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工作計劃

春季國小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精品多篇

春季國小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課後服務工作總結 篇一

減負,並不是新鮮的話題,但它卻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話題、如何纔能有效肩負:

一、興趣是減負的第一法寶

學生爲什麼會有負擔?如何才能讓學生享受適度的壓力?這恐怕是教育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做一個形象的比喻:當你和一位賞心悅目的美女促膝相談一小時,你會覺得是愉快的享受;反之,讓你和一位臭氣熏天的酒鬼共處一分鐘,就會成爲沉重的負擔、所以,學生有沒有興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負擔的輕與重、學生在學校除了讀書,還應該有更爲豐富的體育活動、藝術活動、多種活動的有機結合,才能還給孩子快樂的童年,減輕他們的負擔。

二、向四十分鐘要質量

學生要發展,教師就要先行發展、教師廣泛涉取以求一個“博”字;鑽研業務以求一個“專”字;加強教研以求一個“新”字、要上好課,課前準備是關鍵、教師要充分研讀教材,明確每冊教材在整個國小階段的地位和任務,從而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

三、讓學生把作業當做一種快樂

減負令嚴格控制學生的作業量、做到一、二年級不佈置課外作業,三到五年級的課外作業不超過30分鐘,六年級的作業不超過1小時、因此,人們一提到減負,第一反應就是減少作業量、有人認爲“減負”就是給學生少一些作業、少一些補習,多一點玩的時間、多一點能夠受他自己支配的時間、其實,這種規定是很難操作的、試問,一、二年級的孩子回到傢什麼作業也不做,家長會答應嗎?一定量的作業還是要佈置的,因爲學習本身就客觀存在一定的負擔的壓力,任何人學業上的成功都無法逾越“刻苦努力”這一環節、如果我們隨意減去學習中應有的負擔,就徹底偏離了減負的精神。

在作業的要求上,首先要精心設計作業,認真篩選,控制作業數量、選擇有代表性的作業,使學生通過練習達到複習和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筆頭作業一定要做到少而精,避免機械重複。

雙休日、節假日要控制筆頭作業的量,可佈置一些“軟作業”、所謂“軟作業”,就是比較靈活、自由的、需要學生動手動腦,以及參加社會實踐來完成的作業、如:閱讀書籍、參加勞動、查閱資料、收集信息、社會調查等、這些作業學生樂意做、喜歡做、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做起來是不會感到是一種負擔的、而這些作業的完成,對於增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無疑是很有幫助的。

減負並不是一道簡單的減法算式,它需要教育者站在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想到孩子的未來,讓孩子能夠在快樂中成長;減負也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它需要教育者站在發展的角度,爲培養更優秀的人才而不懈努力、減負雖然路漫漫,但“減負”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作爲教育工作者,面對減負浪潮,責無旁貸。

國小語文課後服務工作總結 篇二

西方學者德加默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提問得好即教得好”。事實上,在問題的解答過程中,我們調查發現:有的學生覺得問題太簡單,提不起興趣:有的學生認爲問題太複雜,甚至不舉手、不發言,彷彿置身於課堂之外。很顯然這兩種情況都容易讓學生滋生厭學情緒,這不是課堂提問者的初衷。如何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提問的質量,這是擺在廣大國小語文教師面前非常現實而有意義的問題。爲此我校的幾位教師組成了一個小小的課題組,對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進行了由淺入深的研究。經過前幾次的總結和提升和最近半年的研究實踐,我們總結了幾點:

一、比較成功的提問策略

語文課堂提問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它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合理地運用課堂提問,使其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很好的實施,並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那麼教師要在哪些地方設問呢?我們經過組內實踐研究總結了一下幾點:

1、在主要內容上設問,預想設計富有整體性的問題。

學生閱讀課文時,往往感到一讀就懂,但又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和結構線索,因而對課文的理解是含混不清的。教師從全篇的主要內容入手,精心設計提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在矛盾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啓發性的問題。不少課文從內容上看起來似乎“自相矛盾”其實這正是誘發學生思維的亮點。在此發問,會促使學生思維興奮,弘揚自主探求的學習方式。如《窮人》一文,先寫古老的鐘嘶啞的敲了十下,十一下後說“睡覺還早”。已經深夜,睡覺還早嗎?在此預想設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從而讓學生在對矛盾的探求中,進一步體會到桑娜的善良。在這樣一個暴風雨的夜晚,對出海打魚未歸丈夫的牽掛之情,擔憂之心。

3、在課題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吸引力的問題。

課題往往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它是一篇課文的高度濃縮,彷彿是文章的眼睛。圍繞課題設計富有吸引力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如《落花生》一文,簡介作者時,告訴同學們文章的作者許地山,筆名就叫“落花生”爲何用自己的筆名來做文章的題目呢?簡潔的問題恰到好處,爲引導學生如何做人打下了伏筆。再如《草船借箭》一文題中的“借”字,箭明明是“騙”來的,爲什麼偏偏用“借”呢?這不但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暗示了這些“箭”在以後的對曹作戰中是要“還”的。抓一字而動全篇,一石激起千層浪。

4、在反覆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想象力的問題。

許多課文,作者運用了反覆的表現手法,以強調某種感情的強烈和深沉。在這裏設問,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感情內涵,也可促使學生體會悟情,提出富有想象力的問題。如《林海》一文中。三次出現“親切、舒服”一詞,分別表現老舍先生不同情境下的感受。教學中,我預想緊扣反覆處發問,既可突出重難點,又能進一步感悟文章思想內容,

5、在關鍵處、空白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統領性的問題。

學習一篇課文,如果設計的問題過多,缺乏針對性,不僅費時低效,而且學生的能力也得不到發展。教師若抓住教材的關鍵,在關鍵處設問,提出富有統領性的問題,則教學事半功倍。如《草船借箭》文末,周瑜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緊扣“神機妙算”設問,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默讀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則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紮實。

二、課題研究成果

1.通過在課堂中注重提問方法與技巧的運用,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得意較大程度的提高,課堂有煥發出勃勃生機。

2.自開展課題以來,課題組成員公開課,將在課題研究中的經驗融入教學設計中,使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得到了組員和學校領導的肯定。

三、語文課堂提問仍然存在的不足

經過課題研究,課題組成員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課堂提問的方法,學生在個性化學習過程中,問題的發現、探究、解決方面的能力也有可喜的進步,師生關係融洽,學習趣味增強,有更多的空間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生較之採用傳統教學法時更爲樂學。但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課題研究過程中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1.問題切入點不合適導致提問的目的不明確,不能準確把握知識本質。

課堂上,有時老師的問題範圍太廣,學生不知道從何入手;有的問題太長,往往使學生抓不住重點;有的問題沒有思考價值,偏重於機械的盲目記憶;問題和問題之間沒有組織性和系統性,想到什麼就問什麼。

2.教師提問多,學生主動提問少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之所以高耗低效,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提問主體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學生隨老師的意旨學習課文,用老師想聽到的話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堂上表面熱鬧,實際上無論是語言訓練還是思想感情陶冶都是沒有生命力的。偶爾有學生髮問,也只是問問詞語解釋,句子含義之類沒有思維深度的問題。教師很多時候不敢把課堂提問權力放手給學生,怕學生打亂了教學進程,這其實是一種畫地爲牢。

3.不充足的期待時間

期待時間是指一個問題被提出之後與由這個問題引起的回答之間的時間量。大量研究揭示,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後的期待時間平均只有1秒,如果一名學生不能迅速地思考問題,教師通常會重複剛剛提出的問題,或重新表述這個問題,要麼就叫另一個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教師留給學生組織答案的時間太少。一再如此,學生就失去了使他們的思路趨於完善的

四、今後的設想

當然,本次課題研究僅僅只是一個開端,還有許多深層次的任務和問題有待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索與解決,更需要教師在這次課題研究中認識的提高和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與完善。轉變觀念是一個艱難而複雜的過程,而渡過這個階段的惟一途徑只能是教師對新理念的不斷學習理解、實踐反思、總結提高。當然,事物是在發展中不斷地完善、充實、提高的,我們由衷地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促進自身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春季國小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三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語文教研組仔細學習貫徹上級訓練部門、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以《學校工作方案》和《教育處工作方案》爲指導,立足校本教研,以提高教學質量爲中心,狠抓實效,大力促進老師專業化進展。教研工作以校本爲中心,努力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緊緊圍繞學校本學期工作目標,進一步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規範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研質量,提升老師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

二、工作目標

(一)、學好理論,更新觀念,提高素養

語文教學應根據語文和語文學科的特點,適應的社會需求,強化語文的人文性、實踐性、有用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了適應這種新形勢,不被淘汰,我們全體語文老師在理論學習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仔細學習先進的訓練教學理論,通讀一、二本理論專著。結合語文教學實踐,通過專題學習和爭論,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更新訓練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訓練觀和學生觀。

2、準時瞭解語文教學的動態和語文教改趨勢,開拓視野、拓寬語文改革思路;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汲取並消化他人的先進的訓練閱歷,不斷練好自身的語文教學“內功”。

3、緊密結合訓練教學實際和課題討論,並依據自身的需要,確定學習重點,講究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二)、狠抓常規,改革教學,提高效率

1、對比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真正樹立老師的服務意識,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革陳舊、呆板、單調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討論和設計科學、新奇、活潑、開放型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語文課堂要注意激活學生的求知慾,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力量,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力量的培育;堅決做到面對全體學生,照看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要,討論和實施分層分類教學;努力促使課堂教學結構的最優化,大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2、加強常規調研,確保減負增效。青年老師每學期每人至少上一節教研課;教研組成員,非特別緣由,儘量參與;課後,準時評課。

(三)、加強課題討論,注意學生素養

語文教學應當在教給語言學問的同時,着重於引導應用,培育學生的言語力量。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準時轉變過去以傳授學問爲主的舊訓練,到着眼於培育學生應變力量和創新力量的新奇訓練。爲此,我們要加強課題討論,注意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加強溝通,共同成長

作爲語文教研組的中堅力氣,我們青年老師之間要加強溝通,資料共享,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使自己能儘快提高、成熟。

(五)、開展科研,突現重點

1、通過每週一次的聽課——評課的討論方式準時與老師進行爭論、反饋,評析課堂教學的勝利與不足,共同商討教改方向和教改措施,提升老師課堂教學的才智。老師要按時參與活動,參加爭論,提高專題討論的效益。

2、在教學之餘多寫實踐中有自己思索、實踐的文章,加強對課堂教學行爲的反思。提升水平,提高修養。

3、創設濃郁的教研氛圍,組織老師仔細參與各級各類教學業務學習、教研活動,組織校“大課堂、跨學科”;開展“同課異構-連環改進”校本教研活動。學期初確定本教研組的活動專題,以教研組爲單位開展活動,提升教科研活動的質量和品嚐,提高老師的課堂教學力量。

三、詳細支配

九月份:

1、制定語文組活動方案,各語文老師制定學科方案。

2、組織學習《新課標》解讀材料。

3、進一步抓好學習規範養成性訓練。

4、教學檢查。

十月份:

1、組織學生國慶節演講競賽。

2、集體備課的聽課、評課活動。

3、學生作業檢查,評比。

4、每月教學檢查。

十一月份:

1、學習有關教學新理念的文章。

2、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活動。

3、部分老師上研討課。

4、期中教學檢查。

十二月份:

1、組內老師專題座談會。

2、組織手抄報評比活動。

3、每月教學檢查。

一月份:

1、制定複習方案。

2、教研組整理活動資料,撰寫工作總結。

3、組織學生期末考試

4、期末教學質量分析。

國小語文課後服務工作總結 篇四

一、認真學習、轉變觀念

在市課改領導小組的組織安排下,對實驗教師進行通識培訓和課程教材培訓。在培訓期間學習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並結合當今國際、國內基礎教育的發展趨勢等,再次學習鄧小平關於教育“三個面向”。參加培訓的120多名教師深有感觸地認識到這次課改的重大意義,加強了對課改工作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點在於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

二、認真實踐,探求發展

基於思想觀念的提高與轉變,我們對課改形成了一個共識,即:實施課程改革是挑戰也是機遇。說是挑戰,是因爲新課程對我們教師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理念,要實現課程目標,必須進行認真學習和認真實踐,做到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說是機遇,是因爲大家都沒有經驗,實施新課程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具有使命感、責任感和光榮感的事情,我們理應肩負起這一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在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我們主要抓住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以課程基本理念爲依據。

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以學生髮展爲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位學生受益。

2、課程目標統領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

在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過程中,我們緊緊抓住課程目標的五個學習領域目標來統領教學內容以及方法的選擇。課程目標的“五個學習領域”是一個有機整體,在實施課程的過程中,“五個學習領域”有機地進行滲透,才能從真正意義上體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我們在學期初就要求教師依據“五個學習領域”的水平目標做好學年教學計劃、學期教學計劃和單元教學計劃,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也要基本反映“五個學習領域”的內容。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促發展。

實施新課程,首先教師要轉變教書匠的形象,要學會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促發展,這樣才能在真正意義上體現教師是課程的參與者和開發者;其次要轉變教學行爲,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師角色轉變;第三,從真正意義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體做法是:

(1)以教研促教學、以教研促課改、以教研促發展是我們在課程改革中緊緊抓住的一條主線。

依據“五個學習領域”的水平目標來制訂教學計劃,按人教版教師用書選擇好內容;

編寫教案時將目標轉換爲可觀察性、可檢測性和可操作性;

要進行課的設計;

要上好課改課;

教師要轉變教學行爲;

課堂教學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

課堂教學要營造一個既寬鬆和諧又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要進行課堂教學評價(過程評價、形成性評價);

要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

要進行課後反思

(2)建立了課改學科中心組。我們在xx年9月建立了課改學科中心組,中心組成員來自各校責任心強、有奉獻精神的年輕教師,中心組成員的主要任務是以教研促教學,以教研促課改,以教研促發展。我們在專題研討的基礎上,有選擇地解決一些突出問題,以達到以點帶面,重點突破的作用。如上學期我們中心組成員陳志軍、黃冉、葉浩等三位教師上了三節課改公開課,較好地傳播了教師角色轉變、如何編寫教案以及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等課改理念。來觀摩的教師的共同感受是這幾節課很有創意,解決了他們在實踐中不能有效跳出原來教學模式的難題,起到了示範作用。第二學期在全市四城區開展新課程的教學比賽,通過比賽極大地促進了教師們深入學習課程標準,用課程目標來統領教學內容、選擇方法,真正體現了教師教學行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極大地推動了課改深入開展。本學期教育部課改中心組到我市檢查課改工作時,觀看了一節體育課,專家們給予了高度評價。

(3)形成制度

學習研討制度,我們採用邊學習、邊實踐、邊發展的做法,首先是制定學習、研討制度。每月的單週五上午爲課改中心組學習時間,一年來人人都能堅持學習,學習內容豐富多樣,有理論知識、專家講座、專題研討、實踐探討等,在學習時間上得以保證。

任務制度。每學期初,中心組選擇突出問題,由中心組成員承擔任務,結合學習,組織大家進行交流探討,在一定時間內完成。

管理制度。中心組成員的學習、任務、管理是一個動態的有機系統,管理過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平時大家相互溝通、交流、相互促進,起到相互管理的作用,形成一種良性的管理制度(如學習情況、完成任務情況、建立教師成長袋等等)。

三、實施新課程產生的變化

1、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質的變化。

(1)課程基本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得以體現,如教師行爲的變化,能爲學生營造一個既寬鬆、和諧,又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體現在啓發、引導、激勵和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3)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民主、動態、和諧、互動,教師能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感。

2、學生主體地位得以體現。

(1)教學過程中學生有對內容選擇的自主權,表現出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主動探究、主動與同伴交流、互相幫助等)。

(2)教學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主動關心集體、關愛同伴、個人與集體共同發展。

(3)教學過程中,學生態度、情感得到充分展示,在小組及全班學習中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成功體驗。

3、積極開展發展性評價。

(1)關注學生的發展。以學生髮展爲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過程評價能客觀地體現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2)評價方式多樣化。關注學生的自評、小組評、家長評、教師評,從多角度、多層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3)運用學生成長記錄袋,記錄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情感的、態度的、行爲的、知識的、技能的等等。

現在學生喜歡體育教師更喜歡上體育課,體育課給他們帶來樂趣,體育課給他們帶來信心、帶來成功感。總之,課改的基本理念正逐步化爲教師的自覺行動,使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健康第一”的思想得以體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以落實。這只是課改剛剛邁出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今後要繼續深入研究、交流,爭取更大的收穫。

國小語文課後服務工作總結 篇五

十年來,我校的語文教學工作順應新課程改革形勢,熱情投入新課程改革大潮,紮實開展新課程改革的工作。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師素質有了極大的提升,打造了一支優秀的語文教師團隊。學校的教學研究氛圍空前濃厚,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學生學習興趣有了很大提高。語文教學成績連續十年名列興濟鎮前三名,多次榮獲第一名。目前我校被確定爲興濟鎮“教研基地校”,承擔全鎮的語文評優課、教學研討等任務,在全鎮起着示範引領作用。

十年的課改我校的青年教師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宋燕老師醉心於國小語文教學改革,積極開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實踐和探索,認爲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的祕訣在於尊重、理解、賞識、激勵,遵循“讓每個孩子走向成功”的教學理念。她的語文課曾多次獲得縣級、鎮級優質課一等獎,有多篇論文在省市級報刊發表,草根課題“國小語文中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獲得縣級一等獎;主持的省級課題“後進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及轉化教育的個案研究”已經通過省級驗收;教學成績連續多年名列全鎮前列;她被評爲縣級“語文骨幹教師”、“教師專業化發展標兵”;曾多次獲得縣政府“嘉獎”、“優秀教師”獎、“教學工作先進個人”獎、“模範班主任”獎,成爲我校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優秀人才。

李洪豔老師潛心於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放在首位,努力創設良好的氛圍和環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的駕馭能力、調控能力受到老師們的一致好評。目前她是我校“公開課”“示範課”的主角,教學成績十分突出,多次獲得全鎮第一名。連續多次被評爲縣級“優秀教師”,獲得縣政府“嘉獎”,縣級“教壇新秀”。有多篇教學論文在縣市級論文評比中獲獎。

課改十年我校的語文教學工作循序漸進、求真務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受到中心校領導和兄弟校的一致好評。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重視培訓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有言道:新課程改革,成也教師,敗也教師。教師是課改的主力軍,只有學習,才能轉變固有的陳舊觀念,轉變過時的教學的行爲。因此,培訓、學習,提高教師素質是課改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

1、常抓理論學習。我校充分利用每週四下午業務學習的時間,組織教師集中學習一些上級的有關課改的文件精神、先進的經驗與案例以及和專業相關的書籍資料,觀看教學實錄光盤等活動。此外,還要求每位教師利用課餘時間加強專業理論的自學,並及時寫出相關的學習體會或論文。通過不斷的學習,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提高了,教育教學的觀念也更新了。

2、抓外出培訓。學校全力支持並提供機會讓教師外出培訓,特別是青年教師、骨幹教師、教壇新秀外出培訓的機會更多。無論是聽專家的專題講座,還是參與教材培訓、聽課研討等,學校對外派培訓的教師加強組織規範管理,要求做好學習記錄,必要時還要交流反饋。這樣的培訓學習,讓教師開闊眼界,接受新思想,把握課改的新動向,同時也強化了教師素質,鍛鍊了教師隊伍。

二、努力轉變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爲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校收穫最大的就是教師的角色轉換了。由原來的主講者變成了組織者、合作者。教學能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在教學中都能放下以往的架子,走下講臺,同學生打成一片,以親切和藹的態度,與學生平等對話,互相交流,因而課堂的氛圍寬鬆而活躍,學生的種種顧慮打消了,回答問題的膽子大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了。教師的學生觀正在改變,能夠把學生當作一個真正的人來看待,而不是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本身充當的角色也在發生着變化,即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學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一起猜字謎,一起朗誦課文,教與學的活動在師生的互動合作中變得生動有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享受到合作的快樂,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學習,是一種啓發、一種幫助、也是一種關懷,它構築起了民主的課堂氛圍。課堂上,教師會用微笑緩解學生回答問題時的緊張情緒,用豎起的拇指讚揚學生的點滴進步。

三、開展教研工作,努力促進課程改革。

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實施的基本途徑。只有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新的教學行爲,課程改革才能取得實質性的發展。爲此,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語文教研組立足課堂教學,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圍繞“自主探究,發展學習”這一教研課題,展開一系列的教研工作。

1、加強教研組建設。教研組工作強調“三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力求達到“提前準備,功效可見”。教研活動要求圍繞一定的主題開展“學研講評改”等系列活動,做到制度健全,人員落實,記錄存檔。

2、組織集體備課研討。重點以一、二兩個年級爲實驗班,組織語文教師全員參與。集體備課推行個人精備、大家討論的模式,力爭以“嚴、細、實”的工作作風做到“功在課前,效在課內”。講求實效的集體備課,使課堂教學的講臺成爲教師集體智慧與個人才華和諧結合的展示平臺。同時,校長、主任、各年級教師深入課堂,隨機聽課,共同探討,一起學習,形成民主平等、和諧共處的全新教風。

3、開展校內“公開課”活動。主要抓“說、講、評”三個環節。爲了增加全校教師的交流機會,更好地探討課改的良好途徑,我校要求45歲以下教師每學期至少開一節公開課,供大家學習、交流、探討。同時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鎮級和縣級開展的研討課、觀摩課以及評優課比賽活動。我校的語文教師雖少,但宋燕、姜玉霞、李洪豔等老師都積極參與其中,並取得較好的評價。宋燕、李洪豔老師在鎮級、縣級評優課活動中多次獲獎。通過鍛鍊、培養,我校的青年教師教學水平提高了,形成了一種充滿時代氣息與活力的教學特色。

4、重視語文綜合性學習,豐富學生的語文生活。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十年來,我校的語文教學一直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把課內外語文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積極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各類主題徵文、朗讀演講比賽、硬筆書法比賽、古詩詞與成語積累、製作手抄報等等,爲師生創設了一個施展才能、發展個性素質的平臺,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生活。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在各級各類比賽中諸多的獲獎,是給語文課改工作的最好的回報,同時爲課改注入新的活力。

四、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改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

深入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更好地發揮教材優勢是搞好課改實驗的前提。爲更好地落實新課程理念,全校教師加強了對教學設計的研究。首先依據新課程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能深入學習課程標準,明確年段目標,把新課程理念貫念在各環節中;其次依據學生實際進行教學設計。語文是一門母語學科,有非常廣泛的學習環境和途徑。全體教師能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接受水平出發,靈活地處理教材,拿出符合學生知識和心理需求的教學設計;其次,依據教材進行教學設計。人教版實驗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每單元前的導語提示了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教學要點。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能充分發揮導語的導學功能,從整體上把握單元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針對精讀、略讀課文在本單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

爲了呵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富有個性的經驗,教師能站在促進學生髮展的高度,以學定教。課堂上,教師更加關注學生靈性的閃動,在注重預先設計的同時,更注重把握課上生成的知識,珍視學生獨特的見解,抓住契機引導、拓展並及時地進行課後反思,不斷提高處理教材的能力。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三者是有機聯繫的一個整體。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而對未知的探究,對國小生來說,相互的合作、啓發必不可少。從調查中發現,我們的學生已經開始適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有所增強,多數學生樂於與人合作,在合作中,體驗互助的快樂與收穫的喜悅。

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學生就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爲此,爲實現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注重通過示範點撥、引導領悟自得、發現來源於學生中間的好的學習方法加以推廣等方式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在學生進行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這些語文學習方法也得到了完善。培養了學生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達到了“會學”。

我們曾對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途徑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街道、商店、學校、市場、車站、飯店、廣告、食品及服裝商標上的文字都是他們識字的資源。影視、歌曲、報紙、課外讀物、同學姓名、班級佈置中的常用字都是學生識字的教材。這充分說明:學生自主識字的習慣與能力已初步形成。通過調查,我校一年級結束時的部分學生識字量超過了1200個(課標要求的識字量爲950個),這正得益於學生較強的自主識字能力。爲了鞏固學生識字成果,鼓勵他們的識字熱情,我們的語文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整理課外所認識的字並把它編進《識字手冊》,讓學生互相傳閱。

低年級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及其語言的發展。通過閱讀大量兒童讀物,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有所增強。

新的教學理念呼喚新的教學方法。在十年的課改實踐中,我們的教師摸索到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閱讀教學中學生多角色活動──“小醫生”角色、“小博士”角色、“小導遊”角色、“小老師”角色;六步寫字教學法,即:一看、二描、三寫、四評、五改、六展示;在寫字習慣的養成教育中,採用“五養成”教學法,即:養成以正確姿勢書寫的習慣、養成整潔習慣、養成讀帖習慣、養成“提筆就是練字時”的習慣、養成天天練的習慣。

五、課程改革中評價方式的變化

評價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制約課改能否順利進行的瓶頸。爲實現“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目標,在十年課改的實驗過程中,我們認真研究、積極探索,在評價方式、評價內容、評價標準等方面做了大膽的可操作嘗試。

1、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針對以往評價過於注重學業成績,過於注重期末評價的弊端,在評價中,我們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了日常評價,體現了動態的評價管理。在評價內容上,分爲平時的形成性評價、期末測試與評價、期末終結性評價。

2、關注學生個體,實現評價方法多元化。

平時的形成性評價,包括“家校聯繫冊”、“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書面階段測試”等。

期末測試與評價,我們採用了口試、操作、筆試相結合的方法。筆試採用全縣期末質量驗收捲進行測評。

期末終結性評價是把平時的評價與期末的測試整合爲一體。

3、開放評價過程,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

爲避免傳統評價中教師爲主體的侷限性,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中來,將評價變爲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動。在評價中,結合評價內容採用了學生自評、互評、家長參評、教師綜合評定的民主、開放式的多元評價方式,增加了評價的客觀性,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歷經十年的課改實驗,我校語文教師擁有着共同的感受:雖然我們的工作很繁重,但仍充滿樂趣。有多名語文教師在市級以上報刊發表教學論文10餘篇、《芳草地》、《幼苗》等學生習作集、《我愛書法》等學生硬筆書法作品集、《教海拾貝》等教學心得集都飽含着我們在課改實驗中的思考和探索,浸透着我們的心血和汗水,相信我們的課改之花一定會越開越豔麗,越開越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