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禮記》禮運篇全文精品多篇

《禮記》禮運篇全文精品多篇

讀《禮記》的心得體會 篇一

偶讀《禮記》遇到了下面這樣一段話,很值得慢慢體會。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羣,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古代的教育,沒有德智體美勞,卻有仁義禮智信。沒有說讓學生畢業後成才,做一番大事業,只是要求學生能夠人格健全,學識通達,能夠成爲榜樣。成爲榜樣後,他人自然能夠信服,也即是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

反觀我們此刻的教育,基本上是爲了分數、證書、學位,然後再作爲出人頭地的工具加以利用。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很敬業,但不得不提出疑問,我們樂羣嗎

如今的高校,老師給學生打分打的試卷的分,學生給老師績效分。對於這一點我十分反感,並不是因爲學生給我的分數低,而是對於這種事情很不能理解。某些人爲了討好學生,甚至放下了師者的尊嚴,對學生容忍放縱,奴顏婢膝。還有,有些學生因爲考不好,甚至在網上罵老師,嗚呼哀哉,今日之‘博習親師’也。

論學取友,我們能夠理解爲有論學的潛力和擇友的原則。但我更願意把這四個字曲解爲以文會友。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沒有知音。而最易成爲知音的,則是同學和同行。期望難忘同學情,同行非冤家。把酒言歡、坐而論道比刀光劍影要幸福的多。能做到上面三點,就可達小成,其實並不難。

大成叫做知類通達,強力而不反。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原因很多。我認爲最重要的原因是要擁有獨立的思想和誠實的決定。這樣說可能太大衆化了,很多人不會覺得這一點有多麼重要。舉個我經常給人下套的例子吧。

我經常這樣問別人:你認爲八股文好不好?

上面的例中的答者就是沒有獨立思想的人。對一個事物做價值決定時,務必建立在瞭解的基礎上,否則一切都是人云亦云,毫無主見。大成無上限,獨立思想,誠實做人,而已。

讀《禮記》的心得體會 篇二

翻開我的筆記本,本子上摘錄的第一句話便是《禮記》這部書中的'一段文字:“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這句話的原意是:“要廣博地學習,對學問要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我經常將《禮記》中的這句話作爲我的座右銘,並時常用這句話教導與勉勵我的孩子和我身邊的年青朋友。“博學之”即講學習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爲學的慾望也將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爲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着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幷包,使爲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衆,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爲爲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爲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審問”爲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後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爲自己所用,是爲“慎思”。“明辯”爲第四階段。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僞難辨,良莠不分。“篤行”是爲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這句話時常提醒我在工作中注重學習,不僅要精通業務知識,還要廣泛學習其它方面的優秀書籍,不斷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做一個“一專多能”的人,此外在平時還要多與身邊的同事朋友溝通交流,學習他們先進的工作方法,對於工作生活中的難題要多向有經驗的老同志請教。此外,光學習理論和書本知識還不夠,還得多實踐、多鍛鍊,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在這部書中,我也瞭解到了古代的儒學家們對古代禮儀制度的一些認識,諸如禮的起源和禮的作用,古代人對冠禮、聘禮、祭禮等禮儀規範的解釋。可以說,《禮記》的出現,標誌着中國禮教文化的成熟。這部書對於現代中國社會中的禮儀禮節仍有很好的啓示和教育研究意義。當然《禮記》中的部分文字也含有全力維護封建等級制度及頑固宣揚男尊女卑的思想,這些思想是不可取的,需要我們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進行對待。

總之,《禮記》是一部極具價值的國學經典,就像一壺好茶,需要慢慢細品,才能感受到那沁人的芳香。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將在書海里不斷徜徉,擷一縷淡淡的書香。

讀《禮記》的心得體會 篇三

最近,通過認真閱讀了《禮記》,使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可謂受益匪淺。在賀州市圖書館舉行的“禮記讀書心得演講秀”比賽中,媽媽和我同臺參賽,並且分別取得了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績呢!

說實話,我覺得《禮記》中有些文章對我來說太難懂,比如《大學》、《中庸》等,而《冠義》一文就比較通俗易懂。

比如文中的“故孝弟忠順之行立,而後可以爲人”意思是一個人只有做到了對父母孝順,對兄長友愛,對國家忠誠,對長輩順從,才能被稱爲真正的人。這與《三字經》中的“首孝悌,次謹信”,有異曲同工之妙。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的媽媽是個國學“發燒友”,她常對我說“讀書要善於思考,並用書中的道理去指導生活”。那麼,通過學習《禮記》--《冠義》,我得到了什麼啓發呢?那就是---要做個盡孝道的好少年。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尊敬師長、孝順長輩,孝順已經成爲我們家的家風。媽媽常說,其他事情或許可以等,但是盡孝不能等,不能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記得有一天,遠在老家的爺爺生病住院了,我們心裏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立即動身趕回了老家。爸爸媽媽和姑姑日夜守護在爺爺的病牀前。在我們的悉心照料下,爺爺很快康復了,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爺爺出院後,我們就把他接到身邊一起生活,帶他去旅遊,每天都讓他過得開開心心。

孝順,不一定要有驚天動地舉動,也許只是爺爺累時幫他捶捶背、長輩回家時爲他們送上拖鞋,或是端來一盆洗腳水,這些點點滴滴就足以溫暖他們的心田。

讀書讓我明事理,懂孝道,成爲一個盡孝道的好少年。今後,我還要繼續在書的海洋裏泛舟,汲取知識,更加茁壯地成長!

讀《禮記》的心得體會 篇四

《禮記·學記》開篇說得好“建國君民,教學爲先”。自漢武帝所制定的。教育政策後,中國的教育哲學、教育理論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改變。漢武帝在諸子百家裏選擇儒家的教學思想爲國家的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我們什麼?宋朝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揭示”中雲:“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大道,這就是儒家教學的總綱領、總原則。教我們平常思維的方法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處事待人接物的綱領有:言忠信,行篤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希望此書真正能幫助大家都獲得一把“啓迪心靈的鑰匙”,能成爲家庭、學校、社會和青少年教育的有益讀本及參考教材,亦同時啓迪我們父母師長們應從小注重培養兒童的德育。我們常說:“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教育是強國之本。”今天,我們給兒童最好的基礎教育無過於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精髓——儒家聖賢文化,並希望得到各界共同來參與和大力推動。

以團結互助爲榮,以損人利己位恥。學校是一方充滿了濃郁文化氣息的淨土,在這裏我們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習如何與同學相處,如何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一棵參天大樹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學習上,你幫我,我幫他,團結互助靠大家,在生活中,決不亂吐痰,亂扔紙,損人利己真可恥。

姐妹重圓讀書夢。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典型事蹟,“弘揚中華美德,引領幸福成長”,希望我們大家能攜起手來,讓美德世代相傳。

讀《禮記》的心得體會 篇五

“有教無類,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這句話出自《禮記》。“有教無類”是孔子提出的教學方法,對現代而言,它的意義就是:身爲師者,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要教育他。不能因爲一個人過去不好的經歷就在學習上放棄他。“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 者,師勤而功半。”是講的學習方法,指學生要掌握學習方法,不要一味學習書本上的死知識。正如諺語所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對於教師來說,要教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合理運用學習中的正遷移。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勤於學習。

人的行爲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習得行爲,都與及時強化有關。可以通過強化來塑造兒童的行爲。教育家斯金納提出外界的強化作用是塑造兒童行爲的基礎。只要瞭解強化效應,操縱好強化技術,及時有效地施加強化,就能控制行爲反應,並隨意塑造出一種教育者所期望的兒童行爲。作爲老師在教學中巧妙運用強化控制理論,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班在一年級時,有幾個小朋友作業很是潦草。針對此,我採取了鼓勵爲主的強化教育:一次作業工整就加蓋一朵小紅花,連續3次小紅花,就加蓋一個“一級棒”的大印章,連續2次“一級棒”就獎勵小卡通畫並上光榮榜。這種積極強化的方式,這種連續的強化刺激,矯正了他們原有的作業潦草的習慣,不斷地向好的方向發展。這與孔子提出的“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謂“善教者,雖逸而功倍,不善教者,雖勤而功半。”

我班邵陽小朋友有着極強的暴力心理問題。經過兩年來的觀察瞭解,我認爲原因在於幼年時的攻擊毛病,沒有得到及時糾正,以至成爲一種不良的習慣。在成長的過程中,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打架成爲其發泄過剩精力的一個方面。由於缺乏道德意志,他雖然知道不好,但卻控制不了自己。對於這個孩子,我也有過想放棄的念頭。但看到大家都不睬他,甚至有些輕視他的時候,我感覺到這個孩子的可憐和可惜,我也認識到作爲一個教師,有責任有義務盡心盡力教導每個學生,真正做到“有教無類”。

我靜下心來首先分析了家長的問題:對孩子早期教育是失敗的。可能是沒有加以重視,認爲孩子之打架無所謂;亦可能方法簡單,引起孩子的對抗心理。所以工作作了,效果不理想。

於是我與家長聯繫並引導他們對孩子要有信心,要配合學校教師繼續做工作,畢竟孩子打架的次數在減少,要給予鞏固;同時找建議他們求助心理醫生,給予矯治;多鼓勵邵陽參加有益的體育鍛煉或公益勞動,使其過剩的精力有正確的渠道排除,同時也可以進行意志力訓練。

令人欣慰的是,進入三年級的邵陽有了很大的進步,成績也有所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