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尊敬老師的故事(通用多篇

尊敬老師的故事(通用多篇

尊敬老師的故事 篇1

在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於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後,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

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爲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一天,楊時同一起學習的遊酢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遊酢不要驚醒老師,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飄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遊酢卻還立在雪中,遊酢實在凍的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了。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於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之後,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後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讚揚那些爲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

尊敬老師的故事 篇2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

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裏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爲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讚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遊;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能夠結網來逮住它,會遊的魚兒我能夠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能夠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尊敬老師的故事 篇3

華羅庚,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中國現代數學之父。在他成名之後,不止一次說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立刻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老師。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老師請上主席臺就座,進會場時讓老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老師的下首。

由於青年時代受到過“伯樂”知遇之恩,華羅庚對於人才的培養格外重視,他發現和培養陳景潤的故事更是數學界的`一段佳話。

尊敬老師的故事 篇4

一個春雨霏霏的日子,漫畫“三毛”的作者張樂平一手撐雨傘,一手提蛋糕,去看望50餘年沒有見過面的國小啓蒙老師陸寅生。陸寅生以前給張樂平出了個題目,指導他畫政治諷刺畫,這是張樂平學漫畫的開始。此事雖已過去50多年,但張樂平記憶猶新。

80多歲的陸老師把張樂平打量了一下,問:“你是誰?找誰?”張樂平說:“我是張平啊,此刻叫張樂平。”陸老師興奮異常:“幾十年來難得你還想着我,真不容易啊!”張樂平說:“我的第一幅漫畫是您教我畫的,我一向沒有忘記您!”

尊敬老師的故事 篇5

魯迅對啓蒙老師壽鏡吾一向很尊敬。他18歲到南京讀書,每當放假回紹興時,總要抽空看望壽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東渡日本留學的8年間,他經常寫信向壽老師彙報自己在異國的學習狀況。一次,他奉母命從日本回紹興辦婚事,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時刻專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壽先生。

魯迅在日本還拜章太炎先生爲師學文字學。章太炎先生逝世後,他連續撰文兩篇紀念。

尊敬老師的故事 篇6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少有的明君,開創了“貞觀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國家要興望發達,長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十分重要,認爲教誡太子諸王是“當今日之急”。因此,他給幾個兒子選取老師都是德高望重,學問淵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誡子女必須要尊重老師。

一次,太子的老師李綱因患腳疾,不能行走。怎樣辦呢?在封建社會裏面,後宮森嚴,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能夠坐轎後,其它官員不好說坐轎,就是出入也是誠惶誠恐的。唐太宗知道後竟特許李綱坐轎進宮講學,並詔令皇太子親自迎老師。

之後,唐太宗又叫禮部尚書王圭當他第四個兒子魏王的老師。有一天,他聽到有人反映魏王對老師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氣,他當着王圭的面批評兒子說:“以後你每次見到王圭,如同見到我一樣,應當尊敬,不得有半點放鬆。”從此,魏王見到老師王圭,總是好好恭迎,聽課也認真了。

由於唐太宗家教很嚴,他的幾個兒子對老師都很尊敬,從不失禮。唐太宗教子尊師也被後人傳爲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