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3守望家風心得體會多篇

2023守望家風心得體會多篇

2023守望家風心得體會篇1

家乃國之本,家風則是國風之基石。《守望家風》通過講述歷史、正視現實,將家風深入淺出的層層剖析。家風在古代的精神層次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可關乎國家之興亡、小家之衰敗。家風在漫長的歲月中沉澱,如今早已成爲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篇章。

該紀錄片由“家國”“儉廉”“善仁”“孝忠”“傳承”五個部分組成,通過《顏氏家族》《曾國潘家書》《錢氏家族》等大家家風家訓,向我們詮釋了家風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家庭或家族長久以來綿延不斷的教育成就的家庭風氣。家風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早已成爲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基因,它的孕育和傳承,不僅能夠提供一個人健康成長的保障,更能促進一個家庭的穩定繁榮。

家風是一個家庭綿延在血脈中的基因,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個人的品行與其家風是有直接聯繫的,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其家風、家教一定十分嚴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道出了個人品行、家風家教、治理國家之間的關係。

家風是一種精神,是一個家庭的形象,也是一個家庭的魂魄,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樹立積極、健康、正派的家風,摒棄那些消極、醜陋、歪門邪道的“家風”。小家小到家庭,大家大到國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正能量,它是當今中國發展的必要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的,家是人們出生成長的地方,也是學會做人,步入社會的起點,優秀的家風更是融入社會的“七彩石。”我工作的中鐵二十局集團引江濟巢c006-2標項目部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當然我們也有“家風”,它是一種行爲準則、規範,它不同於法律,不必藉助強力手段就能達到“以愛興家、以德治家、以儉持家、以廉保家”的效果。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風”是“國風”成長的精神食糧,所以從我做起,踐行家風,弘揚家風,使良好的家風成爲爲人做事的“保險栓”,抵禦歪風邪氣的“防火牆”。

2023守望家風心得體會篇2

近日,由寧夏回族自治區紀委監委、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五集大型理論文獻紀錄片《守望家風》在央視科教頻道熱播。《守望家風》用樸實真摯之語,講述了貫通古今的家風文化,將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小家興則民族興,民族興則國強。

古代好官范仲淹、于成龍在家勤奮節儉,品學兼優,在外做官清正廉潔,一身正氣,有爲擔當……完美詮釋了“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的傳統優良品質,良好的家風傳遞出的道德準則和價值取向更是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的忠誠、責任與擔當。

家風是滲透在每一箇中國人血液中的精神氣質,是沉澱在骨髓裏的道德品格。五千年來,“家國一體”的概念,融入每一箇中國人的血脈。“國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國”。個人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興衰息息相關。古往今來許多家族正是因爲優秀的家風傳承百年不衰,流芳千古,正是如此,中國人經歷五千年的風雨依然屹立在世界之林。

古人云:“自古忠孝難以兩全”,在忠孝不能兩全的情況下,岳飛首先選擇了對國家的忠誠。岳飛“還我河山”,拯救民族危亡的愛國情懷,將岳飛忠孝精神,賦予新時代的精神內涵,契合了時代的要求。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家風建設。他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家風正而民風淳,民風淳而國風優。優秀家風是塑造個人品質的人生第一課堂,也是構建社會和諧,國家繁榮昌盛的堅實“地基”,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基點。

傳承優良家風,建立與過去、現在、將來情感溝通的橋樑,弘揚優秀品質代代傳承,將優秀的家風融入新時代,構建新的精神內涵,以超越家族、跨越親情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責任感建設美好中國,以家庭爲突破口,培育廉潔好家風,讓良好家風匯聚成社會清風,讓優秀的家風成爲每一箇中華兒女深植於靈魂、潛滋於血脈、熔鑄於骨髓的基因密碼,成爲推動時代前進的正能量。

2023守望家風心得體會篇3

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傳揚好家風,才能涵養好的作風。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知規矩、守紀律,此謂禮,亦爲道。

紀錄片《守望家風》由“家國”“儉廉”“善仁”“孝忠”“傳承”五個部分組成,草灰蛇線、伏脈千里,從浙江鄭義門《鄭氏規範》如何由“一家之規衍變爲一國之法,一門家風演變爲一國之民風”切入,對《顏氏家訓》《誡子書》《錢氏家訓》《範氏族譜》等大家家風家訓所蘊含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文化基因進行解讀,向世人展現中華傳統家訓家規歷久彌新的生命力,揭示了好家風既是以德持家的靈魂所在,也是淨化個人身心的重要力量。就企業領導幹部而言,家風看似個人小事、家庭私事,但卻是直接影響職工士氣和社會風氣的大事。

家風是一盞明燈,指引着我們人生的方向,家風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風是一句名言,時刻鞭策着我,受益匪淺。

作爲中鐵二十局的一名普通員工,我認爲所謂的家風就是自己家裏的風氣,家裏的風氣好不好會直接影響子孫後代。憶起昔日媽媽常言道:我們爲人處世,與人交往,要言而有信,此謂誠實守信。“誠”就是誠實守信,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講信譽,不虛假。小時候,對我來說,這一番話還是一片迷茫。自從我上了學,走上工作崗位,學到了很多知識,也從中讓我懂得了媽媽的訓話,就是我的家風。我堅信自己也能做到。

良好的家風不但成爲個人前行的動力,更應該成爲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始終秉持的信念,這樣的“家風”,將伴隨着一個有夢想的國家、一個有理想的企業、亦或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不斷走向輝煌、走向成功!

2023守望家風心得體會篇4

5月22日,項目全體在位人員觀看了紀錄片《守望家風》,進一步加強了全體黨員幹部職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意識,從中也讓我受益匪淺。

家風正、則風氣正,家風的好壞不僅影響着一個家庭,更影響着整個社會風氣的好壞,社風民風正,國家則有力量,民族纔有希望。當我看到《守望家風》第一集中關於鄭氏家族簡介時,瞭解到他們家族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我內心爲之震撼,是什麼讓他們家族一直延續至今?而且一直經久不衰並且受世人尊敬。沒錯,正是他們家風家規時時刻刻鞭策着他們,告訴他們這件事情該不該做?哪又該怎麼去做?怎樣做纔是最好的?鄭氏族人人人都謹記家風家規,嚴於律己,從而形成了良好的家風,才得以讓整個家族長久不衰。此時,我又想到了孟母爲保家風純正三擇其鄰,使遊手好閒、不思進取的孟子刻苦讀書,成爲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大思想家。還有片中俞德淵、于成龍的良好作風都值得我們學習,家風家規無不體現了祖輩們對後代的希望與鞭策,同樣也體現了中華民族淳樸的家風家規。

通過觀看《守望家風》,我覺得小到每一個家庭的家風家規,大到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與氣魄,也需要每位成員去嚴於律己的遵守,才能經久不衰,才能成爲國家有用之才。

2023守望家風心得體會篇5

談到家風,我就要說到一個人,因爲他出生於新中國成立的年代,經歷過那個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環境,拼搏於改革開放的潮流之上,他是我家家風的守望者——我的父親。

年輕的父親,猶如一壺烈酒,嚐起來讓人心生畏懼。

年老的父親,猶如一壺陳釀,品起來讓人心生敬畏。

父親就是這樣,小時候讓我畏懼,現在讓我越發敬畏的男人。

畏懼,是因爲小時候的我太不懂事,他嚴厲地教會我懂事。

敬畏,是因爲我現在懂一點事,他卻悄悄地老去,依然默默的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

由小時候的畏懼到現在的敬畏,情感上的轉變讓我領悟到:這就是從我父親身上散發的一種獨特的家風——嚴厲之風。

父親從小就嚴厲地教育我們,見人要笑,逢人要叫,而且要求聲音要洪亮,以免熟人沒聽到。如果家裏來客人,要主動熱情給客人倒水喝。吃飯的時候,我們要主動端飯菜,客人先坐好,我們才能坐下來,客人動飯筷了,我們才能開始吃。知道客人要走了的時候,不管你在做什麼,都要放下手頭上的事情,起身送行道一聲再見。年輕的父親,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可以豪不誇張的說,是整個大家庭的表率,在那個貧苦的年代,我們兄弟姊妹三人在村裏沒有人不說我們很懂禮貌,家教不錯。

記得生活在九幾年代的我喜歡貪玩,有時候也很調皮,總是揹着父親做些“偷雞摸狗”的事,沒錢要麼偷家裏錢玩街邊玩遊戲機,要麼巧立名目騙取父母的錢財光顧深巷裏的錄像廳和商店,私自下水塘游泳,打架更是家常便飯,學習自然一落千丈,套用現在的流行語就是一學渣,好在那時候天不怕地不怕的我,只畏懼一個人,那就是父親,那個年代的小孩,對父親的那種畏懼,感覺就是從孃胎裏帶出來的,骨子裏想與父親做鬥爭,身體卻不聽使喚,變得溫順起來,對父親唯命是從,從來是指東不敢往西,說一不敢道二。

長大了,回想小時候與父親的點點滴滴,心存感激,沒有父親繼承下來的嚴厲的家風,哪有今天的我!哪有今天我們的小家。而我將繼續秉承父親的嚴厲家風,從嚴教育自己的孩子。

當然父親外表嚴厲,不苟言笑。但卻是個友善且樂於助人的人。每每村子裏有誰家孩子結婚,老人去世,父親必然是早早地趕到現場,可以說是不請自到、卻忙東忙西,一直到所有的事情打理完才結束,也從不說一個累字。另外,父親從事屠宰職業,村裏哪家喜喪事情要宰豬,都來找父親處理,父親也是有求必應,但從不收取任何費用,母親說他不應該不收錢,畢竟累了小半天,而父親總是呵斥母親。有時有人覺得不好意思,會給父親買條便宜的煙,父親想盡辦法拒絕,與人推來推去之餘,弄得父親面紅脖子粗,好像跟人吵架似地說:“誰要這個,不值當的,這點小事,舉手之勞,何必如此啊!”從父親身上,我懂得了:對人要友善,要樂於助人。當然在我們這個大家庭遠遠不止這些,例如:吃苦耐勞,團結友愛,兄弟姊妹間相互扶持,相互關愛等等,這不都是他老人家一直守望的家風嗎!

現在的父親,已經69了。

歲月之風染白了他的一頭黑髮;歲月之風佈滿了他的一臉老態;歲月之風折彎了他挺拔的身板;但父親守望的家風已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我們子女各自的小家,並生根發新芽!

無以回報父親,作爲繼承者的我們,唯有感恩和陪伴!

因爲百善孝爲先,這也是我們從父輩那裏傳承下來的家風!

石慶才,宿松縣程嶺鄉中心國小教師,文學愛好者,現工作於程嶺鄉鑿山國小。

2023守望家風心得體會篇6

看完了大型廉潔紀錄片《守望家風》後,讓我覺得自己的靈魂經過了一次乾淨徹底的洗禮,每一集都讓我內心深受感動,深受啓發。對於我來說,《守望家風》是讓我如何成爲一個認真負責的鐵建人並兢兢業業完成我的工作的方向標,是讓我如何成爲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上對的起父母的養育之恩,下做好一個好父親的指路燈。

正如成龍唱的《國家》這首歌裏: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世界的`國,在天地的家有了強的國,纔有富的家。我們的國家日益富強,國際地位越來越高。成爲現代中國人,我感到自豪驕傲,我愛我的國,我願意爲她奮鬥終身,願意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用我自己的方式爲祖國做貢獻。家國一體,我祝福我的祖國,我感謝那些爲人民做貢獻的人,感恩那些爲了千萬家的時光靜好而忍重前行的人。希望我們的中國夢早日實現,盼望我的國家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努力下成爲世界第一強國。

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人生繫上品性的“第一粒釦子”,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天下將興,其積必有源。家國情懷世代流淌,綿延不絕,凝聚成巋然不動的民族精神。大江流日夜,慷慨夢未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有機統一,是“家國天下”情懷的集中體現。中國夢順應並推動家、國、天下內涵的發展,把國家、民族和個人凝結成爲一個共同體,以國家富強支撐民族振興,爲每個人提供人生出彩的動力。我們()在外奮鬥的最大心願就是希望家裏的親人能夠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也許應該就是我的家風。我出生陝北農村,從小就看着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勤勞的耕耘,與其說父母省吃儉用扶養我們長大不如說勤儉節約是他們最美的品德。父母爲人忠厚實誠,絕不虧欠別人,村裏有什麼困難,父母也是盡力去幫忙。學生時代,父母就經常告訴我爲人要樸實,學習要認真。工作了,父母時刻提醒我做事要用心,家裏不是特別緊要的事都不會告訴我,就怕影響我工作。父母這些淳淳教誨讓我受益終身。現在有了孩子,成爲父親,我更要以身作則,爲孩子樹立榜樣。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進取,工作的同時也要多關懷家人,尤其是慢慢老去的父母。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在這個快速發展物慾橫流的社會,很容易迷失自我。很讓人只顧眼前的物質享受而忽略了長久之計,總有很多人很贊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觀念。看了《守望家風》孝忠和傳承後,一本《顏氏家訓》讓我銘記在心,這本書裏的修身、治家、處世都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應該借鑑的。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我們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富貴榮華而是好的家風,一代傳一代。清朝名臣曾國藩的家訓中寫道“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這不正是我父母對我的要求嗎,無論處在多麼好的時代,無論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多少,這一句家訓我將受用一生並教導我的孩子。

亙古中華,滔滔黃河,在這熱土上奔騰千年。

家之風骨,凌霜傲雪,是中華兒女的不變的品行。

感謝《守望家風》這麼好的紀錄片,讓我受益匪淺。

家風傳統、親情牽掛、故土情結、孝悌觀念,這些傳統文化中寶貴的道德因子,不僅並未因爲現代浪潮的衝擊而沉沒,反而愈發顯示出反哺個人、黏合家庭、軟化社會的強大魅力。

有多久沒對媽媽說心裏話?有多久沒吃過媽媽做的飯?有多久沒陪媽媽散步?有多久沒牽過媽媽的手?

小時候牽媽媽的手,只因這雙手是遮風擋雨的堅定倚靠;長大後牽媽媽的手,則是爲了表達寸草春暉的無盡感恩。時間在爸媽身上過得很慢,他們並不在意歲月易逝、容顏易老,對子女的滿心牽掛仿若他們依然是不懂事的孩子。時間過得又很快,總能在不經意間發現爸媽鬢角白了,背變駝了,手上的老繭又厚了。年雖然過完了,但我們不應該忘記家庭給予我們的精神涵養:“媽媽的手”所牽動的,是遠方遊子對溫暖家鄉的深情凝望;“媽媽的手”所託舉的,是億萬中國人骨肉團圓的精神原鄉。

一杯茶放在桌上還沒來得及喝,老父親忍不住嘮叨“茶涼了不能喝”;跨上車去走親戚,老媽跟出門外連說了三遍“慢着點”;一飯桌的美味,恨不得讓孩子全部吃完……“有媽在就是孩子”,回家過年,多少人被來自爸媽的溫情關懷所包圍。他們大多並不存在生計難題,但卻缺少子女膝下承歡的歡愉,成了實實在在的“親情無依式父母”。正是在春節團聚中,奔波的遊子深切體會到“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焦灼情愫,體會到“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的精神倚賴,體會到“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的深刻含義。“多想讓時光逝去得慢一些,多想把時光分享給父母一些”,網絡上暖心的話語,正代表着無數遊子的心聲。

牽起媽媽的手,牽起的也是孝親敬老的好家風。每逢佳節倍思親,思念發自眷戀親朋的心靈感觸,也源自注重孝親、注重家庭的文化自覺。家風傳統、親情牽掛、故土情結、孝悌觀念,這些傳統文化中寶貴的道德因子,不僅並未因爲現代浪潮的衝擊而沉沒,反而愈發顯示出反哺個人、黏合家庭、軟化社會的強大魅力。“團聚最喜悅,團圓最幸福,團結最有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團拜會上的這句話,被無數人轉發分享。讓“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的家風傳承不竭,讓重視家庭、重視家風成爲現代社會文明風尚的標配,千家萬戶定會更加和美幸福,國家和民族定會更加和諧安定。

一封“逆行”的春節家書,同樣也感動了無數人。“守衛萬家燈火,我能看到盡頭是家”,本是親情團聚的時刻,無數解放軍戰士卻因爲職責所繫堅守在哨位之上,守護着萬家燈火。央視春晚上,黃旭華爲研製核潛艇奉獻芳華、隱姓埋名30年的事蹟打動了無數觀衆。離家或許是必然選擇,但在五千年的中華血脈裏,“小家”同“大家”從來都同源同根。正如母親齊心對習近平同志所說的,“關鍵還不在於你來不來,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對爸爸媽媽最大的孝心”。從孝親敬老、興家樂業的義務走向報國濟民、匡扶孤弱的擔當,何嘗不是一種人間至孝?

那個叫做“家”的人生開始的地方,始終是讓我們倍感欣慰的溫暖港灣;那雙“媽媽的手”,永遠是給我們力量的精神支撐。心中的親情迎着春天動情綻放,所到之處必定滿是沁人芬芳。

2023守望家風心得體會篇7

從古至今,在中華民族的血液裏,家都是每一個人心底最柔軟的碰觸,家是我們心靈的棲息地,家給了我們太多。

家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最小的組成,正如我們經常說的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就是一個家族一直以來的處事準則和價值觀,良好的家庭氛圍是每個人心靈健全的培養土,他影響着人的社會行爲,這就是爲什麼良好的家風對於國家的安定有着如此的大的影響。

正如影片中講到的鄭氏一族在回答朱元璋“何以治家?”他們回答到“謹守祖宗成法,因以家規進。”朱元璋聽後喟然長嘆:“人家有法守,尚能長久,況國乎……”小家都有自己的家規可遵守,便能長盛不衰,何況治理一個國家。如此,如果每一個小家都能遵守家風,那我們國家這個大家便也能長治久安了。

家風的傳承不是一成不變的,他也是不斷的創新包容的,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我們現在人在繼承傳統的家風下,也不斷的結合新時代背景下,創新融入新的家風,例如我們新時代的家庭在傳承傳統的艱苦奮鬥、勤勞勇敢的優良傳統下,還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中國夢的新思想,爲家風注入新的元素。

我的母親也是一名老黨員,在她的薰陶下,我一直從國小到大學一直爭當優秀的少先隊隊長,國中積極入團,大學積極入黨,大一就寫了入黨申請書,我的家庭也一直給我灌輸正確的三觀,教會我不怕吃苦,努力上進的價值觀,作爲新時代的青年,在聽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對青年的鼓勵中,我覺得我在今後的家庭中,也會把新時代中國夢傳承下去,小家的夢與國家的夢緊密相連,良好的家風也必會給國家帶來一股清風。

2023守望家風心得體會篇8

家風傳統、親情牽掛、故土情結、孝悌觀念,這些傳統文化中寶貴的道德因子,不僅並未因爲現代浪潮的衝擊而沉沒,反而愈發顯示出反哺個人、黏合家庭、軟化社會的強大魅力。

有多久沒對媽媽說心裏話?有多久沒吃過媽媽做的飯?有多久沒陪媽媽散步?有多久沒牽過媽媽的手?

小時候牽媽媽的手,只因這雙手是遮風擋雨的堅定倚靠;長大後牽媽媽的手,則是爲了表達寸草春暉的無盡感恩。時間在爸媽身上過得很慢,他們並不在意歲月易逝、容顏易老,對子女的滿心牽掛仿若他們依然是不懂事的孩子。時間過得又很快,總能在不經意間發現爸媽鬢角白了,背變駝了,手上的老繭又厚了。年雖然過完了,但我們不應該忘記家庭給予我們的精神涵養:“媽媽的手”所牽動的,是遠方遊子對溫暖家鄉的深情凝望;“媽媽的手”所託舉的,是億萬中國人骨肉團圓的精神原鄉。

一杯茶放在桌上還沒來得及喝,老父親忍不住嘮叨“茶涼了不能喝”;跨上車去走親戚,老媽跟出門外連說了三遍“慢着點”;一飯桌的美味,恨不得讓孩子全部吃完……“有媽在就是孩子”,回家過年,多少人被來自爸媽的溫情關懷所包圍。他們大多並不存在生計難題,但卻缺少子女膝下承歡的歡愉,成了實實在在的“親情無依式父母”。正是在春節團聚中,奔波的遊子深切體會到“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焦灼情愫,體會到“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的精神倚賴,體會到“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的深刻含義。“多想讓時光逝去得慢一些,多想把時光分享給父母一些”,網絡上暖心的話語,正代表着無數遊子的心聲。

牽起媽媽的手,牽起的也是孝親敬老的好家風。每逢佳節倍思親,思念發自眷戀親朋的心靈感觸,也源自注重孝親、注重家庭的文化自覺。家風傳統、親情牽掛、故土情結、孝悌觀念,這些傳統文化中寶貴的道德因子,不僅並未因爲現代浪潮的衝擊而沉沒,反而愈發顯示出反哺個人、黏合家庭、軟化社會的強大魅力。“團聚最喜悅,團圓最幸福,團結最有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團拜會上的這句話,被無數人轉發分享。讓“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的家風傳承不竭,讓重視家庭、重視家風成爲現代社會文明風尚的標配,千家萬戶定會更加和美幸福,國家和民族定會更加和諧安定。

一封“逆行”的春節家書,同樣也感動了無數人。“守衛萬家燈火,我能看到盡頭是家”,本是親情團聚的時刻,無數解放軍戰士卻因爲職責所繫堅守在哨位之上,守護着萬家燈火。央視春晚上,黃旭華爲研製核潛艇奉獻芳華、隱姓埋名30年的事蹟打動了無數觀衆。離家或許是必然選擇,但在五千年的中華血脈裏,“小家”同“大家”從來都同源同根。正如母親齊心對習近平同志所說的,“關鍵還不在於你來不來,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對爸爸媽媽最大的孝心”。從孝親敬老、興家樂業的義務走向報國濟民、匡扶孤弱的`擔當,何嘗不是一種人間至孝?

那個叫做“家”的人生開始的地方,始終是讓我們倍感欣慰的溫暖港灣;那雙“媽媽的手”,永遠是給我們力量的精神支撐。心中的親情迎着春天動情綻放,所到之處必定滿是沁人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