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備課聽課評課心得體會多篇

備課聽課評課心得體會多篇

備課聽課評課心得體會篇1

在順店鎮教育總支和學區的精心組織下,本學期順店鎮國中七年級,國小三年級同時開展了集體備課活動。在集體備課時,大家都有備而來,發言踊躍,不管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還是剛剛走上講臺的新教師,都能積極地參與到羣體中,各抒己見,從中使我學到了不少的教學經驗,在平時的課堂實踐中少走了很多彎路。下面就談談集體備課以來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集體備課節省了大量的備課時間,減輕了勞動強度。過去是一個人獨立思考,而現在,是幾個人合起來,共同來完成同一項任務,這樣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精力,從事教材、教法的研究。

二、集體備課能使我們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率。爲了適應新課程新穎性和選擇性的需要,僅靠一本教材和教參已經無法滿足現在課堂教學的需要了。除了可利用自有的一些資料外,能爲我們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信息就是互聯網了。因此,我們將網上查找的一些信息進行整合,爲組內人員共享,彌補了書本材料的不足,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能揚長避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的質量。一次集體備課的討論,就是教師間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碰撞就會有一次的提升,就會有一次的收穫。通過集體備課活動,教師之間改變過去“閉門造車”、“單打獨鬥”的備課方式,大家羣策羣力,將個人的智慧和特點展現出來,組內人員取人所長、補己之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能及時將教學過程中反饋來的信息及時處理,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充實教案,完善教法,在互動中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集體備課能讓不同的老師以不同的風格備同一堂課,從中我們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實際的教學方法,從而使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總之,在集體備課中,也有存在的問題及困惑,如何把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打破過去一個人獨立思考,靠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參書來完成課堂教學,今天已不能滿足現在課堂教學的需要了。怎樣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們的心理特點,採取有效的教學手段,設計趣味教學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成功的完成課堂教學。而今,通過多人合作,共同探討,將一項任務分開化,我們有了更多的精力,從事教材、教法的研究,在閒的時間裏,通過互聯網獲取了更多的資料和信息。我會繼續堅持個人鑽研與集體備課相結合,在互動提高的過程中,不斷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風格。

備課聽課評課心得體會篇2

讀了余文森主編的《有效備課、上課、聽課、評課》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在序言裏,餘教授也提出來了,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學改革的共同追求,新課改的首要目標就是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發展得更好。那麼,怎樣才能實施有效教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餘教授主編了一系列的有關教學的叢書,而本書指出教學的有效性是以上課的有效性爲核心,即備課時爲上課服務,是實現上課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聽課和評課圍繞上課展開,同時促進上課的有效。

全書分爲四大部分,也就是如何有效備課、上課、聽課和評課。這是從教學工作和教學流程角度來談教學的。其中備課篇有研讀課標,鑽研教材,瞭解學生,思考反省等主題,其中每個主題都從老師們熟悉的經典名言出發,有典型案例;上課篇指出上課時教學的核心工作,這一主題主要講解了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技能,如講授,提問,情境,傾聽,觀摩,點撥,調控等供老師們借鑑學習運用;聽課篇通過展示名師帶着思想進課堂,看、聽、想、認協調發展,聯動推進,聯動是有效聽課的真諦,老師們在聽課中逐漸成長;評課篇中說:老師的上課時畫龍,評課就是點睛,龍因睛而騰飛,評課是教學鑽研的靈魂。上課人因評課而茅塞頓開,聽課人因評課而豁然開朗。以此來看,要進行有效的教學,離不開這四大部分。

作爲一名老師備課,上課,聽課與評課是自己的家常便飯,可我們需要不斷地改善家常便飯,使之營養豐富又色香味俱全;不斷改進備課,上課,聽課與評課,使之有效更充滿生命活力。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老師要想在三尺講臺上滔滔不絕,句句經典,讓學生佩服的話,就免不了課下的努力學習,使自己的學識博大精深。所以說,教師在上每一堂課的時候,必須充分做好備課工作,要多多虛心的學習,多多聽聽優秀的教師講課,且在每上完一堂課時,要不斷地反思,找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當然,也要看見自己教學中的閃光點,這樣有利於更好的發揮長處。

讀了《有效備課、上課、聽課、評課》一書,我總結了以下觀點:

一、怎樣研讀課程標準?

1、讀“前言”,把握基本理念。

2、讀目標,增強目標意識。

①、確立“三維”目標;

②、熟記學段目標。

3、讀“實施建議”,提高操作能力。

4、讀“附錄”,和孩子一起成長。

“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研讀課程標準就是“磨刀”,是把氣力用在刀刃上。可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淡化了這種意識,只顧埋頭使勁“砍柴”,而忽視了輕鬆“磨刀”。以後教學過程一定記住備課的第一步——研讀課程標準,方向對了,教學效能才能彰顯。

二、怎樣瞭解、分析學生?

1、深入瞭解學生實際,爲學生找準真實的學習起點。

2、通過多種途徑瞭解學生:在心理學中瞭解;從學生的生活環境瞭解;從預習反饋中瞭解;就課題(或在預習時提出自己不懂得的問題)提出問題;從學生學習過的相似課文(內容)瞭解。

3、爲“學困生”提供特殊服務。

三、教師怎樣根據學科的特點、學段(學期)目標,聯繫學生實際,設計針對性、綜合性的練習?

1、設計課內練習。包括課前練習(預習)、課後練習(包括生字詞的書寫、背誦、答問、單元練習等教材的“練習系統”)、仿寫練習(讀書筆記)等。

2、設計課外練習。例如:蒐集資料、拓展視野;“自助餐”式作業;“自主”式作業;“親情”作業;全面開發、充分利用習題資源。

新課程理念下的練習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變重複練習爲靈活多樣的練習,變靜態練習爲動態練習,變封閉練習爲開放的練習,變練習素材爲課堂內外相結合的練習。

四、教學反思,怎樣反思、反思些什麼?

教學反思應該是一種具有目的性、針對性的行爲,是一種需要理論支撐的分析、比較、判斷的思維過程,以及思考之後的改進、提升、完善、記錄的行動過程。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學反思的顯著特徵。

1、思考。包括課前思考、課中思考、課後思考。

2、筆記。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筆記,及時記錄下來,體驗“認識昇華”、“負而轉正”的美妙。一是隨時的零散筆記;二是階段的完整筆記。

3、提煉觀點,形成文章。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學反思,應該是教師最好的“學”。

五、教學情境的創設途徑

1、藉助實物和圖像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中的實物主要指實物、模型、標本以及實驗、參觀等。圖像包括板書、圖畫、掛圖、幻燈、錄相、電影、電腦等。

2、藉助動作(活動)創設教學情境

如:操作、表演、活動、演示。

3、藉助語言創設教學情境

朗讀——聲情並茂;描述——繪聲繪色;比喻——貼切精彩。

4、藉助新舊知識和觀念的關係和矛盾創設教學情境

5、藉助“背景”創設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的背景知識主要包括:作者介紹、時代背景、歷史典故等。

6、藉助問題創設教學情境

在研讀中我重點讀了上課篇,下面是怎樣有效上課一點心得:

首先得重視知識的引入。一堂課的引入如同一個故事的開頭,教師要營造使學生對本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問題產生強烈的好奇的良好氛圍。在音樂課中常見的導入法有:節奏導入法、旋律導入法、故事導入法、直接導入法、遊戲導入法、情境導入法、肢體導入法、設疑導入法等等。在這樣的心理環境中開始知識和能力的滲透,學生纔不會從心底抵抗教學的進程。很多時候,學生總是上課不專心,或者是對課本知識不感興趣,這個時候,老師就該營造氣氛,抓住學生的心,讓他們迴歸課堂。

其次是把握知識發生、理解和應用的過程。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強調學生的參與,要放手讓學生親歷獲取知識的過程,讓他們在發現中獲得滿足,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自尊與自信。對學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學習基礎設計知識呈現方式或場境,並採用相應技術爲學生提供應用知識、發揮才能的環境。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在我的音樂課堂上已經充分體現出來,不管是唱歌課還是欣賞課,我都儘量讓學生能夠動起來,能跳舞的歌曲就編些舞步來跳,能加打擊樂器的歌曲就讓學生用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取了真正的知識,或許將受益這一生。此外,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或性格特徵的學生集中注意力時間的長短,在教學教程中適時加入一些興奮點,從而避免他們產生學習疲勞。比如說在教樂理知識時,我經常採用一些非常形象的動作講解。例如休止符,我就做踏點步,或瘸子走路,代表音符時值一長一短,同學們非常感興趣,很快就學會了。

第三要重視課堂小結的準備。由於記憶與遺忘始終相伴,並且不同學生的記憶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課堂小結決不能草率應付了事,要想法讓學生回顧與整理自己的思路。對於班上的所謂差生,我對他們給予了更多的關注,跟他們聊天,給予他們信心,告訴他們千萬別“破罐子破摔”。“我能行!“我是最棒的!””相信自己!”“堅持到底,就是勝利!”這些都是時常鼓勵孩子的語言,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心情愉快,學得輕鬆。

上課面對的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差異的未成年人,面對的是充滿變化的課堂,不容易掌控。我們所有的準備、所有的工作都是爲上課服務的,每一堂課直接關乎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美好未來。通過學習,我明白了上課是一種融合講授、提問、傾聽、觀察、點撥、情境創設、課堂調控等技能的藝術。作爲一名教師,我要孜孜不倦地學習,把理論應用於實際,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煉,努力讓自己的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讀了《有效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後,確實感覺不一樣了,給我帶來不少的收穫,至少在教學的素養上給我很大提高。作爲教師,任重而道遠,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奮鬥來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備課聽課評課心得體會篇3

20xx年11月27日上午,我有幸參加了國培基地校平遙實驗中學的政治集體備課活動。本次活動的集體備課組由學校的名師主持,參與的各位老師積極發言,建言獻策,教研員們暢談了對集體備課的看法,指出集體備課中存在的問題及困惑,大家探討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老教師做了重要指導,各位老師積極交流互動,氣氛熱烈、融洽。

下面談談我參加這次集體備課的心得體會。

一、要有科學合理的方法

這次集體備課,學校備課組強調了在每次集體備課中都確定一位主備人,主備人介紹自己的教學構思,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時數,教學構思,教學設計等,其他成員進行補充、刪減、矯正,初步形成教學設計預案,最後備課組長總結,形成共案。這是集體備課的好模式,值得貫徹。

二、集思廣益,博採衆長。

集體備課爲老師們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同事們進行教研交流,學生的學習,也利於我們教師自身素養的瞭解他人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長補短,推陳出新,這既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利於我們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

三、組織形式可以靈活多樣。

集體備課,在辦公室其實隨時都能進行。我覺得大家可以建立一個集體備課用的筆記本,將自己的發言材料和每次的活動過程都記錄下來,甚至在辦公室中老師們相互的自由的切磋也可以記錄下來,這樣,效果會更好些。這種筆記也可以用教學反思的形式進行記錄。

四、針對部分老師提出的集體備課時間分配難,下面農村學校同年級班級少,集體備課不好組織等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1、網絡備課。

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網絡集體備課。指定初備教師先形成預案,發佈在校本教研網上,提出存在問題等,集體備課組的其他教師課餘抽空登陸發表意見,提出改進辦法等進行研討,最後由備課組長綜合教師們的意見形成共案並實施。

2、解決備課組教師人手不足的問題。

農村中學可以全組參與組織集體備課。各年級的教師分別組成年級備課組進行集體備課,以解決備課組人手不足的問題。

以上拙識淺見,望各位教師、各位領導多多指教!

備課聽課評課心得體會篇4

開學之初,縣裏爲我們準備了《品德與生活》集體備課活動,我們學校對次頗爲重視,特地爲我們準備車讓我們參加縣歷代集體備課。看到學校領導的重視,想着學生的期盼,自然對次活動更家從心裏重視了起來,學習中更是細心聽着記着,希望對自己的今後教學有所收益。

在學習中我懂得了如何去備好一節品德課。備課就要明確教學目標,主要講了三點:

一、要抓好結構的框架,理解課程標準,增強課程意識,而我們現在很多教師的課,往往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迷失了目標。

二、要多緯度理解教材,即分別從教者的緯度、編者的緯度、學生的緯度來挖掘教材。這裏就要求我們首先讀清自己,確定自己的風格;其次要讀通教材,要讀教本,初步體會設計意圖,讀教師用書,把握重點難點,讀參考資料,確定主線,使教材有層次後在設計趣味教學;最後要讀懂學生,我們常常只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關注學生的同時更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對問題設計要有難度,但必須讓學生夠一夠能答出,只有能夠答出的問題纔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強調活動設計要把握好度和量。度是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量是學生的攝取量。度決定課程的內容,量決定課堂的實效。備課要多問幾個爲什麼:選擇什麼樣的活動更能解決教學重點難點?活動是否適合學生?活動的目的是什麼?學生能通過活動學到什麼?怎樣才能讓活動有序?

通過假期學習縣裏《關於備課的建議》,我覺得一節好課是備出來的,一節好課是教師精心策劃出來的。我想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會有更大進步和發展。

備課聽課評課心得體會篇5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核心,集體備課是發揮集體的智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研討出真知,研討出效率。”集體備課作爲教師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對於發揮教師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集體備課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師個體研究勢單力薄的情況,發揮集體智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學中的不足和失誤,是教師最快捷的取得進步的學習方式。

下面就我們九年級物理組的集體備課具體操作中的點滴感受總結如下:

一、增進感情,取得最佳合作價值

爲了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大家要坐在一塊商討教學事宜,就要相互團結,虛心聽取別人的教學見解,有時候,爲了解決一個問題,上網共同查找資料。一起討論最佳教學方式,就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交流探討傾心而談,增進了彼此的感情,更達到了彼此合作的最佳境界。“一種思想與另一種思想交換,可以形成兩種思想。”

二、好的形式催生愉快合作過程

以前我們的教學基本上是獨立的,最大限度的吻合就是教學進度一樣。形成了一種同科同室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作業內容不同的教學質量。所以沒有現在的集體備課形式之前,怎麼上課用什麼課件怎麼講基本上都是自己幹自己的',也沒有想過交流討論,覺得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開展目前的集體備課形式以來,我們從每個課時的目標到重難點設置、例題、課件的選用,從每個知識點的講解到配備隨堂練習,都進行商量,這樣的備課模式水到渠成後便深深地感覺到:教學步驟有條不紊,思路清楚了,每天的工作也條理清晰了。

三、根據學科特點完善集體備課形式和內容。

集體備課的形式應該多種多樣,不能僅限於“課前備課”。我們覺得“課後備課”也很重要,每節課講完以後個人都會有很多體會,也總要交流一下的。當然,“教學有法,而無定法”,由於各班學生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教師也各有自己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和特長。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每個人教的四個班情況差別也很大,爲此,在結合各班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在集體備課的指導下,結合自己對學生對課堂的把握,因地制宜地採用最爲合理而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施教,創造性地去設計,去發揮,去拓展,去創造,並不是生硬的套用集體備課的模式,這樣使具有固定模式的集體備課形式靈活地爲教學爲課堂服務,使我們優秀的教師團體資源得到了重組和利用。

另外,根據我們在集體備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這樣幾點,有待探討解決:

一、集體備課本上的“目標、重難點”能否改爲針對具體問題的教研記錄?比如:這一節內容中的重難點怎麼處理講解,甚至可以細化到語言的組織、課件插件的使用、實驗器材的穿插使用等。

二、個人備課本怎樣與“學案”結合,才能做到不重複性勞動,不做表面文章?

三、我們的課堂是以學案爲主體的,那麼集體備課中怎樣才能體現學案的主導作用呢?

四、作業、課時壓縮了的情況下,學生的成績來源於精講精練,那麼集體備課中怎樣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