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多篇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多篇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篇1

一、觀察對象:

小班(姚姚)

二、觀察實錄:

(一)早晨來園

姚姚:(跟外婆再見後)“老師,現在我們去幹嗎呀?”

師:“現在是晨間遊戲時間,你可以和小朋友去遊戲,一起去玩。”

姚姚:“那玩好遊戲又去幹嗎呢?”

師:“玩好遊戲我們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鍛鍊身體呀。”

姚姚聽完我說的話後,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起去玩遊戲了。

(二)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地點:在盥洗間洗好手

時間: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姚姚:“老師,我們現在要去幹什麼?”

師:“我們現在要去洗手吃飯啊。”

姚姚:“那吃好飯我們在去幹什麼啊?”

師:“吃好飯我們就看一會兒電視,就要去小便睡覺了。”

姚姚:“那小好便又要去幹什麼呢?”

師:“姚姚寶貝,那你來告訴老師我們接下來要幹嗎呀?”

姚姚:“是不是應該去午睡室睡覺了啊,對了,我們還應該把鞋子放到小牀下襬整齊,對嗎?”

師:“是的,真棒!姚姚真聰明!”

三、分析與反思:

姚姚寶寶是我班的一個小男孩。沒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齡幼兒的一種表現形式。我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分析了姚姚的一系列反映。姚姚常常會用詢問的口氣來徵求教師的意見,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爲他想在老師的嘴中得到老師的肯定,從而來證實自己所想的是否正確。其實他已經瞭解在幼兒園生活的每一個步驟,但是往往是因爲他對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對老師產生了一種感情的寄託,他希望通過老師的鼓勵、肯定等積極的態度來增加對自己的不自信,從而來滿足自己的一系列疑問。面對這類幼兒,我們應該採取“反問”的形式來激勵幼兒,對幼兒可以多提一些“你認爲呢?”“你想的是怎樣的?”等問題來鍛鍊這類幼兒。可以讓這些疑問從他們自己的嘴巴里說出來,讓他覺得自己說的也是對的,來逐步鍛鍊幼兒的表現力、語言的組織裏,更加能鍛鍊幼兒的自信心。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篇2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和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提出:“生活即教育”。這是我國現代兒童教育中有價值的思想,爲此,我們抓住各種生活機會,大膽嘗試,充分教育幼兒,鼓勵幼兒。

案例一:

點心前孩子們在廁所內洗手,不一會傳來了哭聲,尋聲一看只見樂樂摔在地上,正在哭泣。原來昊昊洗手推了她,只聽昊昊理直氣壯地說:“我應該排在前面,我個子高。”王月馬上反對說:“不對,洗手時應該大家一起洗。”我就問:“那我們應該怎麼洗手呢?”班級中一下子又開始炸開了鍋,三三兩兩地議論起來,阮依陽說:“一組一組去洗。”而樂樂不願意了,說:“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去洗手的辦法。”“我們要相互謙讓着洗手,等其他小朋友洗好再去洗。”這時我一邊洗手一邊哼着兒歌“你不推,我不擠,一個挨着一個,大家都是好朋友……”孩子們聽了非常的新奇,一下子亂哄哄的教室內安靜了。

案例二:

之後在一次角色遊戲中,幾個小女孩正在排隊打電話,可是昊昊卻要插隊打電話,這時一旁的阮依陽說:“你應該排隊。”“對呀,可以等其他小朋友打好電話,你再打。”小龍女說,“要謙讓。”洋洋在一旁說着,不一會傳來了兒歌聲:“你不推,我不擠……。”教室一陣歡聲笑語。

分析: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爭吵是一個司空見慣的問題無論,結合於陳鶴琴“生活即教育。”教育來源於生活,但是由於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大多以自我爲中心,喜歡與同伴爭搶,同時喜歡模仿,不能用簡單的說教。所以在案例中,當孩子們發生爭吵時,對於孩子們爭吵的行爲我並沒有一味的阻止,對他們進行說教。而是用小班孩子特別喜歡的兒歌來打動孩子,進行教育,同時兒歌便於小班孩子模仿,兒歌朗朗上口,一方面穩定孩子們的情緒,另一方面,又可以用來提示孩子,效果非常好。所以我一邊洗手一邊念兒歌,孩子們一下子非常地新奇,都模仿起來了,慢慢行爲控制情緒的影響漸漸降低了。而我另一成功之處又在於,在角色遊戲中,當排隊打電話發生了“插隊”現象,孩子們懂得解決生活問題,大家唱起了兒歌,一件小事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漸漸懂得解決生活的方式。

陳鶴琴的“生活即教育”,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着重於孩子生活的體驗,同時運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使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的教育目的之所在。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篇3

幼稚教育是各種教育中之一種,當然也應該依着實驗的精神去研究。

幼稚園的作業(包括一切活動),就應該本着豐富兒童的經驗去做。

——陳鶴琴

[實例]

倫倫是個靦腆的男孩子,喜歡剪紙,但是至今都沒有剪出像樣的作品。

早上,倫倫又拿來了剪刀和紙專心地剪着,還不時湊過頭去看小夥伴是怎麼剪的.剪着剪着,本來想剪的大作品剪小了;剪着剪着,本來要剪的小作品變沒了,結果還是什麼也沒有剪成。於是他又拿了一張紙剪了起來。

我很想走到他身邊去教教他,可是一想到平時由於我對他太關注而使他形成遇事縮手縮腳、遇到困難容易放棄的特點,就想再觀察一下。而且我倫倫開始能主動地觀察他人的做法,失敗了還能自主調整,繼續嘗試,有一些克服困難的好表現。所以我沒有走近他,但是仍時時留意着他的表現。

“老師——”身邊傳來倫倫的喊聲,只見他手中拿着一張小紙片對我說,“蝴蝶!”我連忙走過去。只見倫倫手中的紙片又小又粗糙,但確實很像蝴蝶。我裝作不相信地問:“是你自己剪的嗎?”“是的!”倫倫用力地點頭。“剪得不錯!你真能幹!再剪一個好嗎?”我邊說邊抱了他一下,還把他的作品貼到牆上。倫倫興奮地笑了,趕緊埋頭又剪了起來。

[思考]

陳鶴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書中說過:“小孩子學習事物須要自己學習。”“做父母的一方面不要替他學,一方面給他學的機會就是了。”對倫倫這樣內向膽小的孩子,教師應鼓勵他們勇於嘗試。但這種鼓勵不一定是從頭至尾地刻意去表示自己的關注,說一些鼓勵的話,而是孩子在孩子遭遇失敗的時候也能不動聲色,給孩子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孩子輕裝上陣,相信孩子經過自己的思考和調整能夠取得成功。我想,這也許就是陳鶴琴先生“學習是反應與刺激的聯合”“刺激必須要選擇得適當”這兩句話想要表示的意思吧!

倫倫雖然渴望自己能剪出好看的作品,但由於技能上的侷限使他多次面對失敗。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面對失敗時,並沒有輕易低頭,而是選擇了努力再努力。在努力的過程中他開始向其他小朋友學習,並且一次次地進行嘗試,直至剪出一件作品。也正是這件作品激發了倫倫的自信心。

陳鶴琴先生說過:“積極的暗示勝於消極的命令。”我想如果我在不過多幹預倫倫自主學習的同時再增加一些積極的暗示,如給他一些特殊的、好看的紙等,讓他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支持,也許更能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篇4

只吃米飯的張張

片段一:事件:張張一到吃飯時間就開始擔心。今天吃的是蛋炒飯,白米飯裏有青豆、胡蘿蔔、肉末等。張張一看到就拉下嘴巴難過起來“我要吃飯,我要吃飯。”保育員見狀知道他要吃白米飯,就從食堂打來米飯和菜湯給他一個人吃。最後張長吃完了米飯,菜湯一點沒碰。

分析:蛋炒飯中有各種色彩味道的配料,照理說蛋炒飯比白米飯要有吸引力。但是張長卻非要吃米飯。分析原因可能是家長不當的教養方式造成的。也可能是食物單調,孩子缺乏味覺刺激。根據生長髮育規律,嬰兒的味覺發展有一敏感期,時間大約在生後2~7個月。特別是在嬰兒期,如果不變換食物品種或食物單調,會使孩子以後只習慣於常吃的幾種食物,而不願接受其他食物。而保育員的順應行爲就強化了孩子的不良行爲。

片段二:第二週事件:今天吃的是年糕,張張一看到就拉下嘴巴難過起來“我要吃飯,我要吃飯。”老師見狀知道他要吃白米飯,對他說:“這個年糕也是白米飯做的。”張張還是嘴裏嘟囔着要米飯。當大家在吃年糕的時候,他還在哭。老師沒有理睬他。哭了一會兒,老師將他帶到他的位置說:“你先坐下來休息,要是餓了就把年糕吃了。最後,他幾乎吃完了整碗年糕。

分析:教師清楚張張的行爲是對身體不利的,需要成人的糾正。於是採取冷處理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場,最後當孩子餓的時候,將孩子引導到位置上,孩子自然地接受了食物。矯正孩子偏食挑食行爲的方法孩子出現了偏食挑食行爲,應當採取科學的方法及早予以矯正,從而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以下6種方法可供參考:

1、不要強迫、責備和懲罰孩子,營造輕鬆愉快的用餐氛圍有助於產生良好的食慾。父母放鬆、隨意地用餐能使孩子學會享受吃的樂趣。當孩子乖乖吃下時,要多多誇獎。如果持續1周偏食挑食,最好的辦法是不加理睬,因爲他們會把任何形式的注意都當成是一種獎勵。

2、注意搭配食物的色、香、味,要適合孩子的口味,能夠刺激孩子的食慾。孩子一般喜歡味道柔和、煮得不是特別爛、鬆脆、顏色鮮豔而容易吃的食物。對於不愛吃的食物,可改變烹調方式。比如,孩子不愛吃蔬菜,可以把蔬菜包在包子、餃子裏來喂。並講解吃各種營養事物的好處,拒絕孩子的不良進食行爲。

3、及時添加新的輔食種類,逐漸克服孩子對新食物的恐懼。可把孩子不喜歡和喜歡的食物摻在一起,最好分成若干小份。開始時,以孩子喜歡的東西爲主,慢慢再把他不喜歡的食物加量,使他適應。

4、在飯前讓孩子體驗飢餓感,不要吃零食,尤其是要限制高熱量的食品。這樣,他會有好的胃口和滿足的飽腹感。

5、控制好吃飯時間,保證在25分鐘以下。因爲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過了這個時間即使吃不完也要拿走,否則他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好好吃飯。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篇5

案例:

在一次以小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爲題的主題畫中,我讓幼兒以小組爲單位討論、構思繪畫的具體內容。分成六組的孩子們興奮地討論分工,有的拿工具,有的畫動物,有的畫房子,有的畫小草,有的上顏色……一會工夫,許多畫面伴隨孩子們的歡呼聲逐漸豐富起來了。其中一組由六位繪畫、組織能力較強的孩子自由組合以“請小動物幫我洗澡”爲題作畫。半小時過去了,他們的紙上只畫幾條線條,但他們的爭論卻很激烈“猴子不是這樣畫的!”“小孩不能畫在這兒此”你畫得不好不要畫了!“……¨到最後,只有一位他們認爲繪畫水平最高的小朋友在忙着作畫,其它五位呢,有的懶懶地看着他忙,有的乾脆到別組欣賞別人的作品。

我組織此活動本意是集思廣益,使孩子們從單純的喜愛動物發展到進一步地認識動物,瞭解動物,認識到人與動物應該建立和諧發展的關係,同時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分析:

顯然,那組孩子的小組畫沒有成功。這組孩子的繪畫水平在班裏都居中上水平,爲什麼畫不起來呢?於是我對這幾個孩子進行分析:首先,六位孩子的能力相當,都有獨立思維、獨立組織的能力。其次,他們互不服氣,獨斷性強,缺乏與他人溝通、協調的能力,缺乏全局意識。再次,孩子們好勝心強以自我爲中心,不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採取了以下的措施:一是側面教育,展示各組繪畫作品,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請各組孩子介紹他們的合作過程和繪畫內容,特別表揚那些協調合作很好的孩子並張貼他們的作品在顯眼處。二是正面引導,讓這組的孩子在借鑑別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大家討論合作失敗的原因,”別組的孩子爲什麼能畫得好呢?“”你們組的小組畫爲什麼完不成呢?怎樣分工才能讓每位小朋友一起做事呢?“鼓勵大家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友好交流,”如果我們再合作時應該怎樣做呢?“帶領孩子展望下次合作的情景。三是實踐印證,請這組孩子再以另一個主題合作繪畫,”你先畫大樹。“”你來裝飾樹幹好嗎?“”我在這畫一個扎辮子的太陽。“”你把太陽畫得高興點行嗎?"結果還是這個組合的孩子們和諧迅速地完成一副構思奇特的小組畫。

評析:

經過這一次的活動,我覺得在組織此類活動時,應有意識地的將能力強弱的孩子進行較合理的搭配組合,讓能力較強的孩子充分發揮他們的組織、刨造能力及全局意識,並從能力弱的孩子身上學會妥協與虛心請教,從中獲取成就感與自信心。讓能力較弱的孩子學會從別的孩子身上學本領,不斷提升己有的知識經驗。分組活動後,教師應觀察每位孩子的活動情況,以協商萬法及時調整各組人員的組合,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提高孩子的組織、合作、協商、交往的能力,讓孩子們在互幫互助的氛圍裏感受團隊活動的樂趣與成就感,讓孩子們帶着歡樂的情緒學知識學做人。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篇6

背景:

角色遊戲爲幼兒提供了實踐社會道德行爲的機會。幼兒通過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交往關係,模仿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行爲準則,學習他們待人接物的態度,體驗他們的情感。而相應的,孩子們有了這些經驗的沉澱,在實際生活中,也會很好地去遵守規則,而且會主動要求身邊的人也要嚴格遵守。

實錄:

片段一:

和平時一樣,孩子們在社會活動室有序地遊戲着。突然,在“超市”工作的瑤瑤氣呼呼地大喊起來,“銀行的工作人員去哪了?誰是銀行的工作人員?”孩子們被她突如其來的大聲嚇了一跳。

只見元元急急忙忙地跑過來,頭上還戴着一頂假髮。“怎麼了?我是銀行的工作人員呀。”

“那你怎麼不在銀行裏?”瑤瑤生氣地問到。

“我,我,我明天要去喝喜酒,要設計一個新發型呀。”元元也不服輸。

“你在上班,怎麼能隨便跑出去呢?”

“那我頭髮那麼長,喝喜酒去很難看的咯。”元元委屈地說着。

…… ……

“我家來了很多客人,我來取錢買吃的,你不在,我怎麼取錢?怎麼招待我的客人?”瑤瑤理直氣壯。

聽完瑤瑤的控訴,大家紛紛指責起元元來。

孩子們之間的氣氛一下子變得尷尬凝重。

“你不好好工作”我對元元說,“上班時間去理髮,被開除了。我來做銀行的工作人員。”

聽完我的話,元元馬上放下假髮,跑過來,“我再也不跑開了,我會做好自己的工作的。”

“不行,你沒有責任心,這樣的員工沒有工作的資格。”我一點也不退步。雖然在對元元說話,可明顯感覺到周圍其他孩子探究的眼神。

“熱鬧看完了,快點回去工作。”我衝着孩子們說到。很快,所有的孩子都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

自從這次“開除”事件以後,孩子們在遊戲時,再也沒有發生過擅離崗位的事情,他們的角色責任心也慢慢變強了。

(元元的這種行爲,明顯是缺少角色責任心的表現。很多孩子,在遊戲時,想法很多,想要做的事情很多,於是,就模糊了自己的角色任務。這個時候,老師及時進行了懲罰,對於孩子們來說,這樣的懲罰讓他們記憶深刻,是對遊戲規則的重申。推人及己,對他們的約束力必然會更強。)

片段二:

在遊戲活動結束前地講評活動中,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對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發現的一些事情進行着交流。

“悠悠做營業員一點都不認真。他都不整理超市的貨物,亂七八糟的。”多多義憤填膺地說。

“是的是的。”其他孩子異口同聲,“讓他幫我們拿東西,他還老是不耐煩呢。”

“他對顧客一點都沒有禮貌。”

“老師,他不會做營業員,別讓他做了。”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都在發表自己的看法。

“悠悠,你知道做營業員該做些什麼嗎?”我不動聲色地問他。

“要……要整理貨物,熱……熱情接待顧客,還……要把仔細結算錢。”悠悠被孩子們的控訴嚇了一跳,說話也開始結巴起來。

“那你會有禮貌地招待顧客嗎?”

“會的。”

“那請你把這裏當成超市,做個有禮貌的、有責任心的營業員,向大家表現一下。”我拍拍他後背,鼓勵他。

“您好,請問需要什麼?”“希望您購物愉快。”“歡迎光臨。”……悠悠開始在我們面前很好地扮演起他的角色。

“孩子們,悠悠會做營業員嗎?”

“現在會了。”

“那我們再給他一個機會怎麼樣?”

“好吧,如果他又不會做了我們一定要開除他。”孩子們一個個很有主見。

接下來幾天,悠悠果然很認真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並且得到了“每週服務之星”的榮譽稱號。

(很多孩子在進行角色遊戲時,對於角色的扮演很粗糙,沒有角色所擔待的任務的自知,責任感缺失。大班的孩子已經能夠對同伴的行爲作出評價,而這種評價,對於孩子們來說,具有比老師更強的約束力。所以在活動後,讓孩子們自己來當小評審,無疑更能規範他們的角色行爲,增強角色責任感。)

分析:

責任感缺失

在片段一和片段二中,都出現了責任感缺失的狀況,元元隨意離崗,悠悠馬虎不盡責。

幼兒在角色遊戲時責任感缺失的原因:

1、在實際生活中缺少責任心。

現在的孩子,責任心缺失是個很普遍的現象。很多孩子都以自我爲中心,他們任性浮躁,自高自大,做事不考慮後果,不替別人着想,一旦犯了錯也不願負責。

2、對角色的認識不夠。

孩子們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瞭解得不夠透徹。比如在片段一中,元元很隨意地就離開自己的崗位去做別的事情,就是對自己的角色認識不夠導致的。他不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應該做些什麼,隨便走開會對別人造成什麼影響。

3、教師沒有給予及時正確的引導。

比如,規則沒有強調到位。制定的規則沒有落到實處,沒有給孩子們懲戒的作用。孩子個個都是“鬼靈精”,一旦制定的規則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想讓他們繼續遵守,那真是難上加難。

措施:

加強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

1、孩子天性好奇,愛嘗試,愛獨立自主。如孩子想要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洗手,這時候家長和老師就要給予關注和幫助,有意識地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斷鼓勵他們,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直接感受到自己負責的行爲所得到的回報---成功的快樂、光榮和自豪。

2、我們還可以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來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如:可以在喝水的時候、上廁所的時候找出幾個孩子當小組長,讓他們承擔管理秩序的責任,還可以在班裏找出能力強的孩子當小班長,讓他們承擔小老師的責任,這些方法都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有很好的幫助。

3、對於幼兒爲了承擔責任付出的勞動,我們老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體會到責任感給自己帶來的快樂,這樣會激發孩子承擔責任的信心和自豪感。我相信,只要我們多給孩子機會、以身作則、持之以恆的對他們進行教育,都會有收穫。

增加孩子們對角色的認識。

1、對於每一個角色,老師都應該對角色的語言,口氣,表情等進行分析,讓孩子們學會履行該角色的職責。幼兒通過對角色職責的理解和操作,可以潛移默化的培養自己的責任心。例如在“娃娃家”遊戲中當“孩子”看到“爸爸”下班回家,“孩子”說:“爸爸你上班辛苦了,坐下來休息一下,我給你倒杯水喝吧!”這樣幼兒便在遊戲中學會了關心人,學會了履行責任,培養了責任感。

2、鼓勵孩子們雙向反饋,增加遊戲中的快樂。

如在片段二中,擔當營業員的悠悠要履行自己的責任,給顧客服務,而顧客,也可以給營業員一些評價,比如評比“五星營業員”等,讓遊戲中的營業員感受到自己爲別人服務的樂趣,從而促進他更投入地進行遊戲。

遊戲時的規則和引導。

1、在角色遊戲之前,先和幼兒商量遊戲規則以及違反規則後的處罰辦法。

如:遊戲時選好了角色不能亂換,不大聲喧譁,不四處亂跑,否則就停止遊戲。在幼兒意識到違反規則將會付出代價時,幼兒就會自覺的遵守規則,這種自覺會從頭保持到結束,這種自覺也反映了幼兒的責任心,認爲自己有責任維護遊戲規則。

2、要給孩子們改正的機會。

遊戲時,教師的引導很重要。對於遊戲時孩子們出現的問題,不要用“作弊”、“耍賴”這些激烈的言詞指責孩子,要讓他們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比如在片段二中,悠悠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對顧客的粗暴態度會惹來那麼多的投訴,但當他意識到他給別人帶來的不快後,他的責任意識一下子回來了。給他改正的機會,他肯定會很珍惜,下一次也不會犯類似的錯誤。

3、讓孩子們互相評價。

在角色遊戲結束後,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對同伴的遊戲行爲等進行評價。孩子有自己的一個小社會,他們之間的評價對他們個體有着很強的約束力。所以,評價時對責任心強,遵守規則好,履行角色職責認真,收拾材料好的幼兒進行表揚,受到表揚的幼兒成爲其他幼兒學習的榜樣,從而增強其他幼兒的責任心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篇7

“小淘氣”的轉變

欣欣是咱們班有名的“小淘氣”活動課上不光自我有好多小動作,還總是去打擾別的小兄弟姐妹,孩子們常告他的狀,我多次對他進行嚴厲地批評教育,但都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這個孩子令我頭疼,但一向沒找到好的辦法令他改變。

有一天,我看見電風扇上很髒,我就在桌子上放上椅子,才能夠得着,我爬上去站在那裏心裏怦怦直跳,生怕摔下來,心裏這樣想就更緊張了雙腿也顫抖起來,突然我感到椅子不再晃了,低頭一看是欣欣兩隻小手使勁的扶着椅子,那股認真勁真讓人感動,我想想平時對他那麼兇,可孩子呢、、、、、、我眼睛溼潤了。

我下來,向他豎起了大拇指說:“欣欣,你真懂事,老師多謝你了”,並在他臉上親了一下。

也許以前從沒這樣誇過他,他臉騰地一下紅了,轉身走了。

從那以後,奇蹟出現了,上課欣欣聽話了,偶爾也犯小錯誤,但一觸到我讚許的目光,他立即坐好,活動時,他也個性鍾愛和我在一齊,邀請我做遊戲,從他那帶着稚氣的臉上我看得出他的內心充滿了激動和自信。

老師不經意的表揚,對孩子來說太珍重了,也許會改變孩子的生命、、、、、、真是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