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

目錄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
第一篇: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第二篇:國中語文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及反思第三篇:語文教學反思和教研論文 國中語文實踐性與開放性的作業設計淺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課題』《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教材分析』:這是一個名人單元,課文的事蹟生動感人,廣爲流傳,七年級從、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應對他們進行理想教育,幫助他們確立人生目標並擁有堅定的信念。學習本文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聞一多先生偉大的人格魅力,從此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堅定自己的人生理念。

本文語言優美,語句精煉,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適合七年級學生閱讀,教學時應加強朗讀,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並在薰陶感染中,培養中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已經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可以通過預習領會課文內容,把握課文大意,但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和方法。攝入的信息量比較窄,不能主動的,積極地合作探究學習。個別學生對語文缺乏興趣,依賴性比較強,學習較爲被動。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通過閱讀理解課文結構,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品味重點語句中的關鍵詞語,探究語句的內涵,領會語句飽含的感情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質疑、互動合作、開展小組討論、信息整理歸納的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 自主搜索,整理,交流課文有關的背景資料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聞一多嚴謹、謙遜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做人原則,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個正直的人。 『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味中語句中的關鍵詞語,

難點:探究語句的內涵,體會語句飽含的感情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日常生活中的說話和做事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容易忽視這一點,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樣處理和做的呢?請你說給大家聽聽。

二:瞭解聞一多,臧克家

聞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後來研究文學。1925年回國,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詩集有《紅燭》,《死水》,表現出深沉的愛國激情。1943年目睹蔣介石反動政府腐敗憤然而起,積極參加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鬥爭,一二一慘案發生後,他更英勇地投身愛國民主運動,最後獻出寶貴的生命。集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三重人格”於一身,郭沫若稱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臧克家(簡略瞭解)

三、檢查預習情況

1、 掌握下列詞語:

鍥而不捨瀝經心血目不窺園氣衝斗牛兀兀窮年潛心貫注迥乎不同慷慨淋漓

四、理清課文,整體感知

1、 指導學生朗讀

放錄音

教師範讀

個讀

齊讀

互評、糾正

2、 合作探究

(1) 文章從哪些方面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以此爲脈絡,文章可分爲幾部分?

每個部分是怎樣銜接連綴的?

(2) 綜合這兩個方面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用原文回答)

(3) 作爲學者聞一多是怎樣說的?(引用原文)

(4) 作爲學者聞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麼?(引用原文)

(5) 作爲革命家的聞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麼?

五、小結

這篇文章學的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現了聞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質特徵。文章兼顧西安的典型事例,精緻嚴謹的結構,充滿了感人的力量。

六、佈置作業

1、 讀一讀,寫一寫

2、 完成練習二

『課後反思』:

1、 朗讀的 效果較好,通過朗讀,讓學生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 本人語言生動形象,精煉含蓄,富於感情和音樂美,但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把握起

來的難度較大,所以本課設計了重點批註的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品味,並通過討論、交流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 爲學生留出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感受自己獨到的閱讀體驗的空間,有理由學生自主探究,體現個性化閱讀。

3、 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將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的討論題,目的是鍛鍊

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髮言比想象中的還要踊躍,不斷有新的亮點產生,吧這堂課的氣氛推向高潮,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第二篇:國中語文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及反思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七星二中七年級任雙玉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識目標: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

2.能夠借鑑本文的寫作方法,並把它們運用到平常的寫作當中去。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學法引導: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生活在南方現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採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好些。教這樣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一旦學生進入角色,教起來就輕鬆多了。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但文中更多的是重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側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並通過聯繫生活,加深對生命的思考認識即教學的重點。

四、教學方法

1朗讀法:通過讀能感受到語言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動。

2揣摩法:對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關鍵語句,應當仔細揣摩品味。

五、媒體設計

1.腰鼓表演片段。

2.課件。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流程

課前,我播放了一段關於安塞腰鼓的視頻,讓學生感受雄渾壯闊的場景。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纔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壯闊的安塞腰鼓,請同學們端起書,齊讀課文,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激情吧!

1. 學生齊讀課文。

2. 請學生從字音、停頓等方面,對自己的朗讀進行點評。

(二)探求新知

1.請同學們,用我感受到了——的安塞腰鼓,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2.課文中,作者多次運用相同的句子來反覆讚美安塞腰鼓,同學們找一找,看是哪一句?”

明確:

好一個安塞腰鼓!(13節)

好一個安塞腰鼓!(17節)

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22節)

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24節)

3.這些句子反覆出現,除了抒情的需要以外,還點示了課文的層次,使得課文結構清晰,請自由朗讀課文7—24節,用//劃分層次,並且在每一個層次中,尋找一個詞語,作爲這個層次描寫的主要內容。”並分男女兩組,派代表上黑板板書。

明確:舞蹈、響聲、後生、舞姿

3. 品析文章中語言美。

作者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展示安塞腰鼓的美,試用美,你看(聽)。”句式來說。並說說這些句子爲什麼美? 例句:蓄勢待發的後生美,你看,他們身後是一片高梁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梁。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梁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

4.主旨探究

(1)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資料表明:黃土高原是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

(2)安塞腰鼓有什麼內涵?

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上生命的激昂和宣泄,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三)小結:

1.排比反覆旋律美

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和反覆,形式上力求多樣,富有變化。排比又有句內的、句之間的、段之間的。(請找出例子)

2.短句短語激昂美

3.節奏明快雄渾美

(四)反思提升

我們要進行一個演讀活動,要求讀出氣勢,讀出節奏,讀出情感。

我給同學們發了一份演讀稿講義,大家推薦男領由於越同學擔任,女領由單昕哲同學擔任,花三分鐘左右熟悉了各自角色需要演讀的內容。

演讀開始:

(男領)看!——

(女領)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衆合)好一個安塞腰鼓!

(男女領)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

(男合)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女合)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男合)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女合)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衆合)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男領)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着酸棗樹的山崖上,(衆合)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女領)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衆的心上,(衆合)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女合)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男合)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歎爲觀止。

(衆合)好一個安塞腰鼓!

(男女領)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衆合)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那消化着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

(男女領)好一個黃土高原!

(衆四步輪讀)好一個安塞腰鼓!

(五)作業。

1. 將精彩的語句抄在積累本上。

2. 完成活頁和試題優化。

八.板書設計

1-4:(安靜)的腰鼓

安塞鼓5-27:(隆隆)的腰鼓 5-13:宏偉的場面 14-17:雄壯的(響聲)

18-22:擊鼓的( 後生 )

23-27:奇麗的( 舞姿)

寂靜28-30:()的腰鼓

九.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上,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我不去講,學生自己看書能回答的問題,我不回答。同時,我也十分注意情境的創設,先在課前播放安塞腰鼓的視頻,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並讓學生在感性性對安塞腰鼓有所瞭解。此外,本節課,我還重視學生的讀。有全班齊讀,有男女生分角色讀,有領讀,更有對文本深入理解的回讀。

當然,任何一節課都不是完美的,在本節課上,還存在着不少缺點需要我今後改進的:

1. 教學的目標的確立,還有不明確的地方,對教學內容的安排也有與教學目標不符的地方,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有待提高。

2. 播放的視頻,沒有經過嚴格的篩選,視頻還不夠典型。而且播放的順序還可以更靈活一點。如放在品析語言後面。

3. 學生的參與度還不夠,對個別學生的提問次數過少,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 無論如何,這一次研究課,對我來說,都是一次寶貴的成長財富,我都會好好的總結,認真的反思,以便於我今後的教學之路能有更大的進步。

第三篇:語文教學反思和教研論文 國中語文實踐性與開放性的作業設計淺談

國中語文實踐性與開放性的作業設計淺談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作業設計還應注意實踐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經驗,取得第一手資料,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實現認識的第二次飛躍,把獲得的知識和經驗用於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盤活"知識,通過實踐使之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實踐性作業來自於學生的生活,來自社會,有助於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加強語文知識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繫,有助於學生關注人類生存,關注社會發展。同時,實踐性作業的過程是一個實踐過程,它可以使學生獲得真實的人生體驗,並在實踐中長知識、長才幹。學生學到的文本知識,只有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親身參加實踐活動,動口、動手、動腦,才能運用知識,把知識轉變爲技能,形成能力。

一、實踐性作業設計

這種作業,從內容方面來說,可根據生活中的熱點問題,社會中的焦點問題,學習中的難點、感興趣的問題,對生活、社會、大自然中的有關問題進行有目的的探究;從實施上來說,可在學期開始時組織學生自由申報活動課題,根據學生的申報情況確定課題的範圍、內容、成員,打破班級和年級界限,由各小組成員制定好活動方案,分階段展開研究,也可根據教學進度隨機佈置;從時間上來說,可以是一個周,一個月,也可以是一個學期,根據探究問題的內容、難度、發展而定;從實踐主體來說,可以是一個人,可以是一個小組合作,可以班爲單位開展,也可以是師生合作,甚至邀請家長、社會人士參加。

如,學完《善待家園》,我讓學生及時作了一個調查,看看身邊存在哪些環境問題,你認爲怎樣解決更有效,並完成一份調查報告。這個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經歷,培養了學生敏銳的洞察力,而且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比千百次的說教更有效。

二、開放性作業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課程目標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力爭使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發展。因而我們的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爲本,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把學生置於一個動態、開放的學習環境中,爲學生提供多元、綜合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使每位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體現自主開放的學習過程。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的需要,教師可設計如下幾個類型的開放性作業。

①、想象性作業。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學了《木蘭詩》這篇課文後,我讓學生展開想象,想想花木蘭回家後會發生哪些事,然後續寫成《木蘭回來了》,以此來延伸發展課文內容。學生有的寫花木蘭回來後父老鄉親的反應,大家紛紛來看望花木蘭,請她講作戰過程;有的寫由於受花木蘭的影響,將士們更加有氣勢;有的放在現在社會背景下,寫花木蘭回來後父母鼓勵她做尚書郎,爲國效力,增強、提高學生的文本體驗與解讀能力。

②、專題蒐集性作業。專題蒐集就是指圍繞某一專題利用圖書館、閱覽室、網絡等渠道廣泛涉獵,收集整理信息,在去粗取精、去僞存真、認真篩選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物化形式,表達、傳遞信息。它是學生相互啓發、相互學習、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學習過程,體現課內外、校內外、學科間的相互融合。

例如,蒐集相關材料,探討“惠女服飾文化”,從歷史、傳說、特點、穿戴等方面進行探討,編一份手抄報,這樣一道題,就把語文、歷史、地理、美術等學科融合在一起。

又如,教學專題“母愛”之前,佈置學生蒐集同課文有關的圖片、影像、文章等資料,教學時結合資料理解文章內容。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主動求知,學會合作,學會搜索信息,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另外爲擴大學生的閱讀量,督促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做好讀書筆記,積累祖國豐富的語言材料。

③、自主性作業。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爲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因而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強調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實現由他主學習向自主學習的過渡。因此教師有意識地設計多樣化的自主型作業,讓學生針對自身情況進行選擇,以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精神。如:我們要求每個學生擁有一個摘抄本,週記本,學生自主設計語文作業,這些作業都由學生自願完成後提交。學生提交的作業,老師抽樣批改,學生之間互相批改,還可進行評比。不僅達到了作文水平提高的目的,同時也進行了思想的碰撞。

以上語文作業形式在使用時,要注意互相交替,不可長時間拘泥於某一種,且要針對學生興趣、學習內容靈活運用。

總之,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語文課外作業觀亟需轉變,語文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精神爲依據,確立以學生爲本,新穎多樣、面向全體、重視學以致用的語文作業觀,要樹立起新的語文作業設計理念,使學生的個性在這裏得張揚,使學生的人格在這裏得尊重,使學生的情感在這裏得到體驗,使學生的生命在這裏得到發展。我們進行的作業設計的改革纔剛剛起步,它的完善與成功,有待於我們大家來共同深入探索和研究。

頻道推薦相關範文:

國中思想政治教學設計與反思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與反思

國中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

國中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

國中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