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小班育兒知識【多篇】

幼兒園小班育兒知識【多篇】

幼兒保健八個錯誤認知 篇一

誤區一:

多給孩子吃鈣片補鈣嬰幼兒體內並不缺鈣,而是缺乏促使鈣被人體吸收的維生素D。因此用少量魚肝油滴劑直接滴入孩子口中等食補的方式,其補鈣效果將勝於吃鈣片。

誤區二:

孩子要多穿衣溫度高達近30℃,幼兒園的一些孩子仍然穿着毛褲。其實孩子運動時的熱量常常比大人還多,家長只要讓孩子穿得和自己一樣多就行了。

誤區三:

豆製品是蔬菜豆製品可看作葷菜,如果孩子光吃肉末豆腐,就會缺乏蔬菜。而番茄炒雞蛋則是適當的葷蔬搭配。

誤區四:

孩子大便乾燥需吃香蕉等僅吃香蕉是不管用的,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排便時間要固定。

誤區五:

孩子不能曬太陽有些家長在孩子曬太陽時,給孩子蒙上紗巾、戴上帽子,有的甚至還隔着玻璃曬。正確的方法是給孩子曬頭後部、手腕、腳腕、屁股,防止生病。

誤區六:

內臟等於肝臟內臟對孩子的發育大有裨益,很多家長拼命給孩子吃肝臟,以爲這樣就行了。實際上,內臟還包括心、肺、腰,而肝臟內經常存有 有害成分,不宜多吃。因此家長應該多給孩子吃些其它內臟。

誤區七:

蔬菜削皮吃煮的蘿蔔湯、絲瓜湯。菜葉比菜梗有營養,比如煮青菜湯就很有營養。

誤區八:

幼兒不喜歡吃肉其實孩子不喜歡吃那種難以咀嚼的肉類,像雞肉、牛肉、羊肉,孩子是喜歡吃那種易咀嚼的肉類,如牛蛙、蝦仁、黃蟮。

夏季育兒知識 篇二

01、勿過多食用冷飲

冷飲是嬰幼兒喜歡的食品,必須要限制攝入量。過多攝入冷飲會引起嬰幼兒胃腸道疾病,也可傷害牙齒。冷飲一般要比胃內溫度低二、三十度。胃黏膜受到過冷刺激後,黏膜血管強烈收縮,胃內分泌紊亂。胃酸、胃酶分泌銳減,使胃的消化、殺菌、免疫本事大幅度下降。兒童胃黏膜十分嬌嫩,很易造成“冷食性胃炎”,出現腹脹、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等症。若冷飲不合格,還可造成細菌性胃腸疾病。過多食冷食還可影響嬰幼兒牙齒髮育,尤其是換牙期。

02、細心食用熟食

夏季蚊蠅較多,細菌容易繁殖。食用熟食必須要倍加細心,儘量不食用熟食,熟食要經過高溫後再給孩子吃。

03、不要食用剩飯

即使是放在冰箱中,也要加熱後再吃。冰箱不是消毒箱,冷藏室中的細菌同樣可污染食品。

04、避免腸道傳染病

夏季是腸道傳染病的好發季節,如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性腸炎等,注意飲食衛生,是阻斷腸道疾病的有效方法。

05、避免蚊蟲叮咬

尤其是到野外遊玩時,野外蚊蟲有毒,嬰幼兒被咬後由於毒素作用,局部會出現嚴重的紅腫。甚至發燒。另外,蚊蟲也是傳染病的傳播媒介,沒有接種過乙腦疫苗的嬰幼兒,更易被傳播上,即使是接種了乙腦疫苗也有被傳染的可能。

06、防止日光性皮炎

夏季日光中紫外線指數大,應注意避光。尤其是對嬰幼兒眼睛的保護。配戴太陽鏡必須要注意太陽鏡的質量,劣質的太陽鏡不但不能有效的防止紫外線的輻射,反而會損害眼睛。塗抹防曬霜時也要注意質量和防曬係數。

07、預防“紅眼病”

不要混用毛巾,到游泳館游泳時要注意館內衛生。去年夏季,秦皇島市中小學生有將近八成患“紅眼病”,持續高熱,噁心嘔吐,病程達半月甚至更長,主要是游泳孩子密度大,游泳池中水的消毒不及時。要常規使用滴眼液。注意隔離。

08、生瓜果,生菜中可能附有蟲卵

吃進後可在人體中生長、繁殖,到秋季時,蟲卵變成成蟲,是嬰幼兒罹患腸蟲症、膽道蛔蟲症等的主要原因。嬰幼兒不宜食半生食品,如涮海鮮產品、肉等,吃半生的淡水海螺、螃蟹等可感染上肺吸蟲病。嬰幼兒手上和指甲縫中可存在蟯蟲卵,經過口腔進入腸道使嬰幼兒患腸蟯蟲症。

09、夏季通風

開窗睡覺時注意不要有對流風,空調的冷風口和電扇不要直接對着嬰幼兒吹,尤其在嬰幼兒出汗時更應遠離風口。

10、防止嬰幼兒中暑

夏季要讓室內通風,即使是有空調的房間,也要定時開窗通風必須的時間。不要讓嬰幼兒在烈日下玩耍,多飲水。尤其是嬰幼兒,家長總是怕着涼受風,往往穿太多,不敢開窗,造成嬰幼兒中暑。

11、進商場、遊樂場、冷飲廳、麥當勞等場所

室外是烈日炎炎,進入帶有空調的場所時,嬰幼兒汗毛孔突然關掉,會發生外感風寒,很易患感冒。必須要注意嬰幼兒出汗時不要立刻進入帶有冷氣的房間,要擦乾身上的汗水,穿上長褲長袖襯衫;到室外後再換上短衣。這樣雖然費事,卻能避免嬰幼兒患病。

12、苦夏

因夏季炎熱,嬰幼兒食慾差,但消耗不少,要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保證嬰幼兒生長需要。

13、午睡

夏季日照時間長,晚間睡眠時間相對少,要讓嬰幼兒午睡。

14、補鹽

嬰幼兒夏季出汗多,適當增加鹽的攝入。

15、夏季穿得少,要注意嬰幼兒摔傷

尤其是膝關節是最易受傷的部位,並且不易康復,要注意保護。

16、科學使用空調、電風扇

不要把室內溫度調得太低,一般情景下,室內與室外溫度之差不超過7攝氏度。

小班幼兒育兒知識 篇三

三歲看老,很多老人家都說過這句話,1-3歲是寶寶們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也要在這個時期完成。小編總結了六句話,希望能幫助父母們成功的培養寶寶們的獨立意識。

1、讓寶寶自己走路。

適時的讓寶寶自己走路,時間不必太久,但可以頻繁的讓寶寶下地行走,不要聽到寶寶喊累,就心疼的抱起寶寶,這樣做容易令寶寶產生依賴心理。

2、確定適當範圍,支持寶寶“自己來”。

凡是寶寶能自己做的事,必須支持他自己做,並隨着年齡的增長不斷擴大“自己來”的範圍。例如1歲的寶寶吃飯時要自己來,便可滿足其要求,不要怕他把飯灑到桌上;2歲左右的寶寶要自己洗手洗臉、自己爬樓梯、穿脫鞋子等等,均應支持,允許他自己做。這樣既可鍛鍊寶寶動作的靈活性、準確性,又可增強寶寶自理的能力。

3、讓寶寶勇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

很多時候由於寶寶的粗心丟掉了玩具,或者動作不協調摔跤,如果家長們將錯誤歸咎到自己身上,低聲下氣地向寶寶“道歉”,很容易在父母與子女間形成既依賴又對立的關係。其結果是寶寶從心裏不尊重父母,認爲一切都是父母或者外物的錯,卻不會將失誤歸因到自己身上,長大以後會事事依賴父母、事事反抗父母、事事找藉口。

4、讓寶寶學會忍受適度的疼痛。

寶寶在路上不小心跌倒後,有的家長會緊張的扶起孩子,然後心疼地問:“是不是很痛?”這樣做,寶寶即便沒有事也會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甚至誇大事實吸引家長的注意。對於父母,心理往往也很矛盾,一方面想嚴格管教寶寶,另一方面又希望寶寶撒嬌或依賴自己。小編建議,家長應該用“不痛吧”的問法來誘導寶寶,如果寶寶回答:“不痛”,父母應立即表揚寶寶“真勇敢!”如此則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5、父母應承認寶寶的獨立人格。

平時多和寶寶平等交談,讓寶寶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多聽寶寶的意見;放手讓寶寶去做他喜歡的、且不違反原則的事,使他充分展現自己的能力。在這些活動過程中,讓寶寶逐漸意識到,他是一個有獨立思想和獨立能力的人,不必事事依賴父母。

6、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寶寶的第一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寶寶有很深的啓迪作用。因此,家長們要以身作則,沒錢時不要伸手找自己的父母要;吵架了也不要賭氣回家“搬救兵”;不論說話做事,都要記住,寶寶就在身邊,自己哪怕一件很小的事,也會影響到寶寶。如果父母遇到困難都自己設法解決,寶寶會耳濡目染地受到良好的薰陶。

寶寶的成長牽動着父母的心,寶寶的教育問題更是費勁了父母的心思。家長們應及早的開發寶寶們的智力,培養寶寶們的獨立意識,爲他們將來的成長,做好準備。

幼兒園小班育兒知識——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篇四

當着生人和外人的面教訓孩子最科學育兒知識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其實,小孩子的領悟能力相當強,當你不想讓他做某事時,只要輕輕地搖搖頭,或悄悄地對孩子瞪瞪眼睛,他幼兒園託班育兒知識就會明白的,完全沒有必要大聲說出來。如果你還是不放心,也可以在出門前和孩子達成默契,就當是你們之之間的祕密:“如果你看見爸爸搖頭,那就說明不能那麼做;如果爸爸點頭,那就是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