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師讀教育名著讀書心得多篇

教師讀教育名著讀書心得多篇

教師讀教育名著讀書心得篇1

寒假期間,閒暇之餘我翻開了《不要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很快我 就發現這的確是一本難得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恰到好處的著作。讀後感觸頗多,現就自己的一些感想與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 互補充不足,共同進步,爲孩子的成長共同創造美好的環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親情的紐帶,使家庭 教育具有着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 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 首任老師。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不可忽視, 這種影響包含了與教育相促進和相矛盾兩方面,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創造良 好的家庭環境,爲孩子健康成長提供的基本保證。家庭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是寓教育於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 仿力、可塑性極強,父母是孩子首先學習的對象。父母生活的態度、思想觀 念和文化素質時刻影響着孩子,孩子的言行舉止真實地反映父母教養子女的 態度,“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這是通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言傳身 教、耳濡目染而實現的。因此,爲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違背道德準則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師長,自己首先必須尊 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責任心,自己應當對家庭負責、對孩子負責;如果希望孩子好學上進,自己就應該提高自身素質,注重知識的學習積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規則,自己就不要闖紅燈跨欄杆、開 “後門”。

優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開朗豁達的個性、民主平等的作風去影響 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樣,從生活中培養孩子好習慣,從啓發中引導孩子學會寬容他人、感謝生活和珍惜幸福。 2 環境改變了教育,而教育則改變了一切!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它讓我們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這句話的含義,讓我們共同閱讀 這份每個家長必做的家庭作業。書中有一個欄目“父母課堂”中的幾句話值 得借鑑——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 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 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 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確實,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 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長這個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基本的保障。

總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個生活場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 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礎上的延伸、擴展和提高。要真正瞭解一個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 要做到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謝《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給我提供的幫助和啓迪。 最後祝願天下的父母都成爲家庭教育的首任優秀教師, 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教師讀教育名著讀書心得篇2

通過讀《好教師是這樣煉成的》,讓我體會到做一名好老師真的沒有那麼簡單。教師這個職業是一件需要耐心、信心、愛心的工作。做老師就是在做人的工作。教書育人是教師的使命。做教師不能將目標設定爲做一個“教書匠”教師這個職業需要有崇高的職業信仰。教師需要信仰。有了教育信仰,我們才能逐漸擺脫世俗和低級趣味對於人生的糾纏,志存高遠:有了教育信仰,我們才能在深刻理解素質教育要義的基礎上教授我們共同的判斷,提升我們爲人師表的品味;有了教育信仰,我們才能把自己生命所有的力量集中在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享受職業的尊嚴與快樂。

做教師要有責任心,都說教師是“人類思想的工程師”。確實,不負責任的教師對學生所帶來的影響往往會是學生的一生。讀這本書,第一章就重點寫出了責任心對教師職業的重要作用。通過舉例論充分證明了教師責任心對與職業的關鍵性。

做好老師,有了責任心是基礎,教師工作中教育理念的確立是上層建築好壞的關鍵。通過讀書我知道了,教育思想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一個沒有教育思想的教師,充其量只能是一臺教育機器;教師唯有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擁有教育人生的專業尊嚴。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師的教育理念,他賦予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方向性、原則性和堅忍性,它是使教師擺脫“教書匠”困惑、使平凡工作得以昇華的關鍵所在。作爲預備教師隊伍中的一員。讀到這點對我的啓發最大。教育教學理念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是對工作方向的一種指導。

讀這一章,讓我認識到,教育是包含“愛”的教育。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技能的移植,而是生命與生命的交融。教育之道,首先在一個“愛”字。對教育、對學生髮自肺腑的、真摯樸實、虔誠執着的愛,這是構築教師教育高地的根基所在。教師之愛不同於基於親緣關係的母愛,教育之愛院子教師對教育事業本身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是基於教育信仰上的對學生真誠的尊重、信任、欣賞與期待。教師對教育的愛,核心表現爲對學生的愛。有愛才有真教育,愛學生,才能慧眼獨具,發現學生的潛在優勢,點燃他們的智慧火花,喚醒他們的向上激情;才能體會他們學習的難處,理解他們內心的追求,從而找到培養他們的有效途徑;才能朝夕慮思其事,日夜經紀其物,拒絕平庸,追求卓越,從而開創並享受着職業生涯的萬千氣象與無限魅力。

有了責任,有了理念,有了愛。可以說已經具備了教師職業的三要素。但是做好教師有了這三點還不足夠。在教育上還要注重學生個性培養。提倡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是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育。注重個性也就是要求教師得用發展的眼光面對學生。對於學生的教育不能一概而論。要能夠能正視學生的差異,珍視學生的個性,寬容學生的錯誤與不足,能夠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面對問題生與學困生要求好教師有教育良知和工作責任心,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和一顆寬裕稱道的誠心。

作爲一名好老師,寬容學生,善待他人。也至關重要。學生不是聖人,學生在學校就是犯錯誤的。教師的站位要高,要懂得寬容善待學生。教師的寬容是對學生的不足、缺點甚至錯誤的理解和包容,理解是寬容的前提和基礎。在學生面前要做到爲人師表。俗話說,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他人寬容會讓自己過得更幸福。天空收容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故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岩石,不論其大小,故高山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姑大海浩瀚無比。對於學生而言,教師的寬容不但是一種仁慈和關愛,更是一種信任和激勵。因此,寬容是一位有人格感召力的好老師應具有的一種優秀品質。

教師讀教育名著讀書心得篇3

昆蟲,在房屋的每一個不爲人知的角落悄無聲息的忙碌着,但我們對它又瞭解幾分呢

週末,我懷着讀科普書的心情翻開了昆蟲記,按照從前的習慣,我翻開書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內容簡介。“它融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與一爐,以人性關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看到這裏,我覺得它已經不再是一本科普書了,於是,我懷着一種敬畏的心情繼續閱讀。

現在有多少人對昆蟲避之不及,恨不得昆蟲直接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但爲什麼法布爾可以十年如一日的觀察者某些人認爲面目可憎的昆蟲呢

漸漸地,我發現這本書已經不僅僅是在講昆蟲了。在這當中,人與蟲之間似乎有一條無形的鏈條將他們緊緊聯繫起來。從昆蟲們帶有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看出作者對昆蟲抱有深厚親切的感情,字裏行間似乎都是在寫一個人,一羣人,而不是一隻又一隻小昆蟲。

法布爾把昆蟲們當成人,當成自己的孩子,在他看來,昆蟲與人有相同之處,昆蟲是生靈,雖然在大多數人眼中他們是低級的但他們有時是特別聰明的。在書中,昆蟲的一舉一動都被記錄了下來:他們的聰明乖巧,兇狠殘忍。但有一點沒有變,他們都是廣闊天地中的小小的生靈,是人類的朋友。

在某些昆蟲擅長的領域中,比如蜜蜂釀蜜,我們自認做不到。但密封門日復一日爲我們提供鮮美的蜂蜜,我們卻還在憎惡着昆蟲。

昆蟲就算再渺小,也有一些用處,不能因爲他們中的一些面目可憎,作惡多端,就直接否定它們存在的意義,哪怕只是小小的一隻螞蟻。

並不是所有的昆蟲都對人類百害而無一益,昆蟲不應該遭到這樣的排斥與厭惡。

教師讀教育名著讀書心得篇4

世界教育名著《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是一本風靡歐美的家庭教育“聖經”。書中斯賓塞先生用樸實的語言描述了許多有趣的小事例,向我們證明教育是一件快樂的事。生動而具體地向人們展示了一位仁慈而睿智的父親、一位偉大的英國思想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過程,仔細地敘述了小斯賓塞的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歷程。這些都對我們教育者給孩子的教育起着指導作用。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思想就像一塊寶石,經過歲月和時光的打磨後,更加光彩奪目,它因爲揭示了教育的規律和兒童心智發展的規律,而使無數的孩子和家庭受益。也正因爲如此,許多教育學家和科學家們把斯賓塞尊稱爲“人類歷的第二個牛頓”、“現代的亞里士多德”,說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鋒”、“他的教育思想值得每一位父母和老師聆聽”。教育家杜威也稱讚他爲“教育的一座紀念碑”。學習他的教育思想,一定對我們今天的父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父母進行專門的教育”!這是一個世紀以前這個歐洲富有智慧的哲人對後人的忠告。讓我們記住他的教誨吧。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這是一本對世界上許多家庭和學校都產生過巨大影響的著作,作者斯賓塞博士客觀地分析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快樂教育的原則和方法,爲父母探索教育孩子的道路點亮了一盞明燈。在這本書裏,斯賓塞博士告訴父母: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效果,父母要遵循孩子心智成長的自然規律,誘導孩子的興趣發展,鼓勵孩子進行自我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發揮父愛的積極作用,幫助孩子樹立快樂的心態和學習方式。

其實,每一個家庭都應該讀一讀《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它好像一位睿智的良師益友,時刻幫助你在智力上、道德上、意志品質上以的方式培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文明地成長。

我深深地被斯賓塞富於人性的教育思想所震撼,爲他奇妙的開創性的教育方法所吸引。真正的有成效的“快樂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觀念;只有“快樂教育”才能限度地調動起求知慾、創造欲和自信心。我想,快樂應該是學習的真諦,是人生的真諦。我不時爲自己在日常教育中曾經有過的一些過失而慚愧,也爲自己偶爾的一些與斯賓塞的方法相同的成功教育方法而高興。

對於知識的學習,斯賓塞談到:痛苦的功課使人感到知識討厭,而愉快的功課會使知識吸引人。那些在恐嚇和懲罰中得到知識的人們,日後很可能不繼續鑽研;而那些以愉快的發現獲得知識的人們,不只是因爲知識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許多快意和成功的體驗將促使他們終身進行自我教育,這不就是教育的真諦嗎?我相信每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都如我一樣,希望自己的課堂成爲愉快的課堂,希望自己的學生快樂學習並學有所成,這也將成爲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我很羨慕斯賓塞先生,因爲他說他可以完全按自己快樂教育的方法來教學,而我們卻有着種種束縛。但不管怎樣,我期待着能以斯賓塞快樂教育的精髓,努力學習做一個快樂的教育者,帶着孩子們去“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師讀教育名著讀書心得篇5

學校一開學就佈置了一學期每位老師必須交一篇讀書心得體會,於是在衆多的教育書籍中,我選擇了範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這本書,並有幸拜讀了書中的大致內容,讓我深深體會到的一點就是教學機智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形成的一種教學修養,是教師的人生閱歷、文化修養、個人學識長期積累後自然形成的,是一門教學的藝術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這本書中採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啓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人說:讀書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爲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下面就我教學中的幾個片段與大家交流。若有不當,敬請各位指教。

一、及時的肯定,讓他喜悅萬分

每個班級的優差生的區別很大,對於優秀的孩子老師不懈的表揚和鼓勵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肯定和信任,而對於那些平時表現平平、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即使是再小的進步,再小的成功,也是他全心努力的結果。這時的老師給予及時的表揚與鼓勵會讓他們萬分喜悅,從而使他信心堅定,勇往向上。

記得有一次學校教研小組組裏上課的時候,我們上的是《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教學中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說說自己在媽媽爸爸眼裏是個怎樣的孩子?平時積極發言的學生站起來滔滔不絕地說了很多。這時,在無意當中我卻發現坐在最後一排的一名學生舉手了。他在我的印象中從未舉過手,屬於班級中的差生。於是,我示意他回答,他說雖然我平時在家裏也是像前兩個兒子一樣,只顧自己玩耍,可是今天我學了這一課,我會改變。我一聽心頭爲之一震:這個學生第一次舉手,值得表揚;並且說得有新意,更應該給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勵。於是我當即表揚了他。我看到他臉上露出了笑容。課下我還專門與他交流談話,並鼓勵他今後課堂上繼續努力。這些無形的表揚與肯定形成了一種合力,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從那以後從未舉手發過言的同學都在課堂上頻頻舉手了,而且有時還能主動提出一些疑問。甚至有些學生還特意跑來和我說,以後上課回答多請他,真沒想到幾句恰當及時的表揚和肯定會帶給學生一個這樣大的改變的,我欣喜地看到學生的變化,也由衷地爲自己當初的做法而高興。

二、及時的保護,讓他充滿信心

在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往往在引起其興趣的事情上能積極思維,產生疑問,此時他就會舉手詢問;往往是在教師講課中間。此時教師該怎麼辦呢?停下來讓他問,勢必會耽誤進程;甚至還可能會被問住。不讓他問,他的疑問沒有解決,自然不能安心聽講。有時學生的問題就是一時想到的,也許等到課後,他可能已將自己的問題遺忘了。所以我認爲還是應該讓學生將問題說出來,這是學生課堂上良好積極性的表現。若總不讓他說,時間長了,學生就不肯再動腦筋思考問題了,不會再有高漲的積極性參與課堂了。

記得有一次上語文課《愛迪生救媽媽》一課時,學生對愛迪生媽媽得的闌尾炎一病的相關知識感興趣了,頻頻舉手發問。有的問:闌尾炎是一種什麼病?有的問:聽起來是一種很小的病爲什麼要及時做手術呢?還有一個學生問;爲什麼這看似這麼小的病爲什麼會危及生命呢?等等……表面看來似乎有些荒誕,但毋庸質疑,的確是一個大膽的設想,很有創意。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誰又能肯定地說一定不會實現呢。如果當初不讓學生問,我就不能獲得這些有價值的問題了,因爲前兩個問題我在備課時並未想到,而這些問題正是給今後備課提供了借鑑。在課堂上,教師要善於保護好學生的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有個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教師要保護好學生幼小心靈裏迸發出的每一點火花,即使是異想天開,也不要簡單地加以否定和斥責,這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職責。

三、及時的誠實,讓他感到自豪

這是發生在講評期會考試卷的一件事。班上的冰冰同學從來沒有考試得過100分,可是在期會考試會考了100分。這真實令她令老師和家長高興不過的事情,可是當我講完最後的閱讀題時,冰冰舉起了手,我叫她站起來說。她難過地說:“老師,我不是100分,我最後一道選擇題答錯了。”隨後我發現她的眼圈紅了。此時下課鈴響了,我看了她的試卷,果然是改錯了,老師疏忽了。我當時很激動,爲孩子的行爲而激動。試想:如果她不說,老師、同學不會知道;而她面對100分的誘惑,毅然選擇了誠實,多麼可貴的品質。老師的疏忽給學生帶來了痛苦的經歷,但也考驗了孩子的誠信。可喜的是,孩子經受住了考驗。我爲我們判卷的疏忽向學生道歉,同時肯定了她的誠實。當時已是課間。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覺得我有一種要在全班同學面前說點什麼的慾望,這對其他同學是一個多麼好的教育機會;我抑制不住地想說。於是下節上課時我說:“劉莞同學雖然這次考試沒有考到100分,但我認爲她的行爲已經是真正的100分了。我爲冰冰同學自豪。古語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劉莞用她的行動實踐了這句話。同學們,爲你們身邊有這麼優秀的同學自豪吧,也讓我們一起向身邊優秀的同學學習。”學生熱烈地鼓起了掌。我相信:在學生和我一起吟誦古語和爲冰冰鼓掌時,他們一定對那句古語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我爲自己能抓住這個契機對學生實施誠信教育感到滿意。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教師讀教育名著讀書心得篇6

學習《教育學》,就知道我國有個大教育家叫陶行知的。但那時對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連一知半解都說不上。這學期,我認認真真地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真正認識了我國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讀罷《陶行知教育學》,掩卷沉思,頓覺獲益匪淺。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爲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爲“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啓示。

在書中先生指責現在的學校“論起名字來,居然是學校;講起實在來,卻又像教校。這都是因爲重教太過,所以不知不覺地就將教和學分離了。”先生提出:“然而教學兩者,實在是不能分離的,實在是應當合一的。”現在的新課程思想,不正是從重教到重學的思想嗎?“傳統”的教學,主要是看老師教得如何,而忽視了學生學得如何。或者誤解爲只要老師教得好,學生就必然學得好。評價一堂課,也主要是看老師講得如何精彩,即使看學生,也只是看學生是否與老師的講配合得好。陶公早在__十年前,就深刻地提出了“老師的責任在於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這纔是我們教育的真傳統!現在的新課改,其實就是迴歸傳統,迴歸教育的真傳統。這不由得使我想起這麼些年來,教育上不斷提出新思維、新口號、新觀念,不斷地在搞着彷彿是在打破“傳統”的改革。一會兒素質教育,一會兒新課程,一會兒創造性學習,一會兒探究性學習,把我們的一線教師弄得暈頭轉向了,無所適從了。我們何不少提那麼多口號,少拋那麼多新理論新觀念,靜下心來,真正迴歸傳統,從孔子學起,從陶先生學起,從蘇霍姆林斯基學起。今天的新思想,新口號,新觀念,都從他們那裏找得出來。

傳統,有優秀與糟粕之分。優秀的傳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真理,是須我們永遠繼承的。不但要繼承,還要在傳統的基礎上,隨着時代的變遷、事物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將其發揚、拓展、光大。比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溫故知新”,比如陶公的“教學做合一、生活教育”等等。至於傳統中之糟粕,或稱之爲習慣勢力、傳統勢力,纔是改革的目標。我們的改革,不僅是教育改革,乃至於社會改革的很多方面,都喜歡摧毀一切,然後重來。結果糟粕未除,而優秀傳統卻蕩然而失。

陶行知先生談到:“學校裏的先生叫做教員,他所做的整體爲教書,他所用的法子爲教法,好像先生是專門教學些書本知識的人。他似乎除了教書以外,便沒有別的本領,除書以外,就沒有別的事教。而在這種學校裏的學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沒有別的功課。”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傳統中的糟粕,也就是習慣勢力。習慣勢力雖然惡劣,阻人進步、礙事發展,但它真是強大得很,難以根除。你看陶公所講之現象,__十年前是這樣,__十年後的今天,仍然是這樣:學校裏的一些先生,我們叫他們教書匠,他在學校裏所做之事,就是教書。他全然不管學生怎麼學,他只管自己怎麼教,我怎麼教,你學生就怎麼學。除了教那本教材上的東西之外,便沒有其它可教,學生便沒有了其它可學的內容。先生們不準學生看課外書,不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學校不給學生接觸自然,走近生活的自由,學生除了一心只讀教科書、一切只爲考高分外,便沒有了其它。老師除了教課本知識,就沒有,或很少教給學生做人處事和生活的道理。教師,這本活的教科書的作用沒有體現出來。學生們從老師身上學到了什麼?教師沒有愛就不能教育學生。對學生愛是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自我體現。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詳的態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爲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真人的規範導之以行,或示範,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悅。沒有對學生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着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醜爲取捨”的選拔法,他辦育才學校施愛於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難童,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說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纔是真正的愛。”教師有“不偏愛學生的義務”由此我想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物。師愛是包含教育目的的愛,而且通過這愛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稱學生爲“愛人”,說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愛和教育視作天生的結緣。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於是教育產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裏,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麼偉人還大。”陶行知先生這樣尊重學生。作爲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而好惡之而褒貶之,絕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視爲“朽木”。有的教師口誅之餘,施以體罰,更是辱人之舉。任何一種體罰都是使學生肉體痛苦,它不僅於事無補,反教學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們會摔破罐,撐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對體罰,他準確地說明了體罰的危害:“體罰是權威制度的殘餘,在時代的意義上說它已成爲死去的東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兒童改善行爲,相反地,它是將兒童擠下黑暗的深淵。”罰非愛,害也。作爲現代學校的教師,我們要記住陶行知的話:“我們奮鬥的工具是愛力不是武力。”動武,意味着教師自身的失職。其次,陶行知先生對學生的愛還應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即父母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師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們現代教師做學生“親人、朋友和導師”三個角色,這是陳校長教育思想的體現,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實踐,我們必須認真加以貫徹。

當然,愛不是放縱,愛裏有嚴,愛裏有教育,陶行知爲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又囑之以儉樸爲美德,絕不可浪費,特別是看到學生出現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就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前進的路。作爲現代的教師更應如此。

老師們,熱愛自己的學生吧!當我們對學生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而一時不理智地做出有傷學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這學生也許是一塊特殊的鋼坯,需要更多的愛去熔鍊鍛造呢?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剋制,“怒”是必須要“制”的,否則既無補於事又傷神傷身,久之反倒說明自身無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點,“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裏”,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

教師讀教育名著讀書心得篇7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近代最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評精神和創造精神的教育開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實踐,行知合一的師德風範爲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不愧爲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萬世師表”。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內含十分明確,即大衆教育——爲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先生這一至理格言,這是我們“教書育人”的永恆主題。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銘,也是他一生獻身人民教育事業,尋求探索中國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動寫照。他認爲教師應“發前人所未發,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師做一個學生思想和求知的引路人,不做一個教書匠。

“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秉賦,爲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這是陶行知先生作的《自勉並勉同志》詩。他自己的一生正是不斷追求真理,學做真人的典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與實踐,爲我們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學習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豐富的教育遺產,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成爲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種者,人類文明的傳遞者。面對教育的改革,新課程、新理念,每一個教育人都應該冷靜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我們的辦學行爲。負責地對每一個孩子的一生負責,爲孩子的成長、爲孩子的發展,認真履行教師的職責。

一、實施愛的教育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愛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對後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裏,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着,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後一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在愛的教育中,培養學生愛的情感,用愛的情感幫助學生塑造人格。如開展“我與父母通信”活動,使學生們感受父母的愛,從而培養學生愛父母、愛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礎,善良的心和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操也是創新智慧的心理基礎。

二、實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內涵十分深廣,而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他的生活教育從內容上看是動態的,隨環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變化而變化。在生活裏找教育,爲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事怎麼做.就怎麼學,就怎麼教”,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

三、實踐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教育觀念,又是具體的教學思想,它只有化作具體的教育教學的操作方法才能夠實現。但教育教學無定法,因此它又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爲此,今後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教育爲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以陶行知先生爲楷模,學習他高尚的人格品質,求真求實求創造的教育理念,成爲敬業愛崗、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創新務實的教師,爲培養學生成爲“真人”,並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寶貴的經驗和財富,是我們學習、研究、繼承和發展的永恆的課題,是創造型教師及專業發展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師讀教育名著讀書心得篇8

最近我有幸地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讀罷這本書,我受益匪淺。陶行知先生作爲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國的文化和社會現實的基礎上,所提出的教育學說,既強調了教育的顯示功能,又關住了教育的終極目的,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他的理論和實踐,應該成爲中國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敬業精神讓人感動,我也爲之折服。

在讀到《教學合一》這節時,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學要合一的觀點,有三個理由。

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

第二,新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並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繫起來。

簡而言之:

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

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

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

我仔細閱讀,細細品味,聯繫我的教學,我感覺陶公所提出的“教學合一”的觀點很有道理。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教師的課堂設計應適合本班學情,根據學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那麼這樣學生就會樂學了。教師除了正常的教學工作外,確實還需要不斷的學習,用豐厚的知識去充實自己,不是有句話“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水嗎?”

?學生的精神》中提到三點:

(一)學生求學必須具有科學的精神;

(二)要改造社會必具有委婉的精神。

(三)應付環境必具有堅強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我想說說我自己的感受。現在的學生正如陶公所說容易“自滿”,自己剛剛對這個知識點有一定的領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實踐做題時,卻無從下手。學生對學習缺少一定的目標,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到學校來接受教育是爲了什麼。每當找學生談話時,我便會問“你準備讀完幹什麼?”學生的回答:“不知道。”他們從來很少會想過我以後的路該怎麼走?會是什麼樣?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上不想下功夫,更不願意吃苦,對於周圍的環境學生很少從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歸納在外界的環境上。例如,學生作業未完成,當問其原因時,學生回答無非這幾種“我不知道什麼時候交作業?”“我不會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題?”“我忘記交作業啦!”“課代表交作業時沒告訴我!”諸如此類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讓人無可奈何,更多的時候我在問自己:“我們的學生到底是怎麼了?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變成這樣?”

回首這些年的教學,我在不斷的告訴自己:你一定要學會去轉變角色了,你現在已經是一名教師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中師範生的第一變——孫悟空,也是這樣告訴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樣做一個好學生,才能培養出來許多好學生。可是爲什麼是變成孫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說孫悟空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他是抱着一種目的去拜師的,這無形中就告訴了我們如何做一個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