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山行唐杜牧的意思多篇

山行唐杜牧的意思多篇

譯文 篇一

山石小路遠上山巔彎彎又斜斜, 白雲飄處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只因愛那楓林晚景我把馬車停下, 霜染的楓葉勝過鮮豔二月的花。

作者簡介: 篇二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出身高門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學家。杜牧晚年任中書舍人,居長安城南樊川別墅,後世因稱之“杜紫微”、“杜樊川”。

生平杜牧生活在內憂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時期,從青年起就關心國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復唐王朝繁榮昌盛的理想。23歲時寫成《阿房宮賦》,以秦朝的濫用民力、奢逸亡國爲戒,給本朝統治者敲了警鐘。關於杜牧生卒年,錢大昕《疑年錄》據杜牧大中六年《自撰墓誌銘》推斷,生年爲貞元十九年(803),卒年爲大中六年(852)。但也有學者考證其卒年在大中七年以後。

大和二年(828)進士及第,制策登科,授弘文館校書郎。同年十月離開長安,到江西觀察使沈傳師府署中擔任幕僚,後轉入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和宣歙觀察使崔鄲幕中任掌書記、判官等職。十數年間奔波各地,開闊了視野,促使他進一步致力於經世致用之學,於“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多所探究,尤喜議政談兵。在淮南幕府中寫的政論文《罪言》等,對修明朝政、削平藩鎮提出了切中時弊的見解。著名的《張好好詩》,也寫在這一時期。

開成四年(839)回長安,歷任左補闕、膳部及比部員外郎。會昌二年(842)以後,相繼出任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在地方官任上,常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改革弊政,免除猾吏豪胥額外強徵的苛捐雜稅。會昌年間,宰相李德裕主持抗擊回紇侵擾和平安澤潞藩鎮叛亂的軍事活動。杜牧爲了實現其政治主張,上書陳述用兵方略,得到採納,並取得“澤潞平,略如牧策”(《新唐書·杜牧傳》)的成效。可見他確有實際政治才幹。

大中三年(849),回朝任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復出爲湖州刺史,一年後又內調爲考功郎中、知制誥。官終中書舍人。

杜牧生性耿介,不屑逢迎權貴,仕宦不很得意,從而對社會政治持清醒的批判態度。但抱負難以施展的苦悶,又造成他縱情聲色、頹廢放任的生活作風,有一些“風流豔事”流傳。

文學創作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張:“凡爲文以意爲主,以氣爲輔,以辭采章句爲之兵衛”(《答莊充書》),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有比較正確的理解。他最推崇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而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在《獻詩啓》中說:“某苦心爲詩,未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於中間。”清代洪亮吉也說他“文不同韓、柳,詩不同元、白,復能於四家外詩文皆別成一家”(《北江詩話》)。全祖望甚至稱譽他爲“唐長慶以後第一人”(《杜牧之論》)。

詩歌創作是杜牧最特出的方面,與晚唐另一位傑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長篇如《郡齋獨酌》,着重表現詩人“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的拯物濟世的抱負,直抒胸臆,感激淋漓。《感懷詩》反映唐王朝安史亂後數十年來藩鎮跋扈、邊患頻仍的**歷史,畫面宏偉,意氣縱橫,可與其《罪言》並讀(翁方綱《石洲詩話》)。餘如《杜秋娘詩》、《張好好詩》同情封建社會裏婦女的不幸遭遇;《李甘詩》讚揚朋友的剛直氣節,情事委曲盡致,亦稱名篇。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七律《早雁》用比興託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餘味。《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一些抒情寫景的小詩如《泊秦淮》、《山行》、《江南春絕句》等,都能用質樸的口語、簡潔的白描,傳達出悠遠不盡的詩情畫意,歷來傳誦人口。而象《赤壁》、《題商山四皓廟》、《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之類詠史絕句,則又敘議結合,警拔精悍,往往在人們意想不到的地方自出手眼,讀來一新耳目。當然,他也寫了一些放浪不羈、流於頹唐輕薄的作品如《遣懷》、《贈別》,屬於消極的部分。

杜牧的詩歌具有獨特風格。劉熙載《藝概》把他的詩風和李商隱加以比較說:“杜樊川詩雄姿英發,李樊南詩深情綿邈。”指明瞭兩人的區別。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這種重辭采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情致婉約,前人用“俊爽”二字來概括這一基本風貌(胡應麟《詩藪》),是比較中肯的。

杜牧的文章在晚唐也自成一家,“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四庫全書總目》)。據他的《上知己文章啓》中說,他所寫的《燕將錄》、《罪言》、《原十六衛》、《與劉司徒書》、《送薛處士序》、《阿房宮賦》等,都是對現實有感而發,具有鍼砭時事的政治內容,尤其是《罪言》一篇,爲宋祁寫《新唐書·杜牧傳》全部收錄,並得到歐陽修的讚許,認爲筆力不可及(費袞《樑溪漫志》)。另外,《杭州新造南亭子記》一文還反映了作者進步的闢佛思想。文章語言方面,杜牧堅持使用散體,筆鋒犀利,明白曉暢,在晚唐四六駢文風行的情況下,繼承了中唐古文運動的傳統。他還把散文的筆法、句式引進賦裏,寫出象《阿房宮賦》那樣融敘事、抒情、議論爲一爐的新體“散賦”,突破六朝、唐初以來賦作日益駢偶化、聲律化的趨勢,對後來賦體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尊前集》中錄有題杜牧撰的《八六子》詞,全首長達90字。有人據此認爲杜牧是文人中第一個採用民間曲子裏的長調作詞的人。但據後人考證,其風格不類唐人所作,此事尚無定論。

本集和校注本《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杜牧《樊川集》20卷,其甥裴延翰所編次,共收詩文450篇。後經人增補外集1卷,北宋田概補編別集1卷,共收輯詩歌170餘首,附於書末,但其中混入一些他人作品。《樊川集》的通行刊本有清光緒年間楊壽昌景蘇園據日本楓山官庫所藏宋刻本印摹的影宋本、《四部叢刊》影印明嘉靖年間的翻宋刊本以及1978年出版的新校本。註釋本中最通行的,當推清人馮集梧《樊川詩集註》。此外,杜牧曾爲《孫子》13篇作注,收入《十一家注孫子》中。

杜牧的事蹟見新、舊《唐書》本傳和《唐才子傳》。今人繆鉞著有《杜牧傳》和《杜牧年譜》,足資參考。

山行 篇三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生處 一作:深處)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