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鄉村振興報告(通用多篇)

鄉村振興報告(通用多篇)

鄉村振興總結報告 篇一

爲全面推進我縣鄉村振興工作,近年來,縣城管局圍繞“城鄉統籌、源頭減量、分類處置、系統治理”的思路和目標,精心謀劃、精緻組織、精準發力、精細落實,鄉村振興工作取得了較好進展。

一、加強城鎮統籌。

(一)紮實推進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爲進一步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圍城”的出路,我縣於20__年投資1800萬元在垃圾填埋場西側建設日處理生活垃圾300噸的大型垃圾中轉站,20__年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全縣生活垃圾全部轉運至盱眙縣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現庫區內全面停止填埋生活垃圾,經統計,20__年全年共外運全縣城鄉生活垃圾量達63810噸,降低了環境污染,減少了資源浪費,

(二)完善生活垃圾收運體系

20__年11月我縣環衛體制調整,將城區背街後巷、城郊結合部、城中村以及經濟開發區的道路清掃保潔全部納入了環衛規範作業,現有環衛人員458人。同時每個鎮也建立了專門的環衛保潔隊伍,保潔人員配備原則上按照集鎮每千人配3名、每個村配4-5名的標準配備到位,並相對保證衛生保潔專業隊伍的穩定。截止目前,全縣農村環境保潔員已達1158名。

按照省裏提出的“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城鄉垃圾統籌處理體系建設要求,我縣結合自身實際,將“四步”變“兩步”,採取縣包到鎮(垃圾轉運、處理由縣負責)、鎮包到村組的兩級統籌運行管理模式(農村環衛基礎設施建設、隊伍建設和清掃保潔、垃圾收集由各鎮負責)。目前城區生活垃圾日產日清,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率達97%,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以上。20__年縣財政將農村環衛方面的獎補資金提高至128萬元,較20__年相比增長率達12.8%。大量資金的投入,促進了城鄉清潔工作的順利開展,爲建立城鄉生活垃圾統籌處理提供了經費保障機制。

二、推進垃圾分類。

根據工作實際情況,明確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方法,即縣城“細化三類、三分法”,農村“定點投放、二分法”,全面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紮實推進縣城垃圾分類試點,金水灣、金採新村等試點小區開展“分類換積分”活動,引導居民自覺主動參與垃圾分類;推進機關單位設置垃圾分類設施,廣泛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準確投放率。大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呂良鎮率先啓動農村分類試點工作,投放三分類果殼箱、垃圾桶,建成易腐垃圾處理站,所轄村垃圾分類試點實現村域全覆蓋,村民參與率達80%。

強化宣傳教育,硬化工作措施。廣泛深入宣傳,以推動垃圾分類實質運作爲基本目標,通過設立宣傳欄、投放公益廣告、發放宣傳單頁等方式,增強羣衆垃圾分類意識,普及垃圾分類知識進單位、進社區、進家庭、進校園,力爭做到將垃圾分類投放與宣傳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

加強垃圾治理,加快垃圾分類收集、轉運設施建設,完善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垃圾壓縮處理中心,加快推進城東、城西垃圾中轉站建設,逐步提升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同時,統籌做好生活垃圾分流外運處理工作,力爭垃圾不落地、不積壓,不斷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鄉村振興報告 篇二

蘭考縣位於河南省東部,總面積11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7萬,是焦裕祿精神發源地、全國率先摘掉貧困帽子縣和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近年來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及特色產業發展戰略,建立了較爲完善的產業發展鏈條和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形成了“蘭考新三寶”特色品牌(蘭考密瓜、蘭考紅薯、蘭考花生)。

蘭考縣科協抓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歷史機遇,積極響應黨中央和中國科協關於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號召,針對本地特色農業發展戰略和農民科技致富需求,積極探索、大膽實踐,艱苦奮鬥、迎難而上,將焦裕祿精神與科學家精神緊密結合,成立了蘭考縣“一懂兩愛”(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科技服務團,先後技術指導蜜瓜大棚4500座,6500畝;紅薯2.6萬畝;花生4萬畝;溫室蔬菜大棚520座,1620畝。建立科普示範基地9個,培訓農村電商技能人才710人。通過電商平臺幫助農民銷售紅薯50萬斤、蜜瓜10萬斤。舉辦“田間課堂”83次,培訓農民5600人。

(一)自立自強,有爲有位。

蘭考縣科協僅有3名工作人員,工作力量薄弱,物質資源貧乏,是典型的“四缺”基層科協組織。面對事業發展的諸多制約,他們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主動作爲,大力發揚焦裕祿同志的“三股勁”,針對本縣特色產業發展需要和農民科技致富需求,團結帶領本縣農技專家和鄉土人才開展科技服務,下沉科技服務資源,爲羣衆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獲得了羣衆的信任,贏得了兄弟部門的喝彩,探索出了一條科協帶動專家以一帶十、倍增服務效能的新路子,這支由科協主席任團長、農技專家和鄉土人才組成科技志願服務團從2年前的50人發展到了現在的200人,有效彌補農村科技人才不足的短板,成爲蘭考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一個響噹噹的名片。2019年3月和2021年2月,時任縣委書記蔡松濤、李明俊先後在蘭考縣三級幹部會議上,對縣科協開展科技志願服務工作提出了表揚。

(二)組織成網,示範先行。

根據當地農業生產的特點,縣科協先後發起成立了“蘭考縣紅薯協會”、“蘭考縣花生協會”、“蘭考縣小米協會”、“蘭考縣葡萄架王莊農技協”、“蘭考考城小胡莊農技協”等11個協會,入會會員達1000多人,組織動員科技志願者3000多人。

各農技協會長多由科技服務團成員擔任,他們在田間地頭“做給農民看、帶着農民幹、領着農民富”,不但爲羣衆提供種植技術,還利用電商平臺積極與市場對接,打造銷售平臺。這些協會從成立之初,就紮根於農戶日常生產實際,有天然的親和力,通過“一做、一帶、一領”的示範,快速形成服務網絡,對農民進行廣泛聯結。

結合全縣穩定脫貧奔小康工作,縣科協及時引入現代化的種植方式,進一步增強服務的能級,在產業發展初具規模的鄉村,建立2個現代農業科普示範園和7個科普示範基地,並前瞻開展新型農產品營銷人才培訓,目前4個電商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共培訓電商人才460人,發展科普示範戶100戶。蘭考每年農作物種植面積約80萬畝,近年來科技服務團服務覆蓋面積就達40餘萬畝。

(三)快速響應,服務入戶。

蘭考縣科協時刻把問需於民擺在首要位置,通過面向全縣16個鄉鎮(街道)400多個行政村(社區)的種養合作社、種植園區發放問卷,廣泛徵求羣衆對科技服務工作的願望和需求。圍繞全縣鄉村產業發展需求,組成7個由首席專家帶隊的科技服務組。

每個服務組由一名首席專家帶隊,負責制定本組的科技服務方案,評估服務效果。科技服務團設有服務電話和微信工作羣等信息網絡平臺,收到科技服務求助信息後,第一時間到達求助地點爲羣衆提供免費科技服務,打通了科技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科技志願服務信息化對農業生產一線需求的精準把握,極大地提升了服務的有效性,同時大量活躍需求的不斷生成,使科技服務團的工作覆蓋實現了倍增效應,也對提升科技志願服務的信息化水平拓寬了發展空間。

(四)一呼百應,立信於民。

縣科協與羣衆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在科技助力精準扶貧過程中,強化服務意識,通過科技服務團架起了科技人員與廣大農戶心心相印的橋樑,也爲各類實用技術人才將所研所學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人民羣衆提供了廣闊舞臺。2021年,他們在新冠疫情、洪水災害輪番衝擊的情況下,應部分鄉鎮、村委、農技協會、種植合作社和種植戶的要求,分別到30多個村開展科技志願服務,針對果樹修剪、蜜瓜種植、大棚蔬菜管理、紅薯育苗、小麥春季管理等問題對羣衆進行技術指導,很好地解決了農民的急難愁盼,體現了科協組織爲民辦實事的良好作風。

近年來,經他們技術指導和培訓服務的貧困戶,許多都成了當地脫貧致富的典型。建檔立卡貧困戶任傑一家,原來人均年純收入不足2000元,在科技服務團的大力幫扶支持下,建了4座蔬菜溫室大棚,年純收入達20多萬元,全家7口人,人均年純收入近3萬元,實現了穩定脫貧。

(五)會村結對,助力黨建。

蘭考縣科協黨支部先後與小宋鎮東邵崗一村黨支部、葡萄架鄉杜寨村黨支部、三義寨白雲山村黨支部等9個農村黨支部結對,啓動了“支部連支部 共建科普示範村”活動。蘭考科技志願服務團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羣服務中心建設,發揮智庫和科普作用開展黨日活動,組織科技服務團的專家們和結對村黨員幹部一起組織開展義診和科技志願服務進萬家、進校園、進園區活動,在鄉村羣衆中營造了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2020年,他們結對的東邵崗一村獲得了蘭考縣“基層黨建紅旗村”和“穩定脫貧奔小康紅旗村”兩項榮譽。

鄉村振興報告 篇三

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發佈,文件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20xx年2月,我國宣佈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這些舉世矚目的成就都離不開金融的大力支持。而實現鄉村振興的“五個主要任務”,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對未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如何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務三農的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工作中目前面臨的困難、問題農村金融組織體系不健全,全國銀行網點收縮,銀行業金融服務區域化差異顯著。受我國城鄉二元結構、銀行業逐利本質以及人口結構變化等影響,加之金融科技、線上金融迅猛發展,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整體呈收縮趨勢。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信息,截至20xx年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總數爲22.67萬個,20xx年末總數爲22.8萬個。

相關報告顯示,從不同銀行分類來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網點數量下降相對明顯,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營業網點有少量新增。從不同區域來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東部地區主要以縮減營業點爲主,在其他地區有少量新增;城市商業銀行調整幅度較小,部分地區營業網點增加,也有部分地區營業網點減少;農村商業銀行近兩年數量呈擴張趨勢,但是區域間增量呈不均勻分佈,增加網點地區集中在東中西部,東北地區增量較少。其中,不論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還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在農村的營業網點主要以裁撤爲主,導致農村金融組織體系不太完善,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成爲國內農村金融體系的主要力量,一般商業銀行在農村設點數量少,且功能較爲單一,大多集中於存款項目,貸款數量小,審批較爲困難。另外從數據中可以看到,我國城鄉間以及不同區域的鄉村間,銀行網點存在不均衡、不對等現象,先前以城市爲重點進行佈局的各家銀行機構,在部分地區出現了城市網點飽和的現象,而在廣大農村和縣域地區,金融網點覆蓋率有待提升,網點覆蓋面較小,且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亟需提高。

涉農金融產品創新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滿足鄉村振興融資需求。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開發布的數據來看,涉農貸款餘額從20xx年末的6.1萬億元增加至20xx年末的38.95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全年增加3.94萬億元,同比多增1.26萬億元。其中農戶貸款餘額爲11.81萬億元,同比增長14.2%,增速較20xx年末高2.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1.51萬億元,同比多增3213億元;農業貸款餘額爲4.27萬億元,同比增長7.5%,增速較20xx年末高6.8個百分點,全年增加3295億元,同比多增2580億元。從不斷增長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國家對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決心與力度,但是也要看到,當前我國農村金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農村金融服務改革創新發展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從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的產品來看,目前農業農村中長期貸款項目主要以土地作爲抵質押品和還款來源,同質化程度高,易導致與商業性銀行惡性競爭,不利於農村金融主體間的整體協同發展。另外精準針對鄉村振興新需求的產品不多,存在期限錯配、額度不滿、定價不合理等問題。從金融服務角度來看,附加金融服務較少,手機銀行、網銀等產品用戶體驗較爲一般,用戶黏度明顯不足。

農業農村現有產權制度不完善,風險防範能力有待提高。我國現有產權制度改革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方面,清晰明確的產權制度有利於農民手中隱形資產顯性化,通過交易或者資產重組實現資產的增值,盤活農村大量沉睡資產;另一方面,可以爲資產向資本的屬性轉換提供製度基礎,農民可以利用擁有的土地等資產向銀行申請貸款、向保險機構申請保險等。另外針對農村金融風險,尚未形成多層次、全覆蓋、相對完善的風險監控體系,並且在風險監控上存在“一刀切”的現象,制約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

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工作的思路、重點

以產業振興爲抓手,加強創新,多方合作推動鄉村振興。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把支持產業發展作爲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工作的着力點,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主體,休閒農業、農村電商等新業態,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新園等新載體爲重點,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助力農村產業發展。

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原則,加大綠色金融發展力度。綠色是鄉村的底色,在新時期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綠色低碳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鄉村振興就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的全面振興。綠色金融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高度契合鄉村振興資源配置需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按照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重點在綠色農業科技、規模化經營、農產品加工、休閒農業等方面提供支持,引導資金更多流向綠色農業產業,爲農業現代化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可持續的綠色金融服務。

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激發銀行業金融機構內生動力。針對農村金融健全的法律法規和完善的配套支持政策是保證銀行業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必不可少的條件。爲有效保障金融服務鄉村過程中的各類創新,應根據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不斷調整、細化和完善針對農村金融發展的法律法規,構建差異化的管理監督體系。持續推動健全農業信貸擔保體系、農業保險和再保險體系等的建設,在農村產權登記、評估、流轉等方面加大地方政府投入力度,不斷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激發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內生動力,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持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報告 篇四

一、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意義

自高職院校創辦以來,每年暑期廣大高職學生深入農村,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在促進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文化振興、鄉村文明提升、鄉村環境保護、鄉村醫療服務、鄉村扶貧和鄉村治理等方面收到了顯著成效。

(一)有效彌補鄉村振興人才短板,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鄉村振興,人才是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x人才瓶頸制約。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而現實的情況是由於鄉村發展不充分,工作條件、事業前景和生活環境等不如城市,大量青壯年選擇進城,只留下老人、婦女和兒童,有的村莊甚至出現空心村和人才“饑荒”。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是治本之道,卻非一日之計,需要較長的時間和過程,而鄉村振興工作放不得、等不得,急需各類現代人才。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可以在較大程度上緩解鄉村振興人才矛盾,彌補人才短板,既可以集中解決鄉村振興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如技術支持、發展規劃和調查研究等;也可以長期結對掛職,解決持久性的問題,如鄉風引領、生態建設等。更爲難能可貴的是大學生社會實踐具有無可比擬的成本優勢,社會實踐提供的免費服務能有效解決鄉村振興中引進人才資金短缺的問題。

(二)有助於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創新發展,促進實踐活動增質提效

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由於認知高度和現實條件的限制,實踐活動仍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方面,在認知上僅侷限於對高職學生社會責任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少有從政治高度和戰略層面來對待。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執行不到位,認爲這只是學校團委等部門的活動,社會實踐往往停留在口頭,流於形式,缺乏整體規劃和系統設計,長效機制不足。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爲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一是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未來發展“七大戰略”之一,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有了更高級別的政策保障。二是按照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城鄉一體發展,爲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提供了廣闊空間。三是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任務分三步走,爲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指明瞭方向。

(三)有利於強化高職院校與地方合作,實現校地雙贏

校地合作是高職院校辦學的必然選擇,通過高職學生社會實踐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活動,將使二者無縫對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面融合的良性互動關係。一方面,發揮高職院校智力資源優勢,通過高職學生社會實踐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生態優美和治理有效。另一方面,通過高職學生的服務活動,深入瞭解鄉村振興中對人才的真實需求,及時優化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辦學質量。

二、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內容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偉大的系統工程,既是鄉村自身的全面振興,又是促進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更是實現城鄉一體協調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不可能面面俱到,應主要以下述四方面爲重點展開服務。

(一)助推鄉村產業興旺,實現村民生活富裕

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民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內容,其中鄉村產業振興是關鍵環節。鄉村產業振興既要做強現代農業這個主導產業,又要結合自身稟賦做出特色產業,更要利用“互聯網+”等現代工具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協助發展鄉村產業具有難得的比較優勢。1.高職學生利用一技之長,解決農民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問題。現階段,我國農業主要還是小農生產,短期內不可能實現規模化大面積生產,廣大農民的各類生產技術仍然緊缺,急需高技術人員幫扶。例如,農業類專業學生可以在種植業和養殖業上進行一對一幫扶,解決新品種引進、病蟲害防治和土地保養等現實問題;旅遊類專業學生可以在發展農家樂、農村休閒遊等方面爲農民提供開發、規劃和管理等指導;食品類專業學生可在農產品深加工、綠色有機農產品培育等方面爲農民出謀劃策。2.高職學生利用技術和人脈優勢,解決農村產品銷售不暢的問題。目前,有些地方以農民合作社或公司加農戶的銷售模式初見成效,但大部分農民還是自產自銷,而且這恰恰是鄉村振興中最需要幫扶的弱勢羣體。高職學生不但可以利用互聯網等知識幫助農民搭建網上銷售平臺,擴大銷售範圍,而且可以聯繫城鄉,實現種植戶和消費者的無縫對接,以解決種者賣不出、吃者買不到放心果的問題。一個學生可能解決的銷量不大,但高職學生人數多,大家共同努力,便可以爲農民打開廣闊的市場。3.高職學生利用信息優勢,解決農民發展產業的盲目跟風問題。近些年,時常出現什麼好賣種什麼,什麼好賺幹什麼,一哄而上,等幹成了,卻發現產品雷同而嚴重過剩,根本賣不出去。高職學生可以和農民一道全面分析產業特點和本地優勢,打造出獨具地方特色的個性化產品,嘗試一村一品,而不是一味跟風,從而實現產業的良性發展。4.高職學生可以藉助高校的人才技術資源和學校教學設施,組織培訓現代職業農民。高職學校天生具有地方性特點,本來就和當地有着千絲萬縷的合作關係,高職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更能發現農民的真實需要,既可以到農村去培訓農民,也可以請農民來學校集中培訓,幫助農民真正做到“懂技術、會生產、善經營”。此外,高職學生社會實踐在提供免費服務的同時,還可以爲鄉村產業發展拉來各種社會團體和企業的贊助,爲鄉村產業發展添磚加瓦。

(二)推進鄉村生態宜居,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係

由於村民生態意識淡薄、生態制度執行不力,導致當前鄉村生產生活中還存在大量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違背的現象。高職學生可充分發揮自己的生態文明理念和掌握的生態環境知識,通過與村民面對面的交流,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到實處。一是宣傳正面典型,通過發放資料和PPT集中展示,向村民介紹環境保護的成功案例,如浙江安吉、磐安、仙居等地如何把綠水青山轉化爲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二是發揮高職學生設計、規劃、園林等專業特長,幫助村民如何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做好村莊建設整體規劃,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村落。三是根據鄉村歷史或地域特色,挖掘生態資源,幫助引進創業資金,創建生態旅遊、生態食品、生態藥物等生態產業。四是以身作則,以高職學生自身的文明衛生習慣引領村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變鄉村亂扔亂排的髒、亂、差現象。

(三)引領鄉風文明,提高鄉村精神文明水平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之魂,是讓鄉風文明、鄉村永葆魅力的核心所在。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引領鄉風文明,一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農村新風尚,以村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例如,組建文藝小分隊,以文藝匯演的形式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既有效解讀了十九大精神,又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二是堅持送教下鄉,一方面利用寒暑假集中輔導留守兒童學業;另一方面發動同學捐書,創建鄉村愛心書屋,從根本上提高村民的文化素養。三是廣泛開展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各類移風易俗、傳承優秀家風家訓、弘揚新風等主題實踐活動。四是積極培育村民身邊的好榜樣,如鄉村產業發展領頭人、村務管理好乾部、環境衛生模範戶、德高行正文明戶等,用他們的高尚品德和模範行爲引領和帶動羣衆。五是身體力行,熱情投入到爲村民服務的工作中,如訪貧問苦、深入基層,不計名利、不計報酬,用自己的辛勞換來村民的快樂,以自己的無私奉獻引領鄉村文明的發展。

(四)提升鄉村管理水平,實現鄉村治理有效

鄉村振興戰略要以有效的鄉村治理爲保證。當下,鄉村治理面臨多重挑戰,如鄉村羣衆訴求多元化客觀上增加了治理難度,鄉村人才流失導致村幹部選拔困難,外來負面信息衝擊和弱化鄉村德治基礎,少數村“兩委”成員腐敗影響了村民對組織的信任度等。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可以在諸多方面提升鄉村治理的有效性。一是針對當前部分村幹部思想觀念落後、法制意識淡薄等制約鄉村振興的不利因素,高職學生可以思想理念先進、法制意識較強、思路開闊、整體文化素質高等有利因素來增強村幹部不斷學習的緊迫感,推動村幹部整體素質的提升。二是幫助村組織找準問題、精準發力。例如,協助村“兩委”建章立制,規範辦事流程,擬訂村級發展規劃,開展現代行政管理培訓,完善檔案管理制度等。三是幫助鄉村構建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體系,當下很多村“兩委”幹部都有自己的事業,往往難以時時顧及村務管理。高職學生可以通過牽線搭橋,幫助建立村老年協會、鄉賢參事會、百姓議事會等,以彌補村常規管理的不足,形成“大事合力幹、事事有人管、是非大家判”的新型鄉村治理格局。四是根據專業特長,採取掛職方式來兼任遠程電教管理員、村級會務規範輔導員、電子檔案管理員等,全面提升村級事務管理效益。

三、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保障機制

高職院校學生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社會實踐活動,參與人數多,活動範圍廣,指導難度大。爲保證高職學生社會實踐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開展,必須建立相應的社會實踐保障機制。

(一)建立校內、外領導管理機制,保證服務實效

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工作一般由學校學工部或團委牽頭組織,由於學校學工部或團委的地位和影響力,往往造成“上有組織下無實體,上中下脫節”的弊端。爲了使高職學生社會實踐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取得實效,學校應主動聯繫地方黨政機構、企事業單位,並獲得他們的大力支持,建立校內、外領導管理機制,形成合力,保證實踐活動順利開展。校內組建由學校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學生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社會實踐領導小組,思想政治教學部、教務處、團委、學工部、宣傳部、財務處、後勤處、二級學院等部門各負其責,共同落實具體的社會實踐工作。校外依託地方政府,特別是地方共青團組織,成立校地大學生服務鄉村戰略社會實踐的協調機構,由地方和高職院校共同組建,全面組織協調社會實踐各項工作。

(二)建立校地互通機制,實現多方共贏

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服務鄉村振興,應當充分利用高職院校和地方的優勢,建立校地互通機制,實現雙方互利共贏、校地共同發展。學校要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爭取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關心和支持高職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社會實踐活動,充分認識到高職學生社會實踐服務鄉村振興活動對推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並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支持高職學生開展服務鄉村振興的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台州科技職業學院專門成立了“台州鄉村振興研究院”,20xx年暑期利用“農信杯”首屆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大賽招標村立項的機會,主動與臨海市尤溪鎮政府溝通聯繫,開展鄉村振興高職學生社會服務系列考察活動,積極申報大賽項目。在此基礎上,學校還要充分利用地方鄉村廣闊的資源,進一步與當地政府加強溝通合作,建立穩固的高職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的社會實踐活動基地,把高職院校的人才優勢充分發揮,以達到社會實踐扶技和扶智層層推進,由短期的高職學生志願者服務向長期合作共商共建共享轉化。

(三)建立宣傳引導機制,激發高職學生服務熱情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是面向經濟落後的農村,爲了激發高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必須建立宣傳引導機制,營造高職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氛圍,激發高職學生服務熱情。首先,高職院校要通過廣播、校園網和宣傳欄、微信公衆號等形式向學生廣泛宣傳。一方面,宣傳實踐活動先進個人、優秀團隊,展示實踐活動照片;另一方面,宣傳國家、學校關於高職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活動的鼓勵優惠政策,在全校範圍內形成重視和支持高職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良好氛圍。其次,地方政府主管部門應利用報紙、網絡和新聞媒體,廣泛深入地宣傳高職學生社會實踐服務鄉村振興活動給當地社會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並及時高效地報道已取得成效典型鄉鎮的經驗和做法,組織動員社會各界大力支持高職學生社會實踐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活動的開展。

(四)設<>立專項經費投入機制,確保服務保障到位

要把高職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設立穩定的專項經費投入,以確保服務保障到位。一是要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在學校年初經費預算中,列出、留足高職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社會實踐教學專項經費,做到專款專用。二是制訂詳細的高職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社會實踐教學經費使用方案,並向全校師生公佈,儘量把有限的資金用到關鍵之處。三是建立專項經費結算和審查制度,不斷提高經費使用效率。

鄉村振興報告 篇五

縣委組織部:

今年以來,爲推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鄉按照縣委關於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和人才項目工作安排部署,通過加強與中科院地理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校對接聯繫,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柔性引進設施農業、特色養殖、鄉村旅遊規劃、電商平臺運營等方面專業人才5名,爲本地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作用。根據合同約定,由我鄉支付交通、食宿、和培訓授課等費用,共需資金21萬元。由於我鄉財政有限,特向貴部申請人才引進費用20萬元。

妥否,請批示。

xx鄉委員會

20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