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農村產業結構報告多篇

農村產業結構報告多篇

【第1篇】2022關於農村產業結構調查報告

大力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是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證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其任務艱鉅,責任重大。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傳統農業和農產品面臨嚴峻市場衝擊,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和總結農業產業結構的規律牲,堅持和遵循科學嚴謹的態度,系統地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的科學、合理優化,從根本上解決好“三農”問題。**鄉地處**縣中北部,屬淺山丘陵區,十年九旱,水資源匱乏,長年以來,農業一直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紅薯、黃豆、高粱等爲主,農民收入沒有保障,難以提高。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政策機遇,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一些特色產業正在逐漸形成、壯大。該調查對**鄉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行了深入分析,對**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教訓、經驗進行了總結,並對**鄉今後的調整提出了建議,對其它地區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內容摘要

一、**鄉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

**鄉地處**縣中北部,屬淺山丘陵區,是典型的“望天收”的山崗地,農業自然條件惡劣,農民收入難以提高,如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成爲困擾**鄉農業發展的一個難題。

二、**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

近年來,**鄉緊抓機遇,結合本地實際,明確指導思想,確定工作目標,突出工作重點,抓住了鄉域特色,大力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些特色產業逐漸形成、壯大。

一是建成立體種養園區;

二是建成食用菌基地;

三是建成紅薯生產加工基地;

四是建成養殖小區;

五是建成大棗基地。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後,農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經濟效益明顯,同時也產生了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考

(一)以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緩慢的原因

一是擔心賠本吃虧,不敢調整;

二是不知道如何調整;

三是安於現狀,不願意調整。

(二)本次調整成功經驗

一是緊抓機遇,在大政策環境中求發展;

二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經濟;

三是多策並舉,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四是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協會,優化發展環境,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五是注重典型示範,發揮農業生產致富典型的輻射作用,激發生產全力。

(三)今後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是必須解放思想;

二是必須樹立經營和風險意識;

三是要從簡單生產和出賣資源向深加工方向發展;

四是要變農業產業化靠政府推動爲主向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帶動爲主發展。

正文

一、**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

**鄉地處**縣中北部,轄1xxxx行政村,人口1550xxxx人,屬淺山丘陵區,多數地區爲片麻岩結構,地下水資源匱乏,是典型的“望天收”的山崗地。多年來,**鄉農業一直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紅薯、黃豆、高粱等爲主。風調雨順的年頭,農民還多少有個收成,遇上水災、旱災、風災等自然災害,收成便會大打折扣,農民收入沒有保障,難以提高。以前,**鄉農民和政府也曾試圖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但往往是“販羊豬俏,販豬羊俏”,效果不很理想。如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成了困擾**鄉農業發展的一個難題。

二、**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

xx年縣委***書記到**鄉蹲點調研,縣委縣政府及時抓住國家實施退耕還林的難得機遇,配合石家莊市建設中國藥都的決策,決定在**、**兩鄉建萬市生態種養區,山崗坡地上栽種果樹,樹下種植藥材和苜蓿,林間養雞養牛羊,形成“林果、藥材、畜禽賣錢--樹葉、苜蓿喂牛羊--柴雞啄食害蟲--畜禽肥田”的生態鏈種養模式。**鄉黨委、政府緊緊把握市動向,結合本地實際,明確指導思想,確定工作目標,突出工作重點,抓住了鄉域特色,大力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日報》、《**日報》、《農民日報》和《人民日報》都曾就**鄉農業結構調整情況做過正面報導。

現在**鄉的農業產業結構較前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前的“老六樣”農作物多已退居二線,一些特色產業正在逐漸形成、壯大。

一是建成立體種養園區。全鄉以北竹爲重點,輻射**、**、***、**四個村,借縣委*書記蹲點調研的大好機遇,抓住基地設施建設,園區內水電路基礎設施初步完善,激發農戶大搞立體種養,集中連片打造立體種養園區。現已完成中藥材種植596xxxx,品種多達1xxxx個,以遠志、板蘭根、丹蔘、柴胡、桔梗、黃芩爲主導產品。柴雞園區養殖達到1xxxx萬隻,並輻射全鄉規模和散養總量達到近3xxxx只,涉及農戶100xxxx戶,靠立體種養,戶均增收35xxxx以上。

二是建成食用菌基地。在縣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爭取週轉棚資金,與恆信公司聯營,建成了**鄉食用菌基礎,以**、***、***爲重點,輻射全鄉1xxxx村,建成溫室大棚23xxxx個,總面積超過xxxx平方米,涉及農戶近23xxxx家,食用菌品種以雞腿菇、杏孢菇爲主,間有少量平菇。每個標準棚每年可獲利800xxxx至1000xxxx,食用菌市場廣闊,綠色無公害效益可觀,農民積極性高漲。

三是建成紅薯生產加工基地。**鄉紅薯生產量和品質在全縣聞名,在省會也頗具市場活力,常年播種在600xxxx左右,總產量達30xxxx斤,**的紅薯粉條和紅薯澱粉市場供不應求。鄉政府引導組織在北部xxxx村大力發展紅薯種植和加工。紅薯粉條加工作坊達到近百家,年可加工紅薯350噸,粉條1xxxx公斤,紅薯已成爲全鄉農民增收的又一亮點。

四是建成養殖小區。**鄉有着傳統的養豬基礎,**豬市在元氏、**兩縣頗有名氣,帶動了**鄉養殖業的發展,利用縣扶貧辦優種週轉豬,建成了***、**、**、**、**xxxx規模養殖小區,並輻射帶動了全鄉養豬業快速發展,全鄉50頭以上養豬大戶23xxxx,全鄉年豬存欄超過xxxx頭,人均2.6頭,**鄉的養豬業已成爲一大產業。

五是建成大棗基地。**鄉原有棗園近800xxxx,近年來退耕還林1100xxxx畝,以行樂崗爲中心,輻射11周圍1xxxx村,近xxxx畝棗園已初具規模。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後,農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經濟效益明顯,同時也產生了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是象我們這樣十年九旱、嚴重缺水的縣,發展節水農業的意義顯得尤爲重要。小麥正常年份需要澆3-4水,用水量大,從節約和保護水資源方面來看,其投入驚人;而許多藥材如遠志等適宜於崗坡次地,播種後只需澆一次水;苜蓿草適宜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需要一定的水,但其用水量遠遠低於小麥,**崗過去十里旱崗現在變成萬頃綠田,生態效益非常明顯。二是種藥材大都省時、省力,能夠騰出大批勞動力外出務工,爲農民非農化,勞動力民地轉移創造了有利條件。如**村是個只有45xxxx的小村,近年來,藥材種植發展到上千畝,佔全部農田的7xxxx以上,成了聞名遠近的“藥材專業村”。目前全村有xxxx果樹嫁接隊5xxxx人常年在山東、北京、山西、河南等地務工,每人平均收入在千元左右。更重要的是農民通過調整農業結構,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增長了膽識。同時,**村的做法還在當地起到了典型示範作用,推動了**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三、**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考

**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經過一番陣痛之後,終於迎來了黎明的曙光,其間有受挫的教訓,也有成功的經驗,當然也存在着不足。

(一)以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緩慢的原因

一是擔心賠本吃虧,不敢調整。改革開放以後,**鄉大部農民僅僅是解決了吃飯問題,停留在“吃飯種田,種田吃飯”的低層次水平,在沒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況下,農民不肯去冒險,認爲種“老六樣”“老兩茬”保險,寧可虧本掙吃喝。還有的農民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抱有太高的期望值,急於求成,認爲農業產業結構一調就靈,一調就富,結果一遇挫折就灰心喪氣。同時,一部分鄉鎮幹部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認識不足,措施不力,怕擔風險,怕負責任,一定程度上也減緩了調整進程。

二是不知道如何調整。農民綜合素質明顯偏低。首先是農民整體性文化素質偏低。市場競爭越激烈,現代農業的科技依賴性就越強,沒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其對市場變化規律的把握,對能夠帶來高效益的新技術的掌握,適銷對路產品的科學營銷就不會達到理想境界,也就難以承擔起農業產業結構的重任。其次是部分農民市場決策水平不高。部分農民在農業生產中“跟着感覺走”,靠經驗經營,看大衆行事,結果常常使農產品品種種植單一、質量不高,上市集中。再次是部分農民產業結構調整意識滯後,常常在根本沒有把握市場總體運行態勢與規律的情況下,盲目發展農產品,結果是產品越多價格越低,農產品的總體規模效益呈現遞減狀態。一些鄉鎮幹部缺乏市場觀念和經濟知識,到底如何調整,心裏沒底,辦法不多,甚至有些幹部錯誤的認爲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農民自己的事,調整的積極性不高。

三是安於現狀,不願意調整。受傳統觀念的束縛,一些農民有承窮受窮的思想,缺乏敢闖先、敢冒險的勁頭,還有一些農民種慣了“老六樣”“老兩茬”,不善於接受新生事物,擔心調來調雲沒有成效。也有一些鄉鎮幹部鑑於以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出現的“賣難”現象,求穩怕亂,寧可讓農民在收入上受些損失,也不願因調整惹出麻煩,致使一個個機遇擦肩而過。

(二)本次調整成功的經驗

一是緊抓機遇,在大政策環境中求發展。本次調整,**鄉抓住了縣委***書記蹲點調研的機會,抓住了國家實施退耕還林的機會,抓住了***市建設中國藥都的決策機會,積極落實縣委縣政府建萬畝生態種養區的決策,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傾斜,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幫助,所以效果突出。

二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經濟。本次調整,**鄉首先跳出了以糧爲主的單一圈子,着眼於大市場、大流通、大農業,不僅圍着市場轉,而且迎着市場幹。其次立足市場資源優勢,堅持因地制宜,認清了自己身邊的土地、山場、氣候和人才、資金、環境的優劣,揚長避短,真正找到了本地與市場的結合點。再次把握好了本地經濟的特色,在支撐本鄉域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做文章,形成了區域特色經濟。如**村氣候、土壤、水分均十分適宜藥材生長,加之農民也有種植藥材傳統,本次調整過程中鄉黨委政府引導農民抓住退耕還林機會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藥材種植,很快西竹村由窮變富,成了遠近聞名的“藥材專業村”。

三是多策並舉,提高農民綜合素質。首先是搞好產前技術培訓,把科技知識普及到千家萬戶。每年利用科春農閒時節,以實施科教興農工程爲主要內容,以鄉村家技術爲主陣地,對鄉村幹部和農民進行相關產業適用技術培訓中。其次是搞好產中技術指導與服務,提高農民科學種田水平。根據各產業不同生產環節技術需要,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基地,進行巡迴技術指導和服務。再次是政策引導推動農民自覺使用科學技術。採取優先扶持使用新技術經營新產業的農戶等措施,使農民嚐到甜頭,看到效益,從“政府要我調整”轉變爲“我要調整”。

四是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協會,優化發展環境,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立體種養園區xxxx村,村村成立了中藥村協會。***、***和**三個村成立了食用菌協會。依靠畜牧**防疫技術分站,成立畜牧防疫滅病協會。1xxxx棗園建設重點村,都成立了大棗協會分會。鄉政府在協調工商稅務,提供場地房舍佔地,加強集貿市場管理整頓上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放綠燈,在全鄉上下形成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濃厚氛圍。

五是注重典型示範,發揮農業生產致富典型的輻射作用,激發生產全力。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鄉培養出了一批致富典型,如**村種養大戶***、***、***,***莊園大戶***等,他們的致富事蹟起到了典型示範作用,有力推動了**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三)今後發展的幾點建議

**鄉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雖然取得了較爲突出成效,但是在深度、廣度和高度上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要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推上一個更高的層次,個人認爲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必須解放思想。要破除保守思想、小農意識。使幹部羣衆充分認識到不調整就沒有出路,實現基礎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調整是必由之路。同時,也要認識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是簡單的種什麼,不種什麼,種多少的問題,關鍵是要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形成後發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有規模纔有市場,有規模纔有效益。要按照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生產,特色化經營的思路加快調整,努力形成特色優勢產業。

二是必須樹立兩種意識。首先要樹立經營意識,用工業化的思路來經營農業,牢固樹立“效益觀”。無論種地還是養殖,都要算經濟賬、效益賬,以謀取最大利潤作爲調整的核心,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同時,要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培育和壯大能帶動產業發展和升級的產業化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實現加工增值。要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加強分級分類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其次要樹立風險意識。市場瞬息萬變,任何經營都有風險,調整農業結構也不例外。調整出效益,同樣也有市場風險,高風險中蘊含的是高額的回報,要敢於面對贏虧,努力規避風險。要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努力做到爲“養”而種、爲“加”而種、爲“銷”而種。要探索採取農業結構調整參保和建立“風險聯營”機制的辦法,降低農民投資調整的風險,調動農民調整的積極性。

三是要從簡單生產和出賣資源向深加工方向發展。**鄉藥材種植已具規模,但沒有一家加工企業;紅薯加工沒有形成規模企業,更沒有形成系列產品和品牌優勢;全鄉已有xxxx多平方米食用菌生產規模,卻沒有一家深加工企業,單靠與外地聯合,出售原料產品;全鄉每年有xxxx頭豬出欄,卻沒有一家肉豬屠宰加工企業等等,這些農副產品沒有產生附加值。鄉政府要着力引導經濟能人依靠本鄉產業優勢,大力發展與之相關的加工業,努力實現高附加值,最大限度地使產品增值,農民增收。

四是要變農業產業化靠政府推動爲主向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帶動爲主發展。市場經濟下的產業化,必須靠市場機制來推動。鄉村兩級要轉變職能,變管理爲服務,培養農民合作組織,規範化運行,完善各類協會《章程》,引導合作組織與農民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關係,樹立有償服務觀念,樹立協會與農戶共同發展的理念。形成共存共榮,互利協作,不斷髮展的良好局面。

【第2篇】對我區農村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思考和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寒假,我對我的家鄉甘肅省平涼市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問題產生了興趣,經過實地調查和查閱有關檔案資料,對我區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進行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現論述

一,

平涼地區農村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發以來,我區的農村產業結構經歷了計劃指導到市場選擇的多次調整,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實現了由總量不足到豐產自給有餘的轉變,但把平涼放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大格局中比較,全區農村經濟的發展仍然是局部的,低層次的。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農業的持續發展遇到了困難。平涼的農村產業結構雖然有一定的變化,但仍不適宜農業持續發展的要求。特別是今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而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受市場供求的影響基本平衡,部分產品的降價幅度還比較大,比如近幾年的烤煙,蘋果,豬肉降價幅度比較大。出現賣難的情況。這一方面與產品的質量有關,另一方面在於產業結構不合理。農產品的賣難現象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影響了農民對農業的投入,農業的持續發展面臨着巨大的考驗。

2》農村三次產業間的結構不合理,經濟結構層次偏低。據《平涼》的數據,從整體上看,截止1999年底,全區一,二,三產業在宏觀經濟總量中的比例從1978年的64:36:0調整到1999年的36:30:34。由此可見,平涼產業結構的總體特徵爲:第一產業仍佔重要地位,二三產業的發展嚴重滯後,直接影響我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總之,從農業結構內部看,種植業比重佔80%以上,養殖業基礎差,林業經濟產出低,農業經濟整體尚呈跛足運行;從農產品品種結構上看,結構單一。糧食,畜牧,蔬菜等產業名,優產品少,基本不適宜市場多元化的需要,又出現部分產品結構性,區域性的暫時過剩,從而造成價格下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產品中大多數產品的生產規模較小,產品附加值極低,沒有明顯的規模效益。

3》農村工業有很大的發展,但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一是農村工業和城市工業重複率非常高,二是農村工業和農業的關聯非常的低,三是農村工業存在着許多十分嚴重的自我制約因素,比如粗放經營,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等,四是技術裝備落後,且地區發展不平衡。

上述情況表明,由於三次產業發展不平衡及各產業內部構成不合理,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仍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首先,二元經濟結構矛盾,決定我區農業產業結構容易形成不合理狀況。其次,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不均衡是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經濟原因。再次,政府行爲中的不合理因素是造成結構失衡的主要原因。

二,

優化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總體構想 農村經濟發展的實質是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和提高的過程。面對目前買方市場出現的新形式,必須以市場爲嚮導,按照新的思路,真正從質的層面上對農村產業結構實施戰略性的調整。這既是市場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內容。 首先,要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基本方向。要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爲核心,以科技爲突破口;要繼續穩定糧食生產面積,擴大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的比例,提高畜牧業在農業經濟中的比例;同時要發展農業產後領域,增加商品批量;還要注意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要注意一些規則,一是市場導向原則,根據市場的需求合理安排各產業的生產和生產規模。二是協調發展原則,即各行業間要互相支持,共同發展。三是與生產力水平相一致的原則。四是因地制宜原則,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五是量的擴展與質的提高統一的原則。再次,農村產業調整的重點內容是四個,一是按市場變化,不斷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二是要因地制宜,優化調整區域結構。三是促進農產品加工和流通,增加農村二,三產業的比重。四是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的生產。

三,

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措施 我區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主要是隨着買方市場的出現而開始的,必將隨着整個市場的完善而不斷推進。我認爲,加快調整的步伐,應實施以下的措施:

1》轉變觀念,加強領導,加大農村產業結構戰略調整工作的力度。政府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力度。

2》建立健全我區的農業產業體系,保證農民的收入增加。我們的農業至今沒有擺脫單一的生產環節的束縛,在總體上存在着與加工,流通環節脫節的結構缺位,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農業產業體系。所以推進調整,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解決結構缺位問題,逐步建立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聯成一體,協調運行的產業體系。一是要發展農業產業化,二是要大力發展畜牧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多層次提高初級產品的附加值,三是要創造能夠充分體現農民利益的分配關係,建立確保生產,加工和流通企業經濟收益增加的利益機制。

3》堅持以市場爲導向,遵循經濟規律。政府部門要自覺順應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勢,運用經濟手段,市場手段指導生產,尊重農民的意願和生產自主權。另外,政府部門還要做好政策引導,信息服務和技術支持工作,當好產業結構調整的領路人。

4》以科技爲先導,堅持在品種,質量上下工夫。爲此,一要積極推進農產品的品牌戰略,加速更新品種,提高優質品率;二要大力的推廣模式化栽培,節水農業,高效飼料和無公害農藥,提高農業科技含量;三要提高農產品的加工,儲藏,保鮮和分級處理技術,實現加工增值;四要加快鄉鎮企業的技術改造步伐,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五要大力發展農民的職業技術教育,促進農業科技人才的開發和培養。

5》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創造比較優勢,形成特色產業。農業區域性結構雷同,比較優勢下降是農產品賣難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發展我區優勢農產品,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農業主導產品和支柱產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精'。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營造自己的比較優勢,獲取比較理想的經濟效益。

【第3篇】關於全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情況的調查報告

濟寧市人大常委會農工委

爲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三農”問題的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快全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連廣生、許謙迎帶領調查組,在去年調查的基礎上,於今年9月中、下旬對全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這次調查採取聽彙報、召開座談會、察看現嘗走訪龍頭企業和農戶等方式,調查了除中區之外的11個縣市區,34個鄉鎮,27家龍頭企業,並走訪了50多戶農民。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

今年以來,全市各級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全黨抓經濟,重點抓調整”的總體思路,圍繞市人大常委會第6次會議提出的調整建議,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爲主線,明確主攻方向,把握關鍵環節,狠抓措施落實,全市畜禽、林果、瓜菜、優質專用糧棉油和勞務經濟五大產業體系建設穩步發展,結構調整深入推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整個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總產值114.8億元,同比增長11.2%;農林牧漁增加值54.8億元,同比增長4.2%;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1850元,同比增加317.6元,增長20.7%。綜合分析,全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六個方面的成效。

(一)宣傳發動廣泛,形成了良好的調整氛圍。農民是結構調整的主體。各級把能否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作爲調整成敗的關鍵,堅持從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入手,採取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廣泛宣傳,層層召開會議部署發動,外出參觀學習開闊思路,致富典型現身說法,算帳對比引導等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意義、任務目標和政策措施,激發廣大農民調整的積極性。鄒城、泗水、嘉祥召開10萬多人蔘加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動員大會,任城、魚臺、汶上、梁山組織由農業專家和致富典型參加的農業結構調整巡迴報告團進村入戶宣講。初步統計,全市組織外出參觀考察3萬餘人次,舉辦專題報告會1200多場次,發放致富典型和效益分析表8萬餘冊。通過宣傳,廣大農民轉變了思維方式,增強了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加深了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認識,增收致富的願望越來越強烈;端正了調整的態度,逐步實現了“要我調”向“我要調”的轉變。

(二)規劃目標明確,把握住了調整方向。各地按照全市結構調整的總體要求,立足當地資源、區位優勢,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以效益爲中心,以發揮比較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爲前提,制訂了符合當地實際的三年調整目標和規劃佈局。全市計劃用三年時間拉長做強五大產業鏈: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到247萬畝,優質專用玉米154萬畝;大陸瓜菜260萬畝,大蒜105萬畝,反季節精細瓜菜76萬畝;勞務輸出60萬人,勞務收入30億元;新發展速生豐產林92萬畝,種苗花卉40萬畝,經濟林35萬畝;畜牧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5%,名優水產品產量佔總產量的比重達到60%以上。各縣市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三年調整規劃。任城區“擴大苗木面積,擴大以瓜菜、甜葉菊爲主的經濟作物面積,擴大以長溝葡萄爲主的經濟林面積,擴大以優質生豬爲主的畜禽養殖規模,擴大沿湖水產養殖面積,提高糧食作物品質和產量”;兗州市“發展三林一帶,構築三大示範區”;泗水縣“南北山區抓林果,泗河兩岸抓瓜菜,全縣上下抓畜牧,一年四季抓勞務,持之以恆抓水利”;微山縣“種植抓優質高效,水產抓名優增效,林果抓栽培管理,勞務抓協調服務,畜禽抓規模帶動”;金鄉縣“加快發展綠色、有機、生態農業,形成獨具特色的大蒜經濟”;汶上縣“抓亮點、重點突破,點帶面、整體推進,建設綠色大縣”;梁山縣“突破三大片,兩區加一灘,間作爲主線,增效爲重點”。

(三)工作重點突出,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果。全市把“五條產業鏈”建設作爲一項工作重點,採取措施,強力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果。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糧經比由去年58:42下降到今年55:45。各類經濟作物面積540.8萬畝,比去年增加47.5萬畝,其中瓜菜278萬畝,增加28.8萬畝;棉花162萬畝,增加17.5萬畝;花生98.6萬畝,增加1.2萬畝。林果業取得新的突破。全市共造林240萬畝,其中今春完成造林50萬畝,內有經濟林15萬畝,速生豐產用材林35萬畝;發展苗木花卉11萬畝;建設綠色通道1500公里。畜禽業穩步發展。牛存欄42萬頭,羊350萬隻,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豬存欄280萬頭,同比增長4.3%。禽類飼養呈恢復性增長。肉類總產33萬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禽蛋22萬噸,增長6%;奶類1.8萬噸,增長37.4%。漁業放養力度加大。養殖面積達到61萬畝,同比增長18.8萬畝;水產品產量8.5萬噸,同比增長6.2%。農村勞務經濟發展強勁。全市以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東接西送、南上北下、技能培訓”三大工程爲重點,努力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和勞務收入。全市在縣外務工人員達到69萬人,新增勞務輸出18萬人,其中市外勞務輸出8.5萬人,新增勞務經濟收入4.25億元。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步伐加快。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發展到220家,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52家,過億元的32家,帶動各類生產基地230萬畝,帶動農戶64萬戶。兗州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最快,現擁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28家,其中固定資產超千萬元的13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10家,過10億元的2家,有2家企業被省政府確定爲重點扶持的龍頭企業,其中綠源公司被國家確定爲重點扶持龍頭企業,並且形成了以華龍、正龍、華豐三大方便麪生產企業爲主體的糧食加工企業羣和以綠源、嘉隆爲主體的畜禽加工企業羣,該市每年可加工轉化糧食130萬噸,加工肉雞、肉鴨2800萬隻,保證了優質農產品全部實現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四)培植生產基地,出現了一批主導產業和產品。各縣市區本着做大做強的原則,積極探索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路子,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和產品。特別是以無公害綠色瓜菜、苗木花卉、速生豐產林、中藥材等爲主的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生產基地規模不斷膨脹。目前,種植業形成了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230萬畝

和以金鄉爲中心的90萬畝大蒜基地,以魚臺爲中心的20萬畝圓蔥基地,以泗水縣泗水鎮、楊柳爲中心的10萬畝優質西瓜基地,以任城李營爲中心的10萬畝苗木基地和以南張爲中心的3萬畝甜葉菊基地,以任城喻屯、金鄉胡集、嘉祥金屯爲中心的5萬畝甜瓜基地,以曲阜、泗水爲中心的6萬畝中藥材基地,以微山、梁山爲主的5萬畝蘆筍種植基地;養殖業建成了1260餘處規模養殖場區,年出欄萬隻以上的禽場562處;林果業形成了100萬畝的速生豐產林基地、90萬畝的經濟林基地和23萬畝的苗木花卉基地。

(五)強化服務措施,克服了調整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圍繞解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的事情,各地從強化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的服務入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幫助農民克服調整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產前重點抓信息服務。以市坷垃網爲依託,加快農村經濟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網絡終端向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村、專業戶延伸。二是產中重點抓技術服務。以解決結構調整中的技術難題爲重點,採取送科技下鄉、舉辦專題講座、發放明白紙、培訓農民技術員和科技示範戶等多種形式,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指導。濟寧市農科院在任城區喻屯鎮、嘉祥縣金屯鎮、金鄉縣胡集鄉舉辦“甜瓜穴盤育苗技術現場觀摩會”,近200名農民技術員和瓜農接受了技術指導,取得良好效果。三是產後重點抓農產品營銷服務。在抓好農產品推介宣傳,搞好區域特色農產品市場銷售的同時,充分發揮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的作用,從重點產業和產品入手,抓了訂單農業,全市訂單合同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任城區喻屯鎮組織機關幹部進駐大中城市,幫助農民銷售甜瓜,收到良好效果。四是全程重點抓資金服務。市、縣、鄉都分別出臺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優惠政策,加大了投入力度。全市今年用於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財政資金已達1.8億元,其中鄒城市達到6000萬元。全市各級農業銀行累計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放季節性流動貸款7.6億元,出口退稅4435萬元,簽發銀行承兌匯票2.77億元。同時,農業招商引資也成爲一個新的亮點,汶上縣南站鎮引進益普山莊有限責任公司建立圓蔥生產基地,目前該公司已投資360萬元。

(六)各級領導重視,確保了調整工作的順利進行。各級不但把搞好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作爲一項經濟工作,而且作爲一項政治任務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認真研究,精心部署。做到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同志靠上抓,有關部門具體抓,並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沉到基層,抓好每一項措施的落實。市、縣、鄉實行了領導包保責任制。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包縣市區,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加強了工作調度。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已召開大型專題調度會議4次,一些縣市區還實行了定期調度制度,做到了及時掌握情況,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的全面開展。泗水縣實行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直接調度結構調整制度,每週至少調度鄉鎮書記、鄉鎮長一次。堅持了嚴格考覈。市產業化辦公室組織140餘人,採取抽樣調查和重點項目考察相結合的辦法,從2月中旬至3月中旬,對xx年度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工作進行了全面考覈,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對位居前列的3個縣市區、5個先進部門以及18名有功人員給予了隆重表彰獎勵,發揮了抓先進,帶後進,促全局的作用。

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體上看,全市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邁出了較大步伐,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特別是農業產業化、市場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的形勢相比,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工作開展不平衡。從縣市區、鄉鎮之間比較,全市大部分地方的幹部羣衆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形成共識,措施有力,工作進展快,成效比較明顯。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畏難發愁,認識不深,動作不大,進展不快,形不成大規模,沒有大變化,更有甚者,有的地方至今仍處於不願調、不會調、不敢調的狀態,工作成效不明顯。有的地方複種指數已經超過300%,三種三收或四種四收,而有的僅爲200%,仍沿用傳統的一麥一棒種植模式。金鄉縣糧經比已達到1:9,但有的縣糧經比6:4,相差甚遠。從各產業之間比較,種植業結構調整相對較快,林牧漁業形成主導性產業較慢,農村

二、三產業明顯短腿,一產不優、二產不強、三產偏弱的格局未得到大的改變。

【第4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

導語:圍繞現代農業生產,逐步打破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尋找產業發展突破點。下面小編爲你整理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

根據鎮人大主席團20xx年工作要點和主席團會議的安排20xx年6月1日早,在鎮人大主席敖菲同志的帶領下,對我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1、辣椒生產

20xx年全鎮共種植辣椒20xx0畝,品種主要以“長虹”、“足法”、“甜雜一號”等品種爲主。辣椒育苗在3月20日結束,大田移栽在5月30日結束。

2、萬壽菊生產

**鎮在20xx年共種植萬壽菊9000餘畝。技術人員在各村委會負責好技術指導,按規格移栽,已結束。

3、南瓜生產

古城村委會根據自身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等有利條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20xx年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尋找新的突破口,找準市場,由村委會租地200畝,發展南瓜新型產業。5月20日移栽結束。

4、淺水藕生產

淺水藕生產20xx年的生產分別在淑足、海晏2個村委會,種植面積爲200畝,3月25日種植結束。

5、水稻拋擺秧生產

20xx年分別在大堵、長橋、大同、捏龍4個村委會完成水稻拋擺秧5000餘畝,在4月29日日移栽結束。此項技術能使每畝水稻比常規育苗增產30至100公斤。

二、產業結構調整所取得的成績

1、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使部分農民得到一定得實惠,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所增強。糯白村委會的山外村民小組,前幾年在甜椒產業結構調整中,有的農戶種植甜椒的畝產值超過了烤煙,極大地增強了農戶種植甜椒的積極性。今年羣衆自發種植“甜雜一號”品種400餘畝,在市場中尋求生存,形成一定的品牌,每年甜椒收穫季節都有一些老闆到村子裏收購。

2、村委會幹部的思想觀念有了轉變,有的幹部對闖市場充滿了自信心。特別是古城村委會幹部,根據村委會土地少的現實情況,努力發展高效農業,並身先士卒,首先自己租地200畝種植南瓜,自發地引導羣衆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3、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形成了一定得品牌,吸引了部分老闆落戶**。這兩年在鎮黨委、政府的重視下,集中力量發展辣椒產業,形成了辣椒品牌,老闆張友清在長橋村委會建廠,到我鎮發展辣椒產業;今年曲靖的老闆也積極到**簽訂20xx畝辣椒合同。

三、存在的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1、羣衆的整體素質弱,市場風險抵禦能力弱,對市場認識不足,對政府依賴心較強。我鎮經濟主要以種植業爲主,部分羣衆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緩慢,滿足於傳統的小農經濟,缺乏大市場意識,對於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持懷疑、觀望態度,就是在村組幹部的勸導下,種植萬壽菊、青刀豆等產業,也是提心吊膽,生怕吃虧;還有的農戶,今年種植辣椒得到實惠,如果明年種植辣椒吃虧,就對辣椒產業持否定態度,接受不了市場變化,害怕失敗,沒有闖市場的意念;再者,在哪一個村委會發展新興產業時,農戶最希望的就是種子錢免費,機耕費用由政府部門埋單,對政府的依賴心理較強,種出來的東西希望政府負責收購併付貨款。

2、羣衆的短期盲目性種植使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受阻。去年烤煙市場較好,使栽煙戶得到了實惠,今年絕大多數種植戶種植烤煙的面積比往年多了許多,而對於其他種植產品態度冷淡了不少,而忽視了市場的變化,不遵照市場經濟規律發展生產。這期間使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3、缺乏有實力的龍頭加工企業,老闆和農戶的誠信度不高。這幾年產業結構調整中來**發展產業的老闆中,有不少的“皮包老闆”,對種出來的產品如果市場行情好時就收購,如果市場行情不好時就難覓行蹤;同時有的羣衆如果市場行情好時,產品的價格比老闆的合同價高時,就會自發地把產品拿到市場上出賣。還有的老闆,惡意拖欠羣衆的貨款,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4、農田水利設施不健全。特別是蔬菜產業,對水的需求很高,在種植的時候缺水,水庫的水又不下來,沒水澆灌,雨水多時水又排不出去,菜地被淹。

5、土地集約化程度不高,生產技術落後。土地集約化經營是現代農藝發展的趨勢,而現在各家各戶在各自的承包田內,各種各的,不能進行產業佈局,沒有形成產品競爭力。農戶的觀念依然是傳統農業觀念,生產技術上也還習慣傳統的耕作方法,如拋擺秧推廣了十多年了,今年政府部門沒有補助,有的農戶又重新回到了水育秧的傳統技術。發生病蟲害了,沒有羣防羣治的觀念,也沒有綜合防治的觀念,你打你的農藥,我施我的化肥,最終造成土地越來越瘦,病蟲越來越難防治,生產承辦提高了,但產品的品質、產量卻沒有得到提高。

四、整改措施

1、農業產業一體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模式,而土地集約化、操作機械化等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應積極引導農戶組成生產合作組織來發展產業,推廣新科技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並形成特有的品牌。

2、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量爭取資金支持,可以發展田間地窖,同時和水庫部門聯繫,協調解決生產用水問題。

3、爭取各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結合產業發展需要,大力開辦職業技能培訓班,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能水平,加強農民對市場的認知。

【第5篇】對我區農村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思考和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寒假,我對我的家鄉甘肅省平涼市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問題產生了興趣,經過實地調查和查閱有關檔案資料,對我區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進行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現論述如下:

一,平涼地區農村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發以來,我區的農村產業結構經歷了計劃指導到市場選擇的多次調整,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實現了由總量不足到豐產自給有餘的轉變,但把平涼放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大格局中比較,全區農村經濟的發展仍然是局部的,低層次的。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農業的持續發展遇到了困難。平涼的農村產業結構雖然有一定的變化,但仍不適宜農業持續發展的要求。特別是今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而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受市場供求的影響基本平衡,部分產品的降價幅度還比較大,比如近幾年的烤煙,蘋果,豬肉降價幅度比較大。出現賣難的情況。這一方面與產品的質量有關,另一方面在於產業結構不合理。農產品的賣難現象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影響了農民對農業的投入,農業的持續發展面臨着巨大的考驗。

2》農村三次產業間的結構不合理,經濟結構層次偏低。據《平涼論壇》的數據,從整體上看,截止1999年底,全區一,二,三產業在宏觀經濟總量中的比例從1978年的64:36:0調整到1999年的36:30:34。由此可見,平涼產業結構的總體特徵爲:第一產業仍佔重要地位,二三產業的發展嚴重滯後,直接影響我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總之,從農業結構內部看,種植業比重佔80%以上,養殖業基礎差,林業經濟產出低,農業經濟整體尚呈跛足運行;從農產品品種結構上看,結構單一。糧食,畜牧,蔬菜等產業名,優產品少,基本不適宜市場多元化的需要,又出現部分產品結構性,區域性的暫時過剩,從而造成價格下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產品中大多數產品的生產規模較小,產品附加值極低,沒有明顯的規模效益。

3》農村工業有很大的發展,但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一是農村工業和城市工業重複率非常高,二是農村工業和農業的關聯非常的低,三是農村工業存在着許多十分嚴重的自我制約因素,比如粗放經營,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等,四是技術裝備落後,且地區發展不平衡。

上述情況表明,由於三次產業發展不平衡及各產業內部構成不合理,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仍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首先,二元經濟結構矛盾,決定我區農業產業結構容易形成不合理狀況。其次,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不均衡是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經濟原因。再次,政府行爲中的不合理因素是造成結構失衡的主要原因。

二, 優化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總體構想

農村經濟發展的實質是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和提高的過程。面對目前買方市場出現的新形式,必須以市場爲嚮導,按照新的思路,真正從質的層面上對農村產業結構實施戰略性的調整。這既是市場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內容。

首先,要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基本方向。要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爲核心,以科技爲突破口;要繼續穩定糧食生產面積,擴大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的比例,提高畜牧業在農業經濟中的比例;同時要發展農業產後領域,增加商品批量;還要注意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要注意一些規則,一是市場導向原則,根據市場的需求合理安排各產業的生產和生產規模。二是協調發展原則,即各行業間要互相支持,共同發展。三是與生產力水平相一致的原則。四是因地制宜原則,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五是量的擴展與質的提高統一的原則。再次,農村產業調整的重點內容是四個,一是按市場變化,不斷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二是要因地制宜,優化調整區域結構。三是促進農產品加工和流通,增加農村二,三產業的比重。四是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的生產。

三, 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措施

我區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主要是隨着買方市場的出現而開始的,必將隨着整個市場的完善而不斷推進。我認爲,加快調整的步伐,應實施以下的措施:

1》轉變觀念,加強領導,加大農村產業結構戰略調整工作的力度。政府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力度。

2》建立健全我區的農業產業體系,保證農民的收入增加。我們的農業至今沒有擺脫單一的生產環節的束縛,在總體上存在着與加工,流通環節脫節的結構缺位,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農業產業體系。所以推進調整,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解決結構缺位問題,逐步建立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聯成一體,協調運行的產業體系。一是要發展農業產業化,二是要大力發展畜牧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多層次提高初級產品的附加值,三是要創造能夠充分體現農民利益的分配關係,建立確保生產,加工和流通企業經濟收益增加的利益機制。

3》堅持以市場爲導向,遵循經濟規律。政府部門要自覺順應市場經濟發展趨勢,運用經濟手段,市場手段指導生產,尊重農民的意願和生產自主權。另外,政府部門還要做好政策引導,信息服務和技術支持工作,當好產業結構調整的領路人。

4》以科技爲先導,堅持在品種,質量上下工夫。爲此,一要積極推進農產品的品牌戰略,加速更新品種,提高優質品率;二要大力的推廣模式化栽培,節水農業,高效飼料和無公害農藥,提高農業科技含量;三要提高農產品的加工,儲藏,保鮮和分級處理技術,實現加工增值;四要加快鄉鎮企業的技術改造步伐,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五要大力發展農民的職業技術教育,促進農業科技人才的開發和培養。

5》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創造比較優勢,形成特色產業。農業區域性結構雷同,比較優勢下降是農產品賣難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發展我區優勢農產品,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農業主導產品和支柱產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精'。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營造自己的比較優勢,獲取比較理想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