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簡短的中國歷史故事【多篇】

簡短的中國歷史故事【多篇】

中國歷史典故 篇一

鑿壁偷光

講的是匡衡,西漢的著名學者匡衡,出身於農民家庭,生活十分貧困。他從小就很渴望讀書,可是父母沒有能力供他上學,甚至連書本也買不起,匡衡只好向別人借書來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讀一讀書,但由於家中窮得連燈油也沒有,根本沒法點燈讀書。正當匡衡發愁時,忽然發現絲絲的光線,正從牆壁的縫隙中透射過來,原來這是鄰居的燈光。匡衡心生一計,便用鑿子把那小縫挖大成一個小洞,然後捧着書,倚在牆邊,利用那點微弱的光線閱讀。從此,匡衡每晚就借鄰居的燈光,埋首苦讀,最後成爲了著名的學者。

螢囊映雪

講的是車胤車胤(公元333-401),字武子,東晉時期南平郡離縣人(今臨澧縣柏枝鄉)。

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裏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其囊螢夜讀之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鼓舞后輩,永世垂範。他功名仕途一生,爲國爲民,鞠躬盡瘁,先後曾任:中書侍郎、待中、國子監博學、驃騎長史、太常、護軍將軍、丹陽尹、吏部尚書,兩次進爵後,被朝廷封爲關內侯與臨湘候。職守功勳,頗極一時之盛。

懸樑刺股

講的是蘇秦。蘇秦,戰國時期東周洛陽乘軒里人,字季子。蘇秦是洛陽人,雖然出身寒門,卻懷有一番大志。他跟隨鬼谷子學習遊說術多年後,看到自己的同窗龐涓、孫臏等都相繼下山求取功名,於是也和張儀告別老師下山。張儀去了魏國,而蘇秦在列國遊歷了好幾年,但一事無成,只得狼狽地回到家裏。

蘇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譏笑他不務正業,只知道搬弄口舌。蘇秦聽了這些嘲笑他的話,心裏感到十分慚愧,但他一直想遊說天下,謀取功名,於是請求母親變賣家產,然後再去周遊列國。

蘇秦的母親勸阻說:“你不像咱當地人種莊稼去養家口,怎麼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貴呢?那不是把實實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沒有希望的東西嗎?如果到頭來你生計沒有着落,不後悔麼?”蘇秦的哥哥、嫂嫂們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蘇秦知道自己這麼多年來很對不起家人,既慚愧,又傷心,不覺淚如雨下。但蘇秦揚名天下的雄心壯志仍然不改,於是閉門不出,取出師父臨下山時贈送給他的`禮物——姜子牙的《陰符》,晝夜伏案攻讀起來。

蘇秦經常自勉說:“讀書人已經決定走讀書求取功名這條路,如果不能憑所學知識獲取高貴榮耀的地位,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想到這些,蘇秦更加忘我地學習起來。

爲了抓緊時間學習,蘇秦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讀書時,把頭髮用繩子紮起來,懸在樑上,如果自己一打盹,頭髮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時候,如果覺得自己困了,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這樣就能保持清醒。這就是成語“頭懸樑,錐刺股”的由來。

教學計劃社會實踐報告考察贈言防控 篇二

代表發言職稱現實表現工作經歷主要了詞語研修宣傳週說說工作自我批評好段;讀後感課標範本:例句廉潔演講稿規章組織生活會,標語邀請函感言教育,個人介紹測試題悼詞問候語寫法;反問句暑假作業我挑戰書閱讀答案通告文案!申請書法制問候語。

感謝信小升中徵文 篇三

學習方法考試致辭工作朗誦稿組織生活會留言愛國我證明寫景舉報信自薦書:社會主義競選新聞報道師恩:管理制度決心書,感謝信名句。

中國歷史名人故事簡短 篇四

他,是一位抗日時期的著名將領,嚴於律己,正直勇敢,帶領的部隊曾被譽爲“鐵軍”,而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革命精神與愛國情懷!

1931年,他因積極抗日反對蔣介石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實際上是被奪取軍權,防止抗日。可他到了美國就接二連三受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很多人歧視中國人,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一天,他往國內寄衣物,而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他頓時怒不可遏,剛要發作,陪同人勸到:“你爲什麼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了就可受到禮遇。”他當場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爲了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了一塊木板,用毛筆寫上“我是中國人”幾個大字,並仔細地在下面註上英文,將其掛在胸前。他挺着胸膛,昂首闊步地穿過圍觀的外國人,顯現着中華民族的尊嚴。

1934年,他被國民黨逮捕,面對“立時槍決”的命令,他平靜地向敵人要來紙和筆,揮筆疾書,寫下了自己坎坷的一生,揭露了蔣介石的種種罪行,在給夫人的遺囑中寫道:“夫今死矣,是爲時代而犧牲……”接着,他披上斗篷,從容不迫地走向刑場,以地作紙,枯枝爲筆,寫下了一首感天動地、浩然正氣的絕命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然後他聲色俱厲地對執行官喝令:“我爲抗日而死,爲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死後也不能倒下,給我拿把椅子來!”他坐定後,又喝道:“到前面開槍!共產黨要死得光明正大,決不能在背後挨槍,我要親眼看着蔣介石的子彈是怎樣打死我的!”當特務在他面前顫抖着舉起槍時,他振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革命萬歲!”

他,是“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他有着革命精神,將一生獻給革命;他有着強烈的愛國情懷,國難當頭,他挺身而出,光榮獻身。他做的一切,是爲了捍衛民族尊嚴,振興中華民族。他的偉大事蹟與精神震撼着一代代中國人,他的名字,就叫做——吉鴻昌!

中國歷史名人故事簡短 篇五

陳獨秀生命裏的那對悲情姐妹花

1897年8月,在安徽懷寧,一場門當戶對的盛大婚禮正在舉行,賓朋歡呼中,18歲的陳獨秀和時任安徽統帥部副將高登科的女兒高大衆三拜九叩成親了。俗話說,女大三抱金磚,作爲將門閨秀的高大衆恰好比陳獨秀大三歲,無論家世和相貌都無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陳獨秀也前程似錦。這是一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最初,年少夫妻倒也說得上琴瑟和鳴。十年間,高大衆爲高家添了三男兩女。可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婚後,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在杭州求學的陳獨秀進行反清宣傳活動,因受通緝,最後逃亡日本。回國後,陳獨秀就成了高大衆眼中的“怪咖”,而在陳獨秀眼裏,妻子高大衆也成了徹頭徹尾的“古董”。自從母親去世後,陳獨秀就很少回家,爲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幾乎放棄了平常人世的天倫之樂。聚少離多,再加上個性和才情的天淵之別,夫妻之間越發人疏情薄。

作爲一個接受封建傳統教育的妻子,高大衆希望丈夫能安分守己,所以她對陳獨秀的所作所爲極爲排斥,甚至加以阻攔。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陳獨秀,偶爾回來面對的也是無休止的嘮叨和數落,這使得他更對這份包辦的婚姻和舊式的妻子充滿厭惡。於是,家庭失和,口舌之爭在所難免。日復一日,家,再也不是讓人棲息安生的場所,情,冷漠之後就成了禁錮自由的監牢。

就在他們的婚姻陷入僵局之際,一天,高家迎來了位意外之客——高大衆同父異母的妹妹高君曼。高君曼本名小衆,小姐姐10歲,從小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潑,熱情奔放。她在北京女子師範學校讀書時,就對姐夫發表的作品尤其鍾愛,帶着仰慕和崇拜,她走進了陳獨秀死水般的婚姻生活。

陳獨秀原本對這些世俗的親戚關係並不上心,但高君曼時尚的裝扮、燦爛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不凡的談吐還是讓他耳目一新。於是,高君曼藉着各種機會與陳獨秀單獨接觸,或促膝談心,或小徑漫步,在密集相處中,陳獨秀被她新式女性的一切行爲驚喜着。在高大衆眼裏,妹妹的到來也許能給這個家庭帶來生機,她從不懷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會出現任何問題。可感情是一把燎原的火,稍有風助,則不可遏制也難以澆熄。

一顆求教上進乃至產生愛慕的粉絲之心,一顆急於衝破藩籬尋找慰藉方向的自由之靈,在一來一往的碰撞中,探討變成了約會,親情轉向了愛情,情感在一愛一慕中昇華,日子在分分秒秒中難捨,等他們警覺到危險性時,彼此已泥足深陷,難以自拔。

面對接踵而至的風言風語和世俗家族的壓力,思想前衛的高君曼毫不在意,而樂於打破束縛的陳獨秀也不顧人言,非議反而讓離經叛道的兩個“忤逆者”抱得更緊。各種打壓扼殺無效後,高調“自由戀愛”的他們被逐出家門。

1910年,懷着對愛情的嚮往,他們一同來到杭州,正式同居。彼時,陳獨秀在杭州陸軍國小任教,打扮入時的高君曼陪伴在側,他們出訪高朋,聽琴作詩,“徜徉在湖山之間,相得甚歡”。

新歡良宵短,舊愛寂寞長。面對丈夫的背叛,妹妹的掠奪,在老家恪守婦道的高大衆飽受錐心之痛但又無計可施,只能忍辱負重,如往常一樣上孝公婆,下撫子女。她沒有大吵大鬧,更不想家醜外揚,只是整天悲鬱哽咽,閉守房門。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陳獨秀被任命安徽省都督府祕書長,高君曼陪他重回安徽。很快,他們的女兒和兒子相繼出生。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陳獨秀面對追捕不得不再一次逃離家鄉。在輾轉逃命的歲月裏,高君曼不離不棄,飽經風霜,承擔了全部家務和養育子女的重任。只是動盪的生活擊垮了她的身體,她患上了肺結核,整日咳血不止。但她並不後悔,真正讓她心寒齒冷的,則是陳獨秀對家庭關係的偏執。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高大衆所生的兩個兒子前來謀生,作爲姨母和繼母,高君曼想把孩子們接到家中食宿,沒料想陳獨秀堅決不允,並罵她“婦人之仁”。見陳獨秀如此不近人情,兩人開始爭吵,後來,竟然動了手。

因爲長期生病,從1922年起,已轉戰北京的陳獨秀開始對高君曼逐漸冷淡,並且外面盛傳他另有紅顏,心高氣傲的高君曼怎受得了如此對待,心灰意冷之下於1925年帶着兒女移居南京。自此離別,一南一北,他們再也沒有相見。

1930年9月,高大衆在老家走完此生的第55個春秋。高君曼帶着兩個孩子爲姐姐奔喪,時光荏苒,二十多年過去了,但家族依舊對她鄙恨難泯。一年後,孤立無援的她舊病未愈又添新疾,最終病殞南京。

在陳獨秀的一生裏,一共有四段感情,高君曼離開後,他與一名女醫生施芝英漸生情愫,並公開同居。晚年落魄之際,陪伴他走向生命終點的則是一位相差30歲的女士潘蘭珍。1942年,陳獨秀在重慶病逝,彌留之際他也許才終於明白夫妻間同甘共苦、永不言棄的意義。只是,面對陳獨秀情感的過往,那一對風姿卓絕的高家姐妹花,雖然個性截然不同,但殞滅的悲慘命運又何其相似。

中國歷史典故 篇六

呂作爲一隻狗,表示是有節操的,沒事纔不會亂咬人,其實這是跟狗還真沒啥關係。洞賓在成仙之前,有個同鄉好友叫苟杳,他父母雙亡,家境十分貧寒。呂洞賓很是同情他,和他結拜爲金蘭兄弟。

一天,呂洞賓家裏來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見苟杳一表人才,讀書用功,便要將妹妹許配給他。呂洞賓提出成親後自己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一聽不禁一愣,但還是咬牙答應了。

苟杳成親這天,呂洞賓喜氣洋洋,而苟杳卻無臉面見人。苟杳好不容易過了三天,剛進洞房,見娘子正傷心落淚,連忙上前賠禮,林小姐只管低頭哭著說:“郎君,爲何三夜竟不上牀同眠,只對燈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原來是呂洞賓怕兄弟貪歡,忘了讀書,用此法來激勵。

幾年後,苟杳果然金榜題名做了大官。一晃八年過去了,這年夏天,呂家不慎失了大火,偌大一份家產化成一堆灰燼。夫妻倆決定去找苟杳幫忙。苟杳對呂洞賓熱情招待,可就是不提幫忙的事情,一連住了一個多月,一分錢也沒有給呂洞賓,呂洞賓以爲他忘恩負義,一氣回了家。呂洞賓回家一看,家裏蓋了新房,他剛要邁進家門,卻見大門兩旁貼著白紙,知道家中死了人,他大吃一驚,慌忙走進屋內,見屋內挺著一口棺材,妻子批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

原來,呂洞賓走後不久,就有一幫人來幫他蓋房子,蓋完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大幫人擡著一口棺材進來了,他們說呂洞賓在苟杳家病死了。呂洞賓一聽,知道是苟杳玩的把戲。他走近棺材,操起一把大斧把棺材劈開兩半,只見裏面全是金銀珠寶,上面還有一封信:苟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金銀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因爲苟杳和狗咬同音,傳來傳去便成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了。

中國歷史典故 篇七

典出《三國志·周羣傳》。

張裕是三國時人。他原是益州牧劉璋手下的從事。劉備應劉璋之邀進川時,曾和劉璋相會於涪陵。劉璋設宴招待劉備時,張裕就陪坐在側。劉備見張裕鬍鬚濃密,只有鼻尖露出來,就開玩笑說:

“從前我在涿縣住的時候,那裏姓毛的人特別多,東南西北到處都是,涿縣縣令就說:‘這姓毛的把涿縣都圍起來了。'”以此取笑張裕臉上多毛。

張裕見劉備無鬍鬚,回敬說:

“我聽說有個人做過潞縣縣令,後調任涿縣縣令,他卸任回家後,有人給他寫信,卻不知如何稱呼他的官銜,光寫潞縣或光寫涿縣都不好,乾脆稱他爲‘潞涿君'。”

劉備當面哈哈一笑,心中卻暗暗不悅。

劉備取得蜀地以後,起先倒沒有爲難張裕,還拜他爲州後部司馬。

建安二十三年,劉備想出兵奪取漢中,張裕進諫說:“天象對我不利,不可出兵,出兵必敗。”

原來張裕通曉天文地理及卜算之學,他推斷的事一向靈驗。但劉備對他的話根本聽不進去,派大將吳蘭、雷銅出征漢中。結果,吳蘭、雷銅二將兵敗身死。

不久,劉備又聽人稟報,說張裕私下對人說:“庚子年,天下形勢將要大變,要改朝換代,劉民國運衰落,即將滅亡,益州將要在九年後失去。”

劉備聽了,勃然大怒,認爲張裕造謠惑衆,下令把他逮捕入獄,準備殺了他。

諸葛亮得知張裕被關押,向劉備詢問張裕犯了什麼罪,劉備說:“蘭花雖好,但它生在門口擋路,不得不把它鋤掉。”

於是,劉備下令將張裕斬首。但九年後,張裕的預言果然應驗,益州被魏國攻佔,蜀漢滅亡。

後來,“芳蘭當門”這一典故,用來指因下對上有所阻礙而被清除。

中國歷史名人故事簡短 篇八

介子推和寒食節

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中的一位,他四十三歲那年遭陷害被迫逃出晉國,在國外流亡了十九年,後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結束流亡生活,回到國內掌握了政權。 重耳即位後,對跟隨他流亡的文武大臣分別封官賜賞,功勞大的封采邑,功勞小的也尊爵位,可偏偏忘掉了一個人,這人就是介子推。介子推在重耳流亡期間一直跟隨着重耳。當年重耳流亡路經衛國時,餓得實在受不住了,又找不到吃的,介子推便忍痛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重耳煮湯吃。功勞這樣大的人,重耳怎麼會給忘記了呢?

原來,介子推在和重耳一塊回到晉國都城絳都後,只朝見過一次重耳,以後便託病在家,編織草鞋,伺候老母。重耳封賞功臣時,別人都整天纏着重耳爭賞賜,介子推卻躲得遠遠的。他母親知道這個消息後,曾勸他去見做了國君的重耳,介子推厭惡爭功奪祿,他對母親說: “ 晉文公得晉,是上天的意思。現在有的人爭權奪利,真不知羞恥。我不敢貪天之功爲已有,既不想官,又不想利,去見他幹什麼呢?我甘願終身編織草鞋,奉養老母。”母親見兒子態度這樣堅決,品德這樣高尚,便不再說什麼了。母子二人商量了一下,介子推便揹着老母親上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境內),發誓終身隱居此地,再不出山。

後來,重耳經人提醒,想起了介子推,就派人四處尋找。得悉介子推在綿山隱居後,又親自帶人上綿山尋找。許多人找了好幾天也沒發現一點兒蹤影。於是,有人建議用放火燒山的辦法把介子推引出來,重耳採納了這個建議,下令放火燒山。但介子推和他母親始終沒有出來。火滅後才發現他們母子二人死在一棵大樹下,重耳十分傷感,下令在綿山爲介子推建立祠廟,並傳旨:把綿山之田收來的錢糧,統統作爲介子推的供祭之用。

燒山那天,正是農曆清明節前一天。後來,老百姓爲了思念介子推,每年清明節前一天都禁菸止火,只吃冷食。久而久之,相沿成俗,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中國歷史名人故事簡短 篇九

康有爲曾是炒房高手

中國傳統文人,通常羞言金錢,以“銅臭味”鄙視之。故不少優秀的文人墨客,都不事生產,不諳經營之道。但也有例外,既才華橫溢,文思敏捷,又具備超人的經濟頭腦,懂得理財。康有爲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對房地產有着敏銳的判斷力,好幾次牛刀小試,便獲利不菲。其點子之準,下手之穩,就算現在的炒房高手,也自愧不如。

康有爲流亡海外多年,其間得到了許多愛國華僑的慷慨資助,這是他得以周遊列國的重要經濟保障。但他也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賺了不少錢,特別是在房地產上屢有斬獲。

比如1906年春節期間,他訪問墨西哥,受到當地隆重接待。當時墨西哥城正在籌款修築有軌電車,他敏銳地意識到電車軌道經過的地方,必將成爲人氣旺盛的商業圈,地價必定隨之飆升,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賺錢的機會,便大量購置電車軌道經過之處的地產。沒過多少日子,這些地價果然上揚了好幾倍,他輕輕鬆鬆獲得了10多萬銀元的贏利。

應該說梁啓超也是賺錢的好手,早在1898年就以“保皇會”的名義,用入股的方式向海外華僑集資,在上海創辦“廣智書局”和“新民叢報社”。他憑藉自己的知識資源,佔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一年收益上萬銀元。當時康有爲因逃避清政府追殺而避居印度吉大嶺,經濟陷於窘境,他得知後馬上匯出1800銀元,資助康有爲。

有道是“此一時,彼一時”,當康有爲在墨西哥的房地產上狠賺了一筆之時,梁啓超的“廣智書局”卻陷入虧損的窘境,康有爲得知後馬上寫信詢問梁啓超需要多少錢?梁啓超回信說:“每年費用3000銀元。”康有爲立即匯出5000銀元:給梁啓超本人3000銀元,給梁啓超在澳門的家屬1000銀元,給梁啓超的兄弟學費1000銀元。出手之闊綽,堪與當今那些房地產老闆媲美。“康梁”在政治上結爲同盟早已美名遠揚,在經濟上互相施以援手,也傳爲佳話。

康有爲晚年經濟狀況非常富裕。1913年康有爲55歲那年結束流亡生涯回國,廣東政府發還了被清朝政府抄沒的康氏家產,並加發官產作爲對康有爲流亡15年的賠償。資本貴在積累與增長,康有爲非常清楚這一點,通過炒房地產來獲利,依然是他的拿手好戲。他於1914年6月定居上海,租賃上海新閘路16號辛家花園,每月租金120銀元,一住8年。這期間他看到上海房地產的升值潛力巨大,便馬)本站○(上變賣了廣東的房產,在上海買入地皮。沒過多久,上海的地皮飛漲,康有爲又大賺了一筆。接着他又投資交通幹線附近的房產,同樣獲利頗豐。

1921年,康有爲在愚園路自購地皮10畝,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園住宅,取名“遊存廬”,十分豪華。晚年時他還在別處修建、購買了3座別墅,分別爲杭州西湖的“一天園”、上海楊樹浦的“瑩園”和青島的“天遊園”。“一天園”佔地30餘畝,歷時4年才建成。“瑩園”建成後轉讓給別人,屬於短線投資項目。青島的“天遊園”原來是總督樓,康有爲購買後加以改擴建,他的生命最後終結於此。

中國歷史典故 篇十

雞鳴狗盜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爲,下面是其成語典故,一起來閱讀下吧: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戰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喜歡招納各種人做門客,號稱賓客三千。他對賓客是來者不拒,有才能的讓他們各盡其能,沒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衆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麼會真心爲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藉口殺掉。

泰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只要妃子說一,昭王絕不說二。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爲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一個門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說完就走了。

原來這個門客最善於鑽狗洞偷東西。他先摸清情況,知道昭王特別喜愛那件狐裘,一時捨不得穿,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裏。他便藉着月光,逃過巡邏人的眼睛,輕易地鑽進貯藏室把狐裘偷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並準備過兩天爲他餞行,送他回齊國。

孟嘗君可不敢再等過兩天,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在現在河南省靈寶縣,當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函谷關每天雞叫纔開門,半夜時候,雞可怎麼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着,城關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隻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着叫起來的。怎麼還沒睡蹭實雞就叫了呢?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一行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

孟嘗君靠着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