過技術指導和擴展參照框架,即瞭解人類經驗的範圍和個人擁有的可能性來發展”。

美術能發展兒童形象思維、閱讀能力等一系列思維品質與能力對於美術能發展兒童形象思維能力這一點我們早已認同,在〈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也有詳細的闡述,現實中,兒童爲一張畫取名就是最好的表徵。提高閱讀能力則是一種我們以前較忽視的觀點,不過隨着“視覺文化時代(指文化脫離以語言爲主導的理性主義形態、日益轉向以形象、影像爲中心的感性主義的形態―王大根。2005)”的到來,閱讀圖像能力的培養成爲大家越來越關注的課題,美術能提高閱讀能力也就成了鐵板丁丁的事了。

(四)美術是一種交流,情緒宣泄的手段,是兒童個性品質的表徵,是兒童瞭解自我的手段,這一點我們不難理解,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兒童一邊畫畫一邊自言自語的樣子,多數繪畫時(除非強迫)他們都是在一種自發性的情感表達中,通過繪畫(美術)兒童也能進一步展示自我瞭解自我。

(五)美術教育幫助兒童瞭解自我的活動建議

作者認爲美術教育應幫助兒童瞭解自我非常重要,並建議設計以下一些活動,玩一種關於我的遊戲,裝扮望遠鏡,做畫夾子寫出興趣愛好,畫自己,全班相集,用粘泥表示對自我的想法,化妝戲劇遊戲。

美術提高學生的認識技巧的活動建議,美術能促進知識的積累和個人的解釋能力,訓練認識技巧的活動有:製作拼貼壁畫、根據模特畫畫、畫詩意、創造想象的動物和地方、作平面和立體圖、感覺訓練、印圖案、分類拼貼、動態雕塑、運動畫、班級滑稽專欄、比較。

美術促進觀察能力的活動建議。作者認爲每個人的觀察具有差異,學習觀察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色彩意識、形狀和形式、質地。促進觀察的活動有:在色彩方面,設計一個頂板投射器、玩彩色膠片、在形式方面,閉眼泥塑、塑造扭動動物、在家裏欣賞自然形式,在質地方面,做質地簿、碎布拼貼。

美術促進情感發展的活動建議。美術有效釋放兒童個人煩惱,能發展他們對自己的情感和周圍人的情感的理解力。有關活動:薄紙拼貼、情感泥塑、做面具、做木偶。

在閱讀的時候,我突然想到,這是作者的一種課程綜合的思想。作者認爲美術完全可以綜合社會學習、科學學習、語言藝術學習、數學學習一起進行教學。並提出了以下活動建議:從信號、符號到設計,做塊故事布,動物行爲的視覺記錄。

另外,作者還花了一些篇幅闡述了自己對智力、創造性和智商測驗看法,分析了美術與少數民族兒童(強調了民族自身文化教學)、貧困兒童(依靠美術彌補與社會分離的裂痕)、非語言兒童(美術是非常好的交流方法)、富裕兒童(發展健康的自我表現)、天才兒童(建立課後興趣小組)、障礙兒童(發展障礙以外的其它方面的敏感性)等各類特殊兒童的關係。誰正被造就,陶工還是陶壺?――本書對當前美術新課程改革的啓迪。誰正被造就,陶工還是陶壺?這句話來源於這本書的“目的說明”裏。原意是陶工在製作陶壺的時候不僅造就了陶壺也造就了自己的技能。運用在這裏,說明我閱讀了本書不僅瞭解了作者的觀點也對新課程美術教學實踐有了一些粗淺想法。以下擇要闡述一二。

篇3:美術教師的讀書心得

(一)教學要注重審美

美術教育的核心是審美,審美作爲美術教學的重要理念是我們美術教師一直推崇的,在該書中也倡導這樣一種觀念。

(二)教師教學的責任在於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我個人一直贊同在美術學科(其它學科)開展探究學習,但是堅決反對將探究學習視爲唯一的教學方法。事實上,不論是從知識的快速有效傳承角度還是能力的培養角度,兩者的相互有機結合纔是最佳的選擇。從這一點看,作者的觀點存在一些片面的地方。

(三)確定有意義的目標,技術只是手段

作者認爲“在美術中,兒童必須在有意義的目標確定後,技術才能被決定。”關於這一點,作者在導言中一再強調“技術不應是一堂課的唯一目的,技術掌握應爲個人表現服務。”的確,美術是個人的、是生活的,作爲技能應該爲美化生活、轉達情感服務。

(四)評價要在集體與個人兩方面進行

從某種角度審視,集體評價注重羣體意識的培養,個體評價注重自我意識的培養。在評價時我們使用的有效方法是“只能以兒童自己的年齡、生活、思想和情感爲背景”。具體操作方法很多,比如:將學生代表作品保留在文件夾內。

(五)注重差異教學

(六)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重,教學途徑的多樣性,教學評價的差異性。這裏可以借用作者論述兒童繪畫發展階段規律所用的一句話“謹防使用公式給每位學生鐵上標籤和進行分類”(原意是,教師不要強行將學生按照羅恩菲德與皮亞傑的美術認知發展年齡分段進行分類,在這裏是指不要搞一刀切的評價方法。)我師範時的老師曾對我說,閱讀其實是一種休息。我現在尚不能達到這種境界。只是覺得閱讀能增長見識,俗語云“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自覺一日不讀書邊有落伍的感覺,因此,大多數時候也逼着自己學習。以上的讀書筆記思考的不能算很深入,只是一時興趣而已,如果同道中人閱讀後有所收益並引發探討,那便是我求之不得的了。

篇4:美術教師的讀書心得

最近,利用空閒時間我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收穫不小,《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提到了學會讚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讚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爲之讚美!

我們的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心得體會《《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讚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讚美賞識,願學生在教師們的讚美和賞識中長大,願老師們在讚美之中成熟、優秀。 教師要有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讀着鄭傑的這一百條新建議,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人”、“稱職的員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職業”教師職業的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課餘,我還讀了《今天怎樣當教師》,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國小校園,然而卻關係到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今天,我們應該怎麼當教師?書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

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爲什麼”,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下面對書中的一則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下面對書中的一則關於教師的愛的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

案例中講的是一名老師幫助一個學習成績差且沒有興趣的孩子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師的耐性讓人佩服,他真的是傾注了自己的愛給學生。感動之餘不僅想到,如果有人問我:“你會喜歡每一個學生嗎?”在沒有看書之前,我會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愛每一個孩子是教師的職責。這不正是經常教導我們的思想嗎?要全身心的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每一個孩子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正是教師的職業精神嗎?我們的教師行爲是否與說的相一致?面對案例中的學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耐心呢?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

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說的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細細品位王老師的點評,不禁讓我感觸頗深,她說:“要區分職業的愛和私人的愛”,書中說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因爲任何一個人愛的付出,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博愛”不僅會把人累死,更把教師的職責範圍擴大。是啊,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私人的愛是無法強求的。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爲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簡單的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謊言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懷疑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真的就認爲我就是那個不會教的教師,否則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學生不會學習呢。今天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 我們輕鬆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篇5:美術教師的讀書心得

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以下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幼兒美術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是出國留學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頻道爲您整理的,希望您對您有所幫助。

從我加入這個幼兒師範隊伍開始,由於自身比較偏愛美術,所以我平時喜歡找一些美術方面的書看。希望在書本和實踐中能進一步走進美術,繪畫水平普遍,想象力差等特點,雖然再上學期間已經學過《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一書,但是我還是願意細讀這本《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促使我想挖掘更深處。

本書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據學前兒童美術發展的規律及其年齡特點,以美術爲媒介,充分發揮其價值對學前兒童實施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全書共分九個章節,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闡述與分析着學前兒童美術的發展,美術教育目標與內容體系,以及幼兒欣賞、繪畫、手工教育的實施指導和美術評價,最後還展示了一組美術教育活動設計案例,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空間,也給正處在摸索階段的老師指明瞭方向,因爲這些問題均來自我自己的實踐,所以,讀來彷彿覺得許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識到問題所在,但尚處在迷惑中,沒有較好的解決方案。抱着向專家取取經,看能否從中解解惑的認真態度,我在通讀本書後還對有的章節還進行了精讀與摘錄。

從書中我看到這樣一句:從小班到中班上學期,兒童由於視覺的分化及情感關係,所畫的人大多都是沒有身體的頭足人,同時以非站立的平躺形式呈現。

再對於接下來我們將進行的主題《軲轆軲轆》的一節美術課畫車輪子,幼兒認爲輪子是圓的,於是就直覺地用圓球來表現車子的輪子,不會注意到汽車的輪子是圓扁的等這些問題,其創作成分也就能體現其中了。就象書中所說的:教師應從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引導幼兒從寫生對象的整體結構出發,着重於事物的神韻,即對象之內在精神表現,而不糾纏於細節和精確描繪,不強求幼兒的繪畫表現和事物的“肖似”。

小班幼兒的繪畫水平處於象徵初期,享受的是繪畫的過程,他們會用已經掌握的圓形與線條組合成各種符號,來表示自己熟悉的物體,而且喜歡用各種顏色在作品上塗抹,但在表現圖象符號時,又很少調換顏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較單調,有的幼兒甚至會轉動畫紙來作畫,完全不顧圖象之間的關係,從而導致了畫面的雜亂。如此作品,教師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來評價,那必然會抹殺了幼兒的天性,打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兒失去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儘管如此,你還是會看到許多小班幼兒家長因爲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畫,覺得畫面不乾淨,畫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會幼兒的解讀。例如,一次離園時,祥祥拉着爺爺興致勃勃來到班級畫展前,小手指着牆上的“泡泡”說:“爺爺,那個是我畫的!”誰知,祥祥爺爺看到後,臉頓時拉了下來:“這是什麼東西啊?亂七八糟的,圓也畫得不圓,顏色也塗到了外面,你看看這個小朋友畫得多好啊,你上課一定又沒有認真聽,走走走??”幼兒從繪畫中獲取的無窮樂趣,就因爲家長的一句評價而消失得無影無蹤。在評價小班幼兒的美術作品時,首先要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讀懂他們的作品。其次老師要把自己放在與幼兒平等的位置上 ,尊重幼兒的個人見解 ,儘量用肯定的方式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多鼓勵,多表揚,儘可能地發現幼兒美術作品中的優點,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激勵性的評價。最後,在讓幼兒發現他人作品優點的同時,還要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感,進而萌發對下次美術活動的願望,激發並保持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就這樣,我邊學習書中的有關理念,邊結合自身的實踐即時反思,共鳴,相信會對自己今後的教學十分有益,專業的閱讀讓我成長的更快!

篇6:國小美術教師讀書心得

國小美術教師讀書心得

心得一:

最近,利用空閒時間我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收穫不小,《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提到了學會讚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讚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爲之讚美!

我們的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心得體會《《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讚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讚美賞識,願學生在教師們的讚美和賞識中長大,願老師們在讚美之中成熟、優秀。 教師要有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讀着鄭傑的這一百條新建議,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人”、“稱職的員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職業”教師職業的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課餘,我還讀了《今天怎樣當教師》,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國小校園,然而卻關係到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今天,我們應該怎麼當教師?書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

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爲什麼”,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下面對書中的一則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下面對書中的一則關於教師的愛的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

案例中講的是一名老師幫助一個學習成績差且沒有興趣的孩子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師的耐性讓人佩服,他真的是傾注了自己的愛給學生。感動之餘不僅想到,如果有人問我:“你會喜歡每一個學生嗎?”在沒有看書之前,我會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愛每一個孩子是教師的職責。這不正是經常教導我們的思想嗎?要全身心的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每一個孩子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正是教師的職業精神嗎?我們的教師行爲是否與說的相一致?面對案例中的學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耐心呢?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

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說的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細細品位王老師的點評,不禁讓我感觸頗深,她說:“要區分職業的愛和私人的愛”,書中說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因爲任何一個人愛的付出,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博愛”不僅會把人累死,更把教師的職責範圍擴大。是啊,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私人的愛是無法強求的。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爲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簡單的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謊言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懷疑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真的就認爲我就是那個不會教的教師,否則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學生不會學習呢。今天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 我們輕鬆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心得二:

最近看了一本是一個美國教育學家科漢蓋納著的《美術,另一種學習的語言》一書。雖然這本書我只讀了一半,但是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經讓我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有了新的認識。邊讀邊想,觸發了許多感想,並記錄了下來,限於我本人學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發,對於嚴密的邏輯關係也就不講究深入細緻的推敲

一、讓你的指尖對你說,你並非總是需要語言—本書主要觀點摘要。綜觀美術教育的發展歷史,裏德與羅恩非德的工具論與納艾斯與克里的本質論成爲了兩種主要派別。持本質論觀點者,強調科目中心,注重通過嚴謹的美術學科內容的設置來實現美術教育價值,工具論觀點者則更強調美術的教育功能,如創造力的培養,他們重視教育過程,但忽視創作效果。通覽全書,我個人以爲《美術,另一種學習語言》這一本書的觀點從屬於工具論,即主張通過美術實現教育價值。這種觀點我們很清楚地可以從書中探討的主要內容上看出。本人當然認同這種觀點,引用“讓你的指尖對你說,你並非總是需要語言”這句話也是再次強調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該書分三章,主要內容主要有:第一章美術與兒童,涉及課堂中的美術活動與兒童美術的本質兩個課題,主要探討美術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術爲什麼是學生在發展、個性、情緒、交流上的一種有效途徑。第二章美術與學習,主要探討美術能否有助於以及如何有助於學生了解自我,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學生學習觀察以及瞭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第三章美術與學校,主要探討美術與其他課程結合的可能性,有利於美術學習的學校環境如何佈置,美術教學評價的方法,與家長交流的方法以及美術在幫助少數民族、貧困兒童、非語言兒童、富裕兒童、天才兒童、障礙兒童發

展上的作用。如果再作具體一些的闡述話,又可細化爲以下內容。

(一)通過美術教育能更好了解兒童,也能促使學生理解自己,發展自信“藝術提供了理解兒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種方法。它能使兒童自身與他們的思想更緊密地聯繫起來,而使兒童更好地理解自己。”“當兒童開始懂得他們有力量改變和重構他們創造的形狀時,他們就發展了自信和對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賞力。以上是來自書中的兩段話,足以印證作者的:“通過美術教育能更好了解兒童,也能促使學生理解自己,發展自信”的觀點

(二)兒童美術的特點是表達自己的內心思想,獲得自我肯定。“兒童的美術表達思想,探索美術媒體,並使自我得以肯定。”“他們更多地沉入創作過程中,而不顧他們的作品將被如何評價”分析兒童美術時,最基本的方法應是對兒童及其自發性的探尋。能夠說明的是,作者認爲兒童美術具有自發性與原生態性(這一點我國兒童美術研究者楊景芝持同等態度)

(三)美術教育不僅關心兒童的自我表現,也要通過技術指導和擴展參照礦框架來發展兒童這種觀點在證明了我們美術教學的必要性的同時也提出了教學的指向。以下是作者的原文片斷,大家可以品讀出一二。“美術教育關心早期兒童美術作品和他們更年長時的美術作品,前者通過提供合適的材料和自我表現的機會來推進,後者則通過技術指導和擴展參照框架,即瞭解人類經驗的範圍和個人擁有的可能性來發展”

美術能發展兒童形象思維、閱讀能力等一系列思維品質與能力對於美術能發展兒童形象思維能力這一點我們早已認同,在〈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也有詳細的闡述,現實中,兒童爲一張畫取名就是最好的表徵。提高閱讀能力則是一種我們以前較忽視的觀點,不過隨着“視覺文化時代

(指文化脫離以語言爲主導的理性主義形態、日益轉向以形象、影像爲中心的感性主義的形態—王大根.2005)”的到來,閱讀圖像能力的培養成爲大家越來越關注的課題,美術能提高閱讀能力也就成了鐵板丁丁的事了。

(四)美術是一種交流,情緒宣泄的手段,是兒童個性品質的表徵,是兒童瞭解自我的手段,這一點我們不難理解,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兒童一邊畫畫一邊自言自語的樣子,多數繪畫時(除非強迫)他們都是在一種自發性的情感表達中,通過繪畫(美術)兒童也能進一步展示自我瞭解自我。

(五)美術教育幫助兒童瞭解自我的活動建議, 作者認爲美術教育應幫助兒童瞭解自我非常重要,並建議設計以下一些活動,玩一種關於我的遊戲,裝扮望遠鏡,做畫夾子寫出興趣愛好,畫自己,全班相集,用粘泥表示對自我的想法,化妝戲劇遊戲。

美術提高學生的認識技巧的活動建議 ,美術能促進知識的積累和個人的解釋能力,訓練認識技巧的活動有:製作拼貼壁畫、根據模特畫畫、畫詩意、創造想象的動物和地方、作平面和立體圖、感覺訓練、印圖案、分類拼貼、動態雕塑、運動畫、班級滑稽專欄、比較。

美術促進觀察能力的活動建議。作者認爲每個人的觀察具有差異,學習觀察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色彩意識、形狀和形式、質地。促進觀察的活動有:在色彩方面,設計一個頂板投射器、玩彩色膠片、在形式方面,閉眼泥塑、塑造扭動動物、在家裏欣賞自然形式,在質地方面,做質地簿、碎布拼貼。

美術促進情感發展的活動建議。美術有效釋放兒童個人煩惱,能發展他們對自己的情感和周圍人的情感的理解力。有關活動:薄紙拼貼、情感泥塑、做面具、做木偶。

在閱讀的時候,我突然想到,這是作者的一種課程綜合的思想。作者認爲美術完全可以綜合社會學習、科學學習、語言藝術學習、數學學習一起進行教學。並提出了以下活動建議:從信號、符號到設計,做塊故事布,動物行爲的視覺記錄。

另外,作者還花了一些篇幅闡述了自己對智力、創造性和智商測驗看法,分析了美術與少數民族兒童(強調了民族自身文化教學)、貧困兒童(依靠美術彌補與社會分離的裂痕)、非語言兒童(美術是非常好的交流方法)、富裕兒童(發展健康的自我表現)、天才兒童(建立課後興趣小組)、障礙兒童(發展障礙以外的其它方面的敏感性)等各類特殊兒童的關係。誰正被造就,陶工還是陶壺?——本書對當前美術新課程改革的啓迪。誰正被造就,陶工還是陶壺?這句話來源於這本書的“目的說明”裏。原意是陶工在製作陶壺的時候不僅造就了陶壺也造就了自己的技能。運用在這裏,說明我閱讀了本書不僅瞭解了作者的觀點也對新課程美術教學實踐有了一些粗淺想法。以下擇要闡述一二。

(一)教學要注重審美

美術教育的核心是審美,審美作爲美術教學的重要理念是我們美術教師一直推崇的,在該書中也倡導這樣一種觀念。

(二)教師教學的責任在於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我個人一直贊同在美術學科(其它學科)開展探究學習,但是堅決反對將探究學習視爲唯一的教學方法。事實上,不論是從知識的快速有效傳承角度還是能力的培養角度,兩者的相互有機結合纔是最佳的選擇。從這一點看,作者的觀點存在一些片面的地方。

(三)確定有意義的目標,技術只是手段

作者認爲“在美術中,兒童必須在有意義的目標確定後,技術才能被決定.”關於這一點,作者在導言中一再強調“技術不應是一堂課的唯一目的,技術掌握應爲個人表現服務。”的確,美術是個人的、是生活的,作爲技能應該爲美化生活、轉達情感服務。

(四)評價要在集體與個人兩方面進行。從某種角度審視,集體評價注重羣體意識的培養,個體評價注重自我意識的培養。在評價時我們使用的有效方法是“只能以兒童自己的年齡、生活、思想和情感爲背景”。具體操作方法很多,比如:將學生代表作品保留在文件夾內。

(五)注重差異教學

(六)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重,教學途徑的多樣性,教學評價的差異性。這裏可以借用作者論述兒童繪畫發展階段規律所用的一句話“謹防使用公式給每位學生鐵上標籤和進行分類”(原意是,教師不要強行將學生按照羅恩菲德與皮亞傑的美術認知發展年齡分段進行分類,在這裏是指不要搞一刀切的評價方法。)我師範時的老師曾對我說,閱讀其實是一種休息。我現在尚不能達到這種境界。只是覺得閱讀能增長見識,俗語云“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自覺一日不讀書邊有落伍的感覺,因此,大多數時候也逼着自己學習。以上的讀書筆記思考的不能算很深入,只是一時興趣而已,如果同道中人閱讀後有所收益並引發探討,那便是我求之不得的了。

心得三:

《國小階段的美術教育》一書,由瑪琳.嘉伯.林德曼(美國)著。那到手的時候,我大略地翻看了一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深深感到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只有枯燥理論的教育叢書,而更像一本實用的教學手冊。此書一共分爲四大部分:

一、美術課程的基礎。

其中闡述了美術在我們世界中的意義和重要性,以及詳細記敘了各學段學生學習目標,美術特長學生教學計劃等等。

二、美術的構成:美術元素,構圖原則以及藝術創作。這也是篇幅最長的一部分,因爲其中涉及到線、形狀、明暗、陰影、空間、設計原理、構圖、構思等等幾乎所有美術教學中的關鍵點,最有意思的是,每個關鍵點中,都有“學習動力小創意”這一部分,如“線”章節中,作者提到“如果你一直在使用鉛筆,試着用一下別的工具,鋼筆或者炭筆等等,如果用力壓着這些工具來畫,會發生什麼?如果輕輕地畫又會怎樣?一邊畫一邊扭動畫筆呢?你能不能發明一種新的握筆方法,比如握着一邊或者頂端?”又如“肖像畫”章節中,作者爲孩子們練習畫不同的面部表情提供了各種方法:“當你悲傷、快樂、生氣的時候,耳朵、鼻子、眼睛、嘴巴會做出什麼樣的表情?

吃飯、睡覺、大笑、哭泣、大叫、打哈欠、吹口哨、打噴嚏時、表情又會有什麼變化?情緒對面部表情有何影響?當你感冒的時候看上去是怎樣的?” “從三個角

度觀察模特頭像,畫三幅輪廓線畫或動態素描,然後將三幅畫疊加,讓畫面相互交叉”……

這讓我想到了,一年級中《畫自己》這一課,我着重對抓住自己五官特點這一方面,通過觀察幾個不同小朋友的臉,或者照照鏡子仔細觀察五官、用手摸摸感受自己的五官等方法,來感受每個人五官的不同特點,但是,就算是同一個人,當他的表情不同時,五官的樣子也是不一樣的,書中的內容深深啓發了我,爲何不來一個喜怒哀樂的表情對比呢?在課前可以收集一個小朋友不同表情的照片,或者是笑或者是大叫甚至在哭泣、打哈欠……在課堂中,假如有了這樣一個環節,同學們在課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同學,並發現原來人的表情是這樣有趣,畫自畫像的時候,我們可以將自己的表情畫出來,這是多麼生動有趣啊!

從作者的這些小創意看,美術作業彷彿如同遊戲一般有趣、隨性,結合書中插圖來看,教學活動更在意着學生的感知能力、學習動力、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單純地對作品加以成人的審美觀來看待。

三、美術欣賞:觀賞美術作品並作出迴應——歷史、分析、審美。這裏也包含了各時期,各派別美術作品的簡介。其中從古代美術、中世紀美術、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當代美術直到現代美術作了簡要的記敘,包括各個時期藝術家的簡介和作品介紹。這一章節中,作者還爲老師們提供欣賞作品的方法,一幅畫,怎樣去欣賞?欣賞些什麼?評判是否有標準?怎樣形成自己的判斷?這包括作品主題、視覺結構、歷史意義、理解、美感等方方面面,比如:“作者是如何駕馭各種美術元素和構圖原則的?注意觀察作品的線條、圖形、色彩、明暗、空間、圖案和質感,以及它們與平衡、比例、主次、節奏、和諧、統一和對比的構圖關係。這些美術元素和構圖原則在作品中是如何安排的?”我想,這些問題的思考在我們的美術課堂上,也會有借鑑作用。很多學生在到了高年級美術課堂上就彷彿沒有了自己的思想,不會去思考而只是等着老師爲他灌輸知識,而我感到,我們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的思考能力,他們應該要能說、敢說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到了高年級,學生應該自己去思考探索,教師通過提出具體的問題,學生從線條、圖形、色彩、空間等方面去初步感受,談出自己的想法,欣賞纔有意義。

四、國小美術課程的建設:計劃、評價組織、提問。

在全書中,作者還很貼心地設計了各種實用附錄,供教學時使用,如:著名藝術家、博物館及其他資源、靜物畫參考素材,肖像畫比例等等。雖然是關於美國國小、美國式教學的書籍,但是對於我們而言,也是有很大的參考、學習價值。

篇7:美術教師個人讀書心得

其實,孩子們每一天都在尋找別人的明白,盼望公正的評價。人對生存價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強烈。當孩子被貶損得一無是處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抑鬱,既影響健康,還會產生厭世情緒,甚至會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極端舉動。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調皮鬼一類裏的孩子,爲什麼他們總是在犯錯之後還是改但是來?其實他們的心並不是真的很壞!一向想和老師作對!而是我們給了他們認爲不平等的“待遇”。他是這麼想的:大家都不喜愛我,連老師都說我不聽話。乾脆壞到底吧誰也不敢來惹我!這樣總比悶着好。這樣的例子我身邊也有發生:我班有一個小孩很好動,跟人家接觸的時候動作個性粗魯,常傷害到別人,他的力氣也比較大,常喜愛起腳踢向別的小朋友。他的行爲在我看來是一種無奈的發泄,正因大家都不跟他玩因此心裏很難受。本文出自本網795其他老師對他的態度都是很嚴厲的。有一次,我上課我故意點他起來回答問題時,發現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在全班小孩的面前誇張地表揚他“哇噻!你真了不起!真是太棒了!”接下來他像變了一個人很安靜專心地做每一件事。我讓讓他把教室裏的油畫棒盒疊好,他一個人忙得滿土大汗直到把所有的盒子疊整齊!之後還問我“老師,還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忙的嗎?”當時我對他的舉動

感到無比的震驚!確實,我給他的信任讓他感到很自信和驕傲,正因老師已經認可他是個能幹的孩子了!

我堅信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常告訴孩子們,你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