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同課異構”公開課聽課心得體會【多篇】

“同課異構”公開課聽課心得體會【多篇】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 篇一

前天有幸組織了南寧沛鴻民族中學和靖西縣民族中學兩所學校在靖西縣民族中學進行語文學科“同課異構”的課堂教學展示課活動,聽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想不到語文課堂讓學生動起來,其實也是很精彩。特別是沛鴻民族中學王老師的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學生一直在動,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均由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來完成,課堂教學非常高效,王老師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年教齡,但是她的教學基本功的確紮實,駕馭課堂的能力真的是一流。我們都知道,即使是你的課備得再細,考慮得再周到,可是課堂隨機生成的東西還是有的,畢竟我們的學生有很多,他們的思維都十分活躍,早已經不再被老師所束縛了,但是王老師對課堂的突發情況處理得恰到好處,真是值得我縣前來觀摩的教師學習、思考。

作爲一名中學語文教研員,每年聽課評課機會很多,但參加由兩所學校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自己的理解來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篇課文,這種“同課異構”的課堂教學觀摩還真是頭一次看到、聽到,通過這次的“同課異構”教學展示活動,使我受益匪淺,作爲一名教師我感覺多教一遍有一遍的收穫,聽一遍有一遍的心得。記得蕭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後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後每人有兩種思想”。特別是觀摩“同課異構”的課堂教學,又聽了南寧沛鴻民族中學李老師的精彩評課以及教師的議課之後,我覺得有必要把這種感受和理解記下來,對別人對自己都會有所啓發。

王老師借班上課,事先沒有跟學生見過面,可以說備課是從零備起。但王老師所具備的控制課堂教學的底氣令人佩服,展示了自己的風采,顯示了一個名師應該具有的紮實的知識貯備和點評引導的智慧。王老師在這節課所用的課堂教學模式是“讀—譯—背—練”,她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整個課堂學生都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就好起來了。

首先第一個環節——“讀”:這節課王老師先讓個別學生朗讀課文,同時由學生對讀錯的字進行矯正,老師進行適當的朗讀的指導,接下來老師再範讀課文,學生再讀課文,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這節課就是在反覆朗讀中培養了學生的語感,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第二個環節——“譯”: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大量採用“注入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傳授和接受,忽視探究和體驗。王老師這節課不按傳統教學方式串講全文,而是在同學的合作下翻譯了第一句,這個過程中老師只做一些難點的點撥,然後讓學生按這種方式試譯課文第一段,學生首先自己譯,然後合作討論,最後達成共識,就這樣學生很快就把第一段翻譯了。學生感覺到其實這些任務通過這樣的方式自己也能完成的,興趣一來,接下來的其他段落的翻譯也就很快給解決了。

第三個環節——“背”:這節課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做了必要的板書:六個人物的姓名以及使動用法“苦、老、餓、空乏、拂”等這幾個詞語,再學生多次朗讀後,看着板書就能把課文背誦下來。這節課老師能夠讓學生自由、快樂、放鬆地學習。在這種學習狀態下,學生在課堂上的智力和情感可以達到峯值,達成最佳的學習狀態,從而從內心喜歡語文,課文很快就能背誦下來了。真想不到一節課學生能有這麼大的能量,能做這麼多的事,平時我們上課,講了滿滿一節課,學生既不能翻譯課文,也不能當堂背誦課文,要背這樣一篇篇幅短小,有音韻美和節奏感的文章,有時一個星期學生都背不下來,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第四個環節——“練”:練習設計要靈活多變,注重了習題的開放性和發展性,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熟練靈活地解決問題,開發學生潛能。老師對一些常見文言實詞、虛詞本節課有而其他課文意思不一樣的,都能例舉出來,對文中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內容幫助學生進行歸納、比較、總結。這節課的練習緊扣教學內容和目標,精心設計,針對性強、富有實效。

王老師一步一步的教學,一環環的緊扣,讓我感覺老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做了詳細的準備,每一步要做什麼,學生要達到什麼效果,都很明確,而且按照學生的能力範圍,基本都能達到應有的效果,甚至更好。對於組織教學,王老師也能很好的引導學生去學習,因此,我從中學到了:一是組織教學的重要性;二是備課應該注意更多的細節;三是對於學生的教學,從哪些方面入手能夠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而參與同課異構課堂展示的靖西縣民族中學何教師,則基本被預先設計好的教案束縛住了。儘管整個課堂教學流程流暢,但是由於有十個教學環節,沒有敢於讓學生盡情發揮,很多在課堂交流中產生的話題並沒有得到擴展和有效地昇華,令人遺憾。有很多次,到了一個關鍵節點,只有教師一引導就可以達到另外一個高度,但是都噶然而止,我們在下面聽課,有種乾着急使不上勁的感覺。比如,進入課文翻譯這個環節,幾個同學因“苦、勞、餓、空乏、拂”等詞類活用的幾個詞語翻譯不出來,卡殼了,這時,老師沒有給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時間、空間,也沒有思考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教學流程的約束下,便在屏幕上把翻譯投出來了,這直接影響了老師對學生表現的積極肯定,上課氛圍自然就受到了影響。接下來的幾個環節,因爲時間關係老師上課推進速度很快,師生交流流於形式,只是簡單的問答,效果不是很好。

本次“同課異構”活動形成了濃郁的教研氛圍,大家達到共同學習,共同研究探討,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從異中領悟到許多有價值的東西。語文課,快節奏、大容量當然也有實效,但適當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和空間,多給學生一些動手動腦的機會,或許更利於學生未來的發展。該說,叫學生說說;該寫放手讓學生寫;該蒐集資料,就讓學生去搜集;該討論的問題,就讓學生合作探究一番。聽完了這兩節課,對語文課堂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真正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這樣才能在語文課堂中讓學生動起來。

同課異構聽課心得體會 篇二

初夏時節,富平縣高一高二同課異構數學教學觀摩活動在迤山中學舉行,我全程參與了聽課,評課活動。講課的教師有來自富平中學的李敏教師,還有我們迤山中學的宋亞芬和謝叢兩位教師。三位教師授課的資料是《和差角公式的應用》。

一.三位教師的課堂教學各有風格,對重難點的處理也各有特色。聽她們的課就感覺像自我走在錯落有致的梯田上,層疊起伏,處處有風景,風景各不一樣。李敏教師主要從三個問題入手,讓學生探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而宋亞芬教師主要從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巧用方面進行專題精講,層層深入,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嚴密的邏輯推理本事;謝叢教師則先讓學生默寫公式,進行熱身訓練使學生很快進入課堂探究,從而到達培養學生運算本事和邏輯推理本事的目的。

二.學習目標的實現關鍵取決於學生是否主動參與學習,是否自動學習,爲了到達這一目的,三位教師都在上課的前一天,將導學稿發給學生,要求學生課前閱讀理解教材,並且能夠自覺主動地完成導學案。這樣就爲上課分組討論,交流和共同探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上課時教師再根據導學案中學生遇到的問題展開講評。並且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學習過程時都各有見解,時不時的就有精彩的場景呈現。異常是在宋亞芬教師的課堂上,有幾個學生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當宋教師在問時,一個同學說就是上個題結果乘以2,很多同學在一愣後直接鼓掌,還有在講例3(例3﹑已知都是銳角,則?)時,因爲涉及“給值求角”,學生們有的用正弦,有的用餘弦,還有的用正切,宋教師把學生的解答結果都投影到白板上讓他們談自我的認識,經過逐一展示比較,同學們一致得出最佳解決方法。這中間出現了一個場景:當一個學生選用正弦的時候,最終結果出現了兩個,到底怎樣取捨呢?她微笑的看着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結果另外一個男生很急切地站起來說,我明白我來說,然後他提出用45度的正弦來比較,將角的範圍從銳角進一步縮小到了。氣氛到達了高潮,同學們都紛紛舉手發言,各抒己見,場面很激烈。

三.經過聽課,我感覺自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首先,三位教師的語言都十分流暢,通俗易懂。並且她們對課堂的掌控很到位,都採用了啓發﹑誘導和發現式教學。她們的上課都很有感染力,學生們的情緒都很高漲,並且都能進取參與討論和展示自我。其次,課堂的環節都很齊全,用板書或者投影展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並且最終都由學生做了小結。這點很值得我學習。當然。這三節課最大的成功,主要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板演都很進取,教師都能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恰當的點評。當然,規範解答,還是需要給學生展示的,其中宋亞芳教師就對其中一道例題進行了規範書寫的板演,這一點我必須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做到。因爲每次大學聯考完後都有很多學生的估分和最終得分出入很大,最終發現主要丟分都在規範書寫方面。

四.說課評課活動也十分熱烈,大家暢所欲言。午時由縣教研室呂會榮教師主持進行了說課評課活動。在說課時,三位教師分別介紹了自我上課前的構思,上課遇到問題時的處理技巧以及課後自我的深刻反思。隨後專家們都進行了點評。異常是我們工作室的張新寬教師對三位教師的課作了充分肯定,並提出了一些誠懇的提議。他強調此刻的教學關鍵是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構成過程,讓他們動起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每個教師應對的學生各不相同,所以教學方法也要因學情而有所側重,遇到學生的突發狀況,教師要進行很好的把控,該點撥的必須點撥。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目中有人,腦中有綱,胸中有本,手中有法。由於我帶的是文科普通班,反思自我的教學,我發現我有很多的不足。總認爲讓學生討論,一部分學生容易混水摸魚,所以課堂活動的討論時間很少。有時時間十分緊張,小結的部分就省掉了。教學的重點,難點也很少給學生展示,只是口頭表述。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這一點也是我需要改善的地方,並且我發現自我上課時重複的語句太多,難點的分散也不是做得很好。

之前這種全縣規模的說課評課自我很少參與過。這次我是十分真誠地聆聽了,讓我深刻體會到:要追求課堂的高效益,就必須針對學情,備教材,備教法,還要在課堂上精講,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景做適度的練習,要把課堂變成學生自我的舞臺,更大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有目的的指導學生的學習,以欣賞的眼光發現孩子們的優點。我想經過這次活動,我必須能在以後的教學中學以致用,更好的提高我的課堂教學方法。

語文同課異構心得體會 篇三

此次去xx雙語學校主要是進行語文幸福課“同課異構”教學觀摩活動,此次教學活動的非常重要,內容很新穎,對於我來說是極大的震撼。

(一)課外閱讀“班級讀書會”。

在活動中,主要是以語文課的閱讀爲主,首先以“班級讀書會”的形式講了一本很著名的童話故事《兩個小洛特》。先是濰坊市雙語學校的李虹霞老師以自己的見解去講述故事。她首先創設愉悅的交流氛圍,讓學生深入的走進書中的人物,走進書中營造的溫情世界,感受作品的內在魅力,體悟作品中對家庭和幸福的詮釋。她採用“班級讀書會”的形式主要是促使學生個性化閱讀和合作性閱讀的融合,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她主要是抓住書中動人的精彩細節,感動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心中的勇敢和智慧。

從而達到教育學生:不論遇到怎樣的生活境遇,我們都應該堅強勇敢的坦然面對、機智爭取。在讀書會的過程中李虹霞老師始終在以自己讀書的方式來影響着孩子們的閱讀,雖然那些孩子不是自己班級的孩子,沒有很好的默契,但是整堂課聽起來是那麼的和諧融洽,因爲他們師生一起都走進了書中,把書中的人物當作了自己,似乎自己就是書中的主人翁。而與李虹霞老師對於這本書的讀書會處理方式不同的是來自浙江省永嘉縣少年藝術學校的李曉瑜老師,因爲她們南方的學校早已經開始了這種形式的課外閱讀教學,所以對於李曉瑜老師來說這節課自然而然的就會很得心應手的處理。在這節課中她設計了“人物特點大比拼”來引導學生說出故事的主人公,並且讓學生分組來自己說說他們眼中的兩個重要的主人公雙胞胎姐妹路易斯或者小洛特,把他們各自的性格、愛好、脾氣、習慣都進行了深入透徹的分析。然後趁熱打鐵推出“生活大事記”開始談論整個的書中的主線“交換身份”的計劃,以及計劃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難題。最後以“人物採訪站”的形式,讓學生說出他們對於書中的主人公做一個簡單的評價。最後交流主題“家的嚮往”。我想如果讓我自己講這個故事,最後的主題也會是他們雙胞胎姐妹對於一個完整的家的嚮往和期盼,這也就是xx老師和xx老師這堂課的差異之處——對於文章主題的見解和分析各有千秋。

雖然沒有雷同之處,但是同樣的課文,不同的思路,呈現給人們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在這兩節的共同點之處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去更好的閱讀的方法,雖方法不同,但是目的都是更好地學習語言文字,培養讀書興趣和讀書習慣,提倡師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多的是關注文章的主旨、思想、情感。作爲語文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更好的親近母語,爲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們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的更好的書籍,像李金銘老師說的“語文教師是給學生點燈的人!”

“讀書會”本身就是師生共同交流他們認爲有價值的,需要共同拿出時間來把自己共同喜歡的書目一起欣賞,共同分享的交流會。讀書會就是將文章的主旨和精神讓學生整體感知,進而共同進行提煉昇華爲學生自身的東西。

(二)課內閱讀。

在課內閱讀的這四節課堂當中,我受益最多的是蔣學晶老師講授的《趵突泉》一課,他在課的開始進行了一個很好的比較,用巴金的《貓》這片課文的結構特點以課件的形式呈現出來,把貓分成大貓和小貓,然後分別詳細講大貓和小貓的特點,最後對他們的特點進行整合總結。他用同樣的方法將《趵突泉》一課分成大泉和小泉兩方面來講,同樣採用了跟《貓》一課的結構圖,將大泉和小泉的特點呈現出來,這種方式不僅直觀而且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更加容易一目瞭然的複述內容和便於記憶。結構只是一個大體的條條框框,蔣老師對於文章中字詞句的講解細緻入微。

對於小泉這一段的處理更是採用讓學生先複述後講解的方式來加深理解和體會的,通過品味語言,來感受小泉的特點。而且在整個文字閱讀講解中故意的從人文方面挑起學生的認識衝突,以引起他們正確的世界觀。真正讓我們感覺到讓學生能夠從語言文字中有所得。在李英傑老師和蔣學晶老師的這兩節課中,看以會跟清楚的看到有很大的區別。一節成熟的課堂留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張弛有度的、輕鬆的、充滿智慧和挑戰性的,而且課堂的節奏變化處理到位抑揚頓挫,充滿新鮮的亮點。而一節幼稚的課堂、年輕教師的課堂則是在整個講解的過程中節奏都是勻速行駛的,讓人感到累,因爲沒有經驗的課堂主要是講教案,備教案,而沒有真正從書本教案中解脫出來,沒有將課文做到整合。

還有一節讓我最感動的課就是王雷英老師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她是這樣處理的:首先以發生在浙江的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故事的內容跟這篇課文的內容很相似。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 篇四

爲期一天的xx鎮中學“有效教學”同課異構活動結束了,在本次活動中,收穫不少。看得出老師們對教材的把握較好,能充分挖掘教材的意圖,創造性的利用教材;多媒體課件操作熟練,應用靈活、恰當效果好。

在老師們的評課中也針對有效教學談了應該注意的幾點,使我們與有效教學的距離拉進了。

一、關注學生的思考。

我們發現課堂上一些學生雖然很高興地參與了教學活動,但感覺並沒有取得預期教學效果,學生完成練習時經常出錯,究其原因應該是教學活動僅僅停留在淺層次的體驗上,學生沒有充分的思維活動,致使在活動中學生的思考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二、關注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對於用無效的情境來進行教學不如不用,既浪費了教學時間,也容易使學生分散注意力,還不如直接導入。

三、要關注全體學生。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唱主角的往往是尖子生,他們一般都是在老師佈置完任務後就能很快的得出結果並作彙報,這樣,那些中等生和後進生就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他們只是“旁觀者”、“陪襯”。這樣的小組合作還不如不合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自己先獨立思考,效果可能會好一些,至少每個學生都有了思考的過程。有了自己的想法。

四、要關注老師的主導作用。

老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但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引導啓迪,這體現在教師的教應着重引導學生學的主動性和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把書本知識轉化爲自己的知識。

五、要關注接受性學習。

讓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結論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這種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是目前老師們用的最多的教學方式。但有些知識點是約定俗成的。像一些沒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不如教師直接告訴學生。

六、要關注“雙基”教學。

新課程的實施培養了學生的動口和動手的能力,在這些方面可以說比以前強了。但是做爲最基本的知識卻在不斷的減弱,考試成績比不上往年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是要作爲重點的,如果這一點無法做好,那一切都是徒勞的。因此,對於新課程我們要有理性的認識,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不能生搬硬套,在某些環節要有所迴歸。

語文同課異構心得體會 篇五

今天,我參加了臨沂七小舉辦的“國小語文同課異構課例研討會”,活動爲期一天,上午觀摩了兩位位老師分別講的《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之後是做課教師說課及各學校與會教師的交流和評課彙報,下午由來自濰坊的名師做了報告。

可以說這次活動的舉辦是非常成功的,雖然兩位教師講的都是同一課題,但他們對課文的解讀角度不盡相同,駕馭課堂的技巧各有千秋,對新課程理念的落實也各有側重。尤其是上午的交流研討,讓我靜下心來再次反觀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我們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要做好一節課,課前的準備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我們要有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感知和深入把握,教材不等於教學內容,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去豐富、拓寬、延伸教材內容,快速、大容量地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以期做到高屋建瓴。

其次要有對學生學情的透徹分析,學情不僅包括學生的認知水平,還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等。

同時還要做好應對課堂突發事件的心理準備,甚至做好相關預案,以期做到以變應變。

同課異構反思與收穫心得體會 篇六

10月26日,我們三年級組的三位語文老師有幸參加了教研室舉行的一場別開生面的“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 參與 這次同課異構的交流活動,感到既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又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任務。所謂同課異構就是三所學校的一位執教同一門學科的教師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風格來上同一節課。因此,這既是一個三所學校的教學交流,又是展示各自學校風采的平臺。

通過參加這次“同課異構” 交流活動,我深深的感受到教研團隊的強大!經過備課,摩課,上課讓我們參與這次活動的三位教師在多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

本次“同課異構” 交流活動,我對“預設”與“生成”有了更深的認識。在備課的時候我們把學生能想到的回答都想了出來,針對學生不同的回答,我們設計出不同方案,當學生在課堂上回答以後,上課教師能很流暢的應付,充分的“預設”能是老師自然的教育課堂。其實每堂課的“生成”是一個亮點,但是需要老師有較強的課堂機智,而且遇到學生出人意料的問題或答案,老師自己不能慌,因爲老師是課堂的主導者。

課堂的預設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還要儘可能使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使課堂教學沿着預設的軌道前進。但教學過程是隨機生成的,學生的學習情況經常與預設有些差距。此時,教師應運用教學機智改變原來的教學方案以適應學生,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師生在互動的教學過程中得到發展。

評價性語言在課堂中能夠有效的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國小的孩子還是比較幼稚,單純的,還是很喜歡聽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和肯定的!但是評價性的語言不能過於單一,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回答,去追加評價。例如這次 “同課異構”開元國小的老師這方面讓我很佩服,老師的評價並不是課前設計好的,而是信手拈來的,很適合學生的回答,與實踐相符。我想這樣的習慣性評價不是短時間就能掌握的,在日後的工作中,我們需要慢慢的練習。

我覺得老師的教學語言也是一種藝術,學生通過教學語言能探知教師的思維進程,學習思考問題的方法,體驗到思維過程的快樂。教師課堂上多講,學生不一定多得,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把學生給講糊塗了。所以教師的語言要“少而精”,要言而不繁,恰到好處。學生在語言精煉的課堂也纔能有更大的收穫。

每一次上課,都是一次歷練,每次都有很大的收穫。總之,通過本次教學研討活動讓我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爲今後的教育教學起到了引領的作用。把這次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和經驗運用到平時的教學中去,使自己以後的教學有更高的提升。七年級英語課教學反思音樂課教學反思高中生物實驗課教學反思

同課異構聽課心得體會 篇七

4月9日,我們國小部語文組一行五人在薛城區周營鎮(中心國小)參加聯研共同體同課異構活動。此次活動中,兩堂課都具有學習意義,兩位教師的精心展示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對於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說,無疑也是醍醐灌頂,收穫頗多。

下面我就談談我對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兩位老師的課後,我認爲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王燕老師在教學《海上日出》時,她出示了一組詞,不僅引導學生積累了詞語,又使學生在詞語中感受到了詞語不同的特點,爲學生學習新課打好了紮實的基礎。

第二、注重啓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感受海上日出的景象,領悟課文的寫法王老師先圍繞“作者寫出了海上日出的哪些變化”組織學生讀課文,圈畫關鍵詞語,在組內交流學習。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從顏色、光亮、位置三個方面展開清晰明瞭,當然不足之處是由於王老師比較年輕,駕馭課堂的能力還不夠成熟,引導學生對海上日出變化的過程的體會還不到位,到學生生成自己的寫作知識時的指引作用就比較薄弱。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兩位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爲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抓住重點詞句朗讀、想象畫面讀文章就是成功了一半。當然學生讀不到位時老師最好示範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