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紡織心得體會多篇

學紡織心得體會多篇

學紡織心得體會篇1

前不久,參加了一次意在進行廉政教育的參觀活動。參觀地點是一家紡織企業。

因參加縣裏招商引資工作,實地參觀過沿海的民營紡織企業,留給我的印象是設備先進、自動化程度很高,工人的勞動強度並不大,廠房內有除塵降噪設備,不是我在某些電影裏或書本上看到的場景。記得當年學政治經濟學什麼的,批判資本家榨取工人的剩餘價值,都是拿紡織企業爲例。因爲紡織企業是資本主義發展之初最發達的工業門類,我記得當初還有文章說,資本家爲讓工人不停地在機器間穿梭,甚至要求紡織女工穿上溜冰鞋在車間裏勞動。

不過我們這次去的這家紡織企業卻不同尋常,她的前身是一家國有企業,一度是地方上非常知名的紡織企業,據熟悉情況的人說,當年企業的規模是很大的,紡織女工都有上千人。後來在國有企業改制浪潮中,轉手賣給了私人業主,搖身一變,成了一家民營企業。當然她並不象我在沿海看到的那種民營企業家自己投資建設的紡織企業,事實上,當我下車時,看到的仍是原先國有企業的那些房子、院子,基本上看不出後來的私營業主投入了什麼。

走進廠房,觸目驚心,因爲牆壁都沒有投入一分錢給粉刷下,還是十多二十多年前的摸樣,此情此景,讓人有時光倒流之感,好象是資本主義發展之初曼徹斯特紡織企業的再版。要多落後有多落後,嘈雜多塵高溫的環境,原始落後的機器設備,雖然紡織女工沒有穿溜冰鞋工作,但我看到不少女工穿的雖是夏天的單衣,渾身卻是汗淋淋的。

隨着參觀的深入,在陳舊的車間裏也能看到一些據說先進的設備,但不敢恭維的依舊是環境。有趣的是,在車間設置的企業文化宣傳欄裏,居然還有企業給你一個平臺,讓你發展一類的宣傳內容。

憋一口長氣,總算走了出來。

其實在參觀的途中,就有人和我一樣,對參觀一家原來的國有企業如今的民營企業是因爲什麼,有點不解。我們來這裏,是要接受什麼方面的教育?我們直接看到的是國有企業改制成民營企業之後,生產條件特別是生產環境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紡織工人的工資也未見得上漲多少,但是有一點我們是知道的,民營企業家肯定是大賺特賺了的。這些所賺,是不是帶血?我們眼睛已經記錄了一切。

學紡織心得體會篇2

帶着期待和疑惑的心情踏上了揭密魏橋企業之路。一開始以爲就是參觀下哪個郊區的小廠子,可是當我們到達魏橋的廠房時,我驚奇了,廠房的數量與規模都讓我震撼,魏橋是我見過的最大的紡織廠,其中的設備都是我從未見過的。

初看廠門發覺它很小,小到如一個作坊的大門,完全沒有大企業的那種氣派的大門。但是當我們走進大門卻發現裏面有着不一樣的天地。聽到機器發出的震耳的聲響,廠房中成堆的半成品整齊的擺放在庫房中。廠裏接待我們的負責人很熱情的向我們介紹羣衆魏橋紡織廠的發展情況。因爲是第一次來到這裏對這裏的一切都很好奇。覺得這裏如此的奇特。蠶絲一下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線條,再變成線團,其中的奧祕讓我很是無解。

經過短短几年的發展,雖然經歷風雨卻沒有倒下,反而越做越強,並且還在不停的發展下去,無論是過去現在爲了,魏橋都充滿了希望,即便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魏橋的機器還是不停地運轉着就說明其實力的強大與未來發展充滿了希望。當然改革開放的契機給魏橋的發展與壯大帶來了不少機會和挑戰,在爲魏橋提供了廣大的國際市場外,也給魏橋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在這種機會與挑戰的縫隙中生存與發展,促進了魏橋不停地進步,讓魏橋在這種困難中發展得更加的健康!

學紡織心得體會篇3

這個寒假,爲了自己畢業後能更好的投入工作,也爲了開闊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匆匆離開家鄉,來到了遠在新疆的紡織公司,從奎屯、石河子、五家渠我們學習了很多在學校在書中學不到的東西。

在這裏,我們學習到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對待每一件事都做到專一性的行事原則,我很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我相信在這裏我們能夠一展所長,走好未來的路。公司的生產車間給人舒適的感覺:寬敞明亮,每個生產區之間、每臺設備之間都隔開一定間隔,並裝有簡易空調,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權益。爲公司的每位員工提供了貼心的環境,也爲每位員工提供了良好的福利。能夠在這樣的公司裏工作我感到信心十足。

在工廠,我們學習並詳細瞭解了從下訂單原棉檢驗配棉拌花清花梳棉並條粗紗細沙絡筒品質檢驗交單等所有工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我們所學的知識更加系統充實。而所有工序中,品質檢驗是全廠最最核心、要求最高的部分。品質檢驗與車間生產關係更表現爲:車間生產過程中每到一個階段都需要品質檢驗。而公司將很大精力放在了這上面,對質量要求很高,可見在其競爭策略中,產品質量居於首位。由於華孚不必擔心供應鏈、庫存管理和產品銷售問題,所以他有大量精力投放在品質檢驗上,只要在成本許可範圍內,將質量做到最好,就不需要擔心其他問題了。

在這次實習中,有一點我感受很深。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或許工作中運用到的只是很簡單的問題,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項任務。因此,在平時我們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層面去應付各種工作上的問題。畢竟,即將畢業的我們馬上就要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只懂得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以後的人生旅途是漫長的,要鍛鍊自己成爲一名合格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我們就要不斷地學習,努力地向上,只要你去努力,只要你伸出你那隨時可以伸出的手,周圍的機會就會隨時可能屬於你。

學紡織心得體會篇4

今天我們在學校的安排下,開始了我們的參觀紡織公司之旅。

該公司公司位於中國天津市,是一家規模較大的紡織公司,其公司採用了先進的紡織技術,產品連續四年獲國內貿易部、國家經貿委等七部委頒發的“金橋獎”,成爲當今中國國有絨線行業產銷量最大,被稱爲國貨精品的企業。

在該公司的生產車間,負責人給我們進行全面的講解,對該公司的主要生產流程做了很詳細的介紹。隨後,我們很有幸地進行自由參觀。我看到好多自己叫不出名字的機器在不停的工作着,偌大的車間裏充盈着機器工作的“莎莎”聲,可是卻很少看到人影,這就是高效的流水線作業的強大啊!

在今天的實習參觀中,我瞭解到一件成型的產品,從羊毛到我們穿在身上的漂亮衣服,這期間得經過落筒,編織,片檢,縫盤,縫檢,洗烘,熨燙,成檢和包裝九道複雜的工藝。每一道複雜的工序都有嚴格的要求,並且在做完某項工作後,還需要專人檢查其工序是否合格。即使在所有的工序都做完之後,還是會對最終的成型的產品進行嚴格的檢查,保證產品的質量。在自由參觀的過程中,我看到機器生產出的成品被整齊的擺在一起。那時我想,這些衣服現在被安置在這裏,此後,它會像其他產品一樣被賦予上華麗的外表,然後掛上該公司的標籤,以及貼上不菲的價格貼,最終在某個超市裏被喜愛它的人們所買走。我想那時的消費者是不會想到他(她)所心儀的產品曾被我這樣一個隨便的人接觸過,更不曾瞭解到這件衣服現在的平凡。

經過了大約二十分鐘的參觀,我們又乘車回到了學校。雖然我們的參觀時間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鐘,但是我們卻付出了長達四個小時的車程的代價。以交換原則來看,也許有人會說不值得,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生最美妙的時刻不就是在等待的那段時間嗎?每個人都會不自覺的期待下一秒的燦爛,所以甘願爲之付出雙倍乃至十倍的等待。也是在這種等待中,我們纔會理解到那一秒真正的魅力。此外,今天天公作美,飄揚下片片雪花,隨之它像孩子般見風而長,隨即墜下羽毛似的大雪,也爲我們的參觀添加了無窮的情趣。

今天,我收穫了知識,我收穫了心情,更收穫了雪的寫意。癸巳年冬月十五,的確是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可惜,今晚無月,傾灑不下那無盡的孤獨。

學紡織心得體會篇5

紡織是一種服務於人類穿着的手工行業,紡紗織布,製作衣服,遮醜飾美,禦寒避風,防蟲護體,大約便是紡織起源發展的重要動機。

今天真是一個很特別的日子,因爲是——實習的第一天。雖然平時有點兒賴牀,但今兒早上我可是早早地就起牀了,熱切地期待着去金陵紡織的實習。其實我這麼高興也是有緣由的,想我寒窗苦讀了十多年,一直都是在搖頭晃腦地念那些個理論,現在好不容易可以看看理論是如何付諸於實踐的,我能不高興嗎?

在經過一番週轉後,我終於來到了金陵紡織的車間。單從外觀看呢!我真心覺得環境還是不錯的,外牆都刷成粉紅的,還挺溫馨的。進到裏面才發現,真是另外一番天地啊!

首先,就是那入耳的機器運作聲,既吵又令人煩躁。但那些工人們卻彷彿在平常的環境下,泰然自若地在做着自己的工作。一開始,我以爲他們帶着耳塞。後來仔細觀察後才發現他們並沒有戴耳塞,我想他們是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環境了吧!因爲是紡織廠,所以女工爲主,男工主要負責那些繁重的工作比如搬布等。我也是進去之後才知道,原來簡簡單單的一塊布竟然需要那麼多複雜的工序:有專門負責織布的,有專門熨布的,竟然還有專門負責質檢的。原來再簡單的東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經過一系列的努力才能做成的。另外一個我注意到的就是在廠子進門的地方貼的一張緊急疏散圖,就算再小心,也可能有意外,防患於未然的確應該在每個公司的考慮範圍之內。

我一直以爲辦公得在一個令人舒暢的環境裏,喝着令人心情舒暢的茶或者咖啡,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嘛!可是,這個廠改變了我的想法。我看見好多辦公桌都直接設在了車間。一開始我很不理解:爲什麼辦公要在那個很吵的車間呢?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多好啊!可是後來廠裏的一個人對於"如何提拔人才的"回答讓我明白了一些。她說:"一般提拔管理人才都是從內部選的。"好多人都問爲什麼。她回答說:"如果他連最基本的操作和流程,產品是如何生產出來的都不知道,他怎麼和別人談生意呢!"對啊!如果不從基層做起,怎麼會了解產品,又如何能管理呢!所以,以後找工作啊!千萬不能眼高手低,只有放低姿態,虛心向別人學習,纔能有所得。因爲別人只會相信腳踏實地、有經驗的人,是絕對不會相信那些誇誇奇談、只會紙上談兵、譁衆取寵的人的。

總之,這次金陵紡織之行讓我收穫良多:其實有時候並不是生活欺騙了我們,只是我們早已習慣自己欺騙自己,所以纔會一直走在失敗的圓圈裏,無法突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