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支農工作報告多篇

支農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實施財政支農項目工作調查報告

鄉行政村,位於鄉政府所在地的東南部,河西岸,水庫的上游。轄4個自然村,10個村民組,全村510戶,口人,全村土地總面積4.5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萬畝。幾年來,這個村依託財政支農項目整合資金,着力打造新型農村經濟。不但推進了新農村的建設步伐,而且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據調查,,這個村農

民人均收入不足660元,到農民人均純收入6000多元。,在全旗遭受到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災的情況下,農民人均收入仍然達到7000元以上,村人均收入已跨入全旗村級人均收入最高的第一梯隊。而這一成績的取得,恰恰說明財政支農項目資金的整合在全村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財政支農項目資金的整合成爲全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槓桿,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一、一窮二亂三弱的歷史現狀

前的村,可用窮、亂、弱三個字來概括。

(一)村集體、村民窮。村地處旗北部比較偏僻的丘陵山區,這個村交通不便,地下資源匱乏,村裏的集體、個人更是沒有任何企業和產業。末,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不足660元,80%的村民住的是土坯房,農機具和農用運輸工具更是沒有幾臺。村債務高達20多萬元,一年僅利息一項就要支付5萬元左右,是旗這個貧困旗比較典型的貧困村。

(二)秩序亂。由於貧困,全村生產生活無序,鄉村幹部組織開會難,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實,幹部之間關係緊張,幹部和村民之間的關係也很緊張。村民糾紛不斷,上訪、告狀現象時有發生,農閒時候賭博成爲習慣,進而導致家庭矛盾上升,社會治安秩序較爲亂,村民精神面貌渙散。

(三)農牧業基礎薄弱。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是旗乃至村的自然氣候特點。實施“千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前,全村只有2眼機電井,660畝水澆地,人均只有3分水澆地,屬於典型的靠天吃飯農業,豐年溫飽,災年幾乎顆粒不收,這個村的老百姓只能在溫飽線上徘徊。由於村民文化知識少,思想意識落後,缺乏科學種養技術,搞項目只能靠行政命令,加之技術服務跟不上,市場流通渠道不暢,信息閉塞,種烤煙、紅幹椒賣不出去不掙錢,養雞賠本,當時村民編出了帶有諷刺意味的順口流:烤煙剩小廟(烤煙房),辣椒拉拉一道(不值錢遍地都是),養雞剩個罩(雞籠子),種甜菜攢把票(企業爲農民打白條)。

村並不是山青水秀,百姓富庶安康。嚴酷的社會現實擺在旗鄉兩級幹部和有關部門領導的面前,要發展經濟,要幫助農民發家致富,必須走出一條適合村特點的新路子。必須從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抓起,必須以發展新農業、培育新農民、建設新農村爲着力點和落腳點。

二、依託財政支農項目整合資金扶貧扶志造血

村被自治區列爲首批“千村扶貧開發工程”項目村和農業綜合開發飼料糧基地建設項目村。三年共整合投入財政支農基礎設施建設資金60萬元,其中扶貧資金20萬元,農業綜合開發資金40萬元。用於以打配機電井爲主的水源工程建設和肉羊養殖項目。按規劃,三年完成了新打配機電井6眼,埋設地下輸水管路4000延長米,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700畝。在上海、中海、下海三個村民組發展小尾寒羊養殖戶60戶,引進小尾寒羊302只。

投入扶貧貸款128萬元,用於養殖戶發展養殖蛋雞8350只,引進優質基礎母豬389口,肉羊1500只,重點推動了全村雞、豬、羊三大主導產業的發展。

又將村列爲旗“整村推進工程”項目村,旗設施農業開發項目重點村。分別一次性投入財政扶貧資金70萬元,投入財政設施農業建設補助資金216萬元,村集體投入資金149萬元,村民自籌55資金萬元,用於發展設施農業1100畝,打配機電井一眼,建水塔1處,埋設輸水管路6000米,建村衛生室1處和科技培訓等項目。

同年,又申請上級財政支持15萬元,用於村擴建協會項目。建設家畜綜合服務站一處200平方米,配備相應人工改良設備。引進優質基礎母豬60口。引進種雞隻。購置電腦、傳真機等信息建設設備一臺套。

財政支農項目資金如雪中送炭,又如久旱的甘霖,爲這片貧瘠的土地和這裏貧困的農民注入新鮮的血液,增添了發展後勁。目前村的農業、牧業、水利、經濟合作組織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根本性的轉變和顯著增強,村民的生產、生活、產業化建設項目的做大作強等等有了可靠的保障。

三、各業並舉農民在發展中得到豐厚的實惠

經過幾年的建設,通過財政整合資金項目的開發和治理,村水澆地保灌面積和節水灌溉面積逐年成倍增加,現在水澆地面積由初的660畝增加到現在的6700畝,十年增長10.2倍,農牧業基礎條件得到徹底改變。農牧業基礎條件的改變,爲全村種養業的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牧業提供了可靠保證。到,村10000畝耕地中,水澆地面積已達到67%,其中節水灌溉面積達到51%。

1、種植業。有了有力的水利條件,產業結構的調整得以實現,村種植高產水地玉米2500畝,種植烤煙550畝,種植甜菜800畝,良種繁育800畝,試種返季西瓜600畝,油葵300畝。全村通過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收入約750萬元,純收入490萬元。

2、設施農業。截止到10月底,全村發展日光溫室大棚270棟,佔地1100畝。今年1—10月底前每棟蔬菜大棚的純收入1.6萬元,270棟日光溫室大棚爲種植戶創收純收入爲432萬元。

3、養殖業。種植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帶動了全村養豬、養雞、養羊等養殖業的規模發展。牧業年度統計,全村生豬飼養量達7600口,年出欄超過4000口,創收入560萬元,養殖戶增加純收入120萬元;全村養雞戶飼養蛋雞4.5萬隻,蛋雞養殖戶純收入爲200萬元;肉羊存欄4100只,年出欄小尾寒羊約3000只,創收90萬元。全村養殖業增加純收入爲410萬元。

今年1—10月份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000元。一個昔日條件最差的村成爲全旗人均收入最高的第一村。

四、值得學習借鑑的措施和經驗

窮則思變,村的農民在村“兩委”班子帶領下,在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強基礎、調結構、謀發展。全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甩掉了“一窮二白”帽子,而且經濟社會的發展走在全旗各村的前列,讓世人感到震撼。村的成功爲我們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1、科學制定規劃,選準發展切入點

以自治區實施的“千村扶貧開發工程”爲契機,由旗裏有關部門牽頭,組織鄉政府和村“兩委”班子,科學地制定了村-的長遠規劃。以扶貧開發項目爲主,整合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和其他財政支農項目等項目資金,根據村的自然、生態資源等條件,確定村的經濟發展思路和奮鬥目標:即充分利用和開發地下水資源,打實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養殖業,並使之形成養殖產業化規模;發展設施農業建設,搞高標準的日光溫室和蔬菜大棚建設;調整種植業結構,重點發展水地玉米、烤煙、甜菜、良種繁育等高產和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規劃主要是圍繞依靠科技手段發展現代農牧業,合理制定出村的發展目標。即從2到基本實現全村水、電、路、廣播、通訊五通,打好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基礎,全村實現整體脫貧目標。——實現養殖業上規模、發展大戶,上養殖小區。種植業調整結構、以經濟作物和高產作物爲主。設施農業發展日光溫室蔬菜大棚,並使之形成規模化的小區,集中發展。實現全村家家搞養殖,戶戶上項目的產業格局,讓養殖業收入、種植業收入、設施農業收入、經營收入等成爲全村農民增收致富重要來源。這是村實施制定的發展思路最明確,規劃目標最具體、項目建設內容最符合民意的一次規劃。

2、整合資金集中財力辦大事

規劃好發展目標,依託財政支農項目,整和各類資金,集中財力辦大事,這是村發展取得成就的基礎和必要條件。沒有整合資金的這項強有力措施,就不可能有村發展到現在這樣的結果,就不可能取得如此好的成效。整合資金體現在能把項目做大作強,能增強資金使用效率,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通過村實行項目資金整合的實踐證明,整合資金拓寬了支農資金來源渠道,帶動了金融機構的投入,帶動了村集體的投入,帶動了農民通過借貸、自籌資金,投工投勞的投入。村通過依託財政項目資金,從—,共整合投入項目資金1233萬元,上三級財政通過“千村扶貧開發”項目資金、“整存推進”項目資金、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等投入財政無償資金145萬元,地方財政投入設施農業建設補助項目資金216萬元,投入扶貧貸款項目資金128萬元,銀信部門貸款540萬元,村集體投入項目資金149萬元,村民自籌資金55萬元。這就是整合的力量。

3、加強班子建設,選好致富帶頭人

鄉黨委、政府按照老中青三結合的原則,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對村村委班子進行充實整改,由有多年黨齡和村幹部經歷的老黨員和年輕有爲、富有朝氣的青年致富帶頭人爲村支部和村委會帶頭人。使村支部和村委會班子成員實現優勢互補。新班子組建後的兩年時間裏,他們在全村範圍內開展調查走訪工作,廣泛爭求老黨員、老幹部和普通老百姓對發展經濟、致富全村百姓的意見和建議,爲下一步工作開展提供決策依據。村的奮鬥目標是,從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入手,開發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發展節水型灌溉農業;改變傳統的耕作方式,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特色種植業;摒棄傳統的經營理念,增強廣大羣衆的市場經濟意識,走出一條依靠科技手段發展現代牧業產業化,多措並舉興村富民。

村委會的班子是真正意義上的服務型的村班子。對村民發展的項目實行“保姆式”的服務。也是村真正的產業發展的“服務員”。剛開始上項目的頭幾年,上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缺經驗等諸多問題,即考驗他們的組織能力,也在考驗着他們的耐力。在最初帶領村民發展蛋雞養殖時,村幹部每天逐戶的到養雞戶指導養雞,幫助他們提高養殖技術,保證蛋雞養殖戶取得較好的收益。在種植萬壽菊時,村幹部每天都要到地裏查看一遍,進行現場指導,哪家哪戶的花苗出了問題,村幹部最先知道,並指導農戶幫助解決。村幹部還結合每個人的自身特長進行分工,每名村幹部專門負責一項或兩項產業,責任到人。爲了解決村民上項目的資金不足的問題,村裏採取協調貸款、廠家賒銷、訂單企業預付、農戶之間週轉等多種途徑爲農戶協調資金。僅一年,村裏爲村民協調貸款410多萬元,賒銷農資40萬元,爭取訂單企業預付款27萬元。村裏每年都拿出一定數量的資金,定期和不定期組織培訓農民學習種植技術、種植栽培技術、種子繁育技術、養殖技術,養殖防疫等等,到末,以培訓1000多人(次)。爲村民發展產業掃清了障礙,解除了後顧之憂。“保姆式”的服務樹立了幹部的威信,村總支書記劉有對此深有感觸,他說,現在大家對村幹部非常信任,這讓幹部很充實,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隨着村民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他們的養殖技術、種植技術和經營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村幹部們服務水平也隨之由低到高。現在村的幹部們個個都是種、養技術員,懂科技、懂經營、懂管理的能手。

4、漸進式發展

村由一個貧窮落後的山區貧困村,一躍發展成爲全旗首富村,體現出漸進式發展的特點。發展生產脫貧致富,需要一個過程,不是能一蹴而就解決了的。關鍵的第一步,是依託財政扶貧資金千村扶貧項目,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強化農業基礎建設,千方百計發展水澆地,先解決了村民組的旱澇保收問題,再通過發展特色種植業,使受益農民實現穩定增收;強有力的第二步,是整合財政支農項目,集中財力支持好有帶動性工程項目建設,即繼續鞏固已完成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果,擴大項目的支持範圍,進一步加大以水爲中心的農業基礎建設,爲種植業結構調整提供保證;最有效的第三步,是依靠科學手段,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和設施農業,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種一坡,拉一車,打一簸箕,煮一鍋”的耕作方式,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養殖業。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培育出新一代農民,走上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走出了一條漸進式、跨越式發展,興村富民的小康之路。

5、村幹部帶頭示範效果突顯

村幹部帶頭引導示範,做發展各項產業的“示範員”。種植大棚、發展養殖業的新上項目,村幹部針對村民怕擔風險、怕賠錢的心理,就帶頭示範引導。,村爲了發展養豬業,引進生豬品種,發展瘦肉型豬,村裏制定村民每養一口瘦肉型豬由村裏補助400元的優惠政策。當時村民不認識,怕賠錢,養豬的積極性不高,大多是人都在等待觀望,爲了帶動引導羣衆,村裏決定由村幹部帶頭先行飼養引進的瘦肉型豬,村班子成員每人最低養殖2口,村主任自己養殖了4口。在他們的帶動下,村裏當年發展起20戶養殖瘦肉型基礎母豬養殖示範戶,養基礎母豬36口。示範成功並於當年取得好效益,以後養殖規模逐年擴大,現在全村戶戶都養起了瘦肉型豬。

發展養殖蛋雞也是如此,村委會主任張佔輝就是主動給貧困戶做示範,帶領羣衆幹,做給羣衆看。,他借貸款5000元,試着籠養蛋雞100只,獲得成功後,驚動了全村,村的老百姓第一次見到籠養蛋雞,這在當時是件新鮮事,這爲日後村蛋雞產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示範作用。,村主任張佔輝將蛋雞養殖規模擴大到500只,飼養基礎母豬10口,還種了13畝烤煙,一年下來純收入達2.5萬元。結果是村民們紛紛效仿,在他的帶動下,全村蛋雞、生豬及肉羊養殖開始起步,並逐年擴大規模,到,村蛋雞養殖規模超過3.5萬隻,肉羊存欄3000只,生豬存欄達2500口。

村幹部的帶動示範,村民從不認識到認識,從零星引進到規模發展,逐漸發展起了多個主導產業。黨員村民賈術輝有一句發自肺腑之言:“佔輝幹啥我幹啥”。賈術輝跟着張佔輝養雞、養羊、種甜菜、種烤煙。從開始,他家裏養了1000只雞,50口豬,種了20畝烤煙,20畝甜菜。同年他家購置了454型拖拉機一臺,除了自己農田耕作、運輸外,還爲周邊村民提供農田機械化服務,增加一些經營性收入。他家又購買一臺吉利轎車。有4口人之家的賈術輝一家人均純收入從的不足1000元增長到末的1元。,他家的總收入超過5萬元。

6、“支部+協會”發展模式

隨着種、養業生產的快速發展,特色種植業面積的增加,養殖業的產業化,各種協會組織應運而生。,村以“支部+協會”運行機制成立了村養殖協會。協會是以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爲主體,發展會員,旨在服務,不向會員收取任何費用,讓全村一家一戶的生產和大市場有機聯繫起來,帶領村民共同增強抵禦市場的風險。協會當年爲會員引進“大白”“長白”等系列種豬50口,引進優質種雞1000只。會員養殖產業基本上是實行統一品種、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的“五個統一”。在此基礎上,又成立農牧民信用互助協會。成立了烤煙協會、蔬菜協會。同年赤峯市菸草公司在村設立了烤煙收購網點,農民不出村就能定期驗質出售菸葉。蔬菜協會的成立,極大地促進了全村設施農業建設的發展,,全旗普遍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災,旱地農作物全部絕收,這樣的情形下,村的蔬菜大棚每棟前10個月平均純收入達1.6萬元。對比顯示,設施農業的巨大經濟效益更加突出,這也是村邁出走向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大步。

截止到10月底,協會組織已發展到220名會員。協會在運行過程中,始終堅持會員統一、集中辦事。春耕時節統一爲會員購進各種農資,既節省資金,又節省勞動力。現在各地與村協會建立長期聯繫的客商有40多家,僅雞蛋客商就有13個。近兩年每年村的農民通過協會年均統一外銷高粱120萬公斤、玉米150萬公斤、雜糧10萬公斤、肉羊1500只、生豬口、雞蛋24.75萬公斤,銷售西紅柿370萬斤。在做到全部外銷的同時,也保證了農副產品賣個好的價格。

村的“支部+協會”模式,是一個引導型、服務型、創新型村級領導集體,他們在帶領羣衆發展產業過程中,積極發揮村級黨組織的引導、服務、組織、協調作用和精心創業、內引外聯、暢通信息橋樑紐帶功能,將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有序地集中起來,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進行有效對接,提高了村級產業化,集約化組織經營管理水平,變分散爲集中、變無序爲有序,從而實現了產業發展,農民致富。

村的“支部+協會”每年都有詳細的產業發展計劃,然後到村民組逐戶落實。村的“支部+協會”的機制成爲村委班子領頭,協會圍繞產業轉移,農民跟着協會走。

旗委將村的“支部+協會”機制命名爲“模式”,在全旗推廣。財政支農項目資金的整合使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爲這個塞外貧窮落後小山村插上了經濟社會騰飛的翅膀。民風淳樸,社會和諧,百姓安居樂業,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新村。村的發展模式更值得我們深思,發展路子更值得各村學習借鑑。

【第2篇】暑期支農支教工作報告

xx年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因爲它既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週年,又是中國的奧運年。而xx年年的暑假於我來說也是一個特殊的暑假,因爲在這個假期,我有幸成爲一名志願者參加了主題爲“新農村,新陝西,新奧運”的大學生支農支教活動。十幾天的時間,不長,卻足夠我回憶很久很久……

xx年年7月11日上午,我與二十二名來自不同高校的大學生志願者從西安出發,於當日下午到達陝西省洛南縣麻坪鎮合興村(另有三名大學生志願者作爲此次活動的協作者已於7月8日到達)。大學生支農創業中心主任即此次活動的負責人馬永紅接待了我們,並且組織了爲期一天的培訓工作,向我們介紹了活動村莊的概況和支農支教活動中的注意事項以及活動的方式方法。不能不說,這裏條件很艱苦,熱無電扇,冷無暖氣,沒有自來水,村民喝水用水得去井裏擔,有時候甚至用雨水。村中僅有一個小賣部,供應油鹽醬醋等基本生活用品,而衣服、農具等稍貴的生活及生產用品還得翻山越嶺去另一相鄰鎮政府所在的街道上購買。年齡小的孩子在合興村和農興村共用的國小裏上課,年齡稍大的小孩就得翻山到另一所國小上課。城市突飛猛進的現代化,其他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目睹這裏的一切,我才真正看到了城市與農村、農村與農村之間的差距。值得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以及有志青年加入了支農支教隊伍,越來越多的人在關心關注着農村的發展,我們已經是第三批來這裏進行支農支教的大學生志願者了。按照組織上的規定,我們與農民同吃同住,並且吃飯住宿都付費,另外不接受任何的吃飯邀請和饋贈,不拿羣衆一針一線,不給農民增添任何負擔。因此,我們的活動受到了農民的支持和擁護。

xx年年7月13日一早,志願者組成三個小分隊分別赴合興村、農興村和槐坪村開展支農支教活動。

蔚藍的天,青青的山,來不及欣賞這裏的風景,我與八位隊友踏着被洪水沖壞的路和橋,唱着支農歌曲走向槐坪村。村裏的兩名志願者(一位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女生和一位即將升入高三的男生)以本次活動當地協作者的身份迎接了我們。在他倆的幫助下,我們聯繫好了住戶。在住戶家放好行李後,我們先後拜訪了村支書和村長,然後商討計劃活動內容。由於支教是我們隊此次活動的重點,所以我們首先要解決上課地點的問題。在村民的支持下,我們最終將槐坪村國小作爲上課地點。槐坪村國小很小,破舊的兩間教室,坑坑窪窪的操場。聽小孩說,學校只有兩名教師,只教語文和數學,只有三年級以下的學生在這個學校上課,而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必須每天翻山越嶺到村外的孤山國小上課。解決好上課地點問題後,我和隊友便開始了招生工作。小孩子們都很積極地報名,家長也十分支持。看到那些純真的笑臉,聽着村民質樸的問候,我和隊友下定決心一定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本次活動。

我們的活動內容包括支教、調研、支農、文藝四個部分。其中以支教和調研爲主,文藝是指要爲活動後期的聯歡晚會做準備,劃分到支教當中,調研的主題是“新農村新陝西新奧運”,支農就是幫助農民幹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開辦農民夜校,我們將支農與調研相結合,因此,我們隊又分成了支教組和調研組,支教組五人,調研組四人。我是支教組負責人,負責寫支教計劃,分配每天的支教任務,寫每天的支教總結。我們確定了七天的支教時間,並制定了課程表,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趣味地理、歷史故事、德育、奧運專題等課程。由於報名的學生國小一年級至國中二年級的都有,所以我們將學生按其就讀年級分成大小兩個班,其中大班爲國小三年級以下的學生,小班爲三年級及三年級以上的學生,考慮到有好幾個國中生,我們又將學校的辦公室設成臨時教室,如果國中生有需要可以隨時讓我們的支教人員在辦公室對其進行單獨教學。

xx年年7月14日,我們的支農支教活動正式開始。早上6:40,我們全體隊員在槐坪村國小集合,隊員輪流每天做國旗下的演講,集體唱支農歌曲,由協作者給我們強調行動紀律,接着跑步,然後解散,支教的準備支教,調研支農的也開始各自的工作。早上7:00,我們開始給學生上課。這是我第一次執教。面對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和寫滿了認真的臉龐,我竭盡全力地滿足他們的需求。在課堂上我注重學生與學生互動,儘可能多地給予學生鼓勵和讚揚,儘量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另外,我將德育融於自己的教學之中,因爲我覺得他們是那麼地需要激勵。一節課下來,我已是筋疲力盡,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作爲老師的辛苦。課間,我們便給一些學生輔導作業,和在課堂上表現欠佳的學生談心,讓學生知道,我們是師生,更是朋友。文化課上,我們一起暢遊在知識的海洋,體育課上,我們嬉戲在並不寬敞的操場。我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中午11:00,上午的課程便結束。下午13:30又開始上課,16:00放學。一天的授課內容結束,但我們的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針對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我們確定了幾名學生對其進行家訪。一是爲了對學生了解更多,二是向家長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期望家長能更多更好地關注關心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家訪結束後,我們全體隊員又着手準備農民夜校的開辦。反覆商討後,我們將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作爲農民夜校的主題,時間定爲每天的20:00—22:00。我們首先聯繫好夜校地點,然後挨家挨戶邀請家長參加。家長到場後,我們先與家長進行一對一的溝通交流,並根據自己的經歷與所見所聞向家長提供家庭教育的建議,然後我們便用隊長自帶的筆記本掉鬧給家長放映專家講解家庭教育的視頻。回到我們住的地方後,我們又在隊長的主持下對一天的工作進行總結、交流、討論,並進行自我批評,然後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日程。一天的工作纔算結束。

時間在我們每天緊張而忙碌的工作中滑過。我們一邊耕耘一邊收穫。孩子們的朗朗書聲在我聽來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孩子們用他們靈巧的雙手,童真的心做出了令我們讚不絕口的水族箱;孩子們用他們稚嫩的文筆寫下了他們對新農村的憧憬,對北京奧運的祝福。我們每個隊員在“新農村新陝西新奧運”的宣傳板報中寫下最想對孩子說的一句話,鼓勵祝福他們。我們舉行朗誦比賽和作文比賽,給成績優異的學生頒發獎品。我們組織學生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拉近孩子與家長心的距離。最後一節課,我們留下了最後的感動,告訴孩子怎樣用感恩對待父母,用尊敬對待老師,用刻苦對待學習,用真誠對待朋友,用寬容對待不喜歡的人。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如此美好,值得我們紀念,永遠永遠。調研,我們進民家知民意,認真務實,關心農民關心的問題,瞭解農民的心聲;我們幹力所能及的農活,拉近與農民羣衆的距離,增進了與農民羣衆的感情,與調研相輔相成;爲了最後的聯歡,我們帶領孩子們精心地準備着……

xx年年7月21日,傾盆大雨下了一天,河水瘋漲,我們不得不將聯歡會的時間提前。一切都變得那麼匆忙:匆忙地表演節目,匆忙地合影留念,匆忙地收拾行李,匆忙地吃完阿姨精心爲我們做的最後的晚餐……雨水和淚水彙集在每個人臉上。頂着大雨,孩子和村民們送了我們一程又一程。最後,一羣孩子光着頭在大雨中哭着爲我們唱我教給他們的《祝你一路順風》,把我們感動得心都碎了。心裏有那麼多的不捨,但我們不得不離開這裏。因爲如果再不走我們很有可能就過不了河而被困在這裏,而活動已經結束,我們還要回合興村做最後的總結與經驗交流。我們一共過了兩次河,險些被湍急的河水沖走,但團結的力量是強大的,我們最終戰勝了水魔,於當天晚上安全到達了合興村。7月22日,我們三個小分隊聚在一起,分享各隊的工作成果,交流工作方式方法,總結經驗教訓,爲下一批大學生支農志願者留下寶貴的資料。7月23日早,我們揮淚告別了熱情善良的村民,純真可愛的孩子,踏上了歸途……

我很慶幸自己能有機會參加這次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它給了我鍛鍊自己吃苦耐勞、體現自我價值的平臺,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國農村的未來,思考我們社會發展的方向,思考我們國家的命運,思考我們青年人的責任。雖然我們支農支教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幾天,但這個活動會持續進行下去,我們期待着我們的持續行動能夠改變農村,改變中國!

【第3篇】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調研報告

提供調研報告,爲您提供幫助!

奎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體現了黨和國家解決“三農”問題的決心和信心。無論是從農業貸款投放規模,還是營業網點的設立,支持“三農”發展的重擔責無旁貸的落在了信用社的肩上,農村信用社作爲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在支持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農村社會穩定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於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信貸支農工作問題比較突出,影響了“三農”問題的解決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進程。

一、農村信用社支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從社會環境看

1.農業投入不足,難以滿足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需要。黨和國家十分重視農業的發展,拿出了一定數量的資金支持農業,但財政支農支出佔國家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呈現不穩定並有相對下降趨勢,尤其是縣鄉財力十分困難,對農業的投入不足,更加劇了農業資金缺短的狀況。

2、農村信用環境差。由於宣傳不到位,認識上出現偏差,以至有的農民錯誤地將農業貸款看成扶貧救濟款,盲目申貸、張冠李“貸”,直接影響到農業貸款的發放、使用與回收。由於農村信用環境差,農戶信用意識淡薄,農業科技含量低,農民收入不穩定,支農貸款風險高,信用社存在普遍的“懼貸”、“惜貸”心理,有富餘資金不願投放。由於金融、法律意識差,甚至惡意逃廢金融債務,造成信用社的部分貸款被“懸空”,信貸資金的週轉速度逐年減慢,交易成本偏高,嚴重降低了農村信用社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益,也制約了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資金的投放力度。賴債現象還在一些農戶中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工作的積極性。

3、農業貸款風險大、利潤低。近年來,我市農村信用社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在信用社的支持下,我市的棚蔬生產、水果鮮儲、養殖形成了產業化規模,大大改善了農業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但農業貸款週期長、抗風險能力弱,以農業經營爲主的農民收入微薄,還要支付吃、穿、住、用、行、子女上學、醫療等費用,所剩寥寥無幾。如果遇上天災人禍,無疑又是雪上加霜。一是信貸需求主體數量大,高度分散,經營規模小;二是農業生產季節性強、週期長,受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影響大;三是農村經濟相對落後,交通通訊條件差,信息傳遞不便;四是農戶和農村企業貸款抵押難,擔保難,分散風險的機制不健全。土地承包權抵押存在很大的難度,農民缺乏其他的抵押品,又沒有專門的擔保基金或機構爲農戶提供擔保。由於農業保險萎縮,一遇到自然災害,就有大批農民和農業企業遭受嚴重損失,無力歸還貸款,影響了金融機構開展農業貸款的積極性。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這就決定了農業貸款較其他商業性貸款具有更大的風險,而我們又缺少相應的信貸風險補償辦法;

4、農業貸款受政策性因素多。目前,農村信用社是地方性金融機構,在一定程度上,農業貸款的發放受到行政干預。比如禽流感、雪災等,農村信用社在政府部門的督促下,給予了大力支持,禽流感過後,由於政府扶持和信用社的信貸支持,禽業發展迅速恢復,截至末北鎮地區的禽類養殖量已達4000萬羽,比禽流感前養殖量2500萬羽增加了1500萬羽,造成蛋雞產品市場過剩,價格低廉,加之飼料漲價及養殖成本的增加,導致養殖蛋雞風險加大。

(二)從農村信用社內部看

1、對信貸支農工作認識不足。部分信用社工作人員沒有充分認識到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工作的重要性,認爲農業貸款風險大,工作任務重,投入的人力、精力多,效益卻沒有投向工礦企業來得快,來得明顯,對信貸支農工作缺乏熱情,信貸支農的主動性不夠。

2、信貸支農資金不足。當前,縣域金融市場的基本現狀是各國有商業銀行、郵政儲蓄、農村信用社等機構分爭社會資金。除農村信用社外,其他機構吸收的資金絕大部分流出縣域及農業產業之外,農村資金匱乏,單憑信用社的資金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農村信貸資金的需要。

3、農村信用社信貸人員素質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目前信用社信貸員普遍偏少,據查,一個信用社一般有信貸員2—3名,一個鎮有十多個行政村,一個信貸員要負責好幾個行政村幾千戶農民,加上信貸日常工作,實在忙不過來。同時,爲防範風險,信貸員不僅要懂得貸款知識,還要懂一些科學知識,對種殖業、養殖業、企業管理、農村產業政策,整個市場行情等等都要了解。這就對信貸員的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4、信用社的內控機制制約了信貸支農。貸款作爲一種商業行爲,它是以安全爲起點的,但農業貸款由於其自身的特殊性,存在着自然風險大,比較效益差的特點,而目前農村信用社對農貸的考覈有不盡合理的地方,這給信貸員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懼貸恐貸思想還一定程度存在。

二、解決支農工作問題的有效途徑

1、進一步提高對信貸支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農村信用社廣大幹部職工要進一步端正經營思想,切實增強做好信貸支農工作的緊迫感和主動性,因地制宜地制定信貸支農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支持力度。

2、改善支農投資環境,解決農民貸款供求問題。農村信用社要從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大局出發,緊密聯繫現階段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健全和完善支農政策措施,千方百計擴大對農業投資力度,把工作重心真正轉移到服務“三農”上來。一是要把信用社牢牢定位於服務農村、立足農業、支持農民,優先保證農戶種養及相關的加工、服務業的合理資金需要。並在此基礎上,加大對農民消費信貸和農村工商業的扶持力度;二是完善授權授信制度。依據各地經濟狀況、信用環境和信用社的管理水平及資金實力,採取有區別的貸款額度調控措施,有針對性的適度提高貸款限額;三是實行貸款增量考覈,將農戶貸款增量納入年度考覈指標,對信貸人員實行業績考覈,在合理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多放多獎;四是制定科學的責任追究制度,注意區分違規放款、決策失誤、自然災害和市場變化等不同情況,確定相應的責任標準,充分調動農業貸款投入的積極性。

3、政府對農村信用社支農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努力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農業貸款的管理工作,離不開地方黨政的支持。各級政府應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強化信用的綜合治理,切實改善社會信用,共同維護金融債權,提高農民信用意識,同時依法打擊惡意逃廢債務的行爲。加大宣傳力度,發揮輿論導向,在全社會範圍內大力提倡誠實守信的社會風尚,努力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4、合理安排信貸資金,突出支持重點。農村信用社資金要取之於農,用之於農。在信貸資金投向上要體現“三優先”:農戶貸款優先、社員貸款優先、農業貸款優先。具體說一是要保證農民種植糧棉油的生產費用需要。二是要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加快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着力支持優化品種,優化品質,優化佈局.提高產品質量的加工轉化,支持農戶多種經營。三是要結合農業結構調整,擇優支持以本地區資源爲依託,產品有銷路,還款有保障的,以公司帶農戶爲主要形式的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實現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良性循環,推動農業產業化市場化。

5、進一步完善貸款方式,提高爲農服務水平。農村信用社要適應農民對信貸資金需求額度逐漸加大的形勢變化,不斷總結小額信用貸款的經驗,在加強風險防範的前提下,適當提高信用貸款的額度,對不同的信用等級農戶覈定不同的信用貸款額度,最高可達10萬元,同時要按照靈活、方便、安全的原則,完善農產聯保貸款方式,擴大農戶聯保貸款的範圍。在貸款期限上,要合理確定支農貸款使用期限;在經營方式上,由以往的“坐等放貸”轉變爲“主動營銷”;在工作作風上,農村信用社信貸員要發揚“揹包銀行”精神,堅持走出社門,訪農民家,知農民情,助農致富。從根本上扭轉農民“貸款難”問題,使農村信用社真正成爲服務“三農”的主力軍。

6、建立科學的信貸風險防範體系,解決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的管理困境。一是切實強化對支農貸款的管理和監督。首先要健全農戶貸款檔案,各類管理臺賬、卡片,要規範統計口徑,定期複覈臺賬、卡片內容,確保信貸信息真實全面,並逐步將檔案臺賬實行計算機操作管理,實現客戶檔案動態管理。其次是探索實行貸款公示制,將信用社的貸款條件,貸款對象,貸款利率,貸款程序公示於衆,以程序的公開保證貸款管理的公正。再次就是轉變工作作風,要規範信貸人員深入農戶調查的次數、比例及內容,加強信貸調查,及時掌握農戶真實的基本情況。三是建立有效風險防範體系。農村信用社要深入研究信貸支農風險的特點和表現形式,借鑑先進的信貸風險評級方法,建立適合產業化特點和自身情況的科學有效的信貸風險防範體系。四是規範貸款責任認定。責任追究和認定要建立一個合理的綜合性指標,對不良貸款數量、佔比等各種情況綜合考慮,同時增加對信貸人員的獎勵條款,對信貸投放效果好、質量高的信貸人員實行獎勵政策,達到既控制違規貸款,最大限度地減少信貸資產風險,又有效地支持“三農”的目的.

7、進一步優化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支農環境。一是針對高投入、高風險特點,建議地方政府牽頭建立支持“三農”發展擔保機構和擔保基金,爲“三農”發展提供系統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務,爲農村信用社發放“三農”貸款提供擔保,降低產業化龍頭企業、重點大戶的融資難度和融資成本,爲農村信用社支持產業化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二是政府要加強對信用社工作的領導和指導,要本着信用社經營自主的原則,減少對信用社不適當的行政干預,加大對信用社依法維護債權工作的支持力度。三是建立高質量的信用環境,廣泛開展創建信用村(鎮)活動,通過加強宣傳,建立農戶信用評級機制等方式,強化農產的信用意識,規範其信用行爲,爲信用社支農服務創造良好寬鬆的外部環境。

標籤:支農 多篇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