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技術人員發展報告多篇

技術人員發展報告多篇

【第1篇】某區推進技術產業的發展的調研報告

爲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兩輪驅動” 產業發展戰略。局採取四項有效措施,紮實推進我區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

一是抓規劃,將高新技術產業納入科學發展軌道。去年以來,局對全區現有的服務型高新技術產業樓宇以及北部新華、華豐、天堂三個園區的工業企業進行了全方位調查摸底,剔除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共排出約43萬平方米可用於騰籠換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目前,正在抓緊制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根據這一規劃,區高新產業在空間佈局上將形成“一園、四基地、四區塊、十樓、百點”的結構。即以北部“創新創業新天地”爲核心,積極發展_____區(沈家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新華園高新產業基地、天堂園高新產業基地、華豐高新產業基地四大高新產業基地。在中部和南部形成設計服務業產業區塊、現代傳媒業產業區塊、信息服務產業區塊和科技服務業產業區塊。

二是抓引導,形成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集羣。結合我區實際,一方面我區南部以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等單位爲龍頭,積極發展設計服務業產業區塊。以浙報集團、杭報集團、杭廣電集團等媒體巨頭爲龍頭,積極發展現代傳媒產業區塊。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通訊服務業爲龍頭,積極發展信息服務產業區塊;另一方面我區北部以杭州市的“創新創業新天地”爲核心,在北部形成四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分別爲(沈家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新華園高新產業基地、天堂園高新產業基地、華豐高新產業基地,建設點、線、面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格局,形成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集羣。

三是抓載體,引進和培育高新技術新興產業。在招商引資方面,加強_____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整體形象策劃,通過電臺、報紙、網絡和戶外廣告等媒體,積極宣傳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優勢,引導有實力、有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入駐_____。開展優秀高新技術企業、優秀初創型企業、優秀孵化器等項目的評選,對推進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企業和個人進行表彰。主動出擊,組織赴國外和國內發達地區開展招商推介活動,舉辦高新技術成果展示交易會,推行網上招商、代理招商等多種招商模式;在培育新興產業方面,以開闢大學生、研究生、留學人員與老師的創業園,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以及相關扶持政策措施爲載體,引進和培育高新技術新興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

四是抓合作, 加強政府—大學—企業產學研結合。將浙工大的發展納入本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進一步確立在高新產業、科研技術、信息交流、創新創業、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拓寬_____區政府、_____工業大學、企業的合作領域,促進共同發展,並構建經濟、社會和文化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平臺。同時,鼓勵支持_____區重點骨幹企業和在杭高校的有關院、所合辦研究所、技術中心和中試基地。形成電子商務、科技服務業、動漫遊戲、服務外包等高新技術產業密集羣基地。

【第2篇】以品牌技術和創新管理推進公司發展的調研報告

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足夠的技術人才和自己的品牌技術力量,所以,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有足夠的技術來延續企業的良好發展。近年來作業隊伍已經通過大量的事實驗證技術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瓶徑,所以企業要發展必須向技術型隊伍轉變,依靠新的施工工藝和新技術來定位企業發展的總體方向,進一步加大技術含金量,使原有的技術不斷完善、革新,使其技術不斷成熟,擁有自己的技術力量可以形成自身的品牌技術,依靠技術走出國門去,憑自己品牌到國際作業市場發展,從而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

一、作業市場的前景

從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看,可以說,我們曙光技術處有着較好的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目前正是企業“黃金髮展期”和“戰略機遇期”。世界經濟復甦與全球化進程加快,以及我國國民經濟的良好、快速發展態勢,爲我們未來幾年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同時國內市場國際化進程加快,市場主體和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世界油氣資源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爲我們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環境;此外,國家對石油上游企業實行國際價格接軌、對下游企業實行國內價格調控的宏觀經濟政策決定了我們日益壯大的合作開發業務,有着較寬鬆的外部生產經營環境,有着良好的盈利空間。

而國家“開發大西北,建設大西北,基礎建設先行,能源開發先行”的西部發展戰略,也爲油田公司和存續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這勢必給存續企業在大氣田、大油田開發勘探上擴展了領域,在油田作業公司未來業務中開闢新的經濟增長點。其市場潛力巨大,前景樂觀。

二、技術處市場及自身的分析

(一)市場威脅與挑戰分析

1、我__賴以生存的__油田服務市場佔有額將面臨下降的趨勢,隨着油公司今後的運作和大市場化經營,現在老區塊油井不斷關井,諸多客觀因素也將導致失去一部分作業市場,威脅到我處的發展。

2、人才流動將出現“嫌貧愛富”的趨勢。油氣市場完全開放後,隨着國內各專業公司用人方式和經營體制的改變,從而造成各企業間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國家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到位,人才流動的速度加快,受社會人才市場的普遍影響和企業利益驅動可能使部分技術骨幹或流出,或流入。人才流動的歷史趨勢不可逆轉,根據國內大部分油田職工個人收入明顯高於我們的現狀,構成潛在的人才危機。

(二)技術處目前優勢分析

1、從企業自身發展來看,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堅實基礎,原有的修井業務規模和效益穩定增長;新增合作開發業務也形成規模;燃料結構調整及新能源開發等接替項目有着較好的前景。

2、有與國際專業技術服務公司合作的經驗。與哈薩克斯坦國際市場作業項目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通過長期的合作,作業技術逐步成熟,這將對於今後開拓國際市場,佔領國內市場,具有比較重大的戰略意義。

3、有較高水平的技術隊伍。在作業的各個施工技術領域都有較高層次的專業研究和現場指揮人才,有施工的專業技術和豐富經驗,施工隊伍特別能吃苦,綜合素質較高。

(三)技術處現狀的弱劣勢分析

1、局裏、處裏下達的工程技術服務單位每年要實現的增長目標,難度比較大。

2、人工成本增長的壓力,企業需要消化的增支因素還在持續增加,今年的職工工資增長不會低於去年,企業盈利的難度進一步增大。

3、隨着形勢的變化,基層基礎建設還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方面和亟待改進的薄弱環節,隊伍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單位和部分業務基礎管理不夠科學規範,管理制度缺乏有效落實。

4、“走出去”的風險和難度也不可低估。

5、企業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與職工羣衆日益增長的利益需求之間的矛盾;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與企業綜合素質差距之間的矛盾都逐漸凸現出來,將是企業實現持續有效發展的最大挑戰。

三、技術處發展方向定位

1、產業結構定位:繼續把作業修井等作爲未來主營業務。同時兼顧合作開發、撈油、運輸等服務。

2、隊伍結構定位:多元經濟共同發展,形成主營業務,向能源型發展。

3、經營格局定位:多元經濟共同發展,形成主營業務、扶持附企,生活服務三足鼎立,相互關聯又相依賴的經營格局。

四、試採油作業公司的發展戰略

(一)生存發展的指導思想

硬件鋪路,軟件掙錢,多國本土化。由於我們公司正在由以小修作業向大修作業轉變的時期,因此,按新的主營業務發展壯大的需要,我們必須在市場競爭中,靠高自己的品牌工藝鋪發展之路,靠領先的井下技術和一流的服務質量、良好的市場信譽在市場掙錢。立足本國市場,逐步走向國際市場,發揮優勢,揚長避短,有效擴大市場份額,逐年提高佔有率,提高經濟效益。

(二)圍繞生產需求,明確攻關方向,形成自身品牌技術

我們知道,__油田大部分區塊開發已進入中後期,油井底水突進上串現象較爲嚴重,對這類油井主要是採用擠灰堵水技術手段,而我們現行的這一工藝措施,對固井公司的大馬力車組的依賴性較強,成本偏高,而且還要受到對方施工安排的限制,鑑與此,今年我們努力在提高擠灰堵水工藝技術含量上下大力氣,打破傳統定式,採用內引外聯方式,實現這一技術的實用性與自主性的有效焊接。年初,針對油井封層堵漏這個難題,公司確立了“水基堵劑封層工藝配套技術研發”項目。該項目的實施總共分爲四個方面:

首先,在配製灰漿方面提高技術含量,比如在灰漿中增加相應的高滲透性高強度堵劑、耐高溫複合樹脂、水基調堵劑等等,以增強擠灰的效果和質量。

其次,在改進封隔器上動腦筋,主要是對目前的k344型封隔器在增強座封壓力和密封性能等環節想些辦法,以提高其密封性和解封可靠性。

第三,在硬件上下功夫,探討能否自行研發或引進實用性、靈活性較強的中小型可替代車組裝置,一來可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作業生產的機動性;二來可以爲今後到外部市場作業施工打基礎、創條件。

第四,懇望處領導以及職能部門能給予我們政策、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通過充分的論證、實施以及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最終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技術。

另外,從我們遼河油田乃至其他油田來看,實施水平井開採呈不斷上升態勢,而在水平井井下作業施工方式上,單就我們遼河而言,據瞭解,到目前仍然停留在傳統的修井模式上,這與油田企業如今快速發展的大趨勢是極不相符的。今年,我們將把水平井衝砂技術作爲重點攻關課題,因爲在實施水平井作業中,衝砂工藝是經常實施的工序,同時也是一個制約水平井高效順利施工中的一個難題。爲此,我們將從地層漏、地層結構複雜兩個方面實現水平井衝砂工藝的新突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水平井施工業務,使水平井施工技術日臻完善,逐步成熟,形成另一個主打作業技術。

(三)加大科研力度,依靠新工藝、新技術

量力而行,合理確定科技發展方向。根據自己工藝特點和工藝技術及經驗,工藝技術主要應放在引進、推廣、應用上,把重點放在近期迫切需要的、經濟效益較好的、基本有把握能帶來增值的技術領域。努力做到科研面向效益,降低風險項目的投入,開發'短、平、快'的項目。立項要以現場需要來確定,樹立現場就是市場的觀念,以實實在在的開發成果、使用效益提高我作業施工水平和盈利能力,得到迅速的發展。

(四)博採衆人之長,大膽實踐應用,發展獨有特色技術

在發展自身特色技術這一塊,我們將按照處裏提出的“實施技術領先戰略和差異化戰略,最大限度發揮先進核心技術和特色有效技術的潛能,以特色技術服務帶動市場開發”的長遠發展部署,爭取在套管修補、複雜打撈等大修作業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從今年開始,在3~5年內,我們將着力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從中長期考慮,確立了“高效磨銑配套工具研發”項目。組織技術攻關小組,結合我們所在油區地層情況,博採衆家之長,吸納領先技術理論,堅持實用性與主導性相結合的原則,研發符合實際需要的高效磨銑配套工具,促使我們的修復套管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檔次。

實施這一項目,主要是解決好以下四個難點問題:

一是目前使用的銑錐強度低,耐磨性差,需要在銑錐鑄造材質上和優選採購上想些辦法;

二是銑錐工作面短,初步想法是在原來的銑錐上連接一個合適尺寸的銑錐棒;

三是鑽具組合缺乏科學合理性,在優化組合上,設計、完善一套科學合理的施工參數;

四是目前大修磨銑時循環攜帶井內鐵屑的方式比較落後,磨銑工作中,由於鐵屑下沉,不僅要影響磨銑進度,還容易導致卡鑽工程事故。這方面,我們將採取外協、引進、研製等辦法,在鑽具上安裝撈杯,以達到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生產的效果。

第二方面,結合作業市場劃分情況,隨着形勢的不斷髮展變化和自身大修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們將把側鑽作爲大修業務的主要拓展項目之一,推進大修整體水平的均衡發展,確保該項技術的領先地位,最終達到真正走出去,參與國內外同行業競標的實力。

第三方面,由於大修規模從原來的__個大修隊將逐步增加到__大修隊,無論是人員素質、技術力量上,還是設備的使用和維護保養方面,都顯得力所不及,力不從心。正所謂兵馬未到,糧草先行。我公司在2月上旬和2月下旬先後選派了42人,到勘探局職業技術學院進修學習大修業務,其中,30人學習大修應知應會知識,12人主修司鑽業務。與此同時,我們還將採取走出去脫產培訓、請進來短期集訓、公司自主輪訓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儘快培養出一批過硬的大修作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促進大修施工上層次、上水平。在努力實現和達到處裏提出的較快發展大修業務要求的同時,爲處開發國外市場,儲備人才,積累經驗,在人力上、技術上奠定良好的基礎。06年,按現有*部大修設備規模,大修工作量計劃完成40口左右,努力形成大修作業創效增長的強勢,進而在加快研發成果轉化步伐和企業持續發展中,發揮出特色技術的支撐作用,提高自身競爭力。

(五)加強密切協作,確保雙贏互惠,實現企業快速發展

營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是開展好各項工作的必要條件。工作中,我們將利用相關政策,採取與採油廠鑽修中心、地質研究所、採油作業區多溝通、多協調、勤聯繫等辦法,解決難題,獲取信息,爭取主動,爲自身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確保自身的優勢技術得到廣泛的發揮與應用。

我們準備與採油__區、採油廠工藝所聯繫,針對____油層,優選出3~5口井,實施水基堵劑封層堵水工藝,以合作開發的形式,實施合作生產,利潤分成。目前,主要是缺少這方面的政策,希望處裏能夠制定和爭取相關的政策,給予必要的協調、幫助和支持。

我們還認識到,要想達到以特色技術服務帶動市場開發的態勢,促進企業儘快走上持續有效發展的快車道,勢必需要領先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措施的研發、引進及應用這個載體,但要保證這一載體真正運行併發揮作用,則既需要服務一方科技領先理念的付諸實施,更需要被服務方的大力支持與配合,最終取決於雙方決策層在發展區域經濟、建設和諧礦區大局意識上的長遠謀劃。

【第3篇】氣象局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氣象局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社會公衆對防雷減災的關注日益密切,對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是隨着國家法規及部門制度的完善,逐漸暴露出了一些有關防雷減災技術服務運行和管理尚不規範的問題。爲全面瞭解我省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發展現狀,進一步推動防雷工作的健康、和諧和可持續發展,我處下發了《關於開展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發展情況調研的通知》,並分別制定了《市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發展情況調查表》和《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發展情況調查表》,對全省市縣氣象部門所屬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組建、運行和管理等情況進行了廣泛調研。經充分調研、認真分析、深入思考,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防雷減災技術服務基本情況

(一)組織結構:全省現有市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16個(含青島),機構名稱多爲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煙臺、淄博、德州、棗莊、菏澤、濱州爲市防雷中心(以公章爲準)。多數單位完成了事業法人登記工作(德州、棗莊、萊蕪除外),且均不存在公務員兼任法人代表現象。

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105個(含青島),機構名稱除縣雷電防護技術中心、縣防雷中心外,還有縣防雷所、縣防雷檢測(技術)中心、縣氣象科技防雷中心、縣氣象(科技)服務中心、縣氣象(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等多種名稱,較不統一規範。全省僅10個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完成了事業法人登記,且普遍存在縣局長兼任法人代表現象。

(二)業務運行:主要從事防雷檢測、圖紙審覈、竣工驗收、雷災調查鑑定和風險評估等業務,防雷技術服務收費執行《山東省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收費標準》(魯價費發[20xx]244號)。多數市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實質進入了當地行政審批程序(煙臺、濱州除外),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實質進入了當地行政審批程序的佔65%。市級技術服務出具的防雷技術評價意見和檢測報告均能及時提交給防雷行政許可部門,以確保及時準確作出許可,縣級的提交率達78%。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出具的稅務發票使用財務章與簽訂合同完全一致的達76%,給用戶出具的檢測報告使用省計量認證標識和代碼的達45%。開展技術服務時與用戶簽訂合同或委託書與實際服務次數比例如下表:

圖紙審覈

工程驗收

防雷檢測

其他服務

市級

82%

84%

71%

38%

縣級

59%

65%

57%

34%

財務情況:全省15個市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中,僅有6個單位已註冊到獨立基本賬號,其餘單位收費多進入企業帳戶(濰坊、臨沂收費進入主管機構帳戶)。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中註冊到獨立賬戶的佔40%,多數爲基本帳戶;未註冊到獨立賬戶的單位進行防雷技術服務收費存入氣象主管機構帳戶和企業帳戶各佔50%。

(三)存在問題:從上面數據分析得出,市、縣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運行和管理上較不規範,存在一些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防雷減災技術服務主題不明確。我省大部分縣防雷減災服務機構不具有獨立事業法人資格,無從事防雷技術性服務的專業資質,不具備開展防雷圖紙審覈、驗收、檢測、鑑定和評估等技術性服務工作的合法主體。

2、防雷減災技術服務體制不規範。由於縣局人員少,服務項目多,部分防雷減災技術服務人員有多重身份,存在既管理又服務收費的現象,政、事、企界面不清、職責不明。據調查,有36%的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遭到用戶或政府部門的質疑。

3、在財務管理上同樣存在政、事、企不分的現象。全省僅有10個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完成了事業法人登記工作,大部分單位沒有獨立的基本賬戶,服務收費直接進入了主管機構賬戶或企業賬戶。同時普遍存在出具收費發票財務印章與簽訂服務合同用章不一致的現象,引起用戶質疑,影響氣象部門形象。

4、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普遍沒有辦理計量認證。中國氣象局《關於雷電災害防禦有關問題的批覆》(中氣函[20xx]63號)指出:按照現有的法律、法規規定,防雷裝置檢測機構可以不進行計量認證。但我省各市級防雷裝置檢測機構均依法取得了計量認證,更加彰顯我省防雷裝置檢測技術服務的嚴肅性。據調查,縣級氣象部門爲用戶出具的檢測報告使用市級防雷檢測計量認證標識和代碼的達到45%,普遍存在盜用認證標識和代碼的現象。

5、技術力量薄弱,難以適應防災減災的需求。大部分縣級防雷技術服務人員理論基礎薄弱,與防雷技術服務要求有較大差距。特別是防雷裝置設計圖紙技術審覈和竣工驗收等工作,對技術人員要求更高,而目前一段時期縣級氣象部門難以根本解決防雷專業技術人才缺乏問題。

6、地方政府爲了促進發展地方經濟,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對投資 建設部門進行政策保護,要求對一些服務性收費減免,甚至要求只服務不收費,導致縣級氣象部門防雷減災技術服務工作開展困難,甚至面臨氣象主管機構與政府部門直接衝突的問題。

7、防雷技術服務覆蓋率(即圖紙審覈率、竣工驗收率、常規檢測率)偏低,還有部分縣級圖紙審覈率幾乎爲零。

二、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發展發展方向探索

(一)明確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發展定位

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共事業,對發展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的認識不能僅僅停留在彌補事業經經費不足的層面上,不能把防雷減災技術服務定位爲簡單的“創收”,要進行防雷減災技術服務集約發展,就要在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發展理念和定位上找準位置。要從公共氣象服務的高度認識防雷減災技術服務集約模式的發展,凸顯出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社會職能。集約化發展就要實現人員一體化、資金一體化、管理一體化,使其不僅是人力、財資源的整合,更是技術、理念的優化重組。按照政、事、企分開的原則,在成立獨立法人的氣象科技服務事業單位並明確科技服務機構服務主體資格的基礎上,按照獨立法人的氣象科技服務事業單位管理制度,積極探索成立集約化經營和管理的模式,增強全行業氣象服務實體的市場競爭力。

(二)集約發展的必要性

1、中國氣象局《關於加強和規範防雷減災工作的通知》(氣發〔20xx〕213)明確提出:要按照政事企分開的原則,建立、健全各級防雷組織機構,明確防雷行政管理、防雷技術服務和防雷市場經營等三種不同性質機構的工作職責,並嚴格按照各自職責開展工作,不得相互交叉。防雷行政管理機構和防雷技術服務機構要實現工作人員分離、銀行賬號分離以及印章分離。同時要求:省級和有條件的地、縣級氣象部門要成立防雷中心或檢測所等具有獨立事業法人資格的防雷技術服務機構,並按國家有關規定設立獨立銀行賬戶;不具備成立獨立事業法人技術服務機構條件的地、縣,由上級具有獨立事業法人資格的防雷技術服務機構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並依法開展各項防雷技術服務。

2、社會發展的需要。起步階段的防雷工作着眼於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社會的高速發展要求我們必須摒棄這種思想,樹立大防雷的概念,國家對防雷工作的定位要求以社會效益爲主,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更好地爲社會服務,這就要求加快防雷減災技術服務體制改革,集約發展模式更能適合社會的發展,以切實提高自我發展能力,解決目前各自爲戰、固步自封的問題。

3、雷電業務發展的需要。當前,防雷減災已經列入氣象基本業務範疇,雷電業務的發展要求提高科技含量,優化配置資源,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集約模式發展更能提高防雷技術服務的效率和效益,能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

4、今年以來,計財處、人事處給予大力支持。人事處積極協商省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管理局,先後爲各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完成了獨立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申請了機構代碼;計財處多次與財政部駐濟南專員辦協商,已爲大多數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開辦了基本帳戶,其餘單位正在辦理中。具有獨立法人、獨立帳戶的市級雷電防護技術中心的規範,具備了市縣集約發展防雷技術服務的基本條件。

三、防雷減災技術服務市縣集約發展實施辦法

鑑於上述原因,我處組織在外省調研、本省試點的基礎上,確定以下防雷減災技術服務市縣集約發展實施辦法。

1、各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防雷中心)註冊登記爲獨立事業法人單位,並通過財政部駐山東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簡稱“財政專員辦”)批准開立基本銀行賬戶。

2、由市氣象局行文批准成立“xx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xx縣(市、區)防雷所(或分中心) ”,根據原有防雷中心的註冊名稱,也可稱“xx市防雷中心xx縣(市、區)防雷所(或分中心)”,下同,取代各縣(市、區)原有防雷中心的防雷技術服務職能,接受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的財務管理、技術管理、技術支持和培訓。

3、已經取得獨立事業法人資格並且申請到獨立銀行賬戶的縣(市、區)防雷中心可以不成立防雷所(或分中心)。

4、由各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爲各縣級分支機構掛牌(場所最好與縣氣象局異地),刻章,業務章爲“xx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xx縣(市、區)防雷所”,財務章爲“xx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xx縣(市、區)防雷所財務專用章”。

5、各縣級分支機構負責人和業務技術人員由中心統一聘用(各分所要有3名以上工作人員,其中至少有2名取得防雷檢測資格證,要熟悉防雷圖紙審覈及驗收,鑑定和技術評價等業務,由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考覈合格後聘用)。不得聘用縣局負責人和行政審批、執法人員爲防雷所工作人員。同時建立完善的人員聘用、培訓、管理制度。

6、各縣級分支機構獨立開展業務工作,接受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的技術監督、檢查和指導,同時接受當地氣象主管機構的監督管理。受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的委託,縣氣象局可代爲監管防雷所的日常服務質量和財務狀況(由市防雷中心出具委託書)。外部法律責任(法人單位管理、資質管理、賬戶管理、收費許可證管理、稅務管理等)統一由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承擔。

7、根據銀行賬戶管理規定,由計財處報財政專員辦批准後,統一在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賬戶下開設各縣級分支機構分賬戶(一般賬戶或專用賬戶);市財務覈算中心爲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及各縣級分支機構各建立一個賬套,由市財務覈算中心統一管理和會計覈算。

8、各縣級分支機構財務管理工作按照《山東省市級雷電防護技術中心各縣級分支機構財務管理辦法》執行(各地市可以在本辦法的基礎上加以補充完善)。

9、各縣級分支機構實行獨立成本覈算,自負盈虧。採用“集中管理,分戶覈算”的辦法開展集中會計覈算。

10、各縣級分支機構的稅費、管理費、房屋租賃費、水電暖等辦公費以及外聘人員的工資等納入本分支機構的運營成本。

1、各縣級分支機構在當地租賃的房屋、辦公設施,使用水電暖、雷電預警預報、氣象信息等資源,要與資源提供單位簽訂租賃協議。

2、各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辦法。例如,要建立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工作管理制度等。

四、防雷減災技術服務市縣集約發展財務管理辦法

1、爲加強市雷電技術防護中心(或市防雷中心)各縣級分支機構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按照集約化運行方式,進一步規範各縣級分支機構的財務管理方式,根據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氣象科技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氣發〔20xx〕268號)和《關於印發〈氣象科技服務財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氣發〔20xx〕302號)的有關精神和《山東省氣象科技服務財務管理實施辦法(暫行)》(魯氣辦發〔20xx〕68 號)和《山東省氣象科技服務管理實施辦法(暫行)》(魯氣辦發〔20xx〕127號)具體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辦法。

2、本辦法適用於我省各市雷電技術防護中心及各縣級分支機構。

3、堅持各縣級分支機構預算管理體制不變、單位理財機制不變和財務管理內部法律責任不變的原則。各縣級分支機構的日常財務工作由市雷電技術防護中心委託所在縣氣象局代爲監管,外部法律責任(法人單位管理、資質管理、賬戶管理、收費許可證管理、稅務管理等)統一由市雷電技術防護中心承擔。

4、採用“集中管理,分戶覈算”辦法開展集中會計覈算,財務管理權和會計覈算權相分離。所有縣級分支機構經濟業務要全部納入市財務覈算中心統一覈算和管理。會計覈算業務以外的財務管理事項仍由各縣級分支機構辦理。

5、各縣級分支機構應配備兼職報賬員1名,兼職報賬員必須由本單位在職人員擔任,可由各縣局現有財務報賬員兼任。

6、收入管理:各縣級分支機構統一在市雷電技術防護中心賬戶下開設分賬戶(一般賬戶或專用賬戶,僅限防雷技術服務使用),由市財務覈算中心統一管理。各縣級分支機構應將防雷技術服務收入及時交存到銀行賬戶,最遲不得超過3日,嚴禁截留、坐收坐支。其它經營性收入不得存入該賬戶。

7、銀行賬戶支出流程:對數額千元以上的款項支出,必須由各縣級分支機構負責人報所在地監管負責人批准,通過辦公網(特殊情況電話通知)先行報送市財務覈算中心,經覈實無誤,按照規定報市局有關監管領導同意後才能支出。

8、原始憑證審籤流程:各縣級分支機構必須保證原始憑證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具體流程:各縣級分支機構發生經濟業務→取得原始憑證→經辦人簽字→報賬員稽覈→縣級分支機構負責人審覈批准→所在縣監管負責人審批→報賬員定期彙總結報→市財務覈算中心審定→數額千元以上的支出由市局監管領導籤批(各市局可以結合本地實際有所調整)。

9、市財務覈算中心負責各縣級分支機構會計檔案的整理歸檔工作。依照《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統一管理集中核算的各單位會計憑證、會計賬薄、會計報表等資料。

10、各縣級分支機構報賬員負責按照規定將每月發生的經濟業務原始憑證(收費票據和支出票據)送交市財務覈算中心和監管領導審定、籤批。

1、各縣級分支機構出納應嚴格按照現金管理和銀行結算制度辦理現金收付及銀行結算業務,不準簽發空頭支票,不準向外出租出借銀行賬戶。

2、發票管理:市財務覈算中心負責收費發票的統一管理。由市財務覈算中心主管會計負責到稅務機關爲各縣級分支機構辦理稅控機(或稅控器),各縣級分支機構要嚴格按照稅控機操作規程出據發票,不得使用其它發票。在收費過程中,不管客戶是否要求開據發票,均應開據收費發票。

3、稅收管理:各縣級分支機構應繳納的營業稅等稅種由市財務覈算中心統一計繳,期末按各分支機構收入額分擔。凡本年度收支有結餘或其他情況被稅務機關征收所得稅的按其應承擔的份額承擔。

4、科技服務報表上報:各縣級分支機構的收入支出按月計入所在縣(市、區)氣象科技服務報表,不得重複統計。

5、本制度在執行過程中,若與國家政策及上級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相沖突的從其規定。

五、推進防雷集約發展的實施步驟

以上兩個辦法已經過省局辦公會研究審定,原則性通過。下步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將召開全省市縣集約發展防雷技術服務工作研討會,各市分管副局長、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主任參加。深入研討兩個辦法的有關細節問題,再進一步完善有關內容。

2、根據研討情況,進一步修改管理辦法後,以省局文件下發執行,分步實施。

3、法規處與計財處做好有關事項的技術指導和協調工作。

4、及時研究解決在實施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

【第4篇】我區推進技術產業的發展的調研報告

爲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兩輪驅動” 產業發展戰略。局採取四項有效措施,紮實推進我區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

一是抓規劃,將高新技術產業納入科學發展軌道。

去年以來,局對全區現有的服務型高新技術產業樓宇以及北部新華、華豐、天堂三個園區的工業企業進行了全方位調查摸底,剔除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共排出約43萬平方米可用於騰籠換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目前,正在抓緊制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20__-20__),根據這一規劃,區高新產業在空間佈局上將形成“一園、四基地、四區塊、十樓、百點”的結構。即以北部“創新創業新天地”爲核心,積極發展__區(沈家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新華園高新產業基地、天堂園高新產業基地、華豐高新產業基地四大高新產業基地。在中部和南部形成設計服務業產業區塊、現代傳媒業產業區塊、信息服務產業區塊和科技服務業產業區塊。

二是抓引導,形成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集羣。

結合我區實際,一方面我區南部以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等單位爲龍頭,積極發展設計服務業產業區塊。以浙報集團、杭報集團、杭廣電集團等媒體巨頭爲龍頭,積極發展現代傳媒產業區塊。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通訊服務業爲龍頭,積極發展信息服務產業區塊;另一方面我區北部以杭州市的“創新創業新天地”爲核心,在北部形成四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分別爲(沈家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新華園高新產業基地、天堂園高新產業基地、華豐高新產業基地,建設點、線、面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格局,形成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集羣。

三是抓載體,引進和培育高新技術新興產業。

在招商引資方面,加強__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整體形象策劃,通過電臺、報紙、網絡和戶外廣告等媒體,積極宣傳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優勢,引導有實力、有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入駐__。開展優秀高新技術企業、優秀初創型企業、優秀孵化器等項目的評選,對推進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企業和個人進行表彰。主動出擊,組織赴國外和國內發達地區開展招商推介活動,舉辦高新技術成果展示交易會,推行網上招商、代理招商等多種招商模式;在培育新興產業方面,以開闢大學生、研究生、留學人員與老師的創業園,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以及相關扶持政策措施爲載體,引進和培育高新技術新興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

四是抓合作, 加強政府—大學—企業產學研結合。

將浙工大的發展納入本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進一步確立在高新產業、科研技術、信息交流、創新創業、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拓寬__區政府、__工業大學、企業的合作領域,促進共同發展,並構建經濟、社會和文化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平臺。同時,鼓勵支持__區重點骨幹企業和在杭高校的有關院、所合辦研究所、技術中心和中試基地。形成電子商務、科技服務業、動漫遊戲、服務外包等高新技術產業密集羣基地

【第5篇】技術站創新發展調查報告

市水庫開發公司是1984年成立的市屬水產養殖企業,生產項目集河蚌育珠、水庫攔網養魚和山地開發於一體,進行庫區綜合開發樣板式經營,並建設庫區綜合開發示範基地,起帶動和輻射的龍頭作用。河蚌育珠生產爲該公司主導產業,經近20年的生產、經營,形成一套科學的自繁、自育、自插、自養的生產體系,實行系列化、標準化生產,培養了一支技術力量較強的職工隊伍,培育了近20個樣式新穎、品質優良的珍珠產品,並總結出國內領先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爲了解決我國目前普遍使用的淡水育珠蚌源——三角帆蚌,因近年來過度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日益枯竭,人工繁殖、培育的育珠蚌源又因近親繁殖,種質退化嚴重,致使育珠蚌抗病力下降,成活率低,培育出的珍珠產品規格小,質量較差,珍珠生產效益低下,嚴重製約了淡水珍珠生產的發展等關鍵問題,爲了提高養殖效益,該公司於1997年底引進世界優質淡水育珠蚌——日本池蝶蚌。多年來,在國家及省、市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和具體指導下,實施科研項目,開展科技創新;建立示範推廣基地,創立池蝶蚌品牌;發展產業化經營,培植壯大珍珠產業。使池蝶蚌產業成爲市農業開發又一朝陽產業,也爲我國淡水珍珠生產開闢了新的蚌源。公司現已建成以水庫爲基地,以池蝶蚌爲依託,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帶動庫區羣衆並輻射周邊市、縣(區),進行以池蝶蚌養殖爲主體,名特優水產品養殖和畜牧業、林果業等相結合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庫區的開發利用,增加了農民收入,使公司發展成爲首批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全省水產重點企業。

一、引進優質蚌源,調優品種結構

淡水珍珠是我國出口創匯的傳統水產品,隨着我國加入wto,貿易全球化已成爲必然,這對我國珍珠行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目前,世界珍珠市場中,大規格、高檔、優質珍珠飾品供不應求,但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的三角帆蚌由於種質退化嚴重,體形扁、體質瘦、育珠性能差,難以培育大規格、高檔優質珍珠產品,致使我國的珍珠產量佔世界95%,但產值僅佔10%。這也長期困撓着該公司的生產發展。

池蝶蚌原產日本琵琶湖,是世界公認的優質淡水珍珠育珠蚌,日本以該蚌培育的珍珠享譽世界。池蝶蚌具有個體大、雙殼鼓,外套膜發達、厚實,貝殼珍珠層厚,珍珠分泌能力強,所育珍珠大而圓,質量優等特點。有專家認爲,中國淡水珍珠質量落後日本20年,其中,育珠蚌的因素落後日本10多年。

1997年底,市水庫開發公司通過合資的客商——臺商呂梁鑑先生,在全國率先從日本引進池蝶蚌原種親蚌,這也是省水產行業首次直接從境外引進的水產物種。池蝶蚌良種的引進與推廣應用,可改變我國淡水育珠蚌品種單一的狀況,調優養殖品種結構,替代三角帆蚌培育優質珍珠產品,使我國淡水珍珠的質量與日本縮短10多年的差距。同時,可讓三角帆蚌自然資源得到休養生息,重建優勢種羣,兩種優質育珠蚌可交替使用,確保我國淡水珍珠產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二、實施科研項目,開展科技創新

新物種的引進,僅僅是衆多工作的開端。由於國家間技術的封鎖及生物物種的特殊性,池蝶蚌對新的生態環境的適應性、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生物特徵、育珠性能等諸多方面都必須進行重新認定。該公司一班人克服重重困難,通過自選課題和申報課題途徑,組織自身科技人員和依託省內外科研院所開展技術攻關。

池蝶蚌1997年底引進,經過精心馴養、培育,1998年獲得繁殖成功。自1998年開始,公司承擔了省科技計劃“池蝶蚌育珠性能及繁育技術研究”項目,通過池蝶蚌與三角帆蚌的育珠性能比較研究,得出了池蝶蚌育珠性能大大地優於三角帆蚌,具體表現在:池蝶蚌殼寬是三角帆蚌的1.23倍,外套膜是三角帆蚌的1.78倍,貝殼珍珠層是三角帆蚌的2.08倍,閉殼肌大,晶杆體粗、長。池蝶蚌生長快,抗病力強,成活率高;分泌珍珠能力強,培育的珍珠產品顆粒大,質量優。通過5年的研究,在小蚌繁殖、培育,育珠蚌手術接種、管理,生態防病等諸多方面進行了科技創新。形成了一套較成熟的池蝶蚌繁育技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制定了“池蝶蚌育珠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和“池蝶蚌種質標準(企業標準)”,爲池蝶蚌在我國育珠生產中的推廣應用提供了理論和技術依據。xx年2月,通過了由中科院水生所曹文宣院士任主任,上海水產大學首席教授、博導李思發教授和中科院動物所博導、中國貝類學會副理事長劉月英研究員任副主任,中科院水生所所長、博導桂建芳研究員及省內水產界知名專家、教授組成的鑑定委員會省級成果鑑定。與會專家一致肯定了池蝶蚌是優良的育珠蚌,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研究的成果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近年來,通過與大學建立技術依託關係,並與中國貝類協會,上海水產大學和省水產技術推廣站進行技術合作與交流,先後完成了“池蝶蚌與三角帆蚌育珠生產對比研究”、“池蝶蚌抗病性研究”和“池蝶蚌種質標準(省地方標準)制定”等課題,通過了國家級品種檢驗、檢測中心精密測量、分析,確定了池蝶蚌的體形、及其他與育珠性能有關的數據庫,進一步證實了育珠性能好,珍珠產量高,質量優,養殖效益顯著;池蝶蚌抗病性能強,養殖成活率高,尤其是近幾年各地出現三角帆蚌大量死亡的情況下,池蝶蚌的成活率仍高達95%以上,表現出很強的抗病性能。xx年通過了國家良種審定,並被農業部列爲xx年重點推廣應用的5個品種之一。

三、建立示範推廣基地,創立池蝶蚌品牌

池蝶蚌引種、馴養、繁育及育珠成功,只能說明該物種能適應當地區域生態環境且能顯現其優良性狀。要儘快產生最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必須被廣大養殖生產者接受並應用,因此,建立池蝶蚌養殖示範推廣基地是最佳可行之舉。該公司克服資金短缺、水面少等困難,在上級有關都門支持及指導下,通過租賃和聯合開發等多種形式,建立池蝶蚌繁育、示範及推廣基地。

目前,公司現已建成300畝池蝶蚌繁育基地,按照種質標準選育了10萬隻親蚌和100多萬隻後備親蚌,具有年繁殖小蚌1億隻的生產能力,並建成500多畝養殖示範基地,xx年推廣養殖面積xx多畝。到xx年底,累計建設養殖示範面積1500畝,推廣面積3萬餘畝,已顯示出良種優勢效益。

然而,曾幾何時,我國曆史上農業的一個良種既能帶來一個產業的革命(如雜交水稻),有時生命僅芸花一顯,其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品牌意識,只有做大做強一個良種的品牌,才能賦予其無限的生命力。因此,公司一班人認真總結並吸取歷史上的經驗教訓,根據自身的資源、技術、人力等特點,提出保種、選育池蝶蚌良種並提純復壯,開展科技創新,提高技術含量和產品的附加值,建立自己的優勢品種的品牌,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形成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羣衆。提出一是創品牌。要充分發揮池蝶蚌品種優勢,加快池蝶蚌產業的發展,形成特色產業,創立池蝶蚌品牌。二是成品牌。要完善池蝶蚌良種場的基礎設施,建立國家級池蝶蚌良種場,進一步搞好池蝶蚌種苗的選育和科技創新,使池蝶蚌發揮更大的良種效益,成爲全國知名品牌。三是養品牌。要以國家級池蝶蚌良種場爲基地,加大宣傳力度,向全國推廣應用,培育高檔、優質珍珠產品,促進我國珍珠產業健康、持續發展。xx年,公司已向國家工商局申請註冊了“池蝶”牌商標。xx年,農業部已批准池蝶蚌爲國家引進國外優良品種項目(“948”項目),該公司將進一步做好池蝶蚌的引進和基地建設;xx年,農業部已批覆建設池蝶蚌良種場,該公司將按照國家級良種場的標準,建設全國最大的池蝶蚌良種繁育基地和標準化養殖示範基地,向社會提供池蝶蚌良種和先進的養殖技術,大力推廣應用池蝶蚌,替代三角帆蚌培育大規格、高檔、優質珍珠產品,增強國際市場競爭能力,使我國的三角帆蚌得到休養生息,重建優勢種羣,促進我國珍珠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四、發展產業化經營,培植壯大珍珠產業

爲了使池蝶蚌的良種優勢儘快轉化成生產優勢,培育高質量的珍珠產品,提高養殖效益和農民收入,該公司確定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道路,即以市場爲導向,以水庫爲基地,以公司爲龍頭,以池蝶蚌爲依託,以庫區漁業生產經營爲基礎,以系列化服務爲紐帶,採用經濟合作的方式,把農民與企業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繁育、接種、管理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發展模式。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加快池蝶蚌繁育、養殖示範基地和推廣基地建設,加強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積極與科研院校的技術依託和技術合作等手段,使池蝶蚌培育珍珠的產業化經營得到快速發展,市水庫開發公司也發展成爲省首批農業產業化經營省級龍頭企業和省水產重點企業,池蝶蚌培育珍珠的產業化經營已發展到我市相關縣(區),培植壯大了我市的珍珠產業。

目前,該公司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各業務主管部門大力指導和支持下,正不斷總結經驗,開拓創新,爲池蝶蚌產業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6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xx”期間是我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實現轉型升級、培育新增長極、啓動新一輪經濟社會共享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爲提高我市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爲更好地開展我市高新技術產業“xx”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9月下旬,由市高新辦牽頭,組織市經委、市財政局、市統計局、市信息辦、市發展規劃院等單位赴武漢、成都、重慶三地進行調研交流,與當地經信委、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及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廣泛交流,學習吸收當地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一、三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狀

xx年,武漢、成都、重慶三地高新技術產業都呈現快速發展勢頭。武漢市xx年高新技術產業銷售產值爲2055億元,佔全市工業產值的四分之一;新能源、動漫、集成電路三大產業產值增幅分別高達35%、43%和46%;節能環保、生物、軟件服務外包、新一代移動通信等新興產業發展迅猛。成都市xx年高新技術產業銷售產值1469.25億元,增加值575.62億元。重慶市高技術產業xx年銷售產值達1028.22億元,同比增長19.8%;實現銷售收入987.73億元,增長18.1%;實現利潤64.35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化學原料及製品製造業、醫藥製造業、電器機械器材及專用設備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已成爲重慶高新技術的四大支柱產業。

二、三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特點

武漢、成都、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工作,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發展勢頭強勁,已成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集聚區和主戰場。

1、空間佈局合理,企業密集度高

武漢市工業空間佈局分爲汽車及機電產業集聚區、電子信息及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鋼鐵化工及環保產業集聚區、食品產業集聚區四大塊,分別位於武漢市的西、南、東、北面。其中,東湖高新區爲國家級開發區,成立於1988年,區內包括武大、華中科大等42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漢分院、武漢郵電科學院等56所科研院所、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5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700多個技術開發機構、20多萬名專業技術人員、55名兩院院士。園區擁有80萬名在校大學生,科技、教育實力居全國第三,xx年又被批准爲全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初步形成了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爲龍頭,生物工程與新醫藥、環保、機電一體化、新材料、高科技農業等六大高新技術產業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

成都市有21個工業集中發展區,其中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及西區爲國家級開發區。成都高新區籌建於1988年,規劃面積87平方公里,分爲南部園區和西部園區,截至xx年底共聚集各類企業13000多家,包括863家外商投資企業和超過600家的軟件類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8家,初步形成了集成電路、光電顯示、軟件及服務外包、通信、生物醫藥、精密機械六大產業集羣。

重慶市擁有43個工業園區,其中北部新區(經開區、高新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西永綜合保稅區、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爲國家級開發區。北部新區成立於xx年,面積130平方公里,截至xx年底累計簽約項目3551個,合同投資總額1265億元。累計引進外商投資企業868戶,合同外資82億美元,世界500強入駐近40家。

2、園區發展重點突出,產值稅收快速增長

武漢東湖高新區在光電子產業、生物、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產業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優勢明顯,xx年產值分別達到718億元、250億元、100億元、320億元和144億元;今年上半年完成產值451.72億元,增長23.7%。未來五年,武漢東湖高新區將着力打造“1+4”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羣:以光電產業爲中心,生物、新能源、環保和消費電子等齊頭並進;預計到xx年,五大產業總規模將達5000億元,力爭突破1萬億元。

xx年,成都高新區實現產業增加值396.5億元,增長2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9.02億元,增長32%;全口徑財政收入114.55億元,增長9.3%;外貿出口26.88億美元,增長33.98%。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精密機械製造三大主導產業工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78.6%;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實現銷售收入突破300億元大關,增長26.9%;出口2.1億美元,增長27.8%。

重慶北部新區重點支持發展汽車摩托車產業集羣、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集羣、電子信息產業集羣、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羣、生物醫藥產業集羣、房地產及其他產業。xx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1億元、工業總產值139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78億元、區域財政收入167億元、地方留存財政收入70億元,五年平均增速均在40%以上。

3、基礎設施完備,服務配套高度貼合企業需求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硬件和軟件的支持。基礎設施完備,服務配套高效,是這幾個國家級高新區的優勢。如成都高新區,規劃面積約82.5平方公里,由起步園區,南部園區和西部園區三部分組成。園區內道路寬敞整潔、建築物錯落有致、物流公司、餐飲、住宿、移動通信等日常生活所需一應俱全。配套服務更是獲得了園區內企業的認同。園區延伸“三段式”服務,率中西部之先,開通“96xx企業服務呼叫中心”,在國內率先提出和實踐科技型中小企業“梯形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建立企業走訪制度,堅持以重點產業、重大產業化項目爲重點服務對象,爲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政務服務到企業增值服務,再到創新創業服務,環環相扣的企業服務“高新模式”,在無形之中彰顯其對產業聚集、區域創新的有形之力。

4、高度重視人才培育和引進工作

人才是企業的最重要的資本,是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力量源泉。武漢東湖高新區爲加快推進東湖高新區創建“世界一流科技園區”建設,發揮東湖高新區作爲全國首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的示範作用,實施“3551人才計劃”,有效招引高端科技人才,其中有9人入選中央“千人計劃”。武漢東湖高新區已成爲湖北省有名的“人才特區”。

三、三地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

高新技術產業是地方經濟謀長遠、調結構、保增長的重要措施和着力點、結合點,是提高地方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武漢、成都、重慶三地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先進經驗與做法對於我市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具有很好的參考和借鑑意義。

1、產業定位必須高端化

地方經濟要加速發展,最終要依賴於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利用地方優勢,集中發展適合自身特色的高端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如武漢東湖高新區的發展定位就是內生式發展道路,通過園區培養企業不斷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成果,來孵化高新技術企業,來積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將發展重點放在了光電子產業,由此誕生了全國聞名的“光谷”。生物產業興起時,武漢東湖高新區超前佈局,建立光谷生物城,大力發展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生物農業等。xx年,武漢東湖高新區又掛上了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牌子,着力尋找“中國創造”之路。武漢東湖高新區已發展成爲武漢市自主創新的前沿陣地,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重要科技力量。

2、高度重視高新園區規劃建設

三地均高度重視高新園區的規劃佈局和高起點建設。重慶北部新區面積157.59平方公里,人口53萬,園區北靠國際空港,南臨重慶中央商務區,西依嘉陵江,東接長江黃金水道,緊臨重慶保稅港區,具有中國西部唯一的集水運、航空、公路、鐵路於一體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優勢,俗稱重慶副中心。xx年北部新區被納入中國第三個副省級新區——重慶兩江新區,使得重慶發展“5+3”戰略性佈局成爲可能。同時,重慶北部新區在建設上也是高起點,從xx年開始投資450億元建設高標準的交通、能源、給排水、信息設施、生態環境、園區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的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爲北部新區企業發展、人才引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北部新區憑藉空間規劃和建設的高起點,強勢推動了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

3、項目發展高增量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必須依託重大項目建設與發展。成都高新區按照“一區一業主”的規劃和空間佈局要求,積極引進工業項目;以項目促建爲中心,加快項目投產和達產,進一步落實項目經理負責制和項目到人、跟蹤到底、服務到位的“三到”工作原則,爲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全方位提升服務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以產業化項目爲重點,加強項目管理和服務,確保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強化重點項目協調力度、提高項目管理效率。xx年園區列入省市重點項目75個,總投資849.75億元。按照“四個一批”劃分,促使投產達產項目、加快建設項目、促進開工項目和前期儲備項目按時到位。

4、要素保障促發展

如武漢東湖高新區目前擁有高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兩塊牌子,意味着擁有比一般國家高新區更多的優惠政策。園區在落實好原有高新區的優惠政策的同時,在自主創新示範區批准後較快地開展了股權激勵、科技金融體制創新等5方面的試點工作,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武漢東湖高新區懂得利用牌子,給予高新企業優厚政策,並保證落實到位,從而快速推動了武漢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四、三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於我市的參考與啓示

1、着力優化產業發展的空間結構

產業空間佈局是杭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礎,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佈局需根據杭州地理位置特點和產業特色,城、核、帶、區相互結合,既要覆蓋大杭州,又要突出重點區域;既要立足當前狀況,又要考慮今後發展空間。建議在“xx”期間,杭州高新技術產業可選擇發展“一城、兩區、三帶、多塊”的空間佈局。“一城”即主城區,包括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江)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區”爲大江東和大城西科創園;“三帶”是由文一西路向西經五常、倉前、(老)餘杭至臨安錦城,由轉塘沿320國道經受降、高橋至富陽市區,由雙浦沿杭千高速經富陽東洲、桐廬、建德至淳安的三條發展帶;“多塊”指江東工業區、臨江工業區、餘杭經濟開發區、錢江經濟開發區、高教園區等高新技術產業擴展區域和新的產業集聚區。

2、着力加快產學研結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知識變成科技成果,變成專利是創新的第一階段,解決所有權是第二階段。所有權明確了以後,第三階段是和投資者、和企業相結合,這又需要專門機制來配合,讓科技成果、專利與資本對接,進行產業化。產業化之後,纔有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市應根據國務院通過的《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精神,在鞏固提升優勢高新技術產業的同時,積極培育發展適合杭州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杭州擁有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多所重點大學和科研院所,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加快產學研合作,推動學校和企業研究成果產業化,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途徑。

3、有效整合利用各類資源,建立健全服務企業長效機制

在全市經濟高速發展、自然環境日趨惡化、土地及其他資源日漸緊缺的情況下,如何做到既保護環境、高效利用資源,又發展企業和產業成爲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爲此應集中節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容積率和效益產出,在企業間鼓勵開展節能環保工作,鼓勵企業用環境友好的加工工藝取代高污染的化學工藝,用生物可再生資源取代不可再生的石化資源。同時,應做好服務企業工作,建立健全重點企業直通車、領導與企業溝通制度,健全企業反映問題的解決機制。落實各項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工作,在園區生活設施配套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建立充滿活力的機制。

【第7篇】高速公路工程技術科學習科學發展觀理論的調研報告

高速公路工程技術科學習科學發展觀理論的調研報告

_____辦工程技術科學習科學發展觀理論的調研報告

通過參加_____總監辦組織的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和討論,系統的學習了科學發展觀理論,深刻感到:科學發展觀是我黨理論創新的一個突出成果,體現了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對發展內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學把握,對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對我們把握大局、做好各項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進一步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理論的認識和理解,增強了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

一、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

1、科學發展觀是在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以鄧小平同志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繼承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闢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創立鄧小平理論,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發展纔是硬道理、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使我們黨的發展觀發生了一次重大的飛躍。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志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把發展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施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等,使我們黨的發展觀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科學發展觀正是在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2、科學發展觀是在借鑑國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由於單純追求經濟增長,不重視社會發展和社會公平,忽視環境保護和能源、資源節約,世界各國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國家爲解決能源資源消耗過大和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問題付出了高昂的發展代價;有的國家由於經濟結構失衡、社會發展滯後,導致發展的質量不高、後勁不足;有的國家則出現了貧富懸殊、失業增加、社會腐敗、政治動盪等問題。當代世界發展的實踐表明,發展絕不僅僅是經濟的增長,而應該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應該是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可持續發展。我國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完成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雙重任務,面臨着加快經濟增長和保護資源環境的雙重壓力,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重複其他國家走過的老路,而必須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科學發展觀正是在深刻總結世界各國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順應了當今世界發展潮流,反映了當代世界最新發展理念。

3、科學發展觀是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隨着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不斷髮展,我國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科學分析我國新的歷史起點上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首先,科學發展觀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進一步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體現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最新認識,因而對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其次,科學發展觀針對我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領域和方面發展不夠平衡的問題,着眼於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促進協調發展的新思路,指明瞭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道路,因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其三,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出發,着眼於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求我們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對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因而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4、對於我們這些在公路建設的一線工作的黨員來說,一定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切實增強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去。

二、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完整地提出 了科學發展觀並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的實踐問題。

尤其是在最近的國際金融風暴發生後,國家政府大力加大投資力度,拉動內需,而我們公路系統作爲一個拉動內需的主力軍,在巨大的國家投資下,如何在工作中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機會,又要避免盲目的建設;加快進度,又要保證工程質量;工程優良,又要保證幹部優秀,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1、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是科學發展觀的前提。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糾正重經濟指標,輕社會進步;重物質成果,輕人的價值;重眼前利益,輕長遠發展的觀念。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並不意味着發展經濟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着經濟建設不重要了。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基礎,沒有過去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長,就沒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不動遙,既不能以經濟發展代替社會發展,也不能因爲強調發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經濟發展在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更不能否定經濟建設這個黨的工作中心。必須在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基礎上,來統籌各方面,促進全面發展。

2、以人爲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首先,我國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是爲了不斷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圍繞的中心就是要滿足人民的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發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其次,我們發展的目的是爲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爲本,就是指以人爲價值的核心和社會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發展作爲最高的價值目標,一切爲了人,一切服務於人。發展作爲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歸根到底,是爲了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最後,注重以人爲本,也是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本質要求。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我們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

3、制度建設是科學發展觀的重心。從根本上說,樹立科學發展觀,要解決的是體制、制度問題,科學發展觀同時也是科學的改革觀。因此問題不僅在於我們“要”以人爲本,“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必須着眼於“怎樣”實現這一要求。這就要靠體制改革,制度創新。

三、自覺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實際情況,推進總監辦的公路建設管理工作

爲在合同工期內,建設一條高質量的高速公路,實現總公司的十二字方針,必須牢固的樹立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1、努力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要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全面系統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主要內涵和基本要求。正確把握時代發展要求,深刻認識我國國情、省情,堅持按照客觀規律和科學規律辦事,增強運用科學發展觀推進組織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實際情況出發,因時制宜,突出重點,從基礎工作做起,從具體工作入手,解決實際問題。

2、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建設管理工作。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總公司的工作部署,更進一步加強了工程進度、環保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設,在廈蓉高速公路路基工程開工的前期下發了《工程進度管理辦法》和《工程環保、水保管理辦法》,結合總公司精細化管理的工作要求,總監辦工程技術科深入工程現場,督促指導駐監辦和施工單位加強工地現場管理工作,在文明施工、環境保護方面提高了認識,力求做到建設與環保同行,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

在bt19的清水江大橋的施工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了環保工作,堅持“以人爲本”。在保證施工正常進行的同時,確保當地農民的生產生活不因爲高速公路的建設而受到影響。首先,根據《工程環保、水保管理辦法》的要求,施工單位將橋樑施工對周邊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了預評估,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並與當地政府及環保、水利等部門召開了基礎施工方案評審會,充分聽取了各方意見。具體措施是:圍堰先修築外圍片石籠擋牆後填築樁基施工平臺,確保了圍堰土石不侵入江中,同時爲減少對清水江水質污染,圍堰以填石爲主;其他墩臺樁基施工平臺開挖時先在外側修築了臨時防護擋碴牆,避免了平臺土石方開挖後掉入江中,同時對挖出的土及時外運,不在施工現場亂堆亂棄,平臺開挖完後立即完善排水設施並對平臺進行硬化;由於是鑽孔樁施工,爲防止鑽孔泥漿外泄污染清水江,每個樁孔設有泥漿溝引入泥漿池內,泥漿溝、泥漿循環池、泥漿排放池底部及周邊全部採用漿砌片石維護封閉,鑽孔產生的泥均外運至棄土場集中傾倒;施工用水通過兩級沉澱後達標排放,對施工產生的廢棄物在現場專設廢棄物回收處。經過上述環保措施處理後,基本做到清水江大橋的施工未造成任何環境污染,特別是清水江水質在施工前後無任何變化。保證了施工的正常進行和當地農民的利益。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在於發展,我們要在實際的工作中,努力學習,不斷進取,通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而實現科學發展。

【第8篇】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高新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特別是隨着世界範圍內產業結構調整和我國經濟的迅速轉型,科學技術尤其是高新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決定性作更爲直接和突出。爲全面瞭解和掌握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狀況,積極探索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戰略。今年初,我局對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集中調研。通過調研,使我們對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有了較爲全面的瞭解,並就下一步如何推動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了初步的認識。

一、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我市按照“一區多基地”的構想,把工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擺在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進一步加快自治區級工業區——旺高工業區以及西灣、平桂、信都工業生產基地的規劃建設。圍繞我市“八大產業、三大重點”的電子、稀土、林產化工、製藥、農產品深加工等領域,進一步加大高新技術企業扶持力度。堅持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力度,加強優勢資源集約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的科技攻關,不斷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工藝水平,引進、開發一批技術先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競爭力強的新產品,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重點培育壯大了電力、電子、林產、製藥、稀土加工、冶煉、礦產、建材、農產品深加工等優勢產業和產業集羣,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高新技術產業信息化程度得到了提升,建設、完善了廣西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桂東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廣西賀達紙業有限責任公司3家自治區級5家市級製造業信息化示範企業,推廣應用了一系列信息化技術,帶動了傳統產業的不斷改善和升級。隨着我市工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領域人、財、物等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涉及高新技術領域的企業越來越多,高新技術產業不斷擴大,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環保和新材料爲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到2010年末,全市被自治區科技廳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6家,涉及松脂深加工、電子材料、捲菸印刷品、生物有機肥料、稀土深加工、製藥等領域。6家高新技術企業中超億元4家,在全區排列第七位。

2010年,我市圍繞電子、稀土、林產、生物、印刷、有色等重點工業產業,鼓勵、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不斷提升傳統產業技術裝備水平和工藝水平。指導企業引進、開發了6個工業新產品。其中,金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開發的金屬鐠釹、金屬鏑產品已進行科技查新;金源稀土公司的鈰鋱共沉物、鑭鈰鋱氧化物產品列入2010年自治區第一批技術創新計劃;真龍彩印公司的鐳射印刷品、燙金印刷品、凹印聯線絲網印刷品三個產品通過自治區級新產品鑑定。引進、開發了8項工業先進技術,如:賀達紙業引進美國cabtec公司的間歇式製漿技術及國內先進的脫硫除塵一體化技術,科隆粉體公司引進德國阿肯圖公司的球磨加分級技術、西門子公司的plc自動控制及摸屏在線顯示和參數調節技術,遠通木業公司引進的臺灣全自動靜電噴漆技術等先進實用技術,加強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工作力度。在積極培育扶持金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本優生物有限公司做好高新技術產品研發的同時,抓好兩家企業高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申請認定的前期工作,爲壯大我市高新技術企業打下良好基礎。

二、重點高新技術產業概況

1.松脂產品深加工: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以松脂爲原料的林產化工產品生產和銷售的大型企業,是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脂松香生產企業和國內松脂深加工能力最強的綜合性林產化工企業,於1998年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其主要產品脂松香、脂松節油、歧化松香等二十多種林產化工和精細化工產品,被廣泛應用於合成橡膠、日用化工、造紙、工程塑料、醫藥、香料、化妝品、飼料、食品、軍工等行業。企業近年組建的技術研發中心被自治區科技廳認定爲廣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開展圍繞產品升級換代、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主導產品技術含量及附加值爲目的的一系列技術創新活動,開發研究了多項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通過與中科院廣州化學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大學等有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進行合作,開展各項科學研究和設計,企業行業技術得到了很大進步,經濟效益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10年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爲2.2億元。目前,企業又在進行高酸價松香、高級耐候性松香樹脂、食用級萜稀樹脂、高檔香料萜醇酯、四氫月桂烯醇等一批新產品新項目的研製開發工作。

2.電子材料:賀州市桂東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生產用於鋁電解電容器的主要原材料―中高壓電子鋁箔爲主的股份制企業,是國內爲數不多的中高壓電子鋁箔專業生產廠家之一,XX年通過自治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近年,企業科研部門非常注重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一方面注重研發新工藝,另一方面注重科研與生產的結合,加快科研項目的推廣應用。先後完成了“高壓高容腐蝕工藝的上機調試及推廣應用”、“201~206#機中壓高容腐蝕工藝的推廣應用”、“節能燈用箔光箔超薄化腐蝕工藝開發”、“交流馬達啓動電容用箔腐蝕工藝”及“閃光燈用箔腐蝕工藝”等研發項目,研發成果喜人。目前,企業已擁有腐蝕、化成生產線35條,年生產能力達到300萬平方米以上,企業當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1.86億元。

3.捲菸印刷品:廣西真龍彩印包裝有限公司是我市乃至廣西區內印刷行業管理規範、技術設備一流的龍頭企業,XX年通過自治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企業重視技術創新,並注重新技術、新工藝在生產中的應用,近年聚集了較強技術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購置了先進的研發設備和先進的開發設計軟件,對企業內外資源進行了整合與互動,爲企業科技研發活動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通過一系列的技術研發,企業迄今爲止已自行開發出14種新材料和新工藝,並已申報專利。如:印刷機看樣裝置、改進的膠印裝置、鐳射製品、帶條形碼的鐳射製品及其製作工藝等。與現有工藝相比,新工藝具有技術領先、生產效率高、生產成本低等明顯的競爭優勢。企業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產品,對帶動相關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爲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競爭優勢,2010年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3.84億元,在我市高新技術企業產值排名中位列榜首。

4.稀土深加工:賀州金源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稀土開發、高純稀土分離和稀土應用深加工的國內規模企業,XX年在我市旺高工業區建設新廠。XX年年1月通過自治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XX年年2月企業實施的試驗性開採及應用稀土礦項目被自治區列爲統籌推進重大新開工項目之一。同年4月,企業新增1000噸高純稀土分離生產線獲得成功後,經過一段時期的技術攻關,當年8月,其建設完成的釹鐵硼永磁材料生產線也開始投入試生產,使企業向稀土深加工及延伸產業鏈邁出重要的一步。XX年年11月獲准成立賀州市金源稀土開發研究所,12月又被自治區有關部門認定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10年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實現產值1.68億元。

三、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制約因素

一是工業基礎方面:我市工業化水平在全區排位較後。突出表現爲:經濟增長方式較粗放,工業經濟總量小,發展水平低,產業化集中程度不高,產業鏈條短,產業優勢不夠突出,工業企業數量偏少,大企業更少,中小企業專業化程度不高,而高新技術產業總體規模及所佔比例就更小,由此嚴重製約了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據統計,我市高新技術企業目前排全區第7位,但與排在前幾位的市相比差距很大。南寧、桂林、柳州等市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比我市高出10倍以上。而且各縣、區之間、行業之間發展也很不平衡,其中鐘山、昭平兩個縣高新技術企業數仍爲零。

二是企業自主創新方面:企業創新能力有待增強,擁有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少,高新技術產業效益不佳。雖然2010年賀州市高新技術產業科技投入總量有所增長,但是與自主創新關係密切的科研活動內部投入經費增長較緩,與區內大部分城市科研投入強度還有較大距離。賀州市專利擁有量中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較少,與區內其他市相比,賀州市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擁有量處於區內中間位置的水平。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已成爲現階段制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壯大的因素之一。

三是政策與環境方面:建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提供政策與環境的支持有助於促進地方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由於廣西貫徹“三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及其環境建設(火炬)“十一五”發展綱要》、《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及《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十一五”期末,我區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任務之一將是重點支持現有四個高新區的二次創業,對地方新建高新區並沒有列入“十一五”發展目標。同時,加上我市目前工業基礎薄弱、科研水平低等一些軟硬環境條件的制約。因此,我市要在近年內申請建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條件尚未成熟。沒有高新區的政策支持與軟硬環境的優化,成爲制約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是科研基礎方面: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需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相對聚集,有一定的科研基礎和相當的科研水平,可以爲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技術攻關、成果轉化。而我市目前科研基礎薄弱,缺乏科研院所,只有一所尚以教學爲主、剛剛專升本的賀州學院。大部份企業與區內外的科研機構之間還沒有真正建立起產學研結合機制,科技成果引進、轉化水平相對不高。

五是科技人才方面:我市高素質、高水平的各類專門人才相對匱乏,加上現有優秀人才流失現象嚴重,進一步制約了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六是科研經費方面: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要大量的科研經費投入,我區桂林、柳州、南寧高新區快速發展與其工業基礎好、實力強、科研經費相對充足(目前均達5000萬元以上)等有着直接的關係。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近年市本級“科技三項經費”真正投入的僅幾十萬元,遠低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中“科技三項經費不低於年度財政預算支出的1%”的要求,科技對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支撐相對比較弱。

七是服務體系方面: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等硬件服務,而且需要完善的區域網絡體系爲企業提供“軟服務”,包括信息、技術、諮詢、法律、金融、仲裁、人才、審計、會計等市場中介服務及企業孵化器等高新技術創業服務機構,這些爲高新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提供服務的知識型第三產業發育滯後,也成爲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快速成長的制約因素。

四、賀州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若干對策與建議

爲推進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步伐,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工作力度。

(一)進一步推進工業化進程、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全市上下、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大意義,充分認識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發展國民經濟、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經濟增長能力的重要舉措。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緊迫感和責任心,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工作着力點放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上,把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總量做大、做強。

(二)推動政策創新,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鼓勵企業增加技術投入,提高企業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強化政策引導和扶植,採取政府投入和財政貼息等宏觀調控措施,引導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急需發展的行業和優勢產業。盤活企業改制資金,利用改制資金注入作爲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的資本金,引導和扶持企業加快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三)堅持招才引智並舉,逐步構築堅實的人才與智力支撐體系。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思路,千方百計聚集一批學有所長、掌握高新技術的專業人才。

(四)堅持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子。努力做到引進一批關鍵設備,掌握一批先進技術,開發一批高新技術產品。以項目爲載體,結合區域特色,發揮優勢,持續不斷地引進大項目和先進科技成果。有選擇地重點扶持一批企業,創出一批名牌產品,加速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優勢。堅持引進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相結合,搞好消化吸收,爭取在較高層次上進行自主創新。

(五)要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力度。應積極培育、扶持我市涉及高新技術範疇的企業,通過申請國家中小型企業創新基金、自治區科研項目立項等途徑進一步加快企業創新和發展,推動企業逐步成長爲高新技術企業。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強林化、電力、電子、建材、機械、陶瓷等傳統產業中骨幹企業的技術改造,積極推廣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自動化控制、節能環保等關鍵共性技術,加快高新技術向傳統產業的滲透,提高傳統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降低傳統產業的生產成本,提高傳統產業的技術含量,改善傳統產業產品的品質,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互動發展。

(六)加強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立。逐步扶持建立、完善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促進企業與區內外科研院所建立長效的技術依託關係,加強共性技術或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進一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七)建立穩定增長的科技投入機制,市、縣(區)的科技投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中共賀州市委、賀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的決定》規定的“科技三項經費不低於年度財政預算支出的1%”的要求逐年增加;同時引導企業和社會的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進一步推進我市工業化進程。

【第9篇】滄州職業技術學院關於發展黨員工作的自查報告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關於發展黨員工作的自查報告

我院是2003年3月完成實質性合併的專科學校。合併以來,我院黨委認真抓好黨建工作,及時調整和組建基層黨組織,高度重視發展黨員工作。在發展黨員工作中,學院黨委始終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針,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嚴格發展黨員工作的程序和手續,並切實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和考察工作,有效的促進了學院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近期,爲貫徹落實好省委組織部、省高教工委的通知精神,我院黨委對發展黨員工作進行了全面檢查,對這項工作做出了專門部署,併成立了自查工作領導小組,做出了自查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各總支、支部也認真開展了自查工作。現將有關工作做如下彙報:

黨員隊伍基本狀況:

我院在崗教職工人數爲397人,其中黨員人數爲201人,佔50.6%;具有高級職稱的人數爲98人,其中黨員人數爲62人,佔63.2%;專任教師爲159人,其中黨員數是60人,佔37.7%;全院共計30個處室,不存在沒有黨員的教研室、處室。2003年發展新黨員125人,其中學生黨員爲118人,教職工7人。

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及建設情況:

我院在2003年實質性合併之後,在學院黨委的指導下,及調整和組建了新的基層黨組織。學院分南北校區、農科院三個部分,首先對兩個校區和農科院的黨員情況做了一次全面調查,摸清了底數,然後結合處、室、系部的黨員分佈情況做出了重新組建黨總支和直屬支部的具體方案。其中對黨員人數較多的教務處、總務處、學生處和基礎部分別建立了黨總支,下設黨支部。科室黨員人數少的進行合併組建直屬黨支部。全院共建有黨總支和直屬支部十四個。由於當時學生管理仍由學生處負責,因此,學生處黨總支下設兩個學生黨支部,同時,爲便於南北校區開展活動,又按照校區分別成立了黨小組。由於及時建立健全了黨的基層組織,使我院全體黨員的組織生活很快納入了正常軌道,保證了黨建工作和黨員生活未受合併的任何影響而正常進行。

2004年3月,我院按照高等院校的模式對學生管理體制進行了新的調整,學生管理工作由原來的學生處劃歸到各系,學生的黨建工作也同時由各系接管。爲此,我們召開專門會議,對接管工作提出具體的要求,並根據我院學生黨員的分佈情況,要求各系重新組建學生黨支部,支部書記由富有學生工作經驗的教師兼任,並按南北校區和年級下設黨小組。目前,學生黨支部共建有6個,黨小組14個。爲了促進學生的黨建工作,我們對各系的支部書記進行了幾次培訓,出臺了《關於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意見》,發放了《黨的基層組織工作手冊》、《入黨教材》等書,要求各系支部儘快進入角色,做好銜接工作,在全院黨日活動安排的基礎上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工作和學習計劃。並要求各系支部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和培訓,加強對學生黨員的管理,認真做好發展新黨員工作。黨委組織部對以上工作進行了及時的督促和檢查。這些做法,使我院在過渡時期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得以有條不紊、穩步進行。

發展新黨員工作

合併以來,學院黨委始終把發展黨員工作提高到戰略高度來認識,並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抓緊抓好。我院黨委根據《中國共產黨黨章》和《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制定了《滄州職業技術學院發展黨員工作程序》。嚴格履行發展程序,是保證發展黨員質量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下大力氣抓了黨員發展程序的規範和落實。

首先,學院黨委積極指導各總支、支部制定發展黨員計劃。學期初,各基層組織要根據院黨委的總體要求,結合本部門入黨積極分子的比例,認真研究制定並上報發展計劃,正確把握計劃的預見性、嚴肅性、可行性。黨委組織部對基層黨組織上報的計劃進行嚴格審查,並經黨委批准後方可執行。計劃一經批准,必須嚴格執行。特殊情況需要調整,必須向黨委進行請示,說明調整理由、被調整人的基本情況和表現,批准後方可實施。

其次,在考察發展對象過程中,嚴把“三關”:一是政治思想關。着重看發展對象的思想狀況、現實表現、入黨動機、對黨的認識和在重大問題上的表現及態度;二是學習成績、工作業績關。着重看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否優良,綜合評分排名是否在前列,教工的工作業績和現實表現是否突出;三是羣衆威信關。堅持與黨內外羣衆個別座談和民主測評,瞭解羣衆的反映和意見。據此來綜合評價發展對象的全面素質。

第三,在黨員發展工作程序及手續上認真把握重點環節,做到7個不批准。一是積極分子培養時間不足一年的不批准;二是沒有列入發展計劃的不批准;三是沒有經過集中培訓或成績不合格的不批准;四是沒有經過政審或政歷不清楚的不批准;五是學習成績有不及格情況的不批准;六是違反紀律受過處分的不批准;七是共青團員沒有經過團組織推薦的不批准。

第四,實行發展黨員公示制度。對於發展對象名單及時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爲十天,如對發展對象有異議的,可向學院黨委反映情況,學院黨委組織部負責問題的查證工作,並做出負責的答覆。經調查,對不具備入黨條件,培養不成熟的,延期發展。對十日內無異議的發展對象,黨總支、黨支部及時召開支部大會討論研究。實行學生黨員發展公示制度,增強了發展學生黨員工作的透明度,擴大了學生黨員發展的影響力,避免了學生黨員發展工作中的不正之風,保證了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質量。

第五,嚴格規範要求,完備各種材料。按照發展程序,我們規定了發展學生黨員必備8種材料,並對每種材料的內容、格式、填寫人及方法、落款蓋章等都提出了詳細具體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凡是材料不完備或不符合要求的,黨支部不予討論,黨委不予審批。

第六,在預備黨員轉正工作中,做到“兩個堅持”。一是堅持把預備黨員的教育考察同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考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在他們入黨後就放鬆要求。二是堅持黨員的標準,對預備黨員在預備期出現的問題不遷就,保證預備黨員轉正工作的嚴肅性。對那些放鬆自己、經教育仍不能改進的學生黨員,要延長預備期或取消預備黨員資格。

我院2003年在“七。一”前夕發展新黨員73名,其中學生68名,教工2名;元旦前夕發展新黨員52名,其中學生50名,教職工2名。學院組織部在發展新黨員之前,按照《滄州職業技術學院發展黨員工作程序》詳細制定發展新黨員工作的日程安排,從印發學習資料、培訓、考試、外調到向黨委彙報、公示、召開支部大會、與新黨員談話、入黨宣誓等,嚴格按照發展黨員工作程序進行,做到了內容完整,程序完備,確保了發展新黨員的質量。

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情況

我院黨委十分重視入黨積極分子的隊伍建設,認真抓好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工作,以構築高知識羣體和大學生黨員的基礎。

首先,我們克服“坐等上門”的思想,對優秀青年教師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加以引導,吸引他們向黨組織靠攏。我們重點了突出一個“早”字,即早發現、早培養、早教育。新生一入學,在入學教育中,就把樹立崇高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積極爭取加入黨組織,作爲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鼓勵青年學生積極寫入黨申請書。切實加強日常宣傳教育工作,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入黨熱情,從而擴大了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爲黨員發展工作奠定了基礎。

其次、規範入黨積極分子的確定和培養程序。我們嚴格按照組織程序確定和培養入黨積極分子。一是通過引導,申請人向所在黨支部遞交入黨申請;二是經黨小組或黨支部支委會推薦確定爲入黨積極分子;三是報黨委審批後,入黨積極分子填寫《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登記表》,黨支部指定2名正式黨員作爲培養人;四是由黨支部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培養教育;五是黨支部每半年進行一次綜合審查,並有培養人如實填寫培養考察情況;六是入黨積極分子經過一年以上培養教育,方能列入發展計劃。

第三,抓緊抓好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全面培養和教育。利用各種載體,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定期組織入黨積極分子進行集中學習教育,使他們及時瞭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利用黨課和講座,對他們進行黨的基本知識、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統教育。並利用重大節日,對他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在實際學習和工作中,我們又注重給他們交任務、壓擔子,在關鍵時候進行考察和考驗,讓他們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多年來,學院堅持利用寒暑假,選派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投身於社會實踐活動中去,深入農村、工廠、社區,開展支教幫扶、技術培訓、社會調查、敬老助殘活動。這些社會實踐活動,磨練了他們的思想品質,使他們更加堅定了勤奮學習、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信念。

第四、注重對青年教職工的培養和教育。一是在政治上積極引導。各級黨組織對他們的思想、表現給予高度的關注,通過談心、座談會等方式,與他們溝通交流,從政治上引導他們不斷向黨組織靠攏;二是工作上鼓勵支持。努力在工作上爲他們提供良好的環境,充分調動他們的熱情和積極性。生活上對他們關心體貼,使他們處處感受到黨的溫暖和組織的關懷。三是在思想上幫助教育。對已確定爲入黨積極分子的青年教工,我們挑選各方面素質過硬的黨員作爲其培養人,即使準確的瞭解他們的思想,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和教育。

由於我們工作求實、措施得力,極大的調動了青年學生和教師的熱情,寫入黨申請書的人數在逐年增加,截止目前,寫入黨申請書的人數已經達1285人,已確定的積極分子爲364人。

五、學院黨委高度重視並不斷探索新形勢下黨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2004年初,黨委召開專門會議,傳達全國、全省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精神,並對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學生髮展黨員工作“一年級有黨員、二年級有黨小組、三年級有黨支部”及“支部建在班上”的目標要求提出實施意見。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學校發展黨員工作規劃和發展計劃,要求各總支、支部做出發展黨員的計劃,並認真聽取各總支、支部發展黨員工作的情況彙報。爲使學院黨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形成制度化、規範化,學院黨委制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例會制度,每月召開一次,由各基層黨組織負責人、黨羣系統和政工人員參加,定期總結、研究、交流、部署全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黨建工作。由於會前有主題,會中有交流,會後有任務,既注重理論研討,又密切結合實際,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例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年來,我院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發展黨員工作中積極探索、務求實效,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但與上級黨組織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今後,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總結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工作的新經驗,探索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把今後的黨員發展工作和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工作搞得更紮實、更深入、更規範,不斷開創我院黨建工作的新局面。

【第10篇】數據庫技術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研究開題報告

數據庫技術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研究開題報告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數據庫技術主要研究如何存儲、使用和管理數據 ,是計算機技術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技術之一。作爲計算機軟件的一個重要分支,數據庫技術一直是倍受信息技術界關注的一個重點。尤其是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數據庫技術的應用可以說是深入到了各個領域。當前,數據庫技術已成爲現代計算機信息系統和應用系統開發的核心技術,數據庫已成爲計算機信息系統和應用系統的組成核心,更是未來信息高速公路的支撐技術之一。因此,爲了更好的認識和掌握數據庫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本文對有關數據庫發展的文獻進行了收集整理,以求在對現有相關理論瞭解、分析的基礎上,對數據庫發展進行綜合論述,對數據庫技術發展的總體態勢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從而推動數據庫技術研究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二、論文綜述

1、數據庫技術發展歷程:許多年以來在數據庫技術領域很少有重大的技術創新能夠引起人們對整個數據庫發展歷程的回顧與反思。2006年db2 9中推出的purexml技術,對過去數十年來關係型數據庫的最基本的數據組織方式進行了重大的創新,第一次讓我們對數據庫的歷史,以及過去支撐其發展壯大的理論基礎和外部挑戰從新的角度進行審視。 今天我們很少去回顧數據庫的歷史,對於絕大多數it技術人員,數據庫等同於關係型數據庫,數據則和表緊密聯繫。e-r模型幾乎是我們描述世界的唯一方式,sql語言是數據庫信息訪問處理的唯一手段。關係型數據庫已經成爲了一種宗教式的信仰,數據相關的所有理論問題似乎都已經解決。

然而歷史的發展總是在我們不經意間產生轉折,所有重大技術的產生及發展都有其生存的土壤。40年前數據庫的誕生並不是關係型數據庫,第一代的數據庫第一次實現了數據管理與應用邏輯的分離,採用層次結構來描述數據,是層次型數據庫(ims)。第二代數據庫奠基於上世紀70年代e.f codd博士提出的關係型理論以及sql語言的發明。實現了數據建模和數據操作處理的標準化,關係型數據庫在其後的20多年的時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技術的演進主要集中在性能、擴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提升,其基本的理論框架和技術理念並沒有大的變化。

與之相反,在過去的20多年裏,it產業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和一系列技術及理念的創新。數據庫所生存的外部土壤隨着internet以及在網絡環境下it系統互聯互通相互協作的趨勢,對信息管理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

2、國內研究的綜述:《移動數據庫技術研究綜述》《web數據庫技術綜述》《web與數據庫技術》《數據庫技術發展趨勢》

三、論文提綱

(一)數據庫技術概論

1、數據庫技術概念及類型

2、數據庫技術發展歷程

3、數據庫技術應用

(二)數據庫技術發展現狀------關係數據庫技術仍然是主流

1、發展現狀概述

2、oracle概念及應用

3、access概念及應用

4、sql概念及應用

5、db2概念及應用

6、發展現狀總結

(三)數據庫技術發展的趨勢

1、下一代數據庫技術的發展主流面向對象的數據庫技術與關係數據庫技術

2、演繹面向對象數據庫技術

3、數據庫技術發展的新方向非結構化數據庫

4、數據庫技術發展的又一趨勢數據庫技術與多學科技術的有機結合

5、未來數據庫技術及市場發展的兩大方向數據倉庫和電子商務

6、數據庫技術的實踐性發展面向專門應用領域的數據庫技術

(四)當代與未來數據庫研究的熱點數據挖掘、知識發現與數據倉庫

1、數據挖掘技術

2、數據倉庫技術

3、知識發現技術

4、小結

5、結論

四、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一)開題報告:論文題目、系別、專業、年級、姓名、導師

(二)目的意義和國內研究概況

(三)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四)研究結論

(五)預期的結果

(六)進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