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學語文教學報告多篇

中學語文教學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及對策反思

課堂無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充分發揮課堂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是當前教育中不可迴避的一個重要問題。但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如何呢?

一、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根據調查者的知識水準、教學水平、教學經驗和對教學觀點及教學風格的粗淺認識,適用直觀判斷的方法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對所調查的課大致分類如下:

3、就教師提供給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機會的角度而言:語文課堂教學存在三多三少。即:全班統一學習的機會多,學生個人獨立學習的機會少;接受學習的機會多,表達學習的機會少;水平高的學生主動參與機會多,水平低的學生主動參與機會少。通過對學生的問卷分析,就語文課而言:有20%左右的學生能有機會參與分析課文全過程,有48%左右的學生只能部分地參與分析全篇課文,還有32%左右的學生長期得不到獨立分析課文的機會。在對學生問及你班語數課的上課狀況是怎樣的?選答教師講,學生聽或記筆記狀況的學生佔52%;選答教師主講,學生多數能夠參與答問狀況的學生佔39%;選答教師主講,學生多數能參與課堂小組討論狀況的學生佔9%。

4、就課堂教學縱向程序的每一環節,每一步驟中教師和學生相互聯繫的方式而言:教師一般面向全體學生提問,幾個思維較快的學生隨口口答,只要有一人說對了,教師便重複一遍,接着便在黑板上寫出答案。如果學生回答不上,教師就自問自答的佔總調查課時的80%。

5、就教師教學的終極目的而言:教學生學會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師佔84%,教學生學會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同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師佔12%,傳授知識,培養自學能力,培養集體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教師佔7%。

6、就學生是否願意主動參與教學而言:願意積極參與教學的學生佔77.4%,不願意積極參與教學的學生佔22.6%。

二、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上述幾方面的調查情況表明:農村中學近76%的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不高,教學效果令人擔憂,較難適應現今素質教育的要求。造成初、高中教學尤其是學生學習思維,學習方法的脫節,導致學生高中段學習潛力不足或不能正常發揮,致使中學教育質量較難提升。造成此種現狀的原因很多,單就課堂所反映的現象而言,分析如下:

1、課堂教學容量不合理。有的教學密度太大,課堂節奏太快,學生接受不了,甚至不知所云;有的教學容量不當,從七年級起就一味地瞄準會考,盲目加大深度、難度,甚至無限拓寬知識,超過學科教學大綱的要求。

2、部分教師的惰性心理導致教學方法陳舊。由於這些教師缺乏進取精神對教改的新成果抱輕視態度而不學習教學效果顯著的優秀教師的教學法,不管教材的變化,不顧問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願望和學習需要,或照書所講,一板一眼生怕學生少了什麼似的滿堂灌,學生不感興趣,聽不進去或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不去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他們發現問題,探索新知識的潛能,致使課堂紀律亂,學生厭學。

3、教學方法單一粗暴,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個別的教師對學生動輒訓斥、挖苦、諷刺、甚至體罰。

4、不能正確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看法。隨意中斷學生的發言,對學生缺乏及時的鼓勵,造成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一種畏懼感而不是敬重感,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學生的人格的得不到尊重,個性得不到張揚,思維得不到發展。

5、課堂上教師對待學生缺乏公平。偏愛優生,討厭差生是較爲普遍的現象,教師抽問,中上等生回答佔多數,公開課中的抽問,更與差生無緣。

6、缺乏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姿態。

7、批評學生時,不注意方式方法,不尊重學生的自我價值。部分教師嚴守師道尊嚴,課堂上只要求學生守紀,認真聽講,不許亂說亂動。把大量的精力花在指責學生上課講話不動腦筋等上,浪費了教學時間,割裂了知識傳授的完整性,造成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係僵化,嚴重者導致教師自己也無法上課。

三、幾點對策

1、切實提高語文教師的素質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的素質直接作用於課堂教學,直接反饋於教學質量。而教師素質的提高,又存在着一系列的誤區。

①、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一種學歷層次。

②、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一種授課能力。

③、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教師的解題思路。

④、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將現代媒體應用於課堂的能力。

⑤、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教師自身對特長的鑽研。

⑥、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良好品德的形成。

⑦、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博覽、博學。

⑧、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學生的考分情況。

⑨、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著書立說的能力。

以上這些教師素質自我提高的誤區,對傳道、受業解惑不能說沒有好處。但提高教師素質必須要注意其全面性、滲透性;必須要注意其深度、廣度以及教師自身對學生的影響,而不能顧此及彼。因此,再切實提高教師素質方面,最重要的是其綜合素質、創新素質。爲此,對在崗教師,上級主管部門應根據各層次,各年齡段,各學科教師的實際情況加強其教材、教法、教學組織、教學技能等的定期測試,並逐漸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獎懲逗硬的制度,促使其教師具有較強的大綱意識教材意識好課意識因材施教意識等現代教育教學觀念,而不是流於一種形式,更不是流於一種內容。

2、改進語文課堂管理的辦法

①端正對學生的態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學生的主體參與是一切教育改革都必須經過的一個環節,不管怎麼樣的教育,只要它視學生髮展爲己任,就必須提倡學生的主體參與,尊重學生的求學權力,尊重學生健康的個性發展,體現師生平等原則,用理性感化學生,增進情感交流。

②有創造性組織課堂的能力,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的策略千百萬化,它也必須通過學的策略體現效果。因此,必須從學生角度考慮學生髮展的教學策略,根據素質教育的價值取向,使學生逐步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既重視知識的工具功能,又重視知識的精神功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發展。

③分層次要求,讓學生全面參與,做好角色定位。

④制定一套有效管理課堂教學的方法,使課堂教學納入真正的制度化,量化管理。

3、抓好學段銜接

注意教學方法、學習思維的銜接。正確處理好知識銜接。這兩者中,其教法、思維的銜接又最爲重要。爲此,應大膽改革現有的中國小領導的管理制度,實行一定程度的垂直管理制度。

4、增強教師的吸引力

①教師必須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爲人師表。

②教師要有淵博的學識和較強的教學能力,對學生有知識上的征服力。

③教師要有良好的品格,樹立人和的教育觀點, 對學生產生有益的人格影響。

【第2篇】中學語文教學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

2、學習掌握幾種常用文體的特徵,分析教材、明確教學內容、熟悉教學過程、掌握基本的教學方式方法。

3、爲畢業論文收集資料。

二、實習過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在好,實習不可少呀!在校學習了三年有餘的教育理論,卻從未實際操作過。這次的實習,終於爲我們提供了“躬行”的寶貴機會。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好好做到以下幾點:

1、聽課

聽課是實習生上課前的必經階段,也是日常老師學習、提高的方法之一。

關於聽課,我認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要注意:

(1)、聽課前先了解該課內容,做到心中有底,並且自己心中對於該課有個大概的教學計劃,做到有備而聽;

(2)、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授課風格,要善於捕捉他們的亮點;

(3)、課後爭取與授課老師探討本堂課的上課思路。

第一位老師是我的指導老師張老師,她並未嚴格按照教材安排上課,而是自己對教材進行了處理,刪減了個別課文篇目,或略講講讀課文,反而經常從練習冊中挑選個別精彩文章作爲新課認真教授。這些文章並不是隨意挑選的,而是結合課程要求,就其突出之處進行篩選,每都是整個課程設計中的一環。

第二位老師是三班的李老師。他上課時聲情並茂,感情充沛,並且採用學生指定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從而調動了課堂氣氛活躍。他另一突出之處在於,他不統一問題的答案,而是提供種種信息之後讓學生自行取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解讀。

2、備課

無論手頭上有多少參考資料,備課的第一要點始終是熟悉教材。熟悉教材,也就是說要熟悉文本。文本里的每一句話都要琢磨透,只有老師自己把文本讀懂、讀透了,才能把文本中的知識和情感傳遞給學生。如果連老師自己都把握不好文本所表達的情感,那就很難使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

備課的第二要點是獨立撰寫教案。幾乎每一位老師手頭上都有一些教學參考資料,作爲輔助備課之用。剛剛學着備課的我們總是不那麼自信,很容易迷信教參權威,陷在現成教案中出不來,以爲把幾個教案拼湊整合一番就可以了。事實上,這樣的做法既不利於自己備課能力的提高,也不利於實際教學。

對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爲我備《母親》一課時就是這樣備的。當時我把幾本教參同時放在桌面上,這邊挖一點所謂的精華,那邊挖一點所謂的精華,最後拼成了滿滿四頁紙的教案,內容充實而完整。於是我帶着教案開開心心地走上講臺開講了。但一節課下來,我發現教學效果並不好。一是因爲內容太多,面面俱到,學生好像什麼都學了但又什麼都沒學到。二是因爲教案中所設計的一些問題難度太大,與我教的學生現有的水平存在着一定的距離,他們理解不了,結果就失去了聽課的興趣。三是課堂內容設計過多,爲了忠實於教案,我像趕集一樣趕着把預設的知識點塞給學生,課堂節奏過快,師生互動不足。四是因爲不是自己親手撰寫的教案,熟悉程度不夠,因而在課堂出現意外狀況時無法及時調整教案,反應能力不足。當然,第一點和第三點、第四點是新老師普遍存在的問題,只是在這樣的一種備課方式下,這些問題表現得更加明顯。

所幸,我實習期間只有這節課是這樣備課的,其餘課都是我自己查找資料後獨立撰寫教案的。因爲張老師讓我上的其餘的課都不是課本中的課文,而是從練習冊中抽取文章讓我當新課講,或者直接給我一個題目就讓我準備,根本沒有任何教參可以參考。一開始我覺得特別痛苦,而且備課時心有慼慼焉,總怕備課備不到位。但慢慢地,我學會了搜索材料、挑選材料、組織材料,從一開始只是列出知識點,到最後能夠獨立寫出完整的教案。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備課能力得到了切實的鍛鍊與提高,這是拼湊再多的教案都無法相比的。爲此,我特別感激我的指導老師,是她的包容與指導給了我如此寶貴的鍛鍊機會。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備課最好做到“廣閱讀,精挑選”。

3、上課

怎麼樣才能上好一堂課?關於這一個話題,人們已討論過無數次了。在這裏,我僅就老師和學生課後給我提的意見談一談實習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儘量熟悉內容,儘可能脫稿。上課時總抓着課本或者教案講課,會顯得很拘謹不自信。

課堂重點要突出。課文可以講解的知識點很多,但一般一節課有一兩個重點即可,講太多太全的話學生反而什麼都把握不住。什麼都講,就等於什麼都沒講。

內容安排上要銜接、連貫。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應該有一個過渡的過程。缺乏過渡,整個課堂就會呈斷節狀態,一塊一塊的,讓人感覺不大舒服。

着重引導。當知識點太難的時候,老師要學會把一個知識點分解成幾個問題,逐步引導。當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時候,老師更要注意引導。如果引導不夠,學生接受不了的話,老師上課時即使知識點講得再完整,這也是一堂失敗的課,因爲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

善於把握課堂氣氛。學生正處於青春年少時期,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只有關於把握課堂氣氛,纔有可能在課上四十分鐘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據有經驗的老師說,學生在課堂的前二十分鐘和後二十分鐘的注意力集中情況差別很大。前二十分鐘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可以講解知識性比較強的內容;後二十分鐘是疲勞期,要善於調動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換一種與前二十分鐘不同的教學方法,纔有可能保持學生精神的集中,達到課堂的教學效果。

教學是一門不無遺憾的藝術。沒有哪一堂課是完美無缺的,只有不斷總結、不斷改進,纔有可能不斷提高、不斷接近於完善。

三、實習體會

1、教學方面

(1).上課說話應放慢速度;

(2).在黑板上寫錯字時不要用手擦,最好是想好再寫;

(3).在課堂上稱呼全體學生時不要用“你們”,而要用“我們”,這在心理感受上有一種距離的暗示作用……

2、班主任工作 :

(1)、整頓班級紀律;

(2)、調整並培養班幹部。

(3)、嚴密跟班,有意扶持。我每天有五個跟班時間段:早讀、課間操、自習課、晚讀、晚自習。在這五個時間裏,我對班裏的紀律、衛生等方面都嚴格要求,如發現問題則請負責的班幹部進行相關處理,如班幹部處理不來,班主任纔出面解決。

(4)、確定重點轉化對象。

(5)、與原班主任共創“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責任小組管理機制。我們把班長、學習委員等12位主要幹部列爲“日常工作組”,其餘46位同學分成六個“責任小組”,分別是:學習組、生活組、宣傳組、文娛組、體育組和督促組六組。除督促組外,其他五個小組由相關主要幹部分管,負責班中相關事務。而督促組則負責督促各班幹以及各小組工作。這樣子,使每一位同學都有所事務、有所責任,從而充分發揮同學們的主人翁精神,強化學生自主管理。

在實習中,我深刻地體會了“教學是一門不無遺憾的藝術”這句話,也明白了教育更是如此,惟有不懈的努力纔可以儘可能減少遺憾,也纔可以儘可能多地看到“那些花兒”朵朵向陽!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我也希望自己能夠堅持下去,爲了那一片燦爛,爲了那一寸寸生機,我願付出我一生的努力。

【第3篇】中學語文教學開題報告

一、課題背景

1、素質教育對語文學科的要求的需要。

教育必須以人的發展爲本,處進學生個體生命的成長,這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課程的價值取向和目標追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立、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2、學生特點的需求。

現在的學生已經習慣於“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一味的吃等食,缺少積極性與主動性,尤其在語文學習中,老師講學生記,有的甚至於像背常識科一樣的死記硬背,分析、想象、創造能力得不到有力的培養,在學習中仍然是被動的“讓我學”,學生學習很累有收穫少,對語文的興趣慢慢減少,有的甚至厭學。

3、教師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單一的、教學效果明顯的現狀的需要。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首先強調“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又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可是有的教師仍就沒有改變理念,在教學中仍然是以講授爲主,備課、授課很累卻事半功倍。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的研究重在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增強合作意識,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共同生活,並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不斷的發現問題,引起思考,從而培養不迷信權威、不盲從成見的探索精神。讓語文課堂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熱烈的氣氛。

三、理論假設

教師講得清楚,學生不一定學的明白,教師的講解只能起到“外塑”的作用,不是堅定性的,教師不能代替學生髮展,所以要改變“灌輸式”,合作精神是現代教育的四根支柱之一,是從小培養起來的,是時代的需要,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具有豐富的人類文化沉澱的和廣闊的社會視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探究是一個人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經的歷史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回報。

四、課題實驗準備

(一)、組織準備

1、圍繞課題內容,按照科研要求,將課題組成員分工,具體實施,系統研究;

2、明確實驗班,對照班;

3、按照整體實驗的要求,納入學校教學的整體系統,是本課題成爲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第4篇】中學語文教師教學管理述職報告範文彙報

各位領導、各位代表:

大家好!

歲月如梭,過去的一年是繁忙而又充實的一年,我順利完成了一年的任務,腳踏實地開展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有收穫也有不足。在這裏,我把一年來的教育教學及團委工作向大家彙報,不足之處懇請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

一、教學教研

去年,我擔任九年級畢業班語文教學工作,教九年級,就意味着肩頭多了一份沉重的責任,因爲我們要對學生、對家長負責,更要對學校的聲譽負責!雖然團委工作比較繁雜,但我仍然全身心投入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認真做好教育教學各環節。從開學之初,我就制定了嚴格的複習備考計劃,列舉了需重點幫助的學生的名單,制定了輔導方案,並付諸實施,利用週五放學後和課外活動爲學生補習!我顧全大局,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打整體戰。雖然該班基礎差,底子薄,優等生少,在複習備考期間,又遇突如其來“甲流”疫情。但我們所有科任老師從未放棄,從未懈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學生成績,我也不斷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不斷向他們看齊。通過所有老師的共同努力,在今年的會考中,我班共有21人被市一中錄取,我任教的語文學科,全校僅有的3個a等中,我班趙婧同學獲得a等!雖然這與學校的要求還有距離,但我們盡心盡力,無怨無悔!在狠抓教學的同時,我始終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不斷鞭策自己,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積極參加各類教研活動,與老師們一起鑽研教材、教法與學法,不斷在個人專業上謀求發展。一年裏,我有一篇論文獲省級二等獎,一篇教學設計獲省級一等獎,參加宜都市基本功比武獲二等獎。

二、團委工作

一年來,團委充分利用各種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和重大社會活動,廣泛開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爲隆重、熱烈、活潑地慶祝建國61週年,團委在去年國慶前夕,組織開展了“迎國慶講文明樹新風”國慶系列活動。首先發動全校學生收集有關國慶節的來歷、歷年歡度國慶的圖文資料,收集自己家鄉的發展變化的圖片,來增強學生對愛國愛家鄉的認識。通過創辦“祖國,生日快樂”、“祝福您,我的祖國”宣傳櫥窗,讓學生了解祖國61年來的發展變化。在校園廣播站設立“喜迎國慶”專題欄目,創辦“祖國頌”主題黑板報,召開“祖國,我爲你驕傲”主題班會,組織參加“我與祖國同成長”徵文比賽,創辦“祖國發展,我成長”繪畫展,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志願服務活動。這次主題教育,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外校的情感,增強了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學生刻苦學習、立志成材。今年,學校被授予“迎國慶講文明樹新風”主題教育先進單位。

因爲我長期在校外做志願服務的原因,積累了一些做志願服務的經驗,所以在去年開學,我就將“籌備組建志願服務分隊,以支部爲單位組建志願者服務分隊”的想法寫進了工作計劃,經過一系列的策劃和準備,今年4月11日,在報告廳舉行了“我愛外校”志願服務隊成立大會,黃校長出席了本次大會,並親自爲志願服務隊授旗。“我愛外校”志願服務隊的成立標誌着我校志願服務工作已邁入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經過三個月的發展,各班都已組建了志願者服務小分隊,並擁有了自己的志願隊名,有象徵理想的“雛鷹志願服務隊”,有表現環保主題的“綠葉尋塵志願服務隊”;他們還有定點的服務對象,整理停車場的高一(1)陽光服務隊;服務於藝術樓的高一(7)飛翔服務隊;在校門口開展”潔淨行動”的晨曦服務隊,他們在校園內開展了各種志願服務活動。我們在校園網上,連續報道了八期各志願隊開展志願服務的照片新聞,每一次活動結束後,隊員都向團委上交了活動體會,讀完這些體會,我深深的感受到:在隊員幼小的心靈中,能樹立爲他人服務的思想,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在一點一滴中積累,在一言一行中培養,對他們來說是多麼可貴,今年七月學期結束前,我在想,能否創辦一份“志願隊報”呢?這一想法得到了胡校長的大力支持,7月3號,我校第一份“我愛外校”志願隊報問世,這份報紙記錄了我校各志願服務隊,建隊三個多月以來活動的軌跡,由志願心聲,志願知識,志願隊名由來,志願隊在行動,評比表彰等版塊組成,志願隊報的創辦將激勵更多的團員青年投入到志願服務活動當中。我校開展的這一活動,在三峽晚報、三峽青年在線、宜都黨建網,宜都網等多家媒體上進行了報道。

今年是高一年級進入新課改的一年,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高一年級學生的一堂必修課,開學之初,我就和宋主任,劉主任一起制定活動方案,選擇活動地點,我們把我校的校外德育基地作爲了社會實踐活動的地點,並親自帶領學生參加,一年來,我共組織高一學生300多人前往“市福利院開展尊老敬老活動”“到市特殊學校開展助殘慰問殘疾兒童活動”“到文峯公園開展公益環保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也爲廣大學生網上上傳活動資料打下了基礎!

不僅如此,我們還充分挖掘德育資源,拓展德育途徑,將宋山作爲了我校德育教育基地,今年4月5日,在黃校長和胡校長的帶領下,高一年級師生120餘人在宋山舉行了德育基地掛牌儀式。同學們在劉錦義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徒步登山、集體升旗、營地野炊、溪溝捉蟹等方式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利用宋山這個優質教育資源,通過訓練、學習、訪談、社會調查等系列活動,培養了他們獨立生存能力,鍛鍊了他們堅強勇敢、團結合作的良好品質。讓他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創造世界的真理。清明節期間,團委組織廣大團員步行前往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除了傾聽烈士事蹟外,還舉行了老團員重溫入團誓詞儀式。在活動中,學生們進一步瞭解了革命烈士光輝的業績,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三、志願隊工作

文峯志願隊走過了第三個年頭,文峯人走過了不平凡的一年,作爲隊長,我深知隊伍的發展離不開領頭羊的作用,在教學工作緊張的情況下,我還是利用週末時間開展了一些溫暖人心的活動:今年1月9日,文峯志願隊與宜昌三峽廣電總檯開展《壟上行》送暖大堰堤活動;4月4日,組織隊員前往烈士陵園,開展了拾撿白色垃圾公益環保活動;4月,在全體志願隊員的集體努力下,文峯志願隊隊歌<<愛在心中流淌>;>;mv拍攝完成,4月16日,mv正式面世,並在宜都電視臺播出!6月16日,組織隊員前往清江社區、勝利社區、頭筆社區開展端午節慰問活動,並前往宜昌市傑出青年李玉潔家中開展聯誼活動。7月21日,宜都電視臺《百姓記事》欄目組對文峯志願隊進行了專訪,宜都電視臺以《愛撒奉獻路》爲題播出這部長達10分鐘的紀錄片。

四、不足及展望

總結一年來的工作,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應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在學生幹部的培養上力度不夠,缺乏計劃性,在學生自主管理上還缺乏突破。

2、在校園活動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傾向,有些活動效果沒有被充分發揮。

3、工作中偶爾存在急燥情緒,不但與事無補,而且影響工作自信心。這還需要今後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組織能力和修養。我會重視這些問題的存在,並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探索,努力解決。

工作展望:新的一年,團委將繼續深化社會實踐和志願者服務活動,引導團員青年在實踐和服務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以宋山社會實踐基地爲依託,擴大學生社會實踐參與率,積極嘗試將社會實踐與服務社會有機結合起來,推動我校社會實踐活動向縱深發展。新的一年,團委將繼續紮實推進“我愛外校”志願服務工作。抓好志願者骨幹的培養、新成員的招募、志願者的教育和管理、基本制度建設、正常活動的開展等工作。建立一支志願者骨幹隊伍,對他們加強培養,在培養中突出“關懷”意識,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激勵制度,培養出一支真正熱心志願服務,真正融入青年志願者組織,真正能夠在志願隊與志願者之間發揮交流溝通作用的骨幹隊伍。

新的一年,我們將在上級團委和校黨總支的領導下,積極工作,不斷創新,牢固樹立“以人爲本,敬業奉獻”的工作理念,用紮實的工作作風爲學校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5篇】中學語文教育教學實習報告

一、實習概況

在電大學習即將結束之際,學校爲了檢驗我們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進一步激發我們對教育事業的責任感,增強語文教學的能力,促進我們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學校特爲我們安排了爲時一月的教學實習。在這次實習中,我再次體驗到爲人師的滋味,真正體會到處於教育第一線的酸甜苦辣。

這次教學實習我是在正寧縣紀村國中完成的,實習從9月8日開始,至10月8日結束,實習時學校給我分配的任務是九年級一班的語文課教學兼任九一班班主任。在這期間,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與學校、家長的溝通,進一步提高了我的教育技能,提高了自己駕馭課堂的水平,尤其是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

通過實習,我深深的感受到,要做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學科知識,只有具備了這一點,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兩年的電大學習,充實了我的知識,提高了我的能力,才使我在教學實習中得心應手。此外還要通曉新的教育理論,懂得新的教學方法,能夠創建和諧平等的課堂環境,既能做學生的老師,又能做學生的朋友,聆聽學生的心聲,走進學生的心靈,取得學生的信任。還有要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交流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提升學生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二、實習經過

xx年9月7日,我到學校報到,實習工作從8日開始。我首先了解了紀村國中的基本情況,學校佔地面積13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現有教職工43名,其中高級教師3人,中級教師18人,初級職稱教師17人。本科學歷18人,專科學歷25人,學歷達標率和任職資格合格率均爲100%。學校現有學生333人,其中女生161名,設8個教學班。

其次,我瞭解了自己所任教的班級學生情況:九年級一班共有學生36名,其中女生17名,班上有一半學生學習基礎差,是全校典型的差生班級。但有不少學生在體育、藝術等方面特長突出,在全校很有聲譽。

再次,我堅持利用課餘時間聽課,除了語文課之外,我還堅持聽了政治、歷史、地理等科目。就語文課而言,全校8位語文老師的課我都聽過過,課後及時請老師爲我進行臨場指導,我及時吸收了不同老師上課的優勢,提升了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試講是從9月11日開始的,我講的是梁啓超的《敬業和樂業》,試講前,指導教師認真審閱了我的教案,並進行臨場指導,上課時,我採用了“師生共同明確學習目標—教師提出預習要求和預習方法—教師出示預習提綱,進行預習指導—學生收集各種信息,做好筆記—小組反饋疑難,師生共同解決”的五步和“預習—展示—反饋”三段式的教學方式,課後,指導教師和其他聽課的老師逐一對我進行了指導,爲我順利進行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第五,那次試講後,學校便同意我直接進行上課,我非常珍惜這看來之不易的鍛鍊機會,每一節課我都認真對待,每上一節課我都會查閱大量的資料,請教不同的老師,力求從備課、上課等各個環節上有所創新。

10月8日,實習結束。

三、實習體會

一個月的實習很快就結束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不少教育教學的新理論,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和提升,特別是學習到的駕馭課堂教學的方法以及指導教師及學校對我的指導和關懷,爲我今後的教學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我也收穫了紀村國中的老師、九一班學生與我結下的深厚的友誼,這使我堅定了做老師的信心。通過實習,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和感悟:

(一)教學工作

1、轉變觀念,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把“以學生髮展爲本”作爲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動手”的要求。在教學實習中,我始終堅持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好引導者,對整個課堂起調控作用,只有通過教師才能達到信息的交流和溝通。我們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提倡個性發展,更要理解個性發展,個性發展並非教師依照每個學生的意願進行鍼對其個人的教學,學生喜歡什麼學什麼,而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尊重其主體感受,發揮其主體作用。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課堂上必須把學生擺在主體位置上,針對差異啓發引導,獨立探討,獲取知識,從真正體驗到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把學習看成一種既緊張又愉快的活動,從而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應該表現在對學生差異的充分認識上,對教學目標的充分理解上,對客體價值的充分發掘上,對教學方法的充分運用上,而不是利用教學舞臺淋漓盡致的進行自我表現。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並解決問題,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第6篇】中學語文教學實習報告範文

中學語文教學是一門具有語文專業特點的應用理論學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中學語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在畢業之時,實踐是少不了的,所以,我們每個同學都要登上講臺,完成僅僅一個月的實習時間,體會老師的艱辛。

一、實習目的:

1、培養、訓練學生掌握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和方法,增強其從事語文教學的能力與信心。

2、學習掌握幾種常用文體的特徵,分析教材、明確教學內容、熟悉教學過程、掌握基本的教學方式方法。

3、爲畢業論文收集資料。

二、實習過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在好,實習不可少呀!在校學習了三年有餘的教育理論,卻從未實際操作過。這次的實習,終於爲我們提供了“躬行”的寶貴機會。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好好做到以下幾點:

1、聽課

聽課是實習生上課前的必經階段,也是日常老師學習、提高的方法之一。

關於聽課,我認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要注意:

(1)、聽課前先了解該課內容,做到心中有底,並且自己心中對於該課有個大概的教學計劃,做到有備而聽;

(2)、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授課風格,要善於捕捉他們的亮點;

(3)、課後爭取與授課老師探討本堂課的上課思路。

實習階段,我聽課三十節以上,聽課科目除了語文之外,還有歷史、數學、生物、化學、體育和心理。不同的科目教學方法差異相當大,如果善於學習的話,能達到取長補短的作用,例如數學的故意出錯法和體育課的趣味競賽教學法都是語文課所缺乏的。

單語文一科,我就聽過七年級年級五位語文老師的課,他們的課各有特色,其中三位老師的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老師是我的指導老師張老師,她並未嚴格按照教材安排上課,而是自己對教材進行了處理,刪減了個別課文篇目,或略講講讀課文,反而經常從練習冊中挑選個別精彩文章作爲新課認真教授。這些文章並不是隨意挑選的,而是結合課程要求,就其突出之處進行篩選,每都是整個課程設計中的一環。

第二位老師是三班的李老師。他上課時聲情並茂,感情充沛,並且採用學生指定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從而調動了課堂氣氛活躍。他另一突出之處在於,他不統一問題的答案,而是提供種種信息之後讓學生自行取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解讀。

第三位老師是四班的語文老師馬老師。他是年輕有爲的青年老師,喜歡用課件,而且課件製作得很精美、內容很充實。每次講解課文之前,他都會讓學生進行小型的知識競賽,以達到積累文學常識的目的。講解課文的過程中,他又充分利用了課件信息量大的優勢,讓學生們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學習儘可能多的內容。上他的課,感覺就像享受文化大餐一樣舒服。開學一個月之內,他班上的學生就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行設計、出版了好幾本精美的詩集。

2、備課

無論手頭上有多少參考資料,備課的第一要點始終是熟悉教材。熟悉教材,也就是說要熟悉文本。文本里的每一句話都要琢磨透,只有老師自己把文本讀懂、讀透了,才能把文本中的知識和情感傳遞給學生。如果連老師自己都把握不好文本所表達的情感,那就很難使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

備課的第二要點是獨立撰寫教案。幾乎每一位老師手頭上都有一些教學參考資料,作爲輔助備課之用。剛剛學着備課的我們總是不那麼自信,很容易迷信教參權威,陷在現成教案中出不來,以爲把幾個教案拼湊整合一番就可以了。事實上,這樣的做法既不利於自己備課能力的提高,也不利於實際教學。

【第7篇】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的實驗報告

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的實驗報告

一、緒論

語文對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提升人的生活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好語文既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需要.因此,提高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語文能力和語文修養,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兩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學“各因其材”,便產生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探索落實這一思想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採用“班級授課制”以後,解決“因材施教”的問題,變得更爲迫切。國內外關於分組的,個別的教學實踐和層次教學實驗,都爲解決這一問題做出了可貴的貢獻。但現在還不能說,我們語文教學已經做到了“因材施教”。自1978年呂叔湘先生批評語文教學“少慢差費”,學生“高分低能”以來,語文教改百花齊放,流派紛呈,活躍了語文教師思想,豐富了語文教改理論,探明瞭語文教改的方向,培養了一大批語文教學新秀,其功不可沒。但無庸諱言,一些新教法或忽視了中差生的困難,或操作方法零碎繁瑣,沒有規律可循等,無法適應農村語文教學實際,在農村實際教學中的利用率並不高。至今語文教學“少慢差費”,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仍在繼續。筆者遵循“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學習借鑑了近二十多年來語文教改的成功經驗,在長期的教改實驗中,形成了“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的構想。

二、實驗緣起

(一)語文文教學的實際需要。義務教育是年限教育,國小生免試升入國中,既不允許留級,又不允許學校分快慢班。學生成績參差不齊,傳統的“一切齊”“齊步走”的教學方法無法照顧到全體學生。要麼只顧優生拋棄大多數,要麼從平均情況出發,使優生不優,差生更差。因此教師和學生家長都強烈要求改革這種教學方法。

(二)素質教育的呼喚。傳統的“-?刀切”“一鍋煮”的教學方法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教學表面上看是面向全班同學,其實只面向少數升學有望的“尖子”生,而忽視了大多數中差生,煮的是一鍋“夾生飯’。就是對“尖子”生也只是重視知識的灌輸和考試技能的訓練,而忽視讀寫聽說能力,思辨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導致他們“高分低能”。這種教學方法與素質教育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三)農村教學改革的需要。許多新的教法因脫離了農村語文教學的實際,在農村語文教學中實際利用率不高,“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仍然充徹農村學校的課堂。即使有的教師想進行教改,也只是這裏學一招,那裏學一式,東一榔頭西一棒,淺嘗輒止,很難形成氣候。 “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的教學理念、方法,模式及相關假設都植根於農村語文教學實際的土壤之中.本課題的實驗可以使教師研究有目標,教學有模式,操作有“抓手”,評價有標準,會激發大家教改的積極性。因此開展本課題實驗,是推動農村語文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四)提高農村教師教學水平的需要。農村教師誰也不願意常年在老經驗上“原地踏步’,一生在少慢差費的圈子裏“打轉轉”。他們非常希望通過學習、研究,實驗適合農村教學實際的新教法,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科研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價值。本課題立項後,教師的實驗,有領導重視,有輿論支持,有機制激勵,有專人指導。他們要學習理論,研究教法,要上“實驗課”、“公開課”、“示範課”,撰寫研究論文,設計教學方案,參加研討交流等,這些都會有力促進實驗教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三、實驗依據

(一)具有充分的理論依據。一是哲學依據。教學法是屬於意識的範疇,應該符合具體學生的實際,應該是學生髮展需要的產物和反映。根據事物發展變化的原理,對充滿發展潛力的學生,我們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觀點去觀察他們,弄清他們各自在其發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和地位。成績有差異的學生,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確定異步推進的層次目標,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使之得到最充分的發展。二是教育心理學依據。各國教育家幾乎一致認爲學生之間存在智力和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實行能力分組是發掘和培養人才的良好途徑之一。他們還認爲分組後,教師面對的不再是一批能力參差不齊,的學生,而是能力大致相同的學生。這樣,教學就比較容易適應學生的能力和要求,就能吸引所有學生的注意力,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異步推進教學法’吸取了分組的,個別的教學形式和成功經驗,又克服了分組的、個別的課外的教學形式低效的弱點,把全班的、分組的、個別的和課外的教學形式,優化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四階六步’,既符合學生家長的願望,又符合時代的要求。全面地體現了因材施教和啓發性、民主性、整體性,積極性的教育原則,以及循序漸進的原則。”(談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學語文》2000年第1期)。三是教學論依據。異步推進教學法落實了文道統一的教學原則,落實了聽說讀寫思全面訓練的教學原則,落實了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相結合的教學原則,落實了課內外相結合的原則。

四、實驗目標

(一)落實素質教育要求,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提高全體學生語文知識水平,語文能力和語文修養,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爭取大面積地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改革傳統的“一刀切”“齊步走’教學模式,變“滿堂灌”“填鴨式”爲“啓發式”“研討式”,變教師的“講堂”爲學生的“學堂”。注意指導學法,培養自學能力與習慣。保證使每一個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使全體學生真正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二)從教材、學生和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遵循教學層次性和照顧學生差異性的原則,構建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又符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實際,既符合語文素質教育要求,又體現漢語文教學常規,既體現以人爲本,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異步推進的教學理念,又便於教師操作的“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基本教學模式。

(三)提高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青年教師的當務之急不是靠一二節課周遊歷國,而是形成思想,鑽研理論,把教學問題想深一些,想透一些,想遠一些,想實一些。惟其如此,青年教師纔有發展後勁。”“有的教師爲注重自身修養的提高,受某些‘公開課’、‘表演課’輿論的誤導,滿足於一招一式的追求與設計,最後只不過是一個沒有思想的‘教書匠”(上海陳軍語)我們進行該課題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導教師學習理論,總結教學經驗,研究教學方法,形成教學思想,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五、實驗措施

(一)量力而行,合理安排。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具有強烈的教改願望,當“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這一研究課題確定後,我縣廣大中學語文教師表現出了巨大的教改熱情,全縣有近百名教師主動參與實驗,並積極撰寫研究論文。但爲了有效地操縱實驗中的各種因子,我們只確定了嚴橋國中、赫店國中、旭光國中、蘇塘國中、三溪國中爲實驗學校,在無爲中學、湯溝中學,六洲中學,嚴橋中學等學校確定了實驗班。在嚴橋國中進行了同年級四個班級的等組實驗。其中一個班用單元整體教學法,一個班用“三主四式”教學法,一個班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實驗班用“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前三者爲對照班。四個班的教材、教學手段、教學環境等完全一樣。教師素質基本相同,都是教學骨幹,其中用單元整體教學法的老師,長期在重點班任教,是全校的骨幹教師;用“三主四式”教學法的是一位教改意識很強的青年教師,經常進行全鎮的“觀摩教學’,是大家公認的後起之秀;用傳統教學方法的是一位語文功底紮實,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全鎮語文界德高望重;實驗班教師周可學老師在進行實驗前,教學能力與他們基本上是在同一水平上。這四位教師的敬業精神都很強。實驗班的實驗變量爲“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三個對照班用各自的教學方法教學。四個班的學生入學成績、,年齡、家庭經濟水平、學習能力和態度等基本相同,並用隨機化抽籤的.力法,隨朝,分派任教班級。湯溝中學爲了控制教師教學水平的差異,由王開東一人同時擔任實驗班與控制班的教學。因爲蘇塘國中所有的老師都主動進行實驗,實驗變量相同,只能以學校爲單位,以單組實驗的程序設計。其他實驗學校或實驗班與上述三個學校的方法基本相同。

(二)控制無關變量。1,用“平衡法”使一些無關變量在實驗班和對照班中的影響基本相同。如嚴橋國中等學校實驗班與對照班教材、教學手段、教學環境完全相同,學生數、學生成績、智力及學習態度基本相同,教師素質相當,教師的敬業精神都很強。其無關變量的影響基本保持平衡。2、運用納入法減少無關變量。在實驗中——些無關變量是無法排除的,如進行本教法實驗,教師必然要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教法;同時還將預習和課外語文學習活動納入了教學過程。因此單組實驗,我們將其納入實驗之中,作爲多變量實驗。而在嚴橋國中,赫店國中和旭光國中等校,則鼓勵對照班教師也重視預習和課外教學活動。這樣儘量減少無關變量,有利於研究多變量的交-互作用,對處理好實驗諸要素的相互關係,使各要素處於最佳結構狀態之中,這對獲得最優效果有特別重要意義。3、把變量變爲常量。如在湯溝中學,由一個教師同時擔任實驗班與控制班的教學,以控制教師教學水平產生的差異。

(三)運用“準實驗法,鼓勵非實驗教師進行“原生態”試驗,全‘縣運用本教法的教師近百人,課題組其實只有筆者—?人負責,其他成員均爲各校的實驗教師,因此無法劉‘所有教師的實驗實施全程、全面、有效的操縱。但又不能不讓他們?。“實驗”,也不能無視他們的“實驗’。於是就從實際出發,?因勢利導:研討會請他們參加,講座請他們聽,“公開課”“示範課’活動請他們聽評?,研究論文鼓勵他們撰寫,筆者還定期深入他們課堂調研指導等.但對其實驗的無關變量不作嚴格控制,讓實驗變量“迴歸自然”,使其“實驗”基本上在“原生態”環境中進行,以瞭解它的適應性、生命力和效果.實驗成績以其所在鄉鎮或市縣統考和各種競賽成績與其他來進行實驗的,條件相當的學校或班級進行比較。這樣“實驗”的內在效度雖然比較差,但卻爲我們研究其外在效度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同時“實驗”教師衆多,形成了“橫向重複”的格局,我們能及時從中求同尋異,比較分析,研究其“循環重複”的可能性,及時辨識其研究信度。

(四)注意實驗的代表性.我們在實驗點,被試的選擇,實驗教師的配備等環節上,確保它們在實驗研究中的代表性.被確立的實驗學校,除無爲中學外,全部都是普通鄉鎮國中和普通農村完全中學,堅持在普通學校,普通敷師、普通學生。普通教材的條件下進行實驗,這樣不僅使實驗獲得普遍意義,而且爲我們將實驗校,班的成績和實驗範圍外的校,班成績比較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可比性。

(五)我們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可以用幾句話採概括:“嚴控重點,全面鋪開,點面結合,統籌安排。”“點上攻關又示範,面上傷用亦探研,理論實際結合緊,開會交流解疑團。”(詳見本人撰寫的“結題報告,)

六、實驗成效(一)構建了基本教學模式。

“中學異步推進教學法,的基本模式是“四階六步”。“四階”是指“引讀感知階段”、“啓讀生疑階段”、“研讀演練階'和“運用遷移階段’;“六步”即:“指導預習——同步教學——分組討論——異步訓練——課堂小結——課外練習”。“引讀感知階段”即“指導預習”,是教師佈置預習思考題,或提出預習要求,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如讓a層學生熟讀課文,並運用工具書掌握生字詞;.讓b層學生在a層的基礎上,瞭解課文寫什麼,並初步感知課文的梗概;c層學生在朋層的基礎上初步感知課文的思想感情或寫作特點等。請學生將疑難問題記下來,或寫在小紙條上,課前交給老師,或上課質疑.我們有的實驗老師還特地設計了“學生質疑卡”,讓學生質疑問難。

(二)建立了語文教學改革的機制。一是因材施教的機制。它打破了“一刀切”“齊步走”的課堂教學模式,使語文教學形式更爲靈活多樣,教學目標更爲分化具體,教學內容更切合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教學活動更具有立體交叉性,爲課堂開闢了多向交流的渠道,爲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二是變“講堂”爲“學堂”的機制。它根治了那種一成不變的先生講,學生聽“一講到底”、“滿堂灌”的陋習。因爲“異步推進”的課堂是容不得“一講到底”的,“滿堂灌”自然成了“犯規”的行爲。同時教師也沒有時間給每一個學生來一個“一講到底”。教師只能用全班的、分組的,個別的教學形式進行“精講”,學生相對有了充裕的時間“多練”了。三是教學的內控機制,在“四階六步”中,“四階”是學生學習語文循序漸進的四個認知階段,教學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異步推進;“六步,,中的每一“步’都是面向全體,分類指導,旨在推動全班學生異步前進。同時“四階”是“六步”的目標系統,“六步”是“四階”的操作系統。如“指導預習”的目的與任務是“引讀感知”,“同步教學”是“啓讀”,“組織討論”、“異步訓練”和“課堂小結”是“研讀演練”,“課外練習”是“運用遷移’等。這樣每“步”的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就會重點突出,有的放矢,就能步步登高,拾級而上,發揮語文教學的整體功能與系統效應,可有效地防止負遷移。

(三)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因課題實驗的需要,教師必須認真系統地學習教育理論,研究教法;並主動地借鑑和吸收別人的教改經驗。同時他們並不滿足於本教法研究中業已形成的經驗,各自還在實踐中不斷地消化和修正,豐富和發展本教法的理論。

(四)促進了農村語文教學改革。“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以其指導思想明確,操作方法方便,贏得了廣大農村教師的歡迎,並激發了老師們的教改熱情。三年來,我縣已有近百名教師成功地將該教法運用於課堂教學,有效地改變了原來教學中的無“法”無“序”狀態。大家在實踐中始終稟持“以人爲本,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異步推進”的教學理念,運用模式,但不拘泥於模式,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紮實有序.有的老師深有感觸地說:“過去天天喊教改,但總覺得教改離我們還很遙遠。現在通過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的實驗與研究,我們切身地感受到教改已走進了自己的課堂”。

七,討論與建議

(一)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既是“保底”教學,即保證學習有困難學生達到語文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又是“提優”教學,即保證優生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設定教學目標時,既要給優生“發展性匹配”,又要給中差生“適應性匹配”,使教學切實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備課給各層次學生確定的教學目標,上課時還要機動靈活地落實。每節課還要通過對學生的質疑,回答問題,討論或練習等情況的判斷,瞭解每個學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學有的放矢。依據層次目標,設計有梯度的問題或訓練題,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1、掌握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使設計的問題與訓練題與之“銜接”,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能達到各自的學習目標;2,能引起學習興趣,激發各層學生朝着自己的目標努力;3、使學生有認識上的困難,值得思考和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同時在定標和安排教學內容時,要考慮到教學過程中每“階”每“步,,的有效荷載,對教什麼,教多少,怎麼教的問題,要進行全盤的權衡和考慮,既要使學生切實達成各自的學習目標,又要使課堂教學過程張弛有度;自然流暢。

(二)有人認爲給學生劃分層次繁瑣複雜,還會傷害學生自尊心,其實不然。作爲教師對學生的情況應該是瞭解的,一般都能隨口對學生家長說出學生的學習情況,分出甲乙丙丁。教師通過“聽其言”,“觀其行”,“省其私”,掌握學生的態度、意志、智力等方面情況;通過測驗,作業,提問等方法掌握學生現有的“水平”,特別是差生認識上的缺陷和學習上的困難等,將學生劃分爲若干個層次並非難事。同時劃分層次只是教師心中的事,它主要直接體現在備課的教案上,只是隱性地體現在教學過程中,並不需要在上課時給學生點名標號。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並不是說一點也不讓學生知道自己所處的層次,這是不可能的,因爲在教學的過程中必然有所“暴露”。但是,班內劃分層次是動態的,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發展情況,隨時調整學生層次和學習目標,及時表揚達成學習目標的學生,使語文教學在異步推進的過程中不斷引進競爭和激勵機制,可使學生在得到成功的評價中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四階六步”中的每“階”每“步”既是相對獨立的教學環節,又是彼此聯繫的有機整體,是一種綜合的靈活可變的教學方法。而不是孤立的。靜止的、一成不變的僵死模式。我們在教學中並不一定是每一節課都要完整地運用“四階六步”,而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靈活運用。一節課全部使用某一“階”某一“步”,或某幾“階”某幾“步”也未償不可。一節課用“四階五步”也是可行的(如“分組討論”和“異步訓練”,只取其一等)。但應該做到:一要“吃透”。教材和學生,定標時有層次,儘量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二要把握“四階六步’模式中各個“構件”的功能,並儘量使之體現在一節課內或課文的幾節課內,發揮其整體功能,體現其教學特色。爲了使這種教法適應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內容,我們還要繼續探索它的變式和作文教學方法等。

(四)本教法不提倡“打亂”班級界限,搞“串班教學。不少人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痛陳班級授課制的種種弊端,我們都有同感。但目前班級授課制仍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主要教學形式,也是最有效的形式,我們只能改革和完善這種形式,革除其種種弊端,而決不能輕言廢止這種形式。“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既利用了這種形式,又溶入了分組的、個別的教學形式和分層教學,點撥教學的方法,使之注入了新的機制和活力,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班級授課制的優勢。同時,也克服了“串班。教學給班級管理和學習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它還把“大語文教育”的主張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之中,引導教師和學校將其納入教學,教研安排和管理之中。力求使教學過程最優化,即在全面考慮教學規律、原則,現代教學的形式和方法、該教學系統的特徵以及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使過程從既定標準看來發揮最有效(最優化)的作用而組織的控制。

(五)要正確對待“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的基本模式。教學模式是教學特色和風格的具體體現,是一種教學理論的簡化形式,是現實經驗的抽象概括,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中介和橋樑,是操作的。抓手”和評價的依據,因此教學模式的意義是不容低估的。但在教學中,不能只看重“異步推進教學法”的教學模式,不能因其備課有“過程”,教學有“步驟,’,用起來十分方便,就死抱着不放。因爲本教法的基本內涵是: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異步推進;教學過程的異步推進;每個學生認知活動的異步推進。所以,運用了“四階六步”,只是改革了“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只是注重了教學過程的異步推進,不一定就是運用了我們所倡導的“異步推進教學法”。“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決非等同於其基本模式,我們花了三年多時間,聚集了近百人的隊伍,集中研究的是前者,而不僅僅是其模式。我們大多數教師運用本教法的一般過程是:“學用模式——熟練地運用模式貫徹異步推進教學理念——創造性地運用模式全面地貫徹異步推進教學理念”。做到教學有模式,但不拘泥於模式,是人使用模式,而不是人當模式的奴隸;是運用模式異步推進不同層次學生共同進步,而不僅僅是爲打破“滿堂灌”,廢止“填鴨式”,更不是爲模式而模式。

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的實驗報告

【第8篇】中學語文教育教學實習報告範文

一、實習概況

在電大學習即將結束之際,學校爲了檢驗我們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進一步激發我們對教育事業的責任感,增強語文教學的能力,促進我們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學校特爲我們安排了爲時一月的教學實習。在這次實習中,我再次體驗到爲人師的滋味,真正體會到處於教育第一線的酸甜苦辣。

這次教學實習我是在正寧縣紀村國中完成的,實習從9月8日開始,至10月8日結束,實習時學校給我分配的任務是九年級一班的語文課教學兼任九一班班主任。在這期間,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與學校、家長的溝通,進一步提高了我的教育技能,提高了自己駕馭課堂的水平,尤其是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

通過實習,我深深的感受到,要做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學科知識,只有具備了這一點,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兩年的電大學習,充實了我的知識,提高了我的能力,才使我在教學實習中得心應手。此外還要通曉新的教育理論,懂得新的教學方法,能夠創建和諧平等的課堂環境,既能做學生的老師,又能做學生的朋友,聆聽學生的心聲,走進學生的心靈,取得學生的信任。還有要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交流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提升學生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二、實習經過

9月7日,我到學校報到,實習工作從8日開始。我首先了解了紀村國中的基本情況,學校佔地面積13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現有教職工43名,其中高級教師3人,中級教師18人,初級職稱教師17人。本科學歷18人,專科學歷25人,學歷達標率和任職資格合格率均爲100%。學校現有學生333人,其中女生161名,設8個教學班。

其次,我瞭解了自己所任教的班級學生情況:九年級一班共有學生36名,其中女生17名,班上有一半學生學習基礎差,是全校典型的差生班級。但有不少學生在體育、藝術等方面特長突出,在全校很有聲譽。

再次,我堅持利用課餘時間聽課,除了語文課之外,我還堅持聽了政治、歷史、地理等科目。就語文課而言,全校8位語文老師的課我都聽過過,課後及時請老師爲我進行臨場指導,我及時吸收了不同老師上課的優勢,提升了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試講是從9月11日開始的,我講的是梁啓超的《敬業和樂業》,試講前,指導教師認真審閱了我的教案,並進行臨場指導,上課時,我採用了“師生共同明確學習目標—教師提出預習要求和預習方法—教師出示預習提綱,進行預習指導—學生收集各種信息,做好筆記—小組反饋疑難,師生共同解決”的五步和“預習—展示—反饋”三段式的教學方式,課後,指導教師和其他聽課的老師逐一對我進行了指導,爲我順利進行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第五,那次試講後,學校便同意我直接進行上課,我非常珍惜這看來之不易的鍛鍊機會,每一節課我都認真對待,每上一節課我都會查閱大量的資料,請教不同的老師,力求從備課、上課等各個環節上有所創新。

10月8日,實習結束。

三、實習體會

一個月的實習很快就結束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不少教育教學的新理論,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和提升,特別是學習到的駕馭課堂教學的方法以及指導教師及學校對我的指導和關懷,爲我今後的教學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我也收穫了紀村國中的老師、九一班學生與我結下的深厚的友誼,這使我堅定了做老師的信心。通過實習,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和感悟:

(一)教學工作

1、轉變觀念,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把“以學生髮展爲本”作爲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動手”的要求。在教學實習中,我始終堅持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好引導者,對整個課堂起調控作用,只有通過教師才能達到信息的交流和溝通。我們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提倡個性發展,更要理解個性發展,個性發展並非教師依照每個學生的意願進行鍼對其個人的教學,學生喜歡什麼學什麼,而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尊重其主體感受,發揮其主體作用。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課堂上必須把學生擺在主體位置上,針對差異啓發引導,獨立探討,獲取知識,從真正體驗到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把學習看成一種既緊張又愉快的活動,從而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應該表現在對學生差異的充分認識上,對教學目標的充分理解上,對客體價值的充分發掘上,對教學方法的充分運用上,而不是利用教學舞臺淋漓盡致的進行自我表現。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並解決問題,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愉悅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的興趣之火。”怎樣做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教師要精心準備每一堂課,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達到想學、樂學的目的。一節成功的課學生會思維活躍,興趣極高,不覺得累,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就下課了,部分學生還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同時教師上課時要精神飽滿,面帶微笑,給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

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教師還應着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古人云:“親其師, 信其道。”在課堂上,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孩子的做法,而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想,這樣教師就會多一點理解與寬容。教師關注學生平時的表現,對生病學生返校後送上一句溫馨的話語等活動,來影響學生的行爲習慣。這樣師生之間一定能形成一種和諧寬鬆的的關係,師生之間就會成爲朋友,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樂於學習。讓學生放開心扉,融入到老師設置的情境中,激勵學生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體驗學習的無窮快樂。

3、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爲:“學生只有在親密、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中,才能對學習產生一種安全感,並能真實的表現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也才能創造性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在課堂上教師營造愛心,有趣和疑問的情景來營造創新的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首先,在課堂上,教師一個溫暖的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讚揚的眼神,甚至一個點頭都是對學生的友愛和肯定,都會使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到知識的世界裏自由的翱翔。其次,教師要創設有趣的學習情景,以形象、生動、具體的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場景來激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濃厚興趣,才能激活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才能以自己的喜歡的方式去探索、去發現,才喜歡學,也才能學的好。

4、改變教學思路,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教師的責任不是把學生訓練成像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人,而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讓學生擁有獨特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真正動起來,讓學生能真正深入到學習中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處於導的位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的思考教師的問題,遇到難題師生要相互討論,同學們也要相互討論。從而在相互討論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上課後要調動學生的思維,多提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請學生自己試着解決問題,如遇到困難,可引導學生相互協作、共同討論,從而解決問題。接着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述題目的解題思路。這樣整堂課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學生才能真正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所學知識。

本次教學實習,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師只有改變觀念,以科學的態度,求真的精神來研究每一個預設,每一個過程,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讓孩子發揮各自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才能構建優質高效的課堂。

(二)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舵手,是學生成才的導師,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通過一個月的班主任工作,我覺得要使一個班級有良好的班風,有強大的凝集力,班主任除了做好常規工作外,還應有一顆愛心,把自己真正融入學生中間,與他們進行心與心地交流。學生才能信任你,尊重你,班級工作才能得心應手。

1、尊重學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陶行知說“教是爲了不教”。魏書生認爲“管是爲了不管”。其思想從根本上說,是要充分揮學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獨立主體,獨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爲特徵。教育者必須注意維護和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在班級活動中,班主任要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獨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權利,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班主任工作的實踐使我認識到:如果班主任滿腔熱情,事必躬親,早晚跟班,無所不管,甚至充當着“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容易造成學生依賴性強,創造性、獨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於雜務中,疲憊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與發展。反之,班主任把開展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爲學生實踐鍛鍊積極創造條件,引導而不代替,誘導而不包辦。班主任對學生的充分信任,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主動性,分工授權,引導學生參與管理,逐步鍛鍊和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學生在活動中就可以根據現有的條件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就會表現出有理想、有目標、有志氣、有追求的個性,就會在活動中積極思考,主動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問題,自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刻苦鍛鍊自己的毅力,想方設法使自己的愛好形成個性特長。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於。進而使學生創新意識得到增強,創造才幹得以提高。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向心力,形成教育合力。這種教育的技巧,其中蘊含着一條樸素的教育科學規律:“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蘇霍姆林斯基)

2、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陶行知先生曾經提醒我們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在班級工作實習中,我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嘲諷譏笑學生,尊重學生的任何一點進步,只要他們有一點進步,就及時地給予表揚,這是一種無形的鞭策。一個信賴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都可能帶來巨大的效應。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予以賞識、鼓勵,使他充滿自信,激起他學習的興趣,讓表揚和鼓勵成爲走向成功的催化劑。蘇霍姆林斯基多次告誡教育者:不能讓學生那種“成爲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無是處”、“不可救藥”的學生,其心靈深處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班主任要引導學生髮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至少要讓他們樹立“我是一個有缺點的好人”的道德信念。對於因長期受到批評而失去自我肯定的勇氣和能力的學生,不妨讓全班學生幫助他找優點,這樣做,不僅是一種教育的技巧,也是對學生的真誠熱愛而產生的真誠信任。班主任應抱着賞識學生的心態去發現學生潛在的優勢,並想法設法創設條件,提供機會,走進學生的心靈,用心靈贏得心靈,用真誠贏得真誠,當學生“也樂意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李鎮西)。的埃森塔爾實驗正好印證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精闢論述:“我在學校裏對兒童、少年和青年的幾十年工作,使我得到一個深刻的信念:人的天賦、可能性、能力和愛好確實是無可限量的,而每一個人在這方面的表現又都是獨一無二的。”

3、寬容學生,創設和諧、民主的班級環境。

心理學家講: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便學會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便學會好鬥;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便學會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便學會喜歡別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便學會覺得生活在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因此,班主任要積極創建和諧、民主的班級環境,關愛學生,信任學生,寬容學生, 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學生心田,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創造師生平等相待、傾心交流的氛圍。使師生雙方心相知、相融和相通。在實踐中,我們教師那怕是僅僅投向學生一瞥飽含愛和信任的眼光,在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會“感光顯影”。寬容學生,特別是那些犯過錯誤的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採用換位思考的方法,用寬容去溫暖學生的心靈,幫助他們消除隔膜,化解對立情緒,引導他們把自己的缺點找出來,然後逐步改正,就可以化消極爲積極。經常接觸、交流,鼓勵學生,才能激活學生的心靈。我們只有成爲學生的朋友,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與他們進行雙向交流,創設和諧寬鬆的教育環境,以心換心,換來的是學生的尊重、信任和愛戴。也才能建立起師生間彼此的默契。

4、以愛爲橋,不斷探索班級工作的新方法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因此,作爲班主任,要對學生傾注真摯的愛,這種愛,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更不是爲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發自肺腑的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更不要拘於傳統的管理模式,要積極探索,根據新時期教育工作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管理工作能力,探索新的方法:

(1)爲人師表,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班主任的模範行動無時無刻不影響着學生,因爲學生不僅聽其言,而且觀其行。“教育無小事,處處是教育”,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班級活動和課堂教學中,班主任都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當好學生各方面學習的榜樣。在班級工作中時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從自己做起,以良好的形象做表率,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2)以情感人,對學生要充滿愛心,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對留守兒童、有困難的學生,班主任應該關心照顧,組織學生送溫暖,給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

(3)不斷探索班級工作的新路子。在班級工作中,爲了使班級管理更加科學,更加民主,我先後運用了 “人文管理”、“激勵機制”、“羣體效應”、“從衆心理”、“最近發展區”等理論,把規章制度的要求變成學生的自覺行動,取得了顯著效果。從8月開始,本着“學生的每一點成績都給予肯定,每一點進步都給予鼓勵”的教育原則,我在班級實行了“學生標杆激勵制”。在班級設立了“五星標兵、紀律標兵、學習標兵、才藝標兵、環保標兵、衛生標兵、進步標兵、服務標兵、美德標兵、健康標兵”十類學生標杆風采園地,實行“可上可下,動態管理”。這種方式幾乎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嚐到成功的喜悅,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每一項愛好特長都能得到尊重,並能得到及時的鼓勵,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個性得到了充分展現,學生面貌呈現出萬紫千紅,百花爭豔的喜人景象。這又印證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精闢論述:“共產主義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於:要在每一個人(毫無例外地是每一個人)的身上發現他那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一個人打開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見、理解和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從而成爲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爲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戰士。”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要把一個建設一個真正的班集體,需要班主任付出艱辛的、創造性的勞動。教師要把學生作爲交往主體,用微笑與真誠、鼓勵和信任與學生進行交往,形成師生間心理的共鳴與互動,在師生間建立起心靈的彩橋。

四、存在的問題

通過一個月的教育教學實習,我覺得教育教學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回顧起來,仍然存在不少遺憾和問題,這主要是:

1、專業知識還不完備,特別是學科之間整合的只是比較欠缺。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還需要不斷的充實和提高。

2、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的空白點太多。教育形式不斷髮展變化,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出現,對新的理論自己還知之甚少,用新的理論支撐課堂的技能還差距較大。這是我今後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必須經常堅持學習,努力突破的弱勢之一。

3、對弱勢羣體的關注度不夠。隨着進城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多,作爲勞務輸出的大縣,留守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多,紀村國中的留守兒童將近在校學生的三分之一,在教育教學實習中,我對留守學生的關注度比較欠缺,這也是今後教育教學工作中應該引以爲戒的。

五、今後工作的努力方向

通過一月的實習,我才真正的體會到“教育教學是一門不無遺憾的藝術”,唯有不謝的努力才能減少遺憾。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必須在以下方面努力:

1、繼續學習漢語言方面的知識,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貯量,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增強自己課程整合的能力。力爭擁有豐富的各科知識,應對學生無窮無盡的問題。

2、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探索適應新的教育形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特別是弱勢羣體,做學生的朋友,走進學生的心靈,傾聽學生的心聲,關注每一個學生,促進不同學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和發展。

【第9篇】中學語文教學開題報告怎麼寫

一、課題背景

1、素質教育對語文學科的要求的需要。

教育必須以人的發展爲本,處進學生個體生命的成長,這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課程的價值取向和目標追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立、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2、學生特點的需求。

現在的學生已經習慣於“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一味的吃等食,缺少積極性與主動性,尤其在語文學習中,老師講學生記,有的甚至於像背常識科一樣的死記硬背,分析、想象、創造能力得不到有力的培養,在學習中仍然是被動的“讓我學”,學生學習很累有收穫少,對語文的興趣慢慢減少,有的甚至厭學。

3、教師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單一的、教學效果明顯的現狀的需要。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首先強調“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又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可是有的教師仍就沒有改變理念,在教學中仍然是以講授爲主,備課、授課很累卻事半功倍。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的研究重在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增強合作意識,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共同生活,並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不斷的發現問題,引起思考,從而培養不迷信權威、不盲從成見的探索精神。讓語文課堂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熱烈的氣氛。

三、理論假設

教師講得清楚,學生不一定學的明白,教師的講解只能起到“外塑”的作用,不是堅定性的,教師不能代替學生髮展,所以要改變“灌輸式”,合作精神是現代教育的四根支柱之一,是從小培養起來的,是時代的需要,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具有豐富的人類文化沉澱的和廣闊的社會視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探究是一個人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經的歷史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回報。

四、課題實驗準備

(一)、組織準備

1、圍繞課題內容,按照科研要求,將課題組成員分工,具體實施,系統研究;

2、明確實驗班,對照班;

3、按照整體實驗的要求,納入學校教學的整體系統,是本課題成爲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思想準備

1、在觀念上,拋棄舊的以教師爲主體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提高語文素質。

2、在資料上,儘可能地蒐集、學習和掌握國內外先進的教學論,教育學、心理學和方法論的最新研究成果,是課題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實踐性。

3、在目標上,着力學習教學法、教育學、牢固樹立素質教育的思想,以便爲課題實驗創造良好的思想基礎。

(三)、課題論證的條件

1、從過去的實踐看,我們以爲本課題的實驗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2、從學校的發展戰略看,“科研興校”是我們不懈的追求,“項科研要質量”已經深入人心。

3、從師資狀況看,參加課題組的成員有較紮實的專業理論,教育教學經驗豐富,能熟練從事國中語文教學,對本課題的研究有深厚的興趣,工作有敬業精神。課題組成員中有校長、中層幹部,有專職的教研員、學科帶頭人教學骨幹等,他們教學水平高,教科研能力強,教學效果顯著,石灣乘客體的重要保障.

五、主要研究內容

1、自主學習方式的運用

新課前要求學生充分預習,包括作者及簡介、文章背景(利用網絡)、生字注音、生詞釋義、文章內容掌握(自然段劃分、主要內容、根據學生層次掌握語言特點)。課上根據預習情況提問並歸納總結,課後培養學生學完新課後要所感悟,並寫在日記上形成習慣。

2、合作學習方式的運用

將所教班級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一般8—10人,選一名有組織能力、有責任心、語文成績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在教學中組長帶領組員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或共同配合完成故事接龍、故事續編、文章拓展、分角色朗讀課文、根據情節表演短劇等。

3、探究學習方式的運用

對文章內容理解時,教師提出較有難度的問題探討,課外延伸提出問題探究。

六、課題研究的構想與設計:

(一)、開題後的主要工作:

1、以理論學習爲先導,強化科研意識。

我們認爲,深入而充分的理論準備並貫穿始終,對於順利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開題後仍要認真地系統地學習教育理論專著和相關的理論以及新的科研成果經驗。在此基礎上,掌握原理,積極研討,進一步改變教育理念,強化科研意識。

2、以課程改革爲契機,推進研究性學習。

因地制宜,因班制宜,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對待問題要有探究的精神。

3、加強課題管理。

(1)、加強科研方法的學習、交流和研討,定期召開科研研討會。

(2)、重視課題資料的積累和使用,建立課題檔案和數據庫。

(3)、定期做好課題總結、彙報工作。每學期進行一次書面總結匯報,每階段進行一次課題論證和科研總結。

(二)、基本步驟

1、準備階段(xx年3月------xx年8月)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教育科研方面的理論,《課程標準》對課題組的成員以及相關教師進行培訓,提高對課題研究的理論素養;調查學生的學習方式,掌握第一手材料,和各年級語文教師進行交流,確定具體實施方案.

2、實施階段(xx年9月—8月)

全面實施研究,分平時培養和課堂實踐運用兩步走,每學期一次全校性的觀摩課,指出不足,總結經驗,分三個階段進行檢測和評估,注重積累課題研究的資料。

3、總結階段(8月----12月)

全面檢測,整理資料,總結研究,準備結題。

七、實驗研究的具體內容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的應用分六步;

第一步、課前預習(自主學習)

新課前要求學生充分預習,包括作者及簡介,文章背景(利用網絡)、生字注音、生詞釋義、文章內容掌握(自然段劃分、主要內容、根據學生層次掌握語言特點)。

第二步、課上檢查預習情況(自主學習)

分小組提問的方式

第三步、瞭解課文內容(合作、探究學習)

根據課文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可設計多種方式向學生們講述文章內容。

第四步、分析課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教師篩選有價值、有意義的共性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教師總結。

第五步、課外延伸(合作、探究學習)

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想象、創造訓練,談啓發、收穫,德育滲透。

第六步、練習作業(自主、合作學習)

練習分組競賽完成,自主提問,合作完成,作業課外形成日記或作文。

八、研究方法;

1、比較調查法,對七年級班級進行抽樣調查、摸底、確定實驗班級並進行跟蹤研究。

2、教育實驗法,以班級爲單位,教師承擔教研任務,比較效果。

九、保障措施

1、人力保障:全校教師中市級骨幹教師3人,縣級骨幹教師15人。

2、物資保障:學校每年拿出xx元作爲科研經費,鼓勵獎勵有成果的科研教師。

十、人員分工:

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課題研究組:

組長:

副組長:

十一、附:前文理論出處《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