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考察黨支部工作的報告多篇

考察黨支部工作的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德國和法國公務員培訓教育工作的考察報告

關於德國和法國公務員培訓教育工作的考察報告

這次考察中,德國和法國安排了兩所專門培訓國家公務員的國立行政學院供我們考察,通過考察,我們對這兩個國家公務員的培訓教育有了一個較爲清晰的瞭解和認識。一德國教育和德國公務員培訓教育

(一)德國教育基本情況德國的教育深受德國聯邦體制的影響,雖然《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規定“整個學校教育在國家監督之下”,按照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聯邦制結構,教育事業的管轄權在聯邦和各州之間進行分配。也就是由聯邦確定教育體制的基本框架,而由各州對義務教育、組織形式以及考試的承認等問題作出具體的規定。

但具體執行主要是各州,聯邦並無實際的教育管理權。從1969年開始爲了協調全國教育事業,聯邦議會通過《基本法》第74條和第75條修正案,並對第91條作了修正,聯邦先後建立了一些教育機構,主要有:常設各州教育部長會議、聯邦教育和科學部、聯邦與州教育計劃委員會等。

德國實行的是免費教育,從國小到大學,學生都不用交學費,不但國立的學校可以得到國家的補貼,凡是國家承認的私立院校,其花費也享受國家相當大比例的補貼。目前,德國實行的是12年義務教育制度,也就是說,每個人從6歲開始到18歲必須接受義務教育。

其中9年的全日制學校的學業是必須完成的,如果不能繼續全日制普通學校或者全日制職業學校的學業,那幺其餘3年也必須上非全日制職業學校。所有公立學校都是免費的。

除了基礎教育之外,德國還建立了完備的高等教育體系、職業教育體系和成人教育體系,讓每個公民從小到老都完全享有接受教育的權利。這種教育體系爲德國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力資源。

目前,德國的國立高等院校。基本上都是州設設立的。

只有幾所私人和教會辦的大學;聯邦國防軍的大學以及德國聯邦公共行政管理學校是聯邦舉辦的。德國的高等教育品質卓越、享譽全球。

德國現有高等院校300多所、綜合大學80多所、應用技術大學130多所、藝術音樂院校40多所,涵蓋專業400多個,學生註冊人數約190萬,其中外國學生135,000人。德國大學沒有級別名次的排列,只有歷史長短和規模大小的不同,任何一所大學都有自己的特色。

德國大學一般不設學士學位,學生完成學業後直接獲得碩士學位。德國的高等教育師的德國成爲一個科學之國,直到世界二次大戰爲止,所有45位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中,有10位是德國人;40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中,德國人佔16人。

根據德國的基本法規定,整個德國的教育事業置於國家的監督之下,教育制度非常嚴格,因此,德國的學位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二)德國聯邦公共行政管理學院和公務員的教育培訓4月20日,我們一行8人在德國icon(伊康)公司所派的地方陪同李雅瑞(德國人中國名字)女士和翻譯顧小姐(德國籍華裔上海姑娘)的陪同下,來到了德國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布呂爾市。德國聯邦公共行政管理學院(以下簡稱爲聯邦高專)就坐落在這座城市裏。

這是德國唯一的聯邦舉辦的專門培養和培訓各類公務員的高等學校。學校的基礎部主任、基礎課教師艾德姆先生和專業部主任、專業教師,同時又是20xx年波恩市下屬的特羅斯托夫(dueldorf)市長的候選人皮特(peter)先生,負責接待我們。

由於早在4月19日晚上,我們在波恩市議政大廳,觀摩市長候選人提名竟職和選舉過程時我們已經認識了,所以,今天我們的見面感到輕鬆、自然。艾德姆先生首先讓我們參觀了整個校園,然後來到接待室向我們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

德國的教育制度從不同的側面有不同的理解與劃分方法。艾德姆先生爲我介紹了德國的一種從就業和人生與教育制度相關的劃分方法。

這就是教育與職業生涯系統的教育制度和教育與專業技術職務系統的教育制度。德國的教育主要是專業技術職務系統的教育。

人們通過從國小到高中再到大學,學到專業技術,在社會上和企業裏獲得一定的專業職務,在這一系統裏發展靠的是技術水平,不是閱歷和年齡。在德國的職業生涯系統分爲四個如同梯子一樣的階梯。

學習1—5年的爲最低一級階梯,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工作。學習6—9年的爲第二階梯爲中等階梯,可以做一些文祕性的工作。

學習在10-13年的爲優秀階梯,是可以做運用法律的的工作的。13年以上的則是最高的階梯,是可以做立法工作的。

每一個階梯之間又有不同的級次,一般在同一階梯裏依據工作時間、閱歷、經驗可以不斷提升,但是很難超越的本階梯。艾德姆先生介紹說,我們的聯邦公共行政管理大學就是屬於德國職業生涯系統培養優秀階梯人才的學校。

爲聯邦機關培養非技術性的高級運用法律的公務員,向學員傳授從事公務員職業生涯中必需的科學知識與工作方法,以培養其實際的工作能力。聯邦高專自1979年成立至今,已經有5萬2千名學員圓滿完成學業,目前在校學員有6千3百名,專職師資力量354名。

目前德國聯邦政府有5000多名公務員,幾乎都是這裏培養的,各州政府的公務員也主要來自聯邦高專。可以說這裏是當代德國培養政治家的搖籃。

學校的招生面向聯邦及各州的行 政部門,爲公職管理部門培養非技術性的行政官員,包括公共內務行政管理、勞工管理、外事管理、國防管理、鐵路管理、財政、氣象服務於地球物理諮詢服務、公共安全、社會保險、農業社會保險部門。行政高等學校與其它高等學校不同,不進行公開招生,只有在上述部門就職的並被列爲培養對象的人才能進入其中就讀。

在行政高等專科大學就讀的學生是試用期的國家公務員。一般來說是具備了高中畢業或同類學校畢業水平,符合國家公務員條件和就職部門的特殊條件,已經被國家機關錄用的人員。

聯邦高專有一隻遍佈全國的教育網絡,他的總校在布呂爾市又在全國分佈了十幾個按專業區分的分校。大致情況是這樣的:總校在布呂爾市,設有總系,負責內政綜合管理系、聯邦邊防警察系、公安系和氣象預報系的基礎課程教學。

內政綜合管理系也設在總校裏,該系負責專業課教學。聯邦邊防警察系設在呂貝克市,公安系聯邦情報專業設在哈爾市,氣象預報系設在郎根市,以上細的所在地負責專業課教學。

聯邦軍事管理系和工作管理系設在曼海姆,外交系設在波恩,財政管理系設在明斯特,農業社會保險系設在卡塞爾,公安系刑警專業設在威斯巴登,公安系憲法保護局專業設在斯威斯塔爾—海默茨海姆,社會保險系設在柏林,他們即負責基礎課教學又負責專業課教學。關於聯邦高專的管理體制,這裏採取的是行政主管與業務主管雙軌制管理的體制。

聯邦內政部爲主聯合有關業務部局組成監理委員會,建立委員會任命校長,校長向監理委員會報告工作。聯邦各有關業務部局組成校務委員會作爲校長的業務諮詢機構,同時還負責指導各系的教學工作。

在校長以下設中心領域委員會、教學領域基礎課程、科學性工作和中心管理等職能部門管理聯邦高專。關於課程,聯邦高專的教學管理與課程設計,深受德國雙元制教育理念的影響。

每屆學生共學習1440小時,其中基礎課程學習和實踐性課程各佔720學時。每學年第一學期在校進行理論學習,第二學期就到所錄用的政府機關實習。

其中基礎課程共有7個領域的課程,他們分別是行政管理的國家法和政策方面的基礎知識80學時,佔11.1;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基礎知識,主要是行政管理法、民法、公務法,194學時,佔26.9;行政管理方面的國民經濟和財政經濟基礎知識116學時,佔16.1;行政管理方面的企業經濟基礎知識,組織機構和信息加工100學時,佔13.9;以上四個領域的課程都需要筆試。而且只需失敗一次。

如果有兩門課程不及格,就不能畢業了。行政管理的社會科學基礎知識,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50學時,佔6。

9;專業對口的工作領域課程100學時,佔13.9;多專業領域的教學課程80學時,佔11。1;這三個領域的課程只需要口試。

關於教學,這裏的學生必須按時上課。與普通大學相比,其自由度相對較少。

高等專業學院的一個學年也分爲兩個學期,分別爲冬季學期和夏季學期,但上課的時間(包括冬季學期和夏季學期)要比大學長得多,一般爲36周。教學形式基本主要是:講課、練習、研討班、實習。

這些教學形式貫穿於包括基礎階段和主課階段,也稱專業課階段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在德國聯邦高專裏,各專業系只決定學生必須修滿的課程數,並不替學生制訂課程表,學生在每學期初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選課,但必須注意緊扣已制訂的學習計劃,在毫無頭緒的情況下,也可以向各系或教研室的教學助教或者高年級的同學請教。

講課主要由教授或講師就某一個專題在講臺上講一些要點、重點或者講課者覺得自己特別有心得的內容,學生必須通過課外閱讀補充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爲了保證教授講課思路的連貫性,一般在課堂上不進行討論或提問,但在一些規模較小的專業課上,教授往往允許學生在聽不懂的情況下當場提問,但不展開討論。

德國高校的課堂教學氣氛相對來說比較輕鬆,特別是專業課,教授從不點名,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幹別的事,甚至半途退場,唯一的前提條件是不能影響別人。研討班作爲一種教學形式,主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和參與精神。

教授一般會在學期初開列一張本學期將舉辦的研討班的題目清單,這些題目並不一定與講課的內容相關,而往往與教授的研究課題有關,有些題目是跨學科的,甚至是相當領先的,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向教授登記主講某個題目,並確定日期。當然,如果學生有好的題目建議,教授也會採納,並補在題目清單上。

登記並講的學生必須在廣泛收集和閱讀大量資料的基礎上擬定提綱,寫出發言稿,內容要求能羅列各種觀點和思路,但並不強求作出結論。一次研討班的活動一般由一個人主講,講完後展開討論,所有的參加者(教授、助教、科研人員、學生等)都可以各述已見,進行辯論。

關於實習,實習是德國聯邦高專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些專業要求學生在入學前已在企業或行政機關中實習過,具有該專業的基本的實踐知識。

從廣義上講,實習既包括在校外企業或機關中實習,也包括在實驗室、工地、計算機旁以及在任何一個地方學習科學的工作技術和研究方法,對於自然科學、工程科學以及一部分經濟、社會和地球科學的學生是必修的內容,學生必須在主課階段完成一至幾次的專業實習,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專業對實習的要求也不一樣,有些專業還要求必須在主課階段至少在實驗室外成功地完成一次實驗。

二、法國教育與公務員的培訓教育

(一)法國教育基本情況法國教育是一種比較複雜多樣的教育體制。6-16歲爲義務教育。

公立國小和中學實行免費教育,國小和國中使用的教材也免費提供。高等學校除私立學校外,一般只繳納少量註冊費。

國小入學率100。學前教育在公立和私立的幼兒學校、幼兒班中進行。

初等教育學制5年,每星期授課時爲26小時。中等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兩類。

普通中等教育分爲國中和高中兩個階段,學制7年,其中國中4年、高中3年。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近年來發展較快,主要包括技術高中、職業高中、藝徒培訓中心、就業前教育適應班4種類型和層次。

高等教育分爲綜合性大學、高等專業學院、高等技術學校和承擔教學任務的科研教育機構4類。現有71200所國小和中學,教師和學生比例1比16;有90所大學、3600所高等專業培訓學校,教師和學生比例1比30。

20xx年教育預算爲3881億法郎,約佔國家總預算的26。1999-20xx年在校人數:學前、國小、初等和中等教育1250.8萬人,高等教育209.5萬人。

法著名高等學校有:巴黎大學、格勒諾布爾第一大學、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學、里爾第一大學、里昂第一大學等。巴黎大學是法國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

法著名高等學校有:巴黎大學、格勒諾布爾第一大學、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學、里爾第一大學、里昂第一大學等。巴黎大學是法國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

法國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和發展工作,專業研究人員達30多萬人,20xx年科研預算經費達558.7億法郎,主要領域包括生命科學、空間、數學、物理等。

【第2篇】關於安吉縣、武義縣招商引資工作的考察報告

關於安吉縣、武義縣招商引資工作的考察報告

一、安吉縣、武義縣招商引資的基本情況

安吉縣位於浙江省西北部,接壤杭州市區,鄰近上海、南京、蘇州。全縣面積1886平方公里,總人口45萬。全縣竹林面積100萬畝,其中毛竹林70萬畝,蓄積量1.2億支,居全國之冠,是“中國竹鄉”和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2001年以來,作爲杭嘉湖平原的山區縣安吉搶佔先機,把招商引資作爲縣委、縣政府“一號工程”,按照“抓住新僑、深化港臺、強攻日韓、拓展歐美”的工作思路,積極優化招商環境,突出招商重點,創新招商方式,利用外資實現突破性進展。2003年,全縣引進外資項目98個,合同利用外資26065萬美元,增長23.3%,實到外資9108萬美元,增長51%,利用外資工作全省綜合排名第15位;實到內資121155萬元,增長173.08%。

武義縣地處浙江中部,總面積1577平方公里,人口34萬。處於欠發達地區之一的武義縣,近年來,積極營造企業低門檻進入、低成本運行的生存“窪地”,按照“鞏固內圈、拓展外圈、突破外資”的工作思路,招商引資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2003年,共引進縣外企業133家,投資總額達4.2億元,實到資金5064萬元;引進外資企業11家,合同利用外資3317萬美元,實到外資803萬美元。

二、安吉縣招商引資的主要做法

1、領導高度重視。安吉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爲重中之重來抓,每年春節過後的第一個全縣性大會,就是全縣招商引資工作動員大會,進行部署。縣委、縣政府按一二三產業成立三個產業招商組,由縣委三名副書記各任組長,縣政府三名副縣長各任副組長,縣外經貿局(招商局)三位副局長各任聯絡員。同時,成立建設項目協調組,專門協調解決招商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縣委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爲鄉鎮黨委書記例會的“常規項目”,每月聽取招商進展情況;縣招商引資領導小組每兩個月部署一次招商工作,分析形勢,研究對策;縣政府主要領導每月召集一次縣級機關招商引資無實績單位督查會。針對上半年招商進展不理想的狀況,在下半年組織開展招商引資“三個月大行動”;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爲生態文化節、白茶節等節慶活動的首要任務來抓,直接推動了合同外資、實到外資以及實到內資的工作落實。

2、加強隊伍建設。全縣初步形成一支相對成熟的招商戰線上決策、指揮和運動員隊伍,能主動出擊捕捉信息,熟悉政策訪談項目,溝通協調解決問題。特別是重點鄉鎮、部門和工業園區,結合重點產業,會同有關協會和企業,建立和健全素質較高、人員穩定、工作得力的聯絡、協調和談判三支隊伍。縣委、縣政府在縣委黨校舉辦招商引資規劃與政策培訓班,培育招商引資專業隊伍。同時,加強招商辦(協作辦)建設,使之成爲全縣招商工作的參謀中心、招商項目的信息中心和招商資源的配置中心,增強對招商人、財、物及信息的統籌能力。

3、優化發展環境。安吉縣委、縣政府把改善投資環境作爲擴大招商引資的重要工作,一手抓交通、市政、園區建設等硬環境的改善,特別是安吉省級經濟開發區實行統一規劃、開發和管理,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初步形成了企業集中度高、產業集聚力強的工業新佈局。一手抓審批、服務等軟環境的改善,按照合法、合理、精簡、效能的原則,抓住關鍵部位和關鍵環節,轉變管理方式,削減審批事項,縮短審批時限,規範審批程序和行爲,完善審批責任和監督制度。

4、狠抓工作落實。狠抓落實,特別是狠抓實到資金的落實。縣招商辦分階段確定合同外資、實到外資以及實到內資的重點項目,每個項目都落實相應責任人,每週跟蹤瞭解項目動態,督促推動項目進展。

三、武義縣招商引資的主要做法

1、制定明確的招商引資思路。武義縣委、縣政府提出“鞏固內圈、拓展外圈、突破外資”的工作思路,尤其是在“突破外資”方面,制定以經濟開發區、經貿局、桐琴鎮及縣政府三個駐外辦事處爲主要責任單位的引進外資主體單位的考覈責任制,全縣78家責任單位及副處級(實職)以上領導幹部均落實了招商引資考覈任務。由於責任目標明確,2003年,各招商主體使出渾身解數,基本上都完成招商引資任務。

2、做好重點招商項目的包裝和推介。縣招商辦對重點招商項目進行重點包裝推介,力爭有一批項目吸引外商的眼光。在引進外資項目的過程中,注重選優、選強項目,並做好與各工業區的產業鏈接,力求做大做強五金、休閒旅遊用品、印刷等產業的產業鏈,引進培植工業主導產業。

3、積極創新招商方式。在全縣各鄉鎮、部門提倡建設新武義的奉獻精神,完善內部激勵機制。健全招商組織機構,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培養懂外語、懂專業、擅交際的招商引資新人;充分發揮工業園區、駐外辦的招商積極性,以最大限度地整合招商力量,節約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率。

四、幾點啓發

這次外出考察,時間雖緊,收穫頗大。我們認爲,安吉縣、武義縣同樣作爲山區縣和欠發達地區,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創造出來的許多成功經驗和做法,值得我縣認真學習和借鑑:

1、必須營造濃厚的招商引資氛圍。安吉縣、武義縣充分把握歷史機遇,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不動搖,在全縣上下營造濃厚的招商氛圍,縣級領導帶頭,各鄉鎮、各部門積極參與,加大考覈力度,兌現考覈獎勵政策,表彰招商先進單位(鄉鎮)、招商功臣、服務標兵,保持適度的招商工作壓力和競爭壓力,充分調動了全縣上下招商引資積極性,取得令人滿意的佳績。

2、必須制定完善的招商引資政策。安吉、武義兩縣均有明確的招商引資目標戰略。同時,根據國家土地管理和稅收政策變化的情況,充分考慮縣財政的承受能力,堅持統一規範、適應變化、公開透明、促進招商的原則,修訂完善各類招商引資政策,形成政策“窪地”。安吉縣還總結前幾年招商引資過程中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規等問題,提出了完善項目決策機制的方法。

3、必須建立穩定的招商人才隊伍。安吉縣按一二三產編組,確定三位縣委副書記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外經貿局三個副局長任聯絡員,從各單位選拔的8名機關幹部,委以外經貿局局長助理職務,從事專職招商。各鄉鎮、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和機關部門按產業類別相應劃歸各組。種植、養殖、農業龍頭帶動型、農副產品市場帶動型項目劃歸一產;工交、電力、環保、科研、工業品市場牽動型項目劃歸二產;旅遊、房產、商貿、物流、基礎設施等服務型項目劃歸三產。各組合理確定工作目標,做到外出招商一把抓,回來落實再分管,分組不分家。武義縣招商辦作爲常設機構,配備3名專職工作人員,每位副縣以上領導都有招商任務,他們能騰出時間,經常帶領有關部門從事招商工作。

4、必須以效能建設和發展平臺爲着力點。面對招商引資的競爭態勢,安吉縣、武義縣都非常重視軟硬環境建設。一是狠抓服務效能建設。切實辦好審批辦證服務中心,杜絕“體外循環”和“兩頭辦理”,着力解決審批職能不到位、授權不充分、窗口人員素質不高問題,建立行政效能投訴110和行政效能問題曝光臺,做到“有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二是全力打造招商平臺。安吉縣打破鄉鎮行政區劃對園區規劃的限制,將園區內12個行政村劃歸開發區管理;同時,整合“一區三園”,規劃100平方公里特色先進製造業基地。實行園區建設封閉運行的經營戰略,提升園區規劃建設水平,增強園區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求平衡的能力。武義縣沿金麗溫高速公路兩側開發出百花山工業區和白洋工業區,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兩個工業區規劃佈局合理,以城市建設要求配套基礎設施,主幹道寬度爲70米,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三是着力緩解要素供給矛盾。電力、土地、資金等要素短缺同樣是制約安吉、武義兩縣經濟發展的瓶頸,兩縣都高度重視,認真尋求解決辦法,努力緩解矛盾。如土地問題,安吉縣抓住全省農保地調整的機遇,調整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向上爭取了不少指標;調整園區建設規劃,將其他鄉鎮工業園區作爲經濟開發區的配套園區,盤活了全縣工業用地;嚴格控制投資強度和容積率,追求有限指標產出效益的最大化。

5、必須強化對引進項目的跟蹤服務。做到項目審批一條龍服務、項目建設全方位服務、正常營業經常性服務(我縣行政審批中心較之先進地區,至少有5年的差距)。安吉縣還設立外來投資協調中心,作爲常設機構,加強對外來投資項目問題的督辦和督查,主任由縣委督查室主任兼任,配備1—2名工作人員。同時,加強跟蹤服務力量,明確一名縣領導牽頭抓跟蹤服務,從縣機關抽調一批懂經濟、會管理、善協調,曾經擔任一定領導職務的老同志或青年後備幹部,派駐重點外資企業、重點籌建項目,抓項目服務到位。

五、對我縣招商引資工作的幾點建議

招商引資是我縣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主要抓手。從2003年的實踐來看,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因此,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下大決心,加大壓力,營造更加濃厚的氛圍,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我們建議:

1、完善招商政策。根據“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規定,對原有的政策進行疏理、完善,制訂出臺符合雲和實際的相關政策。同時,加強對政策的兌現力度,提高政府信用。

2、健全工作機制。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繼續將招商引資任務分解下達到各鄉鎮、各部門。縣領導要主動參與到招商引資工作中來,齊心協力,搶抓機遇,加大力度,爭創佳績。建立招商引資督查工作機制,深化月督查、月通報制度,加大考覈力度,修訂完善考覈辦法,增強招商實效。

3、明確招商重點。在招商戰略上,深化溫甬、拓展杭金、強攻港臺、走向日韓。在招商導向上,根據雲和實際,一二三產業有重點地出擊。一產方面,圍繞提升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重點引進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和綠色農產品、果樹、花卉苗木基地;二產方面,重點發展木製玩具、金屬加工兩個行業,積極引進木製品、傢俱及其他類玩具生產企業,創造條件引進一些高新技術企業;三產方面,圍繞旅遊業發展,重點引進星級酒店、房產、建築、商業、外貿、金融等服務領域項目。在招商對象上,引進一些大公司、大集團,提高我縣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對參加第二屆木製玩具節的重點客戶跟蹤回訪,已在我縣投資合作的,儘可能促使其追加投資;與我縣有貿易往來的,儘可能促使其轉向投資。在招商活動上,依託省市組織的招商活動,積極參加兩個境外招商活動(日、韓和香港)、兩個洽談會(省洽會和廈洽會)、三個說明會(金華、台州、溫州)以及在麗水市舉辦的“山海協作工程”系列活動等。同時,積極爭取在重點招商地區舉辦項目推介會。在招商方式上,採取駐點(溫州、金華或永康)、代理(北侖的國外網點)和網上招商(中國木製玩具城網站、經貿網)等各種形式,特別要注重企業招商、民企招商。

4、加強基礎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營造良好的招商氛圍。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搭建招商平臺。加強項目庫建設,爭取有一批重點項目吸引外商。落實招商辦(協作辦)的編制、人員和經費,抓好招商隊伍建設。建立招商人才庫(包括雲和籍在國內外人士庫),發揮他們的招商積極性。改善服務環境,做好跟蹤服務,提高服務效率。

【第3篇】考察報告--赴粵考察黨建工作的報告

考察報告--赴粵考察黨建工作的報告

去年11月30日至12月5日,我們組織各鎮(街道)的黨(工)委組織委員一行17人,由區委常委、組織部長閔衛星,區委組織部副部長俞敦謙帶隊,赴粵考察黨建工作。在廣東省委組織部的幫助安排下,我們考察了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街、中山市小欖鎮和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南嶺村的黨建工作,並和當地組織部門及三個單位的黨組織負責人進行了工作交流。

一、一街一鎮一村的基本情況

北京街地處廣州市越秀區中心,面積0?56平方公里,有82條自然街巷,是廣州市老城區傳統的商業中心,名聞遐邇的北京路商業步行街貫穿其中。轄區內有1?3萬戶計4?3萬人,設有14個居民委員會。近年來,北京街在社區黨建工作中成效顯著,先後榮獲中國街道之星、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城區街道鄉鎮發展委員會委員單位、廣東省街道之星、廣東省文明單位、廣州市文明街道標兵等光榮稱號。

小欖鎮位於珠江三角洲中部,是中山市的工業強鎮、區域商貿中心。全鎮面積75?4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5萬人,另有長年在鎮內生活、工作的外來人口約15萬人。小欖鎮的經濟以工業爲主體,至2002年底,全鎮有工業企業4600多家,其中規模企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340家,形成了五金製品、電子電器音響、食品飲料、服裝製鞋、化工膠粘、印刷包裝六大支柱產業。工業產品有300多個種類,涵蓋了輕工業品的大部分門類,並催生了一批象華帝燃氣具、樂百氏、固力門鎖等中國名牌產品。2003年1-10月,全鎮經濟總收入189億元,其中工業銷售收入164億元,稅收近11億元。

南嶺村是龍崗區布吉鎮的一個行政村,位於深圳市中部,面積4?12平方公里,有村民190戶、800人,外來勞務工3萬多人。2002年,全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9億元,純收入8000萬元,人均純收入10萬元。目前村集體固定資產已達10億元,人均佔有集體固定資產100萬元。村裏實行工資制,年老農民享受退休金,村民享受公費醫療,學生和兒童公費入學入園,村民全部住上別墅式樓房,是典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一街一鎮一村黨建工作的主要特點

作爲全國、省、市先進及社區黨建的重要試點單位之一,北京街面對社區建設這一嶄新課題,從“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地區”的目標出發,營造良好環境,造福社區百姓,構建社區服務網絡。街道投入100多萬元建立起“社區服務中心”、“勞動和保障服務中心”、北京街社區信息網站,使社區居民可在辦事處所在地集中辦理社會救助、社區醫療、計生服務、失業登記、暫住登記、法律援助、職業介紹、家政服務等各種事務和享受社區的各種便利服務。街道利用文化站的場地,率先建立起“北京街地區緊急災情庇護中心”。在原有志願者隊伍的基礎上,建立起北京街地區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醫務人員志願者服務隊、越秀區個協西湖分會志願者服務隊等8支志願者服務隊。兩大服務中心與分佈在轄區內的各種有償、無償的社區服務點,以及活躍在街頭小巷的社區志願者,組成了覆蓋全街的服務網絡。他們認爲,社區建設的核心就是要把社區變成“百姓之家”。於是,他們率先建立廣州市第一個社區信訪網絡,設立了人民來訪接待室和領導接待室,設置開通信訪熱線,並在全街14個社區居委建立起社區信訪工作接待站,使信訪延伸進社區。社區羣衆有了一個聯繫黨組織和社區居民的“聯絡點”,有了反映呼聲、表達願望的“傳聲站”,羣衆的各種小事、難事有了一個傾訴和解決的地方。他們還把黨建工作拓展到新經濟組織。在全面摸查的基礎上,堅持成熟一個建立一個,建立一個鞏固一個,鞏固一個帶動一片,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的工作方針,以“獨立建支”和“聯合建支”的形式,先後建立了北京路商業步行街黨支部等8個非公有制企業黨支部。在區委的支持領導下,他們又於去年10月13日成立了北京街非公有制企業黨委,由街道黨政辦主任兼任黨委專職副書記,實現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新的突破。他們以黨建爲龍頭,全面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工、青、婦等羣團建設,把強本固基工程落到了實處。與此同時,他們指導轉制企業黨支部根據自身的特點,抓好提高黨員、員工的綜合素質,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和骨幹作用,促進企業的壯大和發展。

小欖鎮是國家建設部確定的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村鎮建設示範鎮。穩步快速發展的經濟建設,爲城鎮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鎮黨員5800名。鎮黨政領導班子在堅持“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基礎上,以建立“學習、民主、高效、勤政、廉潔”的領導班子爲目標,一心爲公,掌權爲民,依法辦事。他們以“羣衆滿意不滿意,你爲羣衆做了些什麼實事”爲評判幹部是否稱職的標準,促進機關作風轉變。建立黨員聯繫村務工作責任制,充分發揮黨員作用。注重挖掘歷史資源,並以此爲抓手推進黨建工作。充分利用本鎮菊花文化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的特色,舉辦鎮“菊花文化藝術節”,創建“中國民間(菊花文化)藝術之鄉”;根據書法繪畫蔚然成風的鎮情,弘揚傳統書法藝術,實現先進文化對經濟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推動作用。2000年,該鎮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爲“中國民間藝術(書畫)之鄉”。

南嶺村共有黨員82名,村黨總支部下設村、消防、治安三個支部。20年來,在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和實現共同富裕的同時,村黨總支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要求幹部樹“三心”——公心、責任心、事業心;羣衆過“三關”——思想關、文化關、勞動關。與此同時,以“四個倡導”(倡導富而好勞,艱苦奮鬥創大業;倡導富而崇德,破舊除陋樹新風;倡導富而好學,重教求知育新人;倡導富而思進,超越自我再向前)培養塑造現代南嶺人。“窮時有志氣,富時沒毛病”,成爲現代南嶺人精神的真實寫照。2000年2月22日,江澤民同志在視察該村時發出了“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重要指示。2003年4月12日,胡錦濤總書記考察南嶺村時,勉勵南嶺村要“不自滿、不鬆懈、不停步”。

三、體會

儘管本次考察的時間較短,學習交流的深度有限,但留給我們的記憶很深,體會頗多。

一是黨員幹部是關鍵。如南嶺村在短短的20年,人均收入由不足100元到今天的10萬元,村集體固定資產由7000元到10億元,如此迅猛的發展態勢,離不開黨員幹部的帶頭示範。在9名村兩委幹部的家屬中,有6人在村清潔隊當清潔工,其中就有南嶺村的帶頭人——黨的十六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村黨支部書記張偉基的愛人,而且一干就是十幾年。多年來,南嶺村的黨員幹部沒有一傢俬人小店,沒有一平方米的私家廠房,他們和村民一樣按時簽到上班,和村民一樣同股同利,沒有任何特殊。村幹部掌握着10億元資產,迄今沒有發現一個幹部違法違紀,出現經濟問題。正是村幹部的“公心、責任心、事業心”,才使幹部和羣衆“貼心”。正如張偉基所說的那樣,南嶺人不但要眼前富,還要長久富;不但要物質富,還要精神富;不但要個人富,還要共同富!

二是羣衆利益無小事。在被評爲廣東省、廣州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和“羊城公德公益百星”中的“勤政爲民之星”的北京街黨工委書記甘國鏘看來,關係到羣衆根本利益的,沒有一件是小事。爲官一任,就要想羣衆所想,急羣衆所急,實實在在地爲羣衆謀利益。他爲了改進機關幹部的工作作風,改變窗口辦事人員與居民羣衆的關係,進一步解決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提出了六個“多一點”和六個“少一點(多一點笑容,少一點木訥;多一點愛心,少一點急躁;多一點到民宅,少一點坐科室;多一點稱我們,少一點講彼此;多一點辦實事,少一點喊口號;多一點講服務,少一點提管理)的要求,通過切實可行的具體要求,改變了機關工作人員的作風。

三是黨建工作要推進。幾年來,我區的各級黨組織從金山實際出發,以“凝聚力工程”爲總抓手,積極探索城鄉一體化的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逐步形成了區域性的社區黨建工作網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爲金山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此次考察,看到了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三個文明建設同步推進的成果,使我們備受鼓舞。我們要按照區委提出的“依靠黨建抓發展,圍繞發展抓黨建”的指導思想,借鑑兄弟單位的有益經驗,繼續開拓創新,奮發有爲,不斷提高我區黨建工作的水平。■中共金山區委組織部

【第4篇】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考察報告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大量的農民流入城鎮務工,不但解決了自身就業問題,有效地增加了收入,而且推動了全社會的經濟發展,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由於農民工在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的侷限性,只能從事一些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低、收入待遇差的簡單工作,很難適應現代工業發展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民工的長期穩定就業。因此,加強務工農民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素質,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根本性措施,對於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區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現狀與特點

我區的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始於XX年。自XX年以來,勞動、扶貧、教育等部門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先後啓動實施了農村勞動力免費技能培訓計劃,其中勞動部門主要針對進城登記求職的農民工開展培訓,扶貧部門的培訓對象主要是農村貧困家庭的勞動力,稱爲“雨露計劃”,教育部門培訓對象主要是初高中畢業生,稱爲“人人技能工程”。目前,我區的務工農民技能培訓工作,主要由農業、教育、扶貧、人勞四部門組織實施,其中雨露工程每年完成1000人,人人技能工程每年完成1200人,人勞部門每年完成4500人。主要特點是:

1、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早在XX年,區委區政府就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做大做強勞務產業的實施意見》,對農民工培訓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XX年8月,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先後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術培訓工作的通知》(商政勞社發〔XX〕176號)和《關於貫徹執行〈省就業再就業資金管理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商財辦社〔XX〕55號)兩個政策性文件,爲農民工培訓工作的廣泛開展提供了政策支持。XX年省委趙樂際書記來商視察時關於“培訓農民、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的講話和全省實施人人技能工程電視電話會的召開,把我區的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推向了新的階段。去年以來,爲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緩解就業壓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啓動實施了《特別職業培訓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民工技能培訓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使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社會關注度空前提高。農民工培訓工作還被列爲區政協XX年重點提案。多年來,區委、區政府、區級各相關部門都把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爲重點工作任務,納入目標責任考覈,精心安排部署,採取得力措施,認真抓好落實,確保任務完成。

2、齊抓共管格局基本形成。根據省、市統一要求和部署,人勞、教育、農業、扶貧部門以農民工培訓“四大工程”爲重點,落實領導,落實責任,落實人員,落實措施,狠抓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青年、婦聯、建設、殘聯等部門也按照各自安排,針對農村青年、農村婦女、建築工人、殘疾人等特殊羣體,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財政部門爲培訓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各鄉鎮辦事處結合工作實際,大力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的政策宣傳,搞好求職登記、就業覈查等配合服務工作。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在我區已基本形成了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3、培訓內容豐富方式多樣。我區農民工的技能培訓涉及到農業、礦山、建築、加工、電子、機械、服務、旅遊等多個行業,設置了辦公自動化、電腦維修、電子裝配、電焊車工、針車縫紉、養殖種植、餐飲服務、家政服務、美容美髮、汽車駕駛、市場營銷、導遊服務、刮痧理療、手繡等十多個專業,內容涉及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勞動保障法規、安全、衛生常識等多個方面,並且突出了技能操作訓練。培訓方式有訂單培訓、定點培訓、技能提升培訓、上門培訓等,學制從半月到二年不等,適應了不同對象的不同培訓需求。

4、培訓機構得到較快發展。由於我區爲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市區兩級均有培訓機構的審批權力,目前區內共有十八家培訓機構從事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其中區人勞局管理的有六家。公立培訓機構以市技工學校爲龍頭,民營培訓機構以新潮學院爲龍頭。區級公立培訓機構以教育部門管理的兩個職業學校爲主體;民營機構由人勞局管理,從XX年的兩家發展到目前的六家。這些培訓機構共同承擔着我區的農民工技能培訓任務。

5、培訓工作體制機制比較健全。經過近幾年多努力,我區的農民工培訓工作已基本成了政府宣傳引導,培訓機構組織實施,相關部門督促檢查,農民工自願選擇的體制機制。特別是人勞部門組織的農民工技能培訓,經過XX、XX年的探索和XX年的完善,先後下發了《關於農民工培訓有關問題的通知》(商政人勞發〔XX〕69號)和《農民工培訓班管理規範化要求》(商政人勞發〔XX〕30號)兩個規範性文件,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職責分工、責任落實、工作考覈、質量管理、資金審批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培訓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多頭管理標準混亂。農民工培訓工作目前儘管已形成了全社會高度重視齊抓共管的格局,但也存在着條塊分割管理無序的弊端。農業、扶貧、教育、人勞四個主要部門各自都有不同的培訓對象,不同的質量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資金渠道,不同的補貼標準和不同的運作程序。雨露計劃實施機構由省扶貧部門認定,而人人技能工程和人勞部門的培訓實施機構則按管理權限分別由市、區兩級認定。這種相關部門各自爲政的做法,不利於培訓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難以堵塞重複培訓的漏洞,造成培訓資金的浪費。

2、培訓對象難以組織。必備的文化素質和充足的培訓時間是農民工參加技能培訓的基本條件。而我區是勞務大區,儘管農民工技能培訓是免費的,但培訓時間要求至少一個月以上。對於參訓人員來說參加培訓意味着少掙錢,況且一個月時間能不能學到真正的技術還是一個未知數。迫於養家餬口的壓力和發家致富的願望,絕大部分有文化的青年農民都把一年中的絕大部分時間用在打工掙錢上,不願意擠出時間參加技能培訓。留在家鄉的勞動力多爲文化低、年齡大、身體差的婦女或老人,這些人自身條件差,又有家庭拖累,沒有能力、沒有時間也沒有積極性來參加一月以上的技能培訓。於是各個培訓機構都把目光盯在了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身上,使得培訓生源十分緊張。各培訓機構之間互相競爭,關係緊張,培訓成本提高。缺乏合格的生源,已成爲影響農民工技能培訓的重要因素。

3、培訓機構條件較差。儘管市、區兩級共有二十多家培訓機構,但由於市上也有培訓任務,與我區開展培訓合作的潛力十分有限。所以,承擔我區農民工培訓工作任務的主要是區人勞局管理的六家民辦培訓機構。這些民辦培訓機構都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場地、校舍都是租來的,普遍缺乏合格穩定的師資隊伍,培訓所需教師多爲臨時聘請,場地小,設施設備缺乏,管理方式落後,辦學條件差,資金投入能力十分有限,根本沒有實力改善辦學條件,也沒有能力搞好培訓。而勞動部門由於培訓任務大,無奈之下只能將培訓任務交給他們,從而爲培訓質量管理埋下了隱患。

4、培訓組織方式不合理。以人勞部門開展的培訓爲例,按照有關規定,正常的組織方式應是:鄉鎮勞保所宣傳政策,願意參加培訓的農民工到鄉鎮勞保所履行求職登記手續,取得求職登記證明,憑登記證明自願選擇培訓機構參加培訓,培訓結束後,培訓機構要履行就業安置義務,並憑培訓對象的身份證複印件、求職登記證明、免費培訓證明(須由培訓對象簽字認可),就業安置合同或靈活就業證明到勞動部門申報補貼。由於缺乏合適的培訓對象及培訓機構自身原因,按此方式運作很難完成任務。無奈之下,培訓機構爲了掙錢生存,只能到農村去利用空置校舍開展一些簡單的技能培訓。在組織過程中,培訓機構往往付給村、組幹部一定組織費用,依靠村、組幹部半動員半強迫的方式把羣衆組織到一起。這種方式,一方面羣衆沒有積極性,另一方面參訓人員也極難管理,培訓時間根本無法保證,培訓效果大打折扣。

5、培訓質量難以保證。農民工培訓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培訓,促使農民工學習到實實在在的技能,通過技能的提高來增加務工收入。從這幾年培訓工作的實踐看,培訓質量很難令人滿意,培訓與就業的關聯度比較低,培訓機構直接安置的比例更低。其原因:一是培訓時間不足。以人勞部門培訓爲例,按照規定,農民工技能培訓時間只要達到240個學時(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時間),且培訓合格,就可獲得補貼,多培訓補貼不增加。而實際上絕大多數專業技能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是很難學會的,需要長期大量的練習。實踐中,培訓機構特別是民辦培訓機構是以掙錢爲根本目的,它的目標是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利潤。因此,培訓機構往往都熱衷於辦一個月的短訓班,而不願意辦長訓班。二是技能鑑定機構建設滯後。勞動部門設立的勞動技能鑑定機構是檢驗培訓質量的權威機構,全市只有一家。區上雖然設立了鑑定工作站,但只能做一些輔助工作。由於機構設立晚,缺乏專業人員和設備設施,鑑定工作量大,許多項專業技能鑑定工作根本沒有條件也沒有精力去開展。培訓質量是否合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以培訓機構爲主導的結業考試。勞動部門的質量監管僅僅侷限於對培訓人數、時間的檢查和教學計劃的落實,而無法也沒有能力對培訓質量做出權威性的判定。儘管我們不斷從制度上來規範農民工培訓管理工作,但仍難以保證培訓達到應有的質量。

三、搞好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對策

1、提高思想認識,完善政策體系。目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關鍵時期,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民工已經成爲現代產業工人的主體,現代工業的發展離不開大量高素質、高技能的產業工人來支撐。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實質上就是培育適應現代工業發展需要的產業大軍。同時,農民工技能素質真正提高了,纔能有效增加收入,實現穩定就業,反過來推動三農問題的順利解決,實現統籌城鄉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因此,一定要充分認識搞好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重大戰略意義,把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總體工作規劃,不斷健全、完善配套的法規政策體系,實現專業學制、培訓教材、教學要求、監督管理、質量評估五統一。在培訓資金管理上,應該加大補貼額度,細化補貼標準,簡化補貼程序,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的效應。同時要嚴控短訓班,鼓勵長訓班,嚴控鄉下班,鼓勵校內班,把好培訓對象審查關,對培訓過程實行全方位監督,真正把農民工技能培訓這一好事辦實,實事辦好。

2、整合培訓資源,形成工作合力。一要改變資金分散,多頭管理,標準不一的現狀。建議成立專門培訓管理機構,統籌管理全區的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進一步落實各級各部門的責任,加大監督力度,強化責任追究,促進工作落實。同時可以有效克服重複培訓,浪費培訓資金的弊端。二要加大投入,搞好培訓基地建設。要學習、借鑑渭南等地先進經驗,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區創建工作爲契機,以職教中心爲龍頭,整合全區各類職業教育資源,擴大職業教育能力規模,搞好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實訓場地設施建設,創造一流的培訓環境,形成以職業中學爲主體,以民辦機構爲補充的培訓體系。三要大力整頓民辦培訓機構。要適當提高農民技能培訓機構准入門檻,淘汰一批條件較差的機構。對那些條件較好有發展前景的培訓機構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促其儘快上臺階、上水平,爲搞好農民工技能培訓奠定基礎。四要儘可能動員市上管理的實力雄厚、信用良好的培訓機構參與我區的農民工培訓工作。

3、堅持因地制宜,分類開展培訓。一要突出抓好新生勞動力這個重點。對於國中畢業生不升高中及高中畢業於不升大學的農村新生勞動力,強制實行六個月以上的職業技能強化培訓,並突出實踐操作訓練,確保每名培訓對象都能熟練掌握一門專業技術,並持勞動部門統一頒佈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外出務工。二要抓住實用技術這個重點。要圍繞農村產業化發展和一村一品建設要求,對不經常外出務工的農民,積極開展果樹科管、畜禽養殖、中藥材生產加工、大棚蔬菜、食用菌生產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這類培訓應針對農民特點,結合農村實際,在培訓時間上應突破市上相關規定,以3-5天爲宜,並強化實踐操作訓練。在培訓補貼上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覈定。三要抓住在崗培訓這個重點。鼓勵培訓機構與用工單位合作,對全體職工大力開展崗位技能培訓,實現持證上崗,從而促進各類企業和用工單位提高員工素質,達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發展的目的。

4、加強監督管理,提高培訓質量。培訓質量是培訓工作的生命。民營培訓機構具有天然的逐利性,實現利潤最大化是他們的根本目標,與政府部門開展務工農民技能培訓的目的與培訓機構的目標存在天然的分歧。在目前以民營培訓機構爲主體的情況下,如果在質量管理上放任自流,必然使培訓工作流於形式,失去意義。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質量監督,一要對辦班條件嚴格審覈,看培訓機構是否具有必備的專業教師、理論教材、實習訓練場地及設施。二是對培訓對象嚴格把關,參訓人員一般應具有國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齡50歲以下。三要對培訓過程加強監督,採取明查暗訪的方式,督促培訓機構嚴格實施教學計劃。四要認真搞好結業考試考覈工作,應逐步建立完善各個專業的試題庫,成立相對獨立的專業機構,配備專業人員,專門從事農民工技能培訓班的結業考試、閱卷工作,並實行批班權、管理權和考試權三權分離,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提高質量。

5、加大硬件投入,強化技能鑑定。能否通過勞動技能鑑定,是檢驗技能培訓效果的重要標誌。按照有關規定,各類農民工技能培訓班結業學員只有通過勞動部門組織的技能鑑定考試,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才能得到規定的補貼。由於市、區兩級勞動技能鑑定機構設立時間不長,均存在人員少,條件差,缺乏相應的鑑定設備和手段的問題,能夠鑑定的專業只有26種,絕大部分專業的技能鑑定根本無法開展,給培訓質量管理帶來了難題。因此,應該把勞動技能鑑定機構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組建專業化的相對獨立的鑑定機構,充實專業人員,購置專業設備,改善鑑定條件,提高鑑定水平,不

斷擴大技能鑑定覆蓋面,促進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健康發展。

6、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培訓方式。一要着力營造人人學技能的社會風尚。通過開展勞動技能大賽,勞動能手錶彰評選、大幅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等方式,提高務工農民參加技能培訓的自覺性,從而變“要我培訓”爲“我要培訓”,改變政府“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狀。二要改進培訓補貼方式,變補貼培訓機構爲補貼參訓農民工。對自覺參加技能培訓,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農民,由政府直接予以補貼,並要加大補貼數量,這樣可以改變培訓機構“吃政策飯”的現狀,把培訓機構直接推向市場,迫使其加大投入,改善條件,吸引務工農民參訓,實現培訓機構的優勝劣汰,良性發展,同時也可以減少職能部門的工作量,提高培訓質量。三要認真落實企業對員工開展教育培訓的法定責任,認真執行國家關於職業資格准入的法律規定,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以法律手段促進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開展。四要把技能培訓與創造勞務品牌結合起來,出臺優惠政策,加強資金扶持,鼓勵各培訓機構圍繞市場需求,發揮自身專長,辦好特色優勢專業,形成自己的品牌,以培訓品牌的創造推動勞務品牌的形成。五要大力組織訂單培訓。切實加強與用工單位聯繫,做到培訓一批,輸出一批,就業一批,把培訓與就業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培訓與就業的良性互動。

【第5篇】對區財政工作的考察報告

月日—日,市財政局專題學習考察組一行人赴北京市宣武區、西安市雁塔區財政局就加強財政管理,建立預算執行預警機制等問題進行了學習考察,兩區的生動實踐爲做好我市財政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一、基本情況

北京宣武和西安雁塔兩區主要基礎數據情況如下:

×區名

×行政

×級別

×××年億元

×××年一般預算收入億元

×比上年同期增長

×對財政收入貢獻率

×財政供養人員情況

×人均財政收入萬元

×三條保障線人

×財政局機關情況

×總人數人

×其中

×內設科室

×在職人員

×教育人

×政法幹警人

宣武區

地師級

雁塔區

副地師級

常德市

地師級

從表中可以看出,常德與宣武區在一般預算收入總量和增長幅度上大體接近。與兩區的主要差距在於,一是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常德不足兩區的五分之二,反映了常德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市,工業經濟發展不足。二是財政供養人口的人均財政收入水平,常德不足宣武區的十分之一、雁塔區的八分之一,反映了常德仍然屬於典型的吃飯財政,財政自我保障能力嚴重不足。

二、主要做法

(一)宣武區突出完善了三項管理機制,其主要做法是:

⒈完善收入穩定增長機制。一是市、區兩級實行了徹底的分稅制。嚴格分事、分權、分稅,按照區域屬地原則,將房產稅、印花稅、車船使用和牌照稅列爲區級固定收入。××年,區級固定收入爲億元,約佔年度一般預算收入的。將項主要稅種列爲市、區兩級共享稅種,除所屬區域內城市建設維護稅市裏集中之後,市與區xx分成外,其餘所屬區域內的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和教育費附加等項收入,市區一律xx分成。××年,實現共享稅收億元,佔年度一般預算收入的。此外,區級徵收管理行政性收費、國資經營收益、罰沒收入等非稅收入僅億元,約佔年度一般預算收入的。二是扶植重點骨幹稅源。從年起建立了部門領導與駐區單位聯繫制度,優化駐區內的中國福利彩票中心、中國安全印務公司、北京供電公司等家重點單位的周邊環境,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吸引和留住本地重點稅源。三是促進收入平衡增長。在保護重點稅源的同時,平等對待其他駐區企業,鼓勵公平競爭,市政府統一取消了稅收返還政策,每年根據增長水平,確定左右的均衡增長比例,防止收入在市、區之間調劑和陡增陡降。對於超均衡增長比例部分,市裏拿走超收的,年終結算時直接扣除。

⒉完善資金統籌機制。積極探索全口徑預算管理方式。從年起就將行政性收費納入預算管理,將事業性收費納入專戶管理。從年起實行綜合預算、收支統編,並取消了收支掛鉤,以上年收入完成數作爲確定當年收入任務的基礎,對於收支脫鉤後完不成收入任務的單位,政府責成單位主要負責人說明原因,並扣減單位預算撥款。從年起實行嚴格意義上的部門預算,各單位的公共設備設施配備和公用經費嚴格執行定額標準,財政基本維持上年水平後給單位一個控制數,部門只准報送一次。由此造成的項目資金不能到位,完全由單位負責。到今年八月底止,財政預備費沒有對各預算單位辦理一次追加,對於年底超收的安排主要用於確保法定支出的增長和加大政府公益性項目的投入。從今年月日起,實行了國庫集中支付,統一了單位的津補貼和獎金髮放標準。

⒊完善風險監督機制。清理出各種直接或顯性債務億元。從××年起,每年主要從土地出讓金、地價收入部分中籌集預算償債資金萬元。今年對土地取消了協議轉讓,及時提請政府不搞政績工程,並結合本級財政收支情況,正在抓緊測算、尋找財政資金風險臨界點後,向政府進諫,出臺控制債務辦法。

(二)雁塔區初步建立了預算執行預警機制,其主要做法是:

⒈設置預算控制備查薄。財政總會計每月撥付預算單位經費的同時,向會計覈算中心下達預算執行指標(調整預算時隨時追加追減預算指標),會計覈算中心按照下達的預算執行指標,結合撥款單,建立預算單位預算經費執行情況表。內容包括各預算單位年初預算數,截至當月累計指標數以及執行數。預算單位支出一旦接近累計指標,覈算中心就及時預告預算單位。超過累計指標,則無論該單位賬面是否有餘額,一律停止報賬,從根本上保證了支出嚴格按預算執行。

⒉嚴格控制借款。原則上對單位一律不預借資金,對於有特別規定,需要特事特辦的項目,督促單位限期償還或履行報批程序後列支,往來一律不結轉下年。

⒊增強政府調控能力。對所有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其他預算外收入先按提取政府調控資金,然後再綜合預算,同時對收入實行動態監控,化解支出風險。

三、主要體會

本次學習考察總體上感覺收穫頗豐。兩區不僅在專門課題上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而且在其他方面進一步拓展了我們的視野。兩區特別是宣武區的很多工作走了在我們的前面,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鑑:

⒈部門預算編制水平比較高。宣武區在部門預算的編制上確實做了大量工作,主要表現在:一是單位底子摸得清。通過《單位基本數字表》,可以對人員編制、車輛編制、辦公自動化、辦公取暖面積、租用面積及辦公桌椅等情況一目瞭然。如預算單位電腦,細化到了臺式機和筆記本,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到機型,打印機細化到了針式、噴墨、激光打印三種類型,所有設備均有購置時間。每一個單位的基本數字都非常明確,由此可見,他們的基礎工作是非常紮實的;二是表格設置比較完善。每個預算單位填列張表,即部門預算彙總表、人員支出預算明細表、公用支出預算明細表、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明細表、一次性專項支出預算明細表、單位基本數據表。這些表格的設置與我市基本相同;三是定額標準嚴格明確。該區制定了四大類標準,即:人員經費定額標準、公用經費定額標準、按法律、法規要求必須安排的經費標準和公共設備設施配備標準。有的標準定得非常嚴格,如對計算機的添置,規定行政機關公務員每人一臺,每臺計算機最高限價元,窗口部門服務大廳可配備液晶顯示器,最高限價元。因特殊需要配備筆記本標準爲:人以下的單位原則上不配,至人單位配備臺,至人單位配備臺,人以上單位配備臺,且每檯筆記本電腦最高限價元。計算機僅滿足一般辦公配置要求,不配語音錄入、音箱、耳機、移動硬盤、調制解調器等配件,使用年後方可申請報廢更新。對複印機的添置,一般行政單位配備臺,公檢法最多不超過臺,數碼複印機最高限價萬元,特殊單位最高限價萬元,使用年限達年或印數達萬張方可申請報廢更新。再如辦公用房的粉刷標準爲建築面積每平方米最高限價元,再次粉刷年限不少於年,裝修標準爲新的辦公用房建築面積每平方米最高限價元,舊的裝修每平方米最高限價元,再次裝修年限不少於年等等。一個年度的區級部門預算編成多頁的本書,重達公斤。

⒉收入穩步增長機制比較活。北京市、區兩級嚴格執行分稅制並停止返稅後,市、區兩級的招商引資政策發生了很大變化,由過去的一味減免稅費招商轉爲統一稅費政策,優化辦事環境,誠心留商。

⒊支出管理比較規範。宣武區的人員經費比較透明,幹部除正常工資外,福利、津貼和獎金實行了統一。公用經費標準普遍比我們要緊,額度比我們要低,有的只有我們的。如對車輛嚴格按編給錢,且檔次較低(每臺排氣量以下,單價含牌照費、附加費、第一次保費萬元以下),用於車輛的經費每年每臺萬元包乾,包括燃料、修理、養路、過橋、停車等費用,保險費平均每臺每年元,另由財政統一安排。對車輛的購置,每年由財政部門按使用年後更新原則,提請書記、區長研究一次,同步實施政府採購。會議費除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議外,一般不安排會議費。電話費按內設機構及領導職責覈定電話部數,每部電話每年控制元,且暫不安排上網經費。單位辦公用房嚴格按標準在區政府審批同意的基礎上覈實面積後予以安排,不足面積可通過租賃解決,房租按標準審覈後安排。對專項支出管理特別規範,區政府不直接接收單位申請資金的報告,一律轉財政局受理,除極爲特殊情況以外,一律年底視超收情況集中研究處理。

⒋防範財政風險準備比較充分。宣武區的各種建設性負債有近億元。從去年起,每年從有關專項資金中拿出萬元以上籌集償債基金,到目前爲止已籌集億元。雁塔區對行政性收費和預算外資金按籌集調控資金,兩年約籌集萬元。

四、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統一抓好財政工作的認識。首先是財政系統全體幹部統一認識,堅定抓好財政工作的信心,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克服壓頭和厭倦情緒,自加壓力,紮實工作。系統內部之間應加強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形成管理合力。其次是積極宣傳。多宣傳常德與外地在財政基本狀況上的差距,爭取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包括預算單位對財政工作的進一步重視和支持,形成勤儉辦一切事業的氛圍,堅持少搞或者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壓縮高檔消費性支出,形成財政與領導之間、財政與單位之間既和諧相處共謀發展又千斤重擔千人挑的局面。

(二)進一步加強部門預算。一是參照宣武區做法嚴格制定統一的比較科學的支出定額標準和公用設備配備標準,能從緊的堅決從緊,能量化的儘量量化。二是做好細化預算的各項工作。在已確定報送人大送審個單位基礎上,對適應國庫集中支付要求細化預算的單位由個增加到個,對各單位的基本情況要搞準,底子要澄清,信息要共享,並做好四本臺賬(人員基本情況臺帳、公用設備情況臺帳、專項項目情況臺帳、預算外收入情況臺帳)等基礎性工作,督促各預算單位按輕重緩急排列細化後的專項,在考慮財力可能的情況下,突出工作重點;三是嚴格控制或減少年中追加,維護和保證部門預算的嚴肅性。除天災人禍、抗洪救災等支出外,一律不搞年中追加。

(三)進一步理順區、縣(市)財政體制。建議從××年起,對區、縣(市)財政體制實行適當調整:一是取消市駐區、縣(市)企業流轉稅超基數分成辦法,全部留歸區、縣(市);二是取消市駐區、縣(市)企業城建稅集中的政策;三是取消對區、縣(市)屠宰稅收入集中的辦法;四是市駐區、縣(市)企業所得稅部分全部下放區、縣(市),但中央、省駐區、縣企業所得稅政策不變。

(四)進一步健全支出管理制度。一是建立規範的設備購置、更新、調劑、報廢等制度;二是建立統一的津補貼制度;三是建立嚴格的預算指標控支制度,硬化預算約束。正常情況下,所有預算支出都應與時間進度掛鉤,發現超支苗頭,會計覈算中心(國庫集中支付局)應提前預告單位,採取相應控支措施。

(五)進一步加大財源培植力度。建議市委、市政府象抓招商引資一樣,加強與現有骨幹財源的聯繫,建立市領導掛帥、各工作部門包點聯繫制度,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儘快做大做強。

(六)進一步防範和化解財政的潛在風險。建議市委、市政府從××年起,開闢籌集償債資金來源渠道,一是預算每年安排萬元;二是從城建稅收收入中每年安排萬元;三是從市本級教育費附加收入中每年安排萬元;四是從國土出讓收入中每年安排萬元。四項合計每年可籌集萬元的償債資金,爲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做好必要的準備。

【第6篇】赴宜賓、瀘州、自貢三市考察學習雙擁創建工作的考察報告

赴宜賓、瀘州、自貢三市考察學習雙擁創建工作的考察報告

爲促使我市雙擁創建工作的發展,市委、市政府在20xx年關於“十五”精神文明建設綱要中決定我市在“十五”期間創建省級雙擁先進市。省級雙擁先進市每四年評定一次,20xx年是省級雙擁先進市申報評定年,爲以紮實的工作和優異的成績在20xx年申報成功省級雙擁先進市,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華率領軍分區政治部,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民政局等單位負責人組成的雙擁考察團於20xx年3月10日至13日到我省在雙擁工作方面取得好成績並多屆榮獲省級雙擁模範城的宜賓市(現正在申報國家級雙擁模範城)、自貢市、榮獲國家級雙擁模範城的瀘州市進行了學習考察。

通過學習考察,考察團成員認爲,這次考察確實開闊了眼界,找到了差距,增添了爭創的信心。下面,我們就將這次學習考察的情況作如下彙報。

一、宜賓市、瀘州市、自貢市雙擁創建成功的共同點宜賓地改市後於1997年提出創建省級雙擁模範城,1998年創建成功,至今已連續三屆奪得省級雙擁模範城稱號,現正在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瀘州市於1994年提出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並創建成功,現在已連續三屆奪得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自貢市於1997年提出創建省級雙擁模範城,現在已連續兩屆奪得省級雙擁模範城稱號。這三個市雙擁創建工作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領導決心大。三個市的市委、市政府、軍分區領導均把雙擁工作擺在了事關全局的重要位置,作爲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

一是成立相應機構。宜賓市僅1997年以來,就先後三次調整雙擁工作領導小組。

由市長擔任組長,市委、政府分管領導和軍分區政委爲副組長,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爲成員,並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成立了《宜賓市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指揮部》,由市委書記任顧問,指揮長由市長擔任,副指揮長由市委、政府分管領導、軍分區司令員、軍分區政委、市委政府祕書長擔任,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爲成員。從市到縣到鄉鎮都建立創建機構。

二是把雙擁工作納入一把手工程,實行政府督辦,列入目標考覈,一票否決。凡是考覈不合格的不評爲先進;未完成雙擁工作目標的,不能評爲精神文明單位。

市委書記、市長、軍分區政委與各縣(市、區)的黨、政、軍一把手和市委、市政府的各責任部門負責人簽訂了創建工作責任書。有力地推動了雙擁工作的開展。

(二)宣傳力度大。宜賓市的具體作法是:堅持“八個

一、五結合、四突出”的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八個一”,即市、縣(市、區)分別製作一部雙擁專題片;在中國社會報、國防時報上開設一期雙擁專欄;編印一本雙擁宣傳手冊;一臺大型文藝晚會;一次大型街道宣傳;舉辦一次雙擁演講比賽;舉辦一次雙擁成果展;舉辦一次雙擁知識競賽。

“五結合”,即一是雙擁國防教育與普法教育、精神文明建設教育相結合;二是普遍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三是面上教育與創建教育活動相結合;四是傳統教育與形勢教育相結合;五是經常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四突出”,即一是爲激發廣大軍民的愛國擁軍熱情,突出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以雙擁國防爲重要內容的教育;二是爲增強人們的雙擁觀念和參與意識,突出了新時期雙擁工作目標、任務和重大意義的教育;三是爲使廣大幹部率先垂範抓好雙擁工作和廣大青少年繼承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突出了對各級領導和青少年的教育;四是爲激勵廣大軍民奮發向上的積極性,突出了對英模人物和模範先進單位、個人的先進事蹟的宣傳教育。

做到了電臺裏有雙擁的聲音、電視裏有雙擁的圖像、報刊裏有雙擁的文章。每年編髮簡報20多期。

印發宣傳資料和雙擁知識手冊46萬份;在城區設置永久性宣傳標牌40塊。組織21萬人次參加國防知識競賽。

通過行之有效的宣傳教育,使受教育面達到85以上。

(三)財政投入大。宜賓市的具體做法是:近年來,共投入資金8634萬元,對優撫對象提高了撫卹補助標準,使老複員軍人定補面達到了100,提高了定補標準。

其中:投入科技擁軍經費56萬元;投入2931萬元支持部隊建設,同時爲部隊建設減免各種規費1171.5萬元,爲部隊提供訓練等用地350畝;投入“菜藍子”基地建設30個,訓練場地建設13個,文體場地建設16個,爲武警官兵每人每天補助1元生活費;各級和執勤目標單位還籌集近千萬元,新建、改建和維修了基層單位營房,添置了設備;爲現役軍人和重點優撫對象子女減免學雜費145萬元,對立功受獎的宜賓籍官兵家屬頒發獎金15萬多元;投入332萬元爲重點優撫對象新建和維修住房3876間;支出慰問金588萬元。考慮雙擁宣傳工作的需要,每年市財政爲雙擁辦安排工作經費50餘萬元。

瀘洲、自貢還擠出資金,爲應安置而未安置的隨軍家屬每人每月生活補貼100餘元。

二、幾點體會

(一)加強領導,層層落實責任是雙擁創建工作的關鍵宜賓、瀘洲、自貢三個市黨政軍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嚴要求,與時俱進,充分認識到創建雙擁模範城(市)是新形勢下穩定社會、繁榮經濟、富國強兵、長治久安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把雙 擁工作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部隊建設總體規劃;納入黨委、政府和駐軍的工作目標;並作爲立足長遠、事關全局的戰略性任務來抓。

同時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指揮長、領導小組組長的雙擁創建指揮部和雙擁工作領導小組,37個部、委、局(辦)主要領導擔任成員。全市11個雙擁領導小組都下設辦公室,實行軍地合署辦公。

雙擁辦人員編制、辦公地點、辦公經費、工作車輛落實。全市上上下下都形成了雙擁工作的文件領導親自批閱;雙擁工作的事情領導親自過問;雙擁工作的問題領導親自解決;雙擁工作的活動領導親自參加;雙擁工作的任務領導親自落實的局面。

各級政府和駐軍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做到年初有規劃,年終有總結。宜賓市的這一做法,有力地推動了當地雙擁工作,有效地保證了雙擁工作的深入開展,爲創建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第7篇】關於歐洲工會工作的考察報告

關於歐洲工會工作的考察報告

一、赴歐洲培訓考察概況

9月6日至24日,應歐盟中國協會的邀請,由市商貿控股公司副董事長兼工會主席張一夫同志帶隊,市直有關區、局、戰線及部分基層單位的工會主席一行23人,到歐洲8國16個城市,往返2.4萬公里,進行了爲期19天的學習考察。期間,我們在歐盟中國協會培訓中心分別聽取了法國工運事業的熱心人賽法綠先生和法籍華人姚蒙先生就法國工運史,維護勞工權益,社會保障等專題講座;瞻仰了周恩來同志1922—1924年在法國巴黎的故居和拉雪斯公墓(巴黎公社牆);另外還拜會了法國的奧塞爾市工會和工人力量總部以及意大利的勞工總部。整個學習培訓、訪問考察活動,始終充滿着團結、友好、和諧的氣氛,在團長的精心組織和團員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圓滿成功。

二、歐洲工會組織及其工作特點

法國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同時農業也是僅次於加拿大位居第二的糧食出口國。法國在二戰後,經濟迅速崛起,這與法國工會高度重視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全力促進勞動關係的協調和穩定,並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機制有着密切的關係。

(一)工會組織體系完備

法國和意大利工會運動的歷史都相對悠久。法國1884年法律允許成立工會,到1895年即出現了法國第一個規模較大的全國性工會——法國總工會。目前在法國,寫入《勞動法典》的工會有5個,即法國總工會(cgd)、法國工人力量總會(fo)、法國工人民主聯合會(cfdt)、基督教工會聯盟(cftc)、法國幹部總會(cgc)。除上述5大工會以外,法國還有許多各具特色的工會組織,比如,在法國幹部總會則代表除一般職工和老闆以外的、以工薪收入爲生活來源的中層幹部的利益,在稅收部門有7個工會,銀行系統也有7個工會。可以看出,法國工會種類繁多,形式各異,工會多元化的特點十分明顯。多元化的工會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工會運動的力量,由於歷史原因和其他因素,隨着現代化的發展,職工利益需要的多樣性越來越突出,法國各類工會根據不同行業、不同羣體職工的特點和需要而設立,使工會的代表性更爲突出,也更具特色。意大利勞工總部是該國最老最大的一個工會組織,已有99年的歷史了。全國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工會,大的有3個,涵蓋了90%的勞動者。他們都是獨立於任何經濟力量,僱主、政府或政治團體之外的,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則行事。工會堅持的基本原則是,工會是民間結社,不是一項制度,是一種協會,不是一種運動,是非教派、非黨派的組織。

由於會員與非會員在權利保障上沒有太大差別,上述兩國的入會率並不高,法國僅佔8—9%;意大利則爲25—30%。

【第8篇】赴外學習考察人才工作的調查報告

按照縣委安排,20xx年x月下旬,縣委組織部組織縣委政研室、政府辦、人力資源局、編委辦一行7人赴安徽省cf縣、四川省jt縣,考察學習兩地人才工作的做法和經驗。現將學習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兩地人才工作的做法和經驗

(一)cf縣

cf縣隸屬於合肥市,1965年由壽縣、定東、肥東、肥西四縣的邊緣結合部劃並而成,總面積1922平方公里,人口78.99萬人,轄15個鄉鎮、1個省級開發區。近年來,該縣按照“三年倍增,躋身十強,全面達小康”的總體戰略部署,致力於從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從人口大縣向人才大縣轉變、從貧困縣向十強縣轉變,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預計到,全縣人才資源總量達6萬餘人,年均增長15%左右,人才密度達到7.46%。cf縣人才工作的經驗做法主要體現在以下五方面:

1.樹立一個觀念

cf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人才工作,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把人才資源當作區域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來培育和運用,把人才工作作爲實現“躋身安徽十強縣”奮鬥目標的重要戰略部署之一來抓。認爲對人才的投入是一個區域經濟發展最具遠見和回報最高的投入。縣委常委會每年專題研究人才工作,縣四大班子積極支持、參與人才工作的調研、座談、慰問、培訓等活動。數十位享受政府津貼人才、市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均有領導結對聯繫。縣裏時常召開人才工作調研、座談會,邀請各級各類專家人才參加,徵求意見、建議。

2.制定兩類規劃

cf縣根據中央和省市關於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要求,圍繞“加快發展、富民強縣、融入合淮、與市俱進”的發展思路,制定了關於專業人才和鄉土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管理的科學規劃。在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和獲取充分論證數據的基礎上,邀請人才管理專家進行指導和把關,先後研究制定了《關於加強人才工作和加快人才隊伍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cf縣“十一五”人才發展規劃》、《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關於加強我縣農村適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cf縣“26121”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實施意見》(至,在全縣建立200名黨政正科級後備幹部和600名副科級後備幹部,結合“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建設培養1000名村級後備幹部,引進培養200名本科以上的財政、金融、城鎮規劃等急需的專業性後備幹部,培養10000名鄉土實用人才)、《cf縣“十二五”人才發展規劃》(該規劃目前正在交由合肥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工商行政管理學院、安徽省社科院的專家論證)等一系列文件,明確了人才工作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方針、目標任務,確立了當前及以後全縣人才工作及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要求和工作措施。縣人才辦根據全縣人才發展規劃每年都制定教育培訓計劃,切實加強對各類人才的教育培訓。

3.健全三級網絡

按照黨管人才的總體要求,一是縣委成立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縣委副書記任組長,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明確,定期研究人才工作,解決人才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二是各相關部門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領導機構。縣委組織部設人才辦,縣人社局設專家引進局,落實人才工作制度。縣人才辦根據人才工作規劃每年度制定人才工作要點,明確職責,分解任務,每月有計劃安排,每半年有工作小結,年終有年度工作總結。縣直各部門和鄉鎮(區)都明確專人分管和具體從事人才工作;三是各村由“一村一名大學生”擔任村級人事人才工作信息員,負責統計各村鄉土人才、技能人才、勞動力資源供需情況。

4.創新四項機制

一是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完善優秀人才選用新途徑。建立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大力實施“引才工程”,每年引進50名以上碩士研究生,每年爭取引進1-2名高層次的“海歸”人才,每年補充100名左右中國小教師、80名左右醫護人員、20名左右農業技術員。鼓勵用人單位採取編外聘用、崗位聘用、項目聘用、兼職、諮詢、科技攻關和技術合作、技術入股、合作經營以及短期服務等柔性手段引進各類人才。引進以色列、日本草莓專家到cf指導草莓生產,使土地收益每畝達到4萬元;引進合肥工業大學、建工學院、安徽農大教授和博士生來科技攻關。大力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企業工作,建立高校畢業生創業資金,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實施“百名高校畢業生儲備計劃”,通過民營企業自薦、國有企事業單位指定等方式,建立高校畢業生見習基地。加大社會工作人才的培養力度。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每年公開招聘50名高校畢業生到村擔任村書記助理、村主任助理,到基本實現全縣每個村(居)有1-2名高校畢業生的目標。在公務員招考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中,拿出一定比例定向招收各類優秀人才,開啓體制外優秀人才向機關、事業單位流通的大門。

二是創新人才開發機制,拓展農村人才成才新途徑。大力實施“十萬農民培訓工程”,開展“農技專家到田頭”活動,完成農村實用人才開發“121目標”,即選拔100名紮根農村的農技推廣骨幹,造就2000名農業經營、營銷管理人才,培育10000名種養能手。把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種養殖能手等實用人才納入全縣人才資源信息庫。對部分具有特殊專長、貢獻突出的農民技術人員,打破傳統職稱評定辦法,破格晉升或評定相應技術職稱,激發廣大農村人才學習、創業的熱情。

三是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建立保障人才發展新體系。設立cf縣“突出貢獻人才獎”,每三年評選一次,重獎取得重大成果和顯著效益的優秀人才。縣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資金,專項用於人才的引進、培養、獎勵等,充分發揮政府資金在高層次人才培養、緊缺人才引進、人才激勵及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對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突出貢獻的各類人才公開評選、予以重獎。在工業、農業、教育、衛生等領域,每三年開展一次縣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評選活動,已選拔兩批45名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並開展服務基層活動,對拔尖人才在政治、經濟、生活方面給予獎勵。企事業單位有針對性地設立靈活多樣的特殊人才津貼。

四是創新人才培訓機制,開創人才素質提升新格局。進一步整合各類培訓資源,採取選送人員到清華和中國人大等高校異地培訓、請專家和學者到當地培訓、組織當地專業人員和黨政領導幹部就地培訓等多種方式,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的現代化教育培訓服務體系。幾年來,舉辦了黨政領導幹部、青年後備幹部、城建規劃和園區建設、企業管理和財政金融人才、鄉土實用人才、農民工技能、村居幹部等各種培訓300多班次。僅就舉辦培訓99個班次。充分發揮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龍頭作用以及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示範作用,鼓勵企業採取委託培養或通過繼續教育等方式培養經營管理人才,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後備隊伍建設提供保障。

5.強化五項舉措

一是強化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人才的培養、引進、使用等政策措施,來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尊重人才、關心人才、激勵人才。在人才發展規劃中、幹部教育培訓計劃中、科技後備幹部選拔中、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中、縣直機關單位幹部到鄉鎮或企業掛職鍛鍊管理規定中、村兩委換屆選舉中,都對做好人才工作作了明確具體的要求,先後制定了《cf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選拔、管理實施辦法》、《cf縣機關事業單位中層幹部競爭上崗工作辦法》、《cf縣公開選拔科級領導幹部工作意見》、《cf縣調整不稱職、不勝任現職領導幹部暫行規定》、《cf縣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末位淘汰暫行辦法》、《cf縣關於加強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的意見》、《cf縣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調配工作暫行規定》、《cf縣關於加強鄉土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創造出聚集能力強、工作環境優、成果轉化快、社會榮譽高、成長進步快的優良人才環境。

二是強化資金投入。將人才工作所需經費納入縣財政預算,縣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用於人才引進、培養、獎勵等,並根據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工作的實際需要,逐年增加經費投入。幾年來,對招商引資、優化發展環境、企業納稅大戶、專業拔尖人才等各類人才的獎勵資金累計達2000餘萬元。此舉有利地調動了各類人才的積極性,提高了優秀人才的社會認可度。建立繼續教育經費保障制度,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繼續教育經費,用於在職職工繼續教育。同時,積極引導和推動用人單位加大對人才工作經費的投入,爲人才工作打基礎。

三是強化平臺服務。在人才政策充分落實的條件下,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帶動、機構改革等方式推動發展,使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200多家,全國500強企業落戶近10家,金融單位10餘家,一大批教育、管理、技術人才在cf找到了事業發展的舞臺。採取“公司+協會+農戶”等模式,爲農村實用人才發揮作用提供平臺。在《cf先鋒網》、《cf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縣“兩臺一報”開闢人才工作專欄,爲人才交流提供平臺。

四是強化宣傳報道。在營造氛圍方面下工夫,通過向“合肥人才工作”和縣新聞媒體報送信息,宣傳人才工作先進典型、經驗做法;組織優秀人才成就圖片展,製作拔尖人才專題片,全面宣傳人才工作成果,形成了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五是強化人才流動。既通過好的政策廣泛引進優秀人才,讓人才爲縣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也暢通出口,組織各類人才下基層服務、掛職鍛鍊和結對幫扶等,鼓勵、支持各類人才向省市流動。

【第9篇】關於青島膠州、嶗山、城陽三市(區)招商引資工作的考察報告

關於青島膠州、嶗山、城陽三市(區)招商引資工作的考察報告

爲學習借鑑發達地區招商引資經驗,特別是在引進大項目、高科技項目上的先進理念和成功做法,推動我市的對外開放工作,最近市委辦公室一行四人,先後赴青島膠州市、嶗山區和城陽區進行了考察學習。考察中發現三地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發展速度;無論是引進項目的數量,還是引進項目的規模,都名列全省各縣(市、區)前茅,他們的做法和經驗,對我市下步如何開展好招商引資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一、基本情況

膠州市人口約78萬,總面積近1210平方公里,03年實現GDP18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6億元,在全國百強縣中居54位。城陽區人口約44萬人,面積達553平方公里,03年實現GDP204.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38億元。嶗山區人口約19萬,面積達389平方公里,03年實現GDP15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9.97億元,在青島市列第一位。從三地實踐看,綜合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主要得益於招商引資的強勢拉動。總的來看,他們的招商引資工作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引資總量大。三地均聚集了大批外資項目,無論是引進項目的數量,還是投資總量都相當可觀。截止到2003年底,膠州市累計批准外資企業1500多家,合同利用外資45.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0億美元;其中03年批准外資企業500多家,合同利用外資12.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2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46.1億元;今年一季度批准外資企業近100家,合同利用外資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24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9.7億元。城陽區累計引進外資企業2300家,合同利用外資45.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0億美元;其中03年批准外資企業449家,合同利用外資10.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26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47億元;今年一季度批准外資企業124家,合同利用外資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3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近4億元。嶗山區共引進發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65家,03年合同利用外資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25.2億元。

二是項目檔次高。考察中讓我們感受強烈的是,三地已經走過了不論項目大小、不論檔次高低,一概引進的階段,招商引資在注重外延擴張的同時,更注重內涵的提高,把引資的目光更多的投向那些大項目、好項目。膠州市累計引進投資額過千萬美元外資項目93個,過億元內資項目約40個,世界500強企業9家。其中,一批大項目已呈現出良好運行態勢,韓國世原製鞋公司年出口創匯達8200萬美元,全國最大的鋼構企業杭蕭鋼構03年產值已達1億元。城陽區累計引進投資額過千萬美元外資項目76個,過億元內資項目36個,世界500強企業13個。其中,03年引進投資額過千萬美元外資項目27個,過億元的內資項目19個,世界500強企業3個。嶗山區共引進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26家,扶持發展科研機構和高校40多家,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3家,國家級院校設立分支機構3家。其中,泰科達微電子、愛德基因、零點科技和中天軟件等大項目,已經發揮出“龍頭”拉動效應,帶動起一批高新技術配套企業,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集羣。

三是園區建設好。近年來,膠南市、城陽市的招商引資園區呈現出幾何級、跨越式擴張趨勢。99年規劃近1平方公里膠州灣工業園,實現了“當年規劃、當年建設、當年填滿”,次年又開發二期工程,面積達7平方公里,目前已初步形成30平方公里的工業區,實現了稅收過億元、出口過億美元的“雙過億”,成爲全市對外開放的窗口、對內輻射的基地、全市經濟的龍頭。其中海爾工業園區僅用三、四年時間項目全部擺滿,今年可實現產值18億元。城陽區從94年白手起家,利用短短10年時間,規劃建設了國際空港工業區、丹山、金嶺、新城等八大工業園區,其中發展較快的民營科技工業園,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現在建成面積已達8平方公里。嶗山區充分利用自身的區位、人文和政策優勢,積極創新園區發展模式,把工作重點轉向“樓宇經濟”,用一座樓創造了傳統園區1平方公里實現的價值。目前已建成青島軟件高新園、生命科學研究院、海歸創業園、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和科技創業中心等各類孵化器5家,總面積達7萬平方米,吸引入駐企業130多家,成功孵化企業83家。

四是思路調整快。今年以來,根據國家出口退稅政策全面調整的形勢,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在注重引進外資的同時,更加註重引進內資。以膠州市爲例,該市經濟外向度高達90%以上,出口創匯連續多年居全省各縣(市)之首。03年全市出口創匯約20億美元,地方支付出口退稅高達2億元,地方財政面臨巨大的退稅壓力。去年以來,他們明確提出減少引進純出口型外資項目,六大招商局把招商重點轉移到國內大企業,特別是牢牢抓住2008年青島市作爲奧運會分賽場,大批企業外遷的歷史性機遇,採取“就近引資”的策略,加強與青島大企業、經濟主管部門聯繫,掌握產業轉移信息。城陽區在引進內資大項目上,採取“一事一議”等非常規措施,努力提高項目引進效率,加速了內資項目的有效集聚。嶗山區依靠優良的人居環境、寬鬆的創業環境和雄厚的人力資源等優勢,逐漸把引資重點轉向北京、上海等國內大城市,吸引國內知名企業總部、研發機構和大企業進駐園區,引進學術帶頭人和科技能手來嶗山區創業。

二、主要經驗

從總體上看,此次考察的青島市三地之所以能在經濟發展,尤其是對外工作和引進內資領域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首先得益於它們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即背靠青島這樣一個對外開放程度高、經濟發達、國際知名度高的“大樹”,作爲“近水樓臺”可以較好地接受青島在交通、人氣、信息、人才、名氣、產業甚至開放觀念等各方面的輻射帶動。但除了這種客觀上的“先天優勢”之外,三地的跨越發展還緣於他們所採取的一系列得力措施。

(一) 立足優勢,選準招商引資方向。區域經濟競爭中的本質,是比較優勢的競爭。在招商引資工作中立足本地比較優勢,選擇正確的主攻方向,同樣尤爲關鍵。在這一問題上,此次考察的三地可謂不謀而合。他們一方面充分利用距離青島較近的地緣優勢,積極融入“大青島”的經濟圈,主動接受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另一方面,結合自身實際,按照“差異競爭、錯位發展”的新思路,制定獨具特色的引資策略。嶗山區利用本區作爲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風景區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青島高校密集區的有利條件,確立了打造青島高新技術、旅遊度假、商貿、節慶會展和高等教育等“五大中心”的城市定位,重點引進高新技術產業、跨國大商業集團、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等項目,形成了具有嶗山特色的強勢產業和經濟增長源,使區域核心競爭力得到全面提升。膠州市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提出“工業立市、商貿活市,建設加工製造業基礎和倉儲物流基地”的發展思路,招商引資重點圍繞機械製造、家電電子、食品加工、輕工紡織、精細化工五大主導產業進行,引進了以中集、杭蕭鋼構、海爾、世原鞋業等一大批大型項目,並初步建立建材、生產資料、生活資料三大物流基地。城陽區藉助緊鄰青島機場、港口,路網密集,以及作爲青島外貿出口加工基地和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等優勢,提出了實現“經濟國際化、城市園林化、社會現代化”的城市定位,不斷擴大電子信息、海洋科研、精細化工、生物醫藥、服務業等領域的招商規模,引進了世界五百強企業13家。

(二)搶抓信息,贏得招商主動權。信息就是機遇,信息就是項目,搶到信息就是贏得主動。這是我們此次考察中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從三地實踐來看,相當數量大項目的成功引進,都得益於對信息的高度重視。膠州市今年4月剛引進的一個註冊資金5000萬、投資2個億、一期投資7000萬的大項目,就是其經濟發展局下設招商局的遲局長,在去青島外經局辦理其它事宜時,偶然聽到這個項目要重新選址的信息,當即靠上做工作,利用一下午一晚上的時間達成投資意向。這個項目的引進固然有運氣的成分,但最主要的還是他們對於招商信息敏銳的洞察力和超強的把握能力。據遲局長介紹說,她自己一週就要到青島外經局跑兩次以上,而象她這樣的專業招商人員在膠州有近千人,這樣“大面積撒網”,無怪乎機遇總是垂青於他們了。城陽在爭取萊陽大學入駐的工作中,和嶗山區的競爭異常激烈,他們在並不處於優勢地位的情況下卻笑到最後,其獲勝的關鍵也是因爲及時地獲取到了相關信息併成功加以利用,贏得了投資方的信任,一舉擊敗競爭對手。

(三)優化環境,增強對項目吸引力。膠州、嶗山、城陽三地的招商引資工作在青島市甚至全省均位居前列,而且至今仍保持着強勁的發展勢頭,許多質量高、規模大的內、外資項目仍源源不斷的入駐,可以說跟當地長期以來對投資環境的高度重視,並由此形成的“重商、親商、安商”的良好社會氛圍不無關係。在硬環境建設方面,三地都是“先築巢,後引鳳”,這是他們與其他地方“先招商,再配套”的做法迥然不同之處,也是他們招商引資工作步伐快於其他地方的關鍵所在。他們抓住外商投資務實、理性的特點,採取市場化運作和政府舉債並舉,超前配套大環境建設。膠州區以政府舉債的方式,在園區內高標準建設“七通一平”,在此基礎上,爲進一步增強對紡織類項目的吸引力,統一建設污水處理場,集中解決紡織類企業排污問題,消除了外商的後顧之憂。嶗山區以建設一流投資環境,營造最適宜人工作、居住環境爲目標,成片開發“孵化器”,爲高科技中小企業提供一流創業平臺。城陽區民營科技園,自95年建園到98年,集中精力搞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引進了熱電廠、污水處理場,三年時間實現基礎設施配套,推動了園區的擴容升級。在軟環境建設方面,三地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一是對進駐企業實行嚴格的保護。他們對所有園區內企業均採取了封閉式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區檢查收費或者參觀,必須經監察部門審批後,方可進入企業。這次考察中三地都多次婉拒了我們想參觀企業的要求,這一做法讓我們雖不無遺憾,但同時又爲他們對企業象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愛護深感欽佩。二是積極爲常駐外商提供人性化的生活服務。膠南市常駐韓商有3000多人,在該市投資外商中佔較大比重,爲讓他們有“在膠如在家”的感覺,他們專門建設了“韓國風情一條街”,政府投資興建了“高麗社區”,受到韓商普遍歡迎。此外他們還在各大醫院設立了外商門診,全方位爲外商提供良好的服務。城陽將每年的4月定爲外商服務月,期間通過召開新聞發佈會、組織各類符合外商特點的文體活動,增進與外商的感情,擴大該市的對外影響,在全社會營造起濃厚的“尊商、愛商”的良好氛圍,爲實施“以商招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改進招商方式,提高招商質量。縱觀三地招商引資工作發展的過程,都曾經歷過早期“行行有任務、人人搞招商”的全民招商的階段。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反省後,隨着國家宏觀政策特別是土地和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他們由以往對項目的不加選擇改變爲更加註重項目的內涵,而招商方式也逐漸趨於理性化,由“全民招商”改爲以“專業招商”和“以商招商”爲主。三地都設有規模可觀的專業招商隊伍。 膠州市設立了城建、經發、工商聯、臺辦、財辦、外經六個招商局,每個局由所屬部門分管副局長任局長、主管業務科長任副局長,配備專門人員;各鄉鎮也都配有專門的招商機構。人員總共可達1000多人。城陽專門成立了投資促進委員會,在招商局、臺辦等13個市直部門設立了專門招商機構,各辦、區也都有招商隊伍,形成了400多人的區、街、村三級招商網絡。專業招商隊伍的建立,既整合了招商資源,又提高了招商隊伍的專業性,有利於引進投資多、規模大的高質量大項目。以商招商,是三地普遍應用的一種以逸待勞而又成效顯著的招商方式。膠州市外經局莊局長說:“我們費盡氣力搞一些大型的推介會和招商活動,可能效果還不如外商的一句好話。因此對落地外商的服務至關重要。”正是基於這種認識,三地十分重視以商招商工作,許多大項目也都是通過以商招商的方式引進的。如晶藤藤編公司引進的宏達紡織,日德木業引進的杭蕭鋼構,潤澤皮革公司引進的博威玩具公司等等。嶗山、城陽兩區,也都有許多原來已經進駐的客商,因爲受益於當地的招商環境,因此拉親招友,穿針引線,幫助引進了許多大項目。

三、幾點建議

對比青島三地招商引資工作的具體實踐和成功經驗,審視我市招商引資工作的現狀,可以看出,三地有些優勢是我們所不具備的,比如區位優勢;有些優勢是我們需要花一定時間奮力追趕的,比如入駐項目的總量和質量。但反之,我們也具備一些相對優勢,比如資源、土地,比如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我們的影響相對較少等等。因此,我市對外開放工作要在短時間取得突破,一方面應該立足自身優勢,揚長避短;另一方面應該把它們作爲我們審視自我的一面鏡子,從這些招商引資工作起步較早、進展較快、成績較好的地方既看到我們的現在,又看到我們的將來,借鑑其成功經驗,總結其教訓,避免走彎路。

一是拓寬引資思路,努力實現由引外資爲主向內外資並重轉變。去年以來,由於國家對出口退稅政策進行了調整,加之引內資較外資而言,具有成本低、容易溝通等優勢,三地已開始把引資重點由國外向國內、外並重轉移。參照他們的經驗,下步我市在堅持引外資的同時,應充分發揮臺辦、工商聯、僑辦聯繫廣泛的優勢,更加註重引進內資,特別是抓住珠三角、長三角及周邊大中城市產業轉移、土地和電力供應緊張等歷史性機遇,繼續加大經濟部門的招商壓力,壯大專業招商隊伍,常年派駐發達地區,跟蹤、把握產業轉移的動向。另外,在考察中我們注意到,近年來三地由於受土地、電力和政策等條件制約,或考慮本市重點發展的產業,都擡高了項目進區“門檻”,在引資中“篩”掉了相當數量未達到入駐標準或規劃產業之外的項目。但對我們而言,這些項目中有相當數量完全可以“爲我所用”,這也爲我們招商引資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機遇。因此,我們在引內資工作中,應及時把青島三地以及類似地區納入視野,予以重點關注。

二是進一步完善引進項目標準,促進招商工作向“內涵式”轉變。由“重數量”到“重質量”,是青島三地目前在招商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戰略轉折。他們把招商目標更多地瞄向世界五百強,同時制定出臺完善的項目投資標準。膠州市規定,進區項目的投資強度要達到每畝15萬美元,城陽區規定要達到10萬美元。與此同時,三地又根據行業類別,對輕工業、科技產業等可以發展高層建築的行業,增加了“建築容積率”的標準,即總建築面積與土地面積之比;對不易發展高層建築的重工業等行業,則採用了“建築密度”的標準,即底層建築面積與土地面積之比。如膠州市規定,輕工業、科技產業的建築容積率要達到60%,重工業的建築密度要達到30%。這樣既使投資標準更爲科學合理,同時又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市從去年已經開始關注土地的投入產出比問題,並初步制定了引進項目的投資強度標準,但由於項目性質不盡相同,單純採用投資強度一個指標,還不夠全面和科學。因此應該借鑑三地經驗,引入建築容積率、建築密度等標準,同時兼顧項目的生態和社會效益,使土地使用更加合理有效。

三是打造科技轉化平臺,推進科技企業由“單體引進式”向“羣體孵化式”轉變。近年來,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科技已成爲區域經濟競爭致勝的關鍵之一。三市緲區)在引進發展高科技項目上,都有其獨到之處。嶗山區堅持以科技“三項”經費帶動“產學研”結合。去年,全區的科技“三項經費”達2300萬元,今年增加到3300萬元。在“三項經費”的引導下,全市165戶高新技術企業,每戶企業已至少與一家大學建立起“產學研”聯繫。去年以來,嶗山區更是闖出了一條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新思路,他們打破傳統的引進單體高新技術企業慣常做法,大批引進科技創新隊伍,通過有針對性實施種子資金、免稅、服務和提供創業環境等措施,加快科技研發,推進高新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從某種意義上講,政府培育“孵化器”的模式,代表未來的一種發展主流。儘管我市受區位、小城市等條件限制,發展各類孵化器存在先天不足,但我們完全可以結合全市規劃發展的八大產業,對京津唐、長三角地區甚至海外的科技創新項目,特別是對有成形創新技術的團隊予以重點關注,通過加大資金扶持、服務等配套政策,鼓勵其紮根招遠,形成“靠孵化器吸引人才、以人才創造科技產品”的新局面,推動全市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中共招遠市委辦公室

2004年4月22日

【第10篇】關於赴上海考察學習環境監察工作的情況報告

關於赴上海考察學習環境監察工作的情況報告

局黨組:

根據《雲南省環境監察總隊關於赴上海市考察學習的通知》精神,按照局領導的安排,我很榮幸地代表昭通市環境監察支隊隨隊到上海市考察學習了上海市的環境監察工作,現將考察學習期間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考察學習的基本情況

爲學習借鑑上海市環境執法先進經驗,提高我省環境監察人員業務素質,根據《上海——雲南20xx年環保合作工作備忘錄》及省環保廳《關於印發20xx年全省環境監察業務培訓計劃的通知》要求,20xx年6月7日—11日,省環境監察總隊組織各州(市)環境監察支隊負責人前往上海考察學習不同行業現場執法特點、技能與技巧以及學習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理的措施及方法。在爲期一週的考察學習活動中,主要參觀考察了白雲港污水處理廠、御橋垃圾焚燒發電廠、上海化工區(賽科)、太古升危廢處置單位和上海市環保局在線監控中心,與上海市環境監察總隊進行了執法交流座談,在座談會上,上海市環境監察總隊負責人就上海市的環境監察工作情況及環境執法理念向我們作了詳細介紹,雲南方就有關排污收費、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現場環境執法、污染糾紛調解、減排項目環境監察、現場環境稽查、環境監察能力建設以及如何增強服務意識等方面的問題與上海市環境監察總隊進行了廣泛交流。通過這次考察學習,使我更進一步瞭解到上海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感受到昭通與上海市之間的差距,認識到我市環境監察工作所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同時,通過學習和借鑑他們的寶貴經驗,也進一步增強了我認真履職的決心和信心,有效提升了我的思想意識、宗旨觀念、工作思路以及業務素質,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二、考察學習所取得的收穫

通過與上海市環境監察總隊相關人員的廣泛學習和交流,他們的工作經驗和執法理念有幾點值得我在今後工作中去認真學習和借鑑。

(一)建立健全了一個領導班子和組織機構。上海市環境監察總隊現有編制61人,有總隊長1人,副總隊長2人,內設機構有辦公室、監察一科、監察二科、綜合執法科、熱線科、稽查科和法制科共一室六科,各科室根據自己的職能職責,設置了相應的工作崗位。總隊長負責全總隊的工作,兩位副總隊長協助開展工作並負責督促落實各自分管的工作,各科室按照各自的職能職責把各項工作進行了細化並責任到人,責任科室領導負責科室工作的具體督辦,科室人員按照自己的職能職責抓好各項工作落實,較好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

【第11篇】4月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考察報告

爲了學習借鑑濟源、洛陽、欒川、西峽城建及新農村建設工作經驗,XX年4月13日至16日,縣政府常務副縣長xxx、縣人大副主任xxx、縣長助理xxx、組織部副部長xxx,及城建、文明委、林業局、工商局有關同志,城關鎮、楊集鄉、券橋鄉的主要領導一行,赴濟源、洛陽、欒川、西峽等地對城建及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了考察。通過實地參觀、聽取介紹和座談了解,對四個縣市城建及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基本做法和經驗進行了深入瞭解。學習考察中,我們既學習了濟源等四個縣市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新農村建設和加強城市規劃與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又學習了當地政府積極營造發展環境、提高服務意識和工作效率的新舉措。通過實地考察與交流討論,進一步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轉變了我們的觀念,豐富了我們的知識,也使我們看到了我鎮在觀念上的差距,在發展思路和發展環境上的差距,切實感受到發展的壓力,同時在考察比較中也堅定了加快發展的信心。現將考察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主要感受

濟源、洛陽、欒川、西峽城建及新農村建設工作,起點較高,規劃科學,特色鮮明,帶動作用強。每到之處,我們都受到強烈的視覺衝擊,感受到一派新農村建設的新氣象。回顧考察情況,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1、領導思想解放,重視程度高。我們考察的四個縣市在城建及新農村建設當中,地方領導層都十分重視城建工作,給我們的感受是縣市主要領導把城建作爲重頭戲,傾注全力投入工作,思路開闊,思想解放,邁步大,力度大,效果明顯。領導重視。堅持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明確政治責任,夯實各級各部門包重點的工作責任,着力建設示範樣板工程,形成了抓城建就是抓發展的濃烈氛圍。

2、宣傳到位,社會認識到位。各地都緊緊抓住解放思想這個“牛鼻子”,堅持“發展就是硬道理”,強化“項目是生命線,投資者是上帝,引資是功臣”,破除陳腐思想的束縛,樹立以城建發展凝聚人心,以城建發展論英雄的觀念,始終堅持以發展說話,發展以數字說話,數字以事實說話。各地都堅持圍繞城建發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進城建發展,四大班子之間、各級各部門、廣大幹部羣衆都圍繞發展這個中心,轉變觀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了“一心一意抓發展、萬衆一心求發展、千軍萬馬快發展”的良好局面。

3、科學規劃,嚴格標準。在城建及新農村建設工作總體規劃上,注重實施亮化工程,大力培育特色城建。在具體規劃上,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努力發揮優勢,做到一地一特色。濟源、西峽以工業發展爲推動發展城建,抓城建抓新農村建設,欒川就發揮地理優勢發展城建,洛陽東城新區立足區域優勢,以金融貿易區、出口加工區、高科技園區爲基礎,建設功能完備的產業園區。

4、項目支撐,資金到位。在重點工程建設工作中,堅持引進項目,以項目爲支撐,整合各類資源,傾注人力、物力、財力,全力支持重點開發建設。堅持外向帶動戰略,增強發展動力。這幾個地區城建發展呈現出強大的活力與其堅定不移實施外向帶動戰略,積極擴大項目招商,牢牢把握對外開放不同階段的重要機遇,不斷鞏固發展外向型經濟有密切關係。以項目招商爲龍頭,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擴大開放,堅持“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盡其力、各記其功”的原則,統籌安排各類項目,整合各類資金,建立捆綁使用機制,形成了整體推進的強大合力。

5、措施得力,力度較大。強化領導責任制、責任分包制、建設督查制、效果評價制、責任追究制等各項制度,確保建設進度和質量。建設措施硬,力度大,速度之快。同時,強化全程服務,創造“四個環境”:一是創造上下同心,開明開放的輿論環境。二是創造主動熱情、廉潔高效的服務環境。確立服務是第一投資環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長效服務體系,推行服務全程代理制,從各個環節服務投資。確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錯不在自己身上產生。三是創造公正嚴明,安全穩定的法治環境。四是創造優惠寬鬆、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

6、整體效果好。從四個縣市建設的整體效果上看,都表現出重建設出成績的良好效果。規劃科學,佈局合理,建設標準高,展現了新農村建設的新氣象,良好的外部形象給招商引資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二、主要啓示

濟源、洛陽、欒川、西峽城建及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設格局,他們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精神,值得我縣學習和借鑑。給我們的啓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領導重視是前提。領導重視是搞好工作的前提。城建開發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各行各業,僅靠城建部門是不行的。搞好城建開發工作,必須進一步夯實各級各部門一把手抓的責任,形成一把手總負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格局;必須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走“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路子;必須進一步轉變觀念,真正把城建開發工作作爲統籌經濟社會發展、開發縣域經濟的突破口來抓,真正形成全社會抓建設的局面。

(二)科學規劃是基礎。科學規劃是做好建設的基礎。在實施建設中,要堅持把科學制定規劃放在首位,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一是堅持立足長遠,着眼當前;二是立足實情,注重實效。規劃工作要充分結合

實際,既要看到基礎,又要看到潛力,既不好高騖遠,又不畏首畏尾;三是注重特色,準確定位。要充分發掘優勢和特色,在結合現實的基礎上,充分借鑑外地經驗,形成獨具特色的建設格局。

(三)資金是關鍵。資金投入是事關城建工作的關鍵。城建工作,既涉及路、水、電、廣電、通訊、民居等基礎設施建設,又涉及產業發展和科技、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的發展,僅靠政府的資金,根本無法滿足建設項目的資金需求,只有通過項目招商,充分利用外商資金,才能形成強大的助推力,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突破。同時要組織發動羣衆對直接受益的建設項目進行自我投入,引導羣衆作爲投入主體,充分發揮受益羣衆積極參與建設和管理,成爲推進城建開發工作的不竭動力。

(四)真抓實幹是保障。城鎮建設工作項目多,任務繁雜,能否樹立真抓實幹的作風是保證建設項目取得實效的關鍵。要通過健全工作機制,明確各級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夯實工作任務。實行一個重點落實一名縣級領導牽頭,一套工作機制考覈,一套幹部力量實施,各部門聯動,將工作項目細化到具體部門,明確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加強督促檢查,確保規劃項目、資金、技術、人力捆綁使用到位。

三、幾點建議

學習濟源、洛陽、欒川、西峽等地城建及新農村建設工作經驗,建議我縣今後在以下四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尋求城建及新農村建設的新突破。

1、加強領導,理順體制。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強化各級各部門抓建設的責任感和自覺性。明確各級各部門一把手抓城建工作的責任,切實將城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理順城建工作機制,形成領導高度重視,各級各部門超常工作的運行機制,形成縣、鄉鎮、部門三級聯動,齊抓共管的格局。

2、注重規模,形成特色。堅持把規劃工作做在建設之前,做到着眼長遠、抓好當前,突出特色,着力挖掘資源,形成獨特的建設佈局。建議縣裏今年將老城區開發建設作爲重點,加快項目招商,以招商項目促進建設步伐。

3、整合資源,形成合力。進一步加大項目資金引進力度,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盡其力、各記其功”的原則,最大限度的引進項目資金,集中投向重點工程建設,確保重點工程建設資金投入。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的責任,加大監督、檢查、考覈工作力度,確保各項資金及時足額落實到位。

4、明確職責,狠抓落實。進一步加大對各級各部門抓城建工作的考覈力度。要進一步明確領導、部門在重點建設工作中的責任,加強督查,強化考覈,形成上下一心抓城建,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工作格局。

【第12篇】教育局幹部培訓工作的考察報告

*市教育局非常重視此項工作,不僅投入大量經費,而且在掛職對象、掛職時間、掛職學校等方面都做了精心安排。

到目前爲止,此項工作已經開展了五期,其中“鄉進城”兩期共24人,“城下鄉”兩期共12人。“鄉進城”是由海城、檯安、岫巖、千山四個縣(市)區各選送6名年輕有爲、有培養前途的正職中國小校長,分別到市內三城區的24所學校進行爲期兩個月的掛職鍛鍊。這24所學校都是該地區管理水平較高且有特色的學校,共同特點是“重管理、求實效、講創新、辦特色”。“城下鄉”是由市內三城區各選派2名中國小校長,分別到海城、檯安、岫巖三個縣(市)區的12所中國小進行爲期5周的掛職鍛鍊,他們均是年齡在45歲以下的市級和區級名校長,其中有3名校長是*市首屆骨幹校長高級研修班學員。

通過兩種形式的掛職鍛鍊,城、鄉中國小校長普遍感到受益匪淺,他們在學習、交流和實踐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農村中國小校長不僅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更增強了緊迫感和使命感。城市學校辦學理念提升之快、學校管理之規範、辦學模式之新穎令他們始料不及,他們在感嘆農村學校硬件建設落後的同時,深刻意識到思想觀念上存在的差距。“以人爲本”的管理、“爲發展而教育”以及“小班化教學”,這些原本抽象的新知識和新理念都變得生動、鮮活,具有可操作性,使農村校長深受啓發。他們目睹了專家型、學者型校長的風采,掌握了科學管理的內涵,體驗到了新課程改革的成效,領悟到了因地制宜辦特色學校的“真諦”。他們還嘗試由後臺走向前臺,親自主持城市學校工作,參與一系列教學、教研活動,這些親身經歷使他們平添了勇氣,增強了學、趕先進校長的信心。

市內三城區的掛職校長,在毫不保留地做好傳、幫、帶,充分發揮名校、名校長輻射作用的.同時,他們本身也得到鍛鍊和提高。農村艱苦的教學環境和教師執着的敬業精神使城市校長的心靈受到洗禮和淨化,豐富了人生閱歷,磨練了意志品質,爲打造明星校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加掛職鍛鍊的校長們還充分利用這個契機,主動擔負起橋樑和紐帶的作用,與對口學校建立起長期幫扶關係,並不斷深化這種姊妹校友誼,互通有無,彼此促進,共同發展。

實踐證明,選派優秀中國小校長掛職鍛鍊是一項功在當前、利在長遠的工作,是提高領導幹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管理資源,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最好嘗試。爲了確保此項工作積極穩妥、健康有效地運行下去,*市教育局在認真總結前期工作經驗和不足的基礎上,注意不斷加強管理和完善制度。20*年就掛職校長在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交流、主持工作等方面提出了量化指標,制定了《關於中國小校長掛職鍛鍊工作的有關要求》,統一印製了《中國小校長掛職鍛鍊考覈紀實表》和《中國小校長掛職鍛鍊工作考覈手冊》等,使這項工作逐步形成制度化、科學化和規範化,收效更爲顯著。

【第13篇】關於粵閩京滬部分法院多元化調解工作的考察報告

11月3日至11月7日,受院黨組指派,我和民二庭劉志新法官到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保安區人民法院,珠海市南灣法庭,汕頭市金平區人民法院、龍湖區人民法院,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思明區人民法院進行了爲期五天的關於“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課題的考察。劉志新法官還單獨到上海浦東新區法院作了考察。通過計算機網絡,我還對上海市松江區法院、北京市朝陽區法院作了考察。收穫很大,受到很多啓發,對我院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工作有了進一步認識,更堅定了改革的信心。

一、基本情況

總體印象是硬件設施一流,很多法院有多元化調解意識,部分法院已經開始了實踐。但是各地普遍處於探索階段,認識亟待提高,效果不十分明顯。改革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各種有待於解決的問題,例如,調解銜接不順暢,領導重視程度不夠,探索工作比較保守,過於追求形式不求實效,一些法院僅僅爲實現了訴訟案件負增長而沾沾自喜等等。

1、汕頭市基層法院

在考察的基層法院中,汕頭市的兩個基層法院是僅有的沒有搞“多元化”改革的法院。在汕頭經濟特區的龍湖法院考察,通過與立案人員交談了解到:由於近年來汕頭經濟始終不景氣,訴訟案件本來不多(全院在編100人,年受理各類案件約4000件),而且呈下降趨勢,“根本沒必要搞多元化調解”。

2、廈門市基層法院

廈門市人大常委會於xx年10月26日審議通過了《關於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決定》,是全國第一個關於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地方立法文件。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也相應出臺了文件,用於指導和支持、鼓勵基層法院進行探索和實踐。思明區法院沒有設立人民調解室,但其濱海法庭自xx年8月起與司法所建立了聯繫,開展了委託人民調解組織調解工作,每年通過人民調解解決民間糾紛百件左右(其三年收案爲2251件)。

3、深圳市的基層法院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中標最高人民法院xx年年重點調研課題《關於建立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調研》。在運用多種方法調研的同時,深圳中院成立了以院長爲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派出中院法官到基層法院掛點指導人民調解組織。3月,該院完成了調研報告。

該報告從宏觀上提出了“着眼於整個國家轉型的時代背景,着眼於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充分考慮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因素以及社會公衆的實際需求,正確定位各種糾紛解決方式的職能,釐清有關糾紛解決機制的一些模糊認識”等指導思想,並對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和諧社會的關係、現行機制存在的問題、原則和理念及機制的重整與架構作了一定探討。

在實效方面,深圳尚處於對訴訟調解、行政調解及民間調解等方面的調研、探討階段。

其下轄的保安區法院,作爲案件數量最多(在編人員約300人,收案約5萬件)的法院,雖然在硬件設施、管理和便民利民方面比較突出(根據直觀觀察和偶遇的領導視察規模判斷),但是並沒有直接開展指導人民調解工作和法院附設adr工作,僅在本院設一間由一名法官和兩名事務性書記員負責主持的調解室,進行了法院內部多元化調解的初步探索,但實際工作效果並不明顯。

4、珠海市基層法院

珠海市的南灣法庭,於xx年年7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法院指導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稱號,也是考察中見到的唯一直接在法庭設立人民調解室的基層單位。

該法庭在立案窗口設立專門接待選擇人民調解的工作人員,在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礎上,爲來訪人提供及時、便捷的人民調解程式。在立案大廳的另一側是兩間環境優雅、佈置講究的人民調解室。兩位年輕的人民調解員禮貌地接待來訪人。經庭長介紹,該區區委,院黨組、特別是院長對法庭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探索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並放手讓他們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司法行政部門積極配合。法庭在協調各相關方面關係,穩定人民調解員隊伍,解決人民調解員待遇、培訓人民調解員、指導人民調解和機制探索等方面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該法庭8名法官,年受理各類案件約2400件,法官壓力很大。委託、指導人民調解成功近百件民商事糾紛,社會效果很好。

5、北京朝陽區法院和上海市浦東新區、松江區法院的基本情況。以上三個基層法院是我國開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探索和實踐較早而倍受矚目的法院。其特點是:法院人才資源豐富,案件數量驚人(近年來受理各類案件都在五萬件左右);法院科技運用水平高,均及時將現代科技應用於審判管理院務、審判、隊伍管理和具體審判工作以及對外宣傳等,例如各院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站,設置電子安檢設備等;地區經濟發達、羣衆文化層次較高、法律意識較強。

全年,北京朝陽區法院通過人民調解化解糾紛1000餘件、松江區法院3000餘件(含指導交警調解)。松江區法院院長還做客東方網站、邀請最高人民法院和國內專家學者到院進行調研研討、通過人民法院報等媒體宣傳和介紹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爲推進完善我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進程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取得成效的原因

1、立法機關、黨政部門重視,特別是一把手肯定、支持、放權,是改革成功的保障。廈門、深圳、珠海和松江法院的實踐和探索的成就都證明了這一點。

2、指導實踐的思想是成功的基礎。落實者的膽魄、學識和奉獻是實效的保障。通過與南灣法庭庭長的交談和廈門中院研究室主任對其瞭解的基層主管改革負責人的介紹,瞭解到改革者的學識和改革的艱辛。

3、立案窗口是關鍵。珠海市南灣法庭就是發揮了立案窗口的訴前引導、分流作用,取得了實效,贏得了榮譽。

4、穩定、高素質的人民調解隊伍是保證。南灣法庭固定兩名人民調解員,專門從事調解工作,使糾紛得以替代性方式解決。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於11月8日在本院立案廳設立了21個人民調解室。體現了其大力開展人民調解的魄力和決心。

5、現代科技的應用是改革的催化劑。通過法院自己的網站,可以進行“多元化”改革的宣傳,甚至可以通過網絡實現遠程調解。

6、多方聯絡,互相配合。特別是與司法行政機關和人民調解組織的聯繫,政府的財政支持,對實現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的建立和運轉起到了積極作用。

7、上級法院的支持與重視。深圳市和廈門市的研究室都十分重視本地區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調研和指導。這對轄區各基層法院在確定改革方向、統一改革態度和思想及實施方法等方面無疑能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8、參與“改革者”的學識、魄力和付出。通過考察發現,改革成效的背後,都有以改革骨幹爲核心的,有較強法律意識、勇於探索、思想解放、敢於碰硬、甘於奉獻的團隊。

三、幾點啓示

通過初步考察,覺得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建立,應當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和提高:

(一)認識問題

1、思想應當進一步解放。很多法官本身過於崇尚審判的最高權威性和裁判的終局性,缺乏調解意識,更談不上多元化調解意識。甚至認爲調解會弱化審判,損害國家司法權威。多元化調解是“不務正業”,不過是使法院少辦幾個簡單民商事案件而已。根本不相信人民羣衆和其他社會力量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及糾紛的積極性和能力,更沒有深刻認識到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完善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是實現法治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時代的要求,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求真務實地踐行科學發展觀體現。

2、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和總結經驗。不要過於依賴國外體制框架、經驗、理論和國內學者的書面理論,而“照葫蘆畫瓢”,過於注重形式。改革者應當親臨審判一線從實際出發,認真總結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客觀規律,特別是其背後的深層次的經濟、社會、政治、法律背景,特別是對“民間法”予以重視和了解,沒有系統的適合中國特色的理論作爲指導。當前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完善,是需要建立在實踐探索基礎上的理性思維成果來進行指導實踐的,對國外和學者的觀點是需要同中國實踐相結合,必須經過實踐檢驗後才能理性地運用。應當儘量避免機械地盲從。

3、對“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概念應當深入清醒地認識。首先,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概念中的多元化,是指法院內部化解矛盾機制的多元化,法院內部與外部人民調解組織、行政機關、仲裁機構、社會中介機構及特定的個人等互相銜接的多元化(法院附設adr)和法院指導下的人民調解等多元化化解糾紛方式(民間adr)等等。方式包括和解、調解、仲裁、訴訟、公證等。不能把“多元化”僅僅理解爲法院內部審判過程中訴訟調解的多元化,或者理解爲非訴訟化解糾紛方式。考察中,通過與立案法官交談發現,他們往往把民事訴訟法的“不告不理”原理,理解爲法院不受理即不能進行處理。消極地認爲只有通過法院立案受理後,化解糾紛纔是法院的事情,否則就會越權。開展多元化也只能在法院內部調解,人民調解等只能在法院外面進行。深圳保安區法院就是如此。雖然其案件已經超過5萬件,但是,更多的精力忙於現代化硬件設施的建設,忙於內部管理,忙於接待各級領導視察指導,對於立案窗口和替代性糾紛解決方式根本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是筆者考察的感性認識)。其次,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概念要求克服消極等待思想,即消極等待國家立法或最高人民法院具體規定出臺後再“依法”實施。其實,我國民事訴訟法早已規定了法院對人民調解的指導義務,最高人民法院早在xx年已經公佈了關於調解的司法解釋,採用了國外法院附設adr理論,明確規定了委託調解、邀請調解、中間人調解和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等。第三,最高人民法院採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概念本身含有“有待探索”的意思,否則應當定義爲“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應當看到,國家政策、法律雖然對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有所倡導和規定,但上述規定的可操作性不夠強,我國目前多元化解決糾紛的機制尚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因此各基層法院應當在上述法律規定

【第14篇】關於提高行政效能強化爲民服務工作的考察報告

10月8日,縣紀委、縣綜合服務中心到膠州、萊西兩市,圍繞提高行政效能、強化爲民服務、促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進行了專題考察學習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d兩市隸屬青島市,是經濟較爲發達、開放程度較高的兩個縣級市,均爲全國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近年來,兩市圍繞優化發展環境、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大力加強行政審批和爲民服務工作,營造了“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務環境,爲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其中膠州市的行政審批大廳和公共資源交易大廳建設,得到國家有關部門和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萊西市的“爲民服務代理制”榮獲今年第四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

二、膠州、萊西兩市的主要做法

(三)構建“三級”便民服務網絡,實現全程爲民服務。膠州、萊西兩市不斷延伸行政服務中心職能,在所屬鎮(街道)設立便民服務大廳,在各行政村設立便民服務室,構建“三級”便民服務網絡,使羣衆實現了“只進一個門,辦妥萬家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目標。在機構設置上,便民服務中心爲鎮政府(辦事處)派出機構,對納入中心的服務事項,部門單位及村(居)便民服務室有管理、監督、協調、服務職能,業務上受市行政服務中心和有關職能部門的指導。服務事項涉及建設、土地、環保、供電、房產、國稅、地稅、工商、財政、勞動、民政、計生、衛生、公安、交通、司法、信訪、農業、林業、水利、畜牧等與羣衆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包括鎮級部門直接辦理以及需要到市級部門辦理的各類事項。在服務方式上,便民服務中心設立便民服務大廳,實行便民服務直接辦理或全程代理制,即對企業和羣衆申請辦理的各類事項,實行“一站受理、內部運作、上下聯動、全程服務”,變過去的“多門辦、羣衆跑”爲現在的“一站辦、幹部跑”。

(四)完善電子監督監察體系,實現業務流程全程監控。爲確保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等工作平臺科學、有序、高效運行,膠州、萊西兩市建立完善了以電子監察爲主體的綜合監督體系,實現了對業務辦理流程的全部監控。電子監察系統與行政許可等系統無縫隙對接,主要對行政審批許可事項以及建設工程、政府採購、土地出讓、產權交易等各個辦理環節進行即時、同步、全面監控,監督其程序、內容的合法性。同時,在大廳及廳外其他具有行政許可職能的部門設置了視頻監控點,通過網絡進行視頻監控,實現對工作人員的有效監督。電子監察系統預先設置了每項行政許可事項的內容、法律依據、條件、程序、收費、時限等規範化要素,設置了違反行政許可規定的具體情形及處理辦法。對各種違規行爲,系統分別給予“黃牌”、“紅牌”警告,通過網絡自動通知相關部門和責任人,進行督促整改和調查處理。電子監察系統的運行,淡化了行政部門和工作人員的“權力意識”,增強了“服務意識”,改進了機關作風,優化了政務環境。

(五)完善管理考覈辦法,實現發展環境優質高效。膠州市爲加強對行政服務大廳窗口和工作人員的管理考覈,建立了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考覈工作機制,主要是採取“兩個掛鉤”、“兩個結合”的方式進行。“兩個掛鉤”,即工作人員考覈與窗口考覈掛鉤、窗口考覈與派駐部門考覈掛鉤;“兩個結合”,即日常考覈與月度考覈相結合、月度考覈與年度考覈相結合。派駐部門審辦工作的年度考覈分值由3分增至10分,且規定對考覈對象按30%、40%、30%的比例分成三檔,每檔至少要相差1分。考覈結果的有效使用,形成了個人、窗口、部門通力協作的運行機制和工作格局。膠州市還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規範涉企檢查、收費、處罰行爲的規定》等文件,結合市委、市政府印發的年度部門工作目標考覈,規範部門執法執收行爲,優化了全市的發展軟環境。對各鎮(街道)便民服務大廳的管理考覈,膠州、萊西兩市在各鎮(街道)便民大廳設立了局域網,實行網絡化管理。通過建立健全內部工作機制和管理制度,確保申請辦理事項件件有記錄,事事有答覆;對辦理過程中出現的違規、超時等情況,中心隨時進行處理。市行政服務中心負責對各便民服務大廳進行日常考覈和檢查,負責對中心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服務態度、工作紀律等情況進行監督,並將結果列入全市總體考覈。

三、加快我縣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的建議

爲進一步優化我縣發展環境、提高行政效能、強化責任意識、提升爲民服務水平,學習借鑑膠州、萊西兩市經驗做法,結合我縣實際,對下一步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一)搭建新型服務平臺,大力加強行政審批大廳建設。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發展軟環境建設越來越重要,已經成爲一個地區投資興業和便民利企的重要指標。爲此,進一步優化發展軟環境,加強行政審批服務工作,建設好行政審批大廳至關重要。當前,由於受場地面積所限,我縣行政審批大廳無法充分發揮“一站式”服務的作用,企業和羣衆辦事還存在“多頭跑”的現象。建議加大資金投入,在開發區沿街位置,政務中心附近,協調一處辦公場所,建設一個寬敞明亮、環境優美、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審批大廳。原則上要求具有行政審批職能的部門全部進廳,審批服務事項全部集中辦理,進一步拓寬審批服務功能。

【第15篇】教育局幹部培訓工作的考察報告範文,考察報告

教育局幹部培訓工作的考察報告

xx市教育局非常重視此項工作,不僅投入大量經費,而且在掛職對象、掛職時間、掛職學校等方面都做了精心安排。

到目前爲止,此項工作已經開展了五期,其中“鄉進城”兩期共24人,“城下鄉”兩期共12人。“鄉進城”是由海城、檯安、岫巖、千山四個縣(市)區各選送6名年輕有爲、有培養前途的正職中國小校長,分別到市內三城區的24所學校進行爲期兩個月的掛職鍛鍊。這24所學校都是該地區管理水平較高且有特色的學校,共同特點是“重管理、求實效、講創新、辦特色”。“城下鄉”是由市內三城區各選派2名中國小校長,分別到海城、檯安、岫巖三個縣(市)區的12所中國小進行爲期5周的掛職鍛鍊,他們均是年齡在45歲以下的市級和區級名校長,其中有3名校長是x市首屆骨幹校長高級研修班學員。

通過兩種形式的掛職鍛鍊,城、鄉中國小校長普遍感到受益匪淺,他們在學習、交流和實踐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農村中國小校長不僅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更增強了緊迫感和使命感。城市學校辦學理念提升之快、學校管理之規範、辦學模式之新穎令他們始料不及,他們在感嘆農村學校硬件建設落後的同時,深刻意識到思想觀念上存在的差距。“以人爲本”的管理、“爲發展而教育”以及“小班化教學”,這些原本抽象的新知識和新理念都變得生動、鮮活,具有可操作性,使農村校長深受啓發。他們目睹了專家型、學者型校長的風采,掌握了科學管理的內涵,體驗到了新課程改革的成效,領悟到了因地制宜辦特色學校的“真諦”。他們還嘗試由後臺走向前臺,親自主持城市學校工作,參與一系列教學、教研活動,這些親身經歷使他們平添了勇氣,增強了學、趕先進校長的信心。

市內三城區的掛職校長,在毫不保留地做好傳、幫、帶,充分發揮名校、名校長輻射作用的同時,他們本身也得到鍛鍊和提高。農村艱苦的教學環境和教師執着的敬業精神使城市校長的心靈受到洗禮和淨化,豐富了人生閱歷,磨練了意志品質,爲打造明星校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加掛職鍛鍊的校長們還充分利用這個契機,主動擔負起橋樑和紐帶的作用,與對口學校建立起長期幫扶關係,並不斷深化這種姊妹校友誼,互通有無,彼此促進,共同發展。

實踐證明,選派優秀中國小校長掛職鍛鍊是一項功在當前、利在長遠的工作,是提高領導幹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管理資源,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最好嘗試。爲了確保此項工作積極穩妥、健康有效地運行下去,xx市教育局在認真總結前期工作經驗和不足的基礎上,注意不斷加強管理和完善制度。20xx年就掛職校長在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交流、主持工作等方面提出了量化指標,制定了《關於中國小校長掛職鍛鍊工作的有關要求》,統一印製了《中國小校長掛職鍛鍊考覈紀實表》和《中國小校長掛職鍛鍊工作考覈手冊》等,使這項工作逐步形成制度化、科學化和規範化,收效更爲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