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學語文的教學反思【多篇】

中學語文的教學反思【多篇】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一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中學語文教學反思。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教學反思《中學語文教學反思》。讓學生髮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週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爲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國中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篇二

人們總是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面對學生,要想雕琢出潔淨、高尚的靈魂,應該盡最大的努力給予人性的關懷,作爲教師,這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事情。在近段的教學工作中,我感慨頗多,茲述於此,敬獻給各位同仁,聊以共享。

一、教學中,置換角色,強化自信

我在教學中無意間提到魏書生先生的教育理念,說魏老師讓學生自己上課,自己命題,沒想到283班的同學反映很熱烈,紛紛表示歡迎,願意嘗試。我意識到這是強化學生自信心的一個極好的機會,欣然同意。

同學們推薦語文課代表肖文燁做小老師上課。11月14日早自習,我把課件給肖文燁看了,告訴他重點難點,教他進行電腦操作,具體細節都留給他自己設想。第一節課,肖文燁上《別了,不列顛尼亞》,上了20分鐘。

在肖文燁上課期間,我和同學們都稱之爲“肖老師”,而且一有疑問馬上就提出來,課堂氣氛似乎比往日還要熱烈些,我很欣慰,同學們懂得尊重他人的嘗試,學習上又積極主動。

肖文燁作爲學生來上課,當然還存在種種不足,但他上課始終面帶微笑,當他發現易丹波坐姿不正,想找後面同學講小話時,他則義正詞嚴的批評他:“易丹波同學,你在幹什麼?!”我很欣慰,肖文燁的微笑和魄力實在難能可貴,他所具備的這兩種素養,一定可以促成他將來的成功。

肖文燁上完課以後,我對他勇於嘗試,挑戰自我的精神給予了極大的讚許。我當場獎勵他四顆怡口蓮糖果,肖文燁當場剝了一顆糖果吃,我看到了一向內向的他露出了自信、甜蜜的笑容。同學們也高度讚揚了他的勇氣,給他以熱烈的掌聲。還有好多人躍躍欲試,希望這樣的活動每個月搞一次,給更多同學以機會。

當天晚上,肖丹霞同學要求下個月也給她一個機會,讓她來上一節課。我對她這種見賢思齊的精神表示嘉許,欣然應允。

我又趁熱打鐵,在11月15日要求同學們再次置換角色,做一做命題人,男女生各出一套期會考試試題。同學們共同推舉了肖文燁和肖丹霞作爲男女生代表,兩天後,他們倆人就拿出了自己的試題。別說,還真有許多和我出的題不謀而合。我推薦給同學們,在後面寫了一句:“吉光片羽,敬請傳閱!”

因爲我鼓勵同學們說:“不僅是語文,所有科目都可以自己命題試一試。”後來鄧新桂同學又出了一些生物試題。

語文期會考試時,肖文燁得了90分,肖丹霞得了86分,雖然不是特別高的成績,但是他們已經有了堅定的自信,這樣的成績並沒有讓他們沮喪。

教學體驗:強化學生的自信心,當然還有很多方法,但這是我第一次通過置換角色來強化他們的自信心,收效很好。我會繼續做下去的。

二、生活上,發現需求,傳遞溫暖

11月中旬,天氣一直很冷。我自己都穿得很厚了。

11月16日,我在278班上課,發現有些同學感冒了,穿卻穿得很單薄。經過一番詢問,才知道是月假時根本就沒有帶棉衣來。其實我已經幾次跟學生們說,沒有衣服穿的同學可以到我那裏拿衣服去穿,可是一直沒有人來。這一天可能是實在熬不住了,李嘉和彭洲說要向我借衣服。呵呵,我沒想到是兩位男生。

我把他們領回了家,給彭洲找了一件溫綺的裏面有絨的夾克,給李嘉找了一件黑色的毛線衣。他們是很嬌小的男生,我現在又長胖了,實在只能從舊衣服裏找到這麼兩件湊合一下。我們又一起烤烤火,一起談談心,他們覺得很溫暖,也很感激。

第二天我看到他們倆穿着我的衣服坐在教室裏,我也覺得很溫暖。我想,曾經穿過一個女老師的衣服,將作爲一種特別的記憶而長久的存留在他們的生命中。

11月22日期會考試之後,鄧久思到我家裏來找我談心。他看到我放在桌上的充電熱水包,說:“老師你也有這個啊!”我說:“是啊,是給我兒子用的,他太小了,睡不熱。”他又問:“那怎麼沒看到你兒子?”我回答說:“昨天和他爸爸回家了。”他遲疑了一下,然後說:“老師,那就把這個借給我用一用吧。”我欣然應允了。

因爲我覺得鄧久思是一個很感恩,很懂事的孩子。他的數理化很好,但是語文和英語都不怎麼樣。我曾經批評他的字跡潦草,他虛心接受,現在他的字至少工整了。11月20日晚我批閱期會考試的作文時,發現他在作文中寫到,他很感激語文老師肖老師對他的關懷,因爲肖老師指出他的書寫問題,單獨教他寫作文,考前把基礎訓練借給他複習。我這才知道文章是他的,我這才知道那麼一些細小的事情,竟然給他帶來了許多溫暖。考試之後,他又及時把基礎訓練還給了我。我覺得他真的很懂事,他值得我更多的關懷。

充電之後,鄧久思拿着熱乎乎的熱水包走了,我覺得很溫暖。

我的體驗:從生活上關心學生,也是我們教師責無旁貸的事情。作爲科任老師,相對班主任來說,對學生可能沒有那麼瞭解,那就更加要細心,用心去發現學生的需求,一件衣服,一個熱水包,甚至一句話,就可以溫暖一個靈魂,潔淨一個靈魂,何樂而不爲?況且,在向他人傳遞溫暖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淨化了自己的靈魂,何樂而不爲?

三、情感上,熱心溝通,創造和諧

在上完《小狗包弟》時,我曾佈置了一篇週記:

由人及己請問你曾經對動物或他人做過令你遺憾、自責、悔恨的事嗎?今天,讓我們向巴金先生學習,真誠地、勇敢地來說一說,寫一寫。

在批閱週記時,我發現肖文燁寫了一篇《友人鄧盧》,文章大意是說,鄧盧是他國中時的好友,曾經陪他度過很多美好的課餘時光,曾經給過他很多生活上的幫助。但是後來他們疏遠了。如今他很內疚,聽說鄧盧學習不是特別努力,他沒能幫助他,雖然兩個班教學樓相對,他卻沒有勇氣向鄧盧去表達自己的心聲。

鑑於肖文燁同學的內向,11月18日,我從278班上完課後,來到280班走廊上,找到了鄧盧,把《友人鄧盧》給他看了。鄧盧看完以後倒是沒有說什麼,只是說“謝謝老師”。我鼓勵他也可以主動找肖文燁聊聊。在場的其他同學覺得很感動,說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老師,這麼有愛心,這麼細心。我笑一笑,我覺得很平常。

讓我很有成就感的是:鄧盧在期會考試的作文裏寫到了這件事。20日晚批閱作文時發現這樣一段:“前幾天我讀到一位老友寫給我的文章,他在文中說對我很愧疚,其實我沒做什麼,那都是小事,應該愧疚的是我,我沒有他那麼努力,我很是佩服他做事的毅力,他的勤奮……”我便知道是鄧盧寫的。我很激動。

不管肖文燁和鄧盧還能不能成爲以前那樣的好朋友,我認爲,至少他們關於《友人鄧盧》的記憶是美好的。

教學體驗:關懷學生的情感,作文是一個很好的窗口。學生們在情感交流與溝通方面可能還有種種不足,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熱心一點,多做點什麼。我真沒想到這麼一個小小的舉動會帶來這麼多反響。幫助同學們進行溝通,創造和諧的同學關係,是我們教師責無旁貸的事情,我還會繼續努力。

作爲教師,我們應該從學習上,生活上,情感上多多的給學生以人性的關懷,來溫暖他們,來強化他們的自信心,來創造和諧的同學關係,如此,才無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要達到那種境界,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三

語文能力是生活、學習、工作的基礎,作文能力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作爲中學語文教師清楚地知道:中學階段作文教學肩負的重任——要讓學生掌握三種文體和應用文等寫作能力,作文水平達到規定的層面,以適應升學或就業的需要。然而具體到實施作文教學,教師往往一口難言,尤其是對於山區中學教師難教、難改;學生難學、難寫。作文教學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於教材。首先,原行九年義務教育國中三年六冊語文課本長期性的定勢影響。其六冊課本,每冊八單元約三十課左右。然而寫作知識和訓練點散見於閱讀之後或課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斷等基礎單項訓練和梯度性的作文訓練。整體上明顯的現出重讀輕寫,寫作依附於閱讀的情況。第二方面,課本上的寫作知識介紹簡約,作文訓練點分佈零散,點與點間聯繫疏鬆、銜接不強;缺乏具體的作文教例、教參、教案等工具書,。第三方面,寫作訓練量少。國中三年,教材中僅安排二十四、五次作文訓練,有些作文訓練重複出現,“讀後感”的訓練在四冊、五冊、六冊分別出現一次,佔其八分之一。教師多年教學的習慣形成其定勢思維及做法,如今日益顯出其的不適應性。

困境之二:源於教師。教師首先苦於手中無作文教材,僅憑單元之後 的短小作文指導來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造成教師作文課難備、難教,故作文課堂教學彈性大,或多講,或少講,甚至不講,只將作文題目和寫作要求往黑板上寫出,整堂課時間交給學生支配完成。這樣隨意、自流、無序的作文教學,知識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學的預期目的。其次,原國中語文大綱規定:“作文每學期不少於八次,並經常進行片斷訓練。”教師時常因難教、怕改而將作文訓練的次數等於八次,如此少量的作文訓練又如何能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呢?再次,絕大多數教師仍較重視閱讀課而輕視作文課。每學期二十週左右。大多數教師只勤於講課文。卻又把讀寫分開,加之一個月兩次作文訓練佔兩三個課時,一學期包括兩次統考的作文評講,也只佔二十個課時左右。作文教學嚴重失衡是學生作文能力不強的直接原因,也是學生作文難的原因之一。

困境之三:源於學生。大部分學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山區學生生活面相對較狹窄,又忽略生活的觀察,因而素材少——沒話寫;沒有掌握各種文體審題、立意和佈局謀篇的基本寫作知識及方法——不會寫;認識能力低,語言詞彙單薄,駕駛語言能力不高——寫不好;這是山區學生作文“三大難”問題,其中自然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師和教材原因。

總之,面對種種境況,山區中學作文教學確實陷於重重困境之中。那麼,應如何走出困境呢?尋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問題,這是語文教師務必面對和肩負反思的職責。要從反思中尋求出路,要勇於正視上述陷我們於困境的種種問題,針對問題,尋求對策。

一、作文教材就在課文裏

教師僅依靠單元后的作文訓練資料作講課內容確是不夠的。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材永遠存有缺陷。那麼教材出路在哪裏?教材出路就在課文裏。這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對每個學期的作文訓練的任務,達標要求等要心中有數,結合學生實際來對作文體裁、命題、內容、要求等制訂一個詳細作文計劃。然後教師利用閱讀教學來指導寫作,將讀和寫結合起來,讀是寫的基礎,閱讀爲寫作鋪路。選擇恰當的、典型的課文做寫作學習的例文,仿寫的對象根據所選課文內容、特點來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怎樣開頭、結尾有特色,怎樣描寫生動、豐富、細膩,怎麼議論有說服力等。這些課文就是我們作文教學的好教材。關鍵在於教師的善用、巧用。其次也應結合作文訓練內容,補上一些具體的,系統的寫作理論知識,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二、提高作文指導課的實效

針對作文課存在隨意、沒有確定的教程、知識含量低的情況,豐富作文課堂內容,提高作文指導實效是其出路,從形式上談,教師大可根據文體內容設計多種形式的課型,優美語段賞析課、片斷練習課、材料評議課、看圖說話課、讀書活動課、作文討論課等,教師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從不同的角度確定作文學習的重點和要求,豐富作文課堂教學內容,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從內容上談,則要提高作文課的指導實效、訓練實效。每一堂課都要提出明確的訓練項目和目的、要求。即使是最基本的佈置一篇作文練寫,也要做好作文前的指導和作文後的評講。堅持做到講課有內容,訓練有重點目的,評講有針對性,加強體現作文課指導意義,提高作文教學實效。

三、幫助學生解決“三大難”問題。

“沒話寫”、“不會寫”、“寫不好”是學生作文三大難題。爲了讓學生有話寫,作爲語文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利用學校生活素材,例如開校會、文藝晚會、野外活動、課外閱讀活動等進行作文教學。多鼓勵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參與生活,多與親人和友人交談,多看書讀報、看電視,從不同的角度去關心社會,瞭解社會的變化。盡力拓寬學生社會見識,積累生活素材,言之有物,爲解決“沒話寫”的難題創造條件。此外教師要挖空心思切合學生生活來命題或開設話題,以利於學生有話寫。其二,“不會寫”是存在學生中最突出的難題。寫記敘文怎樣才生動、形象;寫議論文怎樣講道理;寫說明文怎樣說才明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心中不會寫的疑團。因此教師有必要針對疑團逐步解疑,對學生,進行審題、立意、片斷寫作等各種不同方面的專項訓練。有必要教給學生各種文體的基本寫作知識的一些方法和一些技巧,使學生學會寫。例如九年級級學生在複習寫一人數事的記敘文時,學生通常不是惱於沒有素材,而是苦於文章結構思路如何安排,數事如何組織。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指導這類文章審題、立意、組材的同時,示範教給學生用“引聯式”基本寫作思路:睹(聞)物思人——聯想回憶——睹(聞)物議人——總結全篇,揭示主題。結果學生很快地確立主題,按照這個寫作思路,較好地完成作文。第二次訓練這一類記敘文時,大多數學生都懂得靈活運用教師教給了寫作思路和方法來作相應的變通來佈局。這個教給是作出示範,並不等於會侷限學生個性發展,扼殺其創造精神。相反,教師更鼓勵學生在學會寫的基礎上大膽變通、創造革新。就像一個人,首先教會其走路,他纔會條條大路通羅馬。其三,爲了解決學生“寫不好”的難題,要求學生必須持之以恆的學習和積累詞彙。教師好好利用大量閱讀課文的教學來重視詞句的學習,指導學生掌握詞語的語體色彩、感情色彩和使用範圍等。也對一些生動語句多作仿寫。或給一組詞語寫一段話的練習,有意識的把要求學生把新學習的詞彙靈活運用於寫作之中。學習分類摘抄,做讀書筆記,片斷練習等。這樣纔有可能寫得好。同時要在學生中確立一種思想,作文不是寫好的,而是改好的。《醉翁亭記》中“環滁皆山也”就是歐陽修七易其稿最後改成的。學生應從作文的修改中達到寫得好的目的。

四、重視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豐富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興趣。

素質教育注重人格的養成,個性的發展,弘揚創造精神。我們的作文教學也必須緊跟時代的要求,素質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個性,靈性從應試教育模式的禁錮中解放出來,拓寬學生寫作的寬度,寫作的自由性。讓學生用其眼睛,用其心靈去察看社會,體驗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醜、惡,再用心去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其有充實的生活,有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則更新觀念,投身到教育的浪潮中,結合學生心理特點,捕捉他們生活的熱情和興奮點來實施作文教學,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置身於情境之中,情因境而發,則學生有話寫、容易寫、愛寫,學生寫作興趣活躍起來,作文教學出路可尋。

總而言之,山區中學的作文教學確實陷於困境之中,是語文教師中老大難問題,到了非改革變新不可的地步,我們國中語文教師肩負着不可推卸的責任。那就讓我們攜手面對,去反思、去探討、去實踐,走出困境之路一定會讓我們找到,寫作之花一定讓我們擷取。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四

語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語文教育的現狀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教學思想的革新,教學手段、考試方式的改革,學生語文水平、教師素質的提高等等都成了關注的熱點。改革和創新的呼聲越來越高,那麼,我們的語文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一、教學思想落後

語文教育的問題首先是教學思想落後。目前我們的語文教學還停留在“主題思想——寫作特點”這種模式上,教學思想已完全過時了。這種內容與形式的簡單劃分法最早是從前蘇聯搬過來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前蘇聯文學理論和文學教學基本上就是採用這種方法來分析文學作品的。它將文學作品看成是一個主題,一個寫作手法或叫寫作特點。具體一點說,就是內容是主導的,形式從屬於內容,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於內容。反映到語文教學中就成了主題思想和寫作特點兩大塊。這兩大塊完全是遊離的、沒有聯繫的。

這種教學方法過於強調語文的工具性,而對文學陶冶性情的作用重視不夠。許多同學本來很喜歡語文的,這種喜歡最開始都是喜歡它的文學性,而不是喜歡詞與詞的搭配、主謂賓定狀補、主題思想、段落大意。而現在的語文教學就是這樣把生動的課文肢解爲一堆知識拼盤,乾巴巴的毫無生氣,弄得學生好不厭煩,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興趣了。

這種教學方法的另一個後果就是使學生思維僵化,缺少創造力。比如中學語文教材上把魯迅的小說《孔乙己》的中心思想說成是“孔乙己代表着迂腐的知識分子形象”,說“他教小夥計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掌握這種蕪雜無用的知識,還以此沾沾自喜。”但如果有學生認爲小說是借孔乙己的悲慘遭遇來批判和譴責舊中國不尊重知識、不尊重人才的社會現實,就要被老師“糾正”,甚至考試時被判錯。其實,語文不同於數學、物理等自然學科,對一篇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是很正常的,如果都以這種統一的“中心思想”來固化學生的思維,那隻能扼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缺乏創造性思維,學生是很難成爲優秀人才的。

因此,要改革語文教育,首要的是改革這種落後的教學思想,給學生以更多的自由度和想象空間。

二、濫用教參

爲配合教材的使用,教育部門專門編寫了配套的教學參考書,供教師教學時“參考”,但現在,這種“參考”已經有點變味,有的教師自身缺少鑽研,直接把教參上的東西“販賣”給學生。有的教材本身就比較陳舊,再配上教參,就把陳舊教育思想給凝固化了。另外,本來一個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鑽研提高,但有了教參後,只要直接照搬就行了,連一點屬於自己的東西都沒有。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國中教材給老師提供了四種教參,大本小本,再加上教案,光是這套東西都“販賣”不過來,弄得部分教師越來越懶。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參是個鴉片煙。”他說老師開頭可能會覺得好,慢慢就會產生依賴思想,自己就不願意鑽研教材了。有關專家稱,今天70的教師離開教參就不能教書。因此,教參的泛濫和不恰當使用,帶來的一個後果就是合格教師的缺乏。

當然,教師在這個問題上也有難言的苦衷,如果教學完全脫離教參,按自己的理解和模式來教,結果考試考的還是教參上的內容,學生難以過關。這樣雖然創新了,學生卻不能從考試中受益,教師難免要背上“誤人子弟”的惡名。這樣就涉及到了語文考試製度改革的問題了。

方案,逐步地推行。

三、考試要不要標準化

語文的標準化考試是1985年從香港引進的。一開始,它以客觀、操作方便、效率高而受到廣泛歡迎,但時間一長,問題就出來了。

首先是標準化考試給原有的語文教學方式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如果只是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來進行教學,遠遠不能適應語文大學聯考標準化考試的要求,學校爲了提高升學率,就千方百計地跟大學聯考要求接口,採取各種措施,加強應試教育訓練。據報道,許多學校的語文課只上到高二就基本結束了。從高三起,要用長達一年左右的時間來進行“總複習”。在此期間,要把教學大綱規定的170篇“基本課文”通通“過”一遍;要把中學語文中規定的“知識點”和“訓練點”通通“掃”一遍;要把近幾年的全國大學聯考語文標準化考題通通“答”一遍;還要把根據多方預測來年可能考的內容和採用的新題型以模擬考試的形式通通“做”一遍……如此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忙於猜題,學生忙於做題,負擔都大大加重了。還有各種氾濫的複習資料滿天飛,老師學生都疲於應付。

另外,標準化考試是機器閱卷。機器閱卷有兩個限制,一是不能出主觀題,必須是客觀題。而客觀題必須有標準答案,如果沒有,它就沒法閱。但是,有的內容是可以的,比如讀音、字形,但一遇到了“義”就沒有標準,到文藝鑑賞就更沒有標準,它本身就是見仁見智的。越高級的能力就越沒有標準答案,結果就出現兩種情況,第一,凡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就不好出;第二,如果實在不能避開這個內容的就人爲地製造標準答案,其結果就束縛了學生的創造力。學生爲了適應這一套,就只好放棄自己的獨立思考,既抹殺了個性,又抹殺了創造力,這一點恰恰與我們新世紀的教育目標相違背。這是標準化考試最大的弊病。

四、作文如何教

作文是語文教學裏另一個倍受關注的焦點。近些年,每年大學聯考閱卷結束後,我們都能從報紙上讀到一些類似的報道,說的是大學聯考作文答卷中雷同和造假現象嚴重。有報

道說,一位哈爾濱的考生爲增加文章中的感情“分量”,竟然說自己的母親已經去世,自己是多麼懷念母親等等。而該考生的母親恰好參加該年度的閱卷,也正好看到這篇作文,看着兒子熟悉的筆跡,竟當場氣暈在地。這樣的例子讀起來讓人除了覺得荒唐就是悲哀,語文教育中的作文教學是該改一改了。

受多種原因的影響,現在中學生的作文寫作已形成一些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寫記敘文,總是先見物,後抒情,最後昇華出一個主題。見到蠟燭就會想到老師,見到蜜蜂就會想到辛勤的勞動,這樣的聯想往往是低級的、概念化的。還有就是追蹤所謂的“重大題材”,出個題目《一個難忘的人》,一半學生會寫“我的表姐”或“我的舅舅”因爲吸毒從好人變成壞人,情節大同小異,結尾處大多是“我”看着她(他)“忍不住流下眼淚”。議論文裏也常常把話題扯到當前的一些社會熱點上,如“禁毒”、“環保”、“見義勇爲”、“反腐敗”等等。毫無個性,虛假且晦澀。

中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如何改變現狀,爲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應當是全社會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筆者以爲,首先一點就是要從教育思想上進行根本的反思。十幾年的考試已經把我們磨熟了,學生在操練,教師也在操練,操練會考和大學聯考的本領。結果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有深刻地反思,才能充分揭示其弊端。

其次,要對語文學科本身的性質進行很好的探討,重新認識。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應該統一起來認識。語言文字並不是單純的符號系統,而是一個民族認識世界、闡釋世界的意義體系和價值體系,它與深厚的民族文化聯繫在一起。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工作者只有從這樣的高度來認識語文學科的性質,我們的教學與研究纔會有一個高的起點,我們的語文教改纔會找到一個正確的出發點。

再次,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語文教材的編寫、教學的實施、考試的形式等方面進行調研和科學的評估,給予符合實際的評價。在此基礎上,制訂改革!

國中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篇五

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忙別人的完美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你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完美品質。

在教學《窮人》中,我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透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例如教學《窮人》中桑娜想的這部分時,我先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學生有的說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說因爲桑娜擔心要讀得慢些,而有爭議的說桑娜緊張、着急要讀得快點。在學生多元解讀的基礎上,再及時運用多種朗讀的方式,個別讀、小組讀、羣衆讀、男女生賽讀、表演讀、輕聲讀、大聲讀等等,引導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出自己的味道來。

教學中,學生能與老師用心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參與率比較高,課堂收效明顯。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怎樣‘熬’過艱難貧窮的日子”這一環節時,問題剛一提出,同學們的小手便紛紛舉起。有的說:“他們會靠着勤勞的雙手,一天天長大,去跟着列寧推翻沙皇統治。”我聽了好激動,立刻評價說:“你真了不起!是的,這是一條能徹底改變窮人命運的出路。事實正是這樣,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剝削統治,使俄國所有窮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能結合時代背景,能把社會課上學到的知識與本課資料聯繫起來想象,實在難得。我心裏確實爲學生這一合理而富有創造力的想象而高興。仔細想一想,學生之所以能出現如此精彩的發言,正是因爲這一問題觸動了學生情感的琴絃,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用心性,激發了學生想象的願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師提問開放靈活,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六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教育大師,他的“助產術”教育思想自建立至今已有兩千餘年,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課堂提問成爲語文課上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它通過提問的方式,實現對事物的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漸深入,最後得出認識,催生出真理。可以看出在教學上它主要以師生問答的形式進行,他在與人對話的過程中,總是引導人們離開個別去思考普遍,通過揭露對方的矛盾,尋求事物的底蘊,意在得出某種定義或概念,然後再以一般的概念應用於特殊的事物,而概念便被稱爲是認識事物的指導原則。

這一過程的具體步驟是“反譏——助產——歸納——定義”:

“反譏”指從所討論的論題出發提出問題,針對學生的回答不斷地提出反問,即使學生答錯也不立刻糾正,而是接着提出補充問題加以引導,使之發現自己認識上的矛盾,承認自己的無知,否定自己所肯定過的錯誤意見。

“助產”指以暗示性的語言和相關示例進一步啓發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發現新知識並走上正確認識的道路,進而得出結論並獲得知識。

“歸納”指通過對具體現象、具體事物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它們的本質,再由特殊上升到一般。

“定義”是助產術對話教育的目的,它將所討論的具體現象、具體事物抽象爲一般概念,得到關於它們的普遍性認識並表達出來。

這四個步驟又可歸納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破的階段”,即在對方認識真理之前,首先清除錯誤觀點,在這種情狀下,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思維的強度加大,思維的頻率加快。第二階段爲“立的階段”,通過問答,“精神助產”,定義的歸納,讓學生敘述自己的見解,並最終達到對真理的認識。

這是一種特殊的談話法,實質是師生間平等的辯論方法,從他的談話題目就可看出,如“勇敢與怯懦”、“節制與放縱”、“善與惡”……他以學生自以爲知出發,破其知而使其不知,然後立知。他既破又立,普遍概念、定義、真理是他談話的目的。例如:他向學生提出“友誼”是什麼這個問題,學生自由闡述對“友誼”這個概念的認識,蘇格拉底則通過反諷的方法,使學生陷入自相矛盾之中,認識自己的錯誤,接着鼓勵學生,從學生熟悉的知識點入手,引導其接近核心概念,達到他認爲正確的答案。

這種引導學生敢於懷疑自己和積極探索新知的學習精神,正是新課程改革中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學習的地方。爲適應現代教學和中學生自身特點和發展的要求,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技能方面也應有所進步,教師不再只是課程的執行者,而應該是課程的引導者和啓發者。在當今素質教育中,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啓發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創造性的運用知識至關重要,學生不應成爲被動接受知識、消極存儲知識的“記憶倉庫”。

具體說來,教學的目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傳授方法;教師和學生在學習中是平等的合作關係;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些理念決定了課堂教學是探討、互動的過程,決定了課堂教學方法必須以互動式教學方法爲主。因此,“助產術”教學法的“四步驟”,“兩階段”對當今中學語文教學有着重要的啓示,師生間的對話運用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它是平等的對話教育,這有利於建立師生平等關係。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不僅影響着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而且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蘇格拉底的“助產術”是一種師生雙方處在平等地位上的辯論方法,教師不應以身份、職位的權力來威懾、控制學生,而應以自身的知識修養、人格魅力及其創造性勞動本身來感染學生。他們在知識與人格方面都是平等的。

擺脫了注入式教學方法,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既要學知識,又要提升情感,師生的對話便成爲精神上真正的平等與溝通。平等對話是師生交流和溝通的最高境界,我們應該通過平等對話的途徑使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得到昇華,通過平等對話使學生不但掌握知識,更形成智慧。 其次,它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對話”需師生間的共同參與,學生在老師的啓發下更容易集中精力,緊跟着老師的思路,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遠比“填鴨式”教學法得到的東西印象深刻,而且容易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教學效率會有很大提高,課堂氣氛也會很活躍。

最後,它能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創新精神。它不以直接向學生傳授知識作爲教學的唯一追求,而是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討論,鼓勵學生對各種的問題提出質疑,並在師生、生生辯論中不斷誘導,使學生不斷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確的結論。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訓練了學生髮現、運用知識的思維和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髮揮自身的潛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敢於挑戰的勇氣,學生的獨立思維、邏輯推理及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啓發。

除此之外,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助產術”式教學法並不是萬能的,它的歷史侷限性和單一性使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使得一些教師在具體運用時產生了一些問題。所以,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恰當地運用。

提問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要學會有技巧地提問。“助產術”具有一定的機械呆板性:它不問對象、時間和地點,總是運用同一套問答法,一個程序地問下去,這樣就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個別差異性,這並不是一種靈活多變的好方法。有些老師提問次數太多,問題質量低,不具啓發性;或提問的時機與場合不對,常在學生不願回答的時候提問,該提問的地方不提問;或大多是老師問,學生答,很少有學生主動發問的情節,甚至有時教師直接帶出答案,再反問學生“是不是”、“對不對”……

因此針對課堂提問,教師應該針對學生關心的熱點和思想上的難點來有效提問,避免“滿堂問”。提問還應具有一定的啓發性,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價值,從而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其“善問”精神,引導學生主動提問,主動求知。當學生在問題面前卡殼時,最好用旁敲側擊的辦法引導學生,而不能像蘇格拉底那樣自己就說出答案,然後問學生“是不是”,這樣的提問與灌輸並無不同。教師可以將問題變成淺顯的小問題讓學生理解,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或班級名義進行討論甚至爭辯,自主探究答案。

它的單一性要求教師結合其它的教學方法,如討論法演示法等優化“助產術”。“助產術”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的提問,且它的最大缺陷是隻適應於從已知到未知,這就需要學生和教師都要對其所討論的問題具備一定的知識,並積極參與,否則問答便無法進行。因此教師要有充分準備,做好周密計劃,做好隨時應對學生的準備,且中學生已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知識儲備,更應注意學生探求真理、追求知識的願望和熱情。一旦發現學生缺少這樣的興趣,教師就應該注意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在現代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講究課堂的對話藝術,如李百豔老師在講授《一千張糖紙》這篇文章時,師生對話在表面上看來完美無缺,實則有很多漏洞。她以文章的題目作爲切入點,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給課文重新擬一個標題。”這是個很好的開始,她通過這一步希望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在學生回答過程中,她也很好地做到了適時點評和追問。但是,她在最後沒有總結前面的答案,而是隨着學生的思路“隨風飄去”,進一步提出問題:“隨風飄去的還有什麼?”這就將問題引向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上去了,老師希望學生學到的和學生實際學到的產生了偏差。這位老師沒有很好地通過提問把握課堂,提問出現了一定問題。

蘇格拉底的“助產術”教學方法,經過歷代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正在不斷完善。雖然它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有助於激發學生思考、活躍學生思維,對我們今天的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仍有很多啓示。所以,要充分把握“助產術”的實質,把它適當地、正確地運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去,使它成爲一門屬於自己的藝術。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七

教學的工程,首先是一個引導的過程,其次是一個教的過程,但更重要的教學過程應當是一個學生學的過程。

一、注重知識引導

在語文教學中,我始終把引導培智生思考作爲教學的重中之重。備課、上課、輔導,我努力取思考怎樣與引導、啓發培智生思維,把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作爲教學的首要任務。針對培智生的思維特殊性,即形象思維佔主導,抽象思維嚴重缺乏,我在語文教學中真正做到圖文結合,引導培智生思維,讓他們回答相應的問題,以此來不斷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二、強化重點知識精講精練

不論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是現代的研究性學校模式,“講授”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重點知識必須通過教師的精講,才能讓學生接受。因此,我在對培智生進行語文教學時相應注重重點知識的講解,採用知識的概括——知識的運用——知識的總結——習題演練——知識的遷移等一系列方式進行。在講解的時候,我從培智生的思維特點出發,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推進,讓他們逐步理解知識的內涵。

練習是促進學生知識昇華的有效途徑。在語文教學中,我還特別注重對練習題目的設置。佈置作業時,我注重對知識的總結和難易的梯度性,讓培智生在練習中深化知識,在練習中活化知識。

三、教學組織上主動出擊

管理的好與壞直接關係到教學的成敗。我在語文教學中主動去管理培智生,讓培智生在我的教學管理上有序、有節地學習。首先,不但要佈置作業,更要檢查作業,以這種“任務性”的措施幫助培智生形成主動尋找作業、完成作業的習慣。其次,不但要教書,更要引導學生讀書。在引導培智生讀書中進行習慣教育、興趣培養,讓他們逐步養成主動學習,有效閱讀的良好習慣。我在教學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始終做到嚴而有度,一切以培養培智生的學習自主性爲歸宿。

多年的培智生語文教學實踐,讓我清醒地認識到要想成爲一名好老師,就必須勇於開拓,大膽實踐,在實踐中成長,在成長中實踐。

今後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將以研究教學爲基礎,在不斷的教學實踐和不斷的學習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獨特教學方式,努力使自己成爲讓每一個培智生滿意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