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白露節氣古詩有哪些【多篇】

白露節氣古詩有哪些【多篇】

白露節氣古詩有哪些 篇一

1、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3、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4、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5、迅風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6、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7、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8、椒如菽,或紅破白露,枝影扶疏。

9、白露堂中細草跡,紅羅帳裏不勝情。

10、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

11、送斜紅斂盡,催上蟾鉤,金風細,點破瑤階白露。

12、白露園蔬。碧水溪魚。

13、白露成野霜,凋我窗下草。

14、樓前平碧千頃秋,白露暗洗芙蓉愁。

15、君家白露秋滿缸,放懷飲我千百觴。

16、秋江清淺時,白露和煙島。

17、葉零白露,雲散青天。

18、房房下著珠簾睡,月過金階白露多。

19、白露下百草,莖葉日紛委。

20、白露秋催促,紅花葉自輕。

21、著霜寒未結,凝葉滴還流。

22、白露已清泠。哀響激金奏。

23、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

24、未改朱明律,先含白露風。

25、風池明月水,衰蓮白露房。

白露飲食的習俗 篇二

白露節氣一般在公曆9月7日或8日。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白露是天氣轉涼的象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白露說:八月節。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古代將白露分爲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羣鳥養饈。鴻,大雁。元鳥,燕子。大雁、燕子這些候鳥南飛避寒。饈者,所羹之食。養饈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

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白露時白天的溫度雖然仍達三十幾度,可是夜晚之後,就下降到二十幾度,兩者之間的溫度差達十多度。清晨的露水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爲白露。白露表徵天氣已經轉涼。人們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俗語: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處暑仍熱,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着涼。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華南白露時,氣溫迅速下降、綿雨開始、日照驟減,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節轉換。

白露農諺:蘋果梨子大批卸,冬瓜南瓜回了家。白露棗兒兩頭紅,核桃熟了該挨棍。

福建福州等地白露這天要吃龍眼進補。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俗。在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於此日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在文成,民間認爲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後,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爲習。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在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白露時節正值臺灣稻作的第二期,這時稻作是處於孕穗期,也是文旦、柿子、水梨和筊白筍的盛產期。此時臺灣周圍海水溫度比前一段時間低,漁獲量較少,但是在澎湖北方的海域仍可捕獲黑鯧,臺灣東北部仍有旗魚、沙魚、小卷等魚類可捕獲。

白露過後如何養生 篇三

1、添加衣服

自古就有“白露不露身”的說法,也就是說在處暑時期還能穿短袖、短褲,天氣比較溫和,但在白露之後就需要穿長袖、長褲了,在《養生論》中也有:“初秋夏末,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的說法,也是說白露之後需注意添加衣物,避免風寒感冒。

2、添加被褥

白露之後天氣變化比較大,最爲明顯的是夜間寒氣明顯加重,所以,在白露之後應該收好涼蓆和夏被,開始使用比較厚實一點的秋季被,避免晚上睡覺感風寒,引起感冒。

3、過敏體質儘量少外出

白露之後天氣涼爽,晴空萬里,十分適合秋遊,但過敏體質的人還是乖乖待在家裏吧,秋天即便涼爽了,但空氣中塵埃、花粉也明顯增多了,這時候也是過敏的高發時期,以免出現皮炎、哮喘等過敏症。

4、早睡早起

白露時節也需注重睡眠,這時候夜間相對夏季會有所增長,注意早睡早起,保證每天7——8小時的睡眠時間,白天才能有充沛的精神應對秋燥,秋睡也是秋季養生的關鍵。

5、做好防蟲

白露時溫度略有降低,這時候是昆蟲的最後一批進食時期,也是昆蟲選擇冬眠的時期,所以,在家需要做好防蟲處理,注意開窗時使用紗窗隔離,定期的將衣物、被褥、傢俱等曬曬太陽,避免昆蟲在其中過冬。特別需注意防好蟑螂,這時候是蟑螂最爲旺盛的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