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白露節氣傳統習俗_白露節氣有哪些習俗【新版多篇】

白露節氣傳統習俗_白露節氣有哪些習俗【新版多篇】

白露節氣下雨有啥說法嗎 篇一

關於白露節氣下雨,民間一直認爲白露下雨不好,並且把白露節氣前後幾天如果降雨了,那這樣的天氣就是“爛白露”。因爲古人認爲在白露節氣前後這段時間,尤其是在白露節氣當天下雨了,那就表示整個秋天都會下雨,也就是“白露雨,整秋雨”;相反,如果在白露節氣這天是晴天,那就表示這個秋天的雨水很少,將會是秋高氣爽的天氣。因爲在白露節氣的時候,很多的秋收作物就快要成熟了,這個期間下雨對於作物的生長是不利的,還容易導致倒伏,所以農民都是不太喜歡白露節氣下雨的。

因此每年到了白露節氣的時候,農民朋友對這天的天氣就會很關注,如果這天真的下雨了,那就會擔心後面雨水多,影響到了莊稼的收成,並且不利於進行農事。其實這個擔憂是沒有什麼依據的,白露下雨,整個秋季下雨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氣象專家也指出來了,民間所說的“爛白露”這種說法是不靠譜的,這是沒有科學依據,因爲決定天氣是否下雨的最終因素還是看大氣環流。

其實到了白露節氣以後,隨着冷空氣分批南下,不僅會帶來降溫,而且在國內大部分地區的降雨也會明顯減少,這個時候在北方地區開始進入到了秋高氣爽的乾燥天氣,還容易出現秋旱天氣,這樣不僅會影響到秋季作物收成,而且還會延誤小麥、大蒜等秋播作物的播種和出苗生長,所以對來年的收成也有影響。不過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此時期的雨水還是很充足的,一第一場秋雨往往可以緩解前期的缺水情況,在西南地區東部、華南和華西地區還容易出現連陰雨天氣。而在東南沿海、華南沿海還可能會有颱風(熱帶天氣系統)的影響而帶來大暴雨。

白露諺語 篇二

白露白茫茫,寒露添衣裳。

白露身不露,着涼易瀉肚。

不到白露不種蒜。

白露天氣晴,穀子如白銀。

過了白露節,屠夫硬似鐵。

一場秋風一場涼,一場白露一場箱。

白露白茫茫,無被不上牀。

過了白露,太陽打截路。

過了白露節,一天死片葉。

白露刮北風,越刮越乾旱。

白露無雨,百日無霜。

白露晴,寒露陰。

亂了白露,天天走溜路。

白露前是雨,白露後是鬼。

白露晴,有米無倉盛;白露雨,有谷無好米。

白露有雨,好一路來壞一路。

白露有雨連秋分,麥種豆種不出門。

九月白露又秋分,秋收秋種鬧紛紛。

白露在仲秋,早晚涼悠悠。

過了白露節,早寒夜冷中時熱。

白露高粱秋分豆。

白露前後看,筱麥蕎麥收一半。

白露的天氣 篇三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與溫度有關的一個節氣。有說法認爲,白露這天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不過這一說法從數據統計上來看,可能只在北方的部分地區比較準確,但對我國大部分地區來說,白露前後也確實是晝夜溫差比較大的一個時段。所以俗諺有“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的說法,總之白露前後,秋意漸濃天氣轉涼,要開始注意增添衣物了。

白露時節,我國北方和南方在降雨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北方的降雨通常很少,秋高氣爽的同時,天氣也比較乾燥。這一方面影響着人們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影響着農事活動,放火、抗旱應該是比較注意的事情。而在我國的南方地區,則是秋雨綿綿的天氣。尤其是如果遇上冷空氣和颱風相持不下的情況,也比較容易形成持續的強降雨,這對農事活動又十分的不利。

白露節氣傳統吃什麼 篇四

1.祭禹王

白露時節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爲“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裏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模爲最大,歷時一週。在祭禹王的同時,還祭土地神、花神、蠶花姑娘、門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動期間,《打漁殺家》是必演的一臺戲,它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祈盼和嚮往。

2.吃龍眼

福州有個傳統叫作“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民間的意思爲,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在這一天吃一顆龍眼相當於吃一隻雞那麼補,聽起來感覺太誇張了,哪有那麼神奇,不過相信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因爲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很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補,吃了就是補,所以福州人也習慣了這一傳統習俗。

3.白露茶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到了白露節氣,秋意漸濃。舊時南京人十分重視節氣的“來”和“去”,逐漸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節氣習俗。愛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時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後,有的茶客就託人買點白露茶。

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直到20世紀30~40年代,南京城裏酒店裏還有零賣的白露米酒,後來逐漸消失。白露前後,南京早晚氣溫較低,晝夜溫差很大。南京日常飲食也突出秋季養生,餐桌上生菜、涼拌菜少,湯煲多,注重滋潤。平時多吃些鮮梨等汁多潤腸水果,以防秋燥。

4.白露米酒

資興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釀製而得名。程酒,古爲貢酒,盛名入遠。《水經注》記載:“郴縣有淥水,出縣東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於耒,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館醞于山下,名曰‘程酒’,獻同也。”、淥酒均系傳世美酒。《晉書。武帝紀》:“薦、淥於太廟”,可見程酒當與、淥媲美。《九域志》亦云:“程水在今郴州興寧縣,其源自程鄉來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與酒別。”程鄉即今三都、蓼江一帶。資興從南宋到民國初年稱興寧,故有郴州興寧縣之說。白露米酒的釀製除取水、選定節氣頗有講究外,方法也相當獨特。先釀製白酒(俗稱“土燒”)與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將白酒倒入糟酒裏,裝壇待喝。如製程酒,須摻入適量糝子水(糝子加水熬製),然後入壇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鮮牛欄淤中的,待數年乃至幾十年才取出飲用。埋藏幾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紅,斟之現絲,易於入口,清香撲鼻,且後勁極強。清光緒元年(1875)纂修的《興寧縣誌》雲:“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釀可千日,至家而醉”。《水經注》還記載,南朝梁文學家任與友劉杳閒談,“任謂劉杳曰:‘酒有千里,當是虛言?’杳曰:‘桂陽程鄉有千里酒,飲之至家而醒,亦其例也。’南朝梁時,興寧隸屬於桂陽郡。在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裏酒店裏還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後來逐漸消失。

5.十樣白

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於此日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是10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6.吃番薯

民間認爲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後,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爲習。[1]

7.烏骨白毛雞(或鴨子)

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於此日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