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模仿臘八粥寫一篇美食精品多篇

模仿臘八粥寫一篇美食精品多篇

仿寫臘八粥作文 篇一

今天是臘月,一年一度的“節”快到了。校長付少玉爲了犒勞大家一年的辛苦,親自安排後勤主任劉福軍到超市購回磨蓮、紅綠豆、糯米、西米、高粱、蕎麥等,挑選上等瘦肉,加之從家裏拿來些紅薯、南瓜,就這樣大家第一次在學校吃上了風味別緻的可口臘八粥。雖然是一頓粥,可是大家吃出集體凝聚力,決心來年更要發奮工作,不辜負領導的深情厚意。雖然以前讀過冰心的《臘八粥》,家裏也吃過臘八粥,但覺得今天的臘八粥更甜更香。

關於臘八粥的來歷說法有很多,其中有這麼一個美好的傳說最有意思。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出家修行,雲遊四海。有一天,他因飢餓和勞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羊女童,女童急忙跑回家尋找食物。可她家境貧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種的糧食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幾粒米。姑娘向來慷慨大方,樂於助人,她將每個糧袋子底下所剩無幾的糧食搜出來,加上一些自家種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釋迦牟尼吃了香噴噴的粥後,很快甦醒過來,並跑到附近的河中洗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終於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後來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臘八粥又稱佛粥。每到這一天,寺廟裏的僧衆將募化來的齋糧煮成稀飯,來供奉神佛,將佛粥供過之後,再分給窮人食用。後來,臘八粥流傳開來,成爲民間的一種習俗。南宋詩人陸游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物新。”

仿寫臘八粥作文 篇二

你們誰知道臘八粥是什麼做的?我知道它是用白米、糯米、小米、菱角、紅豆、大棗等做的。還有一些用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白糖、紅糖、葡萄裝飾,使臘八粥更加細膩可口。

我也知道關於臘八節的傳說:佛伽莫夫原本是印度的王子,後來出家了。有一次他來到一條河邊,因飢餓和疲勞而暈倒在地。一個牧羊女用全穀物和野果煮粥喂他。釋迦牟尼得救後,發現粥很甜很好吃。他在河裏洗了個澡,然後坐在菩提樹下修行。農曆二月初八成佛後,佛教徒稱這一天爲“步行節”。一年中的這一天,寺廟裏的和尚舉行誦經活動,效仿牧羊女用穀物和水果煮粥拜佛。這個習俗慢慢傳到民間,就成了臘八節,這一天煮的粥就叫臘八粥。關於臘八節的起源,我省還有一個民間傳說。從前有一個人,名叫拉巴,從小養成了伸手拿衣服,吃飯張口的懶習慣。後來他結婚了,娶了他那個懶如臘八的媳婦。拉巴的父母去世後,他們被教導要努力工作,勤奮生活。但是他們不聽父母的話,所以不養雞,不種地。沒多久我就吃到了父母留下的食物。臘月初八,鍋裏沒米,竈下沒柴,拉和老婆只好掃店底。湊些雜七雜八的吃的,熬一鍋粥。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他們後悔沒有聽父母的話。爲了記住拉巴的教訓,以後人們會每天煮雜糧粥,鼓勵自己勤儉持家。

現在河北民間還保留着這個節日習俗。人們吃臘八粥,而不是拜佛,已經成爲一種簡單的節日習俗。

仿寫臘八粥作文 篇三

臘八節:喝臘八粥。臘八節(陰曆十二月初八日),中國老百姓有吃臘八粥的傳統習俗。

“臘八粥”又叫佛粥、福壽粥、五味粥和七寶粥。據《辭海》“臘八粥”條中雲:“十二月八日爲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實造粥以供佛。其後民間亦相沿成俗。”

相傳中國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是傳自印度。釋迦牟尼在古印度北部(今尼泊爾),見到衆生受盡生、老、病、死痛苦的折磨,復不滿神權(婆羅門)的統治,因而出家修道,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這一天,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釋迦牟尼在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和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苦難,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大家都以麻、米造粥,當日吃粥作爲紀念,故“臘八”也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各地佛寺的浴佛會、誦經等儀式,也都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用香谷、或麻、米等造粥供佛,稱“臘八粥”。

寺院並將臘八粥贈送門徒及善信分享,此後,臘八節吃臘八粥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爲“臘日”,俗稱“臘八節”。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爲“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

仿寫臘八粥作文 篇四

“吃飯了!”我剛放下書包,便急忙喊道。的確有些餓,想到馬上就能吃到燒的香噴噴的紅燒肉和拿手的糖醋魚,我趕緊去洗了手。

“什麼?今天喝粥?”我望着每人面前的一碗粥,不滿地嚷道。擡眼看看平時一樣討厭喝粥的爸爸,想找到同盟,一齊“反抗”,沒想到爸爸正津津有味地大口大口地吃着。再看看媽媽、,他們也都吃得樂呵呵的。這是怎麼啦?爺爺看我在發愣,便放下碗,饒有意味地吟誦道:“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婷婷,粥是寶啊,不可浪費!”我還沒回過神兒,媽媽義開口了:“早(棗)下力(慄)氣,來年豐收。婷婷,這粥有營養,吃吧!吃了棗,背起書包往家跑。婷婷,快了吧?別呆了,快吃呀!”

“哦……”似乎這粥還有什麼深意!我剛捧起碗,爸爸一陣狼吞虎嚥,一碗粥已吃完了。他放下碗,大聲喊道:“過了臘八,不怕啦!”看着奇怪的大人們,我也學着他們的樣子,“大吃大喝”了起來。真是奇怪,一陣猛喝之後,原本冰涼的手變得暖和起來了。

邊吃邊聽他們聊着,我才慢慢明白過來:原來今天是十二月初八,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十二月初八這天因飢餓勞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用大米粥救活,後來大徹大悟,得道成佛。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摻在白米中的五穀雜糧總計不下20種,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故又稱“福壽粥”。

原來,這看似普通的一碗粥有這麼深刻的意義,於是我趕快請媽媽傳授做“福壽粥”的方法。媽媽告訴我,先準備好要用的材料:必不可少的是粥米,豆、棗三樣,其他可根據自家人口味配比,如核桃、粟子,玉米、葡萄乾等。玉米要提前泡3—4小時,其他材料可混合洗淨,再將所有的材料一起放入鍋內,加足量水,燒開小火熬成粥即可。喜歡甜的就放些冰糖一起熬,用紫砂煲,三小時就能喝上粥了……

在我們這裏,臘八粥熬好後,先要敬神祭祖,再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纔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思。

這象徵着多福多壽的臘八粥,人家可別忘了十二月初八喝一大碗啊!

仿寫臘八粥作文 篇五

今天是陰曆12月初八臘八節。臘八節在中國有着非常悠久的傳統和歷史,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也是最講究的風俗。

晚上,父親用紅棗、蓮子、紅豆、花生、黑豆、麥仁、百合、香米等八種材料熬了一鍋香噴噴的臘八粥。

母親把粥盛好,放在餐桌上。我用湯勺輕輕地在碗裏劃了幾下,好讓它涼的快一些。然後,舀了一勺放進嘴裏。粥熬得爛爛的,放在嘴裏非常快就融化了。我對父親說:父親,你熬得臘八粥可真好喝啊。父親說:你喝下了這碗臘八粥,就會幸福吉祥的。聽了父親說的這部分話,我感覺特別溫馨、幸福。

模仿臘八粥寫一篇美食 篇六

金樂妍

春捲

春捲,是年夜飯桌上的一位常駐嘉賓,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人湊巧碰見它,一定都會饞得目不轉睛,口水直流吧!

想要製作出一道口感妙不可言的春捲,高溫炸制的過程可是非常重要的。將癟癟的春捲放入油鍋中,隨着油的沸騰,春捲的外皮也跟着飽脹起來,漸漸變成一層金黃酥脆的殼,看上去彷彿是一碰就會掉下。這時,香味已經漸漸飄出,剛剛將香噴噴的春捲撈出盛在盤子裏,便被大家哄搶一空,咬上一口,餡兒便爭先恐後地涌出來,令人十分滿足。

剛出鍋的春捲皮兒是酥脆的,金黃的色澤中夾雜着一些焦色,油得發亮,這便是最佳火候下的完美作品,讓人吃得停不下來。春捲的餡兒有甜的,也有鹹的。甜的多爲豆沙,甜甜膩膩,還有些沙沙的,放進嘴裏品嚐,細膩的豆沙便迅速在嘴裏化開,滿嘴都是紅豆的香甜。鹹的是由筍丁、豆腐乾、雪菜一起炒制而成,有些酸,也有些鹹,還有一種充滿顆粒感的獨特口感,連同着新鮮一起勾引着味蕾綻放,不愧是我的最愛!

春捲是我最喜歡的一道美味,不僅印象深刻於它的味道,還因爲盼到它就盼到了新年,盼到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歡樂時刻!

仿寫臘八粥作文 篇七

臘月裏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雜糧做成“臘八粥”。有的農民還要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籬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穀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有的地區人們陳設香臘刀頭和糖點果品敬供“竈神”等。其實,現在的人們大都不信奉“神靈”之類,這樣做只是沿襲古代的某些習俗,或者只是趣味罷了。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爲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某些地區仍有留存。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爲“嘉平”,商代爲“清祀”,周代爲“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爲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爲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仿寫臘八粥作文 篇八

在古代,天子或諸侯,在年終時候要舉行祭祀八種自然神靈的儀式,這被稱爲蜡祭。後來蜡祭流行到了民間,就是臘月初八,南方的人們要吃臘八飯,北方的人們要喝臘八粥。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我國喝臘八粥的風俗,在宋代已十分風行。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就更盛了。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滿族皇帝過臘八節完全只是爲了喜悅祥和。所以每年到了臘月初八雍和宮內都會十分熱鬧,寺中的喇嘛要從臘月七年級這一天就開始張羅搭棚壘竈,要事先在後面的萬福樓前及其他地點支好六口大鍋,等到臘月初七黎明時,就要往大鍋裏放好各色作料,對上泉水,一直熬,並且在熬粥時,寺中喇嘛還要同時唸經祈福,據說這個臘八粥要一直熬24個小時,直到臘月初八拂曉時分方可以出鍋。臘八粥分爲六鍋,第一鍋最爲精良,裏面有各色上等雜糧、各種乾果、果脯、奶油、酥油、砂糖、蜂蜜等,但熬好後誰也不能吃,用來供佛。第二鍋程色稍遜,但也很不錯,獻給皇帝,第三鍋給王公大臣、大喇嘛,第四鍋文武百官用,第五鍋給寺內小喇嘛,第六鍋施捨附近老百姓。所以據載,每到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方圓十里之外的人都可以聞到雍和宮的臘八粥香。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臘月節,農曆十二月,人們習慣稱爲“臘月”。據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下令將每年十二月改稱爲“臘月”。而“臘”這一詞到漢代才正式出現。

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閒的人們無事可幹,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 福求壽,避災迎祥。

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爲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那麼說起臘八節大家可能都不會陌生了,若是講起臘八節的傳說,知道的人可就屈指可數了。下面有三個關於臘八節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