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常規教育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常規教育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如何加強幼兒常規教育 篇一

幼兒園常規是幼兒活動的保證,小班幼兒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比較好動,如果沒有良好的常規,保教活動就不能很好的實施。進行過小班教學的老師都知道,小班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期,可塑性大,好習慣易於培養,壞習慣也容易形成,如果壞習慣一旦形成,矯正起來要進行再教育,則事倍功半,十分困難。若能在小班時期形成良好的常規,那就有利於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使孩子終身受益。

首先,讓幼兒適應集體生活。小班幼兒剛進園不久,他們對幼兒園的各種玩具充滿着新鮮感、好奇感,在他們的意識中沒有制度、沒有規則,他們什麼都想試一試,什麼都想玩一玩,另外,他們也會把家中的“以自我爲中心”的習慣帶到幼兒園,於是他們就會把幼兒園當成是自己的家裏,想玩什麼就玩什麼,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但他們必須適應這個集體,而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是必備的。

其次,注重幼兒常規培養的方法。小班幼兒年齡小,他們不能像中大班的幼兒一樣提醒自己遵守班級常規,因此在小班初期我們老師就要充當起“提醒者的”角色。每次活動之前,我們就要把活動的常規向幼兒講一到兩遍,在活動中,還要多提醒幼兒該怎麼做,同時教師還要加以示範指導。到了小班中期,幼兒基本已經適應了集體生活,他們也能從活動中感受到與小朋友一起玩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這時的老師可通過一些主題活動、故事等幫助幼兒瞭解遵守活動常規的重要性,促使他們自願地去遵守活動常規。另外他們對榮譽也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所以我們還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來讓他們遵守遊戲規則。當然在這一期間,我們老師仍然需要提醒幼兒,只是次數應該減少。

再次,在常規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檢查。提出要求和檢查,一般以爲這個過程老師盯得很緊,並且態度是非常嚴肅的。而我認爲我們只需要輕聲的語言和動作的暗示,從正面引導,以榜樣作用激勵幼兒,多督促幼兒。對小班幼兒講話我們要做到慢、輕、短,即語速慢一些,聲音輕一些,語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兒很容易進入角色。我們應該注重擬人化語言的運用,這在成人看來似乎是不可思議的,對於中、大班孩子來說效果可能還不怎麼樣,但是,在小班幼兒來講確是必須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時,老師要求他們輕放,但發現孩子們沒有做到這一要求時。老師可以說:“聽,是哪一隻杯子在吵架啊?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應該這樣說話對,現在他們是輕輕講話了,纔是好朋友。”按這樣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

最後用家園配合來共同培養孩子遵守常規的習慣。利用家長園地或口頭表述,向家長宣傳幼兒園活動的常規細則、幼兒遵守活動常規的重要性,並與家長聯繫,讓他們在家也給孩子定一個在家常規,並督促執行。讓家長也加入到培養良好的常規習慣的隊伍中來,鞏固幼兒的常規。

如何加強幼兒常規教育 篇二

一、確立常規教育的目標要求

小班常規的內容可以分爲:社會交往規則、羣體性規則和個體性規則,社會交往規則是指幼兒適應社會生活必須遵守的品德行爲規範,是幼兒社會化的最直接的內容,羣體性規則主要用以保證集體生活,遊戲和教學的順利進行、形成幼兒的集體觀念。個體性規則主要是維繫個體健康發展的行爲要求。通過常規教育可以逐漸形成幼兒正確的對人、對事、對物的態度體系與相應的行爲方式。

二、採取正確的、恰當的教育方法

初入園的幼兒對幼兒園的環境,活動都不熟悉、不適應,也不習慣按相對一致的要求去行動,經常出現違反規則的現象。因此。就需要老師進行耐心教育。我們針對各項活動中的常規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幼兒實施教育,並注意在教育過程中根據不同的要求,運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如示範、模仿法、語言指導法、情境教育法、遊戲練習法、表揚、激勵法等。

三、遵守一定的教育原則

小班幼兒第一次離開家庭來到幼兒園,一方面有些怯生,另一方面又要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習慣,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進行幼兒生活習慣培養。要循序漸進地指導。使他們逐漸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切不可操之過急,要講求方式方法。生活常規培養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1、循序漸進、逐步滲透的原則。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常規的數量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常規的要求由簡到繁,逐步提高。如剛開學我們要求幼兒先學會自己穿鞋。然後學會穿褲子,過一段時間要求他們會穿單衣,逐漸要求會穿毛衣,外套,能力強的要求他會塞衣服。

2、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由於先天的和後天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幼兒間存在着個體差異。在集體教育的同時,更要注重個別教育。有的幼兒不會拿勺吃飯;有的不吃這、不吃那:有的自控能力差;有的理解能力跟不上;有的口齒不清。都要老師耐心地去教,使這些幼兒逐步統一、融入在集體之中。

3、家園一致的原則。幼兒園的教育效果,往往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因此,在教育中我們要注意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動中,離園這個環節是與家長充分接觸的有利時機。我們根據幼兒在園的表現,反饋給家長。同時也從家長中瞭解幼兒在家的情況。還利用“家長會”、“家園聯繫冊”充分交談、交流,要求家長配合教師,共同努力,改掉幼兒的不良習慣,培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下一代。

四、適時地講解、示範給幼兒以正確的概念

小班幼兒年齡小,對於許多生活習慣的正確與否沒有準確的概念。對於幼兒的不良行爲,教師不能簡單地指責、阻止,而應正確地講解、示範,使幼兒形成正確概念,有一個可效仿的榜樣。

五、善於抓住時機,注重隨機教育

有許多良好的習慣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習得的。因此,教師應重視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

在一次飯前洗手時,我發現幾名幼兒在盥洗室裏玩水,滿身、滿臉溼淋淋。在口頭教育後,我請幼兒觀看了我的示範。幼兒通過觀察知道洗手時不把水龍頭開得太大,洗手後再把水龍頭關嚴,輕輕把手上的水甩到水池裏。這樣不僅使孩子懂得節約用水,也掌握了正確的洗手方法。

六、重視表揚與鼓勵在良好生活習慣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幼兒入園不久,我發現絕大多數幼兒玩具玩後隨手丟在一邊,我常常爲收拾玩具而發愁,當我發現吳婉璐小朋友每次玩完玩具後都能把玩具收拾得整整齊齊,而且能幫助別的小朋友收拾玩具時,我及時表揚了她。每天遊戲後許多幼兒紛紛效仿她的樣子認真地收起玩具,我及時表揚了他們,爲了鞏固這一習慣。還用紅花表揚他們,同時通過送玩具回家這一做法,培養了幼兒的良好活動習慣。

七、重視家長工作。使良好的習慣在家庭中得以強化

教師應樹立幼兒園與社會、家庭一體化的大教育觀。教師不但在幼兒園裏注意培養幼兒的好習慣,更應該幫助家長掌握一些科學的家教方法。以使幼兒的良好行爲習慣在家庭中得到強化。如:在家園聯繫園地中提出幼兒生活習慣的目標要求及請家長配合內容,介紹一些家教方法。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要求,在家庭中也提出相一致的要求,使良好生活習慣得以鞏固。要求要細緻。比如要求小勺的拿法,午睡時小鞋的擺放等等。便於家長全面瞭解本月教育目標要求,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家中配合幼兒園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總之,幼兒良好生活常規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必須堅持家園配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持之以恆地要求,才能更快更好地達到教育目標。

常規教育心得體會 篇三

所謂常規,是指沿襲下來經常使用的“規矩”。“規矩”即是一定的標準、法則或習慣。幼兒園的常規是在幼兒園保教工作過程中沿襲下來的幼兒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經常使用的標準、法則或習慣。幼兒園的常規教育則是指教師根據社會的要求和幼兒發展的特點、需要,以這些標準、法則或習慣爲教育內容對幼兒施行教育的過程。

長期以來,由於在教育理念、方法及途徑上的偏差,在幼兒常規教育上存在這樣的現象:規則內容的成人化。即無論是社會行爲規則,還是班級日常行爲規範都是由成人制定的,孩子只是被動地接受者和無條件地服從者,教師不考慮幼兒的實際需要,單純根據權威的意志和集體主義的價值觀來制定標準,導致班級生活規則的繁冗累積,尤其在許多生活活動的細節上也充滿了大量不必要的規定,結果使幼兒的活動處處受到限制。

規則教育的形式化。即教師既不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又不考慮知識之間的整體性,片面地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宣講規則,使規則流於形式,結果是幼兒的認知和行爲脫節;

規則執行的他律性。即否認孩子也可以在一定的社會生活和共同生活中適應、內化、形成規則意識,而只是以教師的裁判和紀律的約束來訓練孩子,導致幼兒的主體意識和行爲受到壓制。

凡此種種不僅沒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反而造成了孩子對規則的無所適從,更甚者還引起了孩子的牴觸情緒,引發了師生間的對抗,背離了教育的初衷。

爲了切實管理好孩子們的一日生活,貫徹我園實施的《幼兒園建構式課程》的理念,真正體現“兒童是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角”,又是社會建構者的“以兒童爲本”的思想,我們依據社會的要求,結合我園幼兒實際,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活常規,並引導幼兒根據日常活動的需要,自己確定規則,並在類似情境中不斷鞏固,而形成穩定的行爲規則。這種常規具有自律的性質。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幼兒既要理解和遵守他律常規,更要生成和遵守自律常規。無論是何種性質的常規,教師都必須以尊重幼兒爲前提。在制定和執行常規的過程中瞭解並尊重幼兒合理的需要以及個性特徵,讓幼兒從他律走向自律,並且學會討論制定規則。

有了良好的生活常規,能夠讓孩子對環境產生信任與安全感。常規的設計是爲了讓孩子們瞭解爲什麼要這樣做,應該怎樣做。例如:希望孩子做到離開座位時要把椅子靠近桌子裏,那就要讓孩子瞭解到,如果椅子不靠近桌子裏,很可能讓別人走路時撞到椅子而受傷,而且教室也會變得很小,那樣讓人看了也不整齊。只有讓孩子瞭解常規的意義,能夠真正地認同常規,並且能夠切實遵守,這樣才能順暢地進行每一天的活動。

常規既然訂了,就要貫徹執行。在學校裏,我們該用什麼心態,什麼方式維持班上的常規呢?當老師在執行常規時,老師的態度如何,孩子的感受又是什麼?當孩子做出違反常規的舉動時,我們該先想想,是什麼原因讓孩子無法遵守常規。是孩子忘記了?是孩子不懂?還是孩子的生理、心理髮展上的差異?有時也要換個角度想一想,不一定問題都出在孩子身上。什麼時間進行什麼活動,活動中應達到什麼要求,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做事要採取什麼方式等等這樣的要求,就是幼兒園的常規或紀律。

常規除了能維持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外,還能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爲習慣。例如班上的常規是“在教室裏不跑步、要慢走”,可是偏偏許多孩子都喜歡在教室裏橫衝直撞。這時老師就要考慮到是不是教室空間太寬闊了?教室就好像運動場一樣,暗示着孩子趕快跑步,針對這種情況,我便告訴孩子們“在教室,我們都是輕輕地走的,儘量不打擾別人”如此一來用正面的語言代替負面的語言,效果大不一樣。又如:課間的洗手問題,教師左叮嚀右囑咐,說了千遍萬遍,可收到的效果就是不大,每天都有幼兒因爲水池太滑而跌跟頭,甚至有的孩子額頭上竟摔出了一個包,究其原因,發覺是老師的督促工作做得不夠。可是問題又來了,老師照顧到水池這邊的幼兒又照顧不到教室裏的孩子呀!於是我們便讓孩子們在解小便洗手時集體排隊一起去,然後再集體排隊一起回來,可是這樣卻造成了不要解小便的孩子要跟集體跑一趟和互相等待的現象。對此,我們便採取讓孩子當“小老師”的措施,即當孩子們去水池時,請一名幼兒專門在那邊看着有沒有人玩水,是不是洗過手後手上的水在水池裏甩乾的,喝過豆漿洗茶杯的水是不是倒在水池裏等等。實踐證明,這個方法是切實可行的。

一份工作在做之前,老師總不忘示範給孩子看。同樣,常規也是如此,不能只用講的,還要做給孩子看!因爲,幼兒園的孩子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

老師就像園丁,孩子就像種子!園丁爲種子準備一個完整、符合種子需求的環境,讓種子藉以發展它生命的潛能。我們一定要站在尊重幼兒,有利於幼兒長遠發展的角度上去認識常規教育,並調動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實質性的效果。

如何加強幼兒常規教育 篇四

一、分清階段、把握重點。

從小班一開學開始,我們在學期初就對小班幼兒一年中的常規培養做好定位,分成若干個階段:小班上學期的前半學期:以適應、熟悉爲主;後半學期:以初步遵守爲主。小班下學期的前半學期:以鞏固、適應爲主;後半學期:以樂意遵守爲主。

二、內容分層、循序漸進。

作爲教師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級常規抓好,但是每班幼兒的特點是截然不同的,要培養千萬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於求成,常規培養不能只追求即時效果,應循序漸進。什麼常規在什麼時候教下去才適當,深入到什麼程度才適宜,遇到問題,如何去調整,都應象會計做預算一樣有一個統盤的考慮。

三、活動後的反思。

1、教師在活動中要多注意一些細節部分。

如遊戲時搭建的房子不牢固,致使場面有些混亂;攝的視頻材料,不僅要注意整體內容,還要關注視頻中的對話,它可能就是影響活動的重要因素;教師組織活動要注意提問的設計,不適宜太泛,思維空間不能太大,應多爲選擇性等較簡單的問題,使幼兒稍一動腦就能回答的問題。

2、情感交流與肢體語言相結合,創造愉快、寬鬆的心理環境,使常規管理生情並茂。

如多用一些身體的語言如:抱抱他們、親親他們、與他們握握手,通過這些與孩子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係,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孩子們會越來越喜歡你,有了感情的基礎,這是建構良好常規的基本前提。

3、和孩子一起制定常規

通過不斷學習落實《幼兒教育指導綱要》的過程中我認識到,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是讓幼兒主動發展的好機會,在每次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力,還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增強責任意識。還孩子一起制定常規,能使孩子們由簡單、被動遵守規則轉變爲自身良好的習慣。

如何加強幼兒常規教育 篇五

我們幼兒園地處農村,幼兒的戶外活動場地很大,就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塊沙地,平日我們都不太留意,但是最近課下活動時,我發現總有三三兩兩的幼兒蹲在沙地裏玩沙子,有的還在堆沙子,有的不只在地上畫什麼,直到上課鈴響,才戀戀不捨的離去。

今天戶外活動時,本來是安排滑滑梯,可是澤乾卻跑到我面前對我說:“老師咱們能不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這次機會去看看他們到底在幹什麼呢!於是我領着孩子們來到沙地裏,這時他們象一羣放飛的小鳥,“飛”到沙地裏忙了起來,一會兒工夫,子哲對我說:“老師你看我畫的村莊。”有的在畫樹和小鳥,畫得不好沒有關係,用手一抹,重新開始,有的兩人一夥在堆小山,瞧孩子們那股認真勁兒,沒想到一塊小小的沙地,卻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通過這件事,我改變了以前的看法:總以爲玩沙髒幼兒不喜歡。但是現在我覺得孩子們在這塊沙地裏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玩兒得非常盡興。

常規教育心得體會 篇六

執教這大半個學期,由於經驗或者自身努力不夠等原因,出現了也存在着不少的問題,經過反思,反省,歸納出以下幾點,給自己提個醒,也讓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糾正,爭取更大的進步,把學生教好,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也讓自己在學會解決問題中提高教學水平,高中教師教學常規自查報告。

在教學上,經驗不足。第一次執教畢業班,很多的東西還不夠完全的掌控,知識上的問題自己懂,但是發現有時無法更好的讓學生明白,這,就是一個經驗的問題。這一點,我從一開始就認識到了,所以現在一直在尋求好的方法,我的具體做法是多請教資深的老教師,多利用互聯網觀摩一些名師的課堂實錄,還在書店訂閱了教學方面的書,爭取自己在別人的成功中學習。

在管理上,因爲這班的學生大部分比較聽話,所以管理起來不是很吃力。但是仍然存在個別學生違反紀律的問題。所以有的時候發現自己管理缺少一些技巧性,只是暫時壓服學生,無法把根源除去,這點從學生的再一次犯錯中體現出來。所以,我也在一直的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目前的具體做法是經常找那些帶頭違反的學生談話,與其家長溝通,時時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希望讓他們在思想上有轉變。

在生活上,之前我一直很忽視學生生活上的問題,狹隘的認爲在學習上教育好他們就行。現在我深刻的認識到這個想法大錯特錯了。其實,要關心學生、要學生真正的學好,服從管理必須從他們的生活上抓起。這個問題的意識是從一個學生的日誌裏體會到的。她寫了日誌給我看,從這日誌裏我很痛心的發現,有很多東西我沒有注意到,很多問題我沒有留意到,留下了處理的死角。因此,現在,我注重他們的心理教育,多給他們看勵志的故事、短片,讓他們在意識上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學習的快樂。同時多與他們交流,家訪、電訪、談話……讓他們在心底接受我,並樂於和我交流。

以上是我在自己的工作中暫時發現的問題,當然,肯定也會有其他的問題存在,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多多反思,將存在的問題想辦法解決掉,讓自己有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