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延安 我把你追尋精品多篇

延安 我把你追尋精品多篇

延安我把你追尋 篇一

請雙擊頁面,看看發生什麼:-)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新詞: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

2.重點句:

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

(二)能力訓練點

1.瞭解全詩的結構。

2.理解詩句內容,瞭解、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

(三)德育滲透

瞭解延安偉大精神所在,教育學生學習延安的偉大精神。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是全詩的重點,主要通過教師範讀、指導朗讀解決。

(二)瞭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含義是難點,主要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教師點撥來解決。

(三)“爲什麼經濟發達了,生活富裕了,仍然要提倡、發揚延安精神?”這是疑點,主要通過聯繫生活實際,教師精講、點撥來解決。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畫出詩的韻腳。

(二)有感情地朗讀。

(三)按自學提綱自學、討論、交流。

(四)完成課堂練習。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初讀全詩,找出韻腳。

2.學習詩的第一、二節。

(二)整體感知

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了作者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目標完成過程

1.揭題引讀,學生自悟。

(1)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延安曾經是黨中央的所在地,物質生活十分艱苦,住的是土窯洞,吃的是小米飯,穿的是粗布衣,點的是小油燈。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間,日軍大舉“掃蕩”,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自然災害的侵襲,使解放區面臨着嚴重的困難局面。但是,全國人民把希望寄託在延安,各地進步青年紛紛奔向延安。當時延安的生活很艱苦,爲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呢?因爲延安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這節課我們自學一首新體詩,作者是祁念曾。讀了這首詩,同學們就明白了作者爲什麼要追尋延安,追尋它什麼?

(2)教師範讀。

(3)學生自由讀,用着重號劃出詩的韻腳來,並說說全詩押的是什麼韻。(全詩押的是ang韻,每節詩二、四句末尾的一個字都有ang。韻腳是:光、陽、看、場、琅、炕、咱、樑、煌、翔、想、光、陽。)

(4)再讀全詩,想想詩中所說的追尋延安是什麼意思?(追尋延安精神。)

2.指導自學,理解詩意。

(1)學習第一節。

自讀第一節,思考:作者用什麼方法寫出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作者對延安精神的追尋。作者追尋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尋昔日的春光,小樹追尋雨露和太陽。)

(2)學習第二節。

自讀第二節,思考、分組討論、交流:詩人爲什麼要追尋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尋什麼?(生回答後師點撥)

(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黃河的一條支流,它流經延安。當年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的道理。棗園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約七公里,曾是黨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爲人民服務》等著作就是在這裏寫的。南泥灣在延安南部。當年八路軍120師359旅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在這裏墾荒種糧,開展大生產運動。著名的歌曲《南泥灣》就是歌頌359旅的,教師唱給學生聽,加深理解詩句內涵。楊家嶺在延安西北,距離市中心約三公里,那裏有中央禮堂和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的會議曾在這裏召開。作者追尋的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

(3)小結。

什麼是延安精神?學生討論後回答。(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爲崇高理想獻身的精神,革命隊伍內互相愛護、互相關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

(四)課堂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讀出詩的節奏和韻腳。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自學詩的後四節。

2.理解全詩內容,解決疑點。

3.滲透延安精神教育。

4.發展學生技能。

(二)目標完成過程

1.複習檢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說說延安精神的含義。

2.教師點撥,解決疑點。

(1)自學三、四兩節。

①有感情地朗讀三、四節,思考並分組討論:

出示燈片:

a.“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這兩句的意思是什麼?把詩中表達同樣意思的詩句找出來。說說作者運用了什麼方法來寫的?作者忘不了、丟不掉的是什麼?

b.我們已住進了“高樓大廈”進入了電子時代,爲什麼還不能丟掉延安精神?

②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a.“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代表偉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猶豫”是非常堅決的意思。“毫不猶豫丟掉了”與“不能丟”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我們非常堅決地丟掉了貧窮和落後,卻不能丟掉延安精神。詩中表達同樣意思的詩句有:“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作者運用了對比、比喻等方法描寫現代化建設的飛速發展。作者忘不了、丟不掉的是艱苦奮鬥的偉大民族精神。

b.我們每取得的一點成績,都是延安精神發揚光大的結果,我們的國家還需要再發展,就必須發揚延安精神,艱苦奮鬥,全心全意地爲人民服務。

③有感情地朗讀,加強理解。

(2)自學五、六兩節。

①指名朗讀這兩節詩,思考、討論、交流。

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麼樣?(如果我們喪失了延安精神,就會變成沒有靈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這樣的人當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b.爲什麼要追尋延安精神?(因爲追尋延安精神就是追尋信念、溫暖、光明。)

②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兩節詩。

3.依據板書,歸納中心。

詩歌通過對延安精神的歌頌,抒發了作者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4.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思感,深化理解。

全詩押的是ang韻,讀的時候要很自然地適當加以突出,這樣,聽起來才聲韻鏗鏘。

(三)總結、擴展

1.總結:

作者追尋延安,追尋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是爲崇高理想獻身的精神,是革命隊伍中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艱苦奮鬥是我們的傳家寶。即使將來我們經濟發達了,生活富裕了,也還要提倡艱苦奮鬥。因爲無論什麼時候,人們總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爲了把社會推向前進,總要開闢新領域,探索新事物,這就必須發揚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

2.擴展:

聯繫自己的生活、學習實際,談一談怎樣把延安精神發揚光大。(在學習、生活中,要團結同學,助人爲樂,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在黨和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挺身而出;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節約一張紙、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不求索取,只講奉獻。)學生可以暢所欲言。

六、佈置作業

1.形近字組詞

2.根據意思寫成語。

(1)形容形象高大,氣概豪邁。(頂天立地)

(2)比喻眼前充滿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材。(琳琅滿目)

(3)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現。(雨後春筍)

3.朗讀詩的第六節,回答問題。

(1)第一句是(點明題目)的句子。

(2)第二、三、四句,每句都有兩個“追尋”,後面一個“追尋”是對前面一個“追尋”的(說明)。具體說來,就是用(“金色的理想”)說明(“信念”),用(“明媚的春光”)說明(“溫曖”),用(“火紅的太陽”)說明(“光明”)。追尋延安,就是追尋(信念、溫暖、光明)。

張廣祥感謝您的登錄

《延安,我把你追尋》教案 篇二

授課時間

1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延、昔、筍、茅”等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本課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

3、瞭解全詩的結構,理解詩句內容。

4、瞭解、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生字,正確理解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

教學難點

1、瞭解全詩的結構,理解詩句內容。

2、瞭解、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具準備

1、師生收集關於延安的資料圖片。

2、南泥灣的歌曲。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分鐘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師: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延安曾經是黨中央的所在地,物質生活十分艱苦,住的是土窯洞,吃的是小米飯,穿的是粗布衣,點的是小油燈。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間,日軍大舉“掃蕩”,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自然災害的侵襲,使解放區面臨着嚴重的困難局面。但是,全國人民把希望寄託在延安,各地進步青年紛紛奔向延安。當時延安的生活很艱苦,爲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呢?因爲延安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

這節課我們自學一首新體詩《延安,我把你追尋》,作者是祁念曾。讀了這首詩,同學們就明白了作者爲什麼要追尋延安,追尋它什麼?(課件出示2)

師: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介紹背景引入本課,讓學生有時代感,走進文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新課教學()分鐘

二、初讀全詩,讀通讀順。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

交流自學字詞的情況。

(1)教師用生字卡片檢查“延、昔、筍、茅、炕、煌、旦”的讀音,並組詞語。(課件出示3)

字音難點:“延”在本課讀(yán),避免讀成

(tínɡ),“筍”爲平舌音,注意讀準確。

(2)用着重號畫出詩的韻腳來,並說說全詩押的是什麼韻。

(全詩押的是ang韻,每節詩二、四句末尾的一個字都有ang,韻腳是:光、陽、香、場、琅、炕、響、樑、煌、翔、想、陽。)(課件出示4)

3、再讀全詩,想想詩中所說的追尋延安是什麼意思?(追尋延安精神)

三、指導自學,理解詩意。

1、學習第一節。

自讀,思考:作者用什麼方法寫出了追尋延安精神

三、指導自學,理解詩意。

1、學習第一節。

自讀,思考:作者用什麼方法寫出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作者對延安精神的追尋。作者追尋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尋昔日的春光,小樹追尋雨露和太陽。)

2、學習第二節。

(1)自讀第二節。(板書:延河叮咚的流水;棗園梨花的清香;南泥灣開荒的钁頭;楊家嶺講話的會場)

思考:詩人爲什麼要追尋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尋什麼?(課件出示5)

分組討論、交流。

老師點撥。

(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黃河的一條支流,它流經延安。當年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的道理。棗園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約七公里,曾是黨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爲人民服務》等著作就是在這裏寫的。南泥灣在延安南部。當年八路軍120師359旅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在這裏墾荒種糧,開展大生產運動。著名的歌曲《南泥灣》就是歌頌359旅的。(課件出示6)

師唱給學生聽,加深理解詩句內涵。楊家嶺在延安西北,距離市中心約三公里,那裏有中央禮堂和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的會議曾在這裏召開。作者追尋的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

3、老師小結。

什麼是延安精神?學生討論後回答。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爲崇高理想獻身的精神,革命隊伍內互相愛護、互相關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

四、教師點撥,解決疑點。

1、自學三、四兩節。

(1)有感情地朗讀三、四節,思考並分組討論:

a.“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課件出示7)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把詩中表達同樣意思的詩句找出來。

說說作者運用了什麼方法來寫的?

作者忘不了、丟不掉的是什麼?

b.我們已住進了“高樓大廈”進入了電子時代,爲什麼還不能丟掉延安精神?(課件出示8)

(2)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課件出示9)

a.“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代表偉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猶豫”是非常堅決的意思。

“毫不猶豫丟掉了”與“不能丟”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我們非常堅決地丟掉了貧窮和落後,卻不能丟掉延安精神。

詩中表達同樣意思的詩句有:“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作者運用了對比、比喻等方法描寫現代化建設的飛速發展。作者忘不了、丟不掉的是艱苦奮鬥的偉大民族精神。

b.我們每取得的一點成績,都是延安精神發揚光大的結果,我們的國家還需要再發展,就必須發揚延安精神,艱苦奮鬥,全心全意地爲人民服務。(課件出示10)

(3)有感情地朗讀,加強理解。

2、自學五、六兩節。(課件出示11)

(1)指名朗讀這兩節詩,思考、討論、交流。

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麼樣?(如果我們喪失了延安精神,就會變成沒有靈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這樣的人當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b.爲什麼要追尋延安精神?(因爲追尋延安精神就是追尋信念、溫暖、光明。)(板書:追尋信念、溫暖、光明)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兩節詩。

3.依據板書,歸納中心。

詩歌通過對延安精神的歌頌,抒發了作者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4、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思感,深化理解。

全詩押的是ang韻,讀的時候要很自然地適當加以突出,這樣,聽起來才聲韻鏗鏘。

【設計意圖:學習詩歌老師做到範讀,給學生提供讀的範本,讀起來不難,易於接受。】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爲學生的預習提出了要求,明確了接下來的'目標。】

【設計意圖:帶着問題思考,明確學習目標,巧妙地融合了對課文內容的瞭解。】

【設計意圖:總結,滲透德育教育。】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學習詩歌的方法: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

五、拓展運用

聯繫自己的生活、學習實際,談一談怎樣把延安精神發揚光大。(課件出示12)

(在學習、生活中,要團結同學,助人爲樂,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在黨和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挺身而出;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節約一張紙、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不求索取,只講奉獻。)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

六、佈置作業(課件出示13)

1.形近字組詞

2.根據意思寫成語。

(1)形容形象高大,氣概豪邁。(頂天立地)

(2)比喻眼前充滿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材。(琳琅滿目)

(3)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現。(雨後春筍)

3.朗讀詩的第六節,回答問題。

(1)第一句是(點明題目)的句子。

(2)第二、三、四句,每句都有兩個“追尋”,後面一個“追尋”是對前面一個“追尋”的(說明)。具體說來,就是用(“金色的理想”)說明(“信念”),用(“明媚的春光”)說明(“溫曖”),用(“火紅的太陽”)說明(“光明”)。追尋延安,就是追尋(信念、溫暖、光明)。

七、總結全課

師:作者追尋延安,追尋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是爲崇高理想獻身的精神,是革命隊伍中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艱苦奮鬥是我們的傳家寶。即使將來我們經濟發達了,生活富裕了,也還要提倡艱苦奮鬥。因爲無論什麼時候,人們總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爲了把社會推向前進,總要開闢新領域,探索新事物,這就必須發揚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

【設計意圖:在閱讀實踐中,引伸到課外,聯繫實際談談,教育學生懂得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尋 篇三

教案示例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這首詩,領會延安精神,使學生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2.瞭解全詩結構,理解詩中的重點詞語、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瞭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含義。

2.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

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口述目標。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它記載中國革命的歷史,是一本真實的教科書。它凝聚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譜寫了中國革命閃光的篇章。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這節課,我們要通過學習,瞭解課文的結構,理解詩中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還要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理解文中重點詞語。

1.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過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理解詞語。

3.集體討論重點詞語。

教師可將學生小組討論後仍不理解的詞語投影出來,指導全班同學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詩結構。

1.讓學生自由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麼?全詩可以分爲幾部分?用筆標出來。

2.學生通過認真朗讀,可以說出全文可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1、2節),講了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第二部分(3、4節),講了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節),講了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讀全詩,加深學生對全詩整體結構的認識。

四、學習第一部分。

1.自由讀第一部分,邊讀邊思考,詩人追尋棗園、延河、南泥灣、楊家嶺這些地方,是在追尋什麼?

2.接着可以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分小組討論。

3.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理解。

學生能夠說出詩人實際上是在追尋延安精神,那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詩句之後,教師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五、學習第二部分。

1.讓學生自由讀第二部分,邊讀邊思考“我們毫不猶豫地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2.接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這兩句詩。

學生結合前兩句“航天飛機探索宇宙的奧祕,電子計算機奏出美妙的交響”。可以說出“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這種落後的生產條件沒有什麼可留戀的,應該“毫不猶豫地丟掉”。“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從字面上看是說延安的寶塔山高聳入雲,恰如脊樑一般。從深一層看,寶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們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樑,是我們絕對“不能丟”的。

3.理解了這兩句話,教師可進一步提問這一部分中還有哪些詩句也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學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話:“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4.教師可進一步引導:“破舊的茅屋”指什麼?“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又指什麼?

學生可以理解出“破舊的茅屋”是過去貧窮的生活條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經濟發展了,這種貧窮的生活也一去不復返了。當年在“溫熱的土炕”上,共產黨人、革命戰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種在革命戰爭中親密的軍民關係,火熱的鬥爭生活,是我們忘不了,也是我們不應該忘記的。

5.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這兩句話的同時,還應該通過自己的範讀和導讀來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朗讀,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六、學習第三部分。

1.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三部分,邊讀邊想:“延安”指什麼?學生可以說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教師可讓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樣?請學生畫出有關句子。

2.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學生通過剛纔的朗讀,可以找到這句話:“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彷彿沒有了靈魂,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教師可將這句話用投影打示出來,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靈魂”指什麼?“展翅飛翔”指什麼?然後讓學生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學生可以說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個人沒有了思想,於是便不能去創造光明美好的未來,以此來領會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總結全文。

教師可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麼精神?

學生可以說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爲崇高理想而獻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等。

八、指導朗讀。

這首詩節奏明快,格律嚴謹,韻律清晰,是練習朗讀的好材料。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此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提高朗讀能力。朗讀時,可以這樣停頓:

延安,/我把你/追尋,

像/翩翩/歸來的/燕子,

在/追尋/昔日的/春光;

像/茁壯成長的/小樹,

在/追尋/雨露和太陽。

追尋你,/延安/叮咚的/流水,

追尋你,/棗園/梨花的/清香,

追尋你,/南泥灣/開荒的/钁頭,

追尋你,/楊家嶺/講話的/會場。

一排排/高樓大廈/像雨後春筍,

一件件/家用電器/滿目琳琅;

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

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航天飛機/探索/宇宙的/奧祕,

電子計算機/奏出/美妙的/交響;

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

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

延安,/你的/精神/燦爛輝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彷彿/沒有了/靈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尋,

追尋/信念,追尋/金色的/理想;

追尋/溫暖,追尋/明媚的/春光;

追尋/光明,追尋/火紅的/太陽。

附:板書設計

《延安,我把你追尋》教案 篇四

一、談話引入,瞭解背景。

你聽說過延安嗎:你對它瞭解多少?

(引導學生把蒐集的材料展示出來,豐富知識,利於教學活動的順利於展。)

二、初讀感知,瞭解內容。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讀出節奏,韻律,在自讀基礎上,同桌互讀,互相評價。

2、通過初讀,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沒讀懂?

三、疏理問題,分組選學。

1、師生共同對初讀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及時解決簡單的問題,明確共性的或有價值的問題。

(鼓勵質疑是必要的,但不要讓學生產生思維的惰性依賴,引導學生在敢於提問題的基礎上,會提問題,是需要逐步培養的。)

2、以小組爲單位,自由選擇相關的詩節,藉助手中的資料,進行組內研讀

(減國小習目標,降低學習難度,尊重學生選擇,鼓勵學生自主,提高學習效率。)

四、彙報交流,拼接共享。

師生共同分享各組的學習收穫,教師有意識地點撥評價,進行成果拼接,並結合回答,適當板書。使學生明晰全詩的結構,以便整體感知全詩內容。

五、小結昇華,感情朗讀。

(在充分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指導感情朗讀,會獲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六、課堂練習,擴展鞏固。

1、結合全詩內容,談談你對延安精神的理解。

2、聯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談變怎樣把延安精神發揚光大。

延安我把你追尋 篇五

教學內容:國小六年制第十二冊

學生視角:

延安在抗日戰爭時期是黨中央的所在地,人們都說它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作者爲什麼要追尋這樣一個地方呢?在革命勝利這麼多年以後,追尋延安又有什麼意義呢?

難點:蒐集相關的背景資料,拉近學生的認識距離,有助於深刻理解全詩的思想內容。

教師思考:

本文屬略讀課文,是一首新體詩,作者以充滿深情的筆觸,生動而形象地謳歌了延安精神,熱情地抒發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強調了在新時期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的極端重要性。全詩不但節奏感強,韻律和諧,而且結構整齊,感情強烈,適於朗讀。教學時,應注意充分利用收集的資料和文中的有關詩句和插圖,幫助學生理解主題,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要充滿對延安的崇敬和讚美,使學生沉浸在崇高美好的課堂氛圍當中,在領會詩歌思想感情的同進,受到革命傳統的教育。

重點:1、瞭解詩中具體事物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設計特色:分組選學, 合作拼接,誦讀感悟。

信息資料:蒐集有關延安的背景資料(文字介紹、圖片、音像等)

教學要求:

1、藉助資料,瞭解全詩的內容,領會延安精神產,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自主讀書,合作交流的能力與習慣。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瞭解背景。

你聽說過延安嗎:你對它瞭解多少?

(引導學生把蒐集的材料展示出來,豐富知識,利於教學活動的順利於展。)

二、初讀感知,瞭解內容。

1、自由 讀詩,要求讀準,讀出節奏,韻律,在自讀基礎上,同桌互讀,互相評價。

2、通過初讀,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沒讀懂?

三、疏理問題,分組選學。

1、師生共同對初讀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及時解決簡單的問題,明確共性的或有價值的問題。

(鼓勵質疑是必要的,但不要讓學生產生思維的惰性依賴,引導學生在敢於提問題的基礎上,會提問題,是需要逐步培養的。)

2、以小組爲單位,自由選擇相關的詩節,藉助手中的資料,進行組內研讀。

(減國小習目標,降低學習難度,尊重學生選擇,鼓勵學生自主,提高學習效率。)

四、彙報交流,拼接共享。

師生共同分享各組的學習收穫,教師有意識地點撥評價,進行成果拼接,並結合回答,適當板書。使學生明晰全詩的結構,以便整體感知全詩內容。

五、小結昇華,感情朗讀。

(在充分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指導感情朗讀,會獲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六、課堂練習,擴展鞏固。

1、結合全詩內容,談談你對延安精神的理解。

2、聯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談變怎樣把延安精神發揚光大。

延安我把你追尋 篇六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大體瞭解延安精神的內涵及發揚延安精神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瞭解背景

1.檢查自學,導入  新課。

(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有關延安的內容。)

2.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作者爲什麼要追尋延安,追尋它什麼?我們共同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全詩。(也可以播放錄音)

2.學生初讀全詩。

(要求學生藉助工具書、掃除朗讀障礙,把詩句讀準、讀通。)

3.組內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

(通過學生之間的資料交流,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4.再讀全詩,質疑。

5.自由朗讀,體會感情。

三、理解詩句,突破難點

1.小組合作交流,理解詩句內容。

(組內交流時,要求組長把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作上記號。)

2.集體交流,教師點撥。

“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

“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猶豫丟掉了”與“不能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意思是說我們非常堅決地丟掉了貧窮和落後,卻不能丟掉偉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課題,感悟中心。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理解、感悟這首詩所抒發的追尋延安的迫切心情。

(1)詩的第二小節中所講到的幾個地方分別代表了當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節中“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指什麼?第四小節中“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又指什麼?

(3)你怎樣理解“追尋延安”?

四、指導朗讀,引起共鳴

在學生理解了詩的內容、感悟到全詩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採用指讀、組內互讀、班內朗讀比賽等形式,在讀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與詩人的感情產生共鳴,受到感染。

五、總結

1.教師小結:

作者追尋延安,追尋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是爲崇高理想獻身的精神,是革命隊伍中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艱苦奮鬥是我們的傳家寶。即使將來我們經濟發達了,生活富裕了,也還要提倡艱苦奮鬥。因爲無論什麼時候,人們總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爲了把社會推向前進,總要開闢新領域,探索新事物,這就必須發揚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

2.聯繫自己的生活、學習實際,談一談怎樣把延安精神發揚光大。(在學習、生活中,要團結同學,助人爲樂,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在黨和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挺身而出;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節約一張紙、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不求索取,只講奉獻。)學生可以暢所欲言。

六、佈置作業

l.抄寫這首詩。

2.有能力的同學把它背誦下來。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佈置學生課前收集一些有關延安的資料。利用課文插圖和關於“延河”、“南泥灣”、“楊家嶺”、“棗園”的圖像資料,課文朗讀錄音等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運用以前學到的語文基本功,自主探究課文內容。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適當進行點撥。

探究活動

蒐集照片、圖片、文字素材,抄寫、剪貼爲手抄報。然後舉辦一期專題展覽。

延安,我把你追尋優秀教案 篇七

1、預習提綱

(1)查找有關資料,瞭解“南泥灣開荒”“楊家嶺作文吧講話”等內容。

(2)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3)再讀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詩。

2、多媒體課件

“南泥灣開荒”“楊家嶺”相關圖片。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導入新課,隨文識字,初步感知

1、教師談話:延安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它記載了中國革命的歷史,是一本真實的教科書。它凝聚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譜寫了中國革命閃光的篇章。回憶那崢嶸歲月,我們忘不了延安,忘不了那激勵我們的延安精神。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請同學們跟隨老師的步伐,走進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戰鬥歲月。(課件出示圖片:延安窯洞、梨園、南泥灣開荒、毛澤東楊家嶺講話。也可出示相關視頻課件)

2、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藉助課本上的注音認識生字,讀準字音。用着重號畫出詩的韻腳,並說說全詩押的是什麼韻。

學生彙報,教師總結:全詩押的是ɑng韻,韻腳是:光、陽、香、場、琅、炕、響、樑、煌、翔、想、光、陽。

3、再讀全詩,想想詩中所說的追尋延安是什麼意思。(追尋延安精神)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使用激情的語言,豐富的圖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點明詩歌的主題。

二、初讀課文,理解詞語,整體感知

1.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理解詞語。

課件出示:

翩翩歸來:輕快地來臨。

昔日:往日。

滿目琳琅:形容各種美好的東西很多。

明媚:(景物)鮮明可愛。

3、學生自由讀全詩,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麼?全詩可以分爲幾部分?用筆標出來。

(1)學生認真朗讀,指名學生嘗試劃分詩歌層次。

課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2節):講了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

第二部分(第3~4節):講了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第5~6節):講了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

(2)指名朗讀全詩,加深學生對全詩整體結構的認識。

設計意圖:

讀準字音,理解詞語,爲下一步研讀課文,理解課文打下基礎,把詩分爲三個部分,整體感知,讓學生對這首詩歌有個整體印象。

三、學習第1~2小節

1.自由讀第一部分。

邊讀邊思考:詩人追尋棗園、延河、南泥灣、楊家嶺這些地方,是在追尋什麼?作者用什麼手法寫出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引導學生說出詩人實際上是在追尋延安精神,那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詩人採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2、教師補充。

課件出示:

南泥灣開荒: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的封鎖和邊區的災荒,給邊區帶來極大的經濟困難。南泥灣在延安的東南,距延安約45公里。這裏雖然人煙稀少,滿目荒涼,但土地肥沃,水源豐富,適於耕種。1940年秋,八路軍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

楊家嶺講話:1942年5月23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楊家嶺發表,使延安成爲社會主義文藝的源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號召下,延安魯藝及文化界走出去、下基層,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3、小組交流,師生彙報:

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詩歌的第1小節用了兩個比喻來描寫這種追尋,點明瞭追尋延安精神的必要性。第2小節用最有代表性的幾個事物來描寫延安。“流水”,暗含代代相傳的意思;追尋棗園,就是緊跟黨中央;追尋南泥灣,就是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追尋楊家嶺,就是遵照黨的指示,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建設美好的明天。這裏反覆用“追尋”一詞,是告訴我們追尋的是延安精神——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

4.在理解了詩句之後,教師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在朗讀“翩翩歸來、茁壯成長”兩個詞語時,語速放緩,第2小節中四個“追尋你”,在朗讀時前三個語速逐步加快,聲調逐步上揚,到最後一個時,可以放緩。

設計意圖:

通過欣賞比喻句,指導朗讀,讓學生明白作者追尋延安精神是多麼迫切。

四、學習第3~4小節

1、學生自讀自學第3~4兩節,思考並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課件出示:

1.“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這句話作者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作者丟不掉的是什麼?

2.我們已住進了“高樓大廈”,進入了電子時代,爲什麼還需要發揚延安精神?

2、學生自由閱讀,畫出運用對比、比喻的手法的句子,教師講解點撥:

“一排排”“一件件”說明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代表偉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猶豫”是非常堅決的意思。“毫不猶豫丟掉了”與“不能丟”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我們非常堅決地丟掉了貧窮和落後,卻不能丟掉延安精神。詩中表達同樣意思的詩句有:“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作者運用了對比、比喻等手法描寫了現代化建設的飛速發展。作者忘不了、丟不掉的是艱苦奮鬥的偉大民族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加強理解。

朗讀時,第3小節中“永遠告別”與“忘不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4小節中“毫不猶豫地丟掉”與“不能丟”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幾個短語需要重讀,語速放慢。詩的第3、4兩節寫我們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設計意圖:

教學第3~4小節詩,以兩個對比來突出延安精神沒有過時,而且還需要繼承發揚。教學時,要求學生動嘴讀一讀,動手畫一畫,動腦評一評,這樣的學習纔是紮實的。

五、品讀第5~6小節

1、指名朗讀這兩節詩,邊讀邊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樣?請學生畫出有關句子。

2、學生讀句子: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彷彿沒有了靈魂,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個人沒有了思想,便不能去創造美好的未來。正因爲延安精神如此重要,所以我們纔要繼續追尋延安精神,發揚延安精神。

3.教師小結:詩的第5~6小節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性。第5小節主要從反面說,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麼樣。如果我們喪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沒有了靈魂,當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第6小節主要從正面說,即:爲什麼要追尋延安精神。開頭一句“啊!延安,我把你追尋”點了題目。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兩個“追尋”,後面一個“追尋”是對前面一個“追尋”的進一步說明。追尋延安,就是追尋信念、溫暖、光明。

4、指導學生朗讀:要注意“煌、翔”是後鼻音。朗讀時要釋放出情感,把追尋延安精神的急迫心情讀出來。

設計意圖:

最後兩節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對比,更明確地突出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教學時可以適當拓展、延伸。

六、總結擴展

1.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麼精神?

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爲崇高理想而獻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等。

2、聯繫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談一談我們國小生應該怎樣發揚延安精神。

設計意圖:

聯繫實際,談談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既讓學生深入瞭解了什麼是延安精神,也讓學生了解了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應該怎樣發揚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尋 篇八

一、 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詩的一、二兩節寫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三、四兩節寫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兩節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意義。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成鮮明的意境,是本課主要表達特點。瞭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意義和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是教學重點。

選編這首詩,一是引導學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認識新體詩,接受語言美的薰陶。

二、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瞭解全詩內容,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 教學建議

1、課前學生蒐集閱讀有關延安的資料,對抗戰時期的延安有更多的瞭解。教師準備課文掛圖,或把課文掛圖,課文重點語句製成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2、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再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作者到延安追尋什麼?爲什麼追尋?把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找出來,在讀中想象,體會它的意義,然後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可讓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邊讀邊思考:爲什麼這首詩聽起來這麼悅耳,讀起來琅琅上口?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隔句押韻,並用“· ”把韻腳“ang”標出來。朗讀時,把韻腳適當加以突出。第一節:光、陽,第二節:香、場,第三節:琅、炕,第四節:響、樑,第五節:煌、翔,第六節:想、陽。還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多用排比句,朗讀起來節奏感很強。朗讀時,要讀出排比句的氣勢。

4、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教學。

(1)第二節的四個“追尋”。

可用投影片或錄像幫助學生了解“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瞭解延安精神。放映錄像或投影片時要加以簡要的解說。“延河”,清晨、傍晚,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道理;“棗園”,曾是黨中央的所在地;“南泥灣”,當年359旅曾在這裏懇荒種糧開展大生產運動;“楊家嶺”,那裏有中央禮堂和黨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會議在這裏召開。追尋“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就是追尋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力求上進、永不滿足的精神,執着地追求理想併爲之獻身的精神。

(2)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坑。

“告別破舊茅屋”就是告別落後,忘不了“溫熱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黨羣關係,幹羣關係,軍民關係。

(3)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

“丟掉了老牛破車”,就是丟掉落後,“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就是要把延安精神發揚光大。

(4)如果一旦失去你啊,那就彷彿沒有了靈魂,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講失去延安精神的嚴重性。)

(5)第六節的三個“追尋”。

(“追尋”延安,就是追尋信念,追尋溫暖,追尋光明。詩句中的“延安”仍指延安精神。)

4、在深入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後,可用引讀的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 參考資料

難忘延河

祈念曾(新聞工作者,現居深圳)

《延安,我把你追尋》是我8年前的一首詩作,沒想到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的第12冊語文課本中。回憶這首詩的寫作過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分配到陝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參觀採訪。當時,正是十年**時期,延安的面貌變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採訪,那裏的人民依然比較貧困,我心裏難過極了。歸來後,寫一首《延安,我爲你哭泣》的詩,留在我的日記本上。粉碎“四人幫”以後,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延安的面貌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延安人民丟掉了老牛破車,通了飛機、火車,窯洞變成了林立的高樓大廈,人民越來越富裕。1991年,我隨中央電視臺《黃河》創作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採訪,參觀了棗園、楊家嶺、寶塔山、南泥灣等地,浮想聯翩,遐思漫伸……我看到當年南泥灣開荒的钁頭,在大生產運動中開墾出陝北的錦繡江南;我望着延河清澈的流水,這河水曾哺育了無數中華民族最優秀、最有覺悟的先鋒戰士;我聞着棗園梨花的清香,當年毛主席在這裏寫下了彪炳史冊的革命雄文;我走進楊家嶺“魯藝”的禮堂,毛澤東那篇《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又迴響在我的再邊。追尋當年革命前輩的足跡,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傳家寶,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今,時代發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丟。延安精神既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英雄氣概。在我們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的進程中,延安精神更要發揚光大,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質量。

基於這種認識,我開始構思,創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尋》這首詩。

詩寫完後,1992年,收入我的詩集《人生之戀》(陝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學界和廣大讀者的好評。評論家馬瑩伯撰文說:“這首詩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動的形象謳歌了延安精神,強調了改革開放條件下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的極端重要性。”這首詩,1993年榮獲全國詩歌“菊花獎”,1994年入選《新時期詩歌精選》。1997年選入5年制語文課本第10冊,今後又選入6 年制語文課本第12冊。

1992年,我來到深圳,雖然離開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黃土地,但延河永遠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淨化我的靈魂。

延安我把你追尋 篇九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這首詩,領會延安精神,使學生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2.瞭解全詩結構,理解詩中的重點詞語、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瞭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含義。

2.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領會延安精神,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二)理解重點詞句,瞭解詩的結構。

(三)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所抒發的思想感情,並把思想感情讀出來。

三、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口述目標。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它記載中國革命的歷史,是一本真實的教科書。它凝聚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譜寫了中國革命閃光的篇章。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這節課,我們要通過學習,瞭解課文的結構,理解詩中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還要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理解文中重點詞語。

1.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理解詞語。

3.集體討論重點詞語。

教師可將學生小組討論後仍不理解的詞語投影出來,指導全班同學共同理解。

追尋:跟蹤尋找。

昔日:從前,課文中指革命時期。

茁壯:健壯。

雨後春筍:春天下雨後竹筍長得很多很快,文中是指高樓大廈大量出現。

滿目琳琅:一般寫作琳琅滿目,比喻優美珍貴的東西很多。文中用來形容各種家用電器的擺設。

奧祕:奧妙神祕。

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三)理清全詩結構。

1.讓學生自由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麼?全詩可以分爲幾部分?用筆標出來。

2.學生通過認真朗讀,可以說出全文可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1、2節),講了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第二部分(3、4節),講了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節),講了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讀全詩,加深學生對全詩整體結構的認識。

(四)學習第一部分。

1.自由讀第一部分,邊讀邊思考,詩人追尋棗園、延河、南泥灣、楊家嶺這些地方,是在追尋什麼?

2.接着可以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分小組討論。

3.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理解。

學生能夠說出詩人實際上是在追尋延安精神,那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詩句之後,教師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五)學習第二部分。

1.讓學生自由讀第二部分,邊讀邊思考“我們毫不猶豫地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2.接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這兩句詩。

學生結合前兩句“航天飛機探索宇宙的奧祕,電子計算機奏出美妙的交響”。可以說出“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這種落後的生產條件沒有什麼可留戀的,應該“毫不猶豫地丟掉”。“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從字面上看是說延安的寶塔山高聳入雲,恰如脊樑一般。從深一層看,寶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們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樑,是我們絕對“不能丟”的。

3.理解了這兩句話,教師可進一步提問這一部分中還有哪些詩句也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學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話:“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4.教師可進一步引導:“破舊的茅屋”指什麼?“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又指什麼?

學生可以理解出“破舊的茅屋”是過去貧窮的生活條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經濟發展了,這種貧窮的生活也一去不復返了。當年在“溫熱的土炕”上,共產黨人、革命戰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種在革命戰爭中親密的軍民關係,火熱的鬥爭生活,是我們忘不了,也是我們不應該忘記的。

5.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這兩句話的同時,還應該通過自己的範讀和導讀來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朗讀,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六)學習第三部分。

1.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三部分,邊讀邊想:“延安”指什麼?學生可以說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教師可讓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樣?請學生畫出有關句子。

2.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學生通過剛纔的朗讀,可以找到這句話:“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彷彿沒有了靈魂,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教師可將這句話用投影打示出來,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靈魂指什麼?“展翅飛翔”指什麼?然後讓學生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學生可以說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個人沒有了思想,於是便不能去創造光明美好的未來,以此來領會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總結全文。

教師可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麼精神?

學生可以說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爲崇高理想而獻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等。

(八)朗讀建議。

這首詩節奏明快,格律嚴謹,韻律清晰,是練習朗讀的好材料。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此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提高朗讀能力。朗讀時,可以這樣停頓:

延安,/我把你/追尋,

像/翩翩/歸來的/燕子,

在/追尋/昔日的/春光;

像/茁壯成長的/小樹,

在/追尋/雨露和太陽。

追尋你,/延安/叮咚的/流水,

追尋你,/棗園/梨花的/清香,

追尋你,/南泥灣/開荒的/钁頭,

追尋你,/楊家嶺/講話的/會場。

一排排/高樓大廈/像雨後春筍,

一件件/家用電器/滿目琳琅;

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

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航天飛機/探索/宇宙的/奧祕,

電子計算機/奏出/美妙的/交響;

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

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

延安,/你的/精神/燦爛輝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彷彿/沒有了/靈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尋,

追尋/信念,追尋/金色的/理想;

追尋/溫暖,追尋/明媚的/春光;

追尋/光明,追尋/火紅的/太陽。

【小資料】

棗園  在延安西北,距離市中心七公里,曾是黨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爲人民服務》等著作就是在這裏寫的。當時毛主席所住的窯洞前面有幾株梨樹,開花時發出清香。

南泥灣  在延安南部。當年八路軍120師359旅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在這裏墾荒種糧,開展大生產運動。著名的歌曲《南泥灣》就是歌頌359旅的。

楊家嶺  在延安西北,距離市中心約三公里,那裏有中央禮堂和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的會議曾在這裏召開。例如1942年5月,在中央辦公樓的會議室召開了延安文藝座談會,毛主席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1945年4月,在中央大禮堂舉行了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毛主席在會上作了題爲《論聯合政府》的著名報告。

延河  黃河的一條支流,它流經延安,當年人們常在延河邊漫步,討論革命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