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思政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大思政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張桂梅思政大講堂心得體會 篇一

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於2008年帶頭創建起了全國唯一一所專供貧困家庭女孩就讀的免費高中,12年來培養出了1795名大學生,今年63歲的她沒有孩子,卻有1000多個孩子都叫她媽媽。她長期拖着病體忘我工作,堅守教育一線40餘年,爲解決貧困山區女孩受教育問題,克服重重困難。

張桂梅老師用一言一行把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體現得淋漓盡致,堅守三尺講臺,通過愛心傾注到當地的教育事業之中。她說道:“心中有信仰,腳下才有力量。”張桂梅老師用生命去教書育人,將愛的教育播種到了每一個學子的心中,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踐行了信仰的力量。

通過此次學習,我們也感受到了張老師身上堅韌執着、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的奉獻精神,明白了學習生活中需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練就過硬本領,成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大學生。

收看張桂梅思政大講堂心得體會 篇二

張桂梅老師對黨忠誠,堅守爲教育事業奮鬥的初心,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共產黨人信仰的力量。身爲黨員,我們要以張老師爲榜樣,向張老師不忘初心、堅守崗位的高尚境界靠攏。

我們應該有信仰,必須有信仰,早日明確人生目標,選擇好自己以後的道路。我們要明白讀書不是爲了畢業和找工作,而是爲了要找到自己的信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爲國家和社會需要的人才,成爲張老師所說的“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收看張桂梅思政大講堂心得體會 篇三

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先進典型,弘揚高尚師德,發揮榜樣示範引領作用。9月1日下午,黨委研究生工作部組織研究生觀看了《張桂梅思政大講堂》首場報告會。報告會在雲南農業大學研究生同學中反響熱烈,大家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後感,內容如下:

在收看了由張桂梅老師擔任主講的《張桂梅思政大講堂——信仰的力量》後,該堂思政大課令我受益匪淺。張桂梅,原本一名獨身無助的女性,卻在大山的深處辦起一所免費的女子學校,用十幾年的時間傳遞了思政力量。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有更多類似的事情發生,可並不是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如此堅持不懈、堅守信念的人。

看完節目,我對張桂梅老師油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作爲一名研究生,我更要把堅持和信念融入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儘管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但在困難面前,我一定要視堅持爲信仰。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信念並不是一句空話,我更要立足現實,紮紮實實地從小事做起;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堅定理想信念。以自己小小的力量,去服務社會,服務祖國!

張桂梅思政大講堂心得體會 篇四

她叫張桂梅,一位奮鬥在教育一線的基層工作者,也是人們口中的“燃燈校長”,因爲有了她,纔有了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這一神聖的教育殿堂。

她一心一意搞教育,早已將“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信仰刻於心間;她身體力行辦學校,帶動了一大批甘爲春蠶的優秀青年教師加入到基層教育建設中來;她自掏腰包促學習,爲衆多出身貧寒的農村女孩帶去了光明與希望……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張桂梅不僅爲這些渴望汲取知識養分的孩子們送去甘露,更爲不知何爲理想的青年人指明瞭方向。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社會闡述着信仰的力量,又用信仰的力量託舉起一個個稚嫩的夢。

親其師,信其道,信仰的力量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張桂梅作爲大山深處的引路者,無愧於“燃燈校長”之名!

大思政課心得體會 篇五

敲響一排排銅質的編鐘,渾厚而悠遠的音韻由遠及近,穿越五千年漫長歲月,在黃河之畔響起陣陣回聲,在炎黃子孫的心中凝結成兩個大字:愛國!

愛國就是蘇武的持節南望,胡衣裹漢心。當風霜將他的手雕刻得龜裂,當冰雪染白了他的雙鬢,他依然持節不屈。因爲他的心中裝着“祖國”二字,爲了這兩個字,他與寒風做伴十九載;北顧中原,將“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的高貴銘記在心靈深處。愛國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堅定信念。縱然北宋軍隊連連敗北,他依然輾轉各地,縱然兵敗被俘,元軍幾次勸降,仍不能動搖他的愛國之心。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程中,出現了一大批堅貞不屈的民族英雄。他們是愛國的,他們熱愛祖國的山河,關心祖國的命運,他們的心中裝滿了祖國。所以,他們在危難時英勇奮戰、爲國捐軀。他們倒下了,但他們那愛國的精神還屹立不倒。我們要帶着他們的偉大精神,邁向未來。

作爲二十一世紀的新少年,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並同時增加自己的愛國情感,敢於進取、自強不息。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我們要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爲創造出一個繁榮昌盛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張桂梅思政大講堂心得體會 篇六

那是大約20年前的一天。山路邊坐着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她手裏拿着鐮刀,身邊放着一個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頭。張桂梅看見了,走過去問她:“你怎麼了?”女孩回答:“我想讀書,但是家裏沒錢,給我訂婚了,收了彩禮要讓我嫁人。”張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試着勸返,說:“你們只要把孩子交給我就行,學費生活費都不用你們管了。”可即使這樣,女孩的母親仍堅決不同意孩子回校讀書,甚至以死相逼。張桂梅無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來。

怎麼樣才能救救這樣的女孩子呢?這個難題久久縈繞在張桂梅心頭。

當時的張桂梅,已經是華坪縣出了名的“好老師”,還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是數十名孤兒的“媽媽”。

當老師,張桂梅發現“女學生讀着讀着就不見了”。她們不讀書的理由多種多樣:爲了給弟弟交學費,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學回家幹農活或外出打工;因爲收了彩禮,十幾歲的小姑娘也要準備嫁人了。當“媽媽”後,張桂梅又瞭解到兒童之家孩子們的身世,他們的母親有的因殺死家暴的丈夫而獲刑,有的因落後錯誤的分娩觀念而死亡,留下孤苦無助的孩子。

“培養一個女孩,最少可以影響三代人。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裏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爲孤兒。”一個現在看來依然有些“瘋狂”的想法在張桂梅心中越來越清晰:“我想爲這些大山裏的女孩建一所免費的高中!”

爲了這個“瘋狂”的夢想,她開始四處奔走籌款,風吹雨淋,被冷落,被唾罵,卻只籌得一兩萬元。直到2007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參會期間,一篇題爲《“我有一個夢想”》的採訪報道讓更多人理解了張桂梅的女高夢。

2008年,在中央和各級政府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下,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

華坪女高首屆共招生100人。她們大都來自山區,多數沒有達到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還有一些孤兒殘疾學生單親家庭學生父母殘疾的學生和下崗職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還想上學,華坪女高都向她們敞開懷抱。三年後,她們中有96人堅持到最後參加大學聯考,全部考上了大學。自2011年有首屆畢業生以來,學校綜合排名連續10年位列麗江市一區四縣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