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中歷史重點和常錯知識點

高中歷史重點和常錯知識點

如果說創新是成功的常青樹,那麼知識就是滋養的長流水;如果說潛能是創造力的根基,那麼知識就是潛能的主要內容,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歷史重點和常錯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歷史重點和常錯知識1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1.辨析不清王位世襲制、宗法制、分封制概念的內涵和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繫。

王位世襲制是夏朝建立後開始的一種王位繼承製度,體現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的特點,存在於中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結束。

2.對商周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認識理解錯誤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主要有:以宗法制爲核心形成了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三者互爲表裏、緊密結合的等級制度;以血緣關係爲基礎,族權和政權、王權和神權相結合具有濃厚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

3.不能區別專制主義與中央集權概念

專制主義與中央集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封建專制主義是一種決策方式,主要體現在帝位終身制和皇位世襲制上,其主要特徵上皇帝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於一身,從決策到行使軍、政、財權等都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

而中央集權是一種相對於地方分權的制度,其特點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沒有獨立性,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於中央。

4.對古代三省六部制的發展演變理解不到位

(1)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步形成三省制,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唐代形成三省六部制,中書省、門下省、尚三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等六部。三省長官爲宰相,相互牽制,三省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相互合作與牽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尚書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機構。

(2)宋承唐制,但將中書門下省爲最高行政機構,與樞密院對掌文武大權,合稱“二府”。同時,增設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權,這樣削弱了宰相權力,強化了君權

(3)元代只保留中書省,取代以前的三省,上承天子,下總百官,是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長官行使宰相職權。明初沿用中書省,由左右丞相統轄六部管理全國行政事務。明洪武十三年(1380)罷中書省和丞相,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自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君主專制得以進一步加強。

5.對軍機處的職能認識理解錯誤

清代軍機處,清代官署名。亦稱“軍機房”、“總理處”。軍機處是清朝中後期的中樞權力機關,但完全置於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於皇帝的私人祕書處。軍機處在權力上是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而在形式上始終處於臨時機構的地位,不像正式國家機關的樣子。軍機處辦公的地方不稱衙署,僅稱“值房”。清朝的軍機處則純粹是一個祕書機構,軍機大臣只是提出建議、執行皇帝的決策,決策權都在皇帝。軍機處的設立是清代中樞機構的重大變革,標誌着清代君主集權發展到了頂點。

高中歷史重點和常錯知識2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

1.中英《南京條約》開上海爲通商口岸,而沒有南京;

《天津條約》開南京爲通商口岸,而沒有天津,但通商口岸已經開到了海南島和臺灣島;《北京條約》開天津爲商埠,但北京不是。

2.《南京條約》的內容體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商品輸出、掠奪原料的侵略要求;

《馬關條約》的內容體現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3.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是階級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銳;

太平天國運動體現了新的時代特徵,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時又擔負起了反侵略的任務,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

4.天京變亂不是偶然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歷史的必然。

農民階級是小生產者的代表,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後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點。他們沒有先進的革命綱領和科學理論的指導。因而,天京變亂的悲劇,偶然性中包含着歷史的必然。

5.《天朝田畝制度》具有絕對平均主義的性質,表現爲兩個方面,第一是指平均分配土地,第二是指平均分配產品。

平均分配土地調動了農民革命與生產的積極性,而平均分配產品則相反。

6.五四運動只是取得階段性勝利(或初步勝利),並不是徹底勝利。

7.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方式是黨內合作,而不是黨外合作,也不是兩黨合併。

第二次國共合作是黨外合作

8.中共“二大”的主要成就是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

中共“三大”的主要任務是討論與國民黨合作,沒有提出黨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問題;國民黨“一大”討論的是國民黨改組問題,而不是國共合作問題。

9.大革命是由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而不是由國民黨單獨領導的。

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但並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基礎。

10.北伐戰爭取得了勝利,而國民革命運動卻失敗了。

11.右傾主要表現爲保守、妥協、退讓,“左”傾表現爲急躁冒進、急於求成。

兩者都有危害性,但因爲“左”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現,所以“左”傾錯誤的危害性更大。

1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三大起義失敗的最大教訓是堅持“城市中心論”,最大啓示是應該從城市轉入農村,走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13.九一八事變後,中日民族矛盾開始上升,到了華北事變後,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爲中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

14.近代前期三次運動的性質: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階級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運動;

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高中歷史重點和常錯知識3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祖國統一與外交事業

1.1912年孫中山頒佈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憲法性文件;

1954年一屆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2.《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爲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

”1954年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共同綱領》在當時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其臨時憲法的職能終止於1954年憲法的頒佈。

3.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標誌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初步形成;

1956年“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的指出,標誌着政治協商制度發展到一個新階段;1982年“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方針的提出,使政治協商制度進一步完善。

4.“長期共存、互相監督”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長期合作的思想;

“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則生動地表述了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之間彼此信任、真誠合作的關係。

5.中國要避免這樣的悲劇重演,主要在於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實行並落實依法治國方略,而不單是防止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

6.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密不可分。

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和基礎,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和保障;民主必須法制化,法制必須保障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是民主化與法制化的統一。

7.臺灣問題不同於港澳問題,前者是內戰遺留問題,屬於中國內政,而後者是殖民主義遺留問題。

東西德、韓國和朝鮮問題的產生,則是二戰後根據國際協議形成的,屬於二戰的遺留問題。

8.周恩來總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誌着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並逐漸成爲國際社會所公認的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9.1971年中國是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聯合國。

這是因爲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創始國之一。

10.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關係實現完全正常化,並不意味着美國放棄壓制中國的政策。

11.中美關係的緩和是中日關係正常化的關鍵,但不是根本原因,關係正常化符合中日雙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12.中俄建立戰略伙伴關係不是中俄結成聯盟,而是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新型關係,既從本國利益出發,又充分考慮了夥伴的利益。

高中歷史重點和常錯知識4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歐美的代議制

1.自然環境對希臘城邦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臘民主的搖籃。

但希臘民主制的產生,是由經濟、歷史及文化傳統等多方面因素綜合決定的。

2.梭倫改革爲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終確立了雅典民主制,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制達到鼎盛。

3.公民大會、五百人會議和民衆法庭(陪審法庭)是民主政體特徵的充分體現。

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負責審議並決定一切國家大事。五百人會議是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在公民大會休會期間爲大會最高權力的代表,負責監督行政官員落實大會決議。民衆法庭是日常司法機關,高級公職人員的任職資格,也由民衆法庭終審。

4.《十二銅表法》的頒佈有利於保護平民利益是從限制貴族特權這個角度來說的,並非真正保護平民的利益。

5.《十二銅表法》的制定標誌着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民法大全》標誌着羅馬法律體系的最終完成。

6.習慣法和成文法是從法律的表現形式上看的,萬民法和公民法是從法律的適用範圍上看的。

公民法與萬民法的關係是相互補充的,而不是相互對立的。

7.古希臘民主政治的核心內容是主權在民;

羅馬法的核心內容是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8.英國《大憲章》的主要內容是限制王權,實質是維護封建貴族特權,不是近代民主的體現。

9.1689年英國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國王仍有較大的行政權,可以領導政府和內閣,但受到議會制約;

責任內閣制確立後英王才逐漸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

10.英國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是虛,議會是實;

德國是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爲虛,君主是實。

11.美國實行的既是聯邦制,又是共和制。

從國家結構形式上說,美國是聯邦制;從政體上說,美國是共和制。

12.注意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是共和派與君主派相妥協的結果,總統和參議院有很大權力,二者相互制約。

13.美國總統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產生的途徑及與議會的關係不同:法國的總統是由參議院和衆議院組成的國民議會以絕對多數票選出,並且對議會負責;

美國總統由民選產生,不對議會負責。

14.近代的民主制來源於古希臘的民主制,但古希臘的民主形式是直接民主制,而近代民主的形式則是代議制,即間接民主制。

15.19世紀中期,德國和法國代議制的確立、英國和美國代議制的發展,根本原因都是工業革命的推動。

16.“驢象之爭”在表面上看是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競選中的激烈角逐,實質上是美國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鬥爭。

高中歷史重點和常錯知識5

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與發展

1.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失敗的歷史根源不是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而是社會經濟還沒有發展到能夠剷除資本主義的程度。

2.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最基本的歷史條件是工業革命深入發展,資本主義的弊端日益暴露;

必要條件是無產階級已經覺醒,並開始作爲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3.《共產黨宣言》發表後,並不是立刻成爲“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陽光”,而是經過幾代人的豐富和發展,才成爲歐亞美非諸洲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陽光雨露

4.馬克思主義是一套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歸宿和落腳點,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

5.巴黎公社革命的爆發具有偶然性與突發性,並不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因爲當時資本主義正處於上升階段,因此巴黎公社的失敗是必然的。

6.《和平法令》宣佈俄國退出帝國主義戰爭,實現“不割地,不賠款的和平”。

《土地法令》宣佈無償沒收地主的土地,把土地分配給勞動者使用。

7.俄國十月革命並不是在俄歷10月全部完成的,而是在大中城市的起義成功帶領下,廣大鄉村到1918年3月才完成革命,並開始社會主義改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